今天给各位分享北京哪里可以挖黄铜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挖黄铁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1、黄铜矿的产地分布
- 2、中国最大的铜矿在哪里?
- 3、吸油记的黄铜矿怎么挖?
- 4、小寺沟铜钼矿
- 5、哪里有金矿?
- 6、 红山嘴金、铜矿化区
黄铜矿的产地分布
黄铜矿是分布最广的铜矿物,是炼铜的最主要矿物原料。中国商代或更早就已由黄铜矿等铜矿物炼铜。黄铜矿呈黄铜色,金属光泽;粉末呈绿黑色。摩斯硬度3.5~4,比重4.1~4.3。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产于多种类型铜矿床中。黄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的主要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西藏高原等。其中以江西德兴、西藏玉龙等铜矿最著名。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西班牙的里奥廷托,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克拉马祖、犹他州的宾厄姆、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的卡纳内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
中国最大的铜矿在哪里?
中国储量最大的铜矿:西藏玉龙铜矿
亚洲最大的铜矿:江西的德兴铜矿
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江西的贵溪冶炼厂。
吸油记的黄铜矿怎么挖?
用专门的工具挖 再看下自己的桌面,壁纸是不是变了呢,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你的手机做的更具个性吧
小寺沟铜钼矿
(一)成矿地质背景
小寺沟铜钼矿床位于冀东幔枝构造盖层中。区内主要出露有太古界迁西群,中、新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和古生界上侏罗统火山岩。尚义-承德-平泉深断裂在矿区北部通过,与北东走向的下板城-杨树岭断裂交汇于平泉附近。在这一三角地区出露有中生代燕山旋回侵入的小寺沟、轿顶山、槽碾沟、崖门子等中酸性岩体,构成一个以铜钼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区。其中以小寺沟岩体成矿性最好,形成铜钼工业矿床。
(二)矿区及矿床地质
1.矿区地质
矿区北部东西向断层以北分布有太古界迁西群跑马场组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变粒岩;以南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上部的白云质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以及上侏罗统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流纹岩等(图2-22)。
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东西向、北西向及北北东向3组。东西向为逆冲断层(F1),横贯矿区北部,产状为走向北东85°~90°,倾向北,倾角70°~80°。该断层控制了小寺沟岩体的西北边界。北北东向断裂主要为平移正断层(F2),走向为北东20°~25°,倾向南东,倾角70°~80°。长度超过5km,并切断东西向断层。北西向是区内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它控制着小寺沟岩体的边界、蚀变带、矿体分布、岩脉及火山岩的分布。
矿区岩浆岩多以斑岩、脉岩形式出现,其次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按其活动顺序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为辉长闪长岩,中期为小寺沟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酸性火山口熔岩、火山碎屑岩。区内岩浆成分主要为中酸性,从早到晚有从中性-中酸性-酸性的演化趋势。小寺沟花岗闪长斑岩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岩体,以富含铜、钼为特征。岩体的钾-氩年龄为129Ma,小寺沟矿床为134×106a(黄典豪等,1996)。岩体沿北西向断裂侵入于蓟县系雾迷山组,呈长轴为北西的不规则的椭圆状,出露面积约7km2。
小寺沟岩体向南西倾斜的小岩株产出,倾角60°。局部超覆于白云岩之上,接触面产状波动起伏十分明显。岩体由中心向边缘可划分出3个岩相带,从内向外分别为黑云母花岗斑岩(Ⅰ)→花岗闪长斑岩(Ⅱ)→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Ⅲ),各相带间为渐变过渡关系。矿区内以Ⅱ相带出露范围最广且与铜、钼矿化关系最密切。
小寺沟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是:SiO2平均含量为66.35%,K2O平均为3.55%,Na2O平均为4.15%,且Na2O>K2O,Al/(Na+K+Ca)<1.1;岩体分异指数(DI)为74~82。由二长石温度计,石英-磁铁矿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小寺沟岩体的形成温度是630~670℃,由黑云母成分计算得到岩体结晶时的水逸度fH2O=1300×105~1955×105Pa。
矿物组合是中酸性斜长石+富镁黑云母+角闪石+榍石+磁铁矿;磁铁矿含量为0.5%~1.2%;微量元素为V-Cr-Co-Ni组合,且含量高;黑云母处在Ni-NiO缓冲线之上;全岩氧同位素δ18O为7~8.2等特征,表明小寺沟岩体是由幔壳混融的同熔型花岗岩浆所形成。
2.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规模、形态及空间分布
小寺沟矿床是以铜钼矿化为主,次为铅锌矿化和铁矿化,并伴生有金、银、硫、铼、硒等。矿体分布明显受控于岩体接触带和蚀变带,围绕小寺沟岩体形成环带状。自岩体内接触带向外,依次是钼矿化-钼铜矿化-铁铜矿化-铜矿化-铅锌矿化-铅矿化。主要矿体有:
铜矿:铜矿化主要分布于小寺沟岩体外接触带上的变镁矽卡岩的蛇纹石蚀变岩和蛇纹石化白云岩中,其次是钙矽卡岩的石榴石矽卡岩中。前者矿化强、范围大,构成主要铜矿体;后者分布局限,仅以伴生元素形式存在。矿体一般长300~500m,最大达1000m,平均厚 40 m,延深250~350 m,最大达570 m。总体走向为315°,倾向南西,倾角60°~80°。矿体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似层状、狭长带状,与接触带产状一致。在接触带内侧由捕虏体构成的铜矿体,规模大小不等,一般长 200~300 m,厚 1~10 m,最厚 40 m。总体走向北西,倾角为 30°~60°,形态为透镜状。脉状、扁豆状(图 2-23)。
图 2-22 小寺沟铜钼矿床地质图
图 2-23 小寺沟铜钼矿床 9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图 2-24 小寺沟铜钼矿 30 线剖面图
钼矿:钼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黄铁绢英岩中,次为钙矽卡岩的石榴石矽卡岩中。钼的矿化强、范围广,发生在内接触带边缘与铜矿体相接处形成钼铜矿。钼矿体长 300~500 m,厚 50~100 m,延深 300~500 m,矿体总体产状为北西走向,倾向南西,倾角60°~80°,向深部逐渐变缓(图 2-24)呈厚大的透镜状,两端急剧收缩变薄并有分支。
铁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变镁矽卡岩中。主要以规模小、矿体不连续的矽卡岩磁(赤)铁矿为主,局部地段受后期铜矿化叠加,形成含磁铁矿的铜矿体。
铅锌矿:铅锌矿化或铅矿化主要分布在距小寺沟岩体较远的青盤岩化结晶白云岩中,明显受岩石裂隙控制,形成脉状矿体,品位高但规模很小。
(2)矿石组构特征
矿石类型可分为铜矿石、铁铜矿石和铜钼矿石和钼矿石 4 种。
占铜金属储量 90%以上的铜矿石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组成,以及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蛇纹石、白云石、方解石、透辉石、金云母、硅镁石等。铁铜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组成。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硅镁石、白云石等。铜钼矿石主要由黄铜矿、辉钼矿组成,含钼为 0.01%~0.08%。其他组成与铜矿石相同。钼矿石主要为辉钼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绢云母、钙铝榴石、透辉石、方柱石、硅镁石等。钼矿石占钼金属总储量的 95%以上。
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偶见熔离结构及压碎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铜矿石常呈细脉浸染状构造。
(3)蚀变矿化特征
矿区的围岩蚀变具多期、多阶段特征,根据蚀变岩的矿物组合、岩石结构构造特征,主要蚀变有钾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粘土岩化及矽卡岩化(含蛇纹石化)。蚀变岩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排列。由岩体向外依次为花岗闪长斑岩→钾长石、黑云母蚀变带→黄铁矿、石英、绢云母蚀变带→(粘土岩化带)→钙矽卡岩带→镁矽卡岩、变镁矽卡岩带→蛇纹石化白云岩带→白云岩。其中主要含矿蚀变岩石是含钼黄铁绢英岩、石榴石钙矽卡岩、含铜变镁矽卡岩和蛇纹石化白云岩。
成矿阶段划分为:早期碱性阶段,形成钾化蚀变岩和矽卡岩,形成温度在400℃以上;酸性淋滤阶段,形成碳酸盐岩———硫化物组合的细脉,温度为350~280℃。
小寺沟岩体蚀变带的石英、方解石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其中气相含量为45%左右。这种气、液、固三相包裹体的共存,说明成矿流体具有热液沸腾现象。其中,辉钼矿的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320~360℃,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280~320℃。包裹体中子矿物的出现及其含量的统计,高盐度包裹体的出现地段与铜钼矿化地段相一致,包裹体中盐类矿物主要是NaCl和KCl,经测算,含矿溶液的总盐度为45.4%,PH2O=300×105Pa~500×105Pa。
(三)成矿物质来源
1.硫同位素
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几种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见表2-19可知,本区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0.41~4.58,平均2.36,具塔式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为2.0~2.5。由表2-17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岩体中还是矽卡岩、白云岩或蛇纹岩中的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相近,表明它们沉淀于含相同硫同位素组成的热液。在频率直方图上呈陡塔式分布,具有深源岩浆硫特征。
表 2-19 小寺沟铜钼矿硫同位素组成
2.氢氧碳同位素
从权恒等(1992)的10件不同蚀变类型矿物样品(表2-20)可看出,各蚀变带中不同矿物δ18O为6.29~12.50,平均10.42;3件粘土矿物δDH2O为-85.7~-98.7,平均91.93;2件钾长石δ18OH2O为6.88~7.18,平均7.03。结合硫同位素特征表明,说明成矿流体中的水可能是以岩浆水为主,有大气降水参与的混合水。发生钾质交代形成钾长石、黑云母的流体与岩浆水流体在成因上有继承性,而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流体同位素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天水加入的缘故,越到热液晚期,这种天水加入的程度越大。
表 2-20 小寺沟铜钼矿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
图 2-25 小寺沟铜钼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3.稀土元素
岩体为富轻稀土型,δEu 在零左右,无铕异常; 矽卡岩中稀土含量比岩体高,表明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稀土元素的轻度富集作用,将矿区主要地质体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投点于稀土分布曲线(图 2-25)上可见,除石榴石样品外,其余样品均为向右倾斜的协调的曲线,与 I 型花岗岩的稀土分布模式一致; 花岗岩体与矽卡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近,表明两者之间有成因上的联系。
综上所述,小寺沟铜钼矿床成矿物质应来源于地球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是成矿母岩。东西向深大断裂及派生的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组成了构造格架,共同控制了含矿岩体的分布、形态和边界条件,也是导矿构造。
哪里有金矿?
1.在火山岩地区,硅化破碎带(即硅质岩带)是金矿化的有利地带,也是岩金的主要岩石,围岩大部分为凝灰岩类岩石,由于凝灰岩、熔接凝灰岩、熔岩等岩石致密坚硬,抗风化力强,因此含金矿化带往往产于高山峻岭中。只要有金矿化带的地方,人们都会开采。上述已经回答你第一个问题。2.找金矿,主要根据地层、构造、岩石、围岩蚀变,在构造破碎带中寻找硅化带、褐铁矿化带、低温热液蚀变如水云母化带等,当然最主要的是金矿化。含金岩石在岩石中能见到细小的金颗粒。3.含金的岩石的颜色比较复杂。岩金的工业品位3克/吨。4.沙金主要赋存于第四纪与基岩接触带间,是含沙金最多的地方,也是富集地带,是砂砾地带,当然往上部也有含沙金,但含量远远低得多,沙金的工业品位品位0.5克/立方米。1.岩金:寻找岩金必须是地质专业学校毕业,从事几年野外工作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你别看有些老百姓在哪里挖到金子,那是窃取地质工作者的成果在哪里瞎猫碰死老鼠碰到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2.沙金:比较容易,只要上游有产金的岩石,在下游的第四纪地层中就能找到,你必须选择靠近河边,即第四纪厚度比较大的地方,用直径168毫米的钢管,焊接一个十字架,用人工往下打,一直打到基岩,然后把套管里的砂砾层样品用淘金盆放到水里洗——淘金,就能找到沙金。这样钻孔按照一定网格布置,就能计算出沙金的储量,之后就可以开采。沙样的采取率要求120%,要特别注意靠近基岩地带的沙样的采取率,因为是含沙金的主要地段。金矿的成因各地不同,产于不同的围岩的金矿化和围岩蚀变也不尽相同,赤黑色可能是围岩蚀变,赤黑色也可能是近地表的铁锰氧化,你可以用手摸摸,如果手上粘有黑色,就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是,这种现象与金矿化关系不大,深部就不会有这种黑色的东西,如果手不粘有黑色,就证明与金矿化有关,可以作为今后寻找金矿带的围岩蚀变标志。有必要说明的是:自然界的矿物只有三种成黄色的矿物,即黄铜矿、黄铁矿、黄金,俗称三黄,成黑色的不是黄金,有人叫黑金的是指煤炭之类的东西。你没有详细看,也许你是外行,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你所说的含金的岩石就是硅质岩,你可以用小刀在金矿石上刻划,如果刻不动,就是硅质岩(硅石),其他岩石刻不动。你说的岩石中的其他岩石含金的可能性不大。任何矿床的成因都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地质边界条件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物质来源严格控制着元素的富集,要一句话断定某种岩石有金矿,这些是外行人才会讲的话,内行的人没有到实地调查是不会作出结论的。请原谅。
红山嘴金、铜矿化区
矿化区处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喀拉额尔齐斯褶皱带之巴拉额尔齐斯复式背斜西段北缘与诺尔特复式向斜接合处,褶皱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库威群以及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总体走向一般为300°~320°,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前震旦系库威群分布于矿化区西部及南部,地层总体走向北北西向;由于多次受区域变质、构造变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影响,变质程度逐步加深,混合岩化逐步加剧,岩石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等,局部夹变质的火山岩及砂岩,库威群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总厚度约5000m,该群对与伟晶岩脉有关的稀有金属矿产有良好的控矿作用。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分布于矿化区北东部,沿中蒙边界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地层走向与展布方向一致,倾向北东。岩性为砂岩、灰岩、泥灰岩、酸性火山岩等,总厚度约3200m,是金-多金属矿化的良好成矿条件。
断裂构造以北西-南东向为主,主要有库热克特断裂(即红山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展布于区内北东部,呈舒缓波状北西向延伸,总体走向300°~320°。断裂北东侧为下石炭统红山嘴组,西南侧为前震旦系库威群。断裂挤压破碎带宽几十米至百余米,带内发育有角砾岩、糜棱岩、片理岩、劈理带。整个断裂带呈断续的负地形,为一压扭性断裂,控制区内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发育,对区内矿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脉岩主要有伟晶岩脉、石英脉,其次为花岗岩脉,多受断裂控制,以北西向为主,其他方向次之。
区内发育有三类变质作用的产物。区域变质作用,以浅变质的绿片岩相为主,形成的变质岩主要为绢云绿泥千枚岩、变质砂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受库热克特断裂控制,主要是机械压碎和剪切作用使岩石组构发生变化,主要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接触变质作用,围绕花岗岩基的接触带分布,主要形成斑点状板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透辉石绿帘石角岩。
(1)东干萨依沟口东山坡孔雀石化带铜矿点
该矿点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孔雀石化带控制宽3~7.5m,长180m,带内岩性单一,为中细粒变质砂岩,局部夹绢云绿泥千枚岩。带走向130°,倾向北东,倾角65°~85°,与地层走向一致。该带沿走向呈中间窄,两头宽。出露有零星铁帽露头,最大者0.5×0.5m2,可见零星孔雀石化,褐铁矿化强烈,部分淋滤呈蜂窝状。石英细脉发育,脉宽一般1~5cm,个别达20cm。矿石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薄膜状孔雀石、褐铁矿,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绢云母、石英、绿泥石、榍石等。主要含铜矿物由孔雀石、黄铜矿组成,孔雀石呈微脉状产于裂隙中,厚0.2~0.3mm,最厚达1mm,黄铜矿微量。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且具分带现象,自孔雀石化向两侧依次为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2)东干萨依沟口老金沟国防公路金矿化点
该矿化点位于东干萨依沟口南东145°方向350m处的老金沟国防公路旁硅化带中,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硅化带出露宽8.1~12.5m,平均宽10.30m,长大于175m,走向150°,倾向北东,倾角55°~60°,与地层走向一致,带内岩石均为碳酸盐化中细粒变质砂岩。矿石矿物有孔雀石、黄铜矿、黄铁矿,铜品位0.16×10-2,金品位1.00×10-6。石英细脉发育,沿片理贯入,宽一般为1~10cm,最大者1.5m。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且有较明显的分带性,硅化主要位于带中,两侧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
北京哪里可以挖黄铜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京挖黄铁矿、北京哪里可以挖黄铜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