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羚羊黄铜12厘米弹弓,藏羚羊弓安装方法?
藏羚羊弓适合斜握打法,定位都是在瞄点槽位置,它的弓臂是扁的,对拉皮筋到位要求高,不然就打偏,使用藏羚羊弹弓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准好好一把藏羚羊弹弓。
2、右手小拇指插进藏羚羊弹弓手柄下方的圆孔里面,大拇指和剩余的3根手指握住弹弓的手柄。
3、左手捏住夹弹皮碗。将弹弓整体拉直。
4、瞄准目标就可以将弹珠打出去了。(练习时不要放弹珠以及石头,以免伤到人。)
世界上跳得最远的动物是什么?
沫蝉。 沫蝉的栖息地十分广泛,遍布全球各地,但一直不引人重视。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沫蝉后腿内存在有大量的肌肉,就像一个弹弓,可以在一毫秒时间内释放出储存在肌肉里的能量,跳跃到70厘米的高处。 这相当于人跳200米那么高。相对于自身长度而言,沫蝉的跳跃高度已经超过了先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昆虫界的跳高冠军跳蚤。
藏羚羊传统弹弓怎么样?
卡球弹弓精准度高,更适合打猎。
只存在于80后记忆中的东西?
记忆中有:郭富城的发型,黑豹、零点、任贤齐的歌。
羚羊号历险记,莲花争霸、希瑞赐予我力量吧!
两毛钱三根的小豆冰棍儿、一分钱的珍珠糖。
洋画儿、明星粘纸、弹球儿,方宝、同学录、手抄的歌词本。
还有白球鞋、黑片鞋,冬天的大棉窝。
中学时代的笔友。
妈妈过年时买的一大筐国光苹果,等等……
藏羚羊弹弓能使扁皮筋吗?
我试过,我的超音速素色皮筋用棉线绑以后二十发不到就要断了……用剪开的扁皮筋绑的话可过一百发
当初以骑射为主的匈奴以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是拿什么做弓箭的?
实际上,自古良弓多产自北方。最佳的制弓材料是柘木,而不是南方的竹。所以,北方有的是强弓硬弩。反而南方,倒是真缺少良弓。
北方大草原往往连着森林,有的是树。匈奴及后来的游牧渔猎民族,生活在马背之上,骑射为看家本领。以韧木与兽角制成角弓,射猎,行军打仗,岂能无良弓。
下面来讲一下弓的制作,以及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军队的弓箭运用。
竹子并不是制弓的首选材料,只有找不到最佳弓材的时候,才迫不得已选用竹子制弓。所以,北方以及北方的游牧区,虽不产竹,但仍有制弓良材,当然能制强弓。
根据古籍记载,制弓需要“六材”,即“干、角、筋、胶、丝、漆”。
干”为六材之首。是最基本的弓胎,即弓体制作材料。
干,以柘木为上,檍木、桑、柞、荆树等次之,而以竹为弓体,则属于最下等。
而南方只有竹子,从这一点看,南方弓次于北方弓。
那么其他角、筋、胶、丝、漆五种材料分別是什么。(1)“角”即兽角。
弓体以木为之,外附有角。故而,古代的弓,又称为角弓。
把兽角之片覆于弓体中部,用丝缠绕加固,以加强弓体的强度。
《礼记·曲礼上》 :“凡遣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
上古时代,有用犀角制弓。后来犀牛灭绝了,便以水牛角为上等。北方缺水牛,游牧民族便以羊角代替。这样,他们的角弓,强度劣于中原弓。
而中原王朝南方地区的水牛角,包括水牛,则是重要战略物资。至于水牛嘛,自然多的是。
(2)“筋”指动物肌腱。
古代的弓,弓弦都是动物的筋腱制成的。中原多用牛筋,所以牛浑身是宝。
游牧民族也有用鹿筋。把筋腱制作成弓弦,是一个需要耐心与时间的长期过程。而中原制弓弦,还辅以蚕丝,所以中原多强弓,中原弓的拉力,确实远强于游牧民族。
开弓拉弦放箭,则要戴上扳指,否则手指是吃不消的。
而筋腱制成的弓弦,拉多了弹性会下降。所以为保护弓弦张力,古代军中弓箭手,在没有敌情之时,弓是不上弦的。
古代军队,每一张弓,一般备弦两条。
弓体与弓弦平时保存在鹿皮袋内,就是为了防潮。
弓体受雨淋,强度会下降。如果弓弦一受潮,拉力也会下降,箭矢的射程与威力就随之减低。
所以,有些影视作品中,古代士兵背着上弦的弓,在雨中行进,那是瞎扯。真在古代,那样是要受军法掉脑袋的。(3)“胶”指鱼鳔胶。用熬制好的胶,把角片粘合在弓体上。
(4)“丝”指筋丝。上面说过,用于缠绕已粘合在弓体上的角片,使弓更牢固。
(5)“漆”用于防潮防腐。
弓体与弓弦,最怕的就是淋雨受潮。所以古代军队在雨雪交加时,一般不打仗的。就因为雨雪中的弓箭会因为受潮而威力下降。而古代军队没有了弓箭,就如同现代军队没有机枪炮,那就战斗力大减了。
所以,唐代李愬利用了雨雪天不打仗的共识,反其道而行之,凭长矛刀盾雪夜袭蔡州,一击奏功而千古扬名。
自古良弓难得。制作一张优良的强弓,从备料到完成,是一个繁杂漫长的过程。制弓分为六道工序。大致为:修弓胎、贴牛角、粘望把、铺筋、拉弦、上漆。
弓胎要选上好木材,以柘树木为最佳。
制作好的弓体,长短厚度均匀。用熬制好的鱼鳔胶将角片均匀粘在弓壁内侧,保证粘合严丝合缝。再将筋腱劈成丝,用“走绳”缠在弓壁上,最后上弦、涂漆。工序繁杂,每一道工序都得精雕细琢、丝毫不能马虎。
气候冷热对制弓亦有影响,而古代无温室,所以制弓时间也同样讲究。
古人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粘合诸材,冬天定弓体。
次年春天再装弦。刚制成的弓尚不严实,不能立即使用,还需要藏置一年,才能受力均匀,保证张弛有力。
古时候的工匠需要在四季准备各种材料,制成一张好弓长则三年,短则一年,一年平均才能做三五张弓。
北方游牧民族擅骑射,所用弓多为骑弓。而骑弓的弓力偏软,射程与侵彻威力不及步弓。但是优点同样是因偏软,又适合骑射,便于在奔驰的马背上快速开弓连射。骑弓的弓力软,只是相对于步射的硬弓而言。
此软非彼软,千万别以为是真软。
战国之前,中原军队打仗多用硬弓,结阵步射,万箭齐发。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此开了中原军队骑兵骑射之风。
而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原军制的融合与吸收,游牧军队的精锐骑士们,也普遍配两张弓,一硬一软,骑射用软弓,步射用硬弓。
而步弓与骑弓,所用的箭矢,也是有重箭与轻箭之分,是有区别的。
“双插”的由来,古代中原王朝军队的弓箭配备。装弓的袋,与装箭矢的袋,称之为双插。
语见明.戚继光所著《练兵实纪》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攻击力,全在强弓劲弩之上。
不要以为古代打仗是仅靠武艺的,在弓弩迭射,矢如暴雨之下,任何个人武艺都不值一提。
所以,弓弩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武器装备。
而在火铳尚未进入军队装备之前,古代军中士卒,基本上是人手配一弓。
以冷热兵器交替阶段的明军为例,看看明代军队的弓箭配备率。
(一)
明军骑兵人人配弓箭。标准装备为:
合力弓一张;弦二条。
大箭三十枝。
(二)
步军营中,每一把总下辖二个鸟铳队百人队与二个杀手百人队。
明军把装备弓箭刀枪棍的队伍,叫作杀手队。火器装备与冷兵器的装备率,在明军步兵营已达到五五开的比例。
而冷兵器杀手队最基本的战斗单位是12人制小队,九支小队组成一支百人队。
每支12人小队,除快枪手(三眼铳),镋钯手装备铅丸火药火箭外,再除去一名火兵。
其余刀盾枪棍手,皆是每人除长短兵刃之外,每人再备有合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俱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