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福州黄铜板报价 二婚是什么滋味

毕竟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再相信纯粹性的爱情,所以在婚后一般特别懂得照顾对方的感受,双方会有些自私的打算,现老公(现老婆)孩子..人多了关系也复杂了,也会有忘记给丈夫的孩子也买一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福州黄铜板报价,二婚是什么滋味?

二婚的滋味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俗话说,因为错误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开。许多人因为婚姻经营不善,而最终分道扬镳。大多数人,以为离婚了就能遇见更好的,殊不知,多数二婚的人,大多都是有残缺的。有时候,二婚甚至不如头婚,毕竟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二婚是什么感受?

首先体现在情感上面!

首婚,青春年少,浓情蜜义,郎有情妾 有意,两人多是因为有情感而结合,把情感 放在首位,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对待对方, 对于婚姻的美好,有许许多多的憧憬。

二婚,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情 感已有伤痕,年龄上也很成熟对与情感相对 理智,不再相信纯粹性的爱情,走入婚姻是 条件相当,两个人搭伙过日子。

因为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总结了上一段婚姻的经验,害怕再一次失败。所以在婚后一般特别懂得照顾对方的感受,不像头婚那么任性。做什么事情也都多了一份顾虑,在感情上明白对方的需求,会更加小心翼翼的维护好这段婚姻。

其次在金钱上面!

首婚,因心无芥蒂,一心一意为家,两 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是想着把 小家经营好,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金钱 管理上很信任对方,商量行事。

二婚,毕竟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双 方会有些自私的打算,多为自己考虑,为了 自己的安全感而互相算计,往往各怀鬼胎, 各自的小算盘。不交心,很难实现同心同 德。

最后在家庭关系上面!

首婚,单纯两人结合,家庭成员简单,有爱做为润 滑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很快合好。孩 子是自己生,双方老人也尽量宠着他们,家 庭气氛融洽和美。

二婚,前老公(前老婆)的家人,现老 公(现老婆)孩子..人多了关系也复杂 了,离婚了,很多亲戚并不能完全断绝往 来,与前丈夫(前老婆)的家人亲戚,无法做 到因婚姻的解除,完全不联系,现在婚姻的 家人亲戚也得处好,尤其在孩子的问题上,二婚家庭,面对各自不同的子女,在花钱上多少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时候,带自己孩子出去,会情不自禁的买了很多东西给她。也会有忘记给丈夫的孩子也买一份,虽然丈夫表面不说什么,其实心里是介意的。 有时候,在花钱的问题上,都算得清清楚楚,好像在防贼一样,心里很不舒坦。

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恋爱时期的甜言蜜语到结婚之后的柴米油盐,两个人需要转化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努力让这个家庭过上想要的生活。珍惜眼前,不要失去后悔终生!

第二位情感专家这样认为:

二婚是一种挺乏味的滋味,因为就是合伙过日子。二婚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选择,或许在正式迈入这第二段婚姻之前,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担心。同样是离婚,男人可能会越离越值钱,而女人离婚后,若是想再婚,却往往会因为年龄、孩子和各种社会观念方面的原因,变得特别艰难。许多女人婚姻不幸福,之后都会选择离婚,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个男人再次结婚,不只是为了自己,甚至还是为了自己的的家人。

二婚因为两个人离过一次婚,所以两个人都会有防备的心,两个人之间更像是在一起合租的伙伴。说实话,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千万不要离婚,二婚夫妻事太多了。二婚夫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感情问题,信任问题,而偏偏这两样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相互的,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决定了的事情。最开始,我也是把二婚想得太美好了,真的再婚后,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无奈和无助,无穷无尽的琐事,烦都烦死了。

所以尽量好好珍惜自己的另一半吧,彼此理解,包容,因为离婚后,下一次结婚会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一,新鲜刺激感。

人,因为都有喜新厌旧的秉性,不管是男女,也不管你当初对爱情有多么忠贞不渝,但骨子里的本质都是这样。

所以,即使是二婚,一开始还是会有新鲜刺激感,会感觉很甜蜜,也会黏着对方。但在时间上,肯定是没有初婚或头婚那么久,甜蜜也是短暂的。

因为很多事都曾经经历过,例如一样的菜品换了一个人做,大不了口味有所不同,东西还是一样。

所以,即使是换了一个人,那种甜蜜蜜的滋味,最多也就能保持一个月,而初婚者,一般至少能保持半年之久。

也就是说,二婚相对于头婚来说,保鲜期要短的多。

二,酸涩苦辣咸滋味。

婚姻的实质是过日子,日子的本质是平淡。所以,但凡过了二婚的甜蜜期后,也会和初婚或头婚一样,进入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平淡期。

人生不如意事,本来就十之八九,而平平淡淡的生活,原本就是什么滋味都有,在这一点上,二婚和头婚的滋味,没什么两样。

三,包容和豁达大度。

二婚人士大都经历过感情的挫折,所以在对另一半的包容上,可能会更豁达。

例如,很多人在替你介绍对象时,都会说的一句话:她(他)虽然是个二婚,但是她(他)肯定会很疼人的......

意思是,她(他)曾经经历过感情上的挫折,按道理说,就会更加珍惜、更加有包容心。

二婚无论是什么滋味,大都没有初婚或头婚好。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你头婚遇到的是个混蛋、是个人渣。而在二婚中,你有幸遇到了一个你爱的人,而她(他)也很爱你!

但是,不管你是未婚还是已婚,建议都不要去尝试再婚,其实。二婚是没有什么特别滋味的。

婚姻是需要成本的,二婚的风险会增加。珍惜已有,好好生活,去和另一半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三位情感专家这样认为:

二婚究竟啥滋味?切身经历才能知苦甜。

半路夫妻相聚容易厮守难,难就难在藏心眼。多余的孩子和前任的纠缠更是致命的硬伤。

细数身边重组家庭不同的婚姻现状,焕发激情、擦出了火花只是凤毛麟角。

众多的再婚情侣都是行而珍惜、心有余悸,无奈地承载着搭伙度日的煎熬与辛酸。

血缘关系失调,排斥对方孩子。坚守了二婚生活十年有余的远方侄女对此直言不讳。

她说我和现任老公走到今天并不容易,他待我不能说特别好,但至少比前夫强了许多。

我们之间有磕碰,夫妻隔阂并不多,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于孩子身上。隔着肚皮摸不着心。母子之间不通血脉,孩子不肯接受我,我也不太喜欢人家。

后妈难当。孩子对我介心重,千好万好不如亲妈好。咋待见都白扯,掏心也是白搭。

我天天洗衣做饭,没头没脑的饲候她,从来听不见领情的话。可她亲妈偶尔领她下回馆子,却激动的又蹦又跳,夸奖赞许唠起来没个完。

小时候还好说,毕竞有口无心、童言无忌。长大了添心眼,气人株心戳你软肋,经常致我郁闷堵的慌。

一个把掌拍不响,排斥是相互的。非亲非故一口锅里吃着饭,舌头难免碰着牙。一碗水端不平,厚此薄彼必然滋生矛盾。

按理说当长辈的应该有姿态,大人不该跟孩子计较,可说的明白做起难。个人的孩子能包容,深点浅点都不在乎,别人的孩子不通血脉,咋瞅都别扭,一见着我就心烦,真是打心眼里往外隔应啊。

婚史有阴影,彼此分心缺乏信印。死亡的婚姻解体了家庭,也伤害情感和心灵。

两颗受伤的心因重组而碰撞。同病相伶,心中所虑只怕好景不长,相融之前不会过早交心。再加上有私心,凡事都偏爱自已的后代,钱财上分心眼也就在所难免。

家庭利益的差异化是二婚与原配夫妻婚姻理念上的本质区别。

早年大春与小丽各自离婚后,又经人牵线搭伙过了日子。曾经的不幸让他们对新的婚姻分外珍惜,夫唱妇随,携手安度了十几个春秋。

就在美满的二婚生漄既将交出合格答卷的时候,毫无征兆之下竞然爆发婚姻危机。

这个起因的导火索是因为小丽背着丈夫偷摸为女儿存下了数额不菲的私房钱。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笔钱已经被小丽拿出去找人投了资,结果上当受骗打了水漂。

疼爱孩子人之常情,过了半辈子,都老夫老妻了,还藏着心眼。既不沟通、也不商量就胡整乱来,分心又失财,多年营造的感情基础,因为缺失基本诚信而显苍白。

同床不可异梦,分心必会伤心,彼此信任不该走极端。

前任无度纠缠,误解产生间隙隔阂。婚姻具有极端自私的特质,异常敏感地排斥外因侵扰。

因感情破裂离婚的原配相互受到伤害,加之孩子的客观存在,互不往来,完全迴避交流联系不太现实。

又由于离婚后被动一方旧情未了,以往的恩怨斩不断、理还乱,无休无止的过度纠缠,给新组家庭夫妻相处带来麻烦,一旦因争风吃醋而相互伤害,后果难以想象。

楼上老赵的儿子立文就是吃了这种亏。立文与前任媳妇是因三者插足离的婚。

有了前车之鉴,自然对新媳妇的人际往来特别在意。小柳与前夫分道扬镳则是怒其丈夫太不自力,整天无所事事,还到处惹事生非。

小柳是看透了丈夫,绝了情也死了心,可弱势的前夫处于被动无奈,自然心有不甘。俩人虽然解除了婚姻关系,可因为有个孩子,依然无法断绝联系。

有一次立文因公外出,正赶上孩子肺炎发烧,前夫过来帮忙,出于礼节小柳就炒了菜留他吃口饭,可恰巧正被外出回来的立文碰个正着。

他看见那俩人对面坐着有说有笑吃莱饮酒,就醋意大发。一怒之下冲进厨房操起莱刀吹伤了情敌,自已则因为犯了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二婚是被动与无奈的选择,滋味不好受。婚姻重组是解决单身独居,满足孩子完整家庭愿望的必由之路。只要男女双方端正心态、以诚相待,增进相互包容,二婚生话就会步入健康和谐的轨道,使更多的重组家庭婚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福州有什么东西是全国第一?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拿下过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今天我们就来列举一下,福州曾经拿下过什么全国第一

1.福道——全国第一长的城市森林步道

福道大家一定不陌生,全场19公里,贯穿了福州大大小小几个公园,成了全国名副其实的第一长城市森林步道,不仅是第一长,福道的设计,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去年还曾经获得过全球的建筑大奖,是国内首个获奖的建筑。

2.三坊七巷——中国第一历史文化街区

三坊七巷是外地人来福州旅游必到的景点之一,也是福州唯一一个全国5A级旅游景点,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堪称福州历史活化石。

3.福州是全国第一届青运会的举办地

2015年,中国的第一届青运会就是在福州举办的,当时,海峡奥体中心作为主会场,这也是迄今为止福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体育赛事。

4,空气质量曾经获得过全国第一

福州的空气质量好是众所周知的,这几年的空气质量排行榜,福州也一直是位于前列,在2015年10月,全国74个重点区域和城市的空气质量排行榜中,福州更是首次登上了全国第一。

5.第一个用电灯的城市

福州是全国第一个用电灯的城市,早在1879年,就有报纸刊登过福州船政试用电灯的消息,比上海也早了近三年,

除此之外,福州还是第一批用电话、自来水等设施的城市

6.生态建设曾经拿下过全国第一

在2015年,根据四川大学发布的《“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研究报告中》福州曾经拿下过去全国省会城市生态建设第一名的称号。

7.江滨公园——全国第一长的都市江滨公园

大家都是知道,福州有一条母亲河,就是闽江,江滨公园则是依靠闽江而建设,总长有10.5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都市江滨公园。也是福州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8.九天瀑布——亚洲最大的阶梯式瀑布

九天瀑布位于福州永泰,是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阶梯式瀑布之一,总高度有近600米,一泻而下,十分壮观。

9.福州国家级佛教重点寺院数量全国第一

福州的国家级佛教重点寺院在全国所有地级区域中位居第一,全国共有六座国家级佛教重点寺院,福州就占了四座,分别是——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金鸡山地藏寺、林阳寺,也居全国2300多个县市之首。

10.长门特大桥——全国跨径第一的大桥

长门特大桥的主跨度550米,全长848米,在同类桥梁中跨径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它是重点工程——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项目建设的一部分,今年绕城高速东南段建成后,福州中心城区到琅岐的距离只有30公里。

11.福州温泉拿下全国第一

福州温泉在市中心就遍布,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独一无二。据介绍,福州温泉在全国创下了7个第一——

第一个设立温泉专门管理机构的城市、第一个成立温泉水厂实行温泉集中供应的城市、出台中国第一部温泉保护和利用地方法规、出版中国第一部温泉专业志、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制定温泉开发利用专业规划城市、全国第一个制定温泉供水工程技术规程城市、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摘取“中国温泉之都”城市。(海峡网李艺)

明朝铜钱有多少种?

明初铜钱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

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

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明代通宝: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一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1372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洪武通宝特点:一是过去的钱或记重或称宝,再冠以年号,洪武钱既称宝又记重;二是洪武钱作为国朝钱即制钱,有一定大小层次及形状、文字标准,不偷工减料。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传世较多。

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

弘治通宝

弘治通宝

自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后,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行了“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

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

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

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铸钱量上升是在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时期,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开铸“万历通宝”,此钱版本较多,万历小平钱为真书直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

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

启元年(公元1621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钱以铸量多,流通广,成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仍多有发现。

“天启通宝”是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有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

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都比较少见。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始铸。《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二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

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小平、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古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最多。

弘光通宝

弘光通宝

弘光通宝是由明安宗朱由崧于崇祯十七年至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至1645年)所铸造。有小平,折二两种版式。小平有单点通,双点通及大弓,行弓,背星,背“凤”等版别。折二钱铸量较少,存世不多,价格较高。

隆武通宝

隆武通宝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

隆武通宝属于南明铸币,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目前光背小平钱存世较丰富。小平有背星纹及户、工、南、留等字。背无文小平钱有“正”隆、“生”隆、“缶“隆,又有武字笔画分上下点区别。折二钱直径约29毫米,重6克左右。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军攻入闽,俘明绍宗朱聿键,明绍宗朱聿键绝食死于福州囚处。隆武政权灭亡。

大明通宝

大明通宝

南明鲁王朱以海被奉为监国于浙江绍兴时所铸。

大明通宝材质有红铜、黄铜两种,铸造不精,只见小平钱,背铸“户”、“工”、“帅”等字,也见光背平钱,有的背“帅”在穿上,也有穿右“帅”字。初铸钱径26毫米,后铸钱径为24毫米至25毫米。大明通宝存世 较少。

永历通宝

永历通宝

明昭宗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时铸“永历通宝”。此钱版式多种,可分四等,小平钱径2.5-2.7厘米,重4-4.8克,折二钱3厘米,折五钱3.2厘米,折十径3.5-4.5厘米,重10-26克,轻重大小悬殊较大,除光背者,小平钱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尚有记局,记值等,折五背文五厘,折十背文壹分。虽永历帝在位16年, 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但永历政权灭亡后,永历钱开始销毁改铸,加上清廷后来大力回收销毁,永历钱的存世量在明代年号钱中不算多。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队装备如何?

老梁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装备如何?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按照英国人包罗杰的说法,左宗棠领导的这支清军应该是:

完全不同于所有以前在中亚的中国军队, 它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来自于对手的评价,您自己也能吧嗒出个味道来。

当然这么说空落落的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接下来咱回顾一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再来看看左宗棠是如何武装这支强军。

收复新疆

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个叫阿古柏的家伙,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这就跑到了南疆,建立了一个叫做哲的沙尔的伪政权。

当时这个阿古柏占领的地盘不仅大,还对当地实行奴役般的统治,弄得当地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是伪政权都高看他一眼了,压根就是一大了那么一点的土匪窝而已。

那么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俄国人在1871年也横插一脚,瞅了一个机会占领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所以您这么一看,其实就应该明白了,当时新疆的局势很复杂,阿古柏是被推到前台上的一个恶棍,尽量的恶心你。

而在阿古柏背后,是两个列强在较劲,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俄国。

他们就想着阿古柏把局势搅混浊了,他们好在背后下黑手,中国西北就成了他们角逐的场地。

而当时的清政府可以说是已经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能力,您要知道那是一片高达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然您要是把地图摊开,搁到当时的局势中再看看,其实何止是中国的西北边陲,东南,西南甚至于南部,各国列强们都把哈喇子流在上面。

多事之秋,整个国家都在动荡中摇晃。那么在这个时候,清政府的朝堂上,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是海防,另一个是塞防。

至于海防,我们不提也罢。

而塞防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看法,他的主张就是收复新疆,从根本上巩固整体的国防,只有这样才能给国家恢复生气的机会。

如果失去了新疆,将会“国将不国”,那么大一片土地拱手让人,岂有此理,那将会是民族的罪人。

于是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了这么一幕,那一夜,左宗棠一个人从京城里头出来,因为他说服了慈禧太后。而他的肩膀上加了一个重担——钦差大臣,都办新疆军务,左宗棠要去兰州为这次征讨叛乱做准备了。

这场讨伐,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讨伐,不是可以用战争简单的胜利或者失败来做注脚的,他还要应对这背后更为复杂的列强编制的网。

1876年的春天,这位倔强的老人,在三声炮响之后,带着他骄傲的队伍,身后拉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材上路了。

西征,西征,成功还是失败,老爷子其实心里也点底都没有,但那又如何,为了民族的命运他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赌上,不成功那就成仁吧!

当然蛮干,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对民族的不负责任,这种错误左宗棠是不会犯的。

接下来我们从军事装备的角度来看一看,左宗棠为这次战争做的准备。

大家伙都知道,历史步入近代,列强仗着他们的船舰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各样的洋枪洋炮也涌入了我们的土地,而清军也开始一步步的装备这些东西。

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清军手里有了英国的亨利.马梯尼,美国的林明敦,法国的老毛瑟等等。

这些名字听着很新奇,其实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看着口径比较大,但枪管长,这也就算了,枪支本身还沉,部队携带起来和方便两个字离着十万八千里,最为要命的是这些家伙都是单发的,也就是你打一发,就得塞一发子弹的东西。

至于火炮,后装的很少,大多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输入的前装火炮。

从这些描述中,您能体会的出,当时清军的火力输出很尴尬的。

毕竟后膛炮和前装炮,不是装弹方式的改变,而是威力大小的问题。

反过来看看阿古柏,他这背后靠着英国人,还有土耳其人的支持,所以阿古柏的军队里头装备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可不少。

而且当时《申报》《字林西报》,也在大肆宣传阿古柏军队武装的行进程度,不是武器落后的清军所能比拟的,清军的失败仅仅是时间问题。

那么左宗棠作为一名沙场老将,对于军事装备,尤其是西洋的军事技术,那是相当的上心。

左宗棠自己就说过:

“西人洋队式, 行列整齐, 进止有度, 远胜中土。”

所以左宗棠在楚军中装备了大量的西洋武器,对于这些武器左宗棠那是爱护有加,他曾经就说过:

“洋枪、洋炮、洋火、洋药,不独价值昂贵,购买亦费周章,凡我官勇,务宜爱惜,不可浪费。”

而这些洋枪洋炮在收复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至少让清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让左宗棠可以采用精兵突袭的策略。

当时,左宗棠采购这些洋枪洋炮大多都是德国造的。

那么左宗棠为什么热衷于德国造的武器呢?

这第一,德国造的武器品质相当好,这不用小编过多的解释,小伙伴们都清楚。而左宗棠的判断来自于普法战争,老将军从实际出发自己得出的结论。

这第二,当时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不错,而且这种关系还在加深,那么从这一条上,军火交易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不至于仗打了半截他不给你发货了,卡你脖子。

您别以为他们不会,当年日俄战争中,没英国美国什么事,但英国和美国在后边给俄国人下的绊子可不少。

所以,当时俄国人主动站出来,要求出售军火给左宗棠,而左宗棠一看是俄国人,就明确的回复:“我们不要!”

至于原因,前头其实已经点到了,因为在这场事端中,俄国人出兵占了伊犁地区,所以俄国人会是好心卖给你武器吗?他不半道上卡你都对不起你。

英国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牵扯到的利益很深的。

当然这两个国家虽然牵扯的很深,但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没有的。

当年左宗棠从清政府手里要过参与外交事的权限后,对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你不得不佩服左宗棠,这要是一般人估计就的把双方都拒之门外了,而左宗棠不,深入其中就是和他们打交道,了解到这两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压根是不会占到一块的,然后就开始利用他们的矛盾渔翁得利。

最简单的说,当左宗棠收拾阿古柏的时候,俄国人虽然占着伊犁地区,可没有如同英国人那样大力的支持阿古柏。

所以在整个行动中的前期,左宗棠一直避免和俄国人交恶。您都不知道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之后,这要搁一般人眼里,收复伊犁地区那绝对会是一个绝佳的时期。

但您知道左宗棠的操作吗?他将这个提议直接压了下去,在他看来伊犁问题得靠后,首要的目标是拿下南疆,这样事情才能做的滴水不漏。

所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俄国人基本上是抱着胳膊作壁上观。

那么在收拾阿古柏的时候,左宗棠面对的仅仅是阿古柏的军事,英国人在外交以及政治上的周旋而已。

而这一过程中,只要将阿古柏的军事实力彻底摧毁,面对英国人在外交和政治上的讨价,左宗棠还价坚守自己的初心,胜利那是一点都不远。

而当左宗棠对阿古柏的军事行动胜利在即的时候,左宗棠又开始向英国人伸出了橄榄枝。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收复南疆的时候,左宗棠命令部队只要发现了英国人那么就给予他们保护,而且还要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当这种善意传递过去之后,英国人强硬和不高兴就缓和了,这个时候,左宗棠开始面对最后一个麻烦伊犁地区背后的俄国人。

小编很喜欢左宗棠,他办事的过程,您反复咀嚼这都能带来不同的味道。

这说的有点长了,咱接着说武器运输的事。

当时武器的采买地是在上海,这距离离新疆那是相当的遥远,运输都是一个大麻烦。

您都不知道,当时军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上海有很多销售军火的洋行,什么地亚士洋行、什么麦登司洋行、什么新泰来洋行等等多如牛毛,那个国家开办的都有。

当时采购是从两家洋行采购的,一个是香港南利洋行,另一个是德商泰来洋行,这中间胡光墉在这中间牵线搭桥,根据记载光在1875年,兰州当地就有从上海运过来的一万多条来福枪(来福枪其实就是枪管中有膛线的枪,他不是专门指一个类型的枪,这种枪也叫来复枪)。

因为胡光墉办事得力,在左宗棠的主张下,清政府还给他发了一件黄马褂就算是嘉奖了。

不过后来,左宗棠感觉这些枪炮从上海采买,这运输的路太长了,不说枪炮本身的价格,这运输费用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他先是在想后来又在兰州,创建了一个制造局。

其后这个兰州制造局对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补存各种军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个制造局,有一小部分聘请的洋人,还有不少浙江和粤来的匠人。

仿造了德国人的后膛螺丝大炮,还有后膛七响枪,还有改制清军的老式火炮劈山炮以及广东的无壳抬枪。

咋说呢?这个兰州制造局的规模并不大,根据1881年的开销,我们就能看出来。当时兰州制造局里头的各个匠人的开销,也就两万四千二百九十四两三钱一份三厘。

就这点钱,您自己也能感觉出兰州制造局的规模。

但您别小瞧了这个制造局出来的东西,当初一个俄国军官,看过兰州制造局,就说过这样的话:

“叹服同声,自此亦稀言枪炮矣 。”

所以时间走到光绪元年,清政府在兰州又成立了一个火药局。

当时左宗棠对于这个火药局出产的火药,进行了检验,最后认定可以做枪药使用。

当然这些火药和进口的洋火药比,还有差距的,根据记载,洋火药打一发需要二钱五分就足够了,但要是用土火药,您还得再加七分,这打出去的威力才能持平。

不过就算是这样,兰州的火药局也成为了此后火药补充的重要产地,原先从海外购入火药的事情也就掐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有更加好的,为嘛不用呢?”

说道根子上还是钱的问题。

小编说一个数据,您就明白了。

当时左宗棠率领的这支军队,一年需要的军费就有一千万两,这个数搁到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当中,他就占了七分之一。

这也就算了,这些钱最终落实,要各省提供的协响才能支付,但各省的口袋里也没钱,所以到了1875年的时候,左宗棠的部队各省欠下的协响就高达两千六百万两。

打仗那就是花钱,不说装备上的钱,你行军布局这也的需要钱,不省着点花,能成吗?

1867年在恢复西北秩序的时候,左宗棠就两次向外国人借款就有二百二十万两。到了1875年正式对新疆展开收复,面临没钱的境地,又进行了两次向外国人借款,又借到了八百万两。

如果从军费的总数上看,外借的钱款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会说利息高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超的外交手段。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购买枪支,一部分用来支付军饷等等各种开支。

如果您翻阅当时军火资料的话,就能看出左宗棠部队的装备情况。

1875年九月份的时候,当时神机营和工部火药局,就给哈密拨过去带刺刀的洋枪二百支,洋帽十万个,七响的后膛洋炮二百尊,各种火药三万两千斤。

当然也有向清政府直接索要的清单,要求拨三百支抬枪,弹弓五百张,鸟枪火绳一千丈。

从这两份单子中,您不难发现,当时左宗棠的部队不仅有最先进的武器,同样还有当时清军惯用的武器,连弹弓都有。

其实其他的装备也有,您比方说双筒望远镜。

不管怎么说吧,这些先进的枪械,在攻城的时候很犀利的。

我和大家伙就聊到这里,喜欢的加个关注不迷路,顺手点个赞!

大明通宝是什么时期的?

直经58mm厚5mm重97g灯底下金光闪闪,请专家看看,谢谢

明朝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白银流入?

今天出一个资料整理贴。资料多为引用:

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Earl J.Hamilton)曾经指出,与1591-1600年间相比,1641-1650年间美洲黄金输入欧洲数量锐减92%,白银减少61%,这一减少与中国-美洲贸易扩大有关。《汉密尔顿.美洲财富与西班牙的价格革命(1501-1650)[M].巴塞罗那》

黄金白银的倒卖自然有,但上边也说了,明朝还是在吃进美洲的黄金.所以这个黄金白银的贸易量多大.中国是不是黄金流出了,都不好说.

只有在商品量不变的时候,白银大量流入,物价才会出现暴涨的情况,这和当时民国的金圆券差不多,流通的货币供过于求。如果生产量在提高,生产过剩,物价还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比如美国1929年到1933年的金融危机。

对于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现有研究很多,具体估计数量存在差异。总体看法是明朝流入中国白银数量超过一亿两。譬如,王裕巽先生认为明代中国从马尼拉贸易中得到的白银为87 ,750 ,000 两,即11700 万比索(约合4212 吨);而万明先生认为中国从马尼拉转口贸易获得白银达7620吨,通过欧洲转口,大概获取5000吨,合计流入明朝的白银超过2亿两。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明完全人们的生活,探讨一下明朝有没有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

明人凌濛初作《拍案惊奇》的书前序中所说:“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物质的满足,必定催熟精神的丰收。这就是万历年间,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普遍富庶,一方面是文化消费之如饥似渴,经济动力推波助澜,上层建筑风生水起。

吴梅村的《木棉吟》: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明代上元采灯图

顾梦游《秦淮感旧》: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

康乾剩世的人表示怀念万历盛世《长安秋月夜》长安秋月夜犹明,六街九陌吹角声。角声断处歌钟起,禁城远树寒烟生。烟连树绕接夜色,宫阙参差分南北。北廓黄云绕建章,南郊白气连沙碛。忆昔神宗静穆年,四十八载唯高眠。风雨耕甿歌帝力,边廷远近绝烽烟。辕门大袖酣歌舞,海内文人耻言武。马政屯田久废弛,禁兵糜粟空充伍。物力太厚天时丰,十钱斗粟羞为农。健牛肥马村巷满,鸣鸡吠狗桑麻通。

陈舜《乱离见闻录》回忆万历时期情景: 予生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廿六日卯时,父母俱廿三岁。时丁升平,四方乐利,又家海角,鱼米之乡。斗米钱未二十,斤鱼钱一二,槟榔十颗钱二文,著十束钱一文,斤肉、只鸭钱六七文,斗盐钱三文,百般平易。穷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赋役轻,石米岁输千钱。每年两熟,耕者鼓腹,士好词章,工贾九流熙熙自适,何乐如之!

出生于万历二十八年的文人丁耀亢在清康熙八年(69岁)写《古井臼歌》长诗,其中有这么一句: “神宗在位多丰岁,斗粟文钱物不贵。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 是说神宗在位期间,百姓丰衣足食,物价低廉,罕有税吏上门催收钱粮赋税,百姓可以放心的睡懒觉,四十八年里的生活让人沉醉不愿醒。

广东人陈舜在《乱离见闻录》里描述天启年间的物价:一斗米卖二十钱,一斤肉只有六七文钱,物价“百般平易”,再穷的人也吃得起。即使是经济远落后于东南的北方地区,以清康熙年间的老遗民丁耀亢的感慨,万历年间的山东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健牛肥马充斥,一斗粟米只要十钱。想起那丰衣足食的往事,看看贫困的晚年,哪怕当时文字狱厉害,他还是忍不住“如何过之心不哀”。

以上是民间的评述

我再介绍一下万历年间(明朝晚期隆庆开关,白银涌入中国,万历时期最为明显)北京各类物品的价格。(引用)

首先作几点说明:

第一,以下所言物价,凡未详细说明出处者,皆出自三种资料。

其中《万历会计录》中的物价皆标为万历九年,《工部厂库须知》中的物价皆标为万历三十七年;《宛署杂记》中的物价,凡有年份者标明年份,未说明年份者一律标为万历二十年。

第二,以下所列物价均指银,单位为两,凡遇一种物品有数种价格,则将各种价格从高到低依次列出,中间用“/”号分隔。

第三,三种资料所记物品种类繁多,为便于查阅和比较,以下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对各种物品进行了粗略分类;很多物品的用途不止一种,则只归入一类。另需说明,关于竹木、砖瓦的价格,主要见于《工部厂库须知》,特别是该书卷五《神木厂》所载“木料等价规则”,详细开列了多种木料的型号、尺寸和价格,限于篇幅,本文未予录列。

l.粮食

明代北京的粮食,有麦、米、豆、谷等。三种资料中,以《万历会计录》记载粮价最多。该书卷三六《仓场》,载有万历九年春各仓场应收纳粮料的估价,其中牺牲所、神乐观、司牲司只记载了每石估银数,而其他仓场则分别记载了正价、脚价和作为两项之和的总价。兹将各仓粮料的脚价和正价整理为表1(粮料单位均为石)。

表1中的正价,是纯粹的粮食价格,各仓场虽有所不同,但相差较小;表中的脚价,即运输费,因各仓位置、上纳难易不同,相差较大,如御马仓粮料每石脚价多达0.17两,而吴家驼仓粮料每石脚价只有0.02两。有些粮料的总价,不同仓场之间差别较大,主要是因脚价差别较大所致。牺牲所、神乐观、司牲司的粮料,未说明脚价数目,但其估价远高于其他仓场的正价,显然包括脚价在内。

(本文所有表的单位为两)《万历会计录》卷三○《内库供应》也记载了万历九年春内府十库应收纳粮料的估价:小麦每石0.8l两,糯米每石1.12两,黑豆每石 0.44两,黄豆每石0.535/0.53两,绿豆每石0.71两,汤绿豆每石0.81两,芝麻每石1.3两。与表 1中相同粮料比对,可以看出,这些估价也是包含脚价在内的。因此,万历九年春北京的粮食价格,应以表1中的“正价”为基准。

小麦的价格,《工部厂库须知》也有记载,为每石0.7两,与万历九年相差不大。面的价格,《宛署杂记》记载隆庆六年每斤0.01两,万历五年0.007两,万历二十年有0.01两、0.008两、 0.005两三种价格,《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每斤 0.008两,也基本保持着稳定。另据张鼐《宝日堂杂抄》卷末所附万历三十九年正月光禄寺“宫膳底账”,⑦烧饼面每斤0.013两。《宛署杂记》曾提到上白面、次白面,可见面粉质量是有差别的,宫中食用当为上乘白面,价格自然要贵一些。关于面食,《宛署杂记》只记载了糖饼的价格,每100个值银0.03两。

米的价格,《万历会计录》卷三六《仓场》记载粟米正价每石0.64两;卷三○《内库供应》记载糯米每石1.12两;卷三一《光禄寺供应》记载,万历五年、九年,粳米每石折银1两,糯米每石折银1.1两,而人匠食用粟米“倘有不敷,量于麦熟漕至之时,折支(折色)两月”,每石给银 0.9两;卷三七《营卫官军俸粮》记载在京军士月粮折色,俱每石折银0.5两。《宛署杂记》记载万历五年白米每石0.8两,万历二十年粳米每石1.4两。《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江米每石1两。万历《明会典》卷二一七《光禄寺》记载细粟米每石折银1两、稻谷每石0.65两、粟谷每石 0.55两。又据《实录》记载,万历三十年,户部复议密云粮饷,建议:“自今年为始,如遇年丰价贱,大约每米一石,定价五钱,于额内酌量动支便宜收买。其所买之米,即于每年正、四月应放折银七钱月分,以之给军。”⑧万历三十二年,户部疏言救荒之法,建议“发京仓二十万石平粜,每石价六钱五分”。⑨万历四十三年救荒,顺天府尹李长庚奏言,“臣等督发二县平粜,遵照部议,粳米每石六钱,粟米每石五钱。”⑩上述价格高低不等,而且有的含脚价,有的不含脚价,难以判断变动趋势。综合分析,万历年间北京的米价,粟米最低每石约0.5两,一般在0.65两左右;粳米每石最低0.6两,一般多在0.8以上;糯米一般每石在1两以上。

其他粮食的价格,除《万历会计录》所记外,《宛署杂记》记载五谷每石0.6两、红豆每石 8/2/0.8两、豆粉每斤0.02两。其中红豆价格有3种,不知是记载有误,还是用于太庙荐新的红豆原定价格畸高,如与其他豆类参照,每石 0.8两当更接近市场实价。此外,万历《明会典》卷二一七《光禄寺》所载折收价,绿豆每石1.2两,黑豆每石0.7两,显然包含脚价在内,并非实际市场价格。

畜禽和肉类的价格,《工部厂库须知》无载,《万历会计录》也只记有干鱼每斤0.036两、火熏猪肉每斤0.06两,但《宛署杂记》记载较多。此外,根据万历三十九年“宫膳底账”,可以推算出猪肉、牛肉、羊肉、鸡、鹅的价格,正好可与《宛署杂记》相对照,见表2。据表2可知,从万历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猪、牛、羊肉的价格呈平缓上升趋势。鸡、鹅的价格均有高低差别,乃是大小不同所致,如万历二十年每只0.05两之鸡标明为“大鸡”、每只0.2两之鹅标明为“大鹅”;此外每只0.07两之鸡为太庙荐新所用“嫩鸡”,价格偏高。以中间价而论,鸡价万历后期与中期相比大致持平;鹅价万历中期与初期持平,但后期较前中期则明显上涨。鸭价的变动当与鹅价相似。另据“宫膳底账”,猪头每个折合猪肉5斤,即每个猪头约值银0.125两。

此外,《宛署杂记》还记载了其他一些畜、禽、鱼的价格,见表3。内中除腌鱼属于万历五年外,其他均属于万历二十年的见行事例。每只0.375两的活兔,以及雉鸡、鲤鱼、鲫鱼、白鱼、鳊鱼,皆为太庙荐新物品,恐怕要高于一般市价。

另外,万历《明会典》卷二一七《光禄寺》记有几项禽畜折价:牛1只6两、活鹿1只4两、祭祀猪1口(重150斤)5两、鹅1只0.3两、鸡1只(重 2斤)0.07两;绵羯羊1只(重30斤),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纳银0.75两,南直隶、江西等地纳银1两;祭祀羊1只(重50斤),山西及顺天、真定二府纳银4两,其他地方纳银6两;肥猪1口(重100斤),江北地方纳银1.95两,江南及庐州、凤阳纳银1.7两。与《宛署杂记》所记价格相比,除祭祀猪、羊高出较多外,其他均比较接近,大约亦是参照京估而定。

.蔬菜与果品(附豆腐、面筋)

蔬菜和干鲜果品的价格,《万历会计录》和《宛署杂记》都有不少记载,备录于表4。万历九年与二十年相同的物品,有木耳、莲肉、菱米、荔枝、圆眼、红枣、胶枣、栗子、榛子、杏仁,但杏仁单位不同。其中价格有所下降的有菱米、荔枝、圆眼、胶枣、栗子,有所上升的有木耳、莲肉,价格未变的有红枣、榛子。另据“宫膳底账”推算,胶枣每斤约0.036两,比万历九年、二十年高出较多;菉笋每斤0.04两,比万历九年为低。总起来看,绝大多数物品的价格变化不大,比较平稳。另需说明,《宛署杂记》记载的鲜菜鲜果,大多为太庙荐新和正祭品物,如韭菜、荠菜、生菜用于正月,苔菜、芹菜(水芹)用于二月,黄瓜、樱桃、杏子用于四月,茄子、桃子、李子用于五月,冬瓜、西瓜用于六月,鲜菱、芡实、葡萄、鲜枣用于七月,芋苗用于八月,山药用于十月,芥菜、菠菜用于十二月,价格肯定会偏贵一些,沈榜在《宛署杂记》卷一五最后的议论中,就谈道:“月果等价善者,顾令众商至抗争趋之。”

关于豆腐、面筋的价格,三种资料均无记载,“宫膳底账”记载1连豆腐0.005两、10块豆腐约 0.007两,面筋1个0.0123两。

灯烛与香料

《宛署杂记》中,记有蜡烛、红烛、烛心、灯油等的价格,

除以斤论价外,上述物品还常以对、枝为计价单位,如蜡烛1对0.02两,红油烛1对0.1两,桕烛1对0.0l两,烛1对0.03两、0.02两,红烛1对有0.25两、0.1两、0.02两、0.012两、0.01两五种价格,油烛1对有0.6两、0.05两、0.024两三种价格。其中红烛、油烛1对的价格均相差很大,当是因为规格和质量差异所致。

《宛署杂记》还提到一些灯具价格:纱灯1个0.4两、灯笼1个0.008两、铁丝灯笼1个0.08两、锡烛台1座0.07两、木灯台1个0.01两、木,烛台1个0.004两、竹灯挂并盏1个0.005两、火把1枝0.01两。

关于香料的价格,三种资料有如下记载,见表8。速香的价格,《宛署杂记》几次谈到都是每斤0.48两,只有一次记为4.08两,后者疑误;《万历会计录》记载沉速香每斤0.7两,价格要高一些,或许沉速香比一般速香质好价贵。《宛署杂记》记载的隆庆、万历年间牙香价格,每斤分别为0.48两和0.03两,相差达16倍,参照《万历会计录》所记马牙香每斤0.05两,后者当更合理。苓苓香的价格,万历三十七年仅为九年的30%,下降甚多。

丝与丝织品

丝的价格,主要见于《工部厂库须知》,整理如下,丝织品的价格,根据《宛署杂记》的记载,可计算出隆庆六年红黄杭细绢每丈0.3两、红绫每丈0.4两、黄绫每丈0.4两、青素银丝纱每匹1.1两、白生绢每匹0.6两,万历二十年蓝绫每丈0.5两、黄绫每丈0.45/0.3两、绢每匹0.26两。《万历会计录》提到每匹丝绢万历八年0.4两、九年0.39两。《工部厂库须知》提到的丝织品的种类和价格较多,兹整理于下,见表10。说明:A:长3丈6尺阔1尺8寸;B:长3丈2尺;C:长3丈2尺阔1尺8寸;D:长3丈6尺;E:单位原为丈或尺,按长3丈2尺折算为匹。

按3.2丈折合1匹,《宛署杂记》红黄杭细绢每匹0.96两、红绫每匹1.28两、黄绫每匹1.28两,而《工部厂库须知》黄杭细绢每匹1.2两、红纱每匹1.6两、黄绫纱每匹0.8两;《宛署杂记》白生绢每匹0.6两、绢每匹0.26两,《万历会计录》丝绢每匹0.4两,而《工部厂库须知》里绢、阔生绢每匹0.55/0.5两。由此推测,与万历初期、中期相比,万历后期高档丝织的价格有所上升,而中下档丝织品的价格基本持平。

绵麻毛及其制品

关于绵花、绵布、绵线、麻、麻布、苎布等的价格,三种资料均有所记载,毛、绒则只见于《工部厂库须知》,汇列于下,见表11。说明:A:长3丈2尺阔l尺8寸;B:长3丈2尺;C:长3丈2尺阔1尺6寸;D:长3丈;E:长3丈阔2尺;F:长6尺阔4尺。

另据《万历会计录》卷三七《营卫官军俸粮(杂支附)》,在京军士布花,按布每匹0.25两、花每斤0.06两折支。从表11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看,从万历前中期到后期,绵、麻及其制品的价格虽略有升降,但幅度很小,价格一直比较平稳。

皮张与翎毛(附牛b、牛羊角)

《工部厂库须知》记载了多种皮张的价格,汇录于下,见表12。《万历会计录》中,只记载万历九年黄牛皮每张0.22两,生水牛皮每张0.72两。将《工部厂库须知》所记价格与之比较,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生水牛皮上涨了四五倍。此外,牛皮还可按斤论,《工部厂库须知》有这样一项记载:黄真牛皮1张,计15斤,每斤银0.08两,该银共1.2两。

关于翎毛,万历《明会典》卷一九一《翎毛》记载折收翎毛(可能主要是鸭翎),每100根折银0.125两。《工部厂库须知》有这样几项记载:黑雕翎每根0.015两,接白雕翎每根0.014两,雉鸡尾翎每根0.007两,黑雁翎1 000根0.35两。

关于牛b,万历《明会典》记载每斤0.25两,《万历会计录》记载每斤0.08两,《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每斤0.127两;牛角,万历《明会典》、《万历会计录》、《宛署杂记》、《工部厂库须知》分别记载每副0.32两、0.055两、0.08两、0.014两。(13)明羊角,《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每斤0.03两。

工具和日用品

关于工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品,《宛署杂记》、《工部厂库须知》中有不少记载,兹整理于下,见表17。内中万历二十年与三十七年价格可比者,把筒(桶)1个分别为0.03两、0.02两,芦席苇席1领分别为0.04/0.03/0.015两、0.025两,竹筛1个分别为0.03两、0.01两,竹箩(罗)1个均为 0.1两,罩篱(笊篱)1把均为0.005两,铁火箸1双均为0.01两,或完全相同,或略有下降,说明物价基本平稳。

金属

三种资料记载的金属价格,见表19。【图片】表19中品名相同、时点相隔可做比较者共有9种,其中足色金、银箔、四火黄铜、红熟铜的价格略有下降,铁钉、铅的价格略有上升,锡的价格较前期略有下降、较中期略有上升,金箔、铁线的价格,万历后期不止一种。以中间价格论,与前中期基本持平。总起来看,自万历前中期到后期,各种金属的价格略有起伏,但幅度不大。

以上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京师的物价。估计在其他城市,价格会更低。

我们在看看万历时期人们的收入:

明朝人的工资

柴薪皂隶: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白银20两,计13216元(合月工资1.66两=1100元人民币)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合月工资3.33两=2200元人民币)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白银3.75两,实际月收入1.75×7.5×94.4×2=2478元,每年工资45两白银,约合3万元人民币。

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计人民币13216元(合每月收入1.66两=1100元人民币)。

冯梦龙在万历年至天启年写有《三言》,其中《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能剩余16两白银。“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农民:农民的收入是多少?农民“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设古代耕种水平低,只及现代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入250斤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丰年加勤恳,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约合人民币15750元,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约合人民币7875元,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9.5元/斤。

牛肉:白银七分五厘=5斤。合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3元/把。

以上物价根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问题在于,已经世界白银总产量中很高比例的一部份进入明朝了,而明朝的物价纹丝不动.万历18年的米价按白银算,比洪武28年都低.世界白银产量就买不动中国日益增长的商品.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

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记者访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最希望活在人类历史的哪个时空,他的答案是:

“中国晚明的江南”。

再谈谈明朝的衰落-白银危机(通货紧缩)

明代市场的扩大,使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通过出口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当时的世界市场,但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市场、资源的竞争,必然要造成国家间的竞争,特别是中、西(班牙)两大帝国间围绕着菲律宾问题的对抗。随着中国商人把贸易据点建立在马尼拉,甚至随着大帆船贸易把中国商城办到了墨西哥,中国商人与西班牙商人的纠纷日益扩大,其实,西班牙人在16世纪后期占领菲律宾的吕宋的时候,当时在吕宋定居的闽浙中国人已经有好几万人了。1602年(万历三十年),有闽商阎应龙等人,向朝廷汇报说吕宋机易山有金银矿,每年可采金十万两、银三十万两,明朝廷当时正在国内四处开发金银矿,闻讯遂即命福建地方抓紧办理,福建于是派员往吕宋勘察,中国的探矿之举引起西班牙当局妒忌,两方争执遂起,华侨卷入其中。次年,冲突激化,有25000名华侨在冲突中被杀,更造成中国南方的对外贸易的据点由菲律宾的马尼拉撤退到本土的福建、澳门和广州。与此同时,当时的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又下令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的贸易税--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基于当时的“中国经济威胁论”,而当时的明朝廷鉴于对日海上战争刚刚结束,不愿再战,特别是考虑到需要保证西班牙白银的进口,所以不敢对自己的“主要货币供应国”动武,结果,只是在口头上对西班牙“议罪以闻”(用今天的话就是“表示强烈抗议”)应付过去了事。

主要表现为非食物产品价格通货紧缩,而食物价格上涨(与现下中国经济问题有几分类似)。丝绸,陶瓷和茶叶主要为江南产品,经济危机对江南地区的打击尤为严重。从当时的记载可见危机严重。据记载,17世纪40年代早期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已接近停止,生铜、铜币、生丝、丝绸、棉织品、桑蚕、土地和其他非食用物品的白银价格在急剧下降。

由于新大陆银产量的第一次急遽下降直接造成的,是基于世界货币市场动荡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所造成的放大冲击。这种美洲白银供给的大幅度萎缩正好发生在1630年代,它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白银供应的短缺,从而导致了中国国内严重的通货紧缩,明代的白银主要靠进口,在货币上是“与世界接轨”、并完全依赖世界货币市场的,1630年之后,随着美洲白银供给的大幅度下降,白银短缺,通货紧缩扩大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

1642年初,生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城市里的一个人是这样描述的:“民房多空废坍颓,良田美产欲求售而不可得”。粮食价格反而高涨。

对明朝来说,祸不单行。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自然灾害和兵灾又叠加肆虐。(1)在中国的东北,清军不断壮大,使得明朝在1630年代的军费不断扩张,竟然占明朝中央预算的80%。(2)西北在1630年初发生旱灾,李自成带领饥民揭竿而起,四处抢劫。(3)江南灾害连连,1639-1640浙江北部发生水灾,1641年又发生旱灾和蝗虫灾害,1642-1643同时发生水灾和旱灾。因为,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为丝绸,陶瓷和茶叶,需要大量的土地,与粮食争地。结果,灾害使得粮价飞涨,出口相关行业无钱买粮,民不聊生。

明朝最后的皇帝崇祯,本身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是过于刚愎自用。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不当的“开源节流“方法。”开源“就是增加税收,尤其是对江南增税。1639年增税的结果,与灾害叠加,使得老百姓更加民不聊生,拖欠税款,无法耕作。大家只得背井离乡,盗匪猖獗。政府越发失去威信,抗租和抗税频繁发生,叛乱四起。

“节流”就是对过多的公务员裁员分流,尤其裁减基层的驿站成员,但是并没有减少皇室的奢侈生活支出。这样的裁员政策,反而壮大了反叛军队的实力。因为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基层官员,加入叛军,使得叛军的组织能力加强。1628年,全国1/3的驿站被裁。李自成当年也是一位驿站工作人员,正是因为被崇祯皇帝裁员失业后才加入叛军。

最终辉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了灭亡。

明王朝末年的情况,与现在何等类似。抚今追昔,使人警醒。

在此谢谢朋友们提供的历史资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