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镀金手链三线,为什么感觉满大街的人都是985的学生?
产生985大学遍大街的错觉,只因不明白“幸存者偏差”,用数据说话!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看了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给出“否定”答案——985非常难考!也是一个负责的问题,是一个思考后不得其解——为什么会产生“985遍地走”的错觉?
由于笔者有考研的打算,也思考过学历的重要性!前段时间不断听到某些考研老师重复“研究生遍地走,本科生多如狗”,强调提升学历的重要性。这又看到“985遍地走”,这是非要非要“逼死”本科学历甚至连本科都不是的学生吗?
首先,先说一说985好不好考也就是靠谱难度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985不好考,而且非常难考!我们从高考的角度简略分析一下,据统计每年的高考考生有近千万,2019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1031万。而“985工程高校”只有仅仅39所(上图所示),每年招生人数也不超过50万而已,看似不少,可放到1000多万的基数下来考取985高校的困难度可想而知。
图为近三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985、211工程大学的录取率确实也有较大的差距。
不同省份考生人数差异巨大(如下图所示)。考生最多的河南省考生过百万,而西藏只有不到3万人,相差近40倍。排名靠前的广东、湖南、河北等省份也超过了考生,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大省。而排名靠后的几个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只有不过七八万考生。
这种考生数量的巨大差异明显,从高考的竞争性看,优劣立显。如高考大省河南、山东等考取名校十分困难,名校靠抢,相差一分干掉几千人。而反观几个直辖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考生数量少,名校聚集,如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坐落在其辖区对当地考生有倾斜。这些地区相对来说考取985、211等名校的概率要比其他地区大的多。
图为近三年来各省高考人数统计
然而,这也并不是说这几个地区的考生考取985就像街上买大白菜似的,高考毕竟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北京、天津等地区高考985的录取率也只是5%左右,211大学的录取率只是10%左右。想要考取一个名校不仅仅靠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补充一句,河南的985录取率仅仅为1%多一点仅高于安徽,211录取率不超过5%)
图为2018年985、211工程高校录取率
其次,再来回答一下为什么985非常难考,而有“满大街都是985高材生”和“硕士遍地走,本科生多如狗”的错觉。第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读大学更容易了”,这是大学扩招,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我们父辈爷爷辈那个时候别说是大学,就算是读个高中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都包分配的,大学学历的含金量非常高。而现在不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了,大学也就扩招了,现如今高考的录取率高达70%,所以大学生是真的非常常见了。
图为近十年来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数据
第二,社会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人才的数量更间接推动了人才质量的提升。正是由于本科生的人数更多了,而为了体现自身竞争力,985、211高校的标签是一个选择,高考没上985的争取考研上名校,还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留学镀金。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考取985名校。例如某些大企业招聘员工时也要求要有名校求学经历,优先录取。
图为2016年华为在各大高校招聘人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以上两者能推动考生考取名校,但事实依旧是名校考取率低,而许多人产生“985遍地走”的错觉的主要原因便是“幸存者偏差”——经历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而忽视掉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也称“沉默的数据”。某些考生在经历过高考后,进入985大学,朋友圈子基本上都是985、211名校的,基本上和那些考取普通本科甚至高考失败的没有联系了。当他们感慨985不值钱的时候他们潜意识的把那部分“沉默的数据”给省略了。更通俗点,想一想考取了大学的人还有多少和初中就辍学的同学保持联系呢?而他们便是被忽视掉的“被筛点的沉默的数据”。
和“985遍地走”相对的“读书无用论”就是幸存者偏差的重灾区,很多人看到谁谁谁没读过大学照样混的风生水起当老板,但同要的不要忘了一个基数,多少个不读书的人才能产生一个成功了的呢?谁有看到了哪些没有成功的人呢?
图为幸存者偏差理论图片
在过千万的考生中抢几十万个985名额,甚至成为高考大省的百分之一,困难可想而知!而成功之后身边的同学都是那百分之几,怪不得会发出那“985遍地走”的感慨!我是大梨,小人物,述说小事情,分享“千篇一律”东西,喜欢厚颜无耻的求赞!点个赞呗!电为什么要分交流电和直流电呢?
你好,很荣幸受邀回答你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电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给我们生活添加了无限的色彩,那么电主要分有两种类型:交流电和直流电,在生活中使用都非常广泛,可以说人类都已脱离不开用电,常见的家庭电路220伏电压就是交流电,还有工业380伏电源以及变压器输出端都是交流电,而所谓的直流电是:干电池、锂电池、蓄电池、开关电源以及各种用电器的充电器输出端都是直流电。那么关于交流电和直流电我们应该怎么区分,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就做详细讲解。
什么是直流电?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干电池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直流电,每个人都有使用过,这种电池一般是1.5伏,而且有个正负极,上端为正极,底部为负极,电流只能从电池的正极经过负载再到达负极,电流不能从负极到正极,也就是说电流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只能一直向前走,不能返向走(如下图所示),这就叫做直流电,它的字母符号用DC表示。
什么是交流电?
常见家庭用电220伏就是交流电,分有零线和火线,不存在正负极这种说法,而且在运行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会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电流方向可以正向流动也可以反向流动,并且电流的大小也在变,电流的方向1秒钟做周期性变化了50次,这也是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由来,一个周期内平均电流为零。这就是交流电,用AC表示。
这时可能有很多人会疑问,既然交流电的电流方向在不断变化,那么家里的灯泡是不是应该一会暗一会亮了,对没错,确实是这样,只是变化太快了,1秒钟就变化了50次,我们肉眼直接是看不出来的灯泡暗亮的变化的。
交流电优点:
由于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交流输电比直流输电更加有效率,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高压电的输送,根据传输的电流在导线上的耗散功率可用焦耳定律P =I ²R求得,显然要想降低电量的损耗需要降低传输的电流或电线的内阻,由于很难降低目前使用的输电线路的电阻,比如铜线,要想降低内阻,必须要增大铜线的截面积,这样子不太现实,成本太贵,而且很难施工,所以降低传输的电流是唯一而且有效的方法,根据P=IU,那么只要提高电网的电压即可降低导线中的电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而交流电升降压容易的特点正好适合实现高压输电,使用结构简单的变压器就能将交流电升至几千至几十万伏,从而使电线上的电力损失极少,在进户之前再次降低至市电电压或者适用的电压供用电器使用。
交流电的缺点:
现在有大部分用电器都是使用直流电,这时需要将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才能使用,比如LED灯,各类充电器,开关电源等等。这也是直流电最大优点,不需要转换。
本次回答就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你,感谢大家的阅读。
是待在创业公司还是去大公司?
是选择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应该是很多人在职业选择时候遇到的问题了。
那么结合一个生涯规划师和求职者的双重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 创业公司成长速度优势大平台。创业公司的成长速度是快于大公司的。创业公司一开始都是野蛮生长的阶段,所以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定并不是那么完善,会出现一个人做N个岗位的工作。但是正是这样的情况,才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岗位,去发现更适合或者自己更喜欢做的岗位。
同时,我们也获得更多的历练机会,创业公司可能会面临资源匮乏、各类棘手的复杂问题,个人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大公司运营制度完善,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是流水上的螺丝钉,获得更多能力提升的机会不多。
所以,创业公司虽然辛苦但是能够获得快速成长。渴望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可以选择去创业公司。
二、 学历背景无优势,创业公司的经历是进入大平台的背书。在学历背景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先去创业公司获得快速成长,丰富自己个人职业经历,成为进入大公司的资本。
举个我朋友笑笑的例子,她在手游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进入一家创业公司做总助,短短2年时间就成长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而公司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崛起为行业内排名前5的公司。后来笑笑直接跳槽进入鹅厂这样的大公司,靠的就是她创业公司的那段经历。要知道学历背景并不突出的她,是很难进入鹅厂的。
三、 遵从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我们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有我们更加看重的因素。比如个人发展前景、收入待遇、工作环境、平衡生活等等。创业公司更辛苦但是发展快,大平台发展和收入更加稳定。不管大公司也好,创业公司也罢,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是好的。
我是生涯规划师/测评解读师,结构化复盘高级教练Sophia,欢迎关注@Sophia的职场进化论,和我一起职业进化~
难道香港真的没有年轻演员了吗?
香港电影曾经非常辉煌,号称东方好莱坞。
香港电影辉煌的起点,我认为是1971年李小龙《唐山大兄》上映票房记录从100万提升到500万,激发了无数电影人奋发向前不断打破记录,造就了港片30年的辉煌。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地区一度是港片的天下。
这里尤其首先要点名成龙大哥,成龙大哥从80年代出名到90年代去好莱坞,近20年的时间票房横扫东南亚,屡次夺得各国家地区票房冠军,是华语电影无与伦比的奇迹。
辉煌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香港电影后来没落了,甚至在2000年后成龙、刘德华都提出过“救市”的说法。
具体是哪一年没落的呢?应该是1997年,这个时间点不会错。
1997年之前香港年度票房前10基本都是本土电影,偶尔会有好莱坞电影入榜但名次不高,比如1994年和1995年:
连《阿甘正传》《蝙蝠侠》这种级别的电影都只能排在七八名,可想而知当初港片有多强势。
然而到了1997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大船来了:
卡神一个《泰坦尼克号》直接把票房记录提到1.15亿,至今也没被华语电影打破,当年年度票房前10名有4部是好莱坞。
1998年我们抢回了票房冠军宝座,但市场却彻底沦陷了:
1999年以后的就更不用看了,除了周星驰成龙刘德华这种级别的大片,碰上好莱坞基本丢盔卸甲。
20年了,好多人都在反思,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想来想去原因似乎很多,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香港电影在辉煌期没有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香港电影基本上是模仿好莱坞一路成长的,各类型片滞后差不多都滞后人家10年到20年(喜剧片除外)。比如说好莱坞60年代猛拍西部片,我们就在80年代开始搞对之对应的武侠片;
70年代人家又拍黑帮片,80年代后期我们跟着拍古惑仔;
80年代人家拍传记类电影,90年代我们搞《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赌王大亨》。
基本上香港电影是跟着好莱坞亦步亦趋的。
1983年《疤面煞星》——阿尔帕西诺
到了90年代人家又变了,斯皮尔伯格、卡梅隆两尊大神开始发力,剧情片向科幻片、特效片转变,这是好莱坞电影升级最困难,也是最正确的一次。
1993年斯皮尔伯格鼓捣出一部电影全球狂卖,那一年把香港电影人给吓到了:
卡梅隆97年的《泰坦尼克号》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这次升级香港电影没跟上,彻底落伍了。
其实从香港电影腾飞开始,电影人就过于急功近利了,没有建立完善的演员工会制度,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一门心思赶紧拍电影赚钱,甚至有些人7天能拍一部电影,透支了市场也透支了口碑。
另一方面港片过于执着于模仿而不是升级,比如好莱坞科幻片发达的时候王晶也搞了部科幻片,叫《蓝血人》,也用了不少特效,但其目的仅仅是跟风捞票房,电影本身粗制滥造。
升级科幻片最关键的一步——特效技术,香港电影人没有做,毕竟这东西投资太大当时看不着钱,没人愿意干。
所谓一步慢步步慢,等人家科幻片品牌打出来了,制作成熟了,香港电影就只能任人鱼肉了。
票房市场丢失刚才说的是根本原因,现在再说一个直接原因——票房市场丢失。
巅峰时期香港电影一年产近300部电影,香港就700多万人,这么多电影都在哪消化了?
答案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东南亚好多国家地区都是香港电影票房重心。
正因为有庞大的市场支撑,香港电影才能动辄投资几千万不怕回不了本。
但是从90年代中期,这些市场逐渐被好莱坞攻克,没香港电影什么事了。
拿台湾举例子,有人统计过台北香港电影/大陆电影历年票房占比,如下:
可以说被好莱坞无情碾压了。
1993年台北票房市场已经被好莱坞屠榜了:
其他地区的票房情况就不一一展示了,跟台北差别不大。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无外乎这两条。
另外这10来年港片又有复苏的迹象,在内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又卖出好成绩,什么原因呢?
个人感觉还是要感谢好莱坞,好莱坞科幻片升级太快了,观众被漫威系列培养到口味刁钻,一般的科幻片人家都不看了,导致好莱坞内部遭到挤压,才给了港片一次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格局是好莱坞继续在科幻片上发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香港电影则固守本土优势,集中在警匪片上发力争取把观众争取回来,两边开始拉锯战,最终是什么局面实在是不好说。
香港电影虽然衰落了,但他的电影电视剧所达到的影响力受欢迎程度,和水准依然值得今天的大陆学习!
再说香港电影真的没有年轻演员了吗不是香港的明星越来越少,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香港的娱乐业达到顶峰,而内地仍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其经济能力远不及香港。香港的明星作品已被引入内地,瞬间引发了高潮。
香港生产的电视剧,香港制造的电影和香港生产的歌曲席卷了大陆。成龙,周润发和周星驰的四位伟大国王的作品更加突出,使成千上万的人流连忘返。
老将当道,新人不力。我们看现在的香港影坛,真正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还是成龙、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古天乐,梁家辉,张家辉等等这些老面孔,老一代的演员逐渐老去,却还在市场挑大梁,年轻的电影演员没有很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后继无人,人才乏力是香港电影衰落的一大原因。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迅速发展,文化,经济和媒体内部发生了质的飞跃。在2000年左右,香港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差距已大大缩小。香港也产生了最后的明星,谢霆锋,吴彦祖,陈冠希,余文乐等。
由于目前的发展,香港与内地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过去香港的优势显然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从香港出来的明星越来越少的原因。过去,大多数香港巨星都已经老了,甚至最后的巨星谢霆锋也已经四十岁出头了。香港的娱乐业也不很难再有新人愿意加入。
一个行业的衰落,最大的原因还是人才的断层,香港电影近些年确实人才凋零,很少有新面孔和有实力的新导演冒出。
而且,TVB无线电视非常苛刻和轻描淡写地对待各种员工,以至于后期的好演员,好导演和好编剧涌向内地发展,而香港的人才正在消亡,这就是今天的情况。过去只要有办法的明星全都放弃了无线电视,例如周润发,刘德华,张卫健...
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是“金钱”。减少演员,制片人和编剧的薪水,并严格限制兼职工作。 20年前的美好景象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无线电视的衰落显而易见,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年中。现在, TVB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产品的质量越来越低。这些陈词滥调和断断续续的情节是如此糟糕,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叹息,以至于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了。
结语:
香港的TVB曾经是个造星的工厂,无数巨星都是从TVB出来的,现在沦为了过去的神话,势必在内地娱乐圈的冲击下逐渐衰弱,这个曾经带给许多观众无数回忆的造梦工场已经没落了。
3000能买什么样的手表?
颜值即正义!
卡西欧(CASIO) G-SHOCK GMW-B5000D-1 银色钢带款 官方售价3,690元
全身银色质的精致打磨,百炼成钢,加上标志性矩形圆角的设计,可谓是潮流运动正装全不误。
天梭(Tissot)力洛克系列(Le Locle)T41.1.423.33 皮质表带 官方售价4,200元
新款力洛克系列搭载了POWERMATIC 80自动上链机芯,经典的浮雕条纹表盘,39.3毫米的表径,加上力洛克家族标志性的背透后盖,机械之美,一览无余。搭配各色皮质表带,气质尽显。
然而力洛克再极受追捧的同时,也成为仿造表的重灾区,力洛克系列各表仿造比例之高令人乍舌,若通过非官方渠道购买,请务必戒慎小心。购表时通过各类“钟表鉴定”小程序进行鉴定保障,也是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
建议以二手或海外渠道购买,价格约人民币3,000元左右。
精工(SEIKO)PROSPEX SRPA21J1 官方售价3,600元
它有个有趣的昵称,精工鲍鱼系列百事圈。44毫米大表径潜水表,红蓝相间的“百事可乐”潜水圈,有着极高的识别度。精工PROSPEX系列一直以探索广阔海洋的精神为核心,相信这款“鲍鱼百事圈”的质量同样秉承了探索的精神,值得信赖。
答完已经按耐不住拔草的心,买它!
成年人可以选择都要吗?
影视后期行业有前途吗?
有前途。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拥有影视后期技术简直就是黄金矿呀。随着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在全国的推广,数字影视制作人才特别是网络流媒体和手机电影等新媒介人才逐渐走俏,而且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影院市场。
据数据调查显示:应届生在影视行业的平均薪资为4000-8000,远远高过其他行业。而在半年后平均薪资 高达6000-10000。
所以说影视后期行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其实每个行业做到极致都很有前途
加油💪各位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