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太极八卦放包里,物以稀为贵吗?
当然,物以稀为贵,比如汝窑曾经的辉煌,经过上千年的社会更替,人文环境的变化,现在留存的也少了,社会的需求及人们渴望拥有的意愿,必然导致它的价格高企,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汝瓷盒,供大家分享!顶面底面内部底盖圈足局部启口局部盖口局部
这枚钱币是什么钱币?
你好,你这枚是北宋熙宁重宝折二,出土量非常大,市场价值不高,一般版别也就一二十,像你这枚品相差,而且又有一条明显的大裂,算是报废了,只能当废铜了。&各种版别的熙宁重宝,都是不值钱的版别。
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1068--1077年)铸造了熙宁元宝小平、折二熙宁重宝和折三熙宁通宝,钱文有真书、篆书、隶书三种,元宝、重宝铸造量极大,通宝折三较为少见。熙宁元宝、重宝普品目前市场上极为常见,市场价一般五块左右。
熙宁重宝折二版别不多,只有几种版别比较稀少,价格较贵,其他版别都十分常见。熙宁重宝的小版别太多,下面我发图看看熙宁重宝比较典型的版别和价格。&熙宁重宝小样,极多品种,十级币,市场价5元。&熙宁重宝私铸,极多品种,十级币,市场价5元。&熙宁重宝大字版,极多品种,十级币,市场价10元。&熙宁重宝宽缘正样,较多品种,九级币,市场价20元。&熙宁重宝隶书,较多品种,九级币,市场价30元。&熙宁重宝背斜月,较少品种,八级币,市场价60元。&熙宁重宝行楷连点飞,较少品种,八级币,市场价100元。&熙宁重宝篆书长冠宝,甚少品种,七级币,市场价200元。&熙宁重宝真书背大星,稀少品种,六级币,市场价1200元。&熙宁重宝宽缘大样背星点,稀少品种,六级币,市场价1500元。&熙宁重宝隶书背竖纹,稀少品种,六级币,市场价2500元&熙宁重宝广穿真书小字,稀有品种,四级币,市场价15000元。
为什么还一定要说上下五千年呢?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的历史不是写在史书上就一定是真实的没有夸大的,越是久远的历史越是如此,夏朝是我国第一个世袭朝代,在很多史书上有记载,比如《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周人也自称有夏。
然而一个文明,一个朝代,光靠记录是不行的,必须有实物进行参考,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文字,商朝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下来,是因为有殷墟的存在,在殷墟不但发现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还有甲骨文以及代表那个时代的青铜器,有了这些,世界无法否认。
夏却不一样,夏朝的神秘面纱一直没有被揭开,二里头遗址距今3600年到哦3900年,是在商朝之前,确实开始建造宫殿与宗庙,道路和排水系统,青铜器制造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特别是文字,不能断定这就是夏的遗迹,而且规模与殷墟无法相比,但也不能否认不是,只能等待考古的进一步考证。
对此一些西方学者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其实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对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他们研究研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代文明曾取得了极大成绩,而这两个文明虽然有文字,但所记载的很多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他们以为中国的这些历史资料也会与其他文明有相似之处,只是传说,而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认为夏是想象出来的或者是杜撰出来的。
另一种便是对中国文化的刻意诋毁了,仅仅是不愿意相信,除非拿出真凭实据,比如像埃及金字塔一样,他们想否认都否认不了的考古证据,但现在中国对夏的考证还没有达到殷墟那样级别的发现。
然而对于西方学者的言论,虽然我们不能无视,但也要坚信自己的观点,而且二里头文化虽然并未完全证明夏的存在,但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我们一直称自己为华夏子孙,那么夏都没了还怎么叫华夏,这点我们绝不能接受,而且结合中国古籍,夏并非空穴来风,你可以杜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但杜撰一个朝代,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尊重历史,但也不会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
射雕英雄传江南七怪打不过一个丘处机?
江南七怪与五绝之一的黄老邪之间的差距至少也有两个大境界,如果说江南七怪是青铜组合的话,那黄老邪的段位就是钻石级别了。
“柯镇恶:等一下各位看我眼色行事,我江南七怪在江南地区也小有名头,黄老邪!你想要离开可要问问我手里的拐杖答应与否”?
柯镇恶七怪团队的整体实力水平虽然不咋滴,但论气势就没有输过,就算对手是五绝之一,这该有的气势也要有,不能让人看轻了。
江南七怪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就没有怕过谁,那也是谁都敢惹,行走江湖江南七怪依靠的并不是“武力”,而是一个“侠”字。
因为这个“侠”字,江南七怪也并不是那种大恶之辈,相反还有些有趣,就比如江南七怪与丘处机之间的决斗,柯镇恶就曾经对丘处机说过:“我们七个对付你道长一人却是有些不公平,如果取胜也是我们胜之不武,丘处机道长你还是重新找一个比试的方法吧!”
看到这里你还别说,这柯镇恶还讲究“比武公平”,对自己这一边也非常有信心,丘处机道长你虽然是五绝中神通王重阳的徒弟,但我们江南七怪也不是泛泛之辈,还是说清楚些为好。
但说归说、能不能打还是另外一回事了,况且柯镇恶也只是说说表面话而已,江南七怪与丘处机也不只有一次交手,我记得丘处机第一次面对江南七怪的时候被朱聪顺手偷走了怀里的诗集,这一次丘处机直接认输了,双方并没有真正的交手。
第二次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的决斗那就是手底下姐真章了。
丘处机与江南七怪之间的决斗谁胜谁负呢?对于这个结论,我认为丘处机道长的战力应该是大于或等于江南七怪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看决斗结论。
江南七怪与丘处机道长的决斗过程:
江南七怪方面是越女剑韩小莹与韩宝驹先以试探之招起手,两人联手围攻丘处机不敌落败,仅仅只是转眼之间就被丘处机道长反攻得无还手之力,其实这个时候如果韩小莹能够把越女剑修炼到家,对付丘处机还用这样狼狈逃窜?
韩小莹与韩宝驹不敌、南希仁与张阿生迅速加入战队,结果就只是给丘处机添点麻烦而已,依然不是对手,四人不敌在加两人,朱聪与全金发上场,战局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丘处机道长一人战六人还有回旋余地,甚至张阿生一个不注意还被打伤了。
这下子江南七怪开始处于下风,只有柯镇恶没有上场了,原本丘处机也并不惧怕柯镇恶的,但柯镇恶并没有选择与丘处机硬拼,相反柯镇恶以“听音辨位”之本领使用暗器,让丘处机无处躲藏。
柯镇恶以六怪缠住丘处机,自己在一旁使用暗器,这暗器暗藏菱毒,让丘处机防不胜防,最后还是被柯镇恶的暗器所伤,丘处机还是败了,他败给了柯镇恶的暗器,如果光明正大的打一次,江南七怪应该并不是丘处机的对手,毕竟之前六怪已经岌岌可危了。
但不论如何,暗器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实力地位上丘处机道长只能说大于或等于江南七怪了,江南七怪也有自己的本领,并不是江南七怪就真的不如丘处机道长。
这一点需要清楚明白。
既然江南七怪的战力与丘处机的战力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江南七怪与黄老邪呢?
两者之间相差多远?
江南七怪VS黄老邪这样说吧!江南七怪对战丘处机道长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胜利,甚至最后还是依靠暗器获胜,以多胜少,就如柯镇恶所说难免有些胜之不武。
如果以江南七怪与全真七子来比试呢?
这个柯镇恶自己很早之前就有自知之明了。
江南七怪在全真面前就不值一提,“七怪与七子”更是两个等级之差,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上,这怎么比?输是肯定的?
别说其他六位加入,就是丘处机一人就压得江南六怪喘不过气来,最后要不是柯镇恶的暗器,丘处机会败吗?
我看不一定。
全真七子武力值大于江南七怪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全真七子与黄老邪之间又有比试较量,结果是全真七子稍逊一筹(黄老邪故意的、没有出全力)。
全真七子与黄老邪之间的矛盾也是莫须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话题需要从“华山论剑”说起!
在王重阳在世时,黄老邪的武力值稍逊于王重阳,王重阳领先与其他四绝之上,这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也是为了守护九阴真经而举行的比武。
王重阳过世之后,全真七子与黄老邪之间就有了联系,原本王重阳传授七子“天罡北斗阵”准备对付欧阳锋的,但没想到最后却用来对付黄老邪了。
当初也就欧阳锋对九阴真经念念不忘,为了杜绝欧阳锋的心思,王重阳不惜在自己大限来临之际以一阳指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惊退欧阳锋,这个时候的全真七子与周伯通都没有拦住欧阳锋,欧阳锋的战力可想而知。
王重阳的天罡北斗阵也是为了欧阳锋而留下的,这天罡北斗阵可以“倍数叠加”使用阵法之人,也就是说全真七子使用天罡北斗阵得到的战力肯定不简单,这与武当的“真武七截阵”效果差不多的样子。
黄老邪面对的是“天罡北斗阵”的全真七子,战力无限叠加了好多,但就算如此黄老邪依然保持不败,如果全真七子没有使用阵法,单凭各自战力来与黄老邪决斗,估计很快就会崩溃掉。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侧面看出一点效果来了。
江南七怪集结全部团队之力也只能丘处机相当,甚至如果不用暗器丘处机还不一定败,如果其他六人参与其中七怪还有机会吗?
丘处机能够以一战七怪,而黄老邪却能够以一战天罡北斗阵的七子,这个七子可是战力提升数倍的七子,这之间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到差距。
江南七怪与黄老邪之间的差距太大了,甚至不用黄老邪出手,就手下的那些弟子随便一个出去就能够让江南七怪有些招架不住。
结语:江南七怪在《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些特殊,他们是郭靖最初的启蒙老师,虽然实力不咋滴,但却对郭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与黄老邪之间的实力相比确实差太远,实力层次虽然不及黄老邪,但柯镇恶吵架还真的没有输过,别的不说,一会儿看柯镇恶眼色就行。
图:均来自网络
隋唐演义中使锤的有几人?
4人。
锤古代打仗时大将用的兵器之一,是一种冷门的家伙,笨重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比较趁手,很多力大之人喜欢用。常见的是擂鼓瓮金锤、八棱梅花亮银锤、青铜窝瓜锤、镔铁轧油锤。1.李元霸 西府赵王(金锤),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天下无敌。两臂四象不过之力。使一对擂鼓瓮金锤重800斤。坐骑“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2.裴元庆 银锤太保(银锤),天下第三条好汉,使一对600斤重的八卦梅花亮银锤,好勇斗狠,称万人敌,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3.秦用 银面韦陀(铜锤),第三铜锤将秦用是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秦用,《兴唐传》中的人物,秦琼的义子,绰号大锤公子,是隋唐之际的好汉,后被奸相宇文化及所献的假玉玺中的毒箭射死。八大锤之一,是一对320斤重的黄铜倭瓜锤(也有说熟铜倭瓜锤、黄铜窝瓜锤、八棱紫金锤等)
4.梁师泰 挂锤庄庄主(铁锤),天下第十五条好汉,后成为李元霸的开路将。两柄铁锤(镔铁轧油锤)重320斤,曾两锤将天下第十八条好汉,瓦岗五虎之一的单雄信震的两手酥麻,虎口震开。后在天昌关被伍天锡击杀。是隋唐八大锤之一。
历史上真有用双锤的武将吗?
要说冷兵器,由元曲流传出来的十八般兵器最广为人知,这其中有包含锤,但戏曲毕竟只是戏曲,虽由现实演化而来,却又多呈现为舞台上的套路。若论实战性,锤是钝击类冷兵器的代表,与鞭、锏有异曲同工之效,在特定历史时期不仅仅是军队将领会配备,且在军队里成为普及的主战或辅助兵器。
钝击类冷兵器由盛到衰钝击类冷兵器一般泛指没有利刃刀口的兵器类型,这种兵器是通过击打形成的冲击力造成杀伤,杀伤能力与兵器的构造、重量、使用招式有关,大部分钝击兵器会根据使用者的臂力和使用习惯进行定制,这就有了某些将领配备的重达几十斤的锤或锏。钝击兵器造成杀伤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重力势能的释放,对敌人皮下组织造成损伤,这个杀伤远比利刃造成的开裂伤更为严重,比如内脏的破裂、颅内出血等,这种杀伤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是无法治愈的,所以这类钝击兵器也被欧洲列为最凶残的冷兵器品类。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钝击兵器的发展其实也是经理了衰落、崛起、再次衰落的过程。在冶炼技术尚未成熟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尝尝会以瘦骨、石块绑定在木棍上面,形成具有击打效果的工具,这种形式的工具可以理解为钝击兵器的原始形态。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冶炼技术开始推动金属器具的诞生,由石头打磨形成锋利切割面的箭簇就为刀剑的产生带来灵感,以至于切割穿透性武器大面积推广,并成为战争的主角,钝击型兵器便走向衰落。但有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锥”也是钝击类兵器,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中,晋鄙对信陵君产生怀疑,不肯发兵,随后是信陵君的门客朱亥,取出暗藏的四十斤重铁锥将其击杀。在四十七年之后,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张良请了一名勇士进行刺杀,所用兵器是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也是这次刺杀行动,让这种大铁锥留下美名——博浪锤。
“授器之要,因其短长编列之,宜随其地势,每以枪、筅、弓、弩、标、铳为长兵,刀、镰、叉、钯、牌、斧为短器。”——《阵纪.束伍》根据近些年的考古结果来看,锤、锥、鞭、锏在唐宋之前出土的并不多,所以我国古代冷兵器普及比较广泛的还是以劈、砍、刺、勾、扫等招式使用的兵器,这类兵器的共同特点就是锋利轻便,例如剑、刀、矛、戈、戟、枪、斧等。这些兵器能够快速有效的使敌人失去战斗力,最大程度的完成有生力量的收割,且因长短用途不一,能够编制成不同战斗方队相互配合,在战场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如戚继光抗击倭寇时编制的鸳鸯阵,十一人形成一个战斗方队,盾牌兵、火铳手、狼筅手(由毛竹制作而成,类似于长毛,周围带竹枝条)、长枪手、短刀手相互配合,形成攻防一体的战场御敌体系。
甲胄发展促进钝击兵器重燃“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鸟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唐六典》唐朝是冷兵器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兵器和甲胄都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唐刀就是我国古代冷兵器的一个未解之谜。唐刀主要分为仪刀、横刀、陌刀、障刀四大品类,一般用于战场的就是横刀与陌刀,障刀则以匕首的形式装备成辅助兵器。唐朝军官一般都会配备一米左右的横刀,既用于指挥,又用于阵前拼杀;陌刀是长柄主战武器,结合了矛的长度与刀的杀伤面积,成为唐军战斗力的担当,素有一刀下去“人马具碎”的威名。相对于兵器,唐朝时期的铠甲发展也以趋于完美,改良后的明光铠在胸前配上“圆护”,甚至自家陌刀都砍不动。而且唐朝士兵的披甲率能够达到六成,铠甲的品类也众多,针对不同作战兵种配备不同铠甲,明光铠便是重甲骑兵与步兵的标配。
“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 ,挺身陷阵。”——《旧五代史.唐书.李存孝传》而唐朝甲胄也是在隋朝甲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隋朝的士兵披甲率就已经很高,所以普通刀剑长矛的穿透能力在隋朝就已经衰落,那么就为钝击类兵器的再度兴起提供了驱动。所以我们在隋唐时期的小说里常见手持双锤、双锏的将军,如李元霸、尉迟恭,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是有迹可循的,所以才能作为素材进行文学创作,《兴唐传》甚至出现“四猛八大锤”的描绘,可见钝击兵器在隋唐时期的兴盛。而在史料记载中,唐末名将李存孝使用的兵器就是钝击类,至于是锤是锏不得而知,他也是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位。
其实唐朝在针对破甲方面并非以钝击出名,而是利用唐刀技术改良马槊,改良后的马槊最长能够达到四米多,俨然一副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样子,这种马槊配备在重甲骑兵当中,结合马匹强大的冲击力,敌人尚未近身就已被冲散,唐朝对突厥的胜利,多半要归功于身披明光铠、手持马槊的重甲骑兵。但时至宋朝,整体疆域偏南,燕云、河西走廊等产马地区多数掌握在游牧民族手里,故而没有能力组建唐军那样的重甲骑兵,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寻求更好的破甲方式。
北宋相比较唐朝而言,经济更为繁荣,在禁军的披甲率上进一步提升,所以北方少数民族也开始追本溯源的寻求破甲方式。早在汉朝,匈奴对汉军作战时就使用过钝击兵器,因此契丹人也仿造这种模式进行“骨朵”改良,这种铁骨朵成为契丹军队人手一把的副武器,在我国北方地区就出土了大量铁骨朵,既有匈奴的,也有契丹人、金人和蒙古人的,在现有史料中就曾记载“金人自侵中国,唯以敲棒击人脑而毙。”随着汉人的冶炼技术、制甲技术再源源不断的传播到游牧民族地区,他们便结合自己的骑兵优势,建立起强大的重甲骑兵,如金军的铁浮屠、拐子马。
北宋的制甲和冶炼技术为游牧民族带去了重甲骑兵,致使宋军面对金人南下时苦不堪言。面重甲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宋军也研制出许多对策,如投石机,但这种攻城器械用于野战当然缺乏机动性。针对这种弊病,宋军又对机动性相对良好的床弩进行改良,这种床弩曾经在澶渊对阵辽军时发挥过重大作用,正是守城将领用床弩射杀了辽军统帅萧达览,致使战局发生转变。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的床弩利用绞车上弦,以两三张巨弓组合而成,加强了弩的张力和强度,这就增加了射程与杀伤,自然就具备很强的破甲能力。但床弩用于守城战的优势明显,野战当中的机动性缺陷还是难以遏制铁浮屠这类重甲骑兵,而且一张床弩上弦少则需要四五人,多则需要十余人,甚至有用牛拉弦的记载,这便大大削弱了杀伤的持续性,故而也非应敌良策。
“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在经过许多尝试以后,宋军也开始转变思维,既然游牧民族学习汉族披重甲,那么宋军也就学习游牧民族持钝器。其实这种方式早在宋初就被名将呼延赞尝试过,也就是《水浒传》里双鞭呼延灼的祖上,呼延灼的外号就是由铁鞭呼延赞杜撰而来,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呼延灼的人物原型正是“铁鞭呼延绰”,呼延家族在北宋也确实为名将世家。北宋初年,呼延赞便是宋太祖统一全国的功勋,他研制的降魔杵配备给士兵,专用作对付北汉的重甲兵。
在宋金作战的时候,《宋史》记载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这与呼延赞对付北汉军队的方式如出一辙,即使没有良马,普通马匹冲跑起来,如此重的大铁锤轮圆了砸向敌人,相信震荡带来的内伤足够杀死身披重甲马匹和士兵。呼延赞将降魔杵推广至军中普及,那么岳云也可能将铁锥向全军推广,只不过一般士兵配备上十来斤重的即可,足够形成有效打击,更有甚者如狼牙棒,《水浒传》中秦明便使此武器,想必也非凭空捏造,必然源于现实战场。
综上,古代武将使用铁锤确实有记载,而且这种钝击类武器并非只有武将使用,在面对重甲部队的时候,锤、鞭、锏之类的兵器应该是对阵另一方必须持有的,否则真就是以卵击石。但岳云那个年代的八十斤相当于现在的一百斤,所以这个记载是有夸张成分的,或许岳云只是训练的时候才回增加重量提升臂力而已。宋朝灭亡以后,元朝从西方引入较为轻便的布面甲,这种布甲的防护能力强,且极利于蒙古军队的骑射战术,故而逐渐流行。与此同时,明朝火器发展迅速,传统重甲的地位进一步削弱,钝击类兵器再次失去实战用途,逐渐沦为仪仗,现今流传的铜锤画像也正是仪仗所用类型,并非实战兵器,其原型应该就是实战类的瓜锤。
参考资料:《旧唐书》、《武经总要》、《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