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铜酸洗钝化前后对比,以及铜酸洗钝化后变色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黄铜钝化处理后对表面会有什么影响?
黄铜钝化处理后外观颜色会发生变化,处理工艺和工艺掌控不同效果不同;钝化膜厚度约0.1~1微米,对产品质量、尺寸影响可乎略不计;钝化膜可对材料本身形成防护,防止黄铜被腐蚀;铜内部组织结构、成份无任何变化,不影响使用效果。
黄铜的酸洗配方
酸洗工艺流程:
预酸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初钝化→流动冷水洗→基本钝化→流动冷水洗→热水洗→烘干。
工艺配方:
硫酸500g/L 10斤
硝酸800-1000g/L 8斤-10斤
盐酸5g/L 0.1斤
黄铜件在酸洗过程中属于放热反应, 随着酸洗的进行槽液温度会升高, 双氧水会分解, 因此在夏天生就用两个酸洗槽进行交替冷却, 生产时直接补加硫酸和双氧水, 平常维护比较简单, 操作者容易掌握。
扩展资料
普通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
当含锌量小于 35% 时,锌能溶于铜内形成单相 a ,称单相黄铜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当含锌量为36%~46%时,有 a 单相还有以铜锌为基的β固溶体,称双相黄铜, β相使黄铜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若继续增加锌的质量分数 ,则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代号用“ H +数字”表示, H 表示黄铜,数字表示铜的质量分数。
如 H68 表示含铜量为 68% ,含锌量为 32% 的黄铜,铸造黄铜则在代号前加“ Z ”字,如 ZH62。
如 Zcuzn38 表示含锌量为 38% ,余量为铜的铸造黄铜。
H90 、H80属于单相黄铜,金黄色,故有金色共称之,称为镀层,装饰品,奖章等。
H68、 H59 属于双相黄铜,广泛用于电器上的结构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弹簧等。
一般情况下,冷变形加工用单相黄铜 热变形加工用双相黄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铜
酸洗后黄铜表面发红是怎么回事
纯铜是呈暗红色的,黄铜是因为里面有其他金属杂质,经过酸洗后杂质被洗掉,铜由于比较稳定所以呈现出纯铜的颜色。
黄铜钝化后是什么颜色
黄铜根据钝化时间的长短,颜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8-15s,黄铜面样光亮度下降,钝化膜外观呈现高光亮金黄色;
1-3min,黄铜面样光亮度下降呈暗金色,钝化膜外观黄色加深;
6-8min,黄铜面样光亮度下降呈暗金黄色,钝化膜外观半光亮油菜花黄色;
大于8min,黄铜面样为黑花斑,钝化膜外观为黑花斑。
黄铜钝化影响质量吗?
---黄铜钝化处理后外观颜色会发生变化,处理工艺和工艺牚控不同效果不同;
---钝化膜厚度约0.1~1微米,对产品质量、尺寸影响可乎略不计。铜内部组织结构、成份无任何变化,不影响使用效果。
---传统铜钝化工艺使用主料为铬酸盐,铬酸盐是一种毒性很高的污染物质能引起肾组织坏死内脏器官出血病变人体口服重铬酸钾的致死剂量约为3克铬对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皮炎湿疹和溃疡一些铬化物是公认的致癌物还有研究表明铬化物有致突变作用和细胞遗传毒。虽然处理后的产品表面铬酸盐微乎其微,但钝化液的排放对环境的伤害是严重的。现在开发出的一些环保配方纯化液,在防腐效果、颜色维持上还稍逊于传统铬酸盐钝化处理工艺。
黄铜表面钝化处理怎么做、
加酸,钝化其实是氧化了生成了cuo。黄铜钝化处理后外观颜色会发生变化,处理工艺和工艺掌控不同效果不同。
钝化膜厚度约0.1~1微米,对产品质量、尺寸影响可乎略不计;钝化膜可对材料本身形成防护,防止黄铜被腐蚀;铜内部组织结构、成份无任何变化,不影响使用效果。
将铜件浸泡在钝化剂的稀释液中,浸泡3-5分钟后取出,如果工件还要电镀等,则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如果工件钝化后只是贮存或包装则不需要清洗,但需要及时烘干或晾干,烘干温度不要超过70度左右。晾干时工件之间不能重叠。
扩展资料:
黄铜中由于含锌量不同,机械性能也不一样,铜的机械性能随含锌量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对于α黄铜,随着含锌量的增多,σb和δ均不断增高。对于(α+β)黄铜,当含锌量增加到约为45%之前,室温强度不断提高。
若再进一步增加含锌量,则由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脆性更大的r相,强度急剧降低。(α+β)黄铜的室温塑性则始终随含锌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含锌量超过45%的铜锌合金无实用价值。
特殊黄铜中的α相及β相是多元复杂固溶体,其强化效果较大,而普通黄铜中的α及β相是简单的Cu-Zn固溶体,其强化效果较低。虽然锌当量相当,多元固溶体与简单二元固溶体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少量多元强化是提高合金性能的一种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钝化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铜
关于黄铜酸洗钝化前后对比和铜酸洗钝化后变色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