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三棱尺,为什么有些日本人用的枪却只能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元凶,更是亚洲战场上的三大轴心国唯一的一个参战国,日本自1931年“9.18”事变起,至1945年“8.15” 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至今不可原谅和饶恕的滔天罪行。
不过在二战中,作为发动战争的法西斯日本的“鹰犬”之一的日本陆军,其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特别是在战争早期,和英美苏三大强国都交过手。
不过在交手中,除了早期对英美的一边倒短暂优势外,后期日军基本被对手压着打。特别是在太平洋上,日本被美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东南亚,日军被中国远征军和英国人打的叫苦不迭;在东北,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在苏联红军钢铁洪流面前如“草鸡土狗”般被彻底扫除。二战后期,日本陆军之所以被美苏英轮番吊打,主要原因就是日军的军事思想落后、技术相比美国等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落后,资源贫乏,因此使得武器装备落后,造成拿着一战时“三八大盖”武器的日军跟端着汤姆逊、斯登和波波沙的美英军队落后整整一个时代。武器装备落后一直是日本陆军的软肋。
但我们知道,日本的海军跟欧美军事强国比起来,并不落后,而且已经有技术含量很高的航母,巡洋舰等世界一流的舰艇或舰队,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为什么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就那么落后呢?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军事战略思想落后。看看二战时同为“轴心国”的德国就知道了,当时的德国已经是大兵团机械化集群作战指导思想了,坦克、火炮、等现代武器装备已经大规模应用到实战当中。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现代化之路,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开始了不断的对外扩张之战,在早期的多次对外作战中,日军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有的战术,并一直保留了下来。例如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以传统陆军为主,战胜了当时的欧洲较强的大国俄罗斯,在战争中,日本陆军以为“天皇效忠”的“武士道”精神,通过短兵相接的拼刺刀战术战胜了人高马大的俄罗斯士兵,因此尝到了甜头,所以非常迷信刺刀,把武士道的近距离搏杀大力推广到陆军中,行成了根深蒂固的步枪“拼刺刀”军事思想,把“步枪加拼刺刀”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战术思想非常落后,基本就是先用大炮,辅之以少量的飞机开轰炸始,一通火炮后,步兵端着刺刀在极少“铁皮坦克”的前导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最后白刃战定胜负。直到二战末期,日本陆军仍然保留着这个特色,采用这种老套的战术。用德国人的话来说,日本陆军水平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
其实,二战期间,欧美各国都已不是一战时大陆军步兵直接对阵的军事思想了,早已开始军事思想的革命和发展,作战方式已经发生极大改变,特别是德国已经在实战中突出使用大“装甲集群”突击配合大规模空军轰炸的“闪电战术”,主要军事思想已经转化到大兵团机械化部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大迂回,到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斗,都不再是步兵短兵相接的战争模式。
反观此时的日本陆军,任然一层不变的采用“步兵加刺刀”战术,几乎没有现代化战争的军事理论指导和意识。日本陆军仅有的少量“铁皮”坦克和装甲车仍然只是步兵辅助支援武器,日本陆军的三八大盖和掷弹筒仍然是主要的制式装备,运输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骡马而不是汽车,其陆军军事理论和武器现代化水准连一战时期的德国都达不到。所以,在二战中,当一战水准的日军遇到二战水准的欧美强国很快就原形毕露,被美苏英打成了土狗,使得换装后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都能把日本陆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所以军事思想的落后,导致战术落后,武器落后,虽然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军事思想,武器装备均有较大的代差,那结果可想而知。
2、资源匮乏国力有限。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孤悬海上的弹丸小国,战略或战争甚至民生资源都相当匮乏,底子薄弱。虽然经过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掠夺,至使日本国力得到飞速增长,但仍然摆脱不了小国的先天不足,不管是经济还是资源日本都无法和老牌欧美殖民列强相比。战前日本既没有英法那样辽阔的殖民地,也没有美苏那样广袤的本土,日本的资源几乎全靠进口,特别是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此外,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海洋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以,历来海军一直是日本发展的重点。在资源有限,无法保证充分供应的情况下,只能优先供给海军,所以陆军就只能“望洋兴叹”。日本陆军使用三八大盖步枪和薄皮坦克的主要原因一是军事思想的落后,再就是为了节省资源。如果日本像美国、苏联和德国那样大规模发展自动化武器和装甲部队,别说跟美国后期的太平洋战争了,仅仅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无法维持,估计用不了一年就破产了。因此,除军事思想的落后,资源匮乏,造成国力不够,也是造成日本陆军武器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3、工业技术水平限制。日本虽然经过明治维新以后,国家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现代技术和工业也有了快速发展,虽然二战时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但比起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实力差了一大截。且不说日本和欧美工业产能的差距,单说技术水平,日本就没法和欧美相比,人才教育,国民素质的提升,工业技术的积累,都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日本的工业水平尤其是工艺水平根本没法跟美英德等国家相比,就是跟苏联也无法相比,甚至落后于意大利,意大利虽然在二战时是“三大轴心国”之一,被后人戏称为“打酱油”的“猪队友”,但当时意大利的很多武器装备都比日本要先进,所以二战中日本进口了不少意大利武器。此外,就算很多欧美工业技术,特别是德国技术,对日本开放,日本也无法拿来直接生产,很多德国技术意大利可以直接引进生产,但日本却不能,只能进行借鉴,因为日本根本造不出来。日本当时很多武器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没有到更上一层楼,解决号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德国把“虎式坦克”的设计图纸给日本,日本也造不出来,因为没有高精密机床和加工制造工艺,原材料质量也不过关,因此工业水平落后也是当时造成日本陆军军事思想落后,间接造成日本陆军武器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4、环境和实际作战对象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短时间内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强国。日本的周边和作战对手都是落后的亚洲农业国家,最多也不过是欧美的三流殖民军队,基本上的战争或战斗就是降维打击,是“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打击”,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大规模发展先进的陆军装备。日本陆军的“铁皮坦克”在中国战场就可以耀武扬威,而我们拿他一点办法没有。日本陆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在中国战场已经算是先进的装备,因此日本陆军既没能力,也无必要去制造德国“虎式坦克”那种“高精尖”的费钱费资源的装备。所以只能说,日本是因为对手太弱,日本不需要那么“浪费”地去制造先进武器。二战后期,日本陆军直接对阵美军,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但由于局势危急,日本再想更新、提升自己的武器,为时已晚,况且日本也没能力制造,只能拿着“三八大盖”继续战斗跟美国拼命。
日本二战时单兵主要武器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最主要的武器。枪口初速765米/秒;服役时间:1905年至1985年。三八大盖的优势说起来就是射程远,精度较高,制造简单,由于比一般步枪枪身长,所以比较适合拼刺刀、白刃战。该枪的子弹出堂初速高,所以在近距离射击时,很容易造成“对穿”现象,如果不是击中关键要害部位,对人体的伤害相对比较小。
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军队以三八式6.5mm步枪为基础改进发展的新一代军用制式步枪。日本纪元2599年(昭和14年)服役,所以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服役期间:1939至1945年;枪口初速:730米/秒。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为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给起绰号"歪把子"。
从正面看,准星和枪把子都歪向右侧,一目了然。该枪有多个世界上的首创。首先,独特的供弹模式,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这一设计在当时所有参战国中绝无仅有。此型机枪装弹机是开放式的,很容易进入灰尘和其他杂质,造成射击故障。理论射速:500发/分;实际射速:120发/分。
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拥有刀锋状前准星以及叶片状后准星,上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风向修正。在枪的右侧可安装一支有10度角视野的2.5倍放大望远瞄准镜。但该枪未解决枪机与枪管之间的大小容忍度问题,导致此枪经常因使用后的弹壳卡在膛室中而出故障。九六式轻机枪,枪口初速:735 米/秒;发射速率:450-500发/分钟。
九九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陆军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也是日军步兵的压制性武器。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因此将该枪定名为九二式。由于该枪的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像极了鸡脖子,因此得名"鸡脖子"重机枪,整枪重量达到了55.3公斤。发射速率:400-450发/分钟;枪口初速:800米/秒。
一般提及日军在二战时期的主力步枪,特别是中国人,很多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八式步枪或三八大盖。其实不是这样的,日军只是在我国战场上使用三八式步枪多一点,后期在太平洋战场更多使用的还是99式短步枪。
日本开始装备三八式步枪大概是在1907年,所以三八式步枪的设计所体现的也是20世纪初战争的思想,设计重点主要放在了射程以及拼刺刀方面。这种步枪枪身长度加刺刀长度可达166.3厘米,可能比很多低矮的“倭寇”日本士兵身高还要长。而99式短步枪则是从1939年开始装备使用的,经过了长达三十年技术方面的进步,99式短步枪威力比三八式步枪高了一个档次。同时这种步枪短步枪版本只有1.15米长,但是其精度却远远超过了三八式步枪。
日军本身是想要使用99式短步枪全部取代三八式步枪的,但是还是囿于日本这个岛国资源有限,生产制造能力不够,99式短步枪的产量有限,而全民皆兵的日本士兵人数又比较多,所以无法实现,日军就分别装备了99式步枪和三八式步枪。
日军在我国战场使用的主要是三八式步枪,这是因为我国大平原、高原比较多,能够充分发挥三八式步枪射程远和刺刀长的优势。而对于太平洋战场而言,丛林比较多,遮挡物也比较多,不适合三八式步枪那种射程比较远的枪支。而且三八式步枪过长的枪身也是丛林作战的一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99式短步枪就显得尤为适合,不仅便于携带,而且适合在丛林中,利用隐蔽的地形来进行战斗。另外,99式短步枪的战斗力也是非常适合丛林的,能够穿透植物枝叶的阻挡,准确地命中目标。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更多装备的是99式短步枪。
美国二战时单兵主要武器
在二战中期,由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将美国卷入,美军作为同盟国正式参战,在西方战场上打击德国法西斯,与此同时,还在太平洋战场单挑日军。在这期间,作为工业巨头的美国,无论是材料、生产力、还是机械,在当时都要排在世界前卫,因此综合军事实力非德国、日本可比,所以在二战期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有着当时世界规模最庞大的海军、空军、以及最强大的后勤保障。
在战争期间,美国生产出很多精良的武器装备,由于美国是个资源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因此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单兵武器大都是自动化武器。
M1A1卡宾枪
它在1940年以后,为军方研制的一种自卫型武器,为了代替火力不足的手枪,专门配备给指挥官、通讯手、炮兵、坦克车组、汽车驾驶员、以及战术组长等。它发射的弹药与加兰德M1的不同,是7.62x33mm的,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中间威力步枪,杀伤性小于步枪,大于手枪。它采用和加兰德相同的半自动单发点射模式,但操控性很好,后坐力小,点射速度快,采用15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到了后期,该枪还推出更多的繁生型号,包括M2、M3等,能安装红外线夜视瞄准镜。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
二战期间美军全面装备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在1936年正式装备,后期也替换了海军陆战队中老旧的春田M1903栓动式步枪。它发射7.62x63mm步枪弹药,使用8发简易弹夹供弹,也因此被称为“大八粒”,有效射程为750米。该枪其实还有一个弱点,发射出最后一发子弹时,枪膛会弹出弹夹,并发出“钉”的一声,如果在近战时,敌人就会得知对方没有子弹了,会趁虚而入。不过与当时的阵营对比,加兰德M1很占优势,火力压制强,而且当时只有美国全面普及了半自动步枪,就算是苏德方面,也是在步兵班里面少量装备半自动步枪,并没有人手一支。
汤普森M1冲锋枪
二战时期全世界最先进的冲锋枪之一,有着惊人的射速,和近战火力压制性,受到英美军士兵的信赖。该枪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研发,发射11.43mm手枪弹药,可使用20发、30发弹匣供弹,或者50发,100发弹鼓供弹,射速能达到每分钟720发弹药,在当时还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也有人叫它“手提机关枪”,后期美军使用的型号,是在M192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上膛的位置从机匣上部,改为机匣右侧,并采用30发作为标准弹匣,但汤普森M1型的精准很低,只有近距离扫射,才会有较高的命中率。该枪在二战期间,装备给美国伞兵部队,和指挥官等等,
M1919机枪
在二战期间,它算得上是通用机枪,一般都是架设在坦克、和装甲车上作为防御辅助武器,但也有部分的士兵,使用三角支架来射击。它虽然看起来很像M2重机枪,但M1919却是在勃朗宁M1917重机枪上改进而来,结构变得更简单,枪管从水冷式,改为气冷式,枪管上面留下很多散热孔,实战效果要比之前水冷的更好。它发射的是7.62x63mm弹药,而不是12.7x99mm的重机枪弹药。可以使用加长弹链,或者金属弹药箱来供弹,射速为每分钟650-750发,可以对地面有着很强的压制力。后还根据原基础,繁生出A2、A5、A6等型号。
M2重机枪
从二战期间,美军一直用到现在的重机枪,它也是根据勃朗宁M1917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且M2要更像“重机枪”,从原先的7.62mm,改为12.7x99mm,不管是杀伤性和威力都变得更强。采用大型弹药箱供弹,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为1800米,最大射程为2500米,这样的武器,在当时除了防空重机枪外,剩下的没有能与M2相比的,而且发射12.7mm穿甲弹,能击穿当时大部分装甲车,甚至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轻型坦克,但M2大部分都安装在美军坦克和威利斯吉普车上,作为防御武器使用,必要时还能针对低空飞机。
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
它是二战期间,美军步兵班的自动步枪,但也一直担当现代意义上的班用机枪。早在1917年研发,1918年正式定型,并且装备美国陆军,也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全自动步枪,但是它很笨重,在作战时,甚至还没有半自动步枪灵活。它采用2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mm步枪弹药,具备单发点射模式,和全自动射击模式,还能调节高射速和低射速,枪管前部还带有可折叠式双脚支架,用于稳定射击。但这种枪一直处于尴尬中,虽然是自动步枪,但重量太沉,作为轻机枪呢,只能上20发弹药,火力持续性还不足,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制力,在美军步兵班只能充当弥补火力不足的角色。
春田M1903A4栓动式狙击步枪
该枪在一战期间是美军的主要制式步枪,发射7.62x63mm美制步枪弹药,弹容量为5发,有效射程为550米。该枪的拉栓和机械机构,借鉴了德制毛瑟1898栓动式步枪的特点。M1903栓动式步枪的精准度很高,可靠性强,二战期间仍然没有淘汰,而繁生出A4狙击步枪型号,安装了高倍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在二战初期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在装备M1903步枪,但之后也被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代替,少量的M1903留下来也是当做狙击步枪使用。
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
这把枪有很多人都认识,大部分人看见它的第一眼都是在电影《集结号》,和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流》中,但在电视剧里面说这把枪是俄国制造,竟然能发射日军的6.5x50mm弹药,并且还是一把能上消音器的狙击步枪,这纯属胡编乱造,请不要相信神剧。这支枪其实由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梅尔文·约翰逊,在1936年为了竞争M1加兰德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发射7.62x63mm美制步枪弹药,弹容量为10发,内部是一个半圆形供弹仓,通过弹簧,会把弹药旋转送进枪膛,枪管也能拆卸进行维护保养,但由于该枪的造价太高,无法大量装备军队,只有前期少量装备海军陆战队,和特勤部门。后期还繁生出M1941全自动步枪,采用20发弹匣,从侧面供弹,并少量装备在美国空降部队中,代替笨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M3A1冲锋枪
它是在1942年装备美军的一种简易冲锋枪,当时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无法大量生产复杂,造价高的汤普森冲锋枪,只能用低成本材料,研制一种能参加战斗的冲锋枪,于是一家通用汽车公司,很快就研制出了M3冲锋枪。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枪身是由一块钢板直接冲压而成,机匣部分焊接而成,做工非常粗糙。由于外形很像给汽车注油的设备,所以被士兵们称为“注油枪”和“黄油枪”等称呼。它发射11.43mm手枪弹药,射速中等,只能达到每分钟450发,采用30发垂直弹匣供弹,射程为200米。别看它简单粗糙,但在实战中也很好用,射击稳定,威力大,还有很高的命中率,更重要的是维护保养很简单,所以渐渐的赢得美军信赖,后来开始大批生产,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从上面对日本以及美国的武器介绍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发现,日本在二战中主要使用的都是单发栓动步枪,强调射击精度和拼刺刀,主要是由于国力所至,而美国等欧洲强国由于技术势力碾压日本一大截,主要使用的单兵武器基本都是可以连发的自动武器,这跟美国资源丰富,技术实力强大,生产加工工艺先进有关,所以美军基本使用连发武器,不考虑射击精度和所谓的拼刺刀。
网上有卖战壕刺的吗?
战壕刺 它由一段 7 英寸长的钢制三棱钉刃和黄铜材质的指虎型把手组成· 它是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残酷的肉搏战设计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