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宋代为什么有黄铜 古代有白银吗

唐代以前白银都属于资源稀缺的奢侈品。日常交易中渐渐也只接受白银作为货币”准确来说自洪武末年(14世纪末)白银交易从民间自下而上兴起,这意味着白银从贵重商品变成了货币形态。...

宋代为什么有黄铜,古代有白银吗?

答|艾栗斯

有,但是一开始不多,用银子买酒吃肉的桥段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不过到了清朝时,自己不怎么产银的国家竟然成为“白银帝国”。

虽然我国自古把银、金、铜并称“唯金三品”,《禹贡》一书对此早有记载,说明距今四千年前银子就在这块土地上被发现。但是白银一开始并不是主流的货币,大部分的市井交易用的都是铜钱。事实上由于我国银矿资源并不丰富,唐代以前白银都属于资源稀缺的奢侈品。

奢侈品的意思是指,白银主要用作皇帝对于大臣的论功行赏、地方官员上贡或馈赠佳品,流在民间的银子储备量极少;等到唐代丝绸之路兴起,西北民族用作交易的白银开始流入,总量略有上扬;宋朝战败求和的大量白银赔款,又使白银储量直线下降。所以虽然白银耐磨轻便价值稳定,作为流通货币再合适不过,但一直以来都由上层阶级所掌握。

铜币作为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存在时间已长达一千多年,占据主流货币地位的时间最长。然而铜钱本身厚重不易携带、流通过程中磨损严重、民间盗铸铜钱猖獗,随着商品交易的繁荣,铜资源捉襟见肘,足量的铜钱已经越来越难以铸造。

在1375年 “大明通行宝钞”出现了,为了推行成功禁止民间用银,但“大明宝钞”,“无本、无储备、无法兑现、无限额(发行)、无法以旧换新”,所以虽然官方以严刑酷法要求民间使用纸币,禁用白银,但“人法”比不过“自然规律”——铜钱破损不足额、纸钞滥发贬值,普通民众唯有囤积与抱紧银子,日常交易中渐渐也只接受白银作为货币:“洪武年间的杭州商户,全部用银来进行交易”,自民间屡禁不绝后朝廷只能予以默认。

准确来说自洪武末年(14世纪末)白银交易从民间自下而上兴起;成化、弘治年间(15世纪下)为朝廷默认,自上而下铺开;嘉靖初年(16世纪初)成为交易中的主币;万历初年(16世纪末)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简单来说即赋役折以银计算,无论是“粮”或是“丁”,都以银审编,形成国家财政统一计量单位和征收形态。由此“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朝野率皆用银”,这意味着白银从贵重商品变成了货币形态,从民间的私货币变成了官方的合法主币,中国长达500年的白银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等等,也许聪明的你们会问,不是说我国银矿不丰富,银资源短缺吗?

十六世纪是个转折点。从十六世纪起,西方探寻黄金的新航线从追寻黄金转向追寻白银(1493到18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几乎同一时期,日本金银矿山开采量也开始出现激增。日本、美洲、欧洲均为中国白银的主要来源地,其中日本和美洲是白银出产地,欧洲则是美洲白银中转地,通过海上贸易与金银兑换比的差异,这些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东方这个需求巨大的国家来。

一边是地理大发现中白银产量的激增(全球白银产量自1600年起为12万吨),一边是东方盛产丝绸与瓷器的大国只以白银作为支付货币(吸收了全球白银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很难说是前者源源不断的供应使得后者一步步走向银本位,还是后者对银子的巨大需求使得世界进入银矿开采的井喷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不自觉地卷入在地理大发现与全球化的漩涡中。

据统计:“1493—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白银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其中40%运往亚洲,留在美洲本土的仍有20%运抵亚洲。”

跨越大陆的白银,流入途径除了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也假借了金、银这两种贵金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与欧洲之间金银兑换比价差是“掮银客”们牟取巨大利润的魔法门。明代以前的金银兑换比只有1比3;明朝初年约在1比6或5;清代初年差不多在1比8左右,银子的价格一直远远高于欧洲——十六世纪以前欧洲的金银兑换比一般是1∶14—1∶10;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的数据,1643—1650年间欧洲的金银兑换比甚至达到了1∶15.45。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十六世纪以来,欧洲在对中国的贸易与大规模的白银出口中,以低廉的价格收取黄金,留下越来越多的白银。一直到清初中国都保持着较高的白银流入和贸易顺差,白银滚滚流入,货币的扩张带来经济的繁荣。

到清朝前期,因为在贸易顺差以及国际上金银兑换比的影响,大清帝国聚集了世界二分之一以上的白银,又被称为白银帝国。

有没有收藏价值?

您好,非常漂亮的镜子,我不是资深专家,只是爱好这个老铜器,发表下我的拙见,我认为是明朝时期仿的汉镜,如果说错勿怪。

汉镜

汉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两汉时期大体上分西汉、新莽、东 汉三个阶段。正面磨光背面汉镜纹饰的主要种类有草叶纹镜、蟠龙纹镜、百乳镜、连弧纹镜、规矩镜、多乳禽兽纹镜和变形四叶镜等。

明朝铜镜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明代铜镜看,多数形制规整厚重。以圆形镜为主,其他形制的铜镜已较少见到。镜钮形式多样,除常见的圆形钮、桥形钮外,平顶圆柱形钮和银锭形钮也十分流行。

以上两枚明朝仿汉镜,一枚传世一枚生坑,我都认为风格非常相似。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祝您阖家幸福!!!

关注古泉学府,和我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以上珍品图片,均来自正规拍卖和交易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五朝楼观的讲解?

五朝楼观位于湖南省岳阳楼景区内、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五楼为水蜿蜒环绕,巍楼倚碧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上的建筑符号而建,全部采用H78黄铜铸造。

唐代岳阳楼

五朝楼观建筑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边长5.39米,高5.19米,净重12.3吨,其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宋代岳阳楼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宫庭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而铸,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

元代岳阳楼

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界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

明代岳阳楼

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净重9.1吨,其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清代岳阳楼

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43米,进深3.152米,高4.83米,净重10.7吨,其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

古代常见矿石?

1. 银矿石(早期使用火炼法后期采用灰吹法或汞融法)(另黄金基本属于单质冶炼较少,冶炼法同银)

2.铜矿石(木炭高温还原,宋代出现湿法冶铜,既胆矾(硫酸铜)置换冶铜)

3.铁矿石 (块炼法,高炉炼铁)

4.锡矿石 (青铜添加物)

5.汞 ,丹砂(朱砂)(高温还原)

6.锌 ,炉甘石(高温还原)制作黄铜原料

7.镍 ,镍铜共生矿(未提炼金属镍)制作白铜(镍青铜)

8.锰矿石(钢母)冶炼刀剑钢的添加物

9.铂矿 西班牙人用铂冒充银(那时铂无用很便宜)制造银锭或银元

10.铅锌矿 (高温还原)古人用来冶炼青铜,提炼金银,炼丹

非金属矿石

1.硫 ,天然硫磺 ,用于火药 ,炼丹。

2.砷, 雄黄 (高温密封加热),制取砒霜(药用)或制造砷白铜(药银)。

3.矾石(12水合硫酸铝钾),用于药用

4.石膏, 寒水石(含水硫酸钙),煅烧 ,药用,制豆制品

5.石棉 ,天然石棉 ,制火浣布。

6.石灰 ,煅烧 ,建筑用,药用。

7.磷 ,古人在尿液和骨粉中提取磷, 炼丹用

8.硝酸钾(钠) ,天然硝石 ,熬煮硝土 火药,炼丹用。

9.焦炭 煤炭, 炼铁用。

10.高岭土 ,高岭土矿(水合硫酸铝-二氧化硅) 烧造瓷器

靖康通宝出土了多少?

靖康通宝具体有多少谁也讲不清楚。但铸造量一定很少。北宋宋钦宗时期铸造的,靖康通宝币材质有铜质、铁质,小平折二靖康通宝折三钱。由于北宋的灭亡,以靖康年号铸造的货币发行量极少,不论从传世和出土来看其数量极为罕见。靖康通宝是藏家寻觅的稀有币种。

五市钱是什么?

应是五帝钱。

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秦朝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大五帝钱材质属于青铜,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存世量较少。

现在说的五帝钱也常指小五帝钱,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材质属于黄铜,距今年代较近,因历史原因,顺治通宝与雍正通宝存世较少。它们广为传世,经万人之手,流传下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