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但丝杠螺母一般用哪种黄铜 二战初期哪国单兵装备最好

带护圈准星ⅡG-43半自动步枪1.简介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7.92×57mm(全威力步枪弹)弹容:...

但丝杠螺母一般用哪种黄铜,二战初期哪国单兵装备最好?

其实在战争初期欧洲主要工业国之间的差距还不算巨大,德军的装备优势也不突出,主要得益于优秀的总参谋部,和大量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美国在初期也没有吧强大的工业实力装入军事生产。

至于日本这样三流货色也只能在当时还很落后的中国面前逞能。(很无奈,强大中国巨龙仍在沉睡)

Ⅰ. STG 44 / MP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Ⅰ简介:

1911年,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0.45英寸自动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美军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0世纪美军参与的几乎全部战争,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后M1911被M9手枪替代,但各种M1911手枪各种改型仍被许多公司生产。

Ⅱ 简单拆解:

Ⅰ 动作原理:

1911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 枪管偏移闭锁方式,与“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采用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开、闭锁的机构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采用的是凸耳式开-闭锁机构, 而M1911式手枪采用的是铰链式开、闭锁机构。

枪弹击发后, 在火药燃气作用下, 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 在完成一个较短的自由行程后, 由于铰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开始向后移动, 越过死点(起短暂的延迟开锁作用) 后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 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也渐渐脱离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 实现开锁。开锁后的枪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运动, 而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复进时, 复进簧伸张, 推动套筒向前复进, 并完成推弹,输弹入膛等动作。之后, 套筒撞击枪管尾端, 带动枪管一起复进。当枪管向前运动时, 其下方连接的铰链开始向前回转, 顶起枪管尾端, 使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再进入到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中, 并共同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 实现可靠的闭锁, 呈再次待击发状态。枪弹打光时, 套筒就被空仓挂机柄挂在后方位置。此时压下空仓挂机或重新插入实弹弹匣都可使套筒复进。

Ⅱ 保险机构

包括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 安全性高。携枪时通常使用手动保险,可锁住击锤和阻铁, 同时还锁住套筒。握把保险在手动保险已打开时使用, 即使在弹膛有弹的情况下, 只要不握紧握把保险, 扣扳机也不会击发, 避免偶发事故的发生。击发机构由扳机和扳机连杆、单发杆、阻铁和阻铁簧、击锤和击锤簧、击针和击针簧组成。当手动保险位于“ 发射” 位置时, 扣扳机, 使扳机连杆向后运动。此时如果紧压握把保险,扳机连杆就能继续后移, 带动单发杆和阻铁回转, 解脱击锤,击发枪弹。如果此时未紧压握把保险, 那么握把保险的凸齿就会挡住扳机连杆, 使其不能后移, 扳机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弹

全称为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无底缘手枪弹,研发初时用在柯尔特试验型手枪上,后来这种手枪改良成M1911并被美国陆军在1911年采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弹的特点是拥有一枚圆钝的重弹头和较低的初速(亚音速),能够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且适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弹技术参数

口 径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弹长度 —— 32.19 毫米

全弹质量 —— 21.2 克

弹头类别 —— 普通弹

弹头结构 —— 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 —— 11.48 毫米

弹头长度 —— 17.46 毫米

弹头质量 —— 15 克

弹壳形状 —— 无凸缘、筒形

弹壳直径 —— 12.09 毫米

弹壳长度 —— 22.79 毫米

底缘直径 —— 11.86 毫米

弹壳材料 —— 黄铜

发射药量 —— 0.32 克

枪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图卡列夫手枪

7.62毫米的TT手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出,在图拉兵工厂生产。该枪长196毫米,重854克,容弹8发,战斗射速、25发/分,有效射程50米。该抢由于威力大、穿透力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为苏军官兵忠实的伙伴。该枪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枪管短后座,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X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即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

Ⅰ 结构特点

TT33的独特之处,就是由图卡列夫创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它使用比M1911更为简单的击锤-阻铁机构,这个机构成一个整体装配进手枪中,只需用一颗子弹辅助就能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枪的保养变得非常容易,并能对广泛的人员进行装备。但TT-33的保险机构却十分简单,仅设有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此外再无其他保险方式。这意味着,如果携带着上膛的TT-33行军或作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TT-33的击锤外露,在携行和战斗时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险。此外TT-33的弹夹卡笋设计得不太牢靠,常常会因为外部撞击或震动而导致弹夹松脱。

Ⅱ 弹药种类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基本性能与7.63mm毛瑟弹接近,但是弹壳和弹头有微小的尺寸差异,膛压要略低于毛瑟弹,初速和威力与后者相近。由于此弹主要用做冲锋枪弹使用,故对弹头和弹壳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精度没有毛瑟弹好。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头种类也很多

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57g;

Pst钢心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锥形平顶铅套加钢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6g;

P-41型穿甲燃烧弹,弹头为圆头、平底、弧形铅套加硬钢心,弹尖空腔内有燃烧剂,被甲为覆铜钢,质量4.79g。

此外还有单头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弹

Ⅲ 技术参数

口 径: 7.62 毫米

膛 线: 4 条(右旋)

枪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发/分

弹匣容量: 8发

TT-33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军用手枪在当时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为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立下了功劳。虽然50年代后TT-33在苏联的军事生命就终结了,但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我国于1951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TT-33进行了仿制,定为“51式手枪”,在1954年又根据朝鲜战场上的经验对51式进行了改进,定名为“54式手枪”,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手枪。

日军武器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抗日时期日本军队装备什么武器?

作为伪军迷,间的最多的就是看日剧里的武器了,比如外形独特的掷弹筒,往脑袋上砸一下的手榴弹。杀伤力相对于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还是较大的,但在美军面前就不堪一击了。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 九 · 一八 ” 事变 89周年纪念,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距离中国奉天北郊的北大营约880米处的柳条湖,秘密炸毁了一段日本修建的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东北军,随后日军炮轰北大营并展开攻击,此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史称 “ 九 · 一八 ” 事变。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丝杆螺母用什么黄铜材料?

絲杆螺母的材料,应是磷青铜,有耐磨的特性

庆鸿慢走丝编程怎么能快速上手?

庆鸿机学习速成

CHMER庆鸿慢走丝称得上是台湾品牌机,这几年在大陆市场象珠三角,长三角有很多客户群,认识了解和掌握慢走丝的技术也是从庆鸿机开始的,无论是庆鸿客户,还是开慢丝的同行,庆鸿从加工性能到机台稳定性,从慢丝加工工艺支持到一流的售后服务都得到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俗话说:学技术师傅领进门,我想这个师傅包括二层意思:教你技术手艺的人,还有能提供良好操作实习平台的机床。

一个好的师傅让你在慢丝这行很快顺利“入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而且在你的工作中遇到加工难题有人给你“保架护航”引得少出错,经济上少给老板和自己造成损失。

通过自己的加工结果让你有一种成就感,开了快走丝的人,知道开慢走丝的工作条件和加工环境有多好,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的设备对人和使用环境就是不一样。

从几年用庆鸿机(浸水,冲水两款)加工各种类型的模具和治具零件得出的个人结论,用我们老家话讲,蛮不错的,在厂家看来,也许只是看到价格上同比像

日本慢走丝机要便宜,其实庆鸿慢丝不仅是价格上有优势,将庆鸿机交给一个对慢丝技术特棒的师傅割出来的东西在主要精度指标上不比沙迪克差,只是我们不能用日本慢丝中的顶瑞机配置来比,像大多数客户在用的普通沙迪克机型,有时割出的产品也让你在事实面前只不过如此而已,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沙迪克是好。

精工出细活,用慢丝加工讲究的是加工过程的条件“细化”处理.

从图纸要求到几何加工形状的慢丝工艺划分,都要在编程式中体现出来,慢丝大型工厂一般做“程式”和“操机”分开由不同的人担当,为了程式的优化,编程人员要对机台的性能了如指掌,才能从第一关保证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与快走丝不同的是慢走丝程式中有大量的加工信息条件代码,所以从严格上来说慢丝编程“不同机台不同对”从使用过的编程软件来看,台湾统达到是最好的选择,主要是该软件针对慢丝加工工艺要求所设计的功能细化好,象“清角配合”“凸模”挂台不同进出口设定,粗割园弧放电形状补偿,主程式和子程式的关系,模板程式路径最佳选择,在加工程式中表达出来,还有统赢基本与统达差不多,在有后处理格式的情况下,象mastercam,

Caxa,国产立先,美国erasp,以色列思美创等都能做程式,只是代码“太裸体”,对加工中针对拐角,转角以及清角的加工条件变化不能象统达软件那样完整表达出来。如果想对后处理命令人工修改较复杂,象在编程中常用的MasterCAM,软件想输出完全符合各种慢丝机台的加工代码,需要调出该软件中相关的文件作局部修改保存,而且对不懂专业英文的编程人员有一定障碍。可以这么讲,正确的慢丝加工程式就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任务。

相对于快走丝编程要专业得多,不仅象快走丝调过图档,加过补偿,就送到控制部分加工了.

慢走丝加工单位成本基本是快走丝的十倍,加工单价也是5倍以上(割一刀),所以编程不允许“出错”,有经验的编程人员会在编好程式的基础上,对加工图纸作一些加工工艺说明,象割几刀,人工或自动穿线剪线,挂台支撑位置,可能受冲击作用变形刚性不好位置,尖角,拐角加工情况“关照”,工作台移动与机头的干涉,这些需要在机台上实时仿真模拟,还有,根据操机人员的水平,编程人员可以将一些切割指令权的设置在代码中省略,只是在加工图纸中作说明过程,以便于操机者可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决定用那些条件.

因为加工受机台水质电解参数,加工材质影响较大,所以程式不论“太死”,编程人员与操机人员加工前的技术沟通检讨对整个慢丝加工水平非常重要。

比如粗,精加工的补正量,加工锥度,变锥,上下异形的机台参数值“空值”处理,以便操机人员依现场加工情况灵活输入,但象受程式影响加工尺寸的变锥,上下异形必须要求与操机设置相符。不然加工会出现错误结果。

首先感谢引我入门的慢丝师傅四川莫宏举,罗师傅,将他们以往的加工操机经验全部传授给我们,才在最短的时间学会了一些基本功,为慢丝操机水平提高打下厚实基础。

还有台湾庆鸿机电的技术售后服务人员,对于在使用过程中的咨询有问必答,细心周到地服务让操机人员在加工中遇上问题有了技术上的保障,无操机后顾之忧。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庆鸿机的技术文件齐备,机床手册对使用者指导性强,就是从没有开过庆鸿机的慢丝人员,也可以在熟读说明手册后将机台工作起来.

让人觉得有一点是《庆鸿机参数》手册有些加工条件与实际加工有比较大的出入,也许是该手册的加工条件标准太理想化了,像加工钨钢和紫铜条件就有在主,付脉冲,伺服电压,张力值,实际切割速度和补正值中的修刀火花位差别较大。

我想这可能与每台机用的离子交换树脂质量好坏有影响,象过滤器也是反冲洗的,还有电极铜线质量都是原因。

在几年的加工中,除了机台所用耗材影响,机台本身在使用中一些部件的原因也会在影响修刀效果,补正量,加工精度方面产生误差值.

像影响修刀表面效果的因素:

纯水的电阻值超出机台指示范围,,表面修刀效果不良。更换合格的离子交换树脂。

机台下线臂驱动轮轴承使用时间达到半年以上,需更换轴承。

机台后部收线轮(吸线)使用时间一年以上,吸线轮轴承更换。(在后吸线组件中有二种规格轴承)。

影响加工补正值的因素有:

上下机头电极线给电板使用一定(100hours)产生沟槽,影响补正值的稳定.

上下电极线在使用后老化破损后,连接到上下机头的线端子受水蚀作用生“黑锈”要经常用K-200清洗保证与上下机头,工作台接触良好。才能每次补正值加工结果稳定。而在实际操机中加工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个对精修补正值影响较大的因素,所以在制作配合间隙双边小于0.001-0.005mm,配合件时,一次很难达到目的。殊不知正是象这个往上下机头给电板,和工作台送电的连接端子会有如此影响。

影响慢丝加工精度的因素有:

钻石眼模使用一年以上,或经常加工大锥度,都会造成眼模受伤,影响加工精度,在条件许可的话,加工精密小间隙工件,开粗可以用旧眼模,精修时一定要更换新的一对。

下线臂会在使用后有“黄垢”,这同样影响慢丝的加工精度,所以要经常用K-200清洗。

另外,机台后部的废线贮存箱要及时清理将黄铜线搬走,如果出现铜线从箱中跑出掉地上,造成“电极轻微接地短路”,也会影响修刀的精度。

庆鸿慢走丝有编程自动向机床各部位提供润滑的装置,但也别忘记经常检查油泵中注油。机台导轨,丝杆X,Y,U,V天长曰久使用无油润滑引起的磨损也是要影响加工精度的.

慢丝面板部的橡胶张力轮受电极线摩擦会产生沟痕,出现沟痕要及时调位,挪动2-3mm,要不也会影响加工精度的。

连接上,下机头的绝缘陶瓷板要保持清洁,同下线臂一样,必须用K-200洗净,脏污过多也会影响精度的。

谈起这些你并不陌生,开过庆鸿慢丝的仁人都会做过,细节决定你使用机台的结果,前面说过,庆鸿机加工的东西不比沙迪克差,你能严格按庆鸿机的使用和保养规范做,加工结果就有保障。加上在实际加工中的摸索,改进工艺方法,用庆鸿慢丝就会得心应手 。

二战纳粹德国研发了大量惊人先进武器?

纳粹德国确实研制了很多划时代的武器,但相当一部分也仅限于试验品或图纸,只有部分制造出实物,而投入量产的就更稀少了,且无法根本无法改变战局。战争不是几件所谓的超级武器决定的(热核武器除外,但当时纳粹也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大量的核武器),一切资源都已耗尽,纳粹终究是穷途末路。

Ⅰ. STG 44 / MP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Ⅰ简介:

1911年,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0.45英寸自动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美军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0世纪美军参与的几乎全部战争,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后M1911被M9手枪替代,但各种M1911手枪各种改型仍被许多公司生产。

Ⅱ 简单拆解:

Ⅰ 动作原理:

1911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 枪管偏移闭锁方式,与“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采用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开、闭锁的机构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采用的是凸耳式开-闭锁机构, 而M1911式手枪采用的是铰链式开、闭锁机构。

枪弹击发后, 在火药燃气作用下, 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 在完成一个较短的自由行程后, 由于铰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开始向后移动, 越过死点(起短暂的延迟开锁作用) 后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 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也渐渐脱离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 实现开锁。开锁后的枪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运动, 而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复进时, 复进簧伸张, 推动套筒向前复进, 并完成推弹,输弹入膛等动作。之后, 套筒撞击枪管尾端, 带动枪管一起复进。当枪管向前运动时, 其下方连接的铰链开始向前回转, 顶起枪管尾端, 使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再进入到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中, 并共同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 实现可靠的闭锁, 呈再次待击发状态。枪弹打光时, 套筒就被空仓挂机柄挂在后方位置。此时压下空仓挂机或重新插入实弹弹匣都可使套筒复进。

Ⅱ 保险机构

包括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 安全性高。携枪时通常使用手动保险,可锁住击锤和阻铁, 同时还锁住套筒。握把保险在手动保险已打开时使用, 即使在弹膛有弹的情况下, 只要不握紧握把保险, 扣扳机也不会击发, 避免偶发事故的发生。击发机构由扳机和扳机连杆、单发杆、阻铁和阻铁簧、击锤和击锤簧、击针和击针簧组成。当手动保险位于“ 发射” 位置时, 扣扳机, 使扳机连杆向后运动。此时如果紧压握把保险,扳机连杆就能继续后移, 带动单发杆和阻铁回转, 解脱击锤,击发枪弹。如果此时未紧压握把保险, 那么握把保险的凸齿就会挡住扳机连杆, 使其不能后移, 扳机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弹

全称为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无底缘手枪弹,研发初时用在柯尔特试验型手枪上,后来这种手枪改良成M1911并被美国陆军在1911年采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弹的特点是拥有一枚圆钝的重弹头和较低的初速(亚音速),能够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且适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弹技术参数

口 径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弹长度 —— 32.19 毫米

全弹质量 —— 21.2 克

弹头类别 —— 普通弹

弹头结构 —— 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 —— 11.48 毫米

弹头长度 —— 17.46 毫米

弹头质量 —— 15 克

弹壳形状 —— 无凸缘、筒形

弹壳直径 —— 12.09 毫米

弹壳长度 —— 22.79 毫米

底缘直径 —— 11.86 毫米

弹壳材料 —— 黄铜

发射药量 —— 0.32 克

枪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图卡列夫手枪

7.62毫米的TT手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出,在图拉兵工厂生产。该枪长196毫米,重854克,容弹8发,战斗射速、25发/分,有效射程50米。该抢由于威力大、穿透力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为苏军官兵忠实的伙伴。该枪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枪管短后座,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X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即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

Ⅰ 结构特点

TT33的独特之处,就是由图卡列夫创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它使用比M1911更为简单的击锤-阻铁机构,这个机构成一个整体装配进手枪中,只需用一颗子弹辅助就能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枪的保养变得非常容易,并能对广泛的人员进行装备。但TT-33的保险机构却十分简单,仅设有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此外再无其他保险方式。这意味着,如果携带着上膛的TT-33行军或作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TT-33的击锤外露,在携行和战斗时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险。此外TT-33的弹夹卡笋设计得不太牢靠,常常会因为外部撞击或震动而导致弹夹松脱。

Ⅱ 弹药种类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基本性能与7.63mm毛瑟弹接近,但是弹壳和弹头有微小的尺寸差异,膛压要略低于毛瑟弹,初速和威力与后者相近。由于此弹主要用做冲锋枪弹使用,故对弹头和弹壳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精度没有毛瑟弹好。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头种类也很多

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57g;

Pst钢心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锥形平顶铅套加钢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6g;

P-41型穿甲燃烧弹,弹头为圆头、平底、弧形铅套加硬钢心,弹尖空腔内有燃烧剂,被甲为覆铜钢,质量4.79g。

此外还有单头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弹

Ⅲ 技术参数

口 径: 7.62 毫米

膛 线: 4 条(右旋)

枪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发/分

弹匣容量: 8发

TT-33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军用手枪在当时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为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立下了功劳。虽然50年代后TT-33在苏联的军事生命就终结了,但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我国于1951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TT-33进行了仿制,定为“51式手枪”,在1954年又根据朝鲜战场上的经验对51式进行了改进,定名为“54式手枪”,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手枪。

日军武器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为什么二战德国大量装备冲锋枪而日本不能?

作战思维有很大不同,纳粹德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强于日本,其在欧洲要面对的敌人也是老牌工业强国,再加上苏联这样有巨大资源和战略纵深,并大量装备自动武器的国家,德国也必定要装备大量先进的自动武器。

而日本在东亚面对的主要是落后的中国,所以对自动武器的需求并不很强烈,但当遇到有强大工业支撑的美军后就彻底显示出劣势了。

Ⅰ. STG 44 / MP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Ⅰ简介:

1911年,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0.45英寸自动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美军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0世纪美军参与的几乎全部战争,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后M1911被M9手枪替代,但各种M1911手枪各种改型仍被许多公司生产。

Ⅱ 简单拆解:

Ⅰ 动作原理:

1911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 枪管偏移闭锁方式,与“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采用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开、闭锁的机构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采用的是凸耳式开-闭锁机构, 而M1911式手枪采用的是铰链式开、闭锁机构。

枪弹击发后, 在火药燃气作用下, 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 在完成一个较短的自由行程后, 由于铰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开始向后移动, 越过死点(起短暂的延迟开锁作用) 后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 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也渐渐脱离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 实现开锁。开锁后的枪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运动, 而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复进时, 复进簧伸张, 推动套筒向前复进, 并完成推弹,输弹入膛等动作。之后, 套筒撞击枪管尾端, 带动枪管一起复进。当枪管向前运动时, 其下方连接的铰链开始向前回转, 顶起枪管尾端, 使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再进入到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中, 并共同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 实现可靠的闭锁, 呈再次待击发状态。枪弹打光时, 套筒就被空仓挂机柄挂在后方位置。此时压下空仓挂机或重新插入实弹弹匣都可使套筒复进。

Ⅱ 保险机构

包括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 安全性高。携枪时通常使用手动保险,可锁住击锤和阻铁, 同时还锁住套筒。握把保险在手动保险已打开时使用, 即使在弹膛有弹的情况下, 只要不握紧握把保险, 扣扳机也不会击发, 避免偶发事故的发生。击发机构由扳机和扳机连杆、单发杆、阻铁和阻铁簧、击锤和击锤簧、击针和击针簧组成。当手动保险位于“ 发射” 位置时, 扣扳机, 使扳机连杆向后运动。此时如果紧压握把保险,扳机连杆就能继续后移, 带动单发杆和阻铁回转, 解脱击锤,击发枪弹。如果此时未紧压握把保险, 那么握把保险的凸齿就会挡住扳机连杆, 使其不能后移, 扳机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弹

全称为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无底缘手枪弹,研发初时用在柯尔特试验型手枪上,后来这种手枪改良成M1911并被美国陆军在1911年采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弹的特点是拥有一枚圆钝的重弹头和较低的初速(亚音速),能够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且适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弹技术参数

口 径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弹长度 —— 32.19 毫米

全弹质量 —— 21.2 克

弹头类别 —— 普通弹

弹头结构 —— 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 —— 11.48 毫米

弹头长度 —— 17.46 毫米

弹头质量 —— 15 克

弹壳形状 —— 无凸缘、筒形

弹壳直径 —— 12.09 毫米

弹壳长度 —— 22.79 毫米

底缘直径 —— 11.86 毫米

弹壳材料 —— 黄铜

发射药量 —— 0.32 克

枪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图卡列夫手枪

7.62毫米的TT手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出,在图拉兵工厂生产。该枪长196毫米,重854克,容弹8发,战斗射速、25发/分,有效射程50米。该抢由于威力大、穿透力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为苏军官兵忠实的伙伴。该枪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枪管短后座,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X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即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

Ⅰ 结构特点

TT33的独特之处,就是由图卡列夫创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它使用比M1911更为简单的击锤-阻铁机构,这个机构成一个整体装配进手枪中,只需用一颗子弹辅助就能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枪的保养变得非常容易,并能对广泛的人员进行装备。但TT-33的保险机构却十分简单,仅设有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此外再无其他保险方式。这意味着,如果携带着上膛的TT-33行军或作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TT-33的击锤外露,在携行和战斗时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险。此外TT-33的弹夹卡笋设计得不太牢靠,常常会因为外部撞击或震动而导致弹夹松脱。

Ⅱ 弹药种类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基本性能与7.63mm毛瑟弹接近,但是弹壳和弹头有微小的尺寸差异,膛压要略低于毛瑟弹,初速和威力与后者相近。由于此弹主要用做冲锋枪弹使用,故对弹头和弹壳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精度没有毛瑟弹好。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头种类也很多

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57g;

Pst钢心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锥形平顶铅套加钢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6g;

P-41型穿甲燃烧弹,弹头为圆头、平底、弧形铅套加硬钢心,弹尖空腔内有燃烧剂,被甲为覆铜钢,质量4.79g。

此外还有单头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弹

Ⅲ 技术参数

口 径: 7.62 毫米

膛 线: 4 条(右旋)

枪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发/分

弹匣容量: 8发

TT-33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军用手枪在当时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为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立下了功劳。虽然50年代后TT-33在苏联的军事生命就终结了,但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我国于1951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TT-33进行了仿制,定为“51式手枪”,在1954年又根据朝鲜战场上的经验对51式进行了改进,定名为“54式手枪”,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手枪。

日军武器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