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江门黄铜锻造厂家 二战中的日本军官为何人手一把军刀

二战中的日本军官为何人手一把军刀?二战中日本军官配备军刀,西方国家的军官仍然会在很多场合配备军刀。加上日本社会本来就有武士佩刀的传统,这个阶段的日军军刀更接近于西方军刀的形制。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佩刀就是很明显的西式军刀形制。...

江门黄铜锻造厂家,二战中的日本军官为何人手一把军刀?

二战中日本军官配备军刀,主要是两个原因

——受西洋传统的影响

——受武士传统的影响

线列步兵时代(滑膛枪时代),指挥官使用指挥刀来约束士兵的队列行进。到了线膛枪时代,西洋陆军开始普遍使用散兵线战术,指挥刀的战术价值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军刀失去了其战术价值,但军刀作为军礼服的重要装饰,西方国家的军官仍然会在很多场合配备军刀。这个习惯直到一战结束,才慢慢从西方军队里消失。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各方面都向西方靠拢,搞所谓的“脱亚入欧”。西洋军事更是日本人重点学习的对象(先学法国,后学德国),加上日本社会本来就有武士佩刀的传统,于是军官配刀就在日军中保留下来,成为军官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军中荣誉的体现(比如,日本陆军大学的“军刀组”)。

日军军刀并非一开始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也有个演化的过程。1885年,日本陆军大学聘请了一批德国教官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海军则师从英国。这个阶段的日军军刀更接近于西方军刀的形制。比如下图所示,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佩刀就是很明显的西式军刀形制。

到了1933年2月,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下议院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

同年3月,在长城抗战中,鬼子吃了不少中国军人大片刀的亏。小鬼子的西洋指挥刀看起来挺有逼格,然并卵,在白刃战中一碰即断。这次战例更坚定了日本人改革军刀的决心。

日本军务局开始参照武士刀的样式,重新设计军官佩刀。之后,在“皇道派”大佬荒木贞夫(陆军大臣)等人的倡导下,日军于1934年彻底废弃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军刀。

咱们很多影视作品糊弄事,甭管什么年代,什么军衔,什么军种,只要是拍日本鬼子,全都拿一样的军刀。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下面简单说说比较有特点的日军军刀

94式——将校刀

于1934年配发,因为当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也不知道鬼子是怎么计出这个年份的),所以被称为“94式”军刀。

94式军刀将过去的西洋式彻底改成了日本传统武士刀样式,并在《陸軍将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中,对军刀规格以及配发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大体形制如下图所示:

94式将西洋指挥刀改制为传统日本刀,当时的日本媒体将新军刀誉为“阵太刀”,评价很高,主要是称赞传统精神的复兴和回归等等。

94式是将校刀(主要配发将官和佐官),又是新式军刀的第一代,其做工和用料都很讲究,光零件就有26个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94式首次规定了天皇配刀,即大元帅刀(按照《明治宪法》的规定,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这其中还有个说法,之所以专门弄出个“大元帅佩刀”,主要是裕仁天皇因军部的骄横而不安,借此表达不满,同时提醒陆军——自己才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总指挥官。下图是裕仁的佩刀照片,因为裕仁个子矮,所以佩刀显得特别长。

95式——士官刀

于1935年配发,因为是日本皇纪2595年,所以称为“95式”。这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军刀,跟我们有血海深仇,沾满我们同胞的鲜血。

95式是士官刀(主要配发士官),全刀均为机械制作,远不如将校刀(94式/98式)锻造精良、装饰漂亮,被日本人戏称为“铁棒”。

此刀属于实战型军刀,主要装备一线的军曹、曹长,按数量来说,是杀我国同胞最多的两种日本军刀之一(另一种是小兵拿的30刺刀)。

日本在二战中由春风得意到举步维艰的变化,在95式军刀上有非常明显的反映,越往后的95式越寒酸。举个例子,刀柄。最初生产的约6000把95式用的是铜制刀柄。之后改用铝制刀柄。1943年以后,日本的战略物资匮乏,铝全部用于战机的制造了,95式刀柄只能用木头制作。

98式——将校刀

于1938年列装,跟94式一样是将校佩刀。“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实行战时体制,因此废止了军服之中的礼装。

与之对应,1938年5月废止了94式军刀的第二佩环(因此标准98式只有一个配环),通过《皇室令第六號-天皇御服改正大元帥佩刀改正》和《勅令第三百九十二號-陸軍将校用軍刀改正》制定了新的制式军刀外装规范。

98式军刀有一个特点,就是品质良莠不齐,属于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初期的98式刀身有一半以上是本锻炼(传统日本武士刀制作工艺)的传统日本刀,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家传名刀。

随着需求急剧增长,98式军刀开始量产,有些是军部指定军工厂出品,有些是民间作坊出品,虽然都是统一的外装样式,但细节各色各样,做工用料参差不齐。

昭和12年-海军用新军刀

如果说陆军佩刀还有点实用价值,海军佩刀那就纯属装逼格用(又不是东方不败,哪儿还能抽刀砍炮弹呢)。既然只是用来装逼格,日本海军佩刀就更加注重仪仗性质,外装设计比陆军的更加华丽。这也跟海军在明治后的日本军队中地位一直略高于陆军有关。

这款刀的刀装是时任海军少将小泉亲治以镰仓太刀装为范本制定的。一直到1945年终战,这种刀装都基本没有改变,以“黒漆塗”和“黒研出鮫皮巻木鞘”为刀鞘的制作工艺,金具都用镀金,配色上礼仪色彩浓厚。

海军佩刀的刀身有小部分是本锻炼刀条,但是因为海上是高含盐环境,所以大部分的海军佩刀都采用耐腐蚀的“耐錆钢”(类似于不锈钢)作为刀身材料。总体说来,海军佩刀的品质始终相差不大,维持了比较高的水准。

天皇御赐佩刀

鬼子军刀还有一种比较有逼格的,就是天皇御赐军刀。这种刀质量如何知不道,对鬼子来说主要是代表荣誉,比如陆军大学的“军刀组”。

下图所示,是一把天皇御赐的94式军刀。授予对象为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第40期优秀毕业生川上清康中尉。

——————————————

鬼子的军刀看着逼格很高,也是段子诱发器。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号称“日军第一战略家”的石原莞尔在下马的时候,被军刀刀柄撞了蛋蛋,造成会阴部长期感染,然后就得了膀胱癌。。。真的是蛋蛋爆了!

美式家具在市场上受欢迎吗?

美式家具或者说美式装修风格在中国的盛行,要归功于美剧的流行,《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纸牌屋》等,大家在关注剧情的同时,也逐渐将注意力分散到了美国人的服饰、妆容、家居陈设、以及生活态度上来。

在家装界,也刮起了一阵美式风。可对于美式家具,你到底了解多少了?它的起源?它的特点?它所代表的生活态度?你都了解吗?

源起

众说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移民过去的大部分是欧洲人,以英法居多,他们在移民去美国的同时,就随身携带了家具。另外,移民者中也不乏家具工匠。所以美式家具中是带有欧式家具影子的。

但是,当欧洲人到了美国之后,他们迅速的开拓创业,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社会建设当中。当时生活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摒弃欧式家具的奢华,从而生产简单的、功能性的家具。因此,粗糙、大尺寸、舒适大气就成了美式家具的特点。

美国成立联邦政府初期,人们对建筑和考古学有着极大的兴趣。而这种兴趣自然也反映在了家具上,以至于现在的很多美式家具的设计都极具建筑感,此外黄铜手柄、球形捏手等也作为装饰件附加在质量较好的家具上。

特点

复古,很多人喜欢美式家具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一大特点。美式家具之所以会给人复古的感觉,是因为它植根于欧洲文化,整体风格是从英法古典家具演变而来,可以说美式家具是将欧洲皇室家具平民化了。

相比于"穿金戴银"的欧式家具,美式家具则显得简洁、线条明晰和装饰得体有度。较意式和法式家具来说,美式家具风格要更粗犷一些。

工艺

复古是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但是要做到复古却是不容易的,这就不得不说到美式家具特有的做旧工艺了。

常见的美式家具工艺特点有以下几类:

虫孔,一方面能体现家具的实木材质,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家具的年代感。

刀/铁锤痕,再现家具在使用中被锯齿形物体刻划所产生的划痕,或如铁锤之类的硬物不小心从高处坠落砸伤,形成凹痕。

黑点,模仿有色物溅落在家具上的痕迹,以增加家具的沧桑感。

磨损和褪色,这是家具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磨损或褪色的程度就代表着时间的长度。

露筋,主要就是实木家具年轮外露,一方面是证明家具是实木的,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使用时间很长。

布印,布印俗称造影,是美式涂装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道工序。布印的主要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家具产品的层次感。通过加深产品的颜色,使家具呈现出浅、中、深的不同层次来。

传承

在美国家庭,如果你有一件祖母用过的家具,一定会放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一种骄傲。

美式家具的可传承性,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对历史的崇敬,对旧物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式家具的材质支撑。

美式家具多为实木材质,多采用桦木、椴木等北美树种为主材,这类家具一般比较厚实,坚固,耐用。一件美式家具一般可以用上几十年,上百年,祖父用了传给父亲,父亲用了传给儿子。

家具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承载了背后的文化,大到国,小到家,都是对历史的铭记和敬畏!

为什么有些女性生孩子之后会抑郁?

题主提问题,自己罗列了4条原因,都有道理,却忽略了以下几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女性产前与产后体内激素剧烈变化导致的抑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产妇产前激素水平大致相当于产后的10倍,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人体激素水平迅速下降10倍,心理波动在所难免。所以产生产后抑郁心情的产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是问题是,并非所有有产后抑郁心情的产妇最后都变成了产后抑郁症。因为,相当多的产妇,在爱人及家人的呵护和帮助之下,抑郁情绪迅速被纾解,没有郁积,内心不良情绪有出口就不会产生产后抑郁症。

现实生活中,产妇患产后抑郁症,最终走了极端的,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说产妇跳楼身亡,这类事件还是非常极端和非常少的。原因是,一个有爱的家庭或伴侣,可以起到舒缓产妇抑郁心情的,多数产妇经历短暂抑郁,迅速心理康复,注意力转移到抚育孩子身上,母爱和责任赶走了抑郁。

第二、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夫妻关系调适不良导致产后抑郁。

产妇产前产后,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家庭从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从单纯的夫妻关系变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加复杂了。而且,不少家庭,有了孩子以后,作为母亲的产妇,精力和关注度几乎完全在孩子身上,对丈夫产生忽视也是非常正常的。

此时,一般产生产后抑郁症的家庭里,丈夫是与妻女自我隔离开的,很多丈夫在大男子主义的思维主使下认为孩子就是女人的事儿。几乎一手不伸,做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全程看客。不仅如此,作为看客的丈夫,对妻子原有的情感以及性需求却一点儿也不能少,稍微妻子有一些不满足,就会招致他们的语言或身体暴力,产妇在这样的情感环境之下,照顾孩子已经累得欲生欲死,再招致丈夫的无端数落,抑郁心情最终一定会导致抑郁症。

第三,丈夫经历妻子生育这个阶段以后,对妻子产生性厌弃也会导致产后抑郁。

女性生育,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辛苦的过程。作为丈夫,如果不幸目睹了妻子痛苦的生育过程,尤其是不少人主张的丈夫陪产,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行为。因为这很可能是导致丈夫对妻子兴趣下降的元凶。

李敖因为看到胡因梦如厕的一幕,就与之分手,什么原因?无非是在一些大男子主义的男性眼里,女性必须是完美的,女性对男性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一切,就会让他们心生厌弃(这里指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很多正常男人不是这样的,在此必须分开来说,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笔者听说过一件事,可以佐证我的观点。一个男性朋友的妻子要生产了,医生建议说丈夫陪产会降低妻子的痛苦。他就去陪产了,目睹了妻子生育的整个过程的痛苦和血腥……结果是,孩子出生以后,他好多年对妻子都是性致全无,都没有再碰过自己的妻子……他妻子得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经过很久才治愈。夫妻关系也因生育孩子而陷入低谷。

我并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但是作为东方人,男子骨子里对女性的爱,的确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空间的。朦胧美才是真的美。就像东西方画风一样。中国美人之美在与缥缈和朦胧。而西方油画美女之美在与真实。这是中西方男性看待女性的视角和文化习惯。所以理论上来说,中国女性必须要知道适当遮盖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有秘密的阶段。否则就像陪产的丈夫那样,他目睹了你最不美的那个阶段和过程,他心理遭受的打击也非常大。

顺便说一下我是如何伺候孩子的:我家孩子出生到自己可以吃饭的整个阶段,她妈妈都不会给孩子冲奶。因为她根本就没冲过,她不知道什么温度合适,多少奶适量!所以她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就度过了心理抑郁的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产后抑郁既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夫妻有爱,夫妻间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都会随时化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