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料算法,如何评价二战日军的四式反坦克刺雷?
二战后期,为了挽救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的局面,日本海军投入了专门用于自杀式攻击的所谓“神风特攻队”,并叫嚣着“一机换一舰”的口号;而日本陆军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各式各样的“决战”兵器纷纷登场,昭和参谋们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能用一条人命或者一门火炮换取一辆敌坦克,那么“皇国“必然会转危为安。
到1944-45年,“谢尔曼”坦克的压倒性优势令日军在“甲-弹”对抗中完全处于下风,因此在反坦克作战中,自杀式战术也已被常态化。典型的自杀式战术就是一名身背1~2枚反坦克地雷的日军步兵,从掩体中突然出现,钻到坦克车底同时拉响导火索;而在缅甸战役中,盟军还遭遇到了身处隐蔽良好之道路掩体中、用一枚炮弹和一把锤子武装起来的日军自爆兵(英国人称之为“现场起爆雷”)。而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穷途末路下的众多疯狂之举的产物,四式反坦克刺雷(刺突爆雷,片假名:しとつばくらい)无疑是二战日本步兵反坦克器材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二次元周边题材中,四式反坦克刺雷也是日系标志性的反坦克装备。
关于这一兵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由老白我向大家细细道来。
四式反坦克刺雷本身是一种采用空心装药原理的锥形反坦克炸弹,爆炸物被装置于底部中空的圆锥状药型罩当中,弹体外壳也是类似漏斗形状的圆锥体结构,弹体通过位于其底部的套管套接于长达1.8米的木(竹)制手柄之上,套管边缘有一个保险销防止非作战使用状态下炸弹被意外引爆,在圆锥弹体底面上还有等距排列的3个支腿……从外观上看,它就像是由恶童用长杆挑起的一个样子滑稽的巨型陀螺玩具。
该武器的基本参数为:
弹体总重:5.3千克;空心装药质量:2.9千克;弹体长:280mm;弹体圆锥基部直径:203mm;手柄长度:1900mm(一说为1500mm左右)
战后盟军缴获的四式发坦克刺雷(刺突爆雷)
提及这种步兵反坦克武器,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谈谈空心装药技术。
空心装药技术以所谓的“门罗效应”为理论基础,顾名思义,它最初是由美国的一位名叫门罗的工程师发现的。试验结果显示,如果将弹体装药进行塑型,使其呈现为某些特定的凹状结构,即可提高爆破效能。一战期间,德国的一位兵器工程师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发展,他采用薄制金属材料包裹弹体,并使弹头外壳前端与塑型炸药之间保持一段很小的间距(约为弹体直径的2~3倍),使空心装药在与目标直接接触前的瞬间被引爆,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聚能”杀伤效应。
直在1938年,2名瑞士工程师完善了这种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弹药制造中,而英国人作为间战时代中众多新式军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之先驱,首先将其方案应用于其反坦克枪榴弹的设计中。于是,一个新的反坦克弹种“破甲弹”(sharped charge shells),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破甲弹的杀伤原理。本图的完整版,包括空心装药技术的介绍内容,最早附于2006年本人为国内某军事杂志撰写的专题《二战步兵反坦克武器》中,不知道大能的头条算法是否可以放过白某人一马 :-)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破甲弹更多的是依赖“聚能效应”所产生的高速金属射流来“切割”装甲的:当弹头接触到坦克装甲后,位于弹体底部的引信将被引爆。随后,包裹成型装药的所谓“药型罩”(采用熔点较低、密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如黄铜、紫铜等制成,纯铁或其它满足条件的合金也可)将在高温下熔融,并在炸药爆破的压力下形成可达10000米/秒的高速金属射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将会像“用高压水流冲击泥土”一样,在装甲上打出一个小洞,随后,残余的金属射流将与被击碎的装甲破片一起进入车内,位于其行进路径上的坦克乘员必然非死即伤,甚至还可能造成弹药殉爆等“二次杀伤”效应并完全摧毁一辆坦克。
空心装药技术在二战期间得到了非常普遍应用。作为当时新锐之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RPG,即俗称的“火箭筒”),其射弹均采用破甲战斗部;然而直到战争后期,真正投入实战的并可供步兵班组携行使用的却也只有美国的“巴祖卡”(Bazzoka)和德国的“坦克杀手”(Panzerschreck,正式名称是Raketenpanzerbüchse 43),因为这种装备所涉及到的超小型固体火箭、电/磁击发装置和速燃发射药(尤其是后者)等技术,其门槛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而对于无后坐力炮来说,其单兵携行化达到实战要求则要等到战后的60-70年代了。
另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单兵手掷的反坦克手榴弹——应运而生。二战中苏联、德国和日本等参战国均使用过采用空心装药原理的此类武器。苏联的是RPG-43和RPG-6型,德国的是“1型反坦克手雷”(Panzerwurfmine I),日本的则是“三式反坦克手榴弹”(日语:3式対戦車手榴弾)。
反坦克手榴弹的重量是普通手榴弹的2-3倍,因此相应的其投掷距离较短(通常只有15-25米),它是一种绝对的近战武器,对于在弹火纷飞的战场上使用它的士兵而言,面临着的也是九死一生的考验。此类武器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弹体必须垂直击中装甲才能取得最佳的破甲效果,才能从最大限度上发挥聚能效应的威力,所以它们都配有软式的(或可折叠的)飞行稳定装置;日本的三式反坦克手榴弹是采用较为“山寨"的麻制纤维束来实现这一技术设想的,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空心装药炸弹投掷角度的问题,德国人所采用的伞状稳定装置
3式対戦車手榴弾
综上所述,既然各种常规的单兵反坦克手段对于日本军部而言都不可行,况且在抵近距离上的步兵反坦克作战本身伤亡率又极高,所以按照昭和参谋们的逻辑,或许还不如采用人操方式将空心装药炸弹直接怼到敌坦克上,追求“一命换一车”的战术效果呢。
何况,帝国军人一定要发扬“白兵突击”之传统。抱有必死之信念和决胜之意志的帝国军人,双手紧握超过6公斤的大威力炸弹,凭借着“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充溢之攻击精神”,如同唐吉珂德向风车发起挑战般朝着敌战车发起冲锋,所不同的是,他手中的武器真的可以摧毁那个庞然大物。拥有“大和魂”加持的“昭和男儿”, 定然会将“米英鬼畜”炸个屁滚尿流!生命如同樱花般在绚烂绽放的同时凋落,魂归九段坂的旅途不会有任何“遗憾”。有昔日“肉弹三勇士”为“榜样”,这些个“特攻”行动,定然会在此非凡之时代,掀起令当代“敌寇”为止色变的“神风”——对于被洗脑比较彻底的帝国军人而言,这显然是一幅足够 綺麗 的场景。
四式反坦克刺雷,堪称是昭和时代上半叶中的暴力美学的集中体现之一,当然所谓的暴力美学也体现这种兵器的技术细节当中。下面就试着给各位讲讲看:
首先是所谓的 双重“保险”装置:
在要使用刺突爆雷之前,士兵需要先移除安全销(肉眼可见),这样弹体外壳的漏斗状结构末端的套管与手柄间如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即可发生相对位移;
然后,当刺雷上的支腿撞击到坦克车体装甲时,如果撞击力足够大,那么手柄顶端的一个充当击针的钉型装置(从外部不可见)就会向前移动,它先是会切断一个横贯套管与手柄的保险丝(第二重“保险”),然后继续前移,当相对位移达到约50mm时,“击针”即可完全就位并击发弹体内的雷管起爆装置,进而将炸弹本体引爆。
关于弹体顶端(圆锥体基部)3个支腿的作用:
除了提供足够坚实的支撑点,让手持武器的士兵能够推动手柄、让击针充分前移从而触发引信之外,它还可以让空心装药获得理想的炸高,因为在上文中提到过,“使弹头外壳前端与塑型炸药之间保持一段很小的间距,令空心装药在与目标直接接触前的瞬间被引爆,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聚能杀伤效应”。
弹体各个角度的特写,凸起的环状结构应该是加强箍
弹体截面图,注意图中标出的“SAFETY PIN”和“SHEAR PIN”两个保险装置
另外,长度近两米的木制手柄,也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些许心理安慰,让他以为或许在炸药被引爆的瞬间他可以就地卧倒从而侥幸生还。然而这种构造粗陋的兵器并非定向爆破器材,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金属射流固然绝大部分都会射向坦克装甲板,然而剩余的足以致命的冲击波和炸弹破片仍会横扫过周围十数米的半径范围。
从纸面上看,这种武器的威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当锥形装药以90º 撞击车体时,它可以穿透约150 mm的均质钢装甲,60º 时的穿深则有100 mm。考虑到美制“谢尔曼”坦克车体的侧面只有38mm的垂直装甲,而各型LVT履带式两栖车的装甲更薄,所以一旦这种武器发挥效果,其打击的目标几乎必然面临的是车毁人亡的后果,当然,使用武器的日军士兵也会同归于尽。
不过,这种武器要发挥作用纯粹需要依靠撞击力进行瞬时触发,如果在移除保险销后,弹体末端的金属套筒与木制手柄之间滑动不畅,或者使用者的撞击力度不够,都有可能导致攻击失败。而且,由于无论是武器本身和武器的使用者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使用训练更是无从谈起了。如此看来,实战效果恐又颇为可疑。
四式反坦克刺雷最早是在1944年代莱特岛战役中投入实战,在后来菲律宾群岛的其它作战和冲绳战事中也有部署使用;然而,按照美国军方在1945年3月的报告中的说法,“敌军使用此武器攻击我方坦克的尝试,无一例外均遭遇了失败”。不过老白以为,即使这种武器真的曾经取得过战果,也不会有亲历者能够幸存下来讲述这一事实。
最后补充一点。与大多数二战日军的“特攻”兵器不同的是,四式反坦克刺雷的“传奇”甚至延续到了战后。日本驻中南半岛的占领军在投降后将大量刺雷武器遗留当地,而在后来的第一次印支战争期间,越盟部队获得并装备了若干此类反坦克器材。在1946年底爆发的河内战役中,一位名叫阮文成(Nguyễn văn Thiềng)的越盟营长曾试图使用这种武器攻击法军坦克,但炸弹触击目标后却没有爆炸;据说后来阮营长在轻武器对射中阵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式反坦克刺雷成为了某种象征,成为了越南军民前仆后继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之符号,这恐怕是日本军部的战争狂人们所万万没想到的吧。
在1946年12月的第一次印支战争期间,手持四式反坦克刺雷的一名越盟敢死队员,正在河内市豆行街(Hàng-Đậu)的废墟中,等待法军坦克的到来。
在越南河内市区为纪念民族独立解放斗争而设计的雕塑作品中,四式反坦克爆雷甚至变成了一种象征物的存在,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之笼罩下,这种日式“特攻”兵器的加入竟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加工前原料的重量怎么计算?
材料计算公式:
园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钢板重量(公斤)=7.85×厚度×面积。
园紫铜棒重量(公斤)=0.00698×直径×直径×长度。
园黄铜棒重量(公斤)=0.00668×直径×直径×长度。
园铝棒重量(公斤)=0.0022×直径×直径×长度。
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
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紫铜棒重量(公斤)=0.0077×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黄铜棒重量(公斤)=0.00736×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铝棒重量(公斤)=0.00242×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紫铜板重量(公斤)=0.0089×厚×宽×长度。
黄铜板重量(公斤)=0.0085×厚×宽×长度。
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
园紫铜管重量(公斤)=0.028×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黄铜管重量(公斤)=0.0267×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电镀金成本计算公式?
电镀的成本有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税金++管理费+利润
一般来说总的是按多少钱/KG来算。滚镀锌一般是10元/KG,挂镀一般又是另外一个价格。镀金一般600-1000元/KG,最好找电镀厂报价。
参照一下镀贵金属材料费算法:算镀层重量=工件面积x膜厚x密度 (克)。
材料费=重量x单价(元/克)x损耗。
药水费可以看一次的药水可以做多少KG或多少件,将其分摊下去。
水电费、人工一般可以从宏观用总体一个月的费用/当月产量。当然产量增加,费用也会增加,但不是成正比的。
至于管理费、水费、人工都是可以按总固定费用分摊,做得越多成本越低。
一般成本中材料占50%,人工、水电占20%,其他管理费、税金10%,利润20%。再在此基础上乘上一个系数1.2-3就是对外报价了。这要看具体的产品难不难做,报废率高不高才行。
电镀成本计算
表面处理成本分析方法(阳极、电镀)
表面处理工艺相信做有色金属产品加工的朋友都很熟悉吧!现在我介绍一下在深圳一些表面处理公司的报价方式,也许会对大家有些帮助!
表面处理阳极处理是铝合金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它的计算是这样的,按照平方计算:比如很多厂家30RMB/平方,产品镀层厚度约5u~8u,我们产品的面积假如是0.458平方,那么价格应该是:
0.458*30=13.74RMB/PCS(这个价格是现在深圳最新价格)
电镀银(铝合金)的价格计算是按照每u1.3元/平方分米计算的,我们产品电镀是镀银(华为代码T004)铜底+镍底+银,镀层厚度5u~7u,产品面积为0.267(平方分米),计算方式如下
1.3(每u1.3元/平方分米)*6(5u~7u)*0.267(产品面积)=2.0826RMB/PCS2e)z6F9W W0F'Q
还有别忘记加上不良率这样更准一些!!
铝重量的计算方法?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边宽×长度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铝,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
比特币是什么?
比特币
虚拟货币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2019年5月14日,据coinmarketcap报价显示,比特币站上8000美元,24小时内上涨14.68%。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比特币
外文名:Bitcoin
种 类:加密数字货币
流通平台:网络
概念创始人:中本聪
诞生时间:2009年1月3日发展历程: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
不少比特币玩家是被比特币的不能随意增发所吸引的。和比特币玩家的态度截然相反,经济学家们对比特币2100万固定总量的态度两极分化。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的加油或者刹车。因此,他们认为比特币固定总量货币牺牲了可调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货币总量的固定导致的通缩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
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比特币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比特币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比特币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比特币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比特币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
然而判断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社会生产也会陷入低迷。 因此比特币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比特币经济体中,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
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2014年9月9日,美国电商巨头eBay宣布,该公司旗下支付处理子公司Braintree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该公司已与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base达成合作,开始接受这种相对较新的支付手段。
虽然eBay市场交易平台和PayPal业务还不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赁社区Airbnb和租车服务Uber等Braintree客户将可开始接受这种虚拟货币。Braintree的主要业务是面向企业提供支付处理软件,该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约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2017年1月22日晚间,火币网、比特币中国与OKCoin币行相继在各自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抑制投机,防止价格剧烈波动,各平台将于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开始收取交易服务费,服务费按成交金额的0.2%固定费率收取,且主动成交和被动成交费率一致。5月5日,OKCoin币行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刚刚再度刷新历史,截止发稿前最高触及9222点高位。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国三大比特币平台正式开始收取交易费。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公告称中国禁止虚拟货币交易。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
2018年11月25日,比特币跌破4000美元大关,现稳定在3000多美元。
2019年4月,比特币再次站上5000美元大关,创年内新高。5月12日,比特币近八个月来首次突破7000美元。
创始人物: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真相pj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
2009年,中本聪设计出了一种数字货币,即比特币,风风火火的比特币市场起了又落,而其创始人“中本聪”的身份一直都是个谜,关于“比特币之父”的传闻牵涉到从美国国家安全局到金融专家,也给比特币罩上了神秘光环。
据外媒报道称,计算机科学家TedNelson周日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他已经确定出,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Mochizuki)。比特币的创始人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假名,互联网领域也对其真实身份展开了大量推测。纳尔逊发布视频称,他已确定望月新一就是比特币的真正创始人。望月新一2013年因为证明ABC猜想而名声大噪。他高中时就读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后者是美国最具声望的高中之一,仅仅两年后就毕业。望月新一16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2岁时以博士身份离校,33岁就成为正教授,这么年轻就获得正教授职称在学术界极为罕见。这个数学界的巨星可能已经攻破了该领域最为重要的难题之一。
中本聪本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个人资料很少,尤其是近几年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因此其身世也变成了一个迷。2014年3月7日,当比特币创始人多利安·P·中本聪被找到的新闻传出后,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人的消息。
与外界揣测其可能是个虚构的名字不同,“中本聪”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一名64岁的日裔美国人,他喜欢收集火车模型,曾供职大企业和美国军方,从事机密工作。在过去的40年中,中本聪从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据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1973年的档案,在他23岁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毕业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多利安(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从那时起,他不再使用“聪”这个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为签名。
也是在2014年,真正的发明人中本聪在网上发言否认:“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货币特征:
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优点:
完全去处中心化,没有发行机构,也就不可能操纵发行数量。其发行与流通,是通过开源的p2p算法实现。
匿名、免税、免监管。
健壮性。比特币完全依赖p2p网络,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比特币价格可能波动、崩盘,多国政府可能宣布它非法,但比特币和比特币庞大的p2p网络不会消失。
无国界、跨境。跨国汇款,会经过层层外汇管制机构,而且交易记录会被多方记录在案。但如果用比特币交易,直接输入数字地址,点一下鼠标,等待p2p网络确认交易后,大量资金就过去了。不经过任何管控机构,也不会留下任何跨境交易记录。
山寨者难于生存。由于比特币算法是完全开源的,谁都可以下载到源码,修改些参数,重新编译下,就能创造一种新的p2p货币。但这些山寨货币很脆弱,极易遭到51%攻击。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控制一种p2p货币网络51%的运算能力,就可以随意操纵交易、币值,这会对p2p货币构成毁灭性打击。很多山寨币,就是死在了这一环节上。而比特币网络已经足够健壮,想要控制比特币网络51%的运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缺点:
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币网络很健壮,但比特币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个网站,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遭到主管部门的关闭。
交易确认时间长。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会消耗大量时间下载历史交易数据块。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准确性,会消耗一些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
价格波动极大。由于大量炒家介入,导致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币更适合投机,而不是匿名交易。
大众对原理不理解,以及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抵制。活跃网民了解p2p网络的原理,知道比特币无法人为操纵和控制。但大众并不理解,很多人甚至无法分清比特币和Q币的区别。“没有发行者”是比特币的优点,但在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看来,“没有发行者”的货币毫无价值。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现在多少钱购买力?
大家都知道银子自古以来都是作为货币的载体用来进行商品交易的,这种方式已经流通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了,而且银子还可以用来制作首饰,饰品,物件等各种东西,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那么古代的一两银子到底值得现代的多少人民币呢,答案你想不到,就让我们从下文的讲述中来了解一下吧。
其实我们都是被电视剧误导的一群人,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就有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揣着打把的银子出去消费,而那些侠客们去住店通常就是什么话都不说,先往掌柜的柜台上拍上一锭银子,掌柜就屁颠儿屁颠儿的去给这个人带路了。不过在现实情况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两银子可不是这么花的。
其实在先是生活中有可能一些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在电视剧中已经泛滥的银子,那他们日常中都是那什么去购买东西的呢,他们通常都是用铜板去购买的东西,或者是钞票。而且在明朝或者是清朝时期这种金银类的是不能在民间流传的。
有此可见,当时古代的一辆银子可以说是一比巨款的,因为古代的时候银子是一种十分匮乏的资源,所以大家都用其他比较便宜的金属用来制作成流通货币,像这种贵重金属,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是不可能拥有这些的。
要想知道究竟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换算方式来进行一个简单明了的呈现,在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一斗米只要五文钱,而一两银子则等于1000文铜钱,可以买到200斗米。
十斗米就是一石,200斗米就是20石,按照唐朝时期的等量换算,一石是59公斤,现在的米是一斤一块七毛五,那么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4130元。
虽然这种情况到了唐朝末期有了改变,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可以买到很多东西,相当于2065元人民币,这些钱放到现代可以让一名大学生吃喝不愁的过一个月了。
不过总结了这么多不同的朝代同样的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虽然有通货膨胀的关系,但是这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国力昌盛的时候,银子的购买力就会上升,反之则会有所下降。
不过到了现在,金银之类的就已经不再能够作为货币使用了,更多的则是作为首饰,饰品来进行售卖,而且这两者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会随之不断浮动的,通常银饰的价格比较稳定,金饰则会浮动的比较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