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炮弹壳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的青铜文明是从外面传入的?
中国玩青铜器时候,那些白皮们还在山坡上吃草呢。
别太高看那些洋鬼子,你可以查查他们的祖先们是多么的落后。有几个洗过脚?
知道以前巴黎城内居民们的粪尿怎么处理吗?直接从城头上沿着墙壁倒下去!
百十年的积累,这粪便和城墙一样高,整个巴黎城就成了个大粪堆。所以就易守难攻,敌人爬到一半就全都薰死了。
还有哪个文明比中华文明更悠久更灿烂的?中国的历史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靠瞎子唱歌编出来的。
看看这个
我们祖先不插电的冰箱。
我们祖先在夏日炎炎中吃冰镇瓜果的时候,欧洲的粪城味道正浓。
再看这个
宫庭音乐会的打击乐器――编钟。一块钟片能敲出两个音来。
那时候白皮们能吹响的只有柳树枝做的咪咪。
再看看这个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就是这个四马一车。
这造型,这精致,这都是在白皮思维范畴以外的东西。
最后看看这个
如此精美的器物是白皮们能幻想到的?
看细部
再看这精巧
还敢说中国青铜技术是外面传入的?
为什么要捡走地上的弹壳?
这件事并不是一个规定性的行为,而且说实话,捡起弹壳的事情连狙击手自己都嫌麻烦。
对于捡不捡弹壳的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在几种不同的狙击战术的运用方向上的差异。
狙击作战有一些作战是警戒性的,简单地说就是这些狙击手在狙击点上值班。
类似于美国电影《狙击手》中主角的状态,他每天会固定的在一个安全的狙击阵地上监视街道上的安全状况,看到敌对份子在他们没有造成危害之前先开抢解决掉他们。
这种值班阵位根本不捡弹壳,甚至连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狙击作战方法都不会去遵从。他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去捡弹壳,更多的工作就是通过瞄准镜来保障自己狙击区域的安全。
但是如《兵临城下》中瓦西里的作战方式,就又有一些区别了,在敌我双方交错的空间内之前所选择好的狙击点如果不想暴露或废弃的话,就一定需要做好开枪后的清理工作。
在这些敌人可以到达而且还要反复利用的狙击点,不仅仅是要清理掉弹壳,还得清理掉所有自己所存在过的痕迹。否则狙击手再利用这些狙击点的时候本身就不安全了。
再有一种呢,就是刺杀行动了,在刺杀行动的过程中是要尽量将弹壳带走的,因为弹壳上可以给出的信息太多了,子弹的型号、大到狙击手本人的指纹都可能出现在弹壳上。这些信息如果被搜索和刑侦人员收集到,那么刺杀者也就无所遁形了。
而且有的一些狙击枪还会使用特定的弹壳。例如使用马格南弹的AWM弹壳就很特殊了。
这些弹壳被找到的话,不仅暴露了狙击阵地的位置还会让人知道你的武器型号,进而会推断出其他可能存在的狙击点。
但是在步兵班中的狙击手或者精确射手随着班组行动作战的时候几乎完全不去捡起弹壳。
原因也挺简单的,他们根本没有固定的阵地位置,只是随着队伍前进,开枪的位置很少重复利用,也就没必要来捡起弹壳了。
再着说,弹壳退出来又不是凉的……直接去捡?嗯……得有多大的意志力啊。
我国正在消失的传统手工艺?
直击:中国正在消失的30类老匠人,你见过几个?
老手艺是什么?
准确讲应该是“曾经的生活”。
大多是与我们或长辈们小时候
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东西。
在老手艺这个宝库中,
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当那一声声吆喝声响起,
唤起的是儿时美好的记忆。
如今时代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
一大批手艺人也逐渐消失了。
1、割匠
割匠不同于一般的伐木工,
只有在砍重要的树才会请割匠。
割匠在割树之前,
会做一些严肃的仪式,
类似于祭拜。
2、蒸米面匠
图片上晒的白色的东西,
不是毛巾,是面,米做的面。
磨粉,打浆,然后摊在蒸盘里蒸熟,
切丝,再晾干。
如今已做成了安徽的一个品牌。
3、钉秤匠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
在这“斤斤计较”之间,
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
精工细作,毫厘必究,
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
4、捏面人
面粉,刮子,竹篓,梳子,
剪刀是捏面人的基本行当,
捏出了一辆五彩疯癫的世界。
5、吹糖匠
融化成100°C高温的麦芽糖,
经吹糖艺人收口并用,
五颜六色的糖料变成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如今该民间工艺将濒临失传。
6、铜匠
从水上的铜匠船,
到走街窜巷的铜匠担,修铜锁配铜把手等。
锤敲、炉熔、锉平、雕刻、下钻,
铜香炉和铜酒壶的龙、凤等就这样出现了。
7、绞脸匠
一根细线、一双巧手,
靠手、口配合,
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汙物等,
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
8、磨刀匠
在老街深巷,
“嚓、嚓、嚓”一路“惊街”,
一声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
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刀剪子循声而去。
9、爆米花匠
一个老头挑着担子,
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
另一头防着火炉和风箱走街窜巷。
时而,“砰”地一声,
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
10、修笔匠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
只有修笔匠用简单的配件,
让一只钢笔能像原先一样书写。
修笔匠对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
11、麦秸编织匠
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
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
提篮及装盛五谷的器皿作生活用品,
已成为我国早期文明发展象征。
12、纳鞋匠
依着一双巧手剪出的纸样,
蜡线在锥针的引导下,
锥针以额为磨石,
鞋身木托支撑定形,
一双融合手艺、智美的鞋就出现了。
13、剃头匠
借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简单工具,
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
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
半个小时后,由长变短,
面目一新,耳鼻舒畅。
14、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
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
他们让凝固的时间行走,
而他们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
15、蒲编匠
一把把散发着清香而又有弹性的蒲草,
在匠人的手中来回穿梭。
一个个小巧玲珑而又实用的
蒲包、蒲草篮子等展现在面前。
16、砖雕匠
砖雕这门复杂、古老的手工艺,
钻子、刨子、锯子等在匠人手中
好像大师的画笔,
让人物、花鸟、山水在砖上复活。
17、老扎匠
粗细不一的藤柳在扎匠手中来回穿梭,
如乐手在调琴弦,
就在这简单又诗意的劳作中,
一件件精巧实用的藤制品孕育而生。
18、油炸馓子
和面、发面、搓条、油浸。
将面搓捏成各种形状,
放入滚热的油锅中煎炸,
炸成金黄、喷香、美味可口的馓子。
19、老银匠
火熔是制作华彩金银工艺品的
传统工艺的一道关键工序。
借助一个弯管,
用嘴吹气来控制火苗、温度,
充满童趣的动作,
却是在千“吹”百练之后。
20、补锅匠
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
将锅的洞清理,手托着一块垫布,
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
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洞上,
布棍一顶,片刻时间就补好了!
21、篾匠
一把简单的刀,
砍、锯、切、拉、撬、编、织、削、磨,
可都是技术活。
篾匠用一双巧手装扮了我们绿色的生活。
22、铁匠
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
风箱、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
将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
大锤、小锤轮番对打,
一件件生活工具便出来了!
23、装裱匠
看似简单画页裱底排刷来回、轻宛的上板,
无不渗透出装裱者艺术素养和美的追求。
装裱是国画的支持,是幕后英雄,
是“译制片的配音演员”。
24、木雕匠
木雕的品种繁多,
浅浮雕,深浮雕,娄雕,空雕。
原本扑拙的木头在工匠的手中有生命力。
25、镞花边
用钢锯条磨制的锉刀,
用羊脂香灰聚制的垫板,
制模、下刀、转腕、剔、削,
镞出了现实人间的生活万象!
26、锡匠
专门制作各种锡器,
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简单;
以流动挑子为主。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
锡匠行业即将消亡。
27、剪花样
这通常是女性的“专利”,
纸张折叠,剪刀蛇形。
与剪纸最大区别是:
剪花样一般仅限与花,
是为绣花提供榜样。
28、刻章匠
将章胚打平,写上字,
固定在小小的夹床上,用刀刻。
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
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
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
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
29、弹棉花匠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
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
生意应接不暇。
30、锔碗匠
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处锔合一起,
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
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
而是找个锔碗的修起来继续使用。
老人,老手艺,老传统……活着,
在呢,却在飘摇中渐渐逝去……
那些我们未曾在意的,却是多么宝贵的。
如今还有多少老手艺
“隐匿于城市中,埋藏在记忆里”?
废铜都有哪些?
1号铜线 No.1 Copper Wire 1级:包括裸露、无涂层、无合金的纯铜线,表面无氧化,不含毛丝,铜线直径不小于1.6mm。2级:包括洁净、无色泽、无涂层、无锡、无合金的纯铜线和铜电缆线,不含毛丝和烧过的易碎的铜线。 BarleyBerry
2号铜线 No.2 Copper Wire 无合金的废铜线,含有杂料,含铜量为96%(最小含量94%)。不得含有过分铅化和锡化的铜线、焊接过的铜线、黄铜和青铜线、过多的油、废钢铁和非金属、脆的过烧线、绝缘性铜线和过多的细丝线。需用适当方式清除尘垢。
Birch废漆包线 — 1级:纯漆包线,无杂质。
2级:经过高温脱漆,表面有氧化层,无杂质。 —特种紫杂铜 各种纯铜废料,主要包括铜材加工厂和铜加工制造厂产生的纯铜的边角料、切头、废次材、半成品、线材、废品等;允许有报废的纯铜裸线和铜管等其它纯铜制品,但不许有水垢、油污、涂层等;废铜料中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和铜合金,也不许含有毛丝、车屑、磨屑和厚度小于1 mm的铜板。
1号紫杂铜 No.l Heavy Copper 应包括干净的、无合金、无涂层的加工下脚料、导电板以及直径大于1.6毫米的铜线,材料中允许带有洁净的铜管和其它纯铜块状料,含铜量为98%(最小含铜量大于96%)。不得有焚烧过的脆质铜线。
Candy2号紫杂铜 No.2 Copper 应包括混杂纯铜废料,不含铜合金,含铜量为96%(最小含量94%)。不得含有过多的铅和锡、焊接过的废铜、过多的油、钢铁、非金属废料、带非铜接头的铜管或带有残渣的铜管、烧过的或有绝缘性的铜线、毛丝、焚烧后的脆质铜线、泥土等。
Cliff1号铜米 No.1 Copper Wire Nodules 应包括1号裸露、无涂层、无合金的废铜线的铜米,最低含铜量为99%,不含毛丝。不含锡、铅、锌、铝、铁及其他金属杂质,无绝缘物,不含其他杂质。
Clove2号铜米 Copper Wire NodulesNo.2 Copper Wire Nodules 1级:应包括无合金的废铜线铜米,最低含铜量为99%,不含其它非金属和绝缘物。
金属杂质最大限量如下:铝0.05% 镍-0.05% 铁-0.05% 锡-0.25% 锑-0.01%2级:应包括2号无合金的废铜线加工的铜米。最低含铜量为97%,金属杂质铝含量不超过0.5%,其它金属或绝缘物均不超过1%。 CocoaCobra薄铜板 Light Copper 应包括混杂的无合金的废铜板,含铜量为92%(最低含量88%)。包括薄铜板、流水槽、落水管、铜壶、热水器及类似的废铜。不得含有:烧过的细铜线、包覆铜件、电镀板、磨屑料、未完全烧过的电线、散热器、冰箱零件、印刷线路板、筛网、含焊锡过高的废铜、黄铜和青铜、过量的油、铁和非金属、灰渣泥土。
Dream废铜箔 — 主要是铜箔厂和线路板厂产生的废铜箔。
1级:纯废铜箔,无任何夹杂。
2级:纯铜箔板,夹杂物的最大含量为3%。
3级:纯铜箔板,含有黏结剂。
黄铜废料 包括了加工黄铜和铸造黄铜废料。
1级:单一牌号的黄铜废料,包括废领部件、边角余料等各种形状的废料,但不得含有粉末、车屑等,夹杂物小于2%。
2级:同一名称的黄铜废料,如普通黄铜废料、镍黄铜废料等,包括废零部件、边角料等各种形状的废料,不得含有粉末、车屑等,夹杂物小于2%。
3级:不同名称的混合黄铜废料,包括了废零部件、边角料等各种废料,不得含有粉末、车屑等,夹杂物小于2%。废黄铜 Refinery Brass 含铜量至少61.3%,含铁量小于5%,包括黄铜与青铜的块料及其边角料及这些合金的混合废料。不含绝缘线、磨屑料及非金属。
Drink废黄铜铸件 Yellow Brass Castings 应包括黄铜铸造的机械零件。不含黄铜锻件、硅青铜、锰青铜、铝青铜,并且不得有含量超过15%的镀镍材料。不容许铸件长度超出300毫米
Ivory废红色黄铜 Composition or Red Brass 应包括红色黄铜废品、阀门、机械轴承和其他机械零件,包括各种各样由锡、锌和/或铅制成的铸件。不含半红色黄铜铸件(含铜78%—81%)、铁路车辆用轴瓦和其它类似的高铅合金、水龙头和出水嘴、封闭式水表、闸门、壶具的毛坯、铸块与加热过的黄铜、铝硅和锰的青铜、铁和非金属。每个料件长度不超过300毫米,重量不超过50公斤。
Ebony黄铜轴套 Genuine Babbitt-Lined Brass Bushings 应包括来自汽车或其他机械上的红色黄铜轴套和轴承,含有不小于12%的以高锡为基本材料的巴氏合金,不得含有铁衬里的轴承。 Elder废黄铜管 Brass Pipe 应包括黄铜管,不带镀件与焊接材料,不含用黄铜铸件连接的黄铜管。管件应完整、洁净,不含沉淀物和冷凝管。
Melon废海军黄铜管 Admiralty Brass Condenser Tubes 应包括洁净完整的海军黄铜冷凝管件,电镀、非电镀的均可。不得含有镍合金、铝合金以及腐蚀材料。
Pales废铝黄铜管 Aluminum Brass Condenser Tubes 应包括洁净完整的铝黄铜冷凝管件,电镀、非电镀的均可。不得含有镍合金、铝合金以及被腐蚀的材料。
Pallu黄铜边角 New Brass Clippings 包括新的无铅化的黄铜片或板上切下的边角料,不含杂质,小于6毫米的冲压下的废料不得超过10%。不得含有门氏锌铜合金和海军黄铜。
Label铜水暖零件 Cocks and Faucets 应包括各式各样采用红色黄铜和黄铜制成的干净的水暖件,其中包括镀铬或镀镍构件。不得含有煤气开关(龙头)、啤酒的出酒嘴、以铝和锌为母材制成的水暖件。
Grape废黄铜混合料 Yellow Brass Scrap 由黄铜铸件、锻件、棒材、管材和多种黄铜组成。含有带镀层黄铜,不能含有锰青铜、铝青铜、非熔焊散热器及散热器部件、铁以及较脏和受腐蚀的材料。
Honey炮弹壳 已经发射过的炮弹壳,一般为70/30,其它牌号的炮弹壳的成分由供需方商定,不含引信及其它杂质。带引信的炮弹壳 允许炮弹客带有雷管,但必须在合同中标出,不含其它杂质。子弹壳 发射过的黄铜子弹壳,成分一般为70/30,其它牌号的子弹壳的成分由供需方商定,不带弹头、铁和其它任何杂质。
新白铜废料 New Cupro Nickel Clips and Solids 应包括洁净、新的、分门别类的、其正常接受验定等级为70/30,80/20,90/10的铜镍合金所制的管件、筒管、薄片、板或其他经过锻造的合金。材料中不得含有其它杂质。
回收太费事扔了又可惜?
回收是费事,但都是钱啊,尤其是二战时期大规模作战,弹壳都属于战略资源肯定得回收啊!当然二战跟现代不一样。
二战时期:
二战初期海战还是被巨舰大炮所统治,一场海战下来,会打出去无数发炮弹,产生无数弹壳,战争打的就是钱,这些炮弹弹壳一般都是铜制的,这都是战略物资,战争白热化的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大规模战争各国都会回收铜制弹壳。就拿二战英国来说,德国占领法国后,用潜艇封锁英国本岛,英国国内物资匮乏,一多半的铜矿都会用于弹壳生产(包括炮弹跟子弹壳),这种时候舰炮的弹壳是必须要回收的;德国更不用说了,以一己之力对抗半个世界,铜矿更是缺乏的要命,更得回收,德国为了节约铜很多弹壳都是复合弹壳;日本更不用提了;美国铜矿多,财大气粗有可能会浪费些,但是战争后期他也是要回收的。
再来说说舰炮,不是所有的舰炮都产生弹壳,相对来说大口径舰炮是不会产生弹壳的,它采用的是弹、药分离发射,比如406毫米口径的舰炮,发射时先装弹头,后装发射药包,发射药包放多少都是提前计算好的,像这种就没有弹壳;而如果是130毫米舰炮,那么它就是定装弹,发射药跟弹头一体的,发射时就会有弹壳。不光舰炮就是陆军用的火炮都是如此,大口径采用的是弹、药分离,不会抛出弹壳。
当然回收弹壳这事都是战后清理战场时干的,正在海战时肯定顾不上收集弹壳,对陆攻击时可能会边收集边开炮。这些抛出的弹壳肯定要占地方,搞不好也会掉到海里,如果弹壳在军舰上收集要方便一些,如果掉到海里有机会也会捞一把。
现代舰炮:
现代军舰都是超视距作战了,主要武器都是导弹,舰炮用到的就很少了。平时训练、巡逻、打个海盗啥的会用到舰炮,产生的弹壳不会很多;尤其现在铜矿匮乏的国家,普通弹壳都是用钢制的,很廉价,不回收二次利用也无所谓;不过现代很多弹壳都用于艺术品了,那些坦克飞机的模型一类,我家里还有好几个这种模型。就像军舰上的近防炮,比如730近防系统30毫米口径7管加特林机关炮,一秒钟蹦出来N发弹壳,这种也会回收。
我是铁血步兵1927,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欢迎补充。同时欢迎各位战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