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孔雀爵杯,如何鉴定明嘉靖青花五彩瓷?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器型上看
嘉靖五彩器型有盘、碗、杯、盒、瓶、罐等。杯有高足杯、方斗杯、圆杯、爵杯。盒有倭角方盒。瓶有葫芦瓶。罐有方盖罐、瓜棱罐、扁罐、圆罐。另有炉、缸、花瓶等。
二、胎釉
嘉靖彩瓷比青花瓷要精细,胎体比前朝略厚重,非常坚致,但细密程度略差。釉面青白色,很光润。修胎不很规整,立器有接痕,圆器塌底,圈足内收。
三、彩绘
一是所用的青花色在装饰中比重下降,仅作为一种颜色而加以使用,改变了明早中期青花五彩中以青花为主体的特点。二是以色彩艳丽斑斓著称于世,釉上彩中红色多,画面浓艳而暴烈。主要颜色有红、黄、绿、紫、孔雀蓝、橘红等。这时的红彩是枣皮红,黄彩是蜜蜡黄,紫是赭紫,绿是大绿、浅绿,青花是回青。嘉靖五彩多用孔雀蓝及橘红色,所谓的橘红色,是在黄彩上涂红彩俗称黄上红,只有嘉靖朝有这种颜色。
四、款识
嘉靖五彩款识以青花六字双行楷书为主,皆书在器物底部,多数款字不带外框,少数外书双框或双圈。此外,有的器物在口沿部位用青花书“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款。有的在器物底部用矾红书“外膳房”、“上用”、“大茶房”,也有“万福攸同”、“上品佳器”等吉语款识。
茶杯器型名称及用法?
茶杯的名字通常都与其形状有关,
有的叫杯,
有的叫盏,
有的叫碗,
有时它们也被拿来作为喝酒之用。
今天我们一起从杯子的器型开始,
来了解茶杯的各种名称!
盏
盏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通常比碗大,比杯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
(盏作为一种盛装液体的日常器皿,通常由陶瓷、木、竹、金属等材质制成,常见的就有茶盏、灯盏、油盏。)
从宋始,盏就成为喝茶专用器皿,就此意味着喝茶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的层面。
杯
压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其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而压手杯则应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为最。
撇口杯
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属最常用和最常见的杯型之一,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压手杯,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也高于压手杯。
折腰杯
出自《晋书`陶潜传》之中的屈身事人的典故。高度大小适中,能较好的聚合香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八方杯
六方形,大小适中,杯型耐看,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喜欢汝窑口杯之人,对六方杯基本是没有免疫力的。
莲瓣杯
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莲瓣,古朴典雅、光润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斗笠杯
口大,底足小,如蓑翁之斗笠,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
圆融杯
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耳杯
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鸡缸杯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曾以2.8亿港元拍得一只明成化鸡缸杯)
爵杯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鸡心杯
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 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卧足杯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罗汉杯
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的晶莹光亮、润泽饱满,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铃铛杯
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青花五彩鉴定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器型上看
嘉靖五彩器型有盘、碗、杯、盒、瓶、罐等。杯有高足杯、方斗杯、圆杯、爵杯。盒有倭角方盒。瓶有葫芦瓶。罐有方盖罐、瓜棱罐、扁罐、圆罐。另有炉、缸、花瓶等。
二、胎釉
嘉靖彩瓷比青花瓷要精细,胎体比前朝略厚重,非常坚致,但细密程度略差。釉面青白色,很光润。修胎不很规整,立器有接痕,圆器塌底,圈足内收。
三、彩绘
一是所用的青花色在装饰中比重下降,仅作为一种颜色而加以使用,改变了明早中期青花五彩中以青花为主体的特点。二是以色彩艳丽斑斓著称于世,釉上彩中红色多,画面浓艳而暴烈。主要颜色有红、黄、绿、紫、孔雀蓝、橘红等。这时的红彩是枣皮红,黄彩是蜜蜡黄,紫是赭紫,绿是大绿、浅绿,青花是回青。嘉靖五彩多用孔雀蓝及橘红色,所谓的橘红色,是在黄彩上涂红彩俗称黄上红,只有嘉靖朝有这种颜色。
四、款识
嘉靖五彩款识以青花六字双行楷书为主,皆书在器物底部,多数款字不带外框,少数外书双框或双圈。此外,有的器物在口沿部位用青花书“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款。有的在器物底部用矾红书“外膳房”、“上用”、“大茶房”,也有“万福攸同”、“上品佳器”等吉语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