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黄铜钱有没声音,雍正通宝值几个钱?
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 雍正通宝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故深受收藏者喜爱。
雍正通宝有宝泉、宝源、宝河、宝安、宝昌、宝浙、宝福、宝云、宝苏、宝南、宝广、宝陕、宝桂、宝巩、宝台、宝晋、宝济、宝武、宝川、宝黔等二十局,其中宝台局,宝陕局,宝福局,宝广局,宝桂局尚未发现,故实际只有十五个钱局。在这十五个钱局中,有一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数量上的失衡,而严重的比例不协调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却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许多诱惑和乐趣。 由于雍正在位仅仅十三年,不仅比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顺治在位的十八年也不及,故数目在清代钱币中是相对最少的,也是价值最大的。
雍正各局价格都不同,普通版别普通品相我们暂且分三个价格级别吧!
价格一般的宝泉、宝源、宝云、宝黔、宝浙中等价格的宝安、宝苏、宝巩、宝昌、宝河高等价格的宝晋、宝济、宝武、宝川、宝南其中宝南最贵,好品上万,宝川第二贵好品5千以上、其次是宝武、宝济、宝晋,中等价位的几种好品也要800-1000,一般价位的几种好品400-600左右,品相非常一般的200-300左右。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用你发财之手点个赞点个关注谢谢🙏🙏🙏
五帝钱为什么生锈?
五帝钱都是铜质的,由于环境等种种因素,生锈是可能的。
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秦朝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大五帝钱材质属于青铜,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存世量较少。
现在说的五帝钱也常指小五帝钱,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材质属于黄铜,距今年代较近,因历史原因,顺治通宝与雍正通宝存世较少。它们广为传世,经万人之手,流传下来。
五帝钱是哪五个?
1、顺治通宝:顺治通宝发行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古铜钱分别是背面没字 、背面一个字 、一厘式、满文式和满汉文式5种 ;2、康熙通宝 :在发行的康熙通宝中,康熙罗汉钱比较珍贵;
3、雍正通宝:雍正通宝制作精致,存在罕见而闻名世界,也是五帝钱里价格较高的一个 ;
4、乾隆通宝:乾隆通宝总体而言块头一般较小,假如配大小类似的五帝钱 ,一般运用大制钱 ,价格比较贵;
5、嘉庆通宝:嘉庆通宝版别很多,但是仅有一小部分版本号比较宝贵 ,总体来说 ,嘉庆是比较好收集的类型 。
乾隆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乾隆通宝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民间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使得该币备受后世藏家喜爱。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收藏价值
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
乾隆通宝”当时发行时间较长,铸量极大且加之流传至今时间较短,所以多数价值低廉。但乾隆的雕母和母钱因流传数量极少,现在以是收藏家们青睐的对象,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乾隆通宝”雕母市场价格平均5万元左右。“乾隆通宝”母钱的价格大都在千元以上,而普通流通的乾隆通宝一般则在1-20元左右。
钱币参考价格为:单位:元
高宗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 黄铜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揩书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宋体1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出头隆 3
乾隆通宝(大样) 背满文(宝泉) 8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背星点 1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合面 2
乾隆通宝(母钱) 背满文(宝泉) 15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泉) 10000
乾隆通宝(雕母大样) 背满文(宝泉) 15000
乾隆通宝(牙样) 背满文(宝泉) 35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满文(宝泉)开炉钱5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出头隆 2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背星点 15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源) 10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直)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浙) 5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浙) 20000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浙)宽缘大型 1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苏) 20
乾隆通宝(大样) 背满文(宝苏) 250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苏)宽缘大型 1700 直径2.77厘米重6.15克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苏) 20000
乾隆通宝(开炉大钱) 背满文(宝苏)穿上月 8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广) 2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桂) 5
乾隆通宝(样钱) 背满文(宝桂) 4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桂) 35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穿上星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穿下星 5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泉)宽缘大型 650 直径2.66厘米重5.5克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南)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福)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面穿上“福”字 5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福) 45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面汉文“福厘” 18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济)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昌)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川)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陕) 5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陕) 20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黔)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云)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晋)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台) 230
乾隆通宝(小平大样) 背满文(宝台) 35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满文(宝巩)试铸样币 12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汉文“二十四年” 500 花钱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天子万年” 3000宫钱
乾隆通宝(小平钱) 合背 300
乾隆通宝(样钱) 背汉文“康熙通宝” 180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万寿无疆” 1300 宫钱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福寿康宁” 1200 宫钱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汉文“天下太平” 800 宫钱
道光通宝背面满文什么意思?
道光通宝背两个满文,左边是“宝”,右边钱局名(钱局∶造币局,铸造钱币的机构。)
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际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
拓展资料道光通宝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钱径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际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
可别小看这些大竹竿,那可是抗倭神器“狼筅”。
说到戚继光,人人都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也知道他是一个英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他麾下的戚家军,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在戚继光所处的十六世纪,戚家军属于是名副其实的“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去看下戚继光以及他所率领的戚家军打下的辉煌战绩,就知道这个“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的称号,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军大举进攻浙江台州的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临危受命,亲率戚家军迎战,在龙山一带大破倭军。
紧接着,戚继光一鼓作气,一路追杀残存的倭军直至雁门岭,最终手刃倭军首领,而倭军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江中淹死。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倭军进犯福建,并且声势极为浩大,且在福建多处登陆后交相呼应,以至于古田、莆田、政和、宁德等地连连告急。
而当时的官军,看到倭军如此生猛,居然心生怯意,迟迟不敢对倭进攻。
危急之下,还得看戚家军,在戚继光的率领下,戚家军从横屿(地名)发起进攻,先是大破此处的倭军,斩首两千二百余级,之后,戚继光乘胜追击,又在福清端了倭军老巢,最终,戚继光一路追杀,连破倭军营六十余个,斩首更是无数。
这还只是戚继光和戚家军所经历的战役中,并不算太起眼的两次战斗,还没说诸如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较大型战役。
总之,在经过戚继光和戚家军多地转战之后,明朝沿海的倭军,几乎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这还并不是戚继光最厉害的地方,毕竟在古代,会打仗的将领也不少,别的朝代不说,单说明朝就有好几个,而之所以称呼戚家军为“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和戚继光一样的战损比。
史料记载,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前前后后抗倭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至少八十多场,在这些战役中,被戚家军斩杀的倭军,单是有记载的,就足足有两万多人。
而戚家军这边,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战斗,打了八十多场仗之后,所有戚家军算在一起,总共阵亡了203人。
试想,如此低的伤亡率和战损比,在同时期的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所以,说戚家军是十六世纪“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一点都不为过。
而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问,戚继光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戚家军又是为何会让倭军闻风丧胆的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戚家军抗倭时使用的大杀器“狼筅”说起。
“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一种武器,其整体就是一根带有多个分叉的大竹竿。
当然,如果单独一个“狼筅”摆在那里,随便找个锋利点的兵刃,几下就能够将其砍成几段,并且,即便是让一个人举着“狼筅”上战场,也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毕竟这玩意,说到底主要材质也是一根竹竿。
而它之所以会成为戚家军的抗倭神器,主要是因为戚继光将它一番改造后,用在了合适且正确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正是让戚家军扬名立万的“鸳鸯阵”。
鸳鸯阵乃是戚继光亲创,他创立这个阵法,说白了就是为了对付倭军,而阵法的精髓,则就在于“配合”二字。
按照戚继光的设计,每个鸳鸯阵包含十一个人,这十一个人中,一人为小队长,队长的职责,是负责用战旗进行指挥,对小队进行号令,指挥前进后退以及变阵等等。
除了队长之外,站在鸳鸯阵最前面的,是两个盾牌手。
这两个盾牌手,一个手持四四方方的大方盾,此人称作“长牌手”,他的职责,就是用厚实的盾牌,抵挡敌人的重箭、长枪之类的攻击,是一个纯防御型角色。
而另一盾牌手,手持的是一面藤牌,所谓藤牌,是指用藤制成的盾牌,这种盾牌自然没有方盾防御能力强,但也能抵御一些普通攻击。
最重要的是,藤牌较为轻便,这就加大了藤牌手的机动性。
所以,在鸳鸯阵的藤牌手身上,同时还配备有标枪和腰刀,这样一来,藤牌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可以远程输出,同时还能近战,以减轻长牌手的防御压力。
当然,不管是长牌手还是藤牌手,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掩护后队前进,而在这二人之后,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狼筅手”。
既然名字叫做狼筅手,那么手里的武器肯定是狼筅,不过,对于这个看似是一根大竹竿的狼筅,究竟是如何制成,并且在战场上起到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重点讲一下。
狼筅又名狼牙筅,其主要材质确实是由一根粗大的竹竿制成,一般用的是南方的毛竹,其长度大多为五米左右,在制作时,会在竹竿的分叉上,装有铁蒺藜、倒钩刺之类的东西。
并且,为了保证狼筅的韧性和耐用度,还会在整根狼筅浇上桐油。
这还不算完,为了达到最大的杀伤力,通常还会在狼筅上面,蘸上“金汁”或者是抹上毒药,总之,各种有可能会给敌人带来损伤的东西,全都招呼上。
那么,狼筅制作好之后,在鸳鸯阵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前文讲到,鸳鸯阵的最前面是两个盾牌手,而在盾牌手后面,就是两个狼筅手,这二人在盾牌手缓步推进的同时,或者是在倭军一拥而上的时候,操起长达五米左右的狼筅,照着倭军就是一顿猛划拉。
而这一通猛划拉,能要了倭军的半条命。
为什么呢?想象一下,本身倭军生来就个头矮小,如果用常规面对面的打法,倭军就可以仗着身材矮小的优势,变得异常灵活,在出其不意之间,给对方造成伤害。
但有了狼筅之后,五米多长的长度,加上多个分叉,就能把矮小的倭军架住,不让他们靠近,同时,狼筅上面安装的各种铁蒺藜和倒钩刺,在士兵的一通划拉之下,就算不能让倭军死,但至少也能给他带去点伤害。
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狼筅上面可都抹了毒药,在这些毒药的作用下,加上铁蒺藜倒钩刺所带来的伤害,当场就能让倭军鬼哭狼嚎。
这就是狼筅在鸳鸯阵中的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过,虽说狼筅在这里有奇效,但仅仅靠着这些还不足以让鸳鸯阵所向披靡,毕竟狼筅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其主要的作用,还是为了阻止敌人近身。
所以,狼筅手在整个鸳鸯阵中,也只是一个辅助角色,真正的伤害输出,是狼筅手后面的四个长枪手。
长枪手顾名思义,就是手持长枪的士兵,这些士兵手里的长枪,通常都在六米左右,他们的职责,就是在前面的狼筅手用狼筅架住倭军之后,操起手里的长枪上去就是一通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了狼筅在前面,就让倭军不能近身,而长枪手则趁机收割倭军的性命。
有人说了,这要是有敌军绕到鸳鸯阵后面,来一个迂回攻击怎么办?别担心,在四个长枪手的身后,还有两个镗钯兵。
这两个镗钯兵,手里的武器自然是镗钯,什么叫做镗钯呢?这么说吧,它的大致形状,就像农村翻挑麦秸秆时用的三叉耙子,只不过不是木制而全部采用的是铁制。
这种铁制的镗钯,在战场上有两个妙处,一来,士兵能用它架住对方砍过来的兵器,毕竟镗钯上面有三个大铁叉子,这就轻轻松松的扛住了对方的大部分武器。
二来,既然是铁制的叉子,那自然也有杀伤力,试想一下,用这种大叉子对着倭军反手用力一刺,那还不马上给刺出几个血窟窿啊。
所以,有了这两个镗钯手在后方警戒,整个鸳鸯阵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从防御到骚扰,再到攻击,最后到警戒全部都有,而这也是为何鸳鸯阵能扬名立万的原因。
并且,最令人值得称道的就是,鸳鸯阵中的任何一类武器,如果单独放在战场上都不堪一击,结果戚继光通过一个阵法,让这几种武器相互配合,就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这个阵法,可以说是贴身为倭军设置的,由于其机动灵活,可以根据战场形势随意变阵,比如可以从一个整体的鸳鸯阵,变为左右两个小阵,还能变成三小队的“三才阵”,正好克制住了倭军,因此戚家军才会将倭军杀得魂飞魄散。
当然,阵法再厉害,配合得再好,如果运行阵法的人不行照样达不到效果,而戚家军之所以能所向披靡,靠的是两点,一是个个皆勇士,二是令行禁止。
先说戚家军的战士,这些士兵,都是戚继光当初精挑细选出来的猛人。
最早的时候,戚继光带着大明的官军打倭,那打得叫一个憋屈,本身这倭军性情残暴,嗜血好杀,而大明的官军在败了几次后,就对倭军极其恐惧。
甚至到了一见倭军冲锋,大明官军就连忙撤退的程度,这样的士兵,别说戚继光,就是诸葛亮在世那也赢不了。
所以,戚继光就寻思着去哪里找一些英勇善战的士兵,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义乌这个地方,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公元1558年的时候,有人在义乌倍磊发现了一座银矿,要知道,发现银矿就意味着发财了,所以,眼红的人不少,义乌周边的村镇就想派人过来抢夺这个银矿。
抢自家的银矿那还了得?义乌当地的老少爷们自然不愿意,于是,双方理论不成后,就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械斗。
而当时的戚继光,正好路过此地,也亲眼见证了这场械斗,而让他惊讶的是,那些义乌的老少爷们,虽说手里没什么像样的兵器,但干起仗来,那一个比一个猛。
于是,戚继光对这些人十分满意,一声令下,就从当地召集了一批人,而这批人正是最初的戚家军,也正是他们带着戚继光亲创的鸳鸯阵,将戚家军的名头越打越响。
不过,仅仅是骁勇善战还不够,为了保证鸳鸯阵发挥更大的伤害,戚继光还制定了极为严明的军纪。
比如在打埋伏战的时候,戚继光就规定,如果“遇贼不起”,或是“早起者”,不仅队长会因此被斩,同时,各个士兵也会遭到责打。
再比如,打仗的时候,如果有人不听从号令往后撤的话,那么不好意思,先割掉双耳,别以为这样就完了,等到战后回营的时候,谁没有耳朵,还是那个字“斩”。
还有,比如鸳鸯阵中的镗钯手,主要职责是为了负责警戒,同时保护长枪手,但如果长枪手被敌人击杀了,那这两个镗钯手同样也会因此被斩。
总之,靠着这种严明的军纪,让戚继光得以训练出一队又一队精于使用鸳鸯阵,且深谙配合的士兵,也正因为如此,戚家军不仅能将倭军杀得魂飞魄散,同时也让自身的战损率达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
而回到问题本身,戚继光在抗倭时所使用的大竹竿,其真正的名字叫做“狼筅”,其主要材质确实是采用南方的毛竹制成,但却经过戚继光的改造,成为了一种能在鸳鸯阵中起到防御和骚扰作用的长兵器,同时也是鸳鸯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