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的黄铜拳套,为何倍受一战二战士兵追捧?
钢缆制成的军刀笔者倒是没见过,但是在战争时期,军用战略物资匮乏时,将各种可以回炉重铸的废铁制成军工用品倒是很多。
随着各种先进武器的应用,兵种和战术的多样化导致了军刀开始普及。军刀之所以在一战二战时期受士兵追捧,主要是由于军刀可以满足士兵在战时复杂条件的需求。比如空降兵可以用来切割降落伞的吊带,坦克兵在坦克报销后可以用来与对方近身肉搏和防卫的工具,工兵可以用来砍削树木,海军陆战队以及战壕士兵可以用来突击和战壕近身战。
以美军为例,美军在对军刀的使用刚开始是相当谨慎的。由于美国是多种族,多肤色的移民国家,军方高层曾经担心军刀的发放,会引发士兵之间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容易引发械斗,甚至动摇军心。而到了一战前后,美军才对军刀逐渐进行解禁。
攻击匕首最初只在小范围使用,只能能发给优秀的海军部队,包括梅里特·A·埃德森上校指挥的整个第一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降落伞营,以及由埃文斯·F·卡尔森中校指挥的第二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的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队员经历过实战后发现,攻击匕首可以杀人于无形,但几乎不能实现多用途,对于非战斗的实用效果不理想。第二突击营的陆战队员后来将他们的突击利刃换成了17号和18号柯斯通用型的砍刀。这种砍刀看起来像大刀,在1939年作为美军的丛林作战的标配发给了陆军航空兵。
美军在一战时期使用的马克一号战壕刀存在缺陷,使用青铜或合金进行加工制造,成本相对高昂和耗时。而且从使用的实际效果看,马克一号的指环关节的处理,使它在近身肉搏时,无法快速地对准环孔将其拿起,限制了快速应变的作战能力。另外一个被士兵吐槽的点是,马克一号的刀片相对薄弱,在用于切断铁丝网或者打开弹药箱,食物罐头时容易断裂。
由于一直以来美军没有合适的官方标配的军刀,1942年时,部署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通过自行购买配置自己的军刀。这些刀通常是用来狩猎和砍伐木材等民用刀具。甚至还出现了L76和L77型西餐的刀具,这两种刀具都有180毫米的弓形刀片,以及皮革手柄,被装备在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陆战队员和第二突击营。
(L77)
这些都使得美军决定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多用途军刀,既能发挥战时的作用,又能满足士兵日常使用的要求,而且还要节省战略金属资源。在设计的雏形中,美军希望研发一把带有细高跟刀片设计的军刀,此项任务交由海军陆战队军官利福德·舒伊负责。舒伊的最初想法是以费尔拜恩·赛克斯军刀为样本,尽可能减少战略金属为前提进行研发。
(费尔拜恩·赛克斯军刀)
而美军军官和士兵则要求在L77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包括要使用更长,更结实的刀片,采用一个小圆筒的刀柄以减轻刀片的重量,一个喷丸头(后来被一个钉头替代),一个直的(后来稍微弯曲)钢制十字板,和一个堆叠的皮革处理更好的抓地力。刀片,防护罩和鞍座涂有一层不反光的磷酸亚光漆,而不是抛光钢。这就是后来的卡巴军刀,并在1942年11月23日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投入使用。
(卡巴军刀)
卡巴军刀制造简便,甚至在第一次量产时餐具公司进行制造。美海军在使用时,由于其简单实用,被用作蛙人潜水配备的实用刀。早期交付的卡巴军刀主要是陆战队的精英部队,细长的刀身同样也受到海军突击队的欢迎。
随着这种军刀的推广,美国海军陆战队向侦察和工程部队以及任何装备了M1卡宾枪,BAE或机关枪,M1911手枪的海军陆战队发放了卡巴军刀,带步枪的海军陆战队通常用来当刺刀。到了1944年,卡巴军刀几乎以及在海军陆战队普及开来,并被教官用来训练新兵,作为肉搏战的训练武器。
美军在太平战争中的跳岛战役中,经常要在丛林的复杂环境中作战。卡巴军刀可以作为有效的野外生存工具,也可以在与日军的刺刀肉搏中作为有效的战斗工具。卡巴军刀在二战后也开始向民用市场开放,用于捕猎和日常生活的不时之需,真正做到了军用转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