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黄铜管制造商,中国古代那么多的真金白银?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金银的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因为其质地贵重,并且光泽柔和明亮等特性,人们曾经赋予它们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自古以来,黄金白银在中国就是富贵的象征,在古时不但作为货币流通,而且用于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的日常餐饮用具、佩戴首饰以及一切能象征权力富贵的物品。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代随便一个富人就可能拥有金银几十万两,好像在古代金银很多的样子。
那么中国金银在古代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一,中国是一个缺少金银的国家。
在春秋战国时,中国金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开采金银的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比如在《管子·地数》篇中说:“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金”,这是利用矿物共生的关系来寻找金银。随着开采时间的流逝及开采难度的增加,中国的金银矿产量在萎缩,在唐朝有金银开采地点35处,分布在28个州府中,以南方居多。
一般金银矿开采很难维持在百年以上。在经历唐、宋、元、明这些朝代的开采,到明初,国内的金银一年产量仅30万两以上。主要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落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矿物开采以及生产再加工,提炼方法又十分低下,仅凭国内开采,已经满足不了金银的供需矛盾。
从史料来看,中国的金银矿产应该是个贫国。而且中国古代又是一个重墓葬的国家,事死如事生,每一个朝代的帝王或者贵族他们都把大量金银又带回来了地下,除了少部分被人盗出流通外,剩下的大部分的已经深埋地下,不知何时能重见天日。
二,真正在市场流通的是铜钱。
虽然以金银作为各朝各代计量货币,但实际在市场流通的是主要货币是铜或者实物货币绢。像中国最有钱的邓通,其实家里只有座铜矿而已,可以铸币罢了。让大唐盛极而衰的安禄山,也就是找铜矿,制造铜钱,来支持自己的造反事业。这用铜钱做货币维持到清朝灭亡。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古代铜制钱,就很说明问题。
贵金属(金银)没有全面取代贱金属(铜铸币),就是说明中国国内的金银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周转。因为铜钱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价贱体重。比如在宋代买一匹马,要用50贯钱,重达250斤,两个人也未必能背着走上几里路,一匹马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大宗商品交易了。在影视剧中如用铜钱做为货币,没有视觉冲击力,只有金银让人感到古人富贵的样子。
金银轻便于流通,但是一直未能真实的在中国古代流通,真的很缺少啊。
三,贸易外国输入的金银。
随着16世纪西班牙人雇佣殖民地上的原住民为廉价劳动力,在美洲大量开采黄金和白银。根据保守官方数据,在1521年——1600年,仅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涌入到欧洲。
而中国商品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在欧洲有广泛的市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支付巨额的金银来购买中国商品,因此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到欧洲工业革命之后,鸦片战争前夕。
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的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金银运到了欧洲,而欧洲又其中40%运到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曾评价此时的中国是巨大的金银“吸泵”,明清时中国吸纳当时全球巨量金银。
从此中国市场开始大量流通金银,这仅限于明清两朝。特别张居正改革实施,把白银当成主要流通货币,而铜钱成了辅币,这样金银才真正走入老百姓的手里。
现在我们中国2019年产黄金达到420吨,白银达到3600吨,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金生产国,第三银生产大国。
为什么我们现仍然感觉缺少呢?一,用于工业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电力工业的大发展,金银的需要快速增长,其金属多功能性使得它们在大多数行业中应用有不可替代,特别中需要高可靠性、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高科技行业中,这促使金银货币价值之后出现的第二次价值革命。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电子、电脑、军工、航天航空、通信、影视、太阳能、电池、超导体等行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没有穿金戴银,但是我们的汽车、电池、智能手机、电脑里面都含有金银贵重金属,这也就是金银不做货币之后,仍然在世界缺少的原因之一。
二,金银的价值仍然稳定经济。
我们虽然现在使用的货币与国家信用产生着必然联系,不再与金银贵重金属直接联系,脱离纸币的金银本位。但是这国家信用必须依靠这一种实物决定纸币价值,或者用一种贵重金属来平衡纸币使用的权限,否则真会是变成一张纸的。
这样金银的价值又体现出来。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价值最终还是回归到金银上,因为,金银储备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方面,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在关键时刻就需要看你有多少金银储备。所以很多金银是不在市场流通的,那是支撑本国货币最有力的贵重金属。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金银已经退出市场流通,但是却走进了工业与国家战略储备中,所以在市场中金银仍然是贵重金属,仍然是最稀缺的商品。
相信中国古代仍然是很缺少金银贵重金属的,不要被影视剧中夸张手法给迷惑了。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家里祖传的金银器有多少。而现在呢,我们家里的首饰中有多少是金银器物,其实相比过去,我们都是很富有的人了。
临安府铜钱是红铜还是黄铜?
黄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
其实 “中华文明5000年”,这句话只是一种大概说法,粗略的表明我们有5000多年历史,并没有表明严谨和精确,但具体是怎样的,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从民国时期时就有5000年的说法,当时可能只是个笼统含糊的说法,但今天即使用西方制定的标准,我们也能得出这个说法的科学合理性,事实上是有根据的,下面我会解释。首先,公元纪年是西方按耶稣诞生为起始定的一个纪年法,其实中国原本也有自己的“黄帝历”纪年法和“共和历”纪年法,都早于耶稣纪年法,但由于近现代欧洲人殖民侵略影响了几乎整个世界,这个耶稣纪年法也被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纳和通用了,我国也不例外。 按耶稣纪年法,现在是公元历2019年,也就是说耶稣诞生距今已有2019年了,而他诞生的公元元年也就是我们的西汉末期,王莽篡汉前8年,而秦始皇则是在公元“前”221年第一次统一全国。而秦朝统一距5000年中华历史还有3000年,那么另外3000年是怎样的呢?
商代甲骨文
继续往前推算,公元前776年,犬戎族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死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西周亡,周平王东迁洛阳进入东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由于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西方一些人认同了原先不认同的商朝,于是认为中国历史应从商朝算起,只有3600年左右,而国内主流学界和多数国人并不同意,我们还有更早的夏朝。
公元前2070年左右,大禹传位于启,开启家天下统治,启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但就算从夏朝算,距今也只有4000余年,那还有1000年历史跑哪儿去了?这也是很多国人盲目下结论和自卑的表现,急啥呀,下面还有呢。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玉琮)
从学界主流和百度百科的推算来看,黄帝时期炎黄二帝联盟、击败蚩尤,黄帝首次统一天下,距今约4600多年。再往上,炎帝部落比黄帝部落更早为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三皇之一)距今约有5200年,有载炎帝世系历10帝,传位530年,那么这儿就已经满足“中华5000年”的历史了。炎帝神帝氏的历史和年代还是比较靠谱,至于还有更早的两个“皇”伏羲、女娲、燧人氏等统治时期由于年代久远,世系模糊,距今多久已不可考,主流推测伏羲大概距今六七千年的样子。
虽说这些是神话传说时期,但是也并非全然捏造的人物,与西方几乎完全的神话创作的人物体系不同,中国的神话往往有历史依据的,是将祖先“神(格)化”的过程,人属性明显大于神属性,我们祭祀炎帝、黄帝、伏羲往往叫“祭祖”,而非“祭神”,只要剔除那些因古老和崇拜加工的神“化”成分,就能得出一些大概史实,比如世系传位等均有记载,炎帝历十帝;黄帝传位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五帝;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西周很多诸侯国都是夏商王朝甚至五帝后裔、功臣之后分封而来的,而夏商周秦四朝的始祖又均是黄帝直系后裔等等,这些都是连贯可考,有依据的。 龙山“骨刻文”解字对照图
有人说,即便如此,这也是原始社会,并未进入文明,我看未必!有研究表明,中国文明跟西方历史的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存在很多特例,比如,中国历史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奴隶制时期,没有大规模的奴隶现象,封建社会也不像西方那样的封建,中国在西周甚至在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封建制”等,甚至连母系氏族阶段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都并不一定是必经发展阶段,这充分说明中国文明的特殊性。
从历史记载和文物遗址发掘也能证明,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已进入文明,中国历史传统上虽然是从夏朝开始算“王朝”的,但史书上也有“虞舜王朝、黄帝王朝、炎帝王朝、伏羲王朝”等说法,事实上说他们是王朝也有依据。例如,炎帝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官职、阶级、分封、方国、天下共主 等国家要素之记载,甚至伏羲时就有这些了,已经明显属于国家、文明雏形。而文物方面,良渚有5300年的城市遗址、红山文化6000年前就出现了国家形态,马家窑遗址出土距今5000年的青铜刀,陕西姜寨遗址出土6700年的冶炼黄铜,7000年的双墩遗址出土多达700个的石刻字符等,诸如此类六七千年的新石器遗址文物和字符在中国出土了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距今7000年的双墩遗址及刻划字符 ,是不是与汉字很像、很有渊源?
再来看西方历史,众所周知,西方学界提出的文明三标准是:城市、文字、特殊祭祀建筑(网上误传为青铜器),而古埃及5100年前第一个王朝统一,原始的符号文字也只发现于5200年左右,按西方的标准古埃及本该只有5200年历史,但西方普遍认为古埃及有6000甚至6500年历史,为何增加了1300多年?再看两河文明,苏美尔文字5500年,第一个王朝阿卡德也才4300年,但西方认为苏美尔文明也有6500甚至7000年文明,比他们最早文字多出1500年?
可以看出西方也没有严格按照他们的“文明三标准”来定义“文明”,他们都算上了一部分新石器时代,所谓的城邦国家出现的时期,凭什么中国就只能从“夏商王朝”算起?西方和国内的一些自卑慕洋无知者的双标行为十分明显!我们中国夏朝之前也有方国、邦国时代甚至独有的“天下共主”时期 (这不就是王朝吗?),文字方面有4500年的龙山“骨刻文”已经证实,7000年的双墩字符数量庞大,到底谁早谁先呢?我还没说贾湖骨刻9000年的字符呢。所以,中华历史5000年既是一个大概笼统说法,也是有根据和留有余地的说法,没有什么问题,这已经算很保守了!试想一下,假如古埃及或苏美尔也发现7000年的如此多字符西方学界会是什么态度?恐怕会立马肯定为最早文字吧?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文明充满自信!河南舞阳贾湖骨刻及字符距今9000年
下半年大类资产怎么看?
感谢邀请,首先分析一下,大宗商品主要指的是:常见的农副产品、常见的金属产品、常见的化工产品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产品。
造成大宗产品暴跌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下面这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危机,一个是因为全球疫情造成的经济萧条引起的。因为上面的两个原因,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降低,所以最终导致大宗商品暴跌、全球通胀抬升。
大类资产而大类资产主要指的是:股票、债券、货币、房地产、售卖的商品。
下半年的走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大部分依旧还是会处于一个下跌的趋势,但是相对上半年的下跌趋势,还是会有所缓解的,用我们物理学解释就是,现在下降的加速度在逐渐降低,但是还是处于一个下跌的状态。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国家政策
随着疫情和经济萧条的影响,国家已经开始着手了,从疫情防控常态化、再到刺激消费的赠送购物券等等模式,有了经济的流通,一切就会相对有所缓解,只不过这是一个比较长的缓解和恢复过程,而且大类资产需要从小的消费与货币流通之后才能逐渐的缓解,但是想地产类商品类型的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居住型的暂时还是会爆冷下去。
第二:疫情和战争原因
由于三年疫情的原因,人们逐渐地适应了一切常态化的这种状态,人们在适应了这种生存环境之后,还是会有所改变提升的。
第三: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
在一切经济萧条的状态下,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大资产的消费和入手,风险太大,一切求稳,想要恢复之前的购买力,还是需要看长远的发展效果(还是有一定原因看国运的)。
大宗商品的消费恢复,也会有一定的能量会影响到大类资产的提升的,只不过会很微弱,想要改变,只能慢慢地调控,很难得到快速的缓解的。
浙江大学每个校区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浙江大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没错,就是“大”!想当初小编开学的时候,第一天逛紫金港校区就简直是要把鞋底走穿……算上还未建成的宁波校区,我浙在国内一共就有七大校区呢。来杭旅游怎能不来我浙参观呢?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我浙的各大校区都有哪些特色建筑吧~
▲紫金港校区
1. 学生活动中心(月牙楼、小剧场)
学生活动中心由月牙楼和小剧场组成,是同济大学戴复东院士(参与设计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亚运中心、浦东机场等重大项目)设计的。
这个白色的建筑就是月牙楼。它北邻紫金港北山,南接启真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另外,它的外型也别具一格,因为它有两个竖起来的耳朵,曾被建筑系的学生戏称为兔斯基楼。月牙楼一直是我们紫金港的一大特色景观,也是建筑系的系楼。月牙楼不仅外形独特,内部建设也充满了人文气息,比如在月牙楼里面右侧的一排活动展板上,就贴着同学们对于学业的感受和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部分学生的作品;大厅左侧还有一架钢琴可供同学们弹奏。另外,月牙楼内部还设有一些讨论区,可以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或者进行一些文艺活动的排练。
和月牙楼相对的这座建筑就是我们的小剧场啦。月牙楼和小剧场合为学生活动中心,一日一月,寄予着明天更加美好的希望,代表着“日月生辉”。远远望去,月牙形的学生活动中心和圆形的学生剧场相互呼应,动静结合,在启真湖鳞鳞波光的映衬下营造出一个灵动而浪漫的校园空间。
2.南华园
南华园建成于2005年,园内有两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浙江武义地区的明清时期的民居。这两幢建筑标本,是时值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完工之际,武义县王卿芳先生将武义将要拆除的旧民居购下后赠送给我浙的。浙大紫金港校园建设之初,为保存湿地原貌,特改变了原规划图,保存了最具湿地风貌的100多亩土地,南华园就坐落在这里。南华园三面临水,无论冬夏,这里都是白鹭灰鹭栖息的乐园。
3、行政楼
是紫金港第一高楼,紫金港标志性建筑之一。楼顶的设计是一只眼睛的形状,寓意为“开眼看世界”。行政楼是校领导等办公的地方,也是管理学院所在地。在行政楼的十七楼可以俯瞰整个紫金港校区的美丽风光。
▲玉泉校区
1.毛主席像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毛主席塑像,是文革时期建造。经过40多年风雨,这座毛主席塑像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毛主席塑像前面是一片宽阔的绿荫。毛主席塑像背西面东,后面是浙大图书馆,再后面是老和山,山脚下有步道可以登到山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几乎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里都建起了高大的毛主席塑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些毛主席塑像又几乎被摧毁殆尽。只有极少数毛主席塑像被保留至今。
2.竺可桢像
在伟人毛泽东的巨型石像后面,是竺可桢校长清癯儒雅的身姿,他的目光穿透时空,温和而殷切地落在这个校园里。竺可桢铜像落成于1987年4月,位于玉泉校区中轴线西端。铜像身高3.2米,净重2.5吨,由黄铜铸成。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应真华教授。
竺校长是浙大教育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至今浙大校园里还能看到他的“校长训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3. 源泉
一片绿色里这个黄色巨物相当抢眼,“源泉”景点主体为一台抽油机,这座看似形状古怪、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矗立于玉泉校区教八附近的平台之上。是为了纪念1990年轻烃回收技术在胜利油田开发成功,由油田管理局亲自赠送的。
4. 夏公亭
1997年浙江大学百年校庆时,浙大校友会筹资,在邵逸夫体育馆南隅建造了这座圆柱栏杆的夏公(夏衍)亭,亭前悬一对联:愿听逆耳之言不作违心之论,是乃立身之道长为针砭之箴。
邵逸夫体育馆里有着挥散汗水的人,永谦剧场旁的小水池边坐着很多栖息的人,唯独这座绿树掩映的亭子仿佛把周遭的嘈杂全部隔绝在外,只留下舒心的幽静。
5.文物教学建筑群
玉泉校区历史建筑群位于教学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包括第一至第六教学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色建筑,采用传统式的宫殿大屋顶和西式房屋主体完美结合,四角有江南民族形式的飞檐翘角,细部装饰多为传统中式。建筑特色总体厚墙重基,装饰美观,大气庄严。
6.西迁之路石雕
西迁之路石雕位于玉泉校区学生第三、第四学生宿舍之间,落成于百年校庆之际,由遵义市湄潭县人民政府捐赠。西迁之路实为一条“求是之路”,是浙大历史上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闪亮的篇章。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竺可桢校长为保存学校、培育英才毅然举校西迁,先后经过江西、广西、贵州等地,时历九载,行程五千。石雕为纪念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历史而立。
▲西溪校区
1. 田家炳书院
建于1999年春,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楼高八层,由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捐资800万元人民币兴建。
2.教学主楼
建于1998年8月,建筑面积20637平方米,投入资金4938万元人民币,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浙江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建造。
3.古籍阅览室
古籍阅览室位于西溪图书馆五楼。270平方米的阅览室,被规整地分成了3个区域——展览区、藏书区和阅览区。整个阅览室的家具采用的都是明式风格, 古色古香的中式古典风格,令读者流连忘返。
4.逸夫艺术楼
逸夫艺术楼位于西溪校区图书馆东侧,于2002年3月竣工,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建造,建造面积12000平方米,艺术楼内设多功能厅、艺术中心、活动中心、琴房以及校档案馆。艺术楼前绿意荫荫,曲径幽幽,楼内琴瑟悠扬,字画灵秀。
5.世纪之光雕塑
世纪之光雕塑位于西溪校区中心花坛,落成于1997年5月3日,是百年校庆的标志物。雕塑主体由数字“100”组成,上半部分象一本打开的书,又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鹰,象征着浙江大学以建校100周年为新的起点,奋发进取,迈向新世纪的新征程。
▲华家池校区
1.华家池
华家池,位于庆春门外,现有水面84亩,水深2米。池畔花团锦族,绿树成荫,池的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因此有“小西湖”之美称。
华家池碑位于华家池东侧,高约2米,呈灰色,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1996年书法家马春晓为此碑题写了“华家池”三字,其背面则简明地记载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乱世建校、内迁贵州,重建校园的60多年沧桑历史。此处可以观赏华家池全景。
雪后的华家池可谓别有一番风味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所见之景也不过如此吧!
2.和平岛
和平岛是华家池中小岛。华家池,华池之名,始于明初,有华姓者居于此而得名。1934年春,浙江大学农学院自笕桥迁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迁,校舍全毁。一九四六年始,于池周筑石坎,添景增绿。今水面计八十四亩,水深均二米。校园环绕华家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诚学府中罕有。梦幻实现世界和平美景之处。此处是观赏“月光映潭、一潭印月”的地方。
3.紫藤长廊
紫藤长廊位于华家池畔西侧,呈南北向横卧于华家池与东滩之间,长约140米,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长廊两侧同种植了紫藤,每到初夏,盛开的紫藤花挂满了整个长廊而得名。紫藤花活泼中透露着优雅,淡紫的串花和鲜绿叶子装点了整个长廊,令人身心愉悦,紫藤长廊也逐渐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休憩休闲去处,也是绿荫蔽天的华堤走廊是避暑乘凉和垂钓佳处。
4. 澄思望月
此处是夏、秋季观花赏月和休读之处,由桂花亭、亭前假山与亭后钓鱼台相构成。桂花亭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位于水光潋滟的华家池畔。该亭模仿西湖周围纳凉亭结构,采用传统的四角飞檐样式,红檐黑瓦,红柱支撑,在绿柳掩映之下就像展翅的飞雁。每年9,10月份,桂花亭周围的大片金桂,银桂竞相开放,芳香扑鼻。与此相邻的还有一大片银杏林,一到秋天,这里就成了金黄色的世界,美不胜收。
▲之江校区
1.钟楼
位于浙大之江校区的钟楼,又名同怀堂,建于1936年,是一幢颇具特色的建筑物。钟楼前后有拱形门贯通,三层高的红色楼房,顶部安放着一只巨大的罗马字时钟,庄重典雅,充满浓郁的西方风格。钟楼周围绿树环绕,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浙大之江校区标志性建筑。由当年《申报》创始人史量才出资建造。70多年前,其子史咏赓曾在此读书。2000年,钟楼被杭州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校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列其中。2010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为还原20世纪80年代高等院校原貌,特地来到之江校区及钟楼取景,镜头中的之江校区秀雅古朴,处处洋溢着学识和教育的灵毓之气。
2.育英堂
育英堂,原名都克堂,建于1917年,原作教堂,现为校区礼堂。此建筑石料结合水泥,从用材至风格,在当时都是属于比较现代的建筑。之江校区的建筑群是西方近代建筑糅合东方建筑而成,带有欧洲近代建筑的风格,也留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子。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江校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列其中。
3.慎思堂
慎思堂,建造于1902年至1903年间。点缀式的圆拱形窗户,屋顶原有东方式的两层飞檐角,后修复成简洁的四坡顶,现为浙大光华法学院办公大楼。
▲舟山校区
1.图书馆
与舟山校区里其他楼的黛瓦斜屋顶不同,图书馆是平顶的,极富现代感,远看,整栋楼、窗都四四方方,很像一块华夫饼。
2.天井凉亭
图书馆天井正中有座凉亭——图书馆的造型颇西式,正中安防一座标志性的中式凉亭,画风登时扭转。
凉亭两边,种着一丛丛翠竹,有旋转楼梯通向地下停车场。夏天坐在其间,丝毫没有酷暑的感觉,习习凉风拂修竹,闲坐很是惬意。
▲海宁校区
作为浙大的国际校区,可谓颜值爆表。建筑风格选取新古典主义英式风格为样本,兼具浙江大学传统建筑风格,融合其红砖、朴素、学术气息较浓厚的风格基因,使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辨识度。
北门
红顶图书馆,360°无死角
图书馆穹顶
钟楼,欧式气息浓郁
文理楼,分分钟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即视感
学生中心
学生街,看起来好像欧洲小镇哦~
不不不,小编绝对没有在炫耀我浙就是别人家的大学啦!哈哈哈,浙江大学欢迎你哦!
怎么一眼看出银元袁大头的真假?
您好,银元收藏并不是非常简单!
很多时候,人们收藏银元都是因为爱好和捡漏的心思,所以很大一部分都不知道自己收藏的银元在手里好多年,到底是不是真品。(我就是典型的傻傻分不清真品赝品)
收藏就要收藏正品,假货没有升值空间。
第一、看银元首先要看包浆。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包浆,包浆就是岁月的流通痕迹,薄薄的一层,不容易去掉。真品的银元包浆一般很均匀,不容易去掉。
第二、从整体上看,1.是从神韵上看。2.从机械压力上看。首先说从神韵上看,也就是字口要有神,端正大方。现在很多高仿字口看上去不好,老银元字一般比较有神,下笔如流水不会出现字别扭的现象。
第三、看珠圈与马齿,很多人忽视珠圈与马齿。
第四、看银元的边齿了。看边齿是鉴别银元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银元哪里都合格但边齿不过关,那就直接枪毙。
假袁大头已经铺天盖地了。也许我们不应该叫他们是假,应该换种说法:各种材质袁大头的工艺品已经铺天盖地。。。
关于袁大头重量尺寸数据袁大头版别系列繁多,比较常见的袁大头直径39mm,重量26.5到27.0左右,不过现在称重量已经过时了。不是仅仅能从重量直径就能辨别真假的,有些已经磨损严重、有些上面粘了不少其他油渍等,都会影响到重量。
除了要识别现在工艺品和高仿外,还有不少老假的银元袁世凯像假银元,应该在袁世凯像银元发行后不久,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假的的袁世凯像银元,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他们为私铸袁大头。
基本私铸钱币,在历朝历代这样的私铸钱币钱币都会有存在。就以我们现在来说,且不说制造老版纸币赝品,就是正在使用的第五版人民币,我们的人民警察不是屡屡破获不法分子制作假币案例吗?
所以说随着袁大头银元的发行,就出现假的袁大头银元,那么除了那个事情的私铸外,还有老假、真银假币、还有包银等等。
尤其不少稀少品种,因为任何时期,都是钱币收藏爱好者,既然有钱币收藏爱好者,珍品有稀少,自然就有人制造仿品出来。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自然也会保留岁月的痕迹,出现了自然的包浆。那么爷爷辈留下的袁大头,也有可能是赝品。
各个地方铸造的风格不一样,分辨真假还有了解各个地址铸造的风格。如下面举例一个地方铸造。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云南版云南版大头又叫滇版大头,跟福建、甘肃、新疆等,同属于地方版大头范畴,图比较朦胧尤其嘉禾,设备压力还是非常足,究其因为浅模造成的,图案模具刻的比较浅,与普通三年大头对比,嘉禾面多一粒稻穗,这个是最典型特征,另外币缘较宽,内齿比较独特。
中央版大头(如天津版)模具雕刻精细,除模具劳损之外所铸之币必精美。云南版模具雕刻略差且较浅,故铸币图案与中央鲜明对比。
如果您对银元不太懂,但是有比较感兴趣,可以关注《古泉学府》《古泉书院》这两个头条号,我会记录一些我自己学习银元知识的小笔记和大家分享。
关注古泉学府,和我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以上珍品图片,均来自正规拍卖和交易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