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黄铜摆件,大明宣德八仙酒壶请专家鉴定下?
明代铜器八仙过海酒壶
大明宣德八仙过海鎏金酒壶,酒壶做工精细,青铜如同黄金色彩比美;壶身八仙活灵活现;凤嘴龙把壶口有流槽,使用品味讲究。壶底款书“大明宣德”。此藏品品相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黄铜是从明代进口的。宣德是铜是泰国进口的风磨铜或者紫铜青铜等。还有,大明宣德八仙题材的酒壶都是官用的。可以断定是明代工艺、收藏价值巨大。
酒壶口有深渊的秘密技术水平缓冲或流冲是真品,八仙过海人物造型艺术流畅,线条整体大方稳重。壶盖真品是皇冠阳花纹饰,龙头威武,壶嘴凤凰纹饰优秀美。壶口平于壶嘴。底部繁体字大明宣德,大字象人造型,明字月字繁体刚强有力,宣字点不过横盖竖直到底。德字古繁文体。壶的底部是峁上的。青铜色彩。这种壶为上品
黄铜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铜钱以青铜为主,后来青铜和锡等金属混铸,到了明代嘉靖通宝以黄铜为主,因为嘉靖通宝是中国古代铜钱中最先使用黄铜的钱币,可以说嘉靖通宝是开中国古代铸币用黄铜的先河。从隆庆通宝开始黄铜质的钱逐渐多起来。
很久以前的钱币是什么样的吗?
这样的
明朝时如果国外大量白银流入购买茶丝瓷?
谢谢邀请。按照价值规律,物以稀为贵。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当然会贬值。因此,如果大量的白银输入明朝,明朝的白银肯定会贬值。但是,在历史上,这个贬值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的。
在明朝的时候,随着世界第一次全球化的运动,大航海时代的影响。世界性贸易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西方的冒险家纷纷来到亚洲,建立殖民地,通过贸易和掠夺来获取巨额的财富。在这个贸易中,与明朝的贸易占了极大的比例。
有人开玩笑的说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前辈们,用泥巴捏个东西一烧,或者在树上摘点树叶,养些虫子一缫丝,织一下就直接卖给外国人,就换来大把的银子。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反映了当年的一些实况。
在当年,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豆来到了太平洋地区,与中国进行贸易是它们主要的目的。而当时的明朝,虽然还处于海禁状态,但是,在全球贸易浪潮下,也深深卷入其中。
在对外贸易中,明朝商人除了香料外,主要收取的就是银子。由于中国在丝绸和瓷器等方面无以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这就逼迫那些外国商人,不得不用银子来和中国商人进行交易。这使得中国为银的入超国家。
在这些流入的白银里,以日本、西班牙的白银为主要来源。据美国学者弗兰克的估算,在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大体如下:
当时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总共38000吨。这些白银中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为7000到10000吨。
换而言之,就是当时的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换算成中国的算法就是大概3亿两白银流入了中国。
按理说,这样大批的白银涌入中国,肯定会造成白银的泛滥,使得白银贬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白银的价值一直是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波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白银在中国,它不仅仅代表着商品,它还担任着货币的角色。在中国,白银、黄铜都是贫矿。由于实物的不足,明朝初年,货币是以纸币的形势流通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使用的是宝钞多少多少贯。这种纸币虽然是官方发行,但是没有贵金属做抵押,当然信用极差。
而白银的流入,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随着白银这种具有保值作用的贵金属的普及,它自然而然的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也由于这一优势,后来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就确立了明朝银本位制的地位。白银成为明朝的通用货币。
在庞大的明帝国,要用白银去替代那些滥发的宝钞纸币,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这就需要大批的白银进口。再加上赋税、贸易等方面,就需要更多的白银。
这样一来,从国外流入的白银就正好填补了这个巨大的缺口。比如前面那个进口的白银数量,恰恰和当时国家国库税银收入的总和相当。这后面代表着一些深刻的含义。
而作为国家的货币,国家就需要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对白银的价格有一个基本的规定。比如在国家的法令里,交的赋税折合的价值也就成为了国家对白银价值的指导价。这也有助于白银的价值稳定。
这样一来,由于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需要,再加上每年的入超的白银和社会增长的生产总值上有着微妙的平衡。这一切都使得白银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价值。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请问我有一枚明朝的铜钱?
不论哪个朝代的铜钱都有价值比较高和价值普通的,题主说的是铜钱,就刨除了明朝很流行的纸币“大明宝钞”了。题主没有也没有说明朝那一时期的铜币,也没有照片,紫陌只能各个说明了一下。
明朝时期。基本上是每朝每代的皇帝都睡铸造一些年号钱,不过也有没有铸造。算下基本都十多个皇帝都有铸造过货币。比如有: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隆庆通宝、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大中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 大明通宝、永历通宝等。
可能大家此时会问,怎么都叫通宝呢?好歹有个元宝什么的,元宝在其它朝代也是应用不少,但是明代就是从来没有用过,是因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因为顾忌而所以不采用元字。接下来看一个各个明朝各个时期的铜钱。
洪武通宝我们观其字面意思也知道,这是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的的年号钱。虽然是铜钱,但是因为当时铜比较稀缺,所以洪武通宝大多是用废钱和旧铜混合在一起铸造的。导致铜钱的最后纯度不一、成色不一的情况。
洪武通宝一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
洪武通宝钱有四类六十一种,现今能看到的只有五十八种了。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4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5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京” 5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鄂“ 4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北平” 6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浙” 5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济” 7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福”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豫” 8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一” 32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6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 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 10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北平” 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济”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桂二” 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浙” 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福” 7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广二”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3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北平” 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鄂”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浙” 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福” 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济”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桂三”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广三” 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光前 1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 2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 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北平” 1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浙” 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济”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鄂” 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桂五”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福” 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豫” 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广五”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 3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6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北平十” 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广” 2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京十” 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济十” 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鄂十” 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桂十” 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福”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浙” 150元。
以上洪武通宝都是大约的价值,参考为辅,最终以实际情况为主。
永乐通宝永乐通宝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铜钱,铜钱为紫红色,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比洪武通宝精致多了。
永乐通宝就一种小平铜钱,价值大约为80元左右。还有银质的超出2000元,成交价一般在7000元左右(历史紫陌阁)。
永乐通宝三钱估价33万元到66万元。另有折三钱孤品存世。市场估价225万元左右一枚。
宣德通宝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所铸造的铜钱,模样和朱棣时期的差不多。铜钱都是小平钱,光背无文。工艺上不如朱棣时期的精良。传世比朱棣时期的铜钱少。
宣德通宝常见的大约为240元。特殊版式的价值更高。
弘治通宝明孝宗朱佑樘时期铸造的铜钱,也都是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弘治通宝版本较多,各地的略有差异。
弘治通宝最常见的版别,市场价格100到200元左右。特殊版式的价值更高。比如弘治通宝母钱,大约为价格8000元。
嘉靖通宝嘉靖通宝是明世宗朱厚熜时期铸造的铜钱,也是光背小平钱,等特点。不过嘉靖通宝钱采用的是黄铜材质。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特征。现存世较多。
嘉靖通宝楷书小平光背约1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 6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 6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6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30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大观改范 2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十光背 7000元。
隆庆通宝隆庆通宝是明穆宗朱载垕时期铸造的铜钱。也是小平钱等特征。也有了金背、火漆等特点。
目前市场价在500至2000元,在好的价值也有4-5000元。顶级字口黄亮的价值10000元左右。
万历通宝万历通宝是明神宗朱翊钧时期铸造的铜钱,版本较多。万历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万历小平钱大多是平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都比较罕见(历史紫陌阁)。
普通光背市场价格在5元左右。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旋背 1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宽缘大样 25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大字 1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星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天” 16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月”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正” 5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5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公” 1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工” 6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分” 8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江” 6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厘”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背纹 15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户” 5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4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包星月 8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北斗星 8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矿银” 8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钱” 45000元。
具体看字口,字口好的价值比较高。
泰昌通宝、天启通宝泰昌通宝和天启通宝是明熹宗朱由校时期铸造的铜钱,泰昌通宝也是小平钱,铜钱颜色为淡红,也有少量的黄铜钱,版本不多,还有背月,背星钱、心泰版等。
泰昌通宝一般在300左右。
泰昌通宝双点通版600元左右。
泰昌通宝大字版300元左右。
泰昌通宝背星版1000元左右。
泰昌通宝背星版1000元左右。
心泰版万元左右。
泰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约15元。
泰昌通宝楷书小平背月15元。
泰昌通宝楷书小平心泰2800元。
泰昌通宝楷书折二光背3000元。
天启通宝种类就比较多了,有50多个版本。是明朝时期制式复杂的钱币。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钱币结构有很多不同,天启通宝的折二钱存世较少。
天启通宝小平大约为25--30元。
天启通宝背户50--60元。
天启通宝背京1650--1800元。
天启通宝背府11500--12000元。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800--1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户”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星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二”星6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4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7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3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4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府”3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镇十”6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密”800元--2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五光背 3000元。
天启通宝篆书折五光背 6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得 2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月 15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新” 6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浙” 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工” 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 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壹钱” 850元。
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京” 6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院” 8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分一钱” 3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6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奉” 1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二分” 22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70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 10000元。
崇祯通宝崇祯通宝是明毅宗朱由检时期铸造的铜钱。铜钱的“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
崇祯通宝大概在四五十元一个。品相好的在100-600元左右。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星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丁” 15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乙”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丙”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戊”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 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日” 2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嘉” 9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局” 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 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应” 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宫”月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加”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重”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宁”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下“宁” 3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府” 2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制” 45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制奉” 3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青” 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清忠”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共” 18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忠” 4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二”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二” 120元。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 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四手” 4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二背“监二” 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五背“监五” 35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五背“工五” 25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五背“户五” 3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 5000元。
“跑马崇祯”样式的崇祯通宝达到了8万到9万元左右。
还有弘光通宝,明安宗朱由崧时期。普通的小平弘光通宝大约二十元左右。其它品相的大约在500至3000元左右。比如折二钱价值就比较高。
隆武通宝,南明唐王朱聿键时期。隆武通宝小平光背,约150元。
隆武通宝小平背工、户,200元。
隆武通宝小平背星,60元。
隆武通宝小平背南,5000元。
隆武通宝小平背留,15000元。
隆武通宝小平铁钱,400元。
隆武通宝折二,1500元。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朱以海时期。大明通宝(光背),存世量比较少。市场价大约1200、1500、2000左右。品相好的更贵一些。
永历通宝,明昭宗朱由榔时期。价值60元800元不等,直径越大,品相越好越值钱,如果40毫米以下的,200元以下,40毫米以上应在200元以上。
希望紫陌的解答参考数据能够帮到大家。算是比较齐全的参数了。写作不易,如有帮助就留个关注吧。(以上数据都是参考价值,是为大约值。最终以实际情况为准)。
结语:不同帝王在位时,合法的货币都是用当代帝王称号的通宝,不同帝王利用这种强制使用帝王称号的通宝实现对经济的控制,在民间可以根据铜币的成色来换当时帝王称号的通宝。
明朝到了末期时候,开始了诸候封王,各自为政的局面。都开始私自铸造货币。方孔圆钱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才开始逐渐消失。
我是紫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写作不易。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哪位大神看看?
了解这些你更清楚古钱价值!古钱币发展史干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钱的国家之一。我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候,就有了古钱的铸造。当时的铸钱水平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钱币的造型也跟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相接近,当时的钱币布币、刀币太大在流通的过程中不便携带,随着当时各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货币的使用更加频繁了,人们在交换货物使用货币时为了便于携带,到了战国中晚期,燕、秦、齐和一些地区开始分别铸有方孔圆钱,一种有郭,一种无郭二种,没有定制,至秦国统一中国后才有了定制,沿袭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清末民初才废除。
我国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钱币的铸造一直就没有间断,铸造工艺和材质多种多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考古挖掘,钱学专家对我国的古钱币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整理,从这些实物中,可以了解我国古钱币的铸造与发展情况,为我们更好的研究钱学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先秦货币以布、刀、圆钱、蚁鼻钱、(俗称先秦货币)等为主,钱文的书法流畅,有神韵,先秦半两采用泥砂范浇铸,几乎没有一样品。
汉代以通行半两(俗称汉半两)和五铢为主,其间还有三铢等货币,但流通时间很短就废除了,存世较少。
新莽时期货币主要以钱文纤细,做工讲究著称,版别多样,钱文以悬针篆为主,文字平夷,笔划细挺,钱体精致,布局讲究。
汉末至三国、南北朝时期钱币品种繁多,钱文以不采用铢、两相称,代之以国号、年号为主。如:丰货、汉兴、凉造新泉等,丰货钱的铸工一般,但文字古朴。汉兴钱有篆、隶之分,又有直读横读二种,另外还有太夏真新在铸工上自成风格。
唐代以开元通宝为主要流通货币,初铸时大型而精美,铜质优良,铸工一流。到了会昌年间由于连年征战,铸钱衰败不前,各地为了挽救大唐帝国,依靠寺庙毁佛铸币,会昌开元钱主要以各地、州铸造为主,每个钱的背面都铸有各地、州的简称,这种钱铜质低劣,笔划呆滞,制作较差,正反模糊不清,远远不能与前朝相比。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繁不断,财政困难,各地自己设炉铸钱,以大钱为主,铸造精细不一。而后来的周元通宝却异常精美,与唐初相接近。
北宋时期在铸钱上有了飞速的发展,一个年号一种钱,年号与宝文相重用,还有非年号钱,北宋时期主要通行小平钱和折二的钱为主,版别繁多,钱文除草、隶、真、篆外,还有瘦金体,其神韵的书法、精美的铸工,为历代所不及。南宋时期除了通宝、元宝、重宝外,背文又有纪地、纪年、纪值。南宋时还铸有大量的铁钱,还增铸有新宝、永宝、真宝、正宝等十来种,做工精湛,实属创新。
辽代钱文为旋读,笔意古拙,铜质较好,辽代二百来年间,钱文一脉相传。
金代钱文,笔划清秀,铜质精美,泰和通宝就是金代钱币的代表者。
元代以通行纸币为主要货币,同时还铸有大元通宝,钱文雄厚,其他的铸量有限,只作寺庙用,(俗称供养钱),不作流通用。
明代铸钱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钱文清秀,晚期则外边加宽,明代没有重宝和元宝,一律标通宝,只有直读一种,当时全国各钱局都有铸币,分布较广,通宝的通又分双点通和单点通两种,有光背、纪地、纪值多种。
清代钱币版别复杂可与两宋相比,为历代之冠。小平称通宝,当五十称重宝,当百称元宝,铜质精细不一,还有少量的私铸钱。雕母,字口深俊,母钱是以祖钱翻砂成的钱,进呈样钱,部颁样钱,抽样钱,样钱的字口清晰,边郭整齐,铜质主要以黄铜为主,铜质一流,与普通流通钱是不一样的。从顺治到康熙钱文规范,较厚,乾隆时期的铸钱就远远不能与雍正相比,嘉庆、道光至咸丰以后就慢慢停铸了。
—若内容若有误请联系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