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棺材摆件吉利吗,九九式和三八式哪个更好?
春田、98k、三八式、九九式、中正式等各大老式著名栓动步枪的区别
春田步枪
春田步枪——美国Springfield M1903步枪
春田,是Springfield的意译,在步枪上指的是美国Springfield M1903步枪,有时候用音译就翻译成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这种步枪的来源是1898年美墨战争,当时墨西哥军队使用的是7mm口径毛瑟步枪,而美军使用的是一种克拉克步枪,战后总结美军认为对手的毛瑟步枪性能更优异,装填速度更快,子弹威力也更大,于是在给毛瑟公司交了专利费后购买了毛瑟式枪机的专利,着手生产毛瑟式枪机的新式步枪,最后就有了M1903步枪。所以美国的M1903步枪就是改进型的毛瑟步枪。
基本型号即M1903有这样几个识别特征:
M1903基本款识别特征
1、上护木后段(表尺前的部分)向上拱起,所以M1903给人一种“胖”的感觉。
2、上护木前半段完全包裹枪管,这一段枪管不外露。
3、直枪托。
4、立框式表尺,如果不懂什么是立框式表尺看下图:
M1903的立框式表尺
这种表尺的原理见我之前的一个
既然枪的瞄准器安装在枪口的上方 那为什么还可以瞄哪打哪? 知乎
5、击针尾部为喇叭形,看不清楚的话放个特写,枪机尾部那个突出的击针尾,外形为喇叭形,上面有滚花,拉枪栓上膛击发如果没打响,可以捏住这个喇叭尾向后拉击针,然后再击发一次。
6、向下弯曲的拉机柄。
M1903后来还出现了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改进型是M1903A3,这种改进型生产于二战时期,主要用于弥补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产能不足,以及援助给同盟国军队。
M1903基本型(上)和M1903A3(下)
和M1903基本型比,M1903A3外形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M1903A3基本特征
1、照门后移到机匣尾部,并且改用觇孔式照门
M1903A3的觇孔式照门
2、由于照门后移,上护木拉长,一直覆盖到抛壳口,并且外形较直,拱起也没有原先那么明显了。
此外,在M1903的改进中枪托形状也出现了变化,早期是直枪托,后来改用C形枪托,也叫手枪式枪托,改用C型枪托的M1903叫做M1903A1
M1903A1,改用C型枪托
M1903A3也有改用C型枪托的:
改用C型枪托的M1903A3
以及,一种介于直枪托和C型枪托之间的“scant”枪托,手握的弯曲部分没有C枪托那么弯
使用“scant”枪托的M1903A3
M1903步枪装备美军后参加了一战,一直到二战前夕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服役后才开始被取代。但是一开始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产能不足,所以二战中美国生产了不少M1903A3作为补充。此外,M1903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狙击步枪改进型M1903A4,它是在M1903A3的基础上加装狙击步枪瞄准镜演变来的。它的识别特征是
1、有光学瞄准镜
2、C型枪托
3、因为使用光学瞄准镜瞄准,枪口上的准星去掉了。
M1903A4狙击步枪
早期的试验型棱刺和后来正式服役使用的M1905剑型刺刀
M1903步枪早期曾经试验性地配过棱形刺刀,但后来正式服役时使用M1905剑形刺刀,刺刀依靠枪口环和刀柄尾部的T形槽两点固定在枪口——枪口环套住枪口,T形槽和枪口箍下方的T形凸笋配合。刺刀安装方式也是识别老式步枪的一个鉴别点。
早期的M1903步枪使用30-03圆头步枪弹,5发固定弹仓供弹,可以用桥夹装填,这也是M1903步枪比之前的克拉克M1892步枪先进的地方,后者只能从枪身侧面的装填活门逐发装填。30-03步枪弹口径0.30英寸也就是7.62mm,弹壳长度65mm,弹壳为无底缘黄铜瓶形弹壳,底火为博克塞式底火,弹头为圆头、铅芯、白铜被甲。美军刚列装这种圆头步枪弹后就发现,欧洲各国都已经开始普及初速更高、射程更远、致伤效果更好的尖头步枪弹,随即不得不对30-03步枪弹进行改进,研制出30-06尖头步枪弹,后期生产的M1903系列步枪都使用30-06尖头步枪弹,早期生产的一些使用30-03圆头步枪弹的M1903也陆续进行了回厂改造,改用30-06尖头步枪弹,弹仓容量还是5发。
用桥夹给M1903步枪装填子弹,弹仓容量5发
最左侧1发为美军原先装备的M1892克拉克步枪使用的30-40步枪弹,也叫.30英寸M1892步枪弹;第2发为30-03圆头步枪弹;右侧4发为30-06尖头步枪弹。
30-06尖头步枪弹,又称7.62x63mm步枪弹、.30勃朗宁步枪弹、.30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药筒长度从30-03步枪弹的65mm缩短到63mm,弹头改为尖头。早期的30-06步枪弹为流线形尖头平底弹头、白铜或黄铜被甲、铅锡合金弹芯,弹头重9,72g,初速823m/s,最大射程达到4100m。在当时,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概念尚未出现,对步枪弹的设计要求都是大威力、高动能、远射程,30-06步枪弹就是一种典型的全威力步枪弹。
而美军对此似乎还觉得不够,于1925年还研制了30-06步枪弹的改进型M1普通弹,其主要尺寸和30-06步枪弹完全相同,属于30-06步枪弹家族的一员,但是弹头改为11.2g尖头船尾弹头,飞行阻力更小,存速更高,最大射程更远,弹芯材料为铅锑合金,弹头被甲为黄铜。
到1937年,美军又研制了M2普通弹,外形尺寸还是不变,还是30-06步枪弹家族成员,弹头改为9.7g尖头平底轻弹头,弹芯材料为纯铅。M2普通弹弹头比M1普通弹轻,并且放弃了船型尾改回最初的尖头平底式样,最大射程有所降低,变为3200米,但是初速提高到856m/s。改用初速更高重量更轻的弹头是因为当时步兵战术已经出现了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分追求步枪的远射程意义不大,M2普通弹3200米的最大射程足以够用;再有就是当时美军已经开始列装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威力过大的M1普通弹在半自动步枪上发射容易出现故障。
总的来说30-06系列步枪弹是一种威力大、精度好的全威力步枪弹,影响极其广泛,到今天还是美国民用武器市场上非常畅销的一种商用弹,缺点是枪口动能过大,后坐力较大,这是老式全威力步枪弹的通病。
莫辛纳甘
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19世纪末装备俄军的一种弹仓式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发射7.62x54mmR无烟火药步枪弹,以取代之前俄军使用的发射11毫米黑火药步枪弹的伯丹式单发步枪。
莫辛纳甘的名字来自这种步枪的设计师,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和比利时的艾米尔和李昂·纳甘两兄弟。1886年,法国率先装备了使用8x50mmR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勒贝尔M1886步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弹仓式步枪。受此风潮影响,在之后的数年里欧洲各国都开始研制和装备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弹仓式步枪,其中也包括俄国。莫辛上尉和纳甘兄弟都为俄国政府设计了新式弹仓步枪的样枪,参加步枪选型。最终俄国政府进行了折衷,在枪身设计上选择了莫辛上尉的方案,而在供弹系统设计上选择了纳甘兄弟的设计,最后的产品就是莫辛纳甘M1891式3线步枪(“线”是旧俄国度量衡单位,1线约等于0.1英寸,3线就是0.3英寸,也就是7.62毫米),弹仓容量为5发。
在其他步枪中识别出莫辛纳甘步枪并不难,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征,这些也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共同特征:
1、扳机护圈前突出的三角形弹仓,弹仓上有两道纵向加强筋,弹仓底部可以打开快速退弹。
扳机护圈前突出的三角形弹仓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共同特征
2、在枪托和护木上开长孔,枪背带环直接穿过枪托和护木:
枪背带环直接穿过枪托和护木上的开孔也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识别特征。
3、拉机柄装在机匣抛壳窗内,较短,拉机柄头部为球形,普通型拉机柄为平直式样,狙击步枪型因为加装了瞄准镜,为避免撞到瞄准镜而将拉机柄向下弯折。枪机尾部的击针尾外形类似钢笔笔帽,同时兼做保险,向后拉再向一侧转动卡住,击针就不能向前击发,保险就关闭了。
普通型莫辛纳甘步枪拉机柄较短,平直形,头部为球形
狙击步枪型莫辛纳甘的拉机柄向下弯曲
击针尾形状如同钢笔笔帽,兼做保险,左边为开保险状态;向后拉击针尾并向左旋转,卡在机匣上,就是关保险状态,此时击针不能向前击发。
还有就是,莫辛纳甘的下护木有点向下鼓出,有种大肚子的感觉,这也是识别这种枪的一个特征,在莫辛纳甘卡宾枪上特别明显。
最初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有步兵型、龙骑兵型和哥萨克型三种,其中步兵型最长,全长1306mm,哥萨克型和龙骑兵型较短,为1234mm。沙俄时期生产的早期型莫辛纳甘步枪大致特征如下:
莫辛纳甘M1891步枪(步兵型)特征
1、准星无护圈
2、六角形机匣:
早期莫辛纳甘步枪的六角形机匣
3、可以竖起的旧式表尺
早期型M1891步枪表尺
1930年,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设计了一种现代化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命名为M1891/30步枪,和老型号相比,M1891/30的外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别:
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1、除了最初生产的批次外,后期大量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机匣从六角形简化为圆形。
除了最早批次外,M1891/30步枪机匣简化为圆形
2、准星增加护圈
M1891/30步枪的准星护圈
3、使用平卧式的、公制为单位的新式表尺
M1891/30步枪表尺
M1891/30步枪批量生产后,取代了沙俄时期和苏联早期生产的旧式莫辛纳甘步枪,成为苏联红军的制式武器,并且是二战苏军的主力步枪。此外,苏军中还有一些其他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
1、狙击步枪型,就是《兵临城下》里出现的型号
加装PU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型
2、M1938卡宾枪
M1938卡宾枪
全枪长度缩短,不能上刺刀,二战中装备给骑兵以及司机、炮手等非一线战斗人员。枪一短,这个下护木的“大肚子”就比较明显了。
3、M1944卡宾枪
M1944卡宾枪
这是在原来M1938卡宾枪的基础上增加了折叠枪刺,枪刺不用时折叠在枪管右侧,要用时向前打开固定在枪口。
打开枪刺
莫辛纳甘M1891步枪发射7.62x54mmR步枪弹,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还在大规模使用的凸缘步枪弹。这种枪弹最早是圆头、铅芯全金属被甲弹,弹壳为黄铜。
7.62x54mmR圆头弹
圆头弹初速低、存速差、停止作用也不好,到了1908年,俄国顺应当时的潮流,改用尖头弹,也就是M1908步枪弹。其中给莫辛纳甘步枪用的是轻尖弹。弹头较短,为尖头、锥底、铅芯全被甲。弹头底部的锥形孔在射击时能被火药气体膨胀起到闭气作用。
7.62x54mmR轻尖弹
既然有轻尖弹,就是说还有一种重弹,D型重弹,弹头也是铅芯,但是是船型尾、弹头重量更重,远距离存速更好,射程更远。这种D型重弹不发给步枪用,而是给重机枪用,弹头有黄色色标。
给重机枪使用的D型重弹
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50年代,一种新式钢芯弹取代了轻尖弹和D型重弹,统一了普通弹弹种。钢芯弹弹头为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式样,侵彻性比原来的铅芯弹要好,目前使用的都是这种钢芯弹。所以“只有兔子家的子弹是穿透力很强的钢芯弹”纯属胡说八道。
50年代开始使用的钢芯弹,早期生产的钢芯弹为了和轻尖弹区分,弹头有白色色标,后来轻尖弹全部退役,新的钢芯弹弹头就不再涂白色。
给莫辛纳甘步枪装填时,可以用钢板冲压的5发桥夹装填。
装在桥夹上的7.62x54mmR普通弹
总的来说,莫辛纳甘步枪是一支结构简单结实、性能可靠、射击精确的步枪,但是枪机结构不如毛瑟式枪机简洁坚固。原来的莫辛纳甘步枪型长度偏长,携行性能不大好,1944-1945年开始苏联直接用短枪管的卡宾枪作为统一的步枪型号,步兵也使用短枪管的卡宾枪。
Kar98k
这枪现在火起来完全是因为《绝地求生》
毛瑟Kar.98k步枪是二战德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这种步枪的前身是德国在一战中使用的毛瑟Gew.98步枪。Gew.98步枪属于传统的长步枪,枪管长度740mm,全枪长1250mm,全重4.2kg,弹容量5发。
毛瑟Gew.98步枪
由于全枪长度太长,Gew.98步枪携行性能不好,正好赶上一战到二战爆发前西方国家短步枪的潮流,德国就顺势推出了Gew.98步枪的短步枪型,枪管长度从740mm缩短到600mm,全枪长度缩短到1100mm,重量减轻到3.9kg,当时叫“标准型步枪”,经过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后就变成了98k——Kar.98k步枪。
Gew.98长步枪和Kar.98k短步枪对比
识别毛瑟Kar.98k步枪并不难,要抓住这样几个特征:
1、头箍和二箍(枪口从前往后数第一个和第二个金属箍)之间距离比较近,而且这一段只有下护木,上护木是没有的,枪管上半部分露在外面。对比一下之前介绍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的这个部分,M1903这一段也是有上护木包裹的。
2、刺刀卡笋在枪管下方,而不是头箍下方。刺刀上没有套住枪口的枪口环。这也是毛瑟Kar.98k一个主要的识别特征。
3、使用卧式弧形表尺
4、拉机柄向下弯曲,头部为球形。为了容纳向下弯曲的拉机柄,Kar.98k的右侧护木相应位置上挖掉一个凹坑。
5、枪机尾部有毛瑟特色的保险拨片
保险拨片向右时保险关闭,扳机无法扣动,枪机无法拉动;保险拨片向左时保险打开,可以拉动枪机和射击;保险拨片在中间位置时扳机不可扣动,但是可以拉动枪机装填与退弹。
6、早期生产型枪托上有分解枪机击针用的圆孔。
7、枪背带固定在枪身左侧,尾部的一头穿过枪托。
二战中Kar.98k步枪有一部分加装了光学瞄准镜,改造为狙击步枪。
Kar.98k步枪发射毛瑟7.92x57mm步枪弹。这是一种诞生自19世纪末期,名气很大,影响也很大的无底缘、无烟火药全威力步枪弹。
7.92x57mmM1888圆头弹(左)和同口径的S尖头弹
S尖头弹的技术图纸,可见弹头为尖头、平底、铅芯,弹头较短
sS重尖弹弹头,尖头、船型尾、铅芯,远距离存速性能更好,最初配发给重机枪使用。
S尖头弹和sS重尖弹实物对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S尖头弹弹头弧线较圆润,sS重尖弹更尖削。
最早的毛瑟7.92x57mm步枪弹是M1888圆头弹,圆头、平底、黄铜或敷白铜钢被甲、铅芯,弹头重14.64g,初速640m/s,主要用在德国的M1888委员会步枪上,这种步枪清末到民国的汉阳兵工厂仿制过,就是“汉阳造”步枪。随后德国于1905年推出了两款尖头弹,用于步枪的S尖头弹和用于机枪的sS重尖弹。S尖头弹为尖头、平底、铅芯、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重10g,初速870m/s;sS重尖弹为尖头、船型尾、铅芯、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重12.8g,初速760m/s。考虑sS重尖弹配用于机枪是因为其弹头更重,远距离存速性能更好。但是到了枪管缩短的Kar.98k步枪上,因为枪管长度短,发射药燃烧不充分,使用S尖头弹时枪口火焰和噪声都太大,枪、弹性能不匹配,相反发射弹头更重、但是发射药略少的sS重尖弹枪口火焰和噪声倒比较合适,于是到二战时期,德国把7.92x57mm步枪弹统一为一种,也就是sS重尖弹,步枪机枪通用,不再区分步枪用弹和机枪用弹。二战中为了节约宝贵的战略物资铜和铅,sS重尖弹的弹壳改用镀铜钢弹壳和涂漆钢弹壳,弹芯材料也改为软钢。
由于Kar.98k步枪是从毛瑟“标准型短步枪”的基础上改进来的,而“标准型短步枪”(也叫毛瑟M1924步枪)被多国作为仿制的蓝本,所以有很多外国后代,这些外国后代和毛瑟Kar.98k算是表亲。这里要说几种和Kar.98k有渊源联系,又容易混淆的步枪:
一、中国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特征
中正式步枪是国民政府在1930年代从德国购买了毛瑟标准型,也就是M1924步枪的技术图纸资料后进行仿制的产品,和Kar.98k一样也是口径7.92mm,长度为1100mm的短步枪,算是Kar.98k的表弟,但是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
1、拉机柄是平直的,不向下弯曲,护木上也没有容纳拉机柄的凹坑。
2、枪托上没有击针分解孔。
3、护木两侧有便于握持的手指槽,而Kar.98k护木是光的,没有手指槽。
4、头箍和二箍之间枪管外露,和Kar.98k类似
5、枪背带环在枪身下方
二、捷克VZ24步枪
捷克VZ24步枪特征
捷克VZ24步枪也是以毛瑟M1924标准短步枪为蓝本仿制的,口径也是7.92mm。这种步枪国民政府也曾进口过,在中国被称为捷造二四式步枪、捷克式步枪。1938年捷克被纳粹德国吞并后,捷克兵工厂继续为纳粹德国生产VZ24步枪,所以在纳粹德国军队中也有使用。它的识别特征是:
1、平直拉机柄,护木无对应凹坑
2、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枪管完全被包拢;而Kar.98k这一段是没有上护木的,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
3、上护木延长,表尺后方还有一小段,而Kar.98k,包括中国中正式的上护木只到表尺前,表尺后就没了。
4、护木两侧有手指槽。
5、枪背带环有两对,枪身左侧一对,枪身下方一对,可选择将背带挂于左侧或者下方。
三、捷克VZ33骑枪
VZ33骑枪是捷克在VZ24标准型步枪上将长度继续缩短到995mm,适合骑兵使用。这种骑枪的特征是:
1、全枪更短
2、全包枪管的上护木
3、拉长至表尺后方的上护木
4、Kar.98k式样的弯曲拉机柄,护木上也有Kar.98k式样的凹坑
5、和Kar.98k一样的,穿过枪托的背带环(但是也有的产品背带环在枪身下方)
6、Kar.98k式样的枪托击针分解孔
VZ33有更多类似Kar.98k的特征是因为作为骑枪使用时,固定在枪身侧面的背带以及下弯的拉机柄不容易钩挂到东西,适合斜背着骑马、骑自行车行军。
四、南斯拉夫M24、M48毛瑟步枪
南斯拉夫M24步枪
南斯拉夫在二战爆发前也引进仿制过毛瑟标准型,命名为M24毛瑟步枪,特征是:
1、全包上护木
2、拉长至表尺后方的上护木
3、平直拉机柄,护木无凹坑
4、护木无手指槽
5、枪托无击针分解孔
6、枪背带环位于枪身下方
战后南斯拉夫继续生产稍加改进的毛瑟步枪,命名为M48步枪,主要特征和战前生产的M24一致,但是枪背带环改成Kar.98k的式样,位于枪身左侧,后背带环穿过枪托。
五、波兰wz29步枪
波兰wz29步枪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武器装备很杂,波兰政府试图统一枪械制式,选择的也是毛瑟M1924“标准型步枪”,波兰仿制的产品叫wz29步枪,其特征是:
1、大型准星护翼
2、全包式上护木
3、上护木拉长至表尺后方
4、Kar.98k风格的枪机拉机柄和护木凹坑(有的产品配的还是平直的拉机柄)
5、护木两侧有手指槽
6、枪托上有击针分解孔
7、两对枪背带环
李·恩菲尔德
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英国的。
它的鼻祖是李氏长步枪
李氏长步枪
这种步枪比后来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要长(SMLE),最早发射的是.303英寸黑火药步枪弹,叫李·梅特福步枪;后改为发射无烟火药的同口径步枪弹,叫李·恩菲尔德步枪。
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是后来出现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MLE),它诞生于1903年,是英国人吸取了布尔战争经验教训的产物,适当缩短了全枪长度,全枪长1130mm;改进了装填方式可以用5发桥夹装填;以及便于在野外校正归零的瞄准具。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最早的型号是No.1型:
李·恩菲尔德No.1步枪识别特征
它的识别特征如下:
1、枪口有一个一体式的大型枪口箍罩住枪口,枪口箍兼做准星座,有大型准星护翼,枪口箍下方有刺刀座。
李·恩菲尔德No.1步枪枪口箍,兼做准星座和刺刀座
李·恩菲尔德步枪刺刀安装方式
2、护木很长,一直包到枪口,整根枪管被包拢不外露。
3、向下弯曲的拉机柄,拉机柄所在位置的护木上有一个金属箍,击针尾部为方形,有防滑槽,击发没打响可以捏住向后拉击针重新挂住,再次击发。
红圈内为方形带防滑槽的击针尾部
4、带大型护翼的卧式表尺
5、早期生产型有齐射瞄准具。齐射瞄准具是早期步枪上的装置,一排士兵在瞄准具上装定测距手测出的距离,朝视距外开火,子弹如同抛物线一般抛出落下杀伤目标。由于这种射击方式实用性差,效果不好,后来的步枪就不再装这个累赘了。
齐射瞄准具准星
抬起的齐射瞄准具觇孔式照门
齐射瞄准具射击方式
6、突出的梯形弹匣,特意强调这是“弹匣”不是弹仓是因为它真的是可以取下来的。不过当时设计的时候还比较保守,随枪只配了一个弹匣,所以装填时还是只能用5发桥夹或者逐发装填,不能用直接换弹匣的方式装填。李·恩菲尔德的弹匣容量为10发,装满一个弹匣用两个桥夹。
可卸下的梯形弹匣,图中这支其实是李·恩菲尔德No.4步枪
7、上方平缓,下方有一突出的“英国特色”枪托。如果看到这种枪托,一般就是李·恩菲尔德家族的乘员了。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家族中No.1是第一个型号,No.2是外观相同,口径改为.22LR的训练步枪,No.3很特殊,其实是个异类,我放到下面讲,属于纯种的李·恩菲尔德家族中一个大改进型的是No.4。
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外观特征
No.4是李·恩菲尔德家族中的现代化改进型,在二战中英军用的更多的是No.4,和No.1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两个:
1、枪口箍形状改变,枪管头部露出
No.4和No.1枪口外观对比
相应地,刺刀安装方式也变了
No.4步枪使用的四棱锥形刺刀
也有剑型刺刀的式样
用于No.4步枪的剑型刺刀
2、瞄准具改为觇孔式照门。早期的觇孔式照门有一个精密的立框式表尺
二战时期为简化生产,直接改成一个L型翻转式觇孔照门,就两档,一个300码,一个600码,要用哪个竖起哪个:
在No.4步枪的基础上增加枪托托腮板和瞄准镜,就有了No.4T狙击步枪
No.4T狙击步枪
还有一个改进型是No.5卡宾枪
李·恩菲尔德No.5卡宾枪
这是给二战中亚太战场的英联邦军队设计的短枪管卡宾枪,方便在丛林环境中使用。它的枪管短,护木更短,枪管露出护木较长一段,枪口有喇叭形消焰器;此外为了方便在丛林中行军不被树枝挂住,No.5卡宾枪的后背带环从枪托下面改成侧面。
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除了另类的No.3)的枪机很特别,区别于毛瑟式的前端闭锁,和莫辛纳甘步枪的也不同,而是一种后端闭锁枪机:
毛瑟式枪机和恩菲尔德式枪机对比
它的闭锁凸笋(locking lug)不是装在枪机机头,而是在中部靠后的位置。这种设计论闭锁强度是不如毛瑟的前端闭锁的,对射击精度也是不利的,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拉动枪机的行程变短,有利于快速射击。有一种“疯狂一分钟”的速射方法是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拉机柄,用中指扣扳机,据说一战时期德军遭遇到训练有素的英军用李·恩菲尔德步枪排枪速射,感觉如同遭到机枪射击一般。
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303英寸British步枪弹,这是一种老式凸缘步枪弹,设计较早。早期是圆头弹
早期的.303英寸MKVI圆头弹,黄铜凸缘弹壳、圆头、铅芯、白铜被甲弹头,致伤效果较差。
圆头弹初速较低,只有600m/s,击中人体后弹头既没有变形也没有翻滚,致伤效果较差,英军在阿富汗吃了不少苦头,为此使用了印度达姆镇兵工厂生产的半被甲弹,也就是达姆弹,弹头部的被甲被切掉,击中人体后铅芯受到挤压,弹头膨胀变形打出一个很大的伤道。这种半被甲扩张性弹头被欧洲一些国家指责为“过分残忍”,在帝国主义的扯皮下1899年各国签署了一个《海牙公约》宣布禁用。但是随后英国人就研发出MKVII尖头弹。
.303英寸MKVII尖头弹
和之前的.303英寸圆头弹不同,MKVII步枪弹改用尖弹头,初速从圆头弹的600m/s提高到744m/s,弹头结构又变成了全金属被甲弹头,但是弹芯为铅-铝复合弹芯,头部为铝,后半部分为铅,前轻后重。别看MKVII弹是全金属被甲弹头,但是和过去圆头的全金属被甲弹头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弹头初速大大提高,加上铅-铝复合弹芯前轻后重的结构,击中人体后非常容易失稳翻滚,翻滚的弹头能打出一个非常大的伤道,完全不亚于半被甲扩张弹头。所以英国人一方面伪善地表示我要人道主义,你们说半被甲弹头太残酷,那好,我就淘汰,另一方面,新式尖头步枪弹虽然是全金属被甲弹,但是致伤效果比半被甲弹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恩菲尔德P14步枪(恩菲尔德M1917步枪)
这个枪虽然也被称为恩菲尔德,其实和上面那个恩菲尔德差距很大,也就是上面我留了一个尾巴的恩菲尔德No.3步枪,也叫恩菲尔德P14步枪。
P14步枪的出现还是和布尔战争有关。布尔战争中英国人第一次遭遇到武器装备不逊于自己的敌人,当时的布尔人装备的7mm毛瑟步枪射程远、射击精度高、7mm毛瑟步枪弹致伤效果也好,让英军对手中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产生了怀疑。一方面英国人吸取战场经验,研制了性能比老式的李·恩菲尔德长步枪更好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MLE),另一方面,另一种声音就是提出英军应当装备一种威力更大、精度更好的毛瑟式枪机步枪,子弹也要使用更先进的无底缘步枪弹,结果就有了一种威力很大的.276英寸恩菲尔德步枪弹和配套的P13步枪。
恩菲尔德P13步枪
和其他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不同,P13步枪是枪机前端闭锁的,和毛瑟式枪机非常相似。前端闭锁能承受更大的膛压,对射击精度也有利,的确是比后端闭锁更合理的设计。
.276英寸恩菲尔德步枪弹
.276恩菲尔德步枪弹威力很大,弹头重165格令(10.7克),初速850m/s,枪口动能达到3916J,加上坚固的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英军一度对P13步枪寄予厚望。但是步子太大扯到了蛋,新枪和新弹枪口噪声、枪口火焰和后坐力都太大了,枪膛烧灼也很严重。英国人还没来得及改进这种弹药,一战就爆发了,P13步枪和.276恩菲尔德步枪弹不得不停用,继续大量生产已经成熟的.303英寸恩菲尔德步枪。
但是P13步枪并没有死透,因为一战英军轻武器短缺,把P13步枪口径改成.303英寸后,委托美国生产,叫做P14步枪,也叫恩菲尔德No.3步枪,补充装备给英军,但是英军认为这支枪在泥泞战壕里的可靠性不如原来的李·恩菲尔德(SMLE)步枪,所以只是装备给后备部队。美国人生产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枪倒还不错,不比自家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差,于是又改成美国的30-06口径生产,命名为M1917步枪装备给美军使用,作为对M1903步枪的补充。这些步枪到二战时期还在生产,其中一部分M1917作为军援物资给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里的“美械师”绝大多数用的就是M1917步枪。
外观上,P14步枪和M1917步枪外观上非常相似,仅在细微之处有一些差别,它们共同的特征大致如下(这是一支美国生产的M1917):
M1917识别特征
1、大型准星护翼
2、枪口箍下方有T型刺刀座,后面还有一个背带环。
3、护木下方有一段明显的“台阶”
4、恩菲尔德“英式特色”的枪托
5、向下并向后弯曲的拉机柄
6、带大型护翼的觇孔式照门
而英国人的P14绝大多数地方和M1917是一样的,如果要识别的话,主要就抓住两个地方:
1、枪托上有一个圆的黄铜贴片
2、早期生产的P14还保留有齐射瞄准具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是日本三八式步枪,是日本于1905年,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研制的一种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三八式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的意思。它有个前身,叫三十年式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有个特征,它的击针尾部是个钩子形,所以在中国也被俗称为金钩步枪。
而三八式,是对三十年式在使用中暴露出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的产物。它的外观主要特征如下:
三八式步枪外观特征
1、三八式步枪还是传统的长步枪,不是Kar.98k、李·恩菲尔德SMLE以及美国M1903那样的短步枪,所以枪身比较长,全长有1270mm,外观显得又细又直。
2、头箍和二箍之间这一段很长,而且没有上护木,枪管上方是暴露的。
3、枪口箍下方有T形刺刀座,上刺刀时,通过刺刀上的枪口环和刀柄尾部的T形槽与枪口固定,配用的三十年式刺刀很长,早期刺刀有护手钩,后期为了简化工艺把护手钩取消了。
4、三八式步枪使用改良的毛瑟式枪机。为了适应多风沙的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三八式步枪的枪机上有一个金属的防尘盖,盖住装填口,拉机柄从防尘盖侧面穿出,拉动枪机时防尘盖会随着枪机一起前后运动。“三八大盖”的来源就是这个防尘盖。不过这个防尘盖也有缺点,一个是比较薄所以容易磕碰变形,还有一个是会发出响声暴露目标,所以也有很多三八式步枪在使用中把防尘盖拆了,比如作特征标图的那一支就没有防尘盖。
5、立框式表尺
6、护木两侧有很长的手指槽
7、原三十年式步枪的击针尾部为一个钩子,三八式步枪改为一个滚花的盖子,这个盖子也兼做保险。滚花的盖子有利于冬季戴手套时操作。
8、日本为了节省木料,三八式步枪的枪托采用拼接式设计,两块木料开出T形槽和T形凸笋,配合后用胶水和螺钉固定。这个设计也是合理的。
三八式步枪的拼接式枪托,注意中间那条拼缝
三八式步枪有一个派生型号是三八式骑枪,比三八式短,而且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枪管不外露
还有一个是四四式骑枪,装上了可折叠的棱形枪刺
还有一个是九七式狙击步枪,是三八式步枪加装光学瞄准镜的型号
九七式狙击步枪
20-30年代的旧中国是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进口了大量武器,也包括日本三八式步枪。山西军阀阎锡山控制的兵工厂曾经仿制过三八式步枪,叫做“晋造六五步枪”,和三八式外观一致,但能从铭文上区别。
晋造六五步枪
晋造六五步枪铭文
6.5x50mmSR步枪弹
三八式步枪使用6.5x50mmSR步枪弹,6.5代表6.5mm口径,50代表弹壳长度50mm,这种步枪弹在当时属于“小口径”步枪弹,弹头细长,后坐力柔和,配合三八式较长的枪身,射击精度较好,缺点是存速性能差,中远距离致伤效果差。
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吸取了三八式步枪的经验和不足,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步枪,于1939年开始投产服役。当年是日本皇纪2599年,所以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旧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命名方式发生过改变:一开始以在位天皇年号命名,比如1905年投产的三八式步枪就是当年为明治三十八年。但是天皇会更迭,这种命名方式就不方便,后来就改为神武纪元命名。日本传说在公元前660年有一位神武天皇登基,为日本的始祖天皇,所以以神武天皇登基那年为元年,神武xxxx年的后两位作为武器装备的命名年份,皇纪2600年后以最后一位作为武器装备命名,如零式舰载战斗机是皇纪2600年(1940年)投产的,命名为零式。九九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较少,主要换装给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日军。
九九式步枪识别特征
九九式步枪基本沿袭了三八式步枪的结构,但是做了一些改进,外观上有这样一些识别特征:
1、常见的九九式短步枪长度较三八式步枪短
九九式步枪原本有长短两型,长步枪长度1258mm,短步枪长度1118mm,短步枪长度介于三八式步枪和骑枪之间。日军在实战中发现,原来的三八式步枪长度过长,携行性能不好,所以也跟上世界主流,用长度介于步枪和骑枪之间的短步枪统一枪种,所以大量生产的都是长度为1118mm的九九式短步枪。
2、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为全包式,枪管不外露,这一点和三八式不同。
3、早期生产的九九式为了提高卧姿射击的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奇特的钢丝单脚架,但是实战证明整个脚架画蛇添足。
4、早期生产的九九式表尺两侧有对空射击估算提前量的横向表尺
早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有对空射击表尺
这个表尺其实非常不实用,到后期型也给取消了。
九九式步枪投产已经是1939年,一开始生产质量还比较好,随着战争形势日益严峻,日本的军事工业生产捉襟见肘,为了产量开始不顾质量,能简化则简化。战争末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已经是粗制滥造:护木用质量很差的木料制作;头箍和二箍之间的上护木省略了;金属表面加工粗糙,留有明显的加工痕迹;枪机尾部保险盖的滚花也没了;甚至连可调式表尺也省略了,就留下一个固定的不可调的照门孔。九九式步枪的生产史也是日本帝国江河日下、走投无路狗急跳墙的历史。
战争后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前端上护木没了,枪管外露;木材粗糙;可调式照门变成了一个单片固定照门。
九九式步枪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变种,一个是九九式狙击步枪:
九九式狙击步枪
和三八式步枪基础上发展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一样,它就是在九九式步枪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光学瞄准镜,瞄准镜安装方式和九七式狙击步枪类似,安装在机匣左侧。
九九式狙击步枪安装在机匣左侧的光学瞄准镜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又比较罕见的型号是二式伞兵步枪,它是在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把枪身改为前后两截可拆卸式,伞降时可以缩短尺寸便于携带,落地后组装起来就能战斗:
二式伞兵步枪
拆成两段的二式伞兵步枪
左边5发为九二式重机枪使用的T92式半底缘弹,右边3发为九九式步枪、轻机枪使用的T99式无底缘弹
九九式步枪发射7.7x58mm T99式无底缘步枪弹,强调无底缘是因为还有一种7.7x58mmSR T92式半底缘机枪弹,前者用于九九式步枪和九九式轻机枪,后者用于九二式重机枪。研制两种互不通用的子弹是日本军事工业仓促混乱的结果:一开始日本发现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x50mmSR步枪弹远距离致伤效果不好,也不适合机枪使用,于是研制了口径扩大,仍是半底缘的的7.7x58mmSR T92式子弹,但是发现突出的半底缘在步枪和轻机枪上使用不方便,于是又掉头研制同口径但无底缘的7.7x58mm T99式无底缘弹。两种子弹都是尖头铅芯弹,致伤效果比6.5mm步枪弹确有提高,但是弹头外形不够流畅,气动特性不大好,射击精度和远距离存速都一般。
其实日本海军还有一种7.7mm九二式机枪弹,是英国.303英寸凸缘步枪弹的仿制品,专门用在海军和航空兵的舰载机枪、航空机枪上使用。一个国家的军队居然有三种口径同为7.7mm但是互不通用的步机枪弹,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老套筒/汉阳造
老套筒/汉阳造指的是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以及中国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仿制品。汉阳兵工厂为清末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创建。
M1888委员会步枪识别特征
这种M1888委员会步枪是德国第一种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军用步枪。1886年,法国率先装备了发射8mm无烟火药子弹、使用管状弹仓供弹的M1886勒贝尔步枪,这大大刺激了法国最大的潜在对手德国。为了与法国抗衡,德国急切地成立了一个步枪设计委员会,专门设计现代化的新式步枪。最初的设想是在M1871/84黑火药弹仓步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来觉得这个方案太落后,于是综合当时欧洲几种新式步枪的结构,综合设计了M1888委员会步枪。
M1888步枪是德国步枪设计委员会的作品,和毛瑟兄弟并无关系。但是因为毛瑟兄弟公司名气太响,加上当时中国清政府官员孤陋寡闻很好骗,德国在向中国推销这种步枪时故意谎称这是“最新式的毛瑟步枪”,信以为真的清政府官员就以讹传讹,把M1888步枪称为“毛瑟步枪”,其实这种步枪和毛瑟根本不搭边。
M1888委员会步枪非常好认,它的识别特征有以下几个:
M1888委员会步枪没有上护木,带套筒的枪管上半部分是裸露的,另外可以看到使用立框式表尺
1、它的枪管外面有一个薄金属板包拢的套筒,把枪管套在里面,这个套筒的作用是隔热,防止射手握到灼热的枪管,所以这种步枪在中国被称为“老套筒”步枪;因为有这个套筒,M1888步枪没有上护木,带套筒的枪管上半部分整个都是裸露的。
M1888委员会步枪的刺刀座在枪身右侧
上刺刀的M1888步枪,刺刀固定在枪口侧面
2、M1888的刺刀座非常奇特,不是在枪管下方而是在枪管右侧,上刺刀后刺刀也是偏在一侧的。
M1888的拉机柄是平直的,位置在装填口内,和毛瑟步枪枪机不同
3、M1888委员会步枪的拉机柄是平直的,头部为球形,拉机柄位置在装填口内,和毛瑟式枪机不同。
M1888委员会步枪使用7.92x57mm毛瑟圆头弹,用5发漏夹装填,装填时漏夹一起装入弹仓
M1888委员会步枪弹仓底部的方孔,最后一发弹上膛后空的漏夹会从孔中掉出
4、M1888委员会步枪采用类似当时曼利夏步枪的5发盒式弹仓,弹仓突出于枪身下方,用漏夹装填。装填时把装满子弹的漏夹一起装进弹仓,当最后一发子弹推进弹膛时,漏夹会从弹仓下的方孔中掉出。由于这种装填方式,M1888委员会步枪和中国的仿制型“汉阳造”步枪在中国还有个难听的名字叫“漏底棺材”。
除了标准的长步枪,M1888委员会步枪还有枪身较短的骑枪型:
M1888骑枪
摆放在一起的M1888委员会步枪和同系列的骑枪(最右)
骑枪型枪身较短,下护木一直包到枪口,有一个和准星座一体的枪口箍,拉机柄改成下弯勺子形,枪背带也改在侧面。拉机柄和枪背带的改进是为了方便骑兵在马上操作,不容易被钩挂。
德国在生产M1888委员会步枪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改进:原本这种步枪发射的是7.92x57mm毛瑟圆头弹,当毛瑟尖头弹普及后,M1888委员会步枪也改膛发射S尖头弹,这种发射尖头弹的M1888步枪叫做 88/S;后来,M1888步枪摒弃了使用不便的漏夹,改用毛瑟M1898式步枪的5发桥夹装填,为此把弹仓底部用于漏出漏夹的方孔给封闭了,这种改进型叫88/05。
使用漏夹装填的88式步枪和改用桥夹装填,发射尖头弹的88/05步枪
Gewehr 88/05步枪,把弹仓底部的方孔给封闭了
中国汉阳兵工厂仿制的M1888委员会步枪叫做“汉阳造”步枪,最初原样仿制德国的M1888委员会步枪,后来在生产中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和“老套筒”相比,改进后的“汉阳造”步枪有这样一些识别特征:
汉阳造步枪识别特征
1、去掉了笨重无用的枪管套筒,增加了上护木,所以汉阳造步枪枪管后半段不再裸露在外。
2、刺刀座从原来枪口一侧改为枪口下方,刺刀固定方式类似三八式步枪。
汉阳造步枪从清末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1944年,参加了民国时期几乎每一场战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是汉阳造步枪打响的,同时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甚至有一部分老旧的汉阳造步枪还参加了朝鲜战争。这种德国19世纪末期研制的过渡型号步枪在中国却使用了半个世纪,堪称一个传奇。
国内生产的大量金银如今到哪里去了?
现在很多电视剧里有个很搞笑很荒唐的场景,那就是当中的人物动辄出手就是几百两几千两的银子眼睛都不眨,甚至于更夸张的出手上万两白银的。
就连金庸笔下也有过类似的雷人场面:郭靖请黄蓉吃饭,一顿饭吃掉了将近20两银子。
如果按照当时的米价折算,这些钱能买折合现在8000多斤大米。
实际上在古代大多数的时候,人们日常根本用不上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在明清以前,白银主要是用于收藏而非流通,并且国内金银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一直都不算是个金银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现在咱们的黄金产量与白银产量很高,但那是因为科技进步,咱们学会了从很多废渣伴生矿中提炼金银。
在古代的中国,金银矿是很少的,甚至于铜矿也没那么多,所以人们觉得金银很珍贵,平常作为主要货币的并非是金银,而是铜钱,各种形态的铜钱。
从先秦开始,直到明朝以前,主要的铸币所说都是铸造铜钱,而不是金银。
古时候的金银,从先秦到两宋,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储值物品、珠宝首饰,还有就是赏赐,皇帝赐予功臣等大量的金块马蹄金之类,但这些都是被收藏起来,而不是流通。
咱们本土的金银产量实在是非常有限,不过古时候中原地区的确有不少的金银,而这些金银绝大多数并非是咱们自己开采的,而是从海外进口的。
虽说我们没什么金银,但是中原盛产瓷器、丝绸、茶叶、各种奇巧的工艺品等等,对于很多的外国人来说都是宝贝,因此中外大规模的贸易,使得金银不断流入。
像是波斯、渤泥、暹罗、天竺等都有大量金银输入中原的相关记载。
近代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取大量的白银,结果这些白银大多因为贸易的缘故都进了中国,明朝时代开始,中国的白银数量急速上升,被称作是“白银帝国”。
到了清朝,这样的现象仍旧在继续,尽管许多人觉得清朝闭关锁国,但实际上仅仅广州十三行等于外界的贸易量,就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那时候咱们又不兴用黄金,铜钱外国人也不会铸造,所以白银成了清朝与外国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货币,清朝时期,国外的白银继续大规模涌入中原。
可以说,贸易才是古代中国大量金银的主要获取渠道,并非是咱们自己生产。
中国古代的大量金银,自己出产的仅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用贸易手段从国外获得,最主要的就是日本、美洲与西方世界,这些地方的金银构成了古代中国金银的主流。
虽然金银很多,但是有一点,咱们国家从先秦直到明朝,都没把白银当做过正式的货币,元朝以前都是以铜钱为正式货币,元朝与明朝则是用银票。
相较于铜钱,金银的价值很高,一般日常交易的时候根本用不着,而且也不便找零,所以非常罕见,大部分时候,都是用铜钱的,元朝乱发银票,弄得经济一团乱。
明朝一直以宝钞为正式货币,但洪武后期宝钞就形同废纸,人们更喜欢用白银。
整个古代,真正白银比较多见的也就是明清时期,那时候的白银也非常值钱,没那么廉价,而黄金这种东西更加宝贵,通常都是收藏或者做首饰珠宝之类,基本没人拿来买东西。
不管怎么样,古代那么长的时间,无论渠道如何,按理来说存下来的金银肯定不少,但如今印象里金银好像很少见很珍贵,国内几乎也没啥金银。
的确,虽然以前通过贸易之类咱们赚了很多的金银,但是在近代晚清时期,大量的赔款还有外敌入侵劫掠,都导致白银以惊人速度外流。
尤其还是通过贸易的手段,工业化时代外国商品在国内倾销,白银外流加速。
实际上赔款什么的真正被掠走的金银有限,真正导致国内金银损失的还是近代贸易,国内商品竞争不过西方,而清朝的银票外国也不要,能付的就是白银之类,这个数量非常巨大。
白银作为货币大量外流,而黄金,通常都是作为装饰品、珠宝首饰之类,战乱年代这种珍贵的东西要么散落要么被抢,也很难保得住。
近代战争频繁,当时的钱到底值不值钱很不好说,而黄金这种硬通货,自然走俏,常年的战争也加速了黄金的外流,大量的黄金换成了亟需的粮食、装备等等。
存钱赚钱如同涓涓细流,花钱费钱如同黄河奔涌,实在扛不住。
再多的金银经历近代百年,也基本荡然无存,而如今大家也不再用金银做交易,金银基本上就是用来储值或者珠宝首饰,因此变得更加难得一见,感觉上就是金银似乎变得很少。
有哪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诗句可以代表你的家乡?
大家好,我是李轶贤原创诗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家乡是浙江台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历史文化名城。代表我家乡的人很多,下面我先给大家看三张代表我家乡的图片。
( 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的杜鹃花 )
每年4月,华顶山顶的杜鹃花开了,怎一个“美”字了得!
( 台州市天台县国清寺 )
国清寺,隋代名刹。
( 台州市椒江区的大陈岛 )
大陈岛,一级渔港,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怎么样,大家是不是对我的家乡台州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呢?
好,下面我来介绍台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让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哦。
台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有: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 ,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诗书画三绝”、开台州教化之先河的郑虔,“初唐四杰”之一、做过临海县丞的骆宾王,隐逸诗人寒山和拾得,唐代著名诗人项斯,著名活佛道济(济公),宋代儒学大家朱熹,著名理学家徐中行、徐庭筠,著名文学家、为《资治通鉴》作序的胡三省,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元代有著名书画家柯九思,元末明初有著作169卷入《四库全书》的文史学家陶宗仪。明代有儒学大师,“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方孝孺,史学家、茶陵派代表诗人谢铎,独树一帜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清代有著名“博学鸿词”齐召南等。
政治军事名人有:南宋名相谢深甫、杜范,太皇太后谢道清,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抗倭名将戚继光等。
我选择其中几个具体介绍一下。
1.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天台人,著名高道。张伯端三教经藉、医卜、兵算,无不涉猎,就是说,啥都懂。被皇帝敕封为“紫阳真人”,被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
张伯端著作《悟真篇》以及依此创建的“道教南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台州老府城临海,现在还有张伯端故居、悟真坊、悟真桥、紫阳街等遗迹。
说起紫阳街,那可是大名鼎鼎啊,朋友们若到了临海,当地人必定带你去紫阳街一游哦。
( 台州临海的紫阳街 )
还要再说一句这位紫阳真人,张伯端成了小说里惩恶护善法力高超的神仙,对了,在《西游记》里,紫阳真人就设计搭救过朱紫国王后金圣娘娘,使其免遭妖怪的凌辱呢。
神了吧,人家可是真人哦。
2. 郑虔唐朝的郑虔,工书画,工诗,名亚于王维。
“郑虔三绝”,赞誉人诗书画三者皆妙。
3.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神童骆宾王随口吟的。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老家并非在台州,但是他当过临海的县臣,(临海是台州老府城)人称“骆临海”,他自己也把这个“骆临海”当做了自己的别号呢,可见,骆宾王对台州还是很喜爱的。
临海的东湖,现在还有骆宾王的祠堂。
4. 寒山和拾得寒山,隐居台州的天台山,是唐朝著名的诗僧。
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和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走的是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全唐诗》存诗312首。寒山的诗在唐朝时并不出名。现当代,寒山的诗传入美国,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在美国,寒山的名气比李白杜甫还要高呢。
台湾黄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诗来写禅理,写得最多,写得境界最精湛的,应该是寒山。”
太厉害了!
台州能出这么顶级的诗人!
寒山经常和国清寺的拾得交往,拾得也是位高僧、诗人。他们俩给人们的典型形象是:春风满面,拍掌而笑。
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民间奉为“和合二仙”。
目前,台州府正在打造“和合文化名城”。可见,寒山拾得这两位高僧对现世台州的影响是多么深厚啊!
( 寒山拾得图 )
5. 项斯台州仙居人,晚唐著名诗人,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
他的诗在《全唐诗》中收入了一卷,共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有诗集一卷,《新唐书 . 艺文志》传于世。
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国子祭酒杨敬之对项斯非常赏识。杨赠诗给项。诗曰:
“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成语“逢人说项”,就来源于此啊。
有了杨伯乐,才有了项斯这匹千里马,从此,项斯声名鹊起,诗达长安。
6. 戴复古南宋江湖派诗人,自号石屏。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他拜陆游为诗,专业写诗。
他行万里路,广交诗友,终于成了江湖派的代表诗人。
要说起戴复古的老家的具体地址,有点小激动哦,后人考证,说戴复古的老家在台州温岭新河!俺们镇!杠杠的诗人啊!
7. 谢铎明朝,台州温岭大溪人。官至国子监祭酒,做过皇帝的老师。
谢祭酒在温岭的民间,有很多故事。民间传说,皇帝某一天不想上朝,就叫谢铎代替他上朝三天。谢铎上朝第一天,拿起大笔,直接勾掉了江西很多贪官污吏的名字。这就是著名的“一笔勾掉半江西”。
谢铎主张诗歌革新,诗宗杜甫,是茶陵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8.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在整个台州郡,到处都有戚继光抗倭的足迹。戚大将军会布南瓜阵、鸳鸯阵,打得倭寇屁滚尿流的。
传说,戚继光的儿子不守军纪,戚大将军挥泪斩子!正是因为戚大将军军纪严明,才有了“戚家军”这张金字招牌。敌军一听“戚家军”,胆子都吓破了,不战自败。
戚继光撰写有两部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收录在《四库全书》里,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
戚继光还工诗文,善书法,真是能武能文,一代名将。
现在,台州老府城临海,台州温岭新河都有戚继光祠。
俺可是新河镇人哦!上文说的戴复古,新河人,现在说的戚继光,在新河抗倭。啊,俺们镇上出了两大历史人物,一文一武。我骄傲!
看,台州那么多诗人,自然写台州的诗是很多的。
我觉得,写台州的诗,最著名的当数唐朝杜甫的诗:《题郑十八著作虔》。全诗如下: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黄陂岸北结愁庭。
贾生对鹏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
著名的句子是:“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特别能概括台州的地理环境。
唐朝时,台州是个偏远的城市,到了南宋,皇帝迁都杭州,台州与杭州临近,才因此稍稍繁荣起来。
在唐朝大诗人杜甫眼里,台州就是海水岛屿,海茫茫,岛屿青。的确,除了开头说的台州椒江的大陈岛,还有台州温岭的石塘、松门两个小镇,面临的就是大海,还有台州的玉环镇(玉环岛)。所以,在给郑虔(就是上文说的“郑虔三绝”)的诗里,杜大诗人写的就是“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台州早已是个富裕的城市。至于海岛,正是朋友们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啊!台州温岭的石塘镇,三面环海,政府正着力打造石塘旅游文化,石塘,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了!
朋友们,这样的台州,你喜欢吗?欢迎来台州做客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队装备如何?
老梁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装备如何?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按照英国人包罗杰的说法,左宗棠领导的这支清军应该是:
完全不同于所有以前在中亚的中国军队, 它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来自于对手的评价,您自己也能吧嗒出个味道来。
当然这么说空落落的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接下来咱回顾一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再来看看左宗棠是如何武装这支强军。
收复新疆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个叫阿古柏的家伙,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这就跑到了南疆,建立了一个叫做哲的沙尔的伪政权。
当时这个阿古柏占领的地盘不仅大,还对当地实行奴役般的统治,弄得当地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是伪政权都高看他一眼了,压根就是一大了那么一点的土匪窝而已。
那么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俄国人在1871年也横插一脚,瞅了一个机会占领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所以您这么一看,其实就应该明白了,当时新疆的局势很复杂,阿古柏是被推到前台上的一个恶棍,尽量的恶心你。
而在阿古柏背后,是两个列强在较劲,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俄国。
他们就想着阿古柏把局势搅混浊了,他们好在背后下黑手,中国西北就成了他们角逐的场地。
而当时的清政府可以说是已经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能力,您要知道那是一片高达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然您要是把地图摊开,搁到当时的局势中再看看,其实何止是中国的西北边陲,东南,西南甚至于南部,各国列强们都把哈喇子流在上面。
多事之秋,整个国家都在动荡中摇晃。那么在这个时候,清政府的朝堂上,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是海防,另一个是塞防。
至于海防,我们不提也罢。
而塞防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看法,他的主张就是收复新疆,从根本上巩固整体的国防,只有这样才能给国家恢复生气的机会。
如果失去了新疆,将会“国将不国”,那么大一片土地拱手让人,岂有此理,那将会是民族的罪人。
于是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了这么一幕,那一夜,左宗棠一个人从京城里头出来,因为他说服了慈禧太后。而他的肩膀上加了一个重担——钦差大臣,都办新疆军务,左宗棠要去兰州为这次征讨叛乱做准备了。
这场讨伐,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讨伐,不是可以用战争简单的胜利或者失败来做注脚的,他还要应对这背后更为复杂的列强编制的网。
1876年的春天,这位倔强的老人,在三声炮响之后,带着他骄傲的队伍,身后拉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材上路了。
西征,西征,成功还是失败,老爷子其实心里也点底都没有,但那又如何,为了民族的命运他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赌上,不成功那就成仁吧!
当然蛮干,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对民族的不负责任,这种错误左宗棠是不会犯的。
接下来我们从军事装备的角度来看一看,左宗棠为这次战争做的准备。大家伙都知道,历史步入近代,列强仗着他们的船舰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各样的洋枪洋炮也涌入了我们的土地,而清军也开始一步步的装备这些东西。
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清军手里有了英国的亨利.马梯尼,美国的林明敦,法国的老毛瑟等等。
这些名字听着很新奇,其实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看着口径比较大,但枪管长,这也就算了,枪支本身还沉,部队携带起来和方便两个字离着十万八千里,最为要命的是这些家伙都是单发的,也就是你打一发,就得塞一发子弹的东西。
至于火炮,后装的很少,大多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输入的前装火炮。
从这些描述中,您能体会的出,当时清军的火力输出很尴尬的。
毕竟后膛炮和前装炮,不是装弹方式的改变,而是威力大小的问题。
反过来看看阿古柏,他这背后靠着英国人,还有土耳其人的支持,所以阿古柏的军队里头装备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可不少。
而且当时《申报》《字林西报》,也在大肆宣传阿古柏军队武装的行进程度,不是武器落后的清军所能比拟的,清军的失败仅仅是时间问题。
那么左宗棠作为一名沙场老将,对于军事装备,尤其是西洋的军事技术,那是相当的上心。
左宗棠自己就说过:
“西人洋队式, 行列整齐, 进止有度, 远胜中土。”
所以左宗棠在楚军中装备了大量的西洋武器,对于这些武器左宗棠那是爱护有加,他曾经就说过:
“洋枪、洋炮、洋火、洋药,不独价值昂贵,购买亦费周章,凡我官勇,务宜爱惜,不可浪费。”
而这些洋枪洋炮在收复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至少让清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让左宗棠可以采用精兵突袭的策略。
当时,左宗棠采购这些洋枪洋炮大多都是德国造的。
那么左宗棠为什么热衷于德国造的武器呢?这第一,德国造的武器品质相当好,这不用小编过多的解释,小伙伴们都清楚。而左宗棠的判断来自于普法战争,老将军从实际出发自己得出的结论。
这第二,当时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不错,而且这种关系还在加深,那么从这一条上,军火交易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不至于仗打了半截他不给你发货了,卡你脖子。
您别以为他们不会,当年日俄战争中,没英国美国什么事,但英国和美国在后边给俄国人下的绊子可不少。
所以,当时俄国人主动站出来,要求出售军火给左宗棠,而左宗棠一看是俄国人,就明确的回复:“我们不要!”
至于原因,前头其实已经点到了,因为在这场事端中,俄国人出兵占了伊犁地区,所以俄国人会是好心卖给你武器吗?他不半道上卡你都对不起你。
英国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牵扯到的利益很深的。
当然这两个国家虽然牵扯的很深,但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没有的。
当年左宗棠从清政府手里要过参与外交事的权限后,对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你不得不佩服左宗棠,这要是一般人估计就的把双方都拒之门外了,而左宗棠不,深入其中就是和他们打交道,了解到这两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压根是不会占到一块的,然后就开始利用他们的矛盾渔翁得利。
最简单的说,当左宗棠收拾阿古柏的时候,俄国人虽然占着伊犁地区,可没有如同英国人那样大力的支持阿古柏。
所以在整个行动中的前期,左宗棠一直避免和俄国人交恶。您都不知道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之后,这要搁一般人眼里,收复伊犁地区那绝对会是一个绝佳的时期。
但您知道左宗棠的操作吗?他将这个提议直接压了下去,在他看来伊犁问题得靠后,首要的目标是拿下南疆,这样事情才能做的滴水不漏。
所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俄国人基本上是抱着胳膊作壁上观。
那么在收拾阿古柏的时候,左宗棠面对的仅仅是阿古柏的军事,英国人在外交以及政治上的周旋而已。
而这一过程中,只要将阿古柏的军事实力彻底摧毁,面对英国人在外交和政治上的讨价,左宗棠还价坚守自己的初心,胜利那是一点都不远。
而当左宗棠对阿古柏的军事行动胜利在即的时候,左宗棠又开始向英国人伸出了橄榄枝。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收复南疆的时候,左宗棠命令部队只要发现了英国人那么就给予他们保护,而且还要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当这种善意传递过去之后,英国人强硬和不高兴就缓和了,这个时候,左宗棠开始面对最后一个麻烦伊犁地区背后的俄国人。
小编很喜欢左宗棠,他办事的过程,您反复咀嚼这都能带来不同的味道。
这说的有点长了,咱接着说武器运输的事。当时武器的采买地是在上海,这距离离新疆那是相当的遥远,运输都是一个大麻烦。
您都不知道,当时军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上海有很多销售军火的洋行,什么地亚士洋行、什么麦登司洋行、什么新泰来洋行等等多如牛毛,那个国家开办的都有。
当时采购是从两家洋行采购的,一个是香港南利洋行,另一个是德商泰来洋行,这中间胡光墉在这中间牵线搭桥,根据记载光在1875年,兰州当地就有从上海运过来的一万多条来福枪(来福枪其实就是枪管中有膛线的枪,他不是专门指一个类型的枪,这种枪也叫来复枪)。
因为胡光墉办事得力,在左宗棠的主张下,清政府还给他发了一件黄马褂就算是嘉奖了。
不过后来,左宗棠感觉这些枪炮从上海采买,这运输的路太长了,不说枪炮本身的价格,这运输费用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他先是在想后来又在兰州,创建了一个制造局。
其后这个兰州制造局对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补存各种军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个制造局,有一小部分聘请的洋人,还有不少浙江和粤来的匠人。
仿造了德国人的后膛螺丝大炮,还有后膛七响枪,还有改制清军的老式火炮劈山炮以及广东的无壳抬枪。
咋说呢?这个兰州制造局的规模并不大,根据1881年的开销,我们就能看出来。当时兰州制造局里头的各个匠人的开销,也就两万四千二百九十四两三钱一份三厘。
就这点钱,您自己也能感觉出兰州制造局的规模。
但您别小瞧了这个制造局出来的东西,当初一个俄国军官,看过兰州制造局,就说过这样的话:
“叹服同声,自此亦稀言枪炮矣 。”
所以时间走到光绪元年,清政府在兰州又成立了一个火药局。
当时左宗棠对于这个火药局出产的火药,进行了检验,最后认定可以做枪药使用。
当然这些火药和进口的洋火药比,还有差距的,根据记载,洋火药打一发需要二钱五分就足够了,但要是用土火药,您还得再加七分,这打出去的威力才能持平。
不过就算是这样,兰州的火药局也成为了此后火药补充的重要产地,原先从海外购入火药的事情也就掐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有更加好的,为嘛不用呢?”
说道根子上还是钱的问题。小编说一个数据,您就明白了。
当时左宗棠率领的这支军队,一年需要的军费就有一千万两,这个数搁到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当中,他就占了七分之一。
这也就算了,这些钱最终落实,要各省提供的协响才能支付,但各省的口袋里也没钱,所以到了1875年的时候,左宗棠的部队各省欠下的协响就高达两千六百万两。
打仗那就是花钱,不说装备上的钱,你行军布局这也的需要钱,不省着点花,能成吗?
1867年在恢复西北秩序的时候,左宗棠就两次向外国人借款就有二百二十万两。到了1875年正式对新疆展开收复,面临没钱的境地,又进行了两次向外国人借款,又借到了八百万两。
如果从军费的总数上看,外借的钱款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会说利息高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超的外交手段。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购买枪支,一部分用来支付军饷等等各种开支。
如果您翻阅当时军火资料的话,就能看出左宗棠部队的装备情况。
1875年九月份的时候,当时神机营和工部火药局,就给哈密拨过去带刺刀的洋枪二百支,洋帽十万个,七响的后膛洋炮二百尊,各种火药三万两千斤。
当然也有向清政府直接索要的清单,要求拨三百支抬枪,弹弓五百张,鸟枪火绳一千丈。
从这两份单子中,您不难发现,当时左宗棠的部队不仅有最先进的武器,同样还有当时清军惯用的武器,连弹弓都有。
其实其他的装备也有,您比方说双筒望远镜。
不管怎么说吧,这些先进的枪械,在攻城的时候很犀利的。
我和大家伙就聊到这里,喜欢的加个关注不迷路,顺手点个赞!
农村火匣子是什么东西?
火匣子是打火石,属于是一种人造合金,含有两种特别的金属铈(Ce)与镧(La)。从独居石(磷铈镧矿)提炼钍的时候,副产品中可以得到铈和镧。这两种金属在空气里都容易氧化,所以平时要浸在煤油(俗称的臭油)里保存。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通过一定工艺均匀的融合在一起,就是合金,如,铜锌组成黄铜、铜锡组成青铜,铜镍组成白铜,不锈钢全部是含铬镍钛等金属的合金。
我国哪个省出土青铜器多?
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金”或者“吉金”,它是红铜和锡、铅等其他元素冶炼和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后世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因长时间埋藏于地下,器物表面产生铜锈而变为青绿色,人们便称其为青铜。
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
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土耳其、伊拉克以及叙利亚等地区。在土耳其东部的萤泰佩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自然铜制品,没有经过冶炼,但是经过退火处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
中国最古老的铜制品
在陕西西安临潼区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残片,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制品,距今有6500-6700年的历史。我国已知最古老的青铜器是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余年。马家窑单刃青铜刀
中国青铜器的主要类型有礼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其中礼器包括有尊、簋、鼎;食器分为盛食器和煮食器,盛食器有簋、敦、盨、豆、簠,煮食器有鼎、鬲、甗;酒器又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盛酒器有尊、彝、壶、卣,饮酒器有爵、角、觚;乐器有铙、钲、钟、铎、铃、錞;兵器有矛、斧、刀、矢、鏃。二里头出土夏代晚期青铜器
中国早期的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者饰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的青铜器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夏朝的开始出现青铜容器、礼器、兵器以及工具等。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作坊周围还遗留不少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二里岗出土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从形制上部分继承了二里头文化式样,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的的青铜器在郑州地区出土的比较多,因为郑州是商早期的都邑所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发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早期的青铜器形制已经丰富起来,综合各地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而且纹饰比较简单,主要是兽面纹。几何纹也非常简单,有一些粗略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青铜器
到了商朝中期,青铜器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演变,器物上的花纹也逐步精细化,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商代中期青铜器
商朝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在个别器物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开始出现新的器物方彝、觯、觥、无肩尊、扁体卣等。这一时期方形器物得到了大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器物上开始出现铭文,由最初的一两个代表器物所有者族徽的字,发展到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个字。铭文铸工非常精细,内容涉及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商代晚期父乙鼎铭文
这一期青铜器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有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商代青铜器纹饰拓片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对商代时期的继承发展期,这一时期和商代青铜器最大的不同就是铭文内容字数有所增加,出现了几百字的长篇铭文。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西周毛公鼎
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的种类开始出现淘汰和更新的趋势,其中酒器类的觚、爵、角、斝、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食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也基本形成,簋的发展也很快,制度上也与列鼎相配。如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这一时期饮壶、簠、匜等亲的器物开始出现,编钟也开始制度化。器物的饰纹开始趋于简朴化。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幅更长,内容也逐渐格式化。西周青铜匜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继续保持简朴的风格,而且器物的种类明显减少,这一时期的铭文大多篇幅较长,开始讲究书法之美,字体笔道圆润。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北到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之地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西周大盂鼎局部
春秋到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技艺趋向成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北方秦晋、东边齐鲁、南边的荆楚,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逐渐消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
随着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秦汉时期青铜器
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来看,夏商周是青铜器铸造和发展的主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处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比如夏就曾在河南洛阳、郑州,山西的运城等地建都;商代的都城虽多有迁徙,但基本都在河南境内;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这里产生了灿烂的周秦文化,西周的国都也在陕西西安。因此这三省的地下青铜器埋藏量和出土量是全国最多的。青铜器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器型和纹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艺术美,也从自身刻有的铭文传达时代的信息。从地域上来看,河南出土的青铜器以夏商时代为主,比如偃师二里头的夏晚期青铜器,郑州二里岗商早期青铜器以及安阳殷墟商晚期青铜器。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出土于安阳殷墟。夏商的青铜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光时刻,但是铭文的缺乏导致他的历史价值就比较逊色。河南殷墟青铜器
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西周时期的国都就在今天陕西西安。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色是铭文字数增加,记录的历史信息也逐渐丰富。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这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最大特色,但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减少,并且纹饰器型进一步简朴化。所以艺术价值不如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宝鸡石鼓山青铜器出土现场
汉代以来,各地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到了宋代,对青铜金文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学问---金石学,以至于宋代仿造夏商周青铜器之风盛行。清代民国时期,随着金石学的发展,青铜器出土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现世的大量青铜器都来自于一个地方---陕西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自汉代以来,历代都不断地有青铜器出土,如此密集、持续的出土青铜器这在中国绝无仅有。近百年以来,宝鸡境内出土了数万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其中很多属于窖藏青铜器。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宝鸡地区发现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就多达150余个,仅周原遗址一带就发现130多个青铜器窖藏。陕西宝鸡眉县窖藏青铜器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有数万件之多,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著名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曾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西周建立后,仅陕西关中地区的封国和方国就有周、召、郑、虢、芮、梁、申、毕、樊、荣、井、密、杜、酆、散、夨、鱼等国。如此密集的封国,加上关中是西周的京畿之地,西周王朝早期的宗庙一直在宝鸡,大多重要的祭祀、册命仪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也就造就了此地青铜铸造的发达。宝鸡石鼓山出土青铜器
陕西的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关中,关中的青铜器主要源自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主要特点就是铭文多,这也符合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对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价值来说,主要体现就是铭文的多寡,过去古玩市场上的青铜器的成交价格取决于有无铭文,以及铭文的多少来决定。利簋及其铭文
夏商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比较少,西周以后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加,宝鸡作为西周的发祥地,西安又是西周的都城所在。关中地区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在利益的驱使下,宝鸡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关注重点。1927年到1928年间,当时驻守凤翔的军阀党玉琨就用八个月的时间盗掘了宝鸡斗鸡台周秦古墓群,先后盗掘五十多座古墓,获得1500余件青铜器。最终这些青铜器大部分流向海外,这次被盗文物中,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藏有22件。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
随着大量的青铜器出土,重器和精品自然也不会少,如清末的“海内三宝”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均出土于陕西宝鸡。还有著名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记录武王伐纣日期的利簋、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等等。在国家公布的三批限制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有36件,其中陕西出土的就有10件,分别是利簋、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墙盘、淳化大鼎、何尊、天亡簋、害夫簋、逨盘。虢季子白盘
目前传世的西周铜禁,仅有三件。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极其珍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从历史文献中见到关于青铜禁的记载。直到清末宝鸡斗鸡台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掘到一件青铜禁,后被清末金石大家端方所收藏,几经辗转流落海外,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西周铜纹禁
民国军阀党玉琨在盗掘斗鸡台时,发掘了一件西周青铜禁,解放后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件西周青铜禁秘不示人。这三件西周青铜禁皆出土于陕西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应最多的,而宝鸡又是陕西主要的青铜器出土地,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