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军黄铜板,民国能自产重机枪吗?
可以的,民国自产的重机枪都是仿制国外的版本,不过能够实现自产自用,产量还不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就是用了不少自己生产的重机枪抵御外敌,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早产量比较大的重机枪应该是卅节式水冷重机枪,仿制的是美国的勃朗宁M1917重机枪,结构比较先进,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大量使用了这种重机枪。在民国10年,也就是1921年的时候就仿制成功,能够正式生产了。那时候的民国哪来的美国最先进的重机枪呢?据说是由一个美国军火贩子偷偷带来中国的,中国对其进行了逆向工程完成的仿制。
也是因为逆向工程的关系,卅节式重机枪可靠性较差,产品中没有一挺能连续射击200发以上。兵工署多次向美国和比利时两国商取全套工作图样,但却没有结果。曾一度决定停造卅节式重机枪,专造马克沁重机枪,所以产量比较小。
提到马克沁机枪指的就是民24式重机枪,中国仿制的DWM出口型1909马克沁机枪。其实中国的光绪15年(1889年)的时候就仿制成功了马克沁机枪,但并未投入生产。民国2年(1914年)也仿制出了德国的某型马克沁,取名“华宁”,只生产了300挺。
而民24式马克沁是民国24年(1935年)开始生产的马克沁,产量很大,达18694挺。是中国军队抗战中的主力机枪,立下了汗马功劳。
民国7年(1918年)的时候中国还生产过一种重机枪,仿制奥地利施瓦茨洛泽重机枪,产量非常小,不足为题。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舰载中远程防空导弹可以对舰攻击吗?
美军AGM–84“鱼叉”反舰导弹,直到1979年才服役,也就是说美军在这之前没有什么专业型号反舰导弹,要么是技术不成熟,要么就是体积庞大整体性落后,远不及苏联反舰导弹那样的完善和型号繁多,那么美军为何不发展反舰导弹呢?是因为1970年代之前导弹技术不成熟,虽然说射程是够用,但是发射平台与导弹之间的制导和联络不稳定,导弹在50公里的射程范围舰载火控雷达还能精确制导,这叫“视距内打击”,但是受地区曲面的影响,雷达波在50公里外就探测不到敌舰了,也就没法锁定目标和制导导弹,而导弹自己携带的雷达在很远的距离也探测不到敌舰,探测不到也就没法击中目标了...所以,美军认为反舰导弹制导的技术水平不行,而舰与舰之间50公里的距离又太危险!发挥不出航母战斗群的优势,还不如舰载机反舰有效...也就很长时间不发展专用的反舰导弹,不但美军这样整个西方也是这样,西方另一“飞鱼”系列导弹也是在1980年才服役。那没有反舰导弹,若是真的与敌舰近距离遭遇怎么办?1970年代之前欧美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预案的,就是使用大型防空导弹去打击近距离的敌方战舰(50公里视距内)图片上就是美军1960年代的“黄铜骑士”远程防空导弹。1960年代美军先后发展了三型远程防空导弹:“黄铜骑士”(远程)、“鞑靼人”(近程)和“小猎犬”(近程)。这三型导弹当中“黄铜骑士”是大型远程防空导弹,射程为120公里,导弹的战斗部重量超过150公斤,总体性能与苏联的萨姆–2导弹相当,但体积和长度都太大,只能安装在巡洋舰这样大型军舰安装和使用,图片上的“黄铜骑士”长度超过10米,导弹使用冲压发动机,头部的带有五根“极化天线”用于接收舰载火控雷达信号(英军“海标枪”防空导弹也是这种设计),导弹带有一个助推火箭,发射时火箭助推器先点火,将导弹加速至2马赫的速度,然后分离冲压发动机点火。被“黄铜骑士”击沉的3500吨级靶舰。
那“黄铜骑士”是怎么击中敌舰的?首先是舰载对海搜索雷达扫描海面(也可是航空兵在更远距离发现)有敌舰的踪迹时雷达进行跟踪→当敌舰进入到50公里处→舰载防空雷达警戒进行跟踪→接近40公里时防空火控雷达锁定,然后发射“黄铜骑士”,导弹在火控雷达的制导下先爬升→再大俯冲角攻击敌舰,由于防空导弹弹体细长,1960年代后建造的战舰钢材都比较薄,导弹有可能直接穿透钢板在敌舰的内部爆炸,大型防空导弹的战斗部都在100公斤以上,并且是在舰体内爆炸,爆炸能量都在舰体内传播,对中小型战舰的破坏力还是很大的。实际上使用防空导弹打击军舰的这个办法现在也在用,图片上美军的“标准–6”防空导弹就可以进行反舰,大概过程就是图片里表现的那样。使用防空导弹打击战舰的办法还是可行的,毕竟军舰的体积要比飞机大的多,雷达反射面积也会更大,同时航速也比飞机飞行速度慢的多,体积大速度慢很容易被火控雷达锁定,打击军舰要比打击飞机容易和准确的多。皇家海军的“海标枪导弹”也具备打击军舰的能力,刚接触军事知识的时候发现“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怎么没有反舰导弹发射器?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那个时代西方军舰几乎不装,也没有反舰导弹,都使用防空导弹去打击军舰。
总得来说,防空导弹打击军舰是副业,是临时性的,虽然打击军舰很准确,但是只能在50公里的视距内进行,超过了这个距离防空雷达就锁定不了目标了,因为防空雷达就是探测空中目标的,对于海面目标探测发挥不出来太大的作用,另外防空导弹战斗部装药不多,打击能力有限,有可能十多枚也击沉不了。
至于说能否打到战舰的雷达则要靠运气,雷达相对于舰体太小了,并且防空导弹也不装雷达频率接收器,没法接收/跟踪军舰雷达发出的雷达波,也就没法直接击毁雷达了。反辐射导弹的引导头,里面像“棒糖的球球”就是雷达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雷达波的波束,每一个“球球”对应几个频段的雷达波...可问题是防空导弹不装这类引导头。
所以防空导弹打中舰载雷达的概率太低了,也没必要去打雷达,将军舰毁伤就够用了。
现在全世界海军对岸火力支援基本上是76?
我是一个勤劳的码字小编,请进来的看官老爷们点点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解析问题楼主的问题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为什么现在海军不采用大口径的舰炮对岸攻击?
第二个是现代海军队岸攻击方式有哪些?
图·中国海军六九式30毫米双管舰炮
大口径舰炮的辉煌时代大口径舰炮的辉煌时代实际上是战列舰的煌时代!战列舰的主要武器就是大口径舰炮。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舰艇也叫做战斗舰。《武器百科――战列舰》
战列舰的发展:战列舰的兴起在17世纪后期排水量大概在1000吨左右,到19世纪中期已经发展到4000吨左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列舰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排水量已经增加到七万吨,航速已经增加到30节以上。我们所关注的舰炮已经增加到了460mm口径。
图·美军依阿华号战列舰上的460毫米舰炮
大舰巨炮理论的兴起之战
1916年的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日德兰海战,充分显示战列舰的辉煌使得战列舰巨炮在海上的威力达到了顶峰。双方舰队相距18千米,由于相距比较远,双方实力都无法摸清,双方都比较惧怕驱逐舰鱼雷对己方军舰进行破坏。由于相距18公里,值得使用射程最远的火炮进行攻击,射程在18公里的火炮以上只有战列舰上的巨炮。日德兰海战其实双方都未能战胜对方,但是由于英国舰队和德国舰队的力量比例是8:5,所以损失也成为8:5,因此德国宣布获得此次海战的胜利。但这场战争确立了战列舰的历史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列舰都是作为各个国家唯一的具备远程打击的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海战》而战列舰的主要攻击手段就是口径最大的舰炮,理论上讲口径越大炮身越长射击距离越远。
图·日德兰海战
舰炮的用途多样化随着军事化斗争的需要舰炮不单单进行于舰对舰的攻击也发展了多样的舰对地攻击。并且取得的战果也相当的丰硕。
举个例子是关于中国同英国的战斗!
中英鸦片战争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屈辱外交的开始。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反思这场战争,这也是炮舰政策对中国震撼最深的一场战争。英国想要登陆中国就必须要进行抢滩登陆,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舰对地炮击。
我们首先看的是英国的军舰和舰炮。
图·鸦片战争当中英国的军舰结构
图·英国军舰上舰炮的结构和操作
图·英国军舰舰炮的实物
以上三张图主要是展示英军的军舰以及上面的火炮配置以及火炮操作程序。当时英军装备的是阿姆斯特朗炮,110磅长舰炮,有效射击距离是3700米左右,炮弹主要以延时引爆的火药爆炸弹为主,辅助有实心铁弹。
我们看看当时清政府的火炮
图·博物馆当中珍藏的清军使用的火炮
图·战斗当中高高举起龙旗的清朝军人
当时中国清政府主要装备的火炮是前明留下来的红夷大炮,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其中最有名的火炮被称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有效射程是1800米左右,少有开花弹,大多是实心铁弹。
双方对比下来你就知道了,在这样的炮战当中清朝军队根本就不能攻击到,三千米开外的英国军舰,但英国军舰就可以轻易的攻击清军的岸防部队,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世界著名的战列舰展示
以下两收件几乎是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但都是被击沉了。而且都有飞机的参战。
图·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长263米 宽38.9米
满载排水量72808吨
航速27节
最大舰炮口径460毫米
战列舰的衰落预示着巨型舰炮的衰落以巨型口径舰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列舰,在现代战争当中已经无法存活。既然都不能存活,就更不要说炮舰炮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再大的口径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我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战力建设作为各个海洋军事强国,维护海洋霸权的主要手段。但是当航空母舰出现以后,战列舰再也抵挡不住大量的舰载飞机饱和式轰炸和攻击。事实也证明用战列舰夺取制海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核潜艇、舰载机、导弹、以及电子装备的大量快速列装,使得战列舰的优势所剩无几很快就从从属地位被取代了。大口径舰炮的淘汰其实就是战列舰被淘汰的缩影,究其原因是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攻击方式的多样化,不再需要单一的舰炮攻击。而战列舰的笨重反应速度慢,以及对对空防御几乎零效率,不能够超视距攻击……曾经煊赫一时的战列舰带着他的大口径火炮消失在茫茫的历史当中。
现代海军队对单一的舰炮攻击的依赖已经降低,现代军舰对岸防的主要攻击方式多样。舰载飞机舰载直升机
现代海军尤其是航空母舰一般都装备有舰载航空兵,主要的攻击方式也是舰载机对地攻击对海攻击。这样的方式距离远,攻击灵活。以舰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列舰毫无还手之力。对地打击效果,也优于战略舰对地打击效果。
图·美国的舰载飞机
图·美国军舰上的舰载直升机
舰对地巡航导弹
舰队地巡航导弹相比较舰炮主要的优势射程远、威力大、精确度高、可搭载多种弹头。
以美军战斧巡航导弹为例:
射程:2500KM
战斗部重量:122.5KG烈性TNT也可搭载20万吨级的核弹头
精度:误差不超过6-10M
图·战斧巡航导弹
舰炮
舰炮主要是一种辅助的攻击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岸防火力防御比较弱的国家或者地区。也可以用作海上舰艇对抗的一种武器,但总体来说相比较导弹攻击来讲,精度差,射程短,爆炸威力小。
射程:4-20KM
战斗部重量:2-20KG烈性TNT
炮弹种类:穿甲弹、爆破弹、杀伤弹、空炸榴弹和特种弹
精度:受火控雷达和海面因素影响较大
图·美军MK 45 127毫米舰炮
现代战争对舰炮的要求或者定位
反应速度快、发射速度快能有效拦截导弹拦截失败的后的快速接近的目标。去人工化,自动化程度高。这些要求都注定现在的舰炮口径会越来越小。这样便于快速的反应,和快速的发射以及带尽量多的弹药。图·730高速近防炮
随着炸药提炼水平提高和高爆炸药的产生,现在同等当量的炸药同原来二战时期的炸药当量相比较,威力大了不止十倍所以这样也有利于炮弹的小型化,炮弹小型化以后口径自然也就随之减小,但爆炸毁伤威力并没有减小。结语二战前全世界拥有不少的战列舰,可是等到二战结束以后各国的战列舰几乎都在战斗当中被击沉。这就说明了战列舰的生存都已经没有了空间,而作为战列舰上主要的攻击武器大口径巨炮,也就随之而消失。而现代军舰当中大量运用舰载机和导弹进一步削弱了大口径舰炮的作用。但是舰炮的作用不可能完全被取代,在近距离作战,以及对一些低烈度作战对抗当中依然有较高的费效比。另外发展出来的小口径快速反应高速射击效率的密集阵,也成为军舰防御的最后一环。但无论如何,大口径舰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文/淦珩 图/网络
参考文献
《海战》
《武器百科》
《舰船知识》
谢菲尔德号是哪个国家的?
英国。
最早的“谢菲尔德”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皇家海军的一艘(南安普顿次级)巡洋舰,参与了针对几艘德国主力舰船的行动。
与同时代的多数皇家军舰不同,谢菲尔德号的设备不再使用以前的黄铜,而改用不锈钢制造。为的就是减少船员对设备的清洁负担,正是因为这样她有了一个昵称“闪耀的谢菲”。1938年8月,皇家海军将原型雷达系统装上谢菲尔德号,使得谢菲尔德号成为第一艘装有该系统的皇家军舰。
二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谢菲尔德”号,在二战后期返厂修护,直到战后才“复出”。直到1967年才光荣退休。
后来英国1966年又开始造自己的导弹驱逐舰,有了42型驱逐舰的构想,也就是“谢菲尔德”级驱逐舰,首舰就是“谢菲尔德”号,于1975年服役。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陆军的单兵装备有哪些?
抗日时期,说日军武装到牙齿一点不为过,我们来看看日军的单兵装备,可以想像一下我军抗击日寇有多艰难。
日军“三〇年式”陆军弹药盒及刺刀 。弹药盒前盒每个可容纳30发子弹,后盒每个容纳60发子弹。前盒加后盒共计可携行120发子弹。
“九九式” 背囊。背囊携带的东西有:衬衣衬裤,袜子,工具,口粮,雨衣,合计总重8.411公斤。
日军的“九八式”圆锹。据说中间两个孔可以在阵地战中保护面部。
日军陆军军毯
明治及昭和时期两种日军士兵水壶。
日军折叠水桶
日军士兵铝制水杯
佩有羊毛保温套的日军“三十一年式”饭盒
日军士兵制式军用小刀
防蚊手套和蚊帐
大正与昭和时期的日军手帐与手牒
日军士兵绑腿
日军士兵羊毛护腿
日军士兵防寒长靴
日军士兵蚊帐
三八式步枪
九七式手榴弹,也就是我们说的香瓜手雷
日军士兵单兵装备很齐全,而我军人手不到一杆枪,弹药更是奇缺,肚子都吃不饱,其他装备更是没有,八年抗战真是不容易。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讨论,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耐海水腐蚀的铜管?
铜管有几种:普通黄铜(H68A)、海军黄铜(HSn70-1)、铝黄铜(HALL77-2)、白铜管(BFe10-1-1)、白铜管(BFe30-1-1)。
其中耐腐蚀性好的是白铜管(因为里面含有镍金属),两种白铜管选择BFe30-1-1(含镍30%)用于海水环境中。这个白铜管在海水里能用个几年。不知道你干什么用,推荐使用钛管、TP317L不锈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