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怎么分辨黄金和黄铜,以及辨别黄金与黄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古代人怎么区分黄铜和黄金的?不是都差不多哒?
古代人本来就不分黄铜和金的 战国时代动不动报君黄金台上意赏金千金 五百两黄金买了千里马的马骨就是最好的说明
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近几天我看《史记》,看出不少啼笑皆非的疑问。比如我越来越感觉司马迁太爱胡说八道,赶情浮夸风吹牛皮这样的事儿都得以他为鼻祖。
你看他那满纸的日食月晦,桃冬花,大雨雪,深二尺五寸,说得那个确确凿凿,就跟他亲自用尺子量过似的。即便他下笔前的确参考了很多史料,亲临历史现场考察过,并聆听了很多百姓的陈述,我仍旧对这些数字和记载表示怀疑。百姓的主观记忆是不可靠的。这里面肯定有许多以讹传讹的地方。比如这个二尺五寸的大雪,我就认为绝对不是科学测量的数据,有可能只是某个低洼地的厚度,或者虚张声势的一个数字而已。
越看史记,越感觉它更像一部小说,也许是我过高估计了正史的严肃。反正司马迁是特能夸张的一个人。从尧舜禹到项羽刘邦,如此漫长的时间,浩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他竟能把他们一个个还原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话,看上去太真实生动了,真实得让我无法相信。这种写作效果如果作者没有非凡的想象力是难以成就的。而靠卓越想像力写就的书是否还叫历史?史书只是记载被还原的过去事实的简单载体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困惑不解中。
司马迁特别大方,动不动就让史记里的人物获封黄金几百几千甚至几万斤。他给我的印象是,反正是历史,多写点大家都有面子。呵呵。于是大笔一挥,那些已归尘土的死人便都成了放在现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也赫然有名的主儿了。
比如刘邦听了田肯的话,很高兴,当下赐黄金五百斤给他,孝文帝因诸臣在清除吕产等吕后余势中有功,便“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城乡陈平,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童,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你看,这里黄金不仅都论斤称,还都上吨了。这么重的东西,不知他们怎么运回家的。想想红楼梦里也不过论两,我们现在更好,一提黄金都论克,这么看,中国人的日子竟是越过越穷了,而且古今的穷富差别也太大了吧。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问题。
难道那个时代比E时代还富有?似乎不可能。联想到古人的鲍鱼竟是臭咸鱼,我开始推测古代的黄金也许就是黄铜,但这样好像也讲不通,因为这两千年里,黄金是什么时候又怎样从黄铜变成现在的黄金的呢,从没人说过。如果的确如此,不可能没有记载,否则杨白劳们完全可以拿二斤黄铜还黄世仁,就没有诸如白毛女那样的悲剧了。
要么是古代黄金的纯度有问题?古人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提炼黄金,顶多靠人力在江河边浪沙里淘金。所以这里动辄千斤的黄金可能只是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金砂。别说18K了,估计连12K都不会有。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由于发展到汉代,人类的文明历史尚短,自然资源被人力开采利用得极少,黄金遍地都是,因此那时黄金虽然也值钱,但价值远不可和现在相提并论。所以赐个千把斤黄金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且不说刘邦为了削掉项羽这块心腹大患,一霸天下,决定采用陈平的离间计,于是他给了陈平的四万斤黄金作为活动基金,陈平果然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失去了智囊相助后,就成了有勇无谋的孤胆英雄了,一路败走麦城,最后更是别无选择地做了悲情英雄,以此历史上有了霸王别姬这出好戏。这是妇孺能详的典故。
我们只来看陈平手里的这四万斤活动基金究竟值多少钱呢?
我查到了一个我认为不可靠的换算古今货币换算数据。
有人将古代的黄金白银和铜钱与人民币的比率换算如下: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1石米=1两白银
(1石米=10斗米,1斗=10升 1升=1.25斤 1石米=125斤米)
姑且按照这个比率,我们把这笔活动基金换算一下。
1两黄金=10石米
1斤黄金=5000石米
4万斤黄金=4万X5000石米=2亿石米=250亿斤米
4万斤黄金=2亿两白银
4万斤黄金=4万X500X人民币2000元=人民币400亿元
而据确凿史料,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大约7千万两白银,如果这个换算比率有参考价值的话,那么陈平的活动基金便相当于清朝三年的国库收入。相当于人民币400亿元,这似乎更像无稽之谈。我甚至认为汉代人的所有财富都不及这个数字。可以反鉴,如果司马迁没有胡说,那么汉代时黄金就是不怎么值钱的东西。
黄铜和黄金怎么区分
硬度不同。黄金:纯金柔软、硬度低,用指甲能划出浅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黄金饰品比成色低的柔软。黄铜:含铜越多越硬,折弯法也能试验硬度,纯金柔软,容易折弯,纯度越低,越不易折弯。
测密度。黄金密度大,黄铜密度小。
用火烤。黄金:真金不怕火炼,用火将要鉴别的黄金烧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黄铜:由于含有铜,在火烤下会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也就是说,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可能就是黄铜,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则一定是黄铜。
用稀酸。黄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放入稀酸里面,是没有气泡的。
黄铜:放入稀酸里面,有气泡冒出的是假的,因为假货多掺有锌,会与酸反应。
用乙醛、CuSO4溶液。黄金:同上面的道理,金具有强腐蚀性,加热后放入,是没有反应的。黄铜:加热后放到乙醛溶液中,变红的是黄铜(也就是假黄金),加CuSO4溶液,有红色金属析出的是黄铜。
古代的黄金是黄铜吗
最开始汉朝以前说的黄金就是黄铜,《汉书·食货志》有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黄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黄金,白金就是今天所说的白银,赤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铜。这一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可以佐证,该书卷十四上金部有“金,五色金也”、“银,白金也”、“铜,赤金也”等词条解释。可见,汉代人不但金、银、铜的概念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已经有了金、银、铜三个词。《汉书》所说的“黄金”、“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黄金,决不是黄铜。所以汉后就是黄金。
怎么区分黄铜和黄金
先看饰品上的印记,黄金首饰上都会有成色标志,比如:足金990、千足金999。然后看色泽,一般足金或千足金的颜色是呈光亮的金黄色,而铜的颜色是光泽刺眼的。再将黄金和黄铜放在手心掂一下,黄金会更有沉重感。最后再看它们的硬度,软的是黄金,硬的黄铜。
色泽:足金或千足金的颜色是呈光亮的金黄色,而铜的颜色是光泽刺眼的。通常黄金的色泽,其成色越好,若偏红则含铜杂质偏高,若偏白则含银杂质偏高。
重量:一般黄金会有沉重感,放在手心里就会感受到压迫感。因为黄金的比重是19.3g/cm3,而黄铜的比重只有8.9g/cm3.
硬度:黄金越纯硬度越低,你可以用指甲在足金或者千足金上划动一下,如果有细小的痕迹,且容易折弯金说明是黄金。用同样的方法,在黄铜上就不会留下痕迹,铜含量越多越不容易折弯。
金子和铜怎么区分?
金子和铜的区分方法:
1、表面会不会变黑
黄铜比黄金容易被氧化,在黄铜表面被氧化之后形成一层氧化膜,所以黄铜就变黑了,而黄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2、同等体积质量差别
黄金的密度比黄铜大,所以同等重量的黄金体积小于黄铜,把他们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谁排开的水的质量小,那么他就是黄金,反之则是黄铜。同理,同体积的黄金和黄铜,质量上黄金大于黄铜。
3.化学反应
加入HCl,黄金不与其反应,而黄铜中的锌与HCl反应生成气体,就能分辨出黄金和黄铜。
扩展资料:
通过黄金首饰的一些外观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区别黄金与铜:
1.看印记:所有的黄金首饰上都有成色标志"足金990"或"千足金999",厂家印记。
2.色泽:足金或千足金呈光亮的金黄色,而铜的光泽剌眼。
3.硬度:在足金或千足金上用指甲划动,有细小的痕迹,而在铜上就划不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金
百度百科-铜
怎么样快速用眼睛看出黄铜和黄金的区别?两者颜色相同吗?
两种颜色不相同,快速辨别黄金和黄铜的区别办法如下:
1、看印记:所有的黄金首饰上都有成色标志"足金990"或"千足金999",厂家印记。(下图为黄金)
2、色泽:足金或千足金呈光亮的金黄色,而铜的光泽剌眼。黄金的色泽越黄,成色越好,若偏红,则含铜杂质偏高,若偏白,则含银杂质偏高,其黄金成色都偏低。(下图为黄铜)
3、硬度:在足金或千足金上用指甲划动,有细小的痕迹,且容易弯折,而在铜上就划不出,铜含量越多越不容易弯折。
4、重量:金有很强的沉重感,放在手心里,有压迫感,因为黄金的比重为19.32g/cm3,而黄铜的比重只有8.9g/cm3,前者是后者的二倍多。
扩展资料: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参考资料:黄铜的介绍黄金的介绍
关于古代怎么分辨黄金和黄铜和辨别黄金与黄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