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方法)

以及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方法对应的知识点,83、东南亚的主要环境问题4、山东淄博2公里河段呈深黄色疑被污染,所以这时Fe2(SO4)3中Fe3+大多数已被消耗转化成了二价亚铁离子Fe2+,故溶液中Fe3+离子浓度已经很低或消耗完了。较高浓度的Cu2+比很低浓度的Fe3+更容易在阴极得到电子而放电,c.用纯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可以制Na...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以及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化学高手来~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法处理黄铜矿(CuFeS2)精矿,可以制得硫酸铜溶液和单质硫。

呵呵,这个不难!解释如下:

耐酸隔膜的作用就是把上图中隔膜左边的溶液与隔膜右边的溶液隔离开,只让Cu2+铜离子等能够通过,Fe3+也可以自由通过,但是以下两点必须说明:1,在左室阳极区中的化学反应充分反应后,一般才会通电进行电解操作,所以这时Fe2(SO4)3中Fe3+大多数已被消耗转化成了二价亚铁离子Fe2+,故溶液中Fe3+离子浓度已经很低或消耗完了。

2,较高浓度的Cu2+比很低浓度的Fe3+更容易在阴极得到电子而放电,从而生成单质铜Cu。

还有铜离子Cu2+跑到阴极去主要是受到阴极的吸引,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奔向阴极。

望采纳!谢谢!

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1)冶炼铜的反应为:8

(1)化合价降低的元素Cu、O,在反应中被还原,故答案为:Cu、O;

(2)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a.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高空排放会污染空气,处理不合理,故a错误;                  

b.可以利用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用于制备硫酸,故b合理;

c.用纯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可以制Na2SO4,故c合理;

d.用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d不合理;

故答案为:b、c.

(3)三价铁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S2O82-能将亚铁离子氧化,原理为:2Fe3++2I-=2Fe2++I2,S2O82-+2Fe2+=2SO42-+2Fe3+,

故答案为:2Fe3++2I-=2Fe2++I2;S2O82-+2Fe2+=2SO42-+2Fe3+;

(4)a.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以及强碱反应,6H++AI2O3=3H2O+2Al3+,除去铝离子的反应是利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离子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

故答案为:Al3++4OH-=2H2O+AlO2-;

b.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使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东南亚的主要环境问题

【题目】东南亚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类词】2002;亚洲;农业经济;环境

【正文】

农业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东南亚国家粮食、工业原料、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开发中使用的扩大种植面积、移民垦荒、增施化肥农药、开发森林以及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虽然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却带来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一、东南亚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与其经济依附性、人口压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依附性。东南亚国家除泰国外,在二战以前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不仅造成东南亚资源不断减少,而且使该地区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落后,农业种植单一。东南亚国家取得独立后,这种单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一些可再生资源如农产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国家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二是东南亚国家在金融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实行紧缩政策,连续提高利率,使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猛增。由于债台高筑,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出卖宝贵的自然资源来还债。三是长期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粮食不能自给,靠出口经济作物和资源来换取粮食。

人口的压力。二战以来,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从1960年的1.95亿增加到目前的5.11亿。从1960年至1998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增长了1倍以上。老挝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宾是2.74倍,马来西亚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国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食物、住房、教育、卫生保健、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占用等形成持续不断的高需求。

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不断需求,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大规模开发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采森林资源,扩大出口创汇,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农业开发措施使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和这些国家的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东南亚国家已采取有关应对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措施主要有:

一是减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无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泰国、缅甸、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政府重视山民经济的改造,指导山民掌握农业知识,建立永久性农田发展替代种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老挝政府于2001年确定的2001-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20年奋斗目标,已明确了在今后几年内要消灭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停止没有经过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如越南近年来实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点均要经过认真考证,将经常发生洪水、泥石流地区及贫困山区的居民移迁到新经济区。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励植树造林护林。面对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加上国际社会的压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老东盟国家自7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实施造林计划,建立森林保护区。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实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励发展木材加工业和植树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课税的方式来限制原木的出口,规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课以25.5美元的出口税、13美元的出口许可费,加上各地区制定的重新绿化费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费用约为50美元。菲律宾1974年开始实施《森林改革法》,鼓励发展国内木材加工业,规定进行选择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锯木。1978年马来西亚政府也制定了保护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产量和出口量。此时,泰国政府也开始实行了造林计划,政府和公司合资有计划地进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采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这一禁令不适用于农业部和林业部,这两个部门仍可以继续出口和转运木材。越南近年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从1999年开始实施“500万公顷造林计划”,造林护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33.2%。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物科技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试验。1982年成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协作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网。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农业,注重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用生物科技来发展农业。菲律宾在70年代就开始实行生态农业的实践,建立生态农场,以马雅农场较为典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变废为宝的封闭循环和应用生物之间的生产、消费、分解关系,禁止或减少外来能量(化肥、农药、生长剂)的投入,通过“清洁生产”来生产“健康产品”。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点燃绿色革命火种的“神奇水稻”品种。该研究所目前正在考虑将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应用于食物的生产,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节省土地和水资源,减少耕地退化。马来西亚目前也开始重视生物科技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强调高增值产品的发展,如知识密集型食物加工产品和与健康有关的、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生物科技产品。现在,利用生物科技发展农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新兴产业,该国已经建立了对胡姬花和香蕉进行组织培养的生物工业、油棕的组织培养业。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长。为了缓解快速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就业、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实施家庭计划,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东南亚国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新加坡是1.5个,马来西亚是3.1个,印尼是2.7个,菲律宾是3.6个,越南是2.3个,柬埔寨是4.5个,老挝是5.5个,缅甸是3.1个,泰国是1.9个。虽然一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仍保持较高的生育率。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仍是东南亚国家面临的课题。

东南亚国家尽管已采取了减缓农业发展造成环境退化的有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保护环境的成效并不乐观。虽然禁止原木出口和非法采伐,但是执法不严,收效不大。为了增加外汇收入,有的国家政府下令禁止了,随之又放开,如老挝政府于1991年8月禁止一切采伐活动,但1992年又取消了禁令,向几个外国公司租让了伐木权。缅甸于1988年宣布禁止砍伐森林,但该国政府后来又同几家泰国公司签订采伐木材的合同。印尼虽然限制出口原木,但是,几十年来,印尼以扩大木材产品出口作为其经济的增长点,开始是出口原木,禁止原木出口后,又出口木材产品。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胶合板产品成为该国的非石油天然气产品中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创汇的产品。据官方统计,1999年印尼有105个胶合板工厂,1701个锯木加工厂和6个造纸厂,胶合板出口创汇总计达85亿美元。这些胶合板和造纸厂,均以木材为原料,胶合板、纸浆的生产和创汇越多,需要的木材也越多,砍伐森林就越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水质和土壤也带来了新的污染。由此可见,如何减少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仍是摆在东南亚各国政府面前有待解决的课题。(njdk212)

山东淄博2公里河段呈深黄色疑被污染,这可能是什么导致的?

四月一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岳阳河、孝妇河两根河堤上,一段用玩具鱼和朝天椒制做的“火锅鱼”的艺术表演录影表明,间距河长约2公里的流域,河水呈深咖啡色。本地住户称这一段为“小黄河”。

该流域名叫‘岳阳河’,在淄博博山区的神头桥汇到孝妇河,孝妇河的一个干支流汇到小清河,最终注入渤海。上边提及的青年志愿者说,小黄河在大晴天的情况下,河水较为浓稠,“本地住户说她们的身上总会有一股锈蚀的味儿”。上边提及的青年志愿者说,“小黄河”周边的多名住户表明,“小黄河的危害非常大”,“普通百姓体现较为大”,“都了解有伤害,可是难以解决”。

周边住户猜疑是“小黄河”的色调难题,或是与本地一家化工厂相关,青年志愿者说,“大家赶到小黄河周边的公司发觉,离海湾一公里上下的地区有一堆废料,色调跟‘小黄河’很像。”此外一位住户猜疑,疑是河水环境污染或与本地铜矿相关,青年志愿者说,“五六十年前闭矿后,洞穴冒出的水,把洞穴里的空气污染物都冲跑了,可是这一煤矿业离得很远,与小黄河异常的环境污染关联,如今仅仅住户的猜想,没法确认。”

据博山区环保监测站工作员详细介绍,因为博山地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煤矿业总数较多,如今早已废料了很多废弃矿井。并且博山也被称作“小泉城”,夏天,山泉水大会上返,地表水又以煤矿水为主导,水里的亚铁离子成分较高,“水反流时呈翠绿色,在空气中空气氧化后变黄。”

江西德兴铜(钼)矿田

德兴矿田位于江西省德兴县,包括铜厂、富家坞特大型和朱砂红大型铜(钼)矿床,及其周围一些多金属矿床(点)。

一、区域背景

德兴斑岩铜矿田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的外带,扬子准地台内江南台隆东段南缘。受江南台隆与钱塘坳陷之间的赣东北深断裂带控制,矿田分布于断裂带北西侧的北东向多金属成矿带内(图3.2.1)。

图3.2.1 江西德兴铜矿田及外围地质图

矿田区处于乐平重力高北东重力抬高区与大茅山重力低之间梯度带的东南,偏重力低一侧,呈同向扭曲的重力低值带中;磁场以赣东北深断裂带为界,北西为平静磁场区,南东为复杂磁场区,矿田位于复杂磁场区边缘的北西向低缓负异常中(图3.2.2)。

图3.2.2 江西德兴铜矿田及外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区域场剖析图

地球化学场显示为Cu、Mo、Au等元素构成的北东向高背景带(图3.2.2)。该异常带长一百多公里,宽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其中以Cu、Mo为主,伴有Au、Ag、Pb、Zn、Cd、As、Sb、Hg、Bi等多元素组合异常。德兴铜(钼)矿田和银山铅锌(银)铜矿田异常位于其中段,前者以Cu、Bi、Mo、Au、W等元素组合为主,后者以Pb、Zn、Cd、As、Sb、Hg为主;各元素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异常间相互套合或重叠。

二、成矿环境

1.地层

矿田区内,除赣东北深断裂带中零星分布有侏罗系和外围东南隅有震旦系、寒武系之外,大面积出露江南台隆基底层——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沉凝灰岩、变余砂岩等),其原岩为泥质、粉砂质及火山凝灰质沉积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即德兴铜矿的围岩。

2.构造

区内褶皱、断裂发育。褶皱构造主要有早期的泗洲庙EW向向斜,晚期的德兴—铜厂和张家坂—雷门两处NE向复式倒转背斜,两者斜交于矿区中部。断裂构造以NE向赣东北深断裂带为主体,除改造了早期EW向断裂构造外,又形成了与之配套的NNE向、NW向断裂系统。

赣东北深断裂是区内导岩、导矿的主要断裂带,多组不同方向断裂与次级背斜的交汇是控制岩体就位的主要因素,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是斑岩矿体的主要赋矿部位。

3.岩浆岩

岩浆活动频繁,尤以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多种岩性的侵入岩和次生火山岩。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早期浅—超浅成侵入杂岩体,由花岗闪长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等组成。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为主要成矿母岩。

斑岩体的相变不明显,其蚀变、矿化呈过渡渐变关系。

4.区域地球化学

(1)赣东北多金属成矿带中,各矿床均处于高Fe2O3(>5%)、Al2O3(>13%)、K2O(>2.5%);低SiO2(<70%)、NaO2(<0.3%)的地球化学环境。

(2)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平均w(Cu)=40×10-6,其中凝灰质岩石最高,w(Cu)=74×10-6,其他成矿元素含量亦较高,如w(Pb)=29×10-6、Mo为1.8×10-6、Zn为104×10-6、Ag为0.37×10-6。

燕山早期各类浅成侵入体中,亲铁和亲铜元素含量为区域岩浆岩类中最高,从其早阶段到晚阶段呈Cr、Ni、Co、V、Ti元素含量降低,Cu、Mo、Pb、Zn、Ag元素含量增高的趋势。如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Cu、Mo含量全区最高w(Cu)为(132~230)×10-6、Mo为(3.7~10)×10-6,Ag含量也较高;安山玢岩中Pb、Zn和英安玢岩中Ag为全区最高。

(3)据矿田及周围700km2范围内,岩矿石样品Cu元素分析结果,显示Cu地球化学场可清晰的划分出高、中、低值场。其高值场位于矿体中心,而围绕三个矿床的外围显示为低值场,面积约400km2,再向外呈中值(或正常)场(图3.2.3)。这种地球化学场清楚地表明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因而认为双桥山群为区内主要矿源层。

(4)矿田上,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主成矿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并具有清晰的多元素异常组合分带特征(图3.2.4),内部带以 Cu、Mo、Au、Ag、W、Bi 为主,外围带以Pb、Zn、Cd、Mn、As为主。矿田异常约 100km2,包括富家坞、铜厂、朱砂红三个矿床,形成三个明显的浓集中心,以 Cu 2400×10-6圈出的内带,组合有 Mo、W、Sn、Ag、Sb等异常;Pb、Zn、Mn、As、Co等异常呈环状,围绕着 Cu异常内带。

图3.2.3 江西德兴铜矿田(水系沉积物)铜地球化学场分布图

5.区域地球物理场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形态复杂,重力高、低异常交替出现。德兴矿田一带总体显示为北西向重力低异常,或处于300°方向的剩余重力高异常上的低值异常带(图3.2.4)中;朱砂红斑岩体位于重力低异常向北凸出的舌状重力低上,铜厂斑岩体位于弱重力高的鞍部,富家坞斑岩体位于其东部重力低异常处。

磁场表现为北部伴有弱负异常的低缓磁异常,走向300°,ΔZmax=250nT,50nT等值线圈闭与矿田蚀变带形态相似,范围略大。

图3.2.4 江西德兴铜矿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剖析图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组合分布及产状

三个矿床的主要矿体均赋存于浅成含矿斑岩小岩株的浅侧部,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分布;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已圈定的矿体倾向北西,呈空筒状,平面上呈环形;矿体边界根据采用的工业品位指标而定。

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矿床的矿体倾角依次为:30°~50°,25°~46°,40°~60°,其中富家坞矿床剥蚀最深,铜厂铜矿大部分被剥蚀,朱砂红为隐伏矿床。

2.矿石构造及主要矿物组合

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浸染状,并形成如下矿石构造分带:

斑岩体中心………接触带……………………围岩

浸染←微脉~细脉←浸染 ‖ 微脉~浸染→细脉~浸染→细脉~大脉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次为辉钼矿、砷黝铜矿及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含量更少。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伊利石、绿泥石为主,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及赤铁矿次之。

3.矿化阶段及分带性

成矿期可分为:岩浆晚期气成热液成矿期、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和次生氧化成矿期。以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最主要,它又可分为五个成矿阶段。

以斑岩接触带为中心的内外对称矿化分带为主,环状侧向分带次之。

4.蚀变类型及分带

蚀变具有斑岩中心蚀变和接触带蚀变叠加、改造的特点,并由接触带向两侧大致形成对称的蚀变分带。蚀变分带见表3.2.1。

表3.2.1 德兴矿田蚀变分带简表

5.氧化带

矿田氧化带较发育,氧化带中,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呈贫化趋势,铁、金等元素则相对富集。

6.主要控矿因素

赣东北深断裂带控制着有色金属矿带的延展,具有明显的导岩、导矿作用;深断裂带北西侧区域性NW—NNW向断裂控制着矿田的展布;元古宇地层褶皱轴部与多组断裂交叉复合部位控制矿床定位。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富亲铁和亲铜元素,提供了铜、钼(少量)等成矿元素和有利于金属硫化物沉淀的还原环境。

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含铜量高于地层中铜含量的7.7倍,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为主要容矿构造。

四、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1.岩矿石物理性质

区域上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密度远小于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其密度差达0.25×103kg·m-3;而磁性为弱—微磁。

因矿区内岩矿石种类繁多,且均经受过不同程度的蚀变,故仅以岩石的蚀变强弱进行岩石的物性统计分类(表3.2.2)。

表3.2.2 德兴矿田主要岩矿石物性参数表

根据表3.2.2统计,矿区内铜矿石密度最大,次为浅变质岩;花岗闪长斑岩密度最小。磁性最强的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仅具中等磁性,矿石与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次之,磁性最弱者为未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矿石极化率无实测资料,但据地面激电观测及硫化物矿石一般极化率资料,应属高极化;且岩石极化率似与蚀变强弱呈正相关。

2.物性模型

矿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归纳于表3.2.3,依据朱砂红矿区49线地质剖面转换的物性模型参见图3.2.5(b)下图,相应物性体特征见表3.2.3。

3.地球物理异常

(1)重力异常:宏观上矿田呈重力低反映,朱砂红矿床处于其西侧梯度带上;铜厂、富家坞位于重力低异常的侧向突出部位(图3.2.4)。按钻孔中w(Cu)≥0.4×10-2控制矿体范围,对朱砂红、铜厂、富家坞矿床进行了重力异常模拟计算,相应异常值分别约为0.5×10-5、0.9×10-5、0.5×10-5m·s-2(密度差取0.18×103kg·m-3),异常幅值远小于含矿斑岩引起的重力低幅值;故在矿田上仍显示为重力低异常。

表3.2.3 德兴矿田主要岩矿石物性特征归纳表

根据49线朱砂红矿床物性地质剖面[图3.2.5(b)],并参考矿田主要岩矿石物性数据(表3.2.2),其计算Δg异常幅值大于0.4×10-5m·s-2[图3.2.4(b)]。

(2)磁异常:矿田上呈现低缓磁异常,北部伴有弱负异常。ΔZ 150nT等值线大致沿中蚀变带边界分布。

朱砂红矿区49线综合剖面显示[图3.2.5(a)]:含矿斑岩外接触带,ΔZ异常剧烈跳跃,幅值超过300nT;中部在小幅度跳跃中,可见约100nT的低缓异常。磁异常系矿体、含矿岩体及外接触带中局部磁铁矿化引起,异常极值部位向含矿岩体倾斜方向位移。49线物性地质体剖面计算ΔZ,在矿上有异常[图3.2.5(b)]反映。

(3)激电异常:朱砂红49线综合剖面[图3.2.5(a)]显示进入蚀变带后,激电即呈‘低阻高极化’的异常特征;在厚大的矿体上,异常更加明显,视电阻率ρS与视极化率ηS曲线组成平缓宽阔的镜象异常,ρS<50Ω·m,ηS呈10%的高背景,ηSmax>30%。激电异常为矿体与蚀变带的综合反映,异常总体向矿体倾斜方向位移。

图3.2.5(a)49线物探剖面

图3.2.5(b)物性断面及地球物理异常模型

表3.2.4 朱砂红铜矿区49线地球物理实际模型参数表

4.干扰体或干扰因素及其影响

在蚀变带中圈定矿体时激发极化法的主要干扰为黄铁矿化引起的异常;磁法干扰为磁性矿物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五、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1.岩矿石地球化学参数

(1)仍以蚀变强弱进行岩石归类,各类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列于表3.2.5。其中以中强蚀变浅变质岩中Cu、Mo最高;中—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中Ag、Au含量最高。

(2)各斑岩体中微量元素含量见表3.2.6,其中含矿岩体较非含矿岩体的Cu、Mo、Ag含量明显高,且其离差和变异系数大,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或多峰形式;含矿与矿化岩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则不易区分。

表3.2.5 德兴矿田区岩(矿)石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统计表

表3.2.6 德兴矿田岩体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统计表

2.地球化学异常

(1)不同采样介质均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

溪流水化学异常:面积>20km2,异常呈北西向展布(图 3.2.6),浓集部位在出露或隐伏矿床的中强蚀变带上方,其高值异常c(Cu2+)≥0.64mg/L、c()=16~64mg/L、pH≤5;局部还有Mo4+异常,含量0.001~0.005mg/L。

图3.2.6 不同采样介质地球化学异常平面图

河流重砂异常:重矿物多达50种,主要为金属硫化矿物和自然金,异常亦呈北西向展布,面积达40km2,黄铜矿、辉铜矿的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铜厂、富家坞矿区。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面积25km2,比蚀变范围大,呈北西向展布;有明显分带特征,内带由Cu、Mo、Ag、W、Sn、Bi等元素异常组成,外带由Pb、Zn、Ag、As、Ni、Co、Mn等元素异常组成。三个矿床上方均有明显的Cu、Mo、Ag异常。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异常面积大于蚀变带范围,Cu、Mo、W、Bi、Ag异常浓集中心对应于三个矿床的上方;Pb、Zn、Mn、Ni、Co等元素亦有明显异常。

(2)异常特征。矿田中三个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条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也基本相同,仅因剥蚀深度不同,地表异常显示有所差异。其主要成矿元素Cu、Mo及Ag异常特征示于表3.2.7。

三个矿床上的异常规模约为岩体规模的3~10倍,其形态相似;异常规模排列顺序与矿体规模顺序一致,即铜厂>富家坞>朱砂红。

表3.2.7 德兴铜矿田三个矿床Cu、Mo、Ag元素异常特征

据朱训等1983年资料,朱炳球1982年资料整理。

图3.2.7 富家坞铜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以富家坞半隐伏铜矿床为例,异常面积为岩体出露面积的4倍(图3.2.7),异常空间分布的明显特征是:Cu、Mo、Ag异常包围着花岗闪长斑岩岩体,浓集中心在岩体周围,强度的排列顺次与矿体的规模顺序一致,揭示了铜(钼)矿与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矿床剖面异常形态见图3.2.8。

图3.2.8 富家坞铜矿床3线勘探剖面钻孔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3.元素分带序列与矿化剥蚀程度评价指标

(1)矿床异常与矿田异常均具有明显的组分分带特征。矿床异常分为中心带和边缘带,与矿田异常的内部带和外围带对应。矿床异常中心带由Cu、Mo、Ag、Au、W、Sn等元素组成,边缘带由Pb、Zn、Mn、Ni、Co等元素组成。矿床上显示出Cu、Mo、Ag异常在中部,Pb、Zn、Mn、Co、Ni异常在边缘的元素水平分带特征。

以富家坞矿床为例,其垂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Zn—Pb—As—Ag—Mn—Ni—Cu—Mo。

(2)Cu、Mo异常中伴有Au、Ag异常时,可作为矿体赋存部位的标志;或者矿带或矿区岩石中出现(0.02~0.n)×10-6的Au异常,和大于0.5×10-6的Ag异常时,可用以指示赋矿部位。

4.地球化学异常模型

德兴斑岩铜矿(斑岩体呈岩株形式产出)平面上,异常围绕斑岩体呈等轴状面型分布,元素组合中心带以Cu、Mo、Ag、Au、Bi、Se为代表,边缘带以(W、Sn)As、Co、Pb、Zn、Cd、Mn为代表;剖面上,异常呈钟状分布,垂向分带也十分明显。以德兴矿田中半隐伏的富家坞矿床为例,其地球化学异常模型见图3.2.9。

图3.2.9 富家坞铜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六、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1.德兴铜(钼)矿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归纳于表3.2.8。

2.德兴铜(钼)矿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见图3.2.10。

3.地质找矿勘查物探化探优选方法组合流程

(1)发现和圈定铜、多金属成矿带。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配合1∶10万航空物探和1∶20万区域重力测量。

(2)寻找并圈定含矿岩体。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水化学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高精度重、磁测量与1∶2.5万激发极化法;地形条件较好时,亦可采用自然电场法等。

(3)含矿岩体中确定赋矿部位并了解其产状。大比例尺(1∶2.5万~1∶1万)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大比例尺(1∶1万~1∶5千)高精度重、磁测量,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等。

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简表

表3.2.A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质特征简表。

表3.2.B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简表。

表3.2.C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简表。

表3.2.8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集

图3.2.10 德兴铜(钼)矿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

表3.2.9 地质体-物性体-地球化学异常对应表

表3.2.A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质特征简表

表3.2.B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简表

表3.2.C 德兴铜(钼)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简表

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方法、河流黄铜矿超标怎么处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