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包浆发白色,请老师和懂行的朋友看看真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下面我们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分别作出解答。
第一,真假。
这两枚铜钱虽然图拍得不是特别清晰,但是看上去应该是真品老东西。字体、包浆、形制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康熙通宝是一枚传世黄亮的,基本后期没有人为动过。乾隆通宝的黄亮就说不好了,地章上的印油一般是为了掩盖什么东西才会弄上去的。
第二,铸造局。
这两枚铜钱的铸造局都是宝泉局的。宝泉局是清代户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它和工部的宝源局属于清代的中央铸造局。他们不但自己铸造钱币,还负责为地方铸造局提供铸造模板,监督地方局的铸造权限等职责。
宝泉局作为清代的中央铸局之一,铸造的铜钱一般都比较规整,用铜量也相对比较足。铸造的铜钱无论铜质还是清晰度,都有相对更高的要求,所以宝泉局的铜钱整体品质都不错。
第三,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a.铜钱作为老物件,应该说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在里面。
b.铜钱的市场价值就是另一回事了,虽然都是老物件,但是当我们评价其市场价值的时候,往往会从古玩的角度去分析他的价值。影响一枚老铜钱的市场价值的因素还是他的稀缺性,而铜钱的稀缺性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年代。这个年代不是说越久越好,还是要以稀缺为基础。比如宋钱因为存世量大,所以一般的宋钱市场价值比不上清钱。而清代的铜钱一般以雍正时期的最为稀缺。乾隆在位近60年,所以普通的乾隆通宝市场价值目前来看并不大。
2.品相。相同年代相同版式的铜钱,肯定是品相越好,市场价值越高。这枚乾隆通宝,字口并不清晰,更称不上犀利,所以品相一般。
3.版别。乾隆通宝也有很多版别,不同版别的乾隆通宝价格差异很大,比如大字大满文、比如泉手桂等特殊品种,目前市场价格过百甚至几百。但是对于普通的乾隆通宝宝泉局的小平钱可能几块钱十几块钱就能买到,题主这枚乾隆通宝看上去并不属于特殊的版别。
4.大小。对于大多数铜钱来说,一般都是个头越大越值钱。乾隆通宝如果直径能超过27毫米,那么就是大样,这样的铜钱自然比普通的小平钱价值高很多。题主这枚铜钱,从形制和样式看不像大样(题主没有给出确切尺寸)。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楼主这枚乾隆通宝的市场价值目前并不高,估计也就是10几块钱的样子。康熙通宝的分析方法和乾隆通宝类似,从形制看,题主这枚康熙通宝应该是26毫米左右,这样的尺寸和品相目前的市场价值应该是小几十的样子。
我们收藏铜钱,其实只要是老的,价格合适的都可以收藏。收藏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今天的低价产品,或许过些年也会迎来一波升值,这也正是古钱币收藏的乐趣所在。即便不升值,我们也可以在把玩过程中体会蕴藏在铜钱里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所以收藏铜钱除了升值也就有了另一层意义。
嘉庆中样钱特征?
嘉庆通宝(公元1786—1820年)铸,有红、黄铜两种材质,背满文纪局。此钱锈色得体,包浆自然,属开门见山之品。该钱直径29毫米,穿径6.5毫米,缘宽4毫米。据华光普先生《中国古钱大集》记载和笔者的考证,我认为此钱为样钱,也符合清代样钱、铜质铸造皆精良,字口深峻,笔画瘦挺且无粘连的特征。
样钱,就是由朝廷颁发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定标准,提供给铸钱机构参照的样品标准钱。但它的重量与体积、成色、样式与规格也有具体规定。简言之,样钱就是标准钱。
顺治福一厘怎么没铜锈?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顺治五式”在明清钱币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军入关之后,清政权、南明政权、农民起义军政权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清政权的统一战争主导了前期顺治钱的铸造,它是一个战时货币演化的经典案例和实物证据。
你说的这枚顺治应该是顺治三式,福一厘!宝福局铸币量不大!这枚钱看字口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你说的没有锈,这个是传世后经过深埋过得钱币,上面有一层黑色氧化层,俗称黑皮壳子,出了这个是不会再生其他锈了,除非跟其他金属或酸碱在一起反应!
这也是一元硬币吗?
一枚面值1元的长城币,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硬币是非常少见的。
“长城币”作为“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辅币,也是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它的发行流通时间比较短,市面上的“长城币”还是比较少见,它的价值也随着时间不断提升。
“长城币”发行的面值有四种:铜质1角、铜质2角、铜质5角(三枚几角硬币材质为“铜锌合金”)、1元硬币(材质为“铜镍合金”)。
“长城币”发行的年份有7个: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
这七个年份中,可分为两种硬币类型:“流通币系列”、“收藏币系列”。
“流通币系列”有四个年份: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其中2角硬币1985年并未公开发行,属于收藏币系列)。
“收藏币系列”有三个年份:1982年、1984年、1986年(其中1986年的“长城币,只发行了660套)。
“收藏币系列”在市面上没有公开发行,流通的散币基本上没有,这种硬币发行数量较少,收藏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我们主要分享“长城币”一元,四个常见的年份发行数量,基本上都是以“万枚”为单位。
如:1980年发行数量为177万枚、1981年发行数量为7545万枚、1983年发行数量为240万枚、1985年发行数量为1680万枚。
1980年价值在450-600左右,1981年价值在45左右、1983年价值在350左右,1985年价值在65左右。
理性收藏,切勿上头……
青铜器原来是什么颜色?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代青铜器全都一个颜色,在全新状态的青铜器,根据不同地区铸造的水平,以及工匠铸造时锡所占的比例不同,其显现出的颜色也有区别,比如大体有橙黄/淡黄/赤黄等颜色,而且随着金属锡比例加大到一半的配比,则青铜器最终颜色可能显现出灰白色。
图上的这件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就是比较经典的青铜剑颜色之一,而在西周时期一般的青铜器则是更偏赤黄色一些,这和当时人们对金属冶炼水平有直接关系,有一本古书叫做《考工记》,它里面曾介绍过铸造钟鼎此类器物的金属锡所用之详细比例。其中还有介绍制造铜镜的比例(记载为比例各半)这就充分的考虑到了实用器(铜镜)的实际需要,因为铜镜需要白色光泽才能容易显影。
接下来在发一组笔者实拍的西周青铜器,拍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这是几千年前老祖宗们的手艺的再现,不是亲眼看到了这些器物,古代工匠的水平之高,很难为今人所能想象,下图器物为西周贵族所用之酒器,名为司尊,在器身上有精美的蕉叶纹、直棱纹、以及凤鸟纹等纹饰,通体装饰复杂,十分豪华精美,可想而知此物在当年的闪着金黄状态是多么精美绝伦了。
谢谢观赏。
家里祖传留下来的两枚钱币如图?
前言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一枚是四川民国时期的大汉铜币,另外一枚是清代晚期花钱,都是开门老货,可以说这不是故事,而是事实!前者市场价为50元,后者则要至少300元,建议不要轻易卖了,应该将其作为长辈留下的纪念品留下,便于传承,对于这两枚币为何值这么多,请让我做个简单分享
四川大汉铜币为何只值50元其实四川铜币是近代版别多,题材丰富的一种,根据我阅读了《中国机制铜元》一书时所得出的结论。前面一位网友只粗略说它存世量大的缘故,给其40元的估价,但他没有说明这种币为何存世量大,其实四川铜元中,大汉铜币的制作工艺与其它相同省内铜元相比,工艺是Z糟糕。
为何这样就要了解其当时的历史,抗战之前的四川大小军阀林立,为了扩充势力就要发动战争,而战争就需要钱充当军费。大汉铜币是省内各路军阀私铸的产物,而且当时缺乏效率高的铸币设备,却采用晚清已经淘汰的翻砂工艺,这使得大汉铜币的成色很差,另外当时紧盯当百面值为主,大批量的铸造,有以下三个不同版别:
大字面小字面宽距你图片中的为大字面,市场价为50元,而小字面与宽距要比你的贵一倍。
四川铜元除了在四川本地大批量铸造,还影响了湖北与甘肃一带的大量仿制,而且质量一个比一个差,这也使其成为不理想的回炉另造的原料而大量留存于世。所以现在很便宜。
清代晚期花钱为何值300元我们再看花钱,其实这是一种祈福钱,而且是允许民间私铸,不参与商品流通的钱,宫廷里也出现过,两者都带有先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所以将心中的美好想象通过花钱这个特殊形式来表现出来。花钱的铸造是突破了官方那种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后采用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就像你图中的这枚花钱,也是采用传统翻铸的方式,但采用的铜材料讲究,不像前面的大汉铜币含铜量欠佳,还掺入了铅与锡等杂质,成色较差。你可以用布擦一下试试,花钱的光亮度一定是超过了大汉铜币的。花钱的字体立体感强,参照了八卦图案来(每个字背后都带有横线)直线体现。币正面磨损度不大,背面图没有,就难以定论。
花钱也是民间存世量较大的一种私铸币,由于人们对其的了解度要远远超过历朝历代流通币,很多都不会轻易卖掉,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你的长辈留下这枚花钱也是替后代祈福的想法,你说对吗?
结束语总之,四川铜币与清代花钱的市场参考价已经列出,其背后的简单历史我也说明,长辈留下的东西,无论它值多少也别轻易当商品给卖了,因为现在古玩市场都是想赚钱的,到时故意给你压价,这使得长辈的东西就显得这么廉价,这根本就没意思了,你说是吗?
长辈的遗物记录了沉重的历史,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