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黄铜矿石在哪找,古代贵族陪葬时候?
古时殉葬有活埋的,也有提前以各种手段弄死之后放入墓中的,甚至还有摆放姿势的讲究。殉葬是一种惨无人道的行径。
帝王陵墓陪葬品之多,往往令人吃惊。而陵墓里的殉葬者,在当时看来也只是陪葬品之一,是去另一个世界陪伴死者,她们大多是妻妾、奴仆。而人殉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晚起就有。
商周时期,活人殉葬盛行,不仅帝王去世要殉葬,甚至王妃王后去世也要殉葬,考古发现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遗骸,商王妃妇好有16,曾侯乙有21,她们均为年轻女子。
在奴隶社会,奴隶被看作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经常被杀死或者活埋殉葬,意思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为奴隶主服务。进入封建社会后,妇女地位低下,男人把女人看作是自己的附庸物,这一阶段殉葬者大多为女人,是墓主的妻妾等。
据《史记》记载,秦武公死后66人殉葬;秦穆公死后有177人殉葬。其中不仅有妻妾美女,还有大臣奴仆,意味着死后继续当帝王。
如果因为非正常死亡,或者帝王非常宠爱的人去世,帝王可能会把悲痛发泄到无辜者身上。吴王阖闾(夫差的父亲)的女儿因与父亲闹矛盾而自杀,丧礼当天场面浩大,精美陪葬品无数,还有一路舞着白鹤,吸引成千上万人跟随送葬队伍围观。而到了墓地,阖闾引诱百姓进入墓内,之后把墓门放下。无数无辜百姓成为殉葬者,极其残忍。
使男女与鹤俱入门,因塞之。
齐桓公是被活活饿死,发现时,尸体已经腐烂,这样乱局下的帝王死后,被发现墓依然横七竖八地躺着殉葬者,可见殉葬已经成为丧礼的一个环节。虽然殉葬盛行,但是还是有人反对这一残酷的行径。
秦宣太后要让宠爱的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吓得去找朋友庸芮帮忙,庸芮去找太后,论其如何带着魏丑夫去见先王,此事才作罢。《礼记》记载:有个叫陈乾昔的,临终嘱托儿子陈尊已,把棺材做大,让两个丫鬟殉葬夹着他。陈尊已认为这不合理,而且哪有殉葬者和死者放在一个棺材里的,在他的坚持下,最终两个丫鬟逃过一劫。
当时墨子、荀子等大家都有批判人殉的残酷,但是这并没有起到阻止殉葬盛行的作用。秦始皇死后,待棺椁送入地宫,胡亥突然下令,让后宫嫔妃没生育者殉葬,留在地宫,有子嗣的可以走出地宫。顿时,哀鸿遍野,墓石门还是无情地放下,等待她们的只有死亡,要想当时秦始皇掳六国之美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被秦始皇召见过。
胡亥之后,除了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殉葬,常常有皇帝留下遗诏,放无子嫔妃宫女出宫,有去寺庙修行的。不过到了元明,活人殉葬又突然盛行起来。成吉思汗死后灵柩所到之处,遇人“尽杀之”。
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
根据《马可波罗记》记载,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兀死时,效仿其爷爷的做法,送葬途中遇人尽杀之,数量在2万人之上。
明朝人殉又变成一种制度,朱元璋去世时,殉葬嫔妃38人;明成祖朱棣,有说16人,有说30多人;明仁宗朱高炽是5个妃子殉葬,包括贵妃郭氏。明宣宗朱瞻基与明景帝朱祁钰也各有几人殉葬。
这些殉葬的妃子大多地位低下,没有子嗣,明朝殉葬制度规定得很详细,比如位份高的有子嗣的可以免殉,或者娘家有大功勋也可以免殉等。
而明朝朱瞻基的妃子郭爱入宫仅20天,皇帝就去世了,她在要殉葬之列,于是留下“绝命书”当时影响很大。朱瞻基的大儿子朱祁镇继位,不忍看到如此残忍的行为,下令废除此恶俗。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
朱祁镇曾被瓦剌俘虏过,算是奇耻大辱,但因为他废除殉葬的举动而得到了很高的历史评价,甚至赞美他: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但是这个恶俗真正绝迹又经过了几百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死时,大妃阿巴亥自尽殉葬,另外还有四名宫女。皇太极和顺治死后都有人殉葬,包括多尔衮死时还有宫女殉葬,直到康熙十二年,康熙帝下令禁止奴仆殉葬。存在了上千年的殉葬这样的野蛮行径,终于终结了。
殉葬手段除了活埋,还有上吊、毒死等。朱元璋去世时殉葬的嫔妃都是吊死的。殉葬当日,宫女和嫔妃集中到一个屋子里,里面放有太师椅,太师椅上方悬挂着白绫,嫔妃站到椅子上,把头伸进套扣里,太监们再把椅子挪开。如有迟迟不肯或者吓坏的,太监们会强行把她们套上去。
朱樉,朱元璋次子,去世时,朱元璋命两名王妃殉葬,去阴间陪伴自己的儿子。明朝很多藩王去世,也有人殉。
朱棣去世时,嫔妃在吊死之前,有一顿丰盛的晚餐,快要死了,哪有心思吃,哭声震天。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除了吊死,还有毒死殉葬者,有说灌水银,或者先把人麻痹失去知觉,再从头部灌去水银,想想就非常可怕。
还有“活埋”殉葬者,把殉葬者捆绑起来,并摆出一定的造型,比如屈肢侧身,脸朝墓主,然后迅速掩埋。为了防止殉葬者反抗,有的会注射麻醉类药物。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发现三具小孩殉葬者遗骸,他们朝向不一,仿佛被弄死后,摆出的姿态。
还有最简单粗暴的手段就是“砍头”,多见于早期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把奴隶不当人,看作和猪狗一般,用头祭祀。
殉葬者如果生前受墓主宠爱,可能会被摆放在近墓主的位置,有的还会有棺木或者席子。但是很多都是随意摆放,或者只是为完成丧葬的一个环节,现场砍杀随意扔进墓穴。齐桓公的墓被发现殉葬者遗骸横七竖八,也许就是匆匆为之,真是可怕的丧葬制度。
三星堆最经典青铜器?
铜立人像 商代
通高262厘米,人像高172厘米。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人像双臂抱握于胸前,双手环握中空。人像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推测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的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人像手中所持法器,有人认为是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也有认为他什么也没拿,而是在做一种特定的祭祀姿势!
亚特兰蒂斯的文明有多辉煌?
关于亚特兰蒂斯失踪之谜的六大理论
1.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大西洋中部的一块大陆,突然沉入海洋中
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地点,而不仅仅是柏拉图发明的传说。在1882年出版的《Atlantis, the Antediluvian World》一书中,作家 Ignatius Donnelly认为古代世界的成就(如冶金,语言和农业)必须由早期的先进文明传承下来,因为古人并不拥有足够智慧可以自己发展到这种程度。Donnelly描述亚特兰蒂斯被海水淹没后所在的位置:在“赫拉克勒斯支柱”外面的大西洋中,两块岩石标记着直布罗陀海峡的入口。在现代海洋学对板块构造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一些人继续坚持 Donnelly的理论,主要是因为他们坚持相信柏拉图所记载的亚特兰蒂斯在大西洋中部。
2.亚特兰蒂斯被百慕大三角吞噬了
受 Donnelly的启发,许多后来的作家扩展了他的理论,并加入了他们自己关于亚特兰蒂斯可能在哪里的猜测。其中一位作家是着名语言学校创始人的孙子查尔斯·贝利兹,在20世纪70年代,贝立兹声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位于巴哈马群岛之外的真正的大陆,它已经成为臭名昭着的“百慕大三角”的受害者,百慕大三角是大西洋中一个神秘的地区,据说许多船只在神秘的情况下消失了。这一理论的支持者指出,在比米尼海岸附近发现了人造墙和街道,就是亚特兰蒂斯未被吞噬的一部分。但科学家们对这些结构进行了评估,发现它们是天然的海滩岩层。
3.亚特兰蒂斯是南极洲
在另一个更温和版本的理论中,查尔斯·哈普古德在其书《地球的移动地壳》中提出亚特兰蒂斯实际上是现在的南极洲。根据哈普古德的说法,大约12000年前地球的地壳发生了变化,来自遥远北方的大陆向南漂流成为了南极洲的大陆。这个更温暖的大陆是先进文明的发源地,但突然转移到现在这个寒冷的地方使得文明的亚特兰蒂斯人所创造的宏伟城市被埋在冰层之下。哈普古德的理论在科学世界充分了解板块构造之前就已浮出水面,板块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将他的“变化地壳”理念降格为亚特兰蒂斯信仰的边缘。
4.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对黑海洪水的神秘重述
这个理论假设亚特兰蒂斯本身是虚构的,但它的消亡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实际的历史事件:大约在公元前5600年左右时发生的地中海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破坏和随后的黑海洪水。当时,黑海是淡水湖,且只有目前面积的一半。拥有数百英尺的黑海洪水淹没了已知的文明,这些文明在短时间内(可能不到一年)沿着海岸蓬勃发展,由于该地区的居民分散,他们传播了大洪水的故事,并可能在几千年后导致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
5.亚特兰蒂斯是米诺斯文明的故事
锡拉岛(Santorin)在火山喷发中可能造成潮汐破坏克诺索斯并消灭了米诺斯人
最近的亚特兰蒂斯理论之一涉及4000多年前在希腊克里特岛和西拉岛(现在的圣托里尼岛)繁荣发展的文明:以传奇的米诺斯国王命名的米诺斯人,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个伟大的文明,米诺斯人建造了辉煌的宫殿,修建了铺砌的道路,并且是第一批使用书面语言的欧洲人。然而,在他们权力达到最高的时候,米诺斯人却突然从历史中消失了。这是一个持久的谜团,它推动了人们相信这个伟大的、注定要灭亡的文明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之间的联系。历史学家相信大约公元前1600年,一场大地震影响了锡拉岛火山,引起了大规模的喷发,火山向大气层喷射了1000万吨岩石,灰烬和天然气最终导致其文明的消失。
6.亚特兰蒂斯根本不存在,柏拉图发明了它
历史上大多数历史学家和科学家都得出结论,柏拉图对失落的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描述是虚构的。根据这一论点,希腊哲学家发明了亚特兰蒂斯作为他对理想文明的看法,并打算将其灭亡的故事作为惩罚人类不敬神灵的警示故事。在柏拉图的对话之外,没有任何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书面记录,包括在古希腊现存的许多其他文本中。此外,尽管海洋学和海底测绘方面取得了现代进展,但从未发现过这种沉没文明的痕迹。
夏朝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这并不代表夏朝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事实上早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在今天的江西万年县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业,这使华夏文明成为全世界最早发展出定居农业的文明。大约9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舞阳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技术和乐器。大约8000年前在今天的浙江萧山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术。大约6700年前在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铜冶炼技术。夏朝诞生之前的华夏大地上生活着众多部落: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大战与涿鹿,正是这一战奠定了以炎黄部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后炎黄部族联盟首领的位置实行的是禅让制——尧、舜、禹三大部族首领都沿袭着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尧在晚年曾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商讨自己的继承人选问题,当时大家推荐了尧的儿子丹朱,然而尧认为自己的儿子过于粗暴而不能肩负起统领部族的重担,于是他选择了素有贤能之名的舜接替自己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在位时期任用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然而这一时期始终有一件事令舜放心不下——那就是频繁泛滥的黄河一再淹没农田和房屋,使人们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因此尧、舜两代首领都为治水而殚精竭虑。当时华夏部族联盟内部存在若干氏族:尧来自唐氏族,舜来自虞氏族,因此有的说法认为在夏朝之前还存在过唐朝和虞朝。在当时的华夏部族联盟中有一个夏氏族,这个氏族的首领鲧被尧委任以治水重任。鲧试图用土木堵塞的方式治理洪水,然而九年过去后仍未见效,鲧因此被放逐东方黄海之滨的羽山而死。鲧死后的儿子禹接受了他的治水工作,禹受命后联合各部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工作。禹改变了自己父亲所采用的堵塞治水模式,改为以疏导为主: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相传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途经以白狐为图腾的涂山氏部落的领地时迎娶了涂山氏的一名女子并生下儿子启。禹忙于治水工程,以致于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常年分别,甚至有三次途经家门而不入。禹用13年时间治理成功了肆虐的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将天下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由于治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于是禹在治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人望,最终他凭借治水的功绩理所当然成为继舜之后华夏部落联盟的新首领。
随着禹的年纪日渐增长就使继承人的问题再次摆到了部落成员的面前,于是禹效仿尧、舜两位前任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会上大家推举来自东夷部族的伯益作为禹的继承人。然而禹的儿子启却在禹死之后改变之前历代沿袭的禅让制,将部族首领的地位改为世袭制。夏朝世袭制的创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开始破坏原始公社制度,从而产生了帝位世袭的上层建筑,它反过来又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夏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酋长在均台(河南禹县北门外)大宴会,表示自己正式继位。伯益是夷族人,夷族当然不满,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禹王城)。夏的同姓部落有扈氏(陕西户县)起兵反对启破坏禅让制。启杀死伯益,战败有扈氏并罚有扈氏作牧奴。后来启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启放逐小儿子武观到黄河西岸。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启派彭伯寿出兵平乱。启喜欢饮酒、打猎、歌舞。启死后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比启更荒淫:带着家属到洛水北岸打猎,接连几月。夷族酋长后羿利用夏民(奴隶)的怨恨夺取安邑,拒绝太康回来,自己做了君长,号称有穷氏。后羿摄取夏政后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仲康死后立仲康之子姒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后羿罢黜姒相并将姒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朝的王位。
后羿是当时天下闻名的神箭手,以致于后世还流传着关于他射日的传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其实和动物世界一样基本上是以体力说话的,这令后羿仗着自己的一身武艺作威作福起来,他没能感知到自己身处的年代正处于人类由体力型物种向智慧型物种转变的节点。后羿在位时期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而把国家政事都交给自己的亲信寒浞处理。殊不知这个寒浞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和后羿的妃子纯狐私通,还在朝中大肆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收买后羿的家奴把他杀了,继承了后羿的妻妾和全部家业。寒浞随即升殿宣布了后羿的罪状并自立为王,寒浞称王后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心里清楚:如今他所占据的只不过是夏王朝的半壁江山,夏王朝不灭,他的王位就很难坐稳。当初被后羿罢黜的姒相在寒浞称王后的第二年春天联合斟寻氏和斟灌氏两大部族兵分三路攻打寒浞。由于寒浞早有准备,姒相的军队只是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后无功而返。寒浞并没有因为夏军退去而放松警惕。他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民心,他还对统治区内的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富大起来。公元前2011年寒浞向夏王姒相的领地发动了一次突袭,这次袭击不仅掠夺了大批的财物,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公元前2010年寒浞发动了针对夏王姒相的大决战,在这次大决战中夏王姒相及其大臣被寒浞杀死,至此夏王朝正式亡国,夏王朝的统治区域全部控制在了寒浞手里。
按说夏朝的历史到这儿就应该谢幕了,可人算不如天算——自以为已把夏王朝的子孙斩尽杀绝的寒浞万万没有想到夏王姒相已经怀了身孕的妃子后缗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城墙下的水洞子爬了出去。后缗本是有仍氏之女,她装扮成农妇逃回了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后缗在娘家生下了夏王姒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后来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主管畜牧的官)。不料身份泄露,消息传到了寒浞那里,寒浞大惊之下立刻派自己的儿子寒浇带人前往有仍国抓捕。少康闻讯后逃往有虞国(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做厨官。公元前1983年少康在有虞国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虞思还把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赐给他,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少康不忘父仇和亡国之辱,刻苦习文练武,广交天下勇士贤臣,为复国准备力量:寒浞五十五年(甲戌,公元前1967年)逃亡到有鬲(夏代诸侯国,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斟灌氏和斟寻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少康,组成了一支复国大军,向寒浞宣战。寒浞五十七年(丙子,前1965)少康的复国大军攻打寒浇的封国,攻占过城,杀死了寒浞的长子寒浇。寒浞五十九年(戊寅,前1963)少康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戈邑,寒浞的次子寒戏领兵迎战,被夏军击败,少康杀死寒戏,收复了戈邑。寒浞六十年(己卯,前1962)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斟寻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撕杀,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条活路,他们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把寒浞从妃子的被窝里光着屁股拉出来,打开城门将他献给了少康。少康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太康失去的帝位经过几十年又被少康恢复,古式称为“少康中兴”。帝位世袭是一种新制度,经数十年混乱争斗后终于战胜了传统旧制度“禅让”。 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公元前2058年少康死后39岁的长子季杼继承王位。季杼统治时期夏王朝达到了鼎盛:季杼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季杼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公元前2041年在位17年的季杼病死,其子姒槐继王位。姒槐在位时期夏王朝的国运如同盛开的槐花一样——九夷宾服、四海来朝、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姒槐之后夏王朝又历经了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桀九代君主,作为末代君主的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和后羿一样是一个勇武之人——《史记·律书》甚至形容道“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夏桀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样夏朝朝政更加腐败,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了。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作为夏王朝藩属的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朝民众对身为君主的桀的不满情绪发动灭夏之战,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夏军战败,汤被各部族一致拥戴为共主,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商朝就此建立。
有哪些只有玩过游戏的人才会知道的游戏梗?
在网游《热血传奇》的世界里,魔族和人类总是围绕着富饶的玛法大陆进行着不休的争斗。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有魔族,为了与之对抗,人族也在不断加强不断的出现神器。那么在小伙伴的心目中,哪些神器可以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呢?
1.命运之刃外观看上去就像一把普普通通的大砍刀,据说它是比奇工匠仿造上古神器屠龙来打造的。该武器攻击12-16,虽然上限不高,但是下限却很优秀,用它可以打出稳定的伤害,另外命运之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隐藏属性,据说它有两个隐藏属性,一是增强烈火战法的威力,二是有概率打出破防攻击。
2.骨玉权杖
相传沃玛教主和守护大地的神兽大战,结果神兽不敌沃玛教主被杀死,其脊骨被沃玛教主取下作为胜利的标志。后来玛法大陆的法师们联手击退了沃玛教主,将神兽脊骨夺回,并拜托最好的工匠将它制作成了骨玉权杖。要想升级骨玉权杖需要用到大量的黑铁矿石。
3.道士的武器大多看上去没有杀气,比如无极棍看上去就很人畜无害,相比较而言至少外形是把剑的龙纹简直强太多了。道士玩家都很推崇高道术的武器,因为只有精神力越高,道士技能放毒、火符,甚至神兽的攻击就越强,所以曾经龙纹剑是许多小道士的梦想,带狗拎龙纹也成了高级道士身份的标志。
4.屠龙
要说最能唤起老玩家情怀和最能代表传奇这个游戏的武器,恐怕除了屠龙,再也没有另一把武器有如此的殊荣。屠龙不仅是战士玩家梦寐以求的神器,它还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关于屠龙第一人的传说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屠龙的价格甚至都飙升到几十万的程度,可见它在老玩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5.裁决、龙纹、骨玉是三职业35级的准终极武器(裁决为30级),霸气的外观和强悍的属性,让三神器成为仅此于屠龙的传说。掉落率不是很理想,甚至有的玩家到了4.5十级还在用这些武器,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6.圣战、天尊、法神套装在苍月岛开放以前,仅在白日门后的赤月洞穴里由固定的几个妖孽产出,其中双头金刚、双头血魔分别对物理和法术有超高的抵抗,而赤月恶魔又总在无数金刚血魔的包围保护之中使用全屏地刺攻击。地形复杂狭窄、怪物的数量、视野、攻击、防御都十分变态——单刷赤月洞穴基本是有去无回,即便行会开荒也十有八九颗粒无收。
在当时,若你见到有一个人或一群人穿齐了圣战级套装,那么很大可能性是:这组服务器内有人已经掌握了“至宝”。
7“饮血”、“饮血剑”、“血饮剑”,在08年以前,在游戏中亲眼见过血饮的玩家少之又少,更别提拥有它。极度别扭的造型(细长宝剑,剑尖有穗)、并不拔尖的属性(魔法3-5,骨玉权杖为2-6)、对法师而言毫无用处的+5属性、无可考证的掉落途径,使得爆率堪忧。
血饮可以加快红药的回复速度——随着版本迭代,隐藏属性的传说被覆灭、更强武装也逐渐问世,血饮慢慢褪去了它神秘的面纱,成为了“祖玛级”的中端装备——不过在骨玉权杖和血饮之间,相信大多数法师已久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无它,只因它曾传奇。
8.天魔神甲、圣战宝甲、天尊道袍、天师长袍、法神披风、霓裳羽衣,三职业男女40级新战衣,于1.76版本降临《热血传奇》,成为继“裁决龙纹骨玉”三神兵后新一代强者身份的标示。
游戏发展至今,“三神兵”只要有财力、有运气,握于掌中也并不是难于登天,但想要穿上“六新衣”,真的需要有中六合彩的运气——新衣的产出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分别在六个十分狭窄的地形,“霓裳羽衣”的BOSS点甚至只是一个约15*15的场景,无论何时,这些地方总是刀光剑影战火纷飞,路人和中高层玩家想要进去碰碰运气毫无悬念的被虐杀。
不得不赞,1.76版本推出的战衣和武器在外观设计上已经完全不逊三神兵,两刃长兵怒斩质感十足。
当这三把兵器与新战衣一同问世的时候,《热血传奇》已经是一款成熟的游戏、完整的游戏体制了。
很多小伙伴私信/评论说找不到一个好玩的复古游戏,要我推荐一个 ,现在传奇的游戏和以前比确实画质和操作上差了很多,找到一款中意的也很难 ,我最近亲测一个176,180传奇版本,三端互通,完美还原01年的热血传奇, 想要尝试一下的可以加我qq:2772521720
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有哪些?
首先!三星堆太牛了!他的出现轰动世界!这泱泱中国文明的曙光里,古蜀文化灿烂耀眼!
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分为第一展馆(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和第二展馆(青铜专馆)。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的揭示了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的感觉。
三星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3公顷,绿化面积达80%以上,馆区内环境优美、布局动静得宜,曲径敞道,垂柳依依、古蜀奇葩、湖光岛影无处不体现了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飘逸自然、浑然天成的川西园林特色。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一展馆建筑为半弧形斜坡生态式建筑,张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二展馆建筑为三部一体的变形螺旋式建筑,其整体具有“堆列三星”与“人类历史演进历程”的双重象征,馆外还有气势灰宏的仿古祭祀台和供现代文体活动的大型表演场与展馆建筑遥相呼应,表达了三星堆文化苍古雄浑、博大精深的历史意蕴。
三星堆文物已多次出国巡展,从1993年起,先后在瑞士、德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震撼。 三星堆博物馆以其文物、建筑、陈列、园林之突出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出的五大旅游景区之一,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世界首家通过“绿色环球21”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博物馆。
下面罗列部分镇馆之宝
铜人头像
通宽17.2、通高34.8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件人像为二号坑B型中唯一一件平头顶戴冠头像,其顶盖与头像分铸。人像所戴头冠为回字纹平顶冠,脑后发际线较高。其面容消瘦,双眉似皱,表情凝重肃然,威严直透而出。其头冠究有何具体含义,今已不详,估计其所代表的身份等级可能高于其他无冠者头像,执掌着较大的政治宗教权力。
金箔虎形器
通长11.6,高6.7厘米,重7.27克。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
系用金箔捶拓成形,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虎头昂起,张口作咆哮状,眼部镂空,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奔跑状。金虎呈半圆形,可能原来是粘贴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中国古代民族多有崇虎的习俗,三星堆出土的金虎及青铜虎,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而且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玉璋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有关。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上,还充分利用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铜纵目面具
宽138、高66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纵目面具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共3件,分大小两型。其中A型2件较小,B型的1件则较大。两型纵目面具造型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之处有三点:一是A型面具额部铸有数十厘米高的精美额饰,而B型面具额部正中则为一方孔。二是两型面具的耳部大小与取势不同,B型面具的桃尖状双耳甚大,向两边充分伸展并向上耸起,有飞扬之势;A型面具的耳朵构型与前者基本相似,但没有那么夸张,双耳取势基本平直。
B型面具就是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
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给人以强烈威慑感。它是天神还是人中至尊?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其夸张的双眼与双耳,是视通万里、耳听四方的神异能力的象征?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同坑出土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或许与“烛龙”神话有更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这尊造像的研究除普遍认为它表现的是蜀族始祖蚕丛外,尚有几种不同意见:或认为它应是兽面具,或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鹃鸟的翅膀,其形象应是古史传说中死后魂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蜀王杜宇之偶像,或认为它是太阳神形象,等等。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件面具既非单纯的“人面像”,也不是纯粹的“兽面具”,而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巨大的体量、极为夸张的眼与耳都是为强化其神性,它应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
人首鸟身像
通高12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件人首鸟身像原铸于小型铜神树树枝端部。该像为平头顶,头戴頍,面带面罩,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与纵目面具眼球造型相类似。其鸟身较短,参考与之造型完全相同的同树另一枝枝端人首鸟身像,可知该像现残断的双翼原当呈宽展状,尾羽构型亦当为分叉相上下卷曲状。 这种人首鸟身像除见于小型铜神树外,在同坑出土的青铜神坛最上层的“盝顶建筑”上额正中也铸饰有此像。古人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说法。人首鸟身像出现在铜神树树枝端部与铜神坛顶部正中,显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人首鸟身像所代表的当是群神崇仰的天“帝”,一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宙斯一样。在中国周朝以来的神话中,众神之尊一般指的是黄帝。三星堆时代早于周朝,那么,人首鸟身像指的是谁呢?我们曾指出,人首鸟身像造像当与古蜀远祖有关,可与古史神话中的古蜀祖先神“大鸟王”帝颛顼发生联系,就其神职内涵象征而言,该像很可能是“中央之神”并兼有太阳神神职的最高权威象征物。当然,这仅是我们的初步看法,尚待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尊造像当是古蜀先民诸神崇拜中的主神。
Ⅰ号大型铜神树
树干残高359、通高396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 这里,我们对这株铜神树作一简要分析:铜树上铸有九只鸟,有何具体寓意呢?在古代“十日神话”中,太阳的运行是由自在飞翔于天宇的鸟背负而行,这是先民对太阳东西移行现象富有想象力的‘解释’。古代很多民族都将鸟的形象作为太阳的象征,这在文化人类学资料中有大量的记述。中西考古资料中也有不少鸟日并见的图像。三星堆铜树上所铸的神鸟当即神话中金乌(即太阳)的写照。三星堆神树三层九枝及其枝头分立九鸟的形象,符合“扶桑”和“若木”的“上有十日”这一最为显著的特征。铜神树铸饰九鸟,或原顶部有一只鸟,也可能制作者表达的构型意图是另有一只鸟在天上值日吧。同时铜神树也具有“建木”的特征和功能,载籍描述建木有树叶、花卉、花果与“黄蛇”,铜神树的形式构成中同样有花果与神龙,而铜神树它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古史神话传说中所谓“天地之中”的成都平原,“天地之中”意即“世界中心”,表征这是一株挺立于大地中心的神树。 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或即巫师之驾乘。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三星堆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
铜大立人像
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 一号祭祀坑出土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这尊“纪念碑”式的大立人雕像究竟象征什么身份呢?目前,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时又是群巫之长。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古蜀神权政治领袖形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其形象酷似汉语古文字中“尸”字的字形,应将其解读为“立尸”。这种观点所提到的“尸”,大体来说,具有主持祭神仪式的主祭者和作为神灵象征的受祭者的双重身份。与之相对的观点则认为该人像与古文献中所谓“立尸”或“坐尸”的内涵截然不同。我们倾向于认为,他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之象征。 人像身佩的方格纹带饰,当具有表征权威的“法带”性质。其衣服上的几组龙纹装饰似有与神灵交感互渗的意义,其所穿之衣很可能是巫师的法衣。他手中是否原本持(抱)有某种法器?有人认为是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还有人认为是类似彝族毕摩(祭司)的神筒或签筒,也有人认为他是在空手挥舞,表现的是是祭祀时的一种特定姿态。古蜀历史早已偃旗息鼓,无言的文物抛给人们的是难解的文化之谜……
三星堆出土的国宝不胜枚举!更多希望你能去博物馆现场看一看!必将震撼你心!!!!
关注博物志档案!就是关注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