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内蒙古10目黄铜网规格 有什么是你去了西北才知道的

兰州居然没有兰州拉面、西宁的汽车居然没有空调、太阳很大,……暂且提下兰州没有兰州拉面之事,刚从云南旅游回来又被同学邀请去大西北旅游。因为大西北早就已在我的旅行清单上,逛了几条街都没有发现有着兰州拉面招牌的店铺。...

内蒙古10目黄铜网规格,有什么是你去了西北才知道的?

第一次踏足大西北是在兰州,而就在飞机落地的当天晚上,我就出了个意外,竟然流鼻血了!到了西北也才发现,兰州居然没有兰州拉面、西宁的汽车居然没有空调、太阳很大,居然也不热,而我也吃不起大米!……

暂且提下兰州没有兰州拉面之事,说来也有趣。

2018年大学刚毕业的我,刚从云南旅游回来又被同学邀请去大西北旅游。

因为大西北早就已在我的旅行清单上,我便没有拒绝,也趁着这次机会踏上了西北之行。

心动当天就预订了从珠海到兰州的机票,当时600多元就搞定了。而到兰州的第1件事就是寻找兰州拉面,品尝地方特色美食,毕竟全国各地都是兰州拉面,其知名度还是很不错的。

结果不曾想,逛了几条街都没有发现有着兰州拉面招牌的店铺,只是叫着各种各样名字的牛肉面。

之后才通过度娘得知,原来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当地的各种牛肉面就是最正宗的兰州拉面!

为此,我还曾在朋友圈写道:“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是感叹与有趣!

只是大西北之行,涉足了两省,分别是甘肃与青海,也玩了大半个月。而大西北的另外三省:新疆、宁夏、陕西也都有去过。

陕西大学期间就去旅游过,而新疆、宁夏是在第1次大西北之行后陆陆续续去的。

就我个人而言,也是非常热爱大西北的,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后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去了大西北之后才知道的一些事情。

大西北

有人习惯叫西北,也有人习惯说大西北,我就喜欢称后面这种:大西北。

因为西北实在是太大了,它是我国西北区域的一个统称,包含了我国5个省份,分别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当然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而新疆又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

这样一来,大西北的总面积约占我国面积的1/3,总人口约为全国的1/14。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在大西北中,新疆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是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原丝绸之路的起点。

纵观大西北,不论是美食还是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是我国寻古问今、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我想,热爱旅行的人,他的旅行清单上绝对会有大西北,有: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以及陕西,而其中摆在头位的大部分都是新疆。

去了大西北才知道的:大西北的那些事儿

内蒙古只有少部分属于大西北,我们这暂且不提内蒙古,其他地方已经够我们“喝一壶”了!

南方人第1次到大西北,没多久基本都要流鼻血,并且是干干的鼻血,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干燥了,注意多喝水。

1.新疆的事儿:

(1)新疆之大,全在一句“亲,新疆不包邮哦”!新疆的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占据全国1/6的土地,是我国第一大省,相当于3个法国、4个日本、5个意大利、7个英国、16个韩国、11个山东、99个北京!出省一趟可真不容易!

(2)新疆日照时长高达近16小时,夏天,22点半太阳才开始落山,23点才天黑,早上7点天亮。“到新疆旅游时,感觉一睁眼就是白天,好像就不存在夜晚”。

(3)新疆是全国日照最丰富的省区,全年日照时数可达2550-3500小时。

(4)新疆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它虽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但却是整个亚洲的中心地带,也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商贸枢纽。

(5)新疆有16个5A级景区,全国排名第一。

(6)新疆生活着56个民族,并且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十分热情、淳朴、单纯。

(7)新疆的7-8月也会下雪,比如独库公路的垭口。

(8)自驾新疆很爽,荒凉地带根本不存在塞车,有时候方向盘都不需要动。

(9)新疆人对距离与时间的概念很大,500公里都不算远,说“马上到”,你还能洗个澡、烫个头、烤个肉,再去市场逛一逛。

(10)“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新疆的葡萄、瓜、香梨和石榴都久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11)新疆的机场数量是全国之最,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应有尽有,生活氛围浓厚。

(12)新疆称重以公斤计算,市面上几乎见不到论斤称重的摊位。

(13)新疆人的工作作息与内地不同,他们大都10-11点上班,下午19-20点下班。

(14)新疆的昼夜温差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不是说说而已。

(15)在新疆,有一种挑衅叫斯当一哈,有一种震慑叫悄悄,有一种肯定叫日能得很,有一种好叫歹,有一种面条叫拉条子,有一种可怜叫孽张,有一种可爱叫心疼,有一种打人方式叫冒盘子,有一种惆怅叫颇烦,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克制叫劝一哈,有一种小意思叫嘎嘎的斯情,有一种干啥叫组撒呢。

(16)新疆消费偏高,无论是住宿还是餐食,又或是租车,费用大概是内地城市同时段的2倍。

(17)新疆的维族姑娘十分漂亮,双眸深邃清澈似星辰,身形窈窕婀娜,浓眉粉黛,活泼动人。大家习惯用“古丽”来称呼维吾尔族的姑娘,在维吾尔语里意为花朵。维吾尔语五国停用。

(18)在新疆旅游分南北疆两条线路,南疆以人文景观为主,沙漠戈壁湖泊较多,北疆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等。

(19)新疆人非常爱吃馕,喜欢吃辣,当地的很多农民都非常有钱,彩礼很低。

(20)新疆做核酸全国最方便,你住在酒店,有人上门给你做。自驾途中,过检查站也有核酸检测站,基本不用自己浪费时间去找检测点,全程顺路。

(21)新疆一分钟,吃掉1736个馕,5.4吨棉花销向世界,风力发电7.07万千瓦时,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65.39吨。

(22)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全国最大的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内陆盆地。

(23)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24)新疆南部的博斯腾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25)新疆吐鲁番盆地内艾丁湖面是全国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4.43米,成为世界第二洼地。

(26)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全国最长的内陆河流,为我国第四大河流。

(27)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全国向北流得最远的河流,也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28)新疆喀喇昆仑山上的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是全国最大的冰川。

(29)新疆天池是全国最高的冬季天然冰场,海拔1928米上下。

(30)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是全国最热的地方,1975年在此测得49.6℃的绝对最高气温记录,而地表绝对最高温度竟高达82.3℃。这里也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曾创连续299天降水的记录,明代以来被称为“火州”。

(31)塔里木盆地中的28万公顷胡杨林是全国面积最大,分布量广的天然胡杨林,也是目前世界上胡杨集中分布的地带、木材蓄积量大约218万立方米。

(32)新疆拥有唯一的在沙漠地带生存的四爪陆龟保护区,拥有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中国唯一的野骆驼保护区-“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拥有最早的石窟寺-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也拥有最大的清真寺-喀什的艾提尕清真寺,还拥有我国最长的地下灌溉系统-“坎儿井”。

(33)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是新藏公路,即由新疆的叶城穿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到达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尔沙公路、全线的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最高达6035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2.甘肃的事儿:

(1)甘肃是一个被黄河穿过的省份,一个男人带刀被面条拉过的省份,其境域就像一块牛骨头。

(2)在亚洲众多的地方里,《孤独星球》杂志唯独把甘肃评选为“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TOP1。

(3)甘肃的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当地人很喜欢吃牛肉面,每天大清早都有排队吃面的人,形成了兰州特有的风景。

(4)甘肃的水果白兰瓜挺好吃的,有人十分喜欢,称它为是最好吃的水果。

(5)甘肃人都十分热情,民风淳朴,会让你觉得原来陌生人之间也可以这么有爱。

(6)大多数甘肃人比较寡言,不爱出风头,但却见不得别人受苦,经常饮酒落泪。

(7)甘肃人民不信命,有种“硬骨头”的气概,匈奴来多少打多少,甚至可以将火车站取名为“定西北”和“镇江南”。

(8)甘肃人民十分爱干净讲卫生,可以说是全国的典范了。

(9)甘肃的美食以面食为主,一碗面直接涵盖了整个甘肃,有牛肉面、胡羊焖饼、油泼面、炸酱面、三套车、炒炮、驴肉黄面、臊子面、拉条子、搓鱼子、干拌面、肘子行面、窝窝面、洋芋面、青稞面、黑面、凉面、碱面、炒面、牛羊肉烩面……

敦煌用来招待客人的胡羊焖饼,并不是饼而是面,因为当地人把宽面叫饼。

(10)除了面外,甘肃还有:甜胚子奶茶、呱呱、柔柔、捞捞、擦擦、猪油盒子、清油盒子、八大碗、陇西腊肉、酸烂肉,糟肉肘子等等。

(11)甘肃是我国唯一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份,且拥有着四个截然不同又极致美丽的区域面貌。

(12)人们常说的“请关照”,“多多关照”等词,居然来源于甘肃的嘉峪关。

(13)在甘肃,不仅开车需要驾驶证,骑骆驼也要驾驶证,名骆驼驾驶证。

(14)去敦煌莫高窟的女人很多都穿着红裙子,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光。

(15)兰州市是中国版图中心的城市,也是全国各地唯一546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城市。

(16)甘肃是中国气候最复杂的地区,跨越了四个干湿度带、四个温度带、四个气候带,因此甘肃的气候变化多端,差异显著。

(17)甘肃的最高峰是阿尔金山在酒泉市,海拔5798米。

(18)甘肃酒泉的面积占据整个省面积的40%多,这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

(19)甘肃坐拥亚洲两大水库,亚洲最大的黄土大坝水库-庆阳巴家咀水库、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武威民勤红崖山水库。

(20)甘肃省坐拥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武威、张掖、敦煌,但是城镇体系不合理,没有中等城市。天下百合第一村在甘肃兰州袁家湾村。

3.青海的事儿:

(1)青海没有海,但有很多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

(2)青海没有空调,不论是乘车还是居住,都不会有制冷空调的存在,因为它根本不需要,即便夏天,你也要默默地穿上一件外套。冬天比较冷。

因此,人们都调侃道:“青海没有春秋,只有冬夏”。

(3)青海的三江源地区号称“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虽然青海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气候干旱、雨水很少。

(4)青海的羊肉也没有膻味,十分好吃。

(5)青海的紫外线很强,在那旅游时一定要做好防晒。

(6)青海人也都比较热情,十分欢迎你的下次到来。

(7)青海人喝茶会放盐,喝熬茶是青海的一种饮食习惯,就是将砖茶加水煮开后,再放入一点青盐、花椒,特别解腻。

当地有句顺口溜:“茶没盐,水一般”。

(8)青海的湖水可以是五颜六色的,是同一个湖泊内还有两种颜色的湖水。

(9)青海最不缺的就是盐,光这里就有150多个盐湖。

(10)青海的人口比较少,约6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都住在西宁,地广人稀。

(11)青海的馍馍像锅盖,喝茶时配着吃,否则会被笑话:“端茶没馍馍,做人不牢靠”。

(12)在青海西宁的路边,有藏民按根卖手上的虫草,每根10元,甚至更低。

(13)青海人非常喜欢吃肉,基本是无肉不欢。当地的畜牧业也特别发达。

(14)青海是存在“六月飞雪”的。

(15)很多地方娶媳妇都是半夜起的,特别是在河湟地区,必须在天亮前把新娘娶回家,不能见太阳。

(16)青海人也特别爱喝酒,尤其喜欢干喝。敬酒方式也很特别,一般主家用盘子端上小蛊敬酒,客人必须喝双数,比如6个或者4个,客人喝时也要喝完,不留残遗,否则会被看作不爽快。

当地人最爱喝青稞酒。

(17)青海的省花为郁金香,省树为云杉,省鸟为黑颈鹤。丁香花是西宁市市花,柳树是西宁市市树。

(18)青海的公路翻山越岭,征服戈壁、横穿草原。

(19)青海拥有全国最大的铁铸毛主席像,拥有世界最长唐卡,长达618米;也有我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河南县。

(20)青海的风景也十分优美,每年七八月的时候,人们纷至沓来,有些景点还要排队。

4.陕西的事儿:

(1)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各个区域风景都不一样。陕北大漠风光、关中一马平川、陕南怪石嶙峋。

(2)“秦岭一条线,南吃米饭北吃面”。陕北地区以小米饭为主,关中地区以面食为主,陕南地区多吃米饭。

(3)陕西人吃面食非常喜欢加醋就蒜,餐馆里基本上每一桌上都有一盘蒜。他们也爱好吃面,最火的不是biangbiang面,而是汇通面。汇通夜市号称“亚洲最大的露天面馆”。

关中人吃面,面一定要比裤带宽,因此这面也叫裤带面。

(4)陕西的整体饮食偏好为酸辣口味,料重味厚。

(5)在外地人眼中,三秦指陕北、关中、陕南,但在当地人眼里,三秦指的是:凉皮、肉夹馍与冰峰,也称三秦套餐。

(6)在方言上,陕北接近山西内蒙,和山西方言类似,关中则主要说的是中原官话,陕南地区则是与湖北、四川的方言相近。

陕北,人们把“春天”说成“充天”,把“人们”说成“仍蒙”;陕南,人们把“河南”说成“荷兰”,把 “南瓜”说成“兰瓜”;关中,人们喜欢说“聊咋咧”,“麻米儿”等。

(7)因为历史原因,陕西有很多河南人,都是移民过去的。

(8)多数陕西人都比较恋家,在家乡谋生,因此陕西是全国水果第一种植大省,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陕西,果汁出口量世界第一。

(9)大熊猫并不是四川独有,在秦岭地区也生活着300多只野生大熊猫,其中密集度最大的熊猫栖息地就在陕西,并且在陕西佛坪,几乎每0.4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还有一只世界上唯一的棕色大熊猫,叫七仔。

(10)陕西的西安是一个历史十分厚重的城市,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土堆,很可能就是个 曾经十分辉煌的历史遗址。

(11)陕西拥有我国最大的煤田-神府煤田,并远销海内外。

(12)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属于国家级的,因此名字里不带“省”字。

(13)陕西人买菜往往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买,带回家屯着。

(14) 陕西西安的路基本都是直的,如同各种长方形组合起来,倘若不是直的,连路名都不同,例如西斜七路等等。

(15)陕西的咸阳市号称“天下第一帝都”,境内有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唐太宗等多达28位汉唐帝王的陵寝。

5.宁夏的事儿:

(1)宁夏不仅有沙漠,还有山地、平原、盆地、丘陵、河流、冰川,几乎所有的地貌都有。

不光有塞上大漠的豪迈,更有塞上江南的柔情。

(2)宁夏人特别能吃羊,据统计,每天要吃掉7000只羊。

(3)比起盐池滩羊的名声,宁夏红酒的名气更是红到了海外,有很多国外葡萄酒产区国家的酿酒师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工作。

(4)宁夏也是按公斤卖东西的。

(5)放眼全国,敢以“银”为开头称呼的,除了银行,只有银川。

(6)宁夏的小学生并不骑骆驼上学。

(7)宁夏银川戴白帽子的人远远没有西宁多。

(8)宁夏的锅盔长得真的像头盔。

(9)宁夏是我国面积最小的自治区。

(10)宁夏拥有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黄河大峡谷,有一个世界罕见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它由明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大峡谷、墩台组成,就在水洞沟。

西北人也吃稻米,吃海产品,念书不骑骆驼,住的地区也不是土窑洞!

去大西北一定得尝尝的美食

(1)兰州牛肉面

(2)手抓羊肉

(3)手抓饭

(4)大盘鸡

(5)牦牛肉

(6)胡辣羊蹄

(7)肉夹馍

(8)大凉盘

(9)甜醅

(10)酸奶

还有很多,说不完......

大西北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1)喀什

(2)伊犁

(3)库尔勒

(4)敦煌

(5)张掖

(6)茫崖

(7)西宁

(8)海南藏族自治州

(9)西安

(10)银川

......

写在最后

大西北之大,无论是风景还是美食,三言两语根本无法道清,就连文化也汇聚了中华文化璀璨的一页,几千年下来,其历史沉淀十分厚重,让人震撼。

此生之年,一定要去趟大西北,只有亲临其境、亲身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西北的文化、景色、饮食三重之美!

这是什么石头呢?

关于玛瑙石,该如何辨别!

玛瑙是玉石品类里的一支庞大的家族,在我国多地都有产出。

比较出名的有南红玛瑙,北红玛瑙,雨花石,盐源玛瑙,战国红等。

许多把玩奇石的朋友,都对玛瑙有所钟爱,

一是,玛瑙的花纹,奇异瑰丽,可谓鬼斧神工;

二是,玛瑙的色泽,百花齐聚,总有能吸引你的巧夺天工。

若是要鉴别一块石头是不是玛瑙,首先要了解玛瑙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地质学里认为,玛瑙一般是由火山成岩,在内部形成了空洞,而且由于火山岩疏松透水又富含矿物质的特性,在被水侵入以后,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水流在孔洞内流动,并伴随着矿物质的水解、沉淀、结晶等一系列反应,随着水流的涨枯,经过亿万年的涤荡,在这些孔洞当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硅酸盐结晶体为主的石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玛瑙。

由于玛瑙的这种独特形成方式,我们从玛瑙的纹理上可以明显的看到,玛瑙的段在光照下呈一层一层的丝带状,由于玛瑙形成过程中是在基本上接近密闭的孔洞内部,所以其形状大多接近不规则的球状,或者气泡粘合状形态,一般情况下,完整的玛瑙原石,少见有棱角分明的(断裂面不包括在内)。

由于被水侵蚀沉积时,最先沉淀的往往是钙元素,所以玛瑙原石外表多数都有一层和火山岩粘连教紧密的钙质硬壳,俗称包浆,也叫石皮。用切割设备打磨或者切开石皮,就能看到里面的硅酸盐结晶体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玛瑙了!

由于玛瑙的形成受到结晶过程的影响,所以有些玛瑙在形成时,条件特殊,会在某些层带上,形成类似水立方样貌的纹理结构,俗称冰裂纹,这样的玛瑙因为形成过程特殊通透性较好,也被称之为玉髓(山西大同玉比较明显,冰裂纹明显,极像水立方),而常见的层带状纹理则被称作蚕丝纹。注意,冰裂纹不是裂纹,只在特殊的光照角度可以看见,顺光是看不见的。

在玛瑙形成的过程当中,如果突然遇到地质变化,水源枯竭,或者本身火山岩孔隙较大,会产生一种外部层理发育,内部晶簇发育的特殊造型,通常这样的玛瑙被从中切开,边缘层层色带,到中间变成洁白的水晶晶簇(硅酸失水结晶后形成的水晶),商家称之为“聚宝盆”。

如果条件偶然,而且本身形成之初的孔隙较小,就会形成一种神奇的玛瑙——水胆。顾名思义,水胆,就是如同动物的胆囊一样,里面包裹着液体的玉石,水胆不是玛瑙独有的,但是玛瑙的水胆是自身内部形成的,和其他石头的胆一般是水侵入所形成的不同。这种原生于内部的水胆,更加通透有趣。是在其水解结晶的过程当中,内部有水的情况下,孔隙的出入口被水解结晶给完美封闭之后,所形成的。通常情况下玛瑙的水胆,是不会失水的,因为硅酸盐结晶是不透水的!因为水胆罕见,故而造假的颇多。不过近几年巴西玛瑙大量进口,其中水胆数量不少,但是由于其色泽花纹均不够鲜亮(色泽偏灰,而且有裂纹,容易造假),所以价格普遍偏低,喜欢的朋友可以尝试淘几块玩玩。

在我国古代,因为封建统治者,喜好以红黄两色为贵,故而对于玛瑙的挑选也以红黄两色为贵,但是不论是南红玛瑙还是战国红,它们的通透性都是极差的,丝毫没有晶莹剔透的感觉。

如果喜欢晶莹剔透的玉石朋友,则可以选择陕西的芙蓉石,山西大同玉,以及北红玛瑙(橘红橘黄色居多)。

题主所发照片,外皮和结理上看,貌似是一块玛瑙原石,但是照片没有展现石头开口部的色彩纹理细节,不好下定论!

如何看待陕西中华文明发祥地?

斯丹德杨我三秦懒汉

4小时前

在陕西古都学会成立之前,西安为“六朝古都”,西安是第一个把“不入正史五胡乱华屠杀汉人政权“列为自己朝代的(前赵前秦后秦)。

西安也是第一个把皇帝被挟持逃难算作自己朝代的(汉献帝被挟持5年西晋愍帝逃难3年)。王莽篡汉不入正史,另外一个秦都明明在咸阳(地级市),西安抢过来非说是自己的,西周都城~成周洛邑(居九鼎)和宗周,张亚初编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西周出土的金文,成周(洛邑)近百次,宗周28次,九鼎(王权的象征)亦在洛邑,成周(洛邑)绝对的中心地位,这还没算西魏北周(胡人),凑了十个。汉隋唐还是和洛阳共有盛唐皇帝有近50年在洛阳)。宇宙安这十三朝古都就是这么拼凑

众所周知秦朝(西安抢咸阳)秦始皇称帝,国祚为15年,可是西安为了凑建都史,硬是把秦作为诸侯国(161年)算进去,可笑的是,周朝有几百个诸侯国,无形中把中国的朝代数增加了几百个,为了凑够十三朝古都和增加建都时间,西安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隋唐大运河是奠定盛唐的基础,隋迁都洛阳,并在洛阳建粮仓(历史上最大的粮仓含嘉仓、回洛仓、洛口仓)和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有了盛唐,整个盛唐皇帝有近50年是在洛阳,玄宗开元年间在洛阳11年,开启开元盛世,回到西安专心玩贵妃,有了安史之乱,天子九逃,“长安”六陷关中(长安)闹饥荒,东都(洛阳)是爹娘,真实的盛唐是在洛阳,皇帝在长安连饭都吃不饱而跑到洛阳,长安何以盛唐?整个盛唐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1,名日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

还有,西安有五次成为胡人都城(前赵前秦后

秦、西魏北周),可以说一部西安建都史近半数胡都,所以西安又有"五代胡都"之称,元朝时,蒙古人占领西安,西安主动改名“奉元”,意为侍奉元朝,可见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胡人后裔。

纪念币分金银和普通三种?

首先,分类就不科学,不能这么区分币。币按照“普制币”和“精制币”区分比较好,因为金银只是贵金属币中的两种,毕竟还有钯金币等多个贵金属品种,所以单纯说金银普通是不科学的。

不是说所有贵金属币都是精制币,也不是所有普通纪念币都是普制币。视觉区分上如图所示,简单点说精制币比普制币工艺更高、更繁琐,也就是字面的意思——更精致。区分上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光面是否如镜子般反射人影。

但是正像大家说的,在收藏方面来说,金币比银币要高,银币比普制币要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制币本身材料上就占了优势,所以即便是本身金属的价值也可以高下立判了。

精制币也是这个道理,精制币往往和普制币设计相同,只是工艺更高。精制币的发行量又会比普制币少很多,所以在币中的分类上,精制币也要比普制币投资价值大很多。

前几年纪念币火热,很多不明所以的群众跑去银行大量换普制纪念币,其实这次火热是让一部分币商好好的赚了一笔。这些币面值10元左右,在银行等额兑换,虽然发行量已经很大了,但由于媒体的炒作和兑换门坎的降低,致使供需不平衡的出现,炒作价格甚至达到了单枚百元的记录。而一般民众买个几枚是没有经济压力的,币商们从量上就大赚了一笔,从这方面说,这些普制币远比金币银币的收益来的快且多!

其实普通民众收藏这些,最好以金币为主。最为保值的也是金币。普制币一般人手里不是散的就是保护的不好,一枚赚几块钱,既没有市场去卖,也没有买家放心去买,所以到了普通人手里的普制币就是当了韭菜被割了。

金币一般是公斤级的币能带来很大的投资收益,如10公斤的生肖币,售价在500万元左右,但因为发行量为十几枚甚至几枚,所以附带的收藏价值比本身黄金就高很多。2001年的蛇年10公斤金币更是拍出900多万的价格,这就是见证。投资收益很高,但一般人你根本买不到,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小的金币发行量又比较大,只能说略微比黄金高一些,买卖都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所以投资来说没太大意义,收藏来说可以买一些玩,收藏价值有,投资价值不如其它,所以还请慎重。

2020年最新熊猫金银币的发行量如下图所示:

所以个人收藏,选择金币和精制币最好,且贵金属币中,克数越大越好。虽然还要考虑发行量等因素,但一般收藏来说这句话足够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忙。

云南有什么动物?

眼睛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剧毒蛇,体型较大,头至尾全长最大可达6米,与眼睛蛇相似。眼睛王蛇在顶鳞之后有一对大的枕鳞,颈部背面无眼睛斑。前沟毒牙之后具有3枚小牙,为毒牙的预备牙,一旦毒牙脱落,最前部的预备牙可长大变为毒牙。体背黑棕色或黄棕色,下颌面为乳黄色或灰白色。生活于海拔70101-1800米的山区,常居山溪旁的树洞中。眼睛王蛇性极凶猛,受惊发怒时体前部立起,颈部变得粗扁,反映非常敏捷,头、颈部转动灵活。它以其他各种蛇类为食。

分布于滇南、滇中、滇西南等地。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以处于濒危状态。省级保护。

虎(Panthera tigris)

别名老虎、大虫、白额虎、扁担花。大型猫科动物,大型食肉猛兽。全世界8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云南有3个亚种,依次即为华南虑、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头圆而大,颈粗短。体毛淡黄、灰黄、深黄或棕黄、褐黄色,上具黑色横条纹,眼上方各具一白色区,额部有3-4条明显的黑色横纹。吻短,舌表面有许多角质倒刺。

栖息山地森林、灌丛和野草丛生的地方。独栖,没有固定巢穴,雌雄各有自己领地,发情期间走在一起,交配后分开。具领域性,常在夜间吼叫。性喜水,善于游泳。以野猪、麂、鹿等有蹄类动物为食。华南虎为中国特产亚种,也是世界濒危动物。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印支虎分布滇南;孟加拉虎分布在滇西南。数量极少,灭绝的危险性更大于熊猫和金丝猴,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象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野芭蕉、野董棕和林分布较多潮湿的开阔地带。除离群老公象外,群居,群大小不等。喜水浴、善游泳。主要食物为董棕树干内的柔嫩部分及野芭蕉,竹子的嫩枝、嫩尖、嫩叶及竹笋等。食饱后,多到树冠郁密有硝或含盐的水塘喝水,喜滚泥。

象可以活到100岁以上,30岁成熟。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每胎1仔。国内仅分布于滇南、滇西南地区(即西双版纳、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也是世界珍稀保护动物。

灰鹤(Grus grus)

别名大雁、长脚雁鹅、老雁鹅。头、喉和前颈黑色,有一条白色条纹从眼后延伸到颈侧。头顶裸露皮肤红色。飞羽黑色,其他部分和尾羽灰色。

在新疆、内蒙及其以北地区繁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冬季曾经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可见。目前主要在滇西、滇东北越冬。越冬时多结群活动,在沼泽,浅水,草甸、农田中活动觅食,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植物以及农作物为食。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别名大雁、长脚雁鹅、老雁鹅。头和颈黑色,眼后下方有一小块白斑,头顶裸露部分皮肤红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其余部位为灰白色。

黑颈鹤是现存15种鹤中唯一栖息于高原的种类。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四川西北部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越冬。在云南越冬地限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丽江和滇东北地区的昭通、会泽等地。每年10月迁来,翌年3月迁离。以家庭群组成大的群体,在沼泽、浅水、草甸和农田中觅食草根、水生昆虫、鱼虾、螺蚌和遗落在地里的农作物种子。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表I。

斑头雁(Anser indicus)

别名岗鹅、白大雁。大小与鹅相似。嘴和脚黄色;体羽银灰色,头和颈白色,头部有两道黑色斑纹,故名斑头雁。冬候鸟,秋季结群迁来云南越冬。白天在沼泽、草甸、近水农田成群活动、觅食,夜间在草甸、农地过夜。以各处植物为食,数量多时对农作物会造成一定危害。

分布于滇东北、滇西北、滇西等地区。省级保护。

大天鹅(Cgnus cygnus)

别名天鹅。大型游禽。颈长,通体白色;嘴尖黑,基部有黄色块斑。

云南为罕见冬候鸟。曾在中甸纳帕和南涧自然保护区发现。

国家II级保护。

岩羊(Pseudois nayaur)

别名石羊、崖羊、青羊。雌、雄均具角、但雄羊的角要比雌羊角的粗大而长,雄体也比雌体大而重。冬毛厚而密,背面青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灰白色,腹侧及四肢前面具黑纹。岩羊属典型高山兽种,栖息于海拔2800-5500米森林上线山间草地、高山裸岩或雪峰间跞石区,晨昏活动支。结群生活,多时上百只。以食草本植物、地衣为主。分布仅见滇西北高山区。

数量不多,国家II级保护。

巨松鼠(Ratufa bicolor)

别名大黑貂、大黑老鼠、树狗、藤狸、黑果狸。体形较大,尾较身体长。体色背腹分界明显,背部黑色,腹部及四肢内侧橘黄色,嘴周,面颊及颈侧淡米黄色。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行动敏捷,攀跳能力强,昼行性。常筑巢大树上,成对栖居。以各种嫩叶、芽、花、果实为食。分布于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南等地。数量一般。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

别名羚牛、野牛。外形似牛,体形较粗壮,尾较短,肩部高于臂部。前蹄显著大于后蹄,雌、雄均具角。体毛呈棕褐色或黑色,仅体背中央有一暗棕黄色条纹。栖息于海拔2800-4200米的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高山箭竹林、高山灌丛、草甸。结群活动,夜间或晨昏活动。以树叶、嫩芽、枝及竹叶、竹笋、青草等为食。仅分布于滇西北(高黎贡山)。数量不多,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斑羚(Naemorhedus caudatus)

别名岩羊、青羊、野山羊、居里子、石羊等。体形较小,外形和大小似家羊,尾短,耳长且尖,四肢较短,蹄小。雄、雌均具角,但短而直。体毛灰褐色或暗褐色,背中央是一条褐色条纹。喉部具白斑;尾毛呈刷状。斑羚栖境多样。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各种多岩石峭壁的森林中,常出没于林间岩石区和山溪、河岸的陡坡稀树灌丛地带,多晨昏活动。独栖或成对生活。以青草、树叶、嫩枝为食。分布于滇西北、滇南等地山区。有一定数量,国家I级保护。

亦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

别名红岩羊、红斑羚、红山羊。亦斑羚为高山森林兽为栖息于海拔2800-4000米高山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带。单只或小群活动,栖居林间空旷区或林缘多岩陡坡山地。它们在悬崖峭壁跑跳自如,防止食肉动物的追捕。食嫩叶、芽、枝及草类植物等。随四季变化上下移动栖居。云南仅见滇西北贡县(独龙江西边中缅边境的担当力卡山东坡)。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白肢野牛(Bos gaurus)

别名印度野牛、白袜子。雌性、雄性均具粗大而尖锐的角,肩部显著隆起,颈短,颈下具肉垂。体毛短,全身棕褐色,仅肘、膝盖以下白色或金黄色,额部白色。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以及中山稀树草坡地带。单独或小群活动。以各种野草、嫩叶、芽、枝及竹笋为食。国内仅分布于西双纳、金平、沧源、盈江等地。数量稀少,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白臂野牛(Bos javanicus)

体形较小,尾细长,臂具大而醒目的白色臂斑。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较为开阔的地区,常隐藏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群居,群体2-20头。以各种草类和嫩的树芽、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思茅竹林及西双版纳。数量稀少。国家I级保护。

鬟羚(Naemorhecdus sumtatraensis)

别名苏门羚、四不象、山驴、明 羊。体形中等,头狭长,尾极短,四肢长。颈背有发达的鬟毛。雄、雌均有发达的角,其基部具环棱。体毛稀疏,短而坚硬,躯体毛呈棕黑色短 毛。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雨林及热带雨林等多岩石地带。多在晨昏或夜间活动,独栖或成对。以青草、嫩芽、枝、叶和果实为信食。分布于滇西北等地。数量一般,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

大型鹿科动物,青藏高原特有动物。雄性角长直线能达1米,并有4-6个分支。蹄也较宽大。通体呈黄褐色,唇部,颌部至喉部纯白色。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地带或高山灌丛。喜结群,大群可达200头。随着季节变化,有垂直迁徙现象。以草为食,也吃灌丛的嫩枝叶。寿命约20年。

分布于滇西北。国家I级保护。

大额牛(Bos frontalis)

现为一种半家养动物,肩高可达1.5米以上。肩部隆起,颈下具肉垂,前额扁平。角粗短,直或稍有弯曲。两角间额部明显突出,故名“大额牛”。栖息于林缘灌丛,草地、疏林下,群居,具嗜盐心性。国内仅分布于滇西北贡山县高黎贡山一带。数量不多,濒危动物。

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国际博协2007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博物馆是普及教育、启迪民智的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蔡元培认为,“教育并不是专在学校”,“除了学校以外,图书馆、研究所、博物院、展览会、音乐会、戏剧等等都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是学校严格一点。”很明显,他将博物馆、图书馆等视为教育机关,认识到这些机构具备了教育功能和作用,明确提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场所,可以独立承担对国民的教育义务,而不像此前仅仅将博物馆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简单补充,而把博物馆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的范畴,使其成为教育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社会博物馆的意义: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公众活动场所。

在人们的脑海里 ,博物馆的印象是跟“古董”打交道的地方。而正因为拥有这些喻作“古董”的藏品 ,博物馆的存在才有其神圣的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博物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博物馆最初始的社会功能以及首先从事的活动就是收藏。在古代,尽管对于珍奇物品的收藏,只表现为少数人的活动,并且只为少数人享有,但从本质上看,也仍然属于对社会需求的一种满足,即人类需要把那些象征着自身发展的文化遗存保藏起来,需要把那些潜涵着自然界全部奥秘的典型物品保藏起来,以了解和证实迄今为止的这个世界,究竟曾发生了些什么。然而,发展到今天,博物馆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了,请看以下的一份调查:

《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09―2010年度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公众最喜欢光顾的休闲场所为:

①公园 68.4%;

②旅游景点 52.9%;

③图书馆、博物馆43.5%;

④商业街 38.8%;

⑤影剧院 38.7%。

调查显示,休闲方式上,文化娱乐类休闲、休闲旅游和怡情养性类休闲,被选为公众最常采用的三大休闲类型。而现代博物馆得以产生、长期存在和蓬勃发展,是因为有满足社会的自我认识,保障社会文化的延续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自新博物馆学兴起,博物馆界倡导去精英化、走进社区之后,博物馆日益重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一现象在近年来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

2010年,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2014年,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2015年,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博物馆对于促进社会变化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又是什么呢?

第二、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博物馆要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机构存在,实现其独特的社会功能,首先要明确博物馆的价值。更进一步的,是要明确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机构的核心价值。对于博物馆核心价值的界定,目前并无统一的认识。这里,我们了解一下专家们是怎么解释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2010年,国际博协主席阿历桑德拉·康明斯认为,“把博物馆人的多样性联结在一起就是国际博协普遍奉行的‘核心价值。”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的核心就是博物馆中的遗产,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发扬光大。”2013年,陈儒斌认为“收藏与展览是艺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田军认为,“引人求真趋美成为博物馆教育的目标,也是博物馆永恒的价值追求。”兰维则认为,“文化认同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博物馆核心价值”的认识方面,业界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诸如“收藏、遗产”说,“以人为本”说,“公益性”说,“收藏与展示(教育)”说,“体现文化多样性和话语的多样性”说,“利用藏品为社会服务”说,“促进社会变化发展”说,等等。

第三、博物馆展出文物,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寓“博”于教,教博共济——更具社会性和群众性的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是我们所熟悉并亲身经历过的,它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识到了博物馆教育所具有的优越性,即教育对象的范围更为广阔,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大。他曾经指出,“教育决不是专为儿童所设,无论其从前是否进过学校,也不可不给他有一种受教育的机会”

博物馆文化传播——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族素质的好形式

博物馆里的藏品,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文明。这些藏品见证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辉煌与耻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博物馆是传承国家历史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理想场所,观众置身于博物馆,必然能对其内心和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

党的十八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物馆拥有渊博的科学文化资源 ,大量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科学自然标本蕴藏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正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价值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有益于国富民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民族的、文化的才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支撑。

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逼人 ,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又相互交融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来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博物馆文化传播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让技术的创新找到了文化原动力。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发达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正是城市吸引眼球的魅力所在。很多地方 ,例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河北承德、河南洛阳等地 ,以文物作为标志 ,塑造良好的城市文明形象 ,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定位和知名度,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

博物馆还可以直接参与到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当中去 ,成为旅游攻略上重要的参观景点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经济的腾飞添翼。

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博物馆以保护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弘扬和传播民族传统思想价值 ,让传统文化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和认同 ,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论:

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博物馆文化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发展方向决定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目的是服务公众 ,创造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提供给人民群众 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保证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博物馆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充分地展示出来,凝聚了人类文明文化的遗产精华,同时这也是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进行全面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