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口碑好的黄铜生产,咸丰重宝铁质当十值钱吗?
回答题主问题前,先说说这个咸丰重宝。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是我国历史上币制混乱的一段时期,据说这期间所铸制的钱币比王莽那时还要复杂多变。
当时的大清国是外有西方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政府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廷在原有的"小平通宝"的基础上,又增铸"咸丰重宝"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和"咸丰元宝"当百、当五百、当一千等各类新钱币。
当时的钱局除了宝泉局(吏部的)、宝源局(工部的)以外,还有宝直(保定)、宝蓟(蓟县)、宝济(济南)、宝德(承德)等几十个造钱局。各局钱币以满文、汉文等几种文字记局名,尺寸,用料等方面都有差别。在用料方面据说主要有铜(亦分多种)、铁、铅(铅与锌合金,贱金属,色质银白发黑)等材料。可以说,咸丰当十大钱存世量十分丰富,除了铸制铜钱,还发行了数量可观的铁钱,铸量大,品种丰富,版别复杂,价值判断方面需要深入探究。
(宝泉局咸丰重宝当十)
(宝陕局咸丰重宝当十)
(宝直局咸丰重宝当十)
学界对于咸丰重宝的研究多有观点。据郭若愚刊发在《中国钱币》1987年第二期上的文章《清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考》对一组的"咸丰重宝"介绍,当十钱为:"咸丰重宝"宋体书对读,背满文(此处无法添加满文符号,笔者依据此满文认定此组咸丰重宝为广东省宝广局铸)、宋体书当十铜钱。直径3.6厘米,重12.03克。又小样一种,直径3.5厘米,重10.7克。文章分析说,这种咸丰大钱,流传较多,并非珍稀之品。此文还引述多人观点认为此钱多为铜质(附图下方)。
(宝广局咸丰重宝当十)
不过郭若愚此文中所刊载的钱币,后来台湾的陈鸿禧先生又在《中国钱币》1990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也谈所谓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认为郭所分析的实为甘肃省宝巩局所铸,对郭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对于上面所讨论的观点有待于业内人士进一步研究商榷。但是,郭若愚的观点中提出了此钱为铜钱。后来陈鸿禧的研究中也提出此钱见有黄铜质和红铜质两种,其中,红铜钱虽然名为红铜,实际上呈褐色,且可以吸引磁铁,有的还有铁锈。
在史国成先生发表的《谈咸丰钱币》一文中对此做了详细梳理,其认为宝泉局中,当十钱版本复杂,字体有区别,其中戴书字体(出自清代书法家戴熙手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版本。对此,陕西神木的杨茂明2002年7月曾撰文《咸丰重宝戴书当十铁钱赏析》也有证实,展示过自己收藏的一枚咸丰重宝戴书宝泉局当十铁钱,认为存世量应在五十枚以内。其他局中宝德局各类钱币铸量较少,在市场上较其他局价格略高。宝陕局(陕西)当十钱背面铸有"陕十"钱,此钱真币少假币多。
那么回到题主的提问。根据藏界、学界研究资料显示,推断题主所展示的这枚应为宝苏局所铸。具体细分的话,根据网上有藏家分析说,宝苏局咸丰重宝当十应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苏北清江浦铸钱局为中心的北局苏十,二是以苏南苏州铸钱局为中心的南局苏十。
宝苏局为江苏省的铸钱局,咸丰重宝当十钱铸造时间较长,存世量较多,版式复杂,大小错出,轻重悬殊,制钱混乱,没有按部颁的钱重标准铸制(当时的"国标"为重6钱,18.7g)。
2009年,王连根、王权在《中国钱币》第一期发表文章《清宝苏局咸丰当十阔缘钱版式初探》,详细分析了这一钱币的特点。据说,版式根据钱币边缘阔值的大小,有狭、阔、较阔、很阔、特阔缘的区别,钱文有类宋体和楷体之分。
笔者将其分为尔宝勾咸系列(图1-10),尔宝撇咸系列(图11-12),二者主要是钱文字体,以及咸字最后一笔勾与撇,宝字还有满文开口等处的区别。这批宝苏局咸丰当十缘阔钱,直径大者为40㎜,直径小者为32.2㎜,重者为26g,轻者为11.9g。
在各收藏网站中,这类宝苏局咸丰重宝当十铁钱真品根据品相不同价格有所不同,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左右;略有瑕疵的基本100多元起,这些价格大多为网络报价,具体还得爱好者们线下甄别。
古代的哪些奇技淫巧让人叹为观止?
奇技淫巧一词,出自《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奇技好理解,就是令人称奇的技艺,淫巧则是过度工巧的意思,奇技淫巧就是指过度工巧的技艺或者作品。
总之,奇技淫巧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词汇,一般总是和不务正务、玩物丧志等联系在一起,像纣王就是用奇技淫巧来取悦妇人,最后导致亡国。不过,话又说来,奇技淫巧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文明发展的程度。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呢?下面就来盘点一下。
第9名 曾候乙编钟编钟作为一种古代传统的打击乐器,早在西周就有了,随着编钟的不断完善,编钟的组建也是相当的复杂,而曾候乙编钟就代表了编钟的最高水准。
曾候乙编钟音色、音域包含的特别广,与现代的钢琴相比只少了一个八度。不得不感叹,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事物钻研的工匠精神。
第8名 战国水晶杯如果你第一眼看到这个杯子,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这不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水杯嘛。但是,这个平平无奇的玻璃杯,其实是来自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这个杯子是用一整块水晶,经过工匠悉心雕刻打磨而成,其价值不言而喻。现如今这个水晶杯被放在浙江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64件禁止海外展出的国宝之一。
第7名 蛋壳黑陶杯这也是一个杯子,此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制成,整体呈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为中空,且装饰有细密镂孔,其内放置有一粒陶丸。
称为蛋壳黑陶杯是因为其杯壁厚度如蛋壳一般,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全重仅约40克!而且若想要陶器存放至今,烧制温度必须保持在900℃以上!
900℃环境中得保证杯身不变形,还要使表面细腻,质地坚硬,即使放在今天,没有极高精密的工艺水准也难以做到。最最关键的是,这个杯子的出土年代是新石器时代,可见古人的智慧有多高。
第6名 战国齿轮齿轮想必大家都见过,也都熟悉,通过齿轮的传动作用,可以提高机械效率。但是如果我跟你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齿轮,你信不?
下面这个看似和现代齿轮没什么区别的齿轮,就出自战国时期。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发掘,就在清理粮仓遗址时,考古人员意外挖出了一块硬疙瘩。
从露出泥土的部分看,这块硬疙瘩应该是一件青铜文物。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将表面的泥土一点点清理掉,当这块青铜文物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竟然是一个青铜齿轮!专家立刻对齿轮进行了鉴定,初步估计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文物。而且专家在看到这个青铜齿轮后,同样也吃了一惊,甚至直言:“这和现代齿轮一模一样!”
第5名 东汉摇钱树这株摇钱树顶端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树冠分为6层,每层两片叶子,顶端面两片树叶是两条龙的造型,口中各衔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其下两层树叶,枝端各有一只造型生动,振翅欲飞的凤鸟,并饰有传说中的神兽、枝下则悬挂串串铜钱,最后三组树叶,装饰着仙人和奇花异草。树干上则有三只向上攀爬的猴子,底座之上是以钱币为主体的一对神鸟。
能在这么一株小小的摇钱树上,用青铜做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工艺。这株摇钱树现存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属于64件禁止海外展出的国宝之一。
第4名 北魏蓝玻璃小碗根据历史记载,罗马使者曾经5次来到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天的大同市),并且带来了一批玻璃器,考古出土有实物。
而在大同的北魏墓里也出土了一批当时由中国人自己烧制的玻璃器,推测是当时学习国外烧制玻璃技术后自行烧制的。这批蓝色的玻璃小碗就是古人用玻璃烧制技术做出的艺术品,简直美的无法形容!
第3名 青铜弩机青铜弩机其实不算是奇技淫巧,这是在军事上有重大的实际价值的发明。
青铜弩机的发明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这是一种非常精巧、坚实的机械装置,由牙(包括望山,瞄准器)、悬刀(扳机)、郭(机匣)、钩心(或称牛,中间杠杆)和枢轴(或称键,销轴)等铜质部件构成的联动机构。郭将整个弩机固定于弩臂(木质托柄)后端的空槽内,再与弩臂上的矢道(长条形浅槽)、弓弦及连接件组成了一把能施放箭矢的弩。相比于弓箭,怒不仅射程高,威力大,而且上手容易,一个弩手的要求比一个弓箭手的要求要低多了。
汉朝时期,改进后的青铜弩机实用性更强,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射击表尺-在望山的后侧立面上加上刻度,使得弩具备“三点一线”的瞄准功能。弩机大约11-12世纪随蒙古西征传至西欧,影响也很大,衍生出其他类型的弩机。
第2名 清朝的象牙萝卜和象牙白菜这两件清朝时期的“萝卜和白菜”,是用象牙雕刻而成,并且还上了色。要知道象牙上色极为困难,但是这两件艺术品却形貌色泽都栩栩如生,连白菜上的纹理,昆虫的纤毛都可以看见,并且直至今日光鲜依旧,丝毫没有褪色,令人难以想象。如今手艺人和制作工艺已成失传,现在即使有人勉强给象牙着上色,过了三五年之后也会慢慢褪去,光彩不复存在。
第1名这又是一件穿越品。此铜卡出自王莽新朝时期,和今天使用的游标卡尺构造大体相同,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个主要部件构成。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上有一环形拉手,便于活动尺移动。使用时,右手握尺,拇指牵动环形拉手,左右移动,使用方式与现代卡尺完全一样。
这件铜尺既可测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方便实用。可惜年代久远,卡尺上的刻度和铭文已经不可辨认了。东汉青铜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相比较,除了在测量精度上有一定差距,卡尺长度短于现代的以外,其原理、性能、用途和结构与现代游标卡尺已经非常相似了,比西方卡尺的出现早了1600多年。
洛阳铲和洛阳是什么关系?
在盗墓风口之下,探墓利器洛阳铲一时之间几乎与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共同成为了洛阳三宝。但说谈到专业考古,光有洛阳铲还是不行的。
在中国,甚至闹过一个笑话,只要你带把洛阳铲和刷子,就是考古学家了。这当然是玩笑话,说明考古学家的装备还是非常差,更重要的是看个人经验。
在考古界,洛阳铲被称之为神级别的装备,不会洛阳铲的人,都不好意思称自己的考古学家了。而且好笑的是,有传说洛阳铲是盗墓贼发明的,至今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盗墓贼,都是用一把洛阳铲出生入死。
那么传说中的洛阳铲,又有何来历呢?
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海宁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他周游全国,见多识广,写了一本《广志绎》,记录各省地理风俗。
这本书卷3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
这里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来明代洛阳就有盗墓风气。所记“铁锥”,能入土及墓颇深,这就是几百年前洛阳曾经使用过的一种专门用于探寻地下古墓的铁铲,也就是洛阳铲的前身。
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洛阳铲来辨别土质。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从而判断底下是否有陵墓。后来慢慢改进,形状也变了,以前只有半圆形,现在有些已经接近圆形,这是根据探的土质不同,来改变形状。
有经验的盗墓贼,一般可以通过封土来辨别墓的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封土多为青色膏泥;唐、宋陵墓则多“糯米泥”;明清墓多用石灰;秦汉时期由于人们迷信水银、朱砂、玉器的防腐作用,用于墓葬中,这些都会影响土质,发出特殊的气味,有经验的人一闻即知。
另外,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
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那么脑袋里就有个“图像”了。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心里就有数了。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都在土里)。“左肩右脚”就是这个特点,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也就是说,墓还没有挖,你的头脑里就有了整个墓室的概念,等真的挖下去了,直接就奔着你想找东西的地方去了。
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你想一想,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有两米多厚、会是多么得坚固?那就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否则打在墓顶上的话,你一个晚上很可能干不完活,第二天你还敢来么?
在目前而言,大多数陵墓都被挖掘或者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已知但还尚未挖掘的陵墓仅剩几个,其中秦陵墓是最大的一个。
但由于至今科技尚未达标,所以并不敢进行挖掘考古。
什么是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君子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大致意思是有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行为能够遵守礼法,一旦身旁无人,极可能做出不合礼法的事情来。儒家认为,这类人仍属“小人”。君子的行为必须是“有人无人都一样”,越是在没有人看得见时,越要谨慎,即所谓“君子慎独”。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它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在当今社会,可以提醒激发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更是一种对自己行为自律的鞭策!
光绪铜板?
湖南省机制铜圆
湖南铜圆 ,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铸造,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结束。
湖南也是最早建立铜圆局的省份之一。湖南铜圆局,最早在长沙西长街设立铜圆局,后来又在长沙南门外灵官殿另建新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铜圆局归并湖北铜圆局为一厂。
湖南铜圆在版式、版别分类上较为复杂,除了本省正版铜圆外,还有混版及错配湖北龙图等品种。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共有12
种不同版式、版别,现分述如下:
(一)中心满文“宝南”右读,当钱十文,珠圈七尾飞龙。
(二)中心满文“宝南”右读,当十黄铜圆,珠圈七尾飞龙。
(三)中心满文“宝南”左读,当十铜圆,珠圈大火珠蟠龙。
(四)中心大六瓣花,当十,珠圈大火珠蟠龙。
(五)中心小六瓣花,当十,珠圈小火珠蟠龙。
(六)中心小六瓣花,当十,错配湖北龙图。
(七)中心满文“宝南”,当十铜圆,珠圈小火珠蟠龙。
(八)中心满文“宝南”,小珠圈,行书当十铜圆,扁体坐龙。
(九)中心满文“宝南”,小珠圈,楷书当十铜圆,扁体坐龙。
(十)中心满文“宝南”,中圈,当十铜圆,扁体坐龙。
(十一)中心六瓣花,当钱十文,扁体坐龙。
(十二)中心满文“宝南”,中圈,当十铜圆,错配湖北龙图。
最后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光绪铜板是真品吗?有价值吗”?
从图片上看,无论字体、包浆、磨损程度等方面,仔细观察,像是真品。
铜圆品相不好,对经济价值影响很大;但是作为保存100多年的钱币,本身就具有一定历史价值,也是可以收藏的。
这个钱币是真的吗?
受邀回答,钱币图片只有一面,很多信息不具备,包括无从辨析的面值以及真伪等等。
从此币形式可以看出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840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的卢比银币,因为头像与币文形式来看1卢比和半卢比都有可能(1/4卢比直径较小),通过头像分析这是“双辫”版( 就“单辫”版而言);当然这种也是非常寻常的东印度公司印度卢比,是在英治下印度一种寻常的流通银币。这种寻常的流通银币除非是评级MS级别以上的高品相者,否者价值很一般。又因币之上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年轻时期相貌,国内收藏者也俗称其为“小维”;当然具体到这种银币版本还是很多的。
东印度公司是一些历史书和影视剧里经常提到的词汇,要区别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当然这种公司都是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在海外殖民地代行其本国政府职能的特殊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直到该公司移交印度管理事宜给英国政府,印度才算英国政府直接管辖之殖民地)。该公司17世纪初就取得了英女王的特许委任,也因该公司在孟加拉等地大量走私鸦片到我国,最终造成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也使得我国“租借”了香港岛给英国,1840年也拉开了近代史序幕。
英国在印度发行的殖民地货币,铸造地并非全在殖民地本土,有英国皇家造币厂,有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印度本土有孟买造币厂和加尔各答造币厂等。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19世纪下半期已经被英国政府解散。但其实今天依旧存在,现在这家公司由印裔英国商人山吉夫·梅塔收购(应该叫伦敦东印度公司),并有原名称和LOGO使用权,主营业务主要是“烟酒茶糖”;当然还有代理圣赫勒拿岛发行纪念币,如联合圣赫勒拿发行的莫赫尔狮子金币等。
附图为比较稀少的不参与流通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头像半卢比原模重铸之亚光精制银币(单辫)
附图为非常寻常的流通用品相不佳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头像1卢比银币(双辫)
附图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今日之拳头产品“烟酒茶糖”(茶、饮料和冰淇淋)
附图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联合圣赫勒拿岛代理发行的新版莫赫尔狮子精制纪念金币(已发行多个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