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黄铜弹壳的冲压 冲压模具的冲裁间隙是放单边还是双边

机械强度钢的机械强度过高是以前用铜做弹壳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容易变形而实现发射时的火药气体封严。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黄铜弹壳的冲压,冲压模具的冲裁间隙是放单边还是双边?

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单面计算,然后看加工方式,粗糙度高的,可以大点,粗糙度低的,可以放小点,大致范围在(0.15-0.25mm)。

为什么俄罗斯的弹壳是钢制的?

我71年进厂,工作就是造子弹,而且是总装车间,那时,我们生产的子弹都是钢壳弹。该技术从苏联引进后,我们发扬光大。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钢料,制造工艺,防锈,防腐,等特性。

为什么我国使用钢壳,众所周知的,钢铁量大,价值低,铜是稀有金属,我国资源不多,价值高。而且,我国以钢代铜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工艺,技术。所以,除了,十分特殊的弹种,大都是钢壳弹。我是发展中国家,不象美国军费这么多。

要做钢壳的钢材料,不是普通的钢材,它必须要有很强的延展性,等特性。是特种钢。专用的。

为什么用铜制造子弹?

实际上现代枪弹还是炮弹,都是钢做的,确切的说是覆铜钢。弹头都是铜的,里面包着钢心。

子弹为什么用覆铜钢?

原因一:机械强度

钢的机械强度过高是以前用铜做弹壳的主要原因。 因为铜比较软,容易被加工,而且也容易变形而实现发射时的火药气体封严。

原因二:耐腐蚀性

黄铜,耐腐蚀能力比较强,钢铁容易生锈。

原因三:穿甲原理

以钢芯弹为例,最外附着被甲是用铜的,很薄,然后是均质钢甲,最中间是钢芯。这就是穿甲弹的构造。

以上,希望能帮到题主!

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作为一个伪军迷,见得最多的就是看日剧里的日军武器,比如造型独特的掷弹筒和在脑袋上砸一下的手榴弹。对于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还算是有价值,在面对有强大工业支撑的美军就不值一提了。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钢印为什么无法仿造?

因为没有钢印架不可以伪造钢印。钢印是用钢板刻制的上下阴阳两块印模组成的印鉴。通常盖在专用的文书或照片上,无颜色,只有凸起的文字、数字和图记。在钢铁企业里,用于做成品板材或棒材标记之用。造假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钢印是国家政府等权威部门专门使用的,用于鉴别证件,毕业证,工作证,结婚证等都需要盖钢印。

钢印机有手动的和电动的两种:手动的钢印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使操作者不堪负重;电动的钢印机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凸轮机构组成,产品体积大,工作起来噪音大,操作费时费力,耗电量大。全自动电磁式钢印机,完全解决了以上的诸多问题,是电动钢印机的更新换代产品,是钢印机领域最先进的产品。

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宋史一百七十九卷 兵制中有写到突火枪“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内安子窠如燒放熖絶然後子窠發出如砲聲逺聞百五十餘步”年份为开元庆年,即1259年

这是最早的有记载的火器。

接下来,火器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东,并被称之为马达发(Mardafa),继而传入欧洲。这会不管是哪儿,都已经开始用金属身管替代突火枪那种不靠谱的毛竹身管。

但这会的点火都还得拿一根香一样的玩意伸进身管后面的火门里边点火,很不方便。15世纪的时候,用扳机控制火绳,进而引燃药池的火绳枪出现。

但火绳枪需要有人保留火种,而且受天气影响很大。16世纪,使用燧石击打产生火花,引燃药池的燧发枪逐步流行,在之后直到19世纪这都是最重要的击发方式。

17世纪,因为滑膛枪的精度射程感人,采用膛线的线膛枪开始有限的在狩猎圈子兴起,但因为工艺和弹丸限制,尚未普及。

19世纪初,雷汞的发明,让枪械的点火方式从燧发逐步转成火帽击发,效率更高。同时定装药的纸包弹流行,撕开纸,火药倒进去,然后再连着纸和弹丸从前面塞进去。

同一时期,因为前装枪因为效率低下,后装枪的尝试开始。但是因为闭锁不牢,效果当时并不好

同一时期,因为火帽的发明。击锤和转轮联动的转轮手枪开始出现

到了19世纪中期,出现了纸壳定装弹,旋转后拉枪机的德莱塞针发枪

闭气性极好的米涅弹,解决了膛线问题,从此线膛枪走向巅峰滑膛枪开始告别自行车。

金属定装弹,尤其是金属底座解决了后膛枪闭锁不严的问题,从此后膛装填成为主流。

19世纪中后期,金属中心发火定装弹、针发、旋转或者起落闭锁的单发步枪主流

随后盒式、管式弹仓的连珠步枪开始出现

19世纪末,无烟火药的出现让枪械的威力提升一个大台阶,枪械开始从手动装填朝着靠火药动力自动装填走,并且子弹口径从10mm+降到7-8mm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气式、枪管后座式、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蓬勃发展,并且逐渐小型化(步枪、手枪、轻机枪);旋转后拉/直拉步枪等也开始晚上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一战前后:冲锋枪、全自动手枪的应用,突击步枪的早期概念

二战:通用机枪,突击步枪,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的应用 中间威力步枪弹的闪现,冲压工艺的普及

战后——20世纪中后页:全威力自动步枪的尝试和淘汰。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崛起和被小口径步枪弹打脸,半自动步枪逐渐退出一线,专业狙击步枪的出现,无托步枪的兴起,新材料的轻量化普及。

其实二战到现在基本咱们都有个谱,不细说了。实际上前面也就是说了个大概过程,要是详细说的话能写一本很厚的书。这篇权当抛砖引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