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年龄比我小,我都要叫她一声“妈”,她会是什么人?
有个人年龄比你小,你都要叫她一声妈,她肯定会是你的后妈,或者是你女朋友的妈妈才会有这种现象导致
当你男友快射的时候喊了一声妈妈这是什么意识
恋母情结太深!当快射时就情不自禁,声不由己了!还好!没叫别的女人的名字……哈哈!😄
叫妈妈是什么梗
叫妈妈是某个医生在看病时口音太重,问病人脚麻吗时,说成了叫妈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在突然被吓一跳的时候喜欢喊一声“啊哟妈呀”?或者为什么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喜欢叫妈而不是叫爸
因为你是妈妈生的呀!还是吃妈妈奶长大的,自然跟妈妈比较亲!
小时候,总是妈妈抱着你、哄着你,总是“乖孩子!”、“宝宝真乖!”、“不哭啊!”“亲一下!”“不委屈!”……。遇到危险、受了委屈,总是妈妈第一个来保护你、安慰你。(妈妈负责带孩子啊)跟爸爸相比,在宝宝心理,妈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
儿时的感觉和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内化入了潜意识中,存入了自己的内心深处。渗入了全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中。成为了自己身心中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
平常遇到事想说话时,我们会先思考一下“这个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该怎样说?说出来后别人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伤害到别人?对人家有益还是有害?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看我?……”。总之会想很多。
但是当你突然被吓一跳时,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上面那些内容,只能凭潜意识作出最迅速的反应(遇到危险来不及多想)。直接从内心深处出来的反应——“儿时的记忆。妈妈是我最可靠的保护伞。快叫妈妈来保护我!”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习惯。
如果从小妈妈对孩子不够好(比如太粗心大意),而是爸爸照顾的更加周到的话(就可能跟爸爸更亲)。也许就不会养成这个习惯了。
但是为什么没听说过有叫“哎呀爸呀!”的呢?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就不便作答了。否则就跑题了!哈哈……!
为什么说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句话: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
每次一到母亲节,我就有一点慌乱,因为我不知道给妈妈备点什么礼物。不过,现在流行发红包了。一点红包小小心意,在红包的背后,看到了一个牵挂你的母亲。
01.发红包之后,母亲说太多了
去年的母亲节我发了个红包给妈妈,稍晚跟她视频她一脸的笑意说,太多了,干嘛发这么多。我当时只是笑笑,因为真的没发多少钱。
之后就是聊一些琐碎的家常,但是她满脸的笑意。那天之后,我就在想母亲总是这样,给她钱一般都不收,有时候收了又退回来些,然后嘴里一直说,太多了,这些你拿回去吧。
我知道那是一种牵挂,她怕我在外面钱不够花,她总是说,我自个儿挺好的,在家也花不了几个钱,你自己留着吧。
然后,我经常就是硬塞给她钱。这些个场景你有过吗?我想,很多人都司空见惯了。
妈妈就是这样,总说自己有钱,不舍得花,都给我们存着。但以前给我们花钱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舍得,总说,你在外面不要太省了,读书费脑子,该花就花,补身体。
02.节俭,一件衣服穿很多年
每年,几乎都想给她买衣服,但是她总说有衣服穿。有次,买了新衣服她很高兴,就穿着照了好一会的镜子。最后,她把衣服装在箱子里说等重大节日拿出来穿。
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可能那一辈的人就这样吧,节俭勤劳,但就是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但是她依然是我最可亲可爱的母亲,有一个贤淑温柔的母亲,一个不爱打扮自己,总把好东西留给我们的母亲。
03.接受父母的平凡
大多数人在童年甚至是青少年时期,都会想:为什么别人的父母这么的有钱?而我们却是只有看看的份。有的小孩还会去问自己的父母这些问题,有些父母回答的很好,孩子很满意,有些就直接沉默甚至是铁青着脸。
有一段时间,我也想过这些问题,因为踏入社会以后这些问题就经常浮现在脑子里,但忙着忙着就忘了。
看过很多关于父母的话题:什么时候懂得了父母?理解了父母?接受了平凡的或是不完美的父母……
有一个回答让我醍醐灌顶:父母无饥寒待我,我何以报父母。
就是看了这个之后,人一下子就开阔了。生你,养你,育你成人就已经很优秀了,而你对父母又有什么回报呢?都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那么请问,你报答了多少父母的恩情。所以,就不要去抱怨父母给不了你车子,房子,票子,因为他们也是自己挣的。
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去看待这件事情,因为你不一定可以做到父母这么好。可以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好好回报父母,就够了。
母亲节可以对妈妈说我爱你,也可以对爸爸说同样的话。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是需要我们去关爱的,我一直记得杰伦歌唱的:听妈妈的话,有空多握握她的手。
后语: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中说道:
我认识妈妈的时候,她还只有23岁,我猜想,妈妈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一定是她这辈子最美的时候。只是那时的我一定在不停地哭,所以忘了看妈妈最美的样子。
你生日的时候,是妈妈的受难日,请记得好好抱一下她,或者打一个电话,而不是总是她打给你,跟你说生日快乐。
记得,妈妈是全天下最好的妈妈,请好好待她。
孩子为什么小的时候都叫“妈妈”,长大都叫“妈”?
我身边的小孩儿,整个幼年时期对母亲的称呼都是“妈妈”,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某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孩子不经意间对母亲改了口,开始叫“妈”。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我觉得有这几个原因:
“妈妈”包含撒娇的意味,孩子长大了就不好意思了
“妈妈”两个字是叠词,叫起来语气偏弱,包含着撒娇的意味。孩子长大了,他希望对外展现的形象是有力量的、健壮的、独立的。“妈妈”就像是幼童叫母亲,听起来虽然亲昵,但是没有太多力量感,显得很幼稚、很娘气。孩子长大了,好面子,都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不再好意思整天叫“妈妈”。孩子开始叫母亲“妈妈”,也是他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加向往独立的征兆。
孩子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对母亲改了口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称呼,都是最亲近的人教的。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接触了更多的人,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他对母亲的称呼,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出现改变。可能周围的人一部分人都叫母亲为“妈”,孩子不想让自己变得太过另类,也会不自觉地对母亲改了称呼,融入到集体当中。这也是人类长大,迈向更加成熟阶段的标志。
孩子长大了,对母亲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
孩子简单地叫母亲一声“妈妈”,声音柔柔的、绵绵的,体现的是对妈妈深深的依赖。孩子渴望和母亲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自己变得越来越独立,能够做很多事情,开始不那么依赖妈妈了。他称呼母亲的语气,也会变得更加简洁,开始叫“妈”。孩子从叫“妈妈”到叫“妈”的过渡,背后就是孩子不断长大成人的信号,是值得高兴的。
其实,不管孩子叫母亲为“妈妈”还是“妈”,只要孩子是爱母亲的,称呼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长大了,他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变成更加优秀、强壮的人。这也是每一个母亲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