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腔梗的区别是什么#
一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检查头部CT,发现了好几个腔隙性脑梗塞的病灶,这是不是脑梗塞,以后会不会偏瘫?华子问他现在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他说没有啥感觉,胳膊腿活动都正常。有人告诉他需要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他要不要吃呢?
华子告诉他,现在不必担心会出现偏瘫,不过以后需要注意预防,要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有慢性疾病,要积极去控制。但关于预防药物,要看危险程度才能决定用什么,不要过度治疗。
关于腔隙性脑梗塞(腔梗),主流医学的意见,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不过病灶非常小,而且发病区域不在功能区域,所以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不去做头部的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腔梗”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方式,指的是在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大脑中有微小的“腔隙”,就如同脑梗塞造成脑细胞死亡之后留下的空洞一样,所以被称之为腔隙性脑梗塞。
造成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也有不同的说法,主流的意见是,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影响下,大脑中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造成了大脑神经细胞的死亡,之后液化被吸收,遗留下来的空洞。
另一种说法,是随着年龄的老化,血管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远端细小的血管会退化,脑组织也趋向萎缩,脑组织与血管之间的间隙增大,在影像学检查时,就会表现出“腔梗”的特征。
在发现脑梗塞之后,需要长期用药进行预防,主要用的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以及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硬化斑块的进展,对斑块进行加固,避免斑块的破溃。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在斑块破溃的时候,可以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这两种药物是预防脑梗塞的核心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但是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说他汀类药物有影响肝功能、造成肌肉损伤、引起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会造成出血危险性增加、胃肠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在用药的时候,药效的获益与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存,所以必须要进行权衡,只有获益远大于风险时,才能使用药物。
对于腔隙性脑梗塞而言,其风险性明显低于真正的脑梗塞,所以在用药方面不能一概而论。用药的重点是对血压、血脂、血糖的调控,如果吸烟需要戒烟。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依照风险因素大小,可以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至1.8~2.6mmol/L,而阿司匹林则需要更加明确的危险指征时才能决定是否服用。
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可以控制在130/80mmHg。
糖尿病患者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
高脂血症者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最好可以控制在1.8mmol/L。
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每天酒精量不超过25克),进行低盐(每天6克)、低脂(每天25克)饮食,荤素搭配,把主食的三分之一用杂粮、杂豆代替,多吃蔬菜,保持规律的一日三餐,不要暴饮暴食。坚持适度的运动,保证良好的睡眠。
总结一下,“腔梗”与“脑梗”有可能是互相重叠的,但在危险程度上差异很大,在用药方面两者侧重点不同,要根据危险情况进行用药,不能都以治疗脑梗塞的方法进行用药,否则有可能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