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怎么治疗?
脑梗怎么治疗?这个问题是所有脑梗
家属
及脑梗
病人
都很关心的问题,脑梗怎么治疗比较理想呢?脑梗这种疾病是需要长期
药物治疗
和康复锻炼逐渐改善症状的,脑梗怎么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脑梗的治疗不能用“治愈”说明治疗效果,建议你详细说明病人现在的症状,如果脑梗症状轻的,通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但是还是有复发的可能,有的病人脑梗梗塞的面积大,或者梗塞部位不好(如大面积脑梗塞、脑干梗塞),症状改善的就要慢,并且有留下
后遗症
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脑梗病情加重和脑梗复发,脑梗怎么治疗在
用药
方面必须坚持长期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方面也要慎重,治疗脑梗的药物很多,但是由于脑梗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建议选择纯中药无
副作用
的药物治疗,(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适合中老年
脑梗塞
患者长期服用的二次研发现代
中药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在优质优价品种圣喜
血栓心脉宁胶囊
的基础上,由国家全额拨款进行二次研发的
新药
,以圣喜血栓心脉宁胶囊15年的临床
安全用药
为保障,以其科学组方及治疗
机理
为基础,经过道地取材,利用三大类道地药物成份间的拮抗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经过喷雾干燥、一步制粒等现代精提精制工艺,避免了传统工艺二次污染、控制不当产生的有害物,达到
疗效
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成品安全;而剂型剂量的改进,也真正减轻了患者的身体及经济负担。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经北京医科大学等临床机构长达八年的临床应用表明,临床应用观察均未见
不良反应
,血、尿、便常规、心、肝、
肾功能
较治疗前均无异常改变。能够使
脑血栓
患者中风积分与
中医
证候
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对CT脑血栓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治疗脑血栓临床总有效率达91%以上。可以搭配
西药
里的二级预防用药阿司匹林(先看说明书上禁用者禁用);如果没有癫痫症状可以配合营养
脑细胞
的药物用3个月左右;现在是脑梗的最佳治疗时期,坚持长期口服药物还是会恢复不错的,你可以把病人详细症状、病史及现在用药情况
说下
,给予更确切的治疗指导。
希望病人早日康复!
我外婆得了脑梗塞,行动很不方便,说话也说不清,很困难。吃什么药比较好。平时怎样养护呢
病因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 脑梗塞
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编辑本段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类型
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编辑本段中医的认识
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症状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栓子所致者,常有栓子来源的疾病的征象,如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等。 (2)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3)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部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粘膜、 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检查
1. CT和MRI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 腰穿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 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脑脊液可见脂肪球。 3. 心电图应作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
并发症
1、心肌梗死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 2、肺部感染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照顾不当,引起病人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戏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病人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预后效果好的中药银花泌炎灵片等。 4、肾功能不全: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病人的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6、关节挛缩:脑梗塞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患处的关节活动会变得很疼痛。 7、应激性溃疡:出血性中风病人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常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 8、继发性癫痫: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在过度急性期后,原来脑内的病灶可能会留下"瘢痕", 如果成为异常放电灶,就有可能诱发癫痫,以大发作为主。如果病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9、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得到了关注。 10、痴呆:目前,有报道说,腔隙性缺血灶和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联系。更有的病人,出现了广泛的皮质下的动脉硬化、梗死,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
编辑本段诊断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脑梗塞 1.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2.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6)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治疗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片;益气、活血、通络,调整酸碱平衡的纯中药,如复方通脉饮。我们知道造成脑梗塞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失衡导致的。复方通脉饮不仅能达到诸如溶解血栓、降血压、降血脂等治标的效果,而且它含有的几丁聚糖可以体内的蛋白酶发生反应,产生碱性物,然后和体内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使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身体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脑梗塞的预防控制高血压: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为4。药物的选择遵循因人而易的个体化原则。 防治心脏病:主要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华法令。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非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脑梗塞,华法令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房纤颤者。华法令每天维持量为2~4mg,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开始10天内每天检测1次,以后每周检测3次,凝血酶原稳定于治疗所需指标后,每7~10天测定1次。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防止高血脂症。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慎用避孕药物,少吸烟或不吸烟、不酗酒。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个体化、分型、分期进行治疗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当归 (三)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副作用。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该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 (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四)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 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五)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六)脑保护剂:(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 桂嗪和脑益嗪等。(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七)中医中药: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八)康复治疗: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天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九)一般治疗: (1)调整血压,脑梗塞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 脑缺血。 (2)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3)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时可出 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4)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 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5)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6)早期活动防止褥疮 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 (7)加强营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病人创造恢复的机会。
一、急性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注意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 (二)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日500毫升静滴,连用两周。 (三)血管扩张剂 间断吸入混合气体(6—7%的二氧化碳,50—95%氧),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罂粟碱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缺氧损害。 (四)抗凝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肝素12500单位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第一天可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如新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新抗凝4—8毫克)。 (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当归、红花等。可酌选用 。 (六)手术治疗 颈动脉阻塞者可作血栓摘除术。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动脉系统阻塞者,可于病侧进行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吻合术。 (七)新针、头针、激光或超声波等治疗均可选用。
二、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
脑梗塞恢复期要适当地服用末梢循环改善剂,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降低血脂,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注重血压等治疗,对有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 (一)中医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治疗,基本原则是活血化淤。 1.单方 (1)芎嗪注射液 一次40—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7—10次。 无明显副作用,目前能人工合成。临床应用为: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二水化合物。 对恢复期或后遗症可作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10—2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丹参注射液 用法: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于 5%葡萄糖40毫升中,作静脉注射,每日两次,5天一疗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用法:2—4毫升肌注,每天一次,或用4—16毫升加于5%的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醣酯酐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1—2周。 (4)夏天无 又名无柄紫堇,有活血止痛作用。制剂:注射剂每支2毫升,片剂每片0.6克。用法:先行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天一次,显效后改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
> 脑出血二年后又得脑梗塞吃什么药治疗
你说的也太不详细了,各个指标都没说,诸如血压,血脂,血小板,胆固醇等。我也只好大体说一下: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副作用。(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 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该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四)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 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五)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六)脑保护剂:(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七)中医中药: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八)康复治疗: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天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九)一般治疗:(1)调整血压,脑梗塞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2)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3)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4)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5)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6)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7)加强营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病人创造恢复的机会。 心痛定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面部潮红12%;眩晕3%;头痛6%;恶心4%;心动过速15%;使心绞痛加重者为11%;头痛、头晕、步态不稳各10%;乏力5%-10%;还有约2%-5%患者发生肌肉阵挛和震颤,个别患者甚至发生严重的帕金森氏病。 长期服用心痛定可致阳痿,个别男性患乳房肥大症。动物实验证实心痛定有致畸性,小剂量对胚胎有毒性,因此孕妇忌用。另外,长程治疗后停用或减量会导致心绞痛复发、发作加重与加频。近年还有心痛定缓释片致耳鸣的报道 至于饮食方面算是老声长谈了,我也简单一说吧:绝对不能吃的是动物脂肪[瘦肉也要少吃因为其也含20%~30%`的脂肪],鸡蛋黄,动物肝脏等含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另外象植物油也要少吃,虽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花生等,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但也要严格防止营养过剩象吃过多的含蛋白质,糖较高的食物等等,多吃谷类,水果等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脑梗恢复期可以吃什么药?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需要口服药物,防止脑梗死再次复发,如二级预防类药物,包括危险因素控制类药物和其他特殊二级预防药物,主要情况如下:
1、危险因素控制类药物:包括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用于调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建议患者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心源性卒中、心房纤颤导致的梗死,建议患者口服抗凝类药物,如达比加群、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2、侧支建立药物:如果患者有分水岭梗死,脑梗改善不佳,还需口服改善侧支循环药物,比如丁苯酞软胶囊,以及中成药如血栓通胶囊、脑栓通胶囊、脑心通胶囊、银杏叶片等进行治疗;
3、改善情绪药物: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伴发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时可以选择此类药物,如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如果伴发其他并发症,如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还可口服多奈哌齐、美金刚等改善记忆力与认知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