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是否有助于养心呢?心梗患者可以做哪些运动来帮助健脾?
慢跑是否有助于养心,心梗患者可以做的运动来帮助健脾:练瑜珈,培训学习开胸、后弯的瑜伽动作,都比较适合!打开胸腔,让你的心情伴随呼吸流动性,慢慢变好!找一个户外景色美、汽体最好的地方慢跑,听着音乐慢跑,一瞬间心情舒畅!改善目前的精神风貌,祛除导致肝气郁结的原因,可以尝试出来走走,听点歌曲,慢跑,最好是大家一起煅炼,让你忘掉烦恼,看开了,一切不是事,看不见,心态担忧,什么锻炼都没有用。跑步,跑步可以提高体内的脑内啡,具有舒缓压力的作用。日常一定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多与人交往,食疗调理多为疏肝理气为主体,能用伏苓、玫瑰花、麦牙糖等泡茶喝,可具备行气促进消化、疏肝理气的作用。
心脏病病人应严控活动,尽可能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炎症状消退,心血管恢复过来,有一些心脏病病人,如胸闷气短、胸口痛和躁动不安,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镇静药和镇痛药。经常吃“三高”食材。心脏病一般由心脏能量不足造成。病人需在日常饮食中更多的留意摄取高热量食物、高蛋白食物跟高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高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楂果、苹果、橘子和番茄。
打太极,做一些健美操等有氧运动减肥也对身体的各种各样功能有一定的帮助,这种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的,可是在时一定要注意健身运动强度,抗压强度不要太多,根据自身生病的水平,制定合适的锻炼方式和运动强度。健身运动不但能够带来身心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微循环、呼吸、消化系统功能,提升抗逆性,提高人体的适应力,都是医治疾患手段之一。
心梗患者可以做剧烈运动吗?适合做哪些运动?
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时间休息,我们就会有时间生病。旨在告诫大家别一门心思埋头苦干,该放下就放下。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常说运动不能过度,其实休息也不能过度。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过多的休息反而是有害的。
最近门诊上来了几位“特殊”的患者,他们蔫头耷脑,看上去不是很精神,就是因为休息过头了的缘故。
其中一位患者放置了2个支架,问道:“以前我喜欢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年年底做完支架后就不敢出门了,担心支架脱落。现在身体感觉越来越差,饭量也跌了不少。”另外一位心梗患者问我说:“自从去年犯了心梗之后我就尽量不活动了,放弃了原来一直跳的广场舞,连上下楼都很注意。可是总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有劲儿。”这两位患者的共同点就是生病/手术后完全与运动绝缘,一有机会就卧床休息,结果长时间休息后体质也变差了。
问题来了:心梗和支架后患者一定要躺着吗?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没错的,无论健康人还是生病的人,都应该视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因此,心梗患者、放支架的患者也都需要运动。
支架术后怎么运动
首先要安抚文中这位患者的“担心”。
应该说临床上有类似情况的人不少,一直质疑支架的“脱落”问题。其实这是多余的,若因为怕脱落就减少活动甚至不运动也不科学。首先,介入支架大都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支撑力、耐腐蚀力,其塑形功能也都是非常可靠的;第二,介入手术时通过高压力使得支架紧紧地镶嵌于血管内壁上。因而甚少有听说患者安放的支架出现生锈、塌陷和明显位移等情况。
由此可见支架本身是非常安全的,并不会因为运动出现什么意外的故障。那么运动又能给支架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呢?综合来看支架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能减少术后再通血管的狭窄、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消除紧张情绪,最终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二次心梗。
支架术后运动之前要经过专业医师的评估,“运动负荷试验”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医生通过详细的评估及危险分层,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运动处方”。(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等患者应暂缓运动康复)
一般来说支架术后运动康复需分期进行:1.住院期间。运动康复要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下床时间。病情轻微的24小时候即可室内走动,严重的需要先静养4-5天,甚至更长时间。选择院内活动以轻便为主,如散步;2.出院后1-6个月内。术后恢复良好、身体也比较轻松的话,可以循序渐进做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散步、慢跑)和阻抗运动(举哑铃)等。活动前要预热,活动后要放松,30-90分钟;3.支架1年以后。院外长期康复阶段应当形成稳定、规律的运动习惯,如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为了确保病情稳定,患者应按时到医院复查。
PS:很多患者问支架一年或两年后身体感觉非常好,所以想踢足球或打篮球,在我看来剧烈的体育运动还是要尽量避免的。
总的来说,支架术后选择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舒适为标准。支架术后运动贵在坚持,理论上只要患者能够耐受,还可以缓缓地增加强度。但是,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了胸闷、气短、哮喘、胸口疼痛和疲劳等情况,就要立刻停止活动。
心梗患者如何运动
“我心梗一年了,能跑步吗?”“我之前得过心梗,是不是再也不能运动了?”这样的问题在门诊上屡见不鲜。
尽管大量的心梗患者常常在运动强度过大时诱发,但是研究发现心梗以后适当运动有利于建立心肌侧支循环缓解病情,反而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但是心梗患者选择运动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1.心梗期(发病48小时内):低活动量,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动运动,尤其要避免抬高下肢,以免血流回涌心脏加重负担;
2.急性后期(发病3~7天):脱离危险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进行简单的步行运动;
3.出院早期(心梗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的康复期,需要主治大夫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来分层,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进而决定运动强度;
4.稳定期(心梗3个月以后):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每周可进行 3~5 次运动,强度也可以慢慢增加,注意要定期复查。
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即人体在氧气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散步、园艺活动、广场舞和打太极拳等,应当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打篮球、做俯卧撑等。
对于很多稳定期的心梗患者来说,可以自行通过监测“心功能”来安排运动强度。
对于很多稳定期的心梗患者来说,可以自行通过监测“心功能”来安排运动强度。在此分享一个“6分钟步行试验”:
选择一个30-50米的长廊或空旷道路,测算6分钟之内尽可能快地走过的距离(折返)。正常健康人可以走400-700米,轻度心功能不全能走426-550米,中度心功能不全能走150-425米,低于150米就是重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好的可以多运动,不好的就少运动。假如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活动。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什么时间运动也是有讲究的。不少人表示早晨迎着太阳活动最好,其实不然,这个时段更容易爆发猝死,因此清晨活动不是最优选,下午或傍晚比较好。
今年3月JACC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挪威的研究,评估了冠心病患者体育锻炼强度的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总共纳入了3307名冠心病患者,在30年的随访时间内,有1493名患者死亡。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患者相比,保持低活动强度或高活动强度的运动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一个多世纪前,心脏重疾患者被要求绝对卧床。随着时间的更迭,这一认识已被否决。早些年来自瑞典的有关“运动与心衰关系”的研究发现: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少20分钟的人,比少于20分钟活动者相比,可以减少20%的心衰概率。无独有偶,美国心脏病学会也向大众发出了“每周适度运动150分钟”的建议。由此可见,适当运动确实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当然,康复期的心脏患者如何运动有讲究,这在于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患者做什么样的运动,以及运动的时间长短等,都是要尽可能精准的。如此才能在运动中获得最大疗效。
做什么运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做什么运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1.可以做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但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体质来选择。有心梗病史的人绝对不能提重物,提重物一定要弯腰憋气。这与强行屏气排便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相似,是老年人冠心病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一般慢跑等运动可以预防心梗。心肌梗死是一种主要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病症,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续的急性缺血,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胸闷、胸痛、发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等症状。
2.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和局部坏死。日常生活中要参加适当的运动运动,但运动的强度要看你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心脏功能。所以在运动之前,你要评估自己的心功能风险和自己的状况。运动之前,去医院检查血糖、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并完成心功能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自己实际身体状况的运动治疗方案。只有这样,运动治疗才能安全有效。
3.每次进行运动时,要注意检查运动部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运动并在运动后进行拉伸。检查运动场地:注意检查运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避免误伤。做好充分准备:在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穿合适的服装和鞋子,适当穿戴运动护具,运动热身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运动后做拉伸运动:运动后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可以放松肌肉,降低肌肉僵硬度,增加血液微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除。经过上述运动准备,如果意外发生运动伤害,要及时就医。
心肌梗塞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
心肌梗塞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所以在做运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下面我整理了心肌梗塞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心肌梗塞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推荐
一、掌握好运动量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小运动量,实际只起安慰作用;过大则可能有害。一般所指的合适的运动量,都有轻微的出汗,呼吸次数稍有增加,并有轻微劳累感但并无不舒适感觉。
二、运动前准备及分期
在运动之前应先做一些柔和的肢体活动或体操等准备活动,以免骤然活动引起肌肉痉挛,甚至诱发心绞痛。锻炼完了也应慢跑或步行等恢复动作,避免骤停使心脏发生问题。运动的这些阶段分别称为准备期、运动期和缓解期。
三、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刚开始时,一次体育锻炼,可以只有20-30分钟,以后增至45-60分钟。其中准备期和缓解期各5。10分钟,运动期20-30分钟。如果体质较弱者,刚开始运动时,可把一次运动量分几次完成。
四、运动方式和方法
要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个人爱好等条件,与医生共同商量,选择能够长期坚持的项目。最好是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骑自行车等项目。如果康复顺利,可在心肌梗塞后第8-9周,复查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如无心绞痛等症状或心电图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变,即可恢复轻微的工作。
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
一、心梗患者要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是早期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能及时挽救缺血和频死的心肌,缩小心梗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采取这种方法能非常有效的治愈早期心肌梗死患者,减少患者受到的伤害。
二、急诊冠脉介入
对于在发病6小时以内到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的患者,应积极主张行急诊介入手术。相比冠脉搭桥手术,冠脉介入治疗对全身损害少,且再血管化机会可达80%~90%以上。而相比溶栓治疗,介入限制的发病时间可以放宽到12小时以内,且其出血风险少,即使对出血高危人群,引起出血的风险也不高。
三、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稳定住的心肌梗死患者,要采用常用药物治疗,具体用哪种药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同时患者自己也不能擅自减少或增加药物的剂量,也不能看病情有点恢复就停止用药,防止病情加重,加大治疗的难度。
心肌梗塞宜吃的水果
西瓜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柿子
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作用。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柑橘
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草莓
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
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猜你喜欢:
1. 心梗的症状与急救方法
2. 发生心肌梗塞如何急救
3. 心肌梗塞急救措施
4. 突发心梗的紧急救治方法有哪些
5. 心肌梗塞最多能活多久
心肌梗塞的四大阶段应该怎样运动
心肌梗塞的日常保健很重要,尤其是在心肌梗塞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患者坚持锻炼才能让身体恢复的更快,也能有利于治疗的效果,其中可以尝试从事医疗体育进行相关的护理,那么具体的四大阶段患者应该怎样运动呢?
急性阶段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后2~3周开始。此时期由于病人尚处于急性期.若体力活动不当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对无并发症、无心绞痛发作、无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无血压下降或出现心前区不适、气短气喘等症象病情稳定的病人,可逐渐进行0.5~1.5个代谢当量的身体活动。患者可在家人的帮助和监护下,进行轻微的日常自理活动或卧位呼吸操、肢体远端活动、关节屈伸练习。这一阶段可持续l~2周。
恢复早期阶段
除继续做第一阶段的康复体疗外,4~8周当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其康复活动量可适当增至2~3.5个代谢当量。开始可练习生起,(每次在20分钟)、(每日一次,每次3~8分钟);尔后逐渐过渡小量的医疗行走、上下1~3级台阶。该时期的康复体疗可持续3~4周。
恢复后期阶段
该阶段的体疗内容应以定时定量步行、气功(如静养功、松静功)和配合医疗体操为主,亦可在野外进行医疗行走,骑自行车、划船、爬楼梯等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随体能进一步恢复,可逐渐增加练习的距离和次数,为逐渐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做准备。
康复阶段
发病6~8个月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体疗后体能基本恢复,在家人和医生的监护下,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运动医学专家建议,为了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选择一些有氧耐力性运动项目。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心肌梗塞的日常保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大阶段,以及不同阶段应该注意的锻炼和运动方法,患者只有积极地运动锻炼和保健才能有利于身体的更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