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贪婪的多巴胺什么梗的简单介绍

运动和激情是他们血液里的事物,读《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第一作者是美国一位有名精神学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将人类的天性和行为解得恰如其分。告诉我们人的决策、情绪甚至思维认知的底层影响逻辑。将多巴胺的创造期待放入内啡肽主导的现实和当下。...

《贪婪的多巴胺》

咕噜咕噜咕噜,继续说多巴胺,是大脑里分泌的这种东西,让我们感到快乐兴奋,它和去甲肾上腺素相关。分泌量大的时候,人就激情澎湃,觉得未来可期。

这是对未知的向往,这就像赌场的老虎机的工作机制,每次拉一下杆子,都有可能掉下很多钱。或者是打麻将,摸自己想要的牌时那种兴奋。

和掉下来的硬币多少无关,和麻将的输赢金额无关,多巴胺的关键词是“不确定性”。这也是电脑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因为很多奖励是随机的。无法预测。

能预测的呢?那不就是工资吗?定好日期发放,柴米油盐,日复一日。boring,这不就是婚姻吗?根本不是踏马的爱情!

所以多巴胺能让人快乐,但无法让人一直快乐,然后人就不断追求,不停止,因为停止就不能得到棒棒糖了啊。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走,去占领宇宙!

书里的科研人员还专门研究了移民群体,他们发现,移民群体对未知的向往更强烈,更愿意探索,对南极更好奇。(那里零下五十度,究竟有啥好去的?)

从激素角度就容易理解了,不好奇不勇敢的家伙,也不移民啊,他们都和辛也一起在老家种地。这也是美酱 states 活力四射的原因,运动和激情是他们血液里的事物,他们本就是多巴胺一族,或者他们的子孙。

你看,根本不是我们选择了性格,是性格选择了我们。你阳光好胜,大概率是生而如此,不是你的意志。

那本书还讲了在左派和右派之中做的调查,大脑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性格,这个性格再产生自己的立场,喜欢安稳还是探索。大概率是千百万年来,基因决定好的。

我们常常说“人是习惯的动物”,却没有说,人最先是基因的产物。

# 吧唧叔叔提到了内啡肽,书里略略介绍过,但这两种激素不是平行的,而是互相关联,在极端情况下,人或者是个二哈那样的莽夫,或者是一只呆傻的笨羊羊。

既有a,又有b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电视剧里有很多。

读《贪婪的多巴胺》

这本书第一作者是美国一位有名精神学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将人类的天性和行为解得恰如其分。告诉我们人的决策、情绪甚至思维认知的底层影响逻辑。

书中提到的,我们的大脑受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影响,两者影响方向相反。多巴胺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决定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内啡肽则是更关注于当下,享受当下快乐。

多巴胺推着我们去奋斗,内啡肽允许我们躺平。两种物质平衡,人生才能健康幸福。

怎么平衡呢?

一是在某一项技能或某一个领域中精通。多巴胺追求这点,内啡肽也享受于此。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寻求突破和深挖。

二是兼顾现实的创造力。就是让多巴胺和内啡肽手拉手,将多巴胺的创造期待放入内啡肽主导的现实和当下,从而让期待落地,源源不断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全神贯注专注一项任务。平时可能有的人说我要十只手弹钢琴,我想那只适合浮在表面上的工作,不必深入思考的简单反射就能完成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没有价值。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深层次的信息加工。

认清这两样物质的作用,我们就弄懂了奋斗和躺平反应在人身上的表现,更没有必要去批判躺平,鼓吹奋斗了,这是个体在脑科学框架里的自然选择。

尊重自然,适当引导便好。

NO.114《贪婪的多巴胺》【美国】丹尼尔·利伯曼

前言:过去,一直听说“多巴胺”是一种快乐分子,只需多运动便会分泌这种物质,让我们产生快乐。但阅读之后才发现,它是一种“欲望分子”,它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它的影响力要比单纯的快乐大得多。

本书作者分别是美国行为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和美国作家迈克尔·朗。利伯曼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他同时还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荣誉会员,发表过50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迈克尔·朗则是一名专业的演讲稿作者,曾为国会议员、州长、外交官和总统候选人撰写过讲稿。

1957年,英国科学家凯瑟琳·蒙塔古首先在大脑中发现了多巴胺。次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又发现,多巴胺能在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虽然在人脑中,只有百万分之五的脑细胞能产生多巴胺,但它们的影响力可丝毫不能忽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佩蒂格鲁发现,大脑在运行过程中,其实是把外部世界分成了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两个区域来管理。近体空间包括手臂可及的地方,在这个范围内的事物,我们可以随时用手控制。而远体空间则是指我们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从一米之外到天涯海角,都属于远体空间。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近体空间的事物可以在当下随时体验,而与远体空间的互动,必然发生在未来,因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需要时间。

多巴胺会瞄准那些对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去努力获得,而这个获得的过程一旦完成,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这些东西就会进入近体空间,交给当下分子来处理。也就是说,多巴胺只管让人去“获得”,至于获得之后的事情,多巴胺就不管了。

正是因为多巴胺的这个特性,我们才会对未来产生无限追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伴侣在初期总是很甜蜜,但时间一长便会争吵。恋爱刚刚开始时,在多巴胺的促进下,很多人痴迷于获得爱情的这个过程,便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而一旦爱情关系建立起来,爱情从远体空间转移到了近体空间,多巴胺就不再为我们提供兴奋感,如果当下体验的满足感,无法补偿多巴胺消散带来的损失,这时候我们便会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对待感情,原本存在的很多问题就会陆续浮出水面。

书里有一句话,叫作“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同样的道理用在“渣男”身上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渣男”骗女孩子,要比其他的男生有手段?这是因为他是利用间接满足的方式。他绝对不会每天定时给你送外卖,每天定时给你唱歌,那是花钱买的服务。这种“渣男”的特点是一会儿对你热情,一会儿消失了,过一会儿又出现对你特别热情,所以你就慢慢地上瘾了,这都跟我们头脑中的多巴胺有关。

多巴胺本质上是一种“欲望分子”,它有两种作用的方式。当它作用在欲望回路上时,能让我们产生“想要”的冲动并为之付出努力,让我们从不感到满足,而当多巴胺作用在控制回路上时,则能为我们提供理解、分析和给周围世界建立模型的工具,让我们更好地去实现目标。

今天,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让我们时刻都在被高水平的多巴胺驱动着,这导致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之间出现明显失衡,或者是精力过于旺盛带来的痛苦,或者是沉迷享乐带来的不思进取,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此,作者给出了三种应对措施。

第一种是试着去精通某件事。因为多巴胺的目的是获得,而精通某件事可以让我们在这件事上做到极致,压榨出多巴胺的最后一滴热情。在此之后,因为已经彻底达到目标,多巴胺就会暂停下来,允许当下分子发挥快乐的作用,这时候,多巴胺和当下分子就实现了和谐平衡。比如学会弹好一首钢琴曲,虽然过程会很困难,但一旦精通了这首曲子,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巨大而持久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两类化学物质平衡的产物。

第二种是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天生会有走神的倾向,在做某件事时,很容易联想到无关的事情;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人们在走神时幸福感会降低。多巴胺让我们追求未来,但如果没有当下感官提供信息原材料,我们就没法更好地预测未来。而专注当下可以让我们既做好手头的事情,同时又让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流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巴胺制定新计划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

第三种是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但每个人都能去亲身实践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手工和烹饪。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既有达到目的给多巴胺带来的满足,又有聚焦当下亲手实践给当下分子带来的满足。

结语:虽然我们认为我们是理性的生物,但一切证据都表明,我们不是。

你的多巴胺有多贪婪

我买了第一株千瓣梅之后,又发现绿梅很好看,不管是桩型还是花朵,都赏心悦目,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

随着对梅花的深入了解,我又买了骨里红,宫粉,玉蝶,朱砂,美人梅,红千鸟……购梅上瘾了,停不下来。

这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是“想要分子”,是多巴胺。很多人一想到爱情,就会想到它。

多巴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责: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追求更好的事物。即,无限透支未来,就像爱购物的人疯狂透支花呗一样。

在东西没有得到之前,人会想得特别美。尤其是某某直播间的渲染效果,“想要分子“迅速产生“快乐分子”,它们一直驱动你,让你不得不下单。

它形成了“欲望回路”,好比毒品中的“可卡因”,令人上瘾。类似的例子,小至吸烟,大至吸毒,还有反复的换恋爱对象等等。

欲望回路说“如果你跟了这个人,你的生活就会改变”。生活可能确实会改变,但这不是因为多巴胺的作用。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个好例子。男主人公不断的恋爱,最后找回了心心念念的女主人公,就不再寻觅对象了。

因为“饱足感回路”被激活,“欲望回路”被关闭。简单的说,就是饭吃饱了之后,你便不想吃零食了。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在买东西的前后,为啥有那么大的心理落差了。多巴胺回路的增强促进了冲动行为,而不是满足感——它促进了“想要”,而不是“喜欢”。

“想要和喜欢是由大脑中的两个不同的系统产生的,所以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不喜欢的。”

你们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千万不要被“多巴胺”蛊惑,一旦上了它的钩儿,你就只能被它牵着鼻子走了。

但有研究者说,多巴胺跟快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它的影响力比“快乐”要大得多。

为什么呢?多巴胺欲望回路很强大,它将注意力、激励和刺激集中起来,对我们做出的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将其放在正面价值创造上,人生便会开挂。反之则是深渊,比如赌博上瘾,游戏上瘾等等。

那么,什么样的大脑回路强大到足以对抗多巴胺呢?

答案是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对抗多巴胺。与欲望回路相反的回路可以被称为“多巴胺控制回路”。

多巴胺并不是一无是处 。多巴胺控制回路是想象力的源泉,让人变得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打通普通人的障碍。

你要把正多巴胺和负多巴胺弄平衡,你的人生才有戏。即:让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在当下,做当下的事,物来顺应,专注于专注的力量,便可以干掉“想要分子”,把“当下分子”聚在一起,真正的活在当下。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做到呢?分明不存在的事偏偏要去想,或者已过去的事偏偏忘不掉,就是不去感受现在正在发生的事……然后说空虚寂寞冷。唉,人呐,很明显的错误,为啥要一犯再犯?

我这几天听张萌老师讲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生要稳,才能赢。一句话,搞定了多巴胺,你就搞定了自己的人生。

当你不能说服自己的时候,就抬起头,向上看。天堂在上,地球在下,我们可以向上寻求救赎。

想想,还是觉得虚,最笨的办法是:你想购物的时候,给你的支付系统设置重重障碍。你想玩游戏的时候,让其他的时间吞噬你的游戏时间。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正面的去利用的多巴胺,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改变。万一干不掉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你一定要保持人间清醒,想办法让它变成当下分子,随时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想要分子”那里拉回来。

再不济,把“一失足成千古恨”设在自己的手机开机画面上,让它时时刻刻鞭策你,让“多巴胺”给你好的,不给你坏的。

哈哈,想得美,才能做得美,活得美!你的多巴胺有多贪婪,你知道。

贪婪的多巴胺

一、大脑的两类分子与作用

1.“向上看”的预期分子:多巴胺

向上看,指上方的东西,具有奖励意义,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得到,这一过程可能分泌多巴胺。

2.“低头看”的当下分子: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

向下看,指伸手能够得到的稀松平常的东西,不带有奖励性质,这一过程可能分泌当下神经递质。

3.多巴胺:管理手臂无法触及的“远体空间”。让人想要更多,给人激情之爱,提供兴奋和快感

4.当下分子:管理即刻、当下的“近体空间”。让人享受当下,维持陪伴之爱,提供长期幸福感

二、多巴胺的两种回路

1.多巴胺欲望回路:

着眼未来,激励我们追求更多成就

2.多巴胺控制回路:

为我们管理不可控的冲动

三、两种关系

1.代理关系

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形成的关系被称为代理关系,由多巴胺控制。

2.亲和关系

为了享受社会交往本身而形成的关系则叫亲和关系,和当下神经递质有关。

四、劫持欲望回路的事物

1.成瘾性药物

2.酒精

3.毒品

4.电子游戏

五、突出性,是指事物重要、突出或显著的程度。

梦,是创造与疯狂交融的地方。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为躁郁症,一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谱系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遗传风险非常有限的人,这些人没有任何异常症状,但他们确实动力和创造力较强,有大胆行动和冒险的倾向,也会有其他反映多巴胺活动

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特征。

六、多巴胺可能在这些情况下毁灭人类

1.按下按钮,迎来核武器末日

2.驱使我们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

3.驱动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

4.降低生育意愿,致家庭的牺牲

5.引诱人们沉溺于虚拟现实的世界

七、如何实现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之间的平衡

1.关注现实,关注你此刻所做的事情

2.沉浸在一份干得好的工作里

3.稍微休息一下

4.不要尝试多任务

八、发现好句

1.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来说,魅力的秘密都在于没有得到。

2.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只带来兴奋,它并不能让你真正享受人生。

3.一个人成熟、脱离野蛮性的标准,就是能够活在当下。

九、精彩选段

1.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说,拥有是无趣的,只有获得才有趣。多巴胺不会满足于一个标准,追求也永无止境。不管现在的事物已有多完美,多巴胺的座右铭是“想要更多”。

2.要实现一个想法,我们必须与物质世界里不妥协的现实做斗争。我们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坚韧不拔的品质。多巴胺,一种面向未来成功的化学物质,正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过程。

3.多巴胺驱动了努力。这种努力的特征可能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没有多巴胺,努力从一开始就根本不会存在。

《贪婪的多巴胺》: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

为什么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终会归于平淡?为什么成功人士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减肥计划最后都功亏一篑?为什么聪明的人经常会做出糟糕透顶、灾难性的决定?

《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告诉我们这种被称为“欲望分子”的化学物质,控制着欲望、想象、冲动、创造力,出乎意料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知道多巴胺的作用原理,我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多巴胺

1957年的时候,一个叫凯瑟琳·蒙塔古的医生,在伦敦附近一所医院的实验室里面发现了多巴胺。我们人的大脑当中,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能够产生多巴胺,所以它在头脑当中的量其实是很少的,但是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多巴胺决定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

我们的身体受到“向上”和“向下”两类物质的控制。“向下”指的是控制当下的神经递质,它们决定我们当前的感受;“向上”则是指多巴胺,决定了我们的长远规划、愿景、未来期望。

多巴胺是预期分子,多巴胺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是一种快乐分子,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多巴胺只带来兴奋,它与惊喜有关,与快乐无关。多巴胺并不能使你享受人生,它会控制你的欲望和冲动。

多巴胺的生成也不受良心的约束,甚至会抑制当下情绪,比如内疚感。对于欲望回路高活跃的人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必要时他们会使用欺骗甚至暴力手段。

当下分子

我们的大脑从面向未来的多巴胺过渡到面向现在的某种化学物质,这是一系列神经递质,被称之为“当下分子”。

当下分子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与通过多巴胺得到的来自预期的愉悦相反,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由感觉和情感引发的愉悦。当下分子是为了享受我们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可能得到的东西。它们能让我们好好地享受当下。

多巴胺和当下分子,这两种神经递质是相互抑制的。当多巴胺的分泌旺盛的时候,享受当下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

对于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来说,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我们应该细心感受一杯茶的味道,而不是去极度地渴望得到一个东西。

人的大脑中有两条回路,一条是欲望回路,一条是控制回路。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多巴胺欲望回路

欲望始于大脑中腹侧被盖区,这一区域的神经回路叫作中脑边缘通路,被称之为“多巴胺欲望回路”。

多巴胺是奖赏回路,是对欲望的满足,是对惊喜的期待。多巴胺的分泌是来自对意外的反应,是对变化的持久追求者,不是快乐的制造者。

多巴胺带来的兴奋并不持久,失望很快会乘虚而入。在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它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好了。当任何事情变得习以为常时,那种兴奋感就会悄然溜走,多巴胺冲动也随之消退,而我们的注意力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吸引。研究这个现象的科学家,把从新奇事物中得到的快感命名为“奖赏预测误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我们渴求意外之喜,也因此期盼未来,盲盒里面是什么,下一个短视频是什么,会不会收到生日惊喜……

多巴胺无法满足当下体验,它的座右铭是“想要更多”。多巴胺回路的增强促进了冲动行为,而不是满足感,它促进了“想要”,而不是“喜欢”,这也就是我们想要的和喜欢的也许不是一回事。很多东西只是想要而已,并非真正喜欢。

多巴胺控制回路

多巴胺欲望回路很强大,它将注意力、激励和刺激集中起来,对我们做出的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它并不是万能的。上瘾者也会去戒烟、戒酒、戒毒,暴饮暴食者也会去节食减肥,有时我们会关掉电视,离开沙发去跑步。

什么样的大脑回路强大到足以对抗多巴胺呢?答案是多巴胺,唯有多巴胺可以对抗多巴胺。

多巴胺不全是产生欲望,与欲望回路相反的回路可以被称为“多巴胺控制回路”。额叶当中的多巴胺控制回路,跟前面的欲望回路的表现正好相反。它的表现是冷酷无情、精打细算,就是它什么都忍得住。它的作用是管理“欲望多巴胺”不可控的冲动,将这种原始能量引向对我们有利的终点。同时,通过抽象的概念和前瞻性策略,控制周围的世界并支配我们的环境。两个回路从同一个地方开始,但欲望回路结束于大脑中激发兴奋和热情的部分,而控制回路走向额叶这个专门负责逻辑思维的部分。

多巴胺控制回路能够让我们去制定一个更长远的规划,而不是只看到简单的当下,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类的韧性。但是青少年容易陷入游戏无法自拔,因为产生在额叶部分的多巴胺控制回路在20岁以前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我们会用年少来形容冲动。

多么神奇的大脑,多巴胺代表了人类的欲望、冲动和雄心,多巴胺控制指向了人类的理性、逻辑和敬畏。

当我们知道了多巴胺的真相以后,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所追求的快乐一直停留在追求多巴胺的层次上,因为欲望是贪婪的,是永无止境的。

多巴胺是预期,没到手的时候有无限的可能,到手后索然无味,多巴胺快感就会迅速消退。多巴胺不能转变为长久的快感。想要美好人生,就不能被多巴胺的刺激和诱惑所绑架,必须要学会克服无穷的欲望。

作者也为我们厘清了多巴胺与当下分子的微妙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共存平衡的关系。行有所止,凡事有度,适度快乐即可,还要拥抱现实幸福。多关注现实,关注你此刻正在做的事,多专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全神贯注可以提升几乎一切体验。多去享受我们当前所拥有的东西。

人生也不能只体验,不做事,我们要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多去创造能产生快乐激素的“当下分子”: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