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哦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第一你病人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你不仅是冠状动脉有问题,其他的地方血管也存在问题;
第二,因为心脏本身的问题,比如存在房颤,心房内存在拴子脱落以后进入脑血管堵塞以后形成脑栓塞。
这也无非是要求你针对根本病因治疗,比如血糖血脂血压都控制好没有,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作的如何等等。因为存在心肌梗死又有脑梗塞,那么一般说来大家都是比较有顾虑的,不太会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了,那么基础的药物强化治疗还是必须的。
哪些人最容易患脑梗、心梗?
现在得脑梗、心梗的越来越多了。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脑梗、心梗呢?哪些人应该特别注意呢?
年龄大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动脉硬化,再加上血管斑块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脑梗和心梗。 但是脑梗和心梗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现在脑梗、心梗的患者越来越年轻, 30多岁发生脑梗、心梗 的已经不少见。主要和现代人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有关。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
高血压、糖尿病对血管造成很大损害,当血管损害后,就会出现纤维细胞增生,形成斑块。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血管堵塞,形成脑梗和心梗。
吸烟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对肺不好,容易导致肺癌。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更大。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容易堵塞。在医院经常能遇到脑梗、心梗的患者,平常身体挺好,高血压糖尿病都没有,就是长期吸烟。
打呼噜的人
以前打呼噜不受人们重视,现在人们发现在打呼噜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睡眠呼吸暂停。这个病会导致人在睡眠事体内缺氧。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进而导致脑梗、心梗。这部分人一般都有共同的特征: 脑袋大,脖子粗 。
高血脂的人
这部分人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人,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硬化斑块,堵塞血管。
此外,经常熬夜、性格急躁的人也容易得脑梗、心梗。
有上述问题的朋友,需要尽快的进行干预。目前医学技术除了无法返老还童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控制的很好,能够有效的预防脑梗、心梗。
在临床工作了将近20年,几乎每天都会和心梗的人打交道。
心梗和脑梗有一定的共性,简单的来说心梗和脑梗都属于血管堵塞病变,大多数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进而引起的血管堵塞。只不过心梗发生在心血管,脑梗发生在脑血管。同时心梗和脑梗都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因为心脏是发动机,脑子是司令部,都会致命。
既然有共性,那自然得脑梗或心梗的人也具有很多共性:
1、有家族史的人
心脑血管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王医生有个患者,也是朋友,家里姊妹六人,四人支架、一人搭桥、一人脑梗。在临床这种父母兄弟姐妹同患脑梗、心梗的特别多。
2、三高的人
凡是脑梗、心梗的人,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会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所以三高之所以让人担忧,主要原因就是三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3、不 健康 饮食的人
饮食不 健康 ,高糖高盐高脂高油高热量的饮食会加重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同时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引起脑梗、心梗。
4、久坐、不运动的人
最近的研究显示久坐的危害堪比吸烟,而运动是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预防三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5、吸烟,长期喝酒的人
吸烟会明显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比不吸烟的人心梗、脑梗发病率高3倍左右。饮酒也会加重脑梗、心梗风险。
6、生活不规律的人
生物钟紊乱,熬夜,失眠,不规律作息,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自寻烦恼的人,也会加重心梗、脑梗风险。
总之,这六种人发生脑梗、心梗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还要提一句,心脏病的房颤也是脑梗的一个主要原因,几乎占到了脑梗的20。
心梗,脑梗,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群,有75%是死心梗脑梗病,每年超过200万,可见,心梗脑梗是高死亡率病种。
哪些人最容易患脑梗心梗疾病呢?以下这些人群患脑梗心梗的风险最大。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得脑梗心梗病的机率占脑心梗的首位。
有脑梗心梗家族史的人群,患脑梗心梗的机率高于无家族心脑梗史的人群。
抽烟的人群。抽烟是心脑梗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抽烟不仅损害呼吸系统,烟毒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脑血管的损害是极大,患心脑梗病的人数明显高于不抽烟人群。
爱吃肥腻烧烤煎炸食品的人群。这些食品都是高胞和脂肪酸,和反式脂防酸。研究证明,胞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是血管脂质垃圾的主要来源。
肥胖不要运动人群。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者之间又互为因果,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梗塞事件。
生活工作无规律,经常熬夜,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的人群。这些人群容易造成体力心力脑力透支,内分泌混乱,循环代谢失衡,心脑容易缺血。
皮气暴燥,爱生气,爱发怒,易冲动,心胸狭窄的人群。生气发怒血压骤然升高,会引发急性心脑梗塞。这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娄见不鲜。
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如有心脏病,房颤,同型半胱氨酸高,动脉炎,动脉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高,血液动力改变流速缓慢的人群。这些人群容易产生血栓子,堵塞心脑血管而致病。
中老年人群。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咱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并发心脏病,糖尿病并发肾病,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胆固醇,动脉化,血斑块严重更容易发生心脑梗事件。心脑梗事件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间。中老年人应是重点防范的对象。
不爱吃早餐,喜欢吃夜宵的人群。长期不吃早餐的人,不仅容易患胆石症,还容易形成一种B型血栓球蛋白,导致血液凝固,进而堵塞心脑血管。爱吃夜宵,过晚吃晚餐(晚餐后不点2个钟头就睡觉),容尚形成脂肪堆积,影响血液循环,最后形成栓塞。
以上这些只是列举主要的,容易发生心脑梗塞的人群。
脑梗、心梗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血管堵塞在脑部为脑梗,堵在心脏为心梗。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等。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严重的威胁着人类 健康 ,是慢病死亡率、致残率、患病率最高的疾病。
那些人最易患脑梗、心梗呢?
1、长期高脂、高能量、高糖饮食,不爱运动的肥胖人群
饮食结构不合理,爱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导致血管硬化,堵塞。而且肥胖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相应增加。
2、长期大量抽烟酗酒的人
长期大量吸烟的人会导致动脉硬化,血脂粘稠,血流速度减慢,影响到各脏器血液供应。
3、中老年伴有三高人群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都是易患脑梗心梗人群,高胆固醇血症、血液粘稠者,都易导致血小板凝结,血流量速度缓慢。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大血管病变也会引起。
4、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流减慢,狭窄或阻塞导致。
5、年龄较大的老人和有遗传家族史的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高发人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老年人进行预防用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脑梗、心梗是当今 社会 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难题,较轻者可能只是会表现为头晕、胸闷、胸痛等异常的感觉;严重者还会出现意识丧失、猝死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容易患上脑梗、心梗等疾病呢?
高血压的人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同时高血压的患者血管损伤的几率也较大,这些都会增加脑梗的发病率。
另外吸烟也是引起血管损伤的一大杀手,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进而导致血管损伤的情况的发生,如果是心脏的血管堵塞则会形成脑梗,如果是脑部的血管堵塞,则会导致脑梗的情况发生。
此外高血脂的病人日久也会导致血管内斑块等物质的出现,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治疗,斑块逐渐发展会引起血管狭窄或者是堵塞等现象的发生,堵塞到达一定的程度会导致脑梗、心梗等疾病的发生。
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也是脑梗、心梗的高发人群;此外情绪激动、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人群,其上述疾病的发病率也比一般的人群要高很多;再者生活习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 健康 的人群也容易出现上述疾病。
脑梗、心梗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要重视上述疾病,尽量杜绝引起上述疾病的诱因出现,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导致上述疾病的原发性疾病,减少因上述疾病导致的危险情况的发生。
本期答主:徐霞,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 健康 知识。
血脂高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超标,低密度脂蛋白大量存在,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由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标,再加上低密度脂蛋白不溶于水,很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形成小米粒状的粥样硬化物,使血管壁变厚血管变窄,影响血液向大脑心脏供氧供血。假若血液中存在斑块(即血栓),严重时引起脑血栓和脑溢血。
引起血脂高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造成。比如平时喜烟好酒,喜食高油(油炸食品)高脂(动物肥肉和油脂),不爱运动,身体肥胖体重超标等,所有这些都给高血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血液粘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食物污染影响。再加上由于人到了一定年纪,体内(血液中的水份)水份逐渐缺失,使血液中的红细血胞表面包裹着一层脂类物质,使红细胞失去正常的同极电荷相互排斥,粘连在一起,形成团状或缗钱状,使红细胞失去正常的携带氧气和废气转换能力,使大脑心脏供氧受到影响。
由于血液粘稠,粘稠的血液在血管里流淌比较缓慢,导致大脑心脏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远端肢体冰凉和麻木以及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和视力模糊。因此,血液粘稠证实一句话,叫做百病之源,源于血污!
若要预防脑梗和心梗,首先要想办法改善血液,使血脂不高,血液不再粘稠,红细胞携带氧气能力增强,血管壁不粥样硬化狭窄,血液流淌通畅,何来脑梗心梗。
图一为血液粘稠。图二为正常血液,红细胞没有粘连在一起。
本人回答仅供参考,切莫当真!
按照西医的观点,心梗脑梗,意味着心/脑血管堵塞,血液通行障碍,导致的局部供血严重不足,以至于肌体失去供养,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按照中医观点,这些心脑血管堵塞,其实是有前期发展过程的,痰郁血瘀,交相呼应,慢慢的从支线到干线,逐渐侵蚀主要血管/肌体通道的过程。
自然界有寒凝的特点,冬天水结冰,万物的运行变得缓慢,这就是中医的寒气的影响力。
所以,从中医观点看,已经出现明显的身体阳虚、怕冷、怕风、心气虚衰、易疲倦、睡眠不好、心情郁闷、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腹泻、易感冒等等迹象的人,如果不加以治疗,随时间积累,是比其它人更容易遭遇心梗脑梗的。
对中医而言,心梗脑梗的区别,仅在于气滞血瘀痰郁堵塞的部位不同而已。其根源都是一致的。当然,面对不同部位的郁滞,治疗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
西医的检测,通常是在已经发病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指标异常,而未发病之人,难以从检测指标予以确定。
中医就不同了。中医的人体是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会体现在中医诊断指征中,所以,中医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征兆,早期治疗改善,从而可以让人少受、不受大病的干扰影响,有最好的、 健康 的人生。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意义所在。
当然,适当的运动,增加身体活力,适当的晒太阳,接收自然界的热气,都有助于改善寒气郁闭的状况。
谁不想有好的 健康 生活质量,你就可以远离中医了。当然,后果自负!
脑梗、心梗死是常见病,其危害也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预防。
以下这类人更易患脑梗。
1。有家族史的脑梗患者。
2。高血压与低血压患者。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硬化,继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代谢紊乱,除了引起血管疾病,也使血液粘度增加,易促进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易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人群。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血中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和肥胖人群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关。此外,肥胖的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多和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9。高粘血症(患者的血液粘度增加,增加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会导致阻力增加血流量,血流变慢,最终导致血流停滞,对器官的血液供应有直接影响,致病。
10。抽很多烟的人(每天超过10,超过10年)。吸烟者血液粘度普遍升高。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后,可使动脉血管壁受到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血栓前状态(通常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
12。年龄45 70岁。中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下降,与脂质代谢开始不平衡。
现在经常出现的脑梗、心梗、肺血管堵塞都是因为人体血液粘稠度过高造成的。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是消除三大血管堵塞病症最正确的方式。通常说,胖人的血稠,而瘦人的血稀。为什么三大血管堵塞病症都是发生胖人身上,而瘦人就不会出现血管堵塞的病症呢?就是因为胖人血液稠堵塞了自己的过血通道的原因。现在医学通常把脑梗、心梗的原因,归纳为血管血液干净了,血管壁粘上有垃圾了,造成了血管的堵塞,请问医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好好血液的不干净,而血管上粘的垃圾又从那里来的。难道胖人和瘦人在吃的食物会是不一样的,还是瘦人的血液是干净的,血管壁上就没有垃圾存在。所以说错误引导,会使人失去治疗的方向,你治疗的大方向都错了,你还能会治好堵塞性病症的。让胖人的血液稀不下来永远解决血管堵塞的病症。正确的办法就是让胖人通过运动方式来消耗掉身体上多余的脂肪变成瘦人,和瘦人的血液一样稀了,血管的三大堵塞病症自然就不存在了。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人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传统习俗;抄菜喜欢放很多油也喜欢放白砂糖,也喜欢放很多盐,生活条件好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吃了很多每天要吃不吃不行决不摆休,吃上了十几年人体内分泌代谢出现异常热量转化为脂肪布满了全身,尤其是人体血管全部是粥样斑块随着血液的流动,斑块在血管壁上脱落跟着血液流到心脏或流到大脑堵住血管开始心梗或脑梗,也就是说;这些人动脉血管里有粥样斑块那么就会形成脑梗或心梗。
心梗严重吗?
心肌梗塞可轻可重,可以根据患者心肌梗塞的部位以及并发症等,判断心肌梗塞的轻重程度,具体如下:
一、心肌梗塞的部位:
1、如果急性心肌梗塞是左主干的梗塞,同时导致前降支和回旋支闭塞,患者可以出现严重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常来不及抢救,出现猝死;
2、如果梗塞的是冠状动脉的远端血管,供应的心肌面积较小,出现小面积的心肌梗塞,可能患者心肌梗塞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某些患者没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做心电图,发现有陈旧性心肌梗塞,但是患者不能回忆什么时候出现过严重的心绞痛或者心衰等症状。
二、并发症:如果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者心室壁的破裂,则心肌梗塞的情况较重。
房颤的病因、症状及如何防治?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房颤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病例75%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虽然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但约30%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房颤时出现症状、血流动力学受到损害、致残,寿命缩短及医疗费用增加。
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
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终点之一,栓塞的危险与潜在心脏病及性质有关。Framingham 研究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血栓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而风心病房颤血栓危险则为17.6倍。近年来在一级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显示华法令将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从12%降至4%。当INR4时华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险,INR为2-3时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险,研究亦显示华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经有数个随机试验对比华法令与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剂量(75mg/日)阿司匹林并不比安慰剂好,而在房颤中风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剂量较大(325mg/日),则获一定的益处。
房颤的转复
药物转复 新近出现的房颤,持续时间若小于48小时,数种抗心律失常药均可用于转复。由于房颤并非致命性心律紊乱,故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必须安全、无副作用。1. 对照研究显示地高辛并不比安慰剂好,它一贯被认为有助于房颤的转律可能是通过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间接起到转复效果,并非直接电生理效应。2.开放性及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静脉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已证实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于急性房颤的转复及长期治疗。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口服单剂负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时后50%转律,8小时后70-80%复律。 Ic类药物不宜用于心衰、低射血分数及有传导障碍患者。3.最近研究显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转复失败或交替用过数种药物的病人转复成功,无明显副反应。静注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房颤,据报道有效率为25-83%,常用于急性心梗或Ic类药物反指征患者。Ibutilide 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静注终止房颤,已在美国获得使用。 Dofetilide与Ibutilide是同一类药物,终止房颤亦有明显效果,用于心衰、收缩功能减退、心梗后高危病人,并不影响死亡率。应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尖端扭转室速的潜在危险。4. 心脏手术后并发房颤较常见,但有自限性倾向。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断剂已用于外科术后房颤治疗,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若房颤继发于甲亢,转律应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进行。
电转复 当房颤药物转复律失败或持续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时用电转。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是慢性房颤转律方法,一次或有时数次电击才成功。技术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包括电极大小、电极位置、经胸阻抗、输出波形及能量储存(50-400J)。主张开始能量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颤可转复成功,如果200J转复不成功,则需采用更高能量(360J)。放电需与适当R波同步,这样可避免电击诱发的室颤。
对房颤持续48小时或更长时间病人,主张在转复前3周及转复后1月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房颤心室率的控制
药物治疗方法 1.洋地黄类药物:因延缓房室传导、增加不应期而减慢心室率。同时也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隐匿传导使心室率减慢。与其它药相比,洋地黄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体阻滞剂: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减慢心室率,但由于负性肌力作用不适用于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口服用药能减慢心室率,因此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药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桌能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地减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扩张作用抵消。其他药物,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可用来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索他洛尔本身并不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其减慢心室率作用与该药β受体阻滞效应有关。胺碘酮可控制静息和运动时房颤的心室率,其机制是能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长期给药。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2.房室结改良术。
特殊装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①单部位心房起搏:单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及、冠状静脉窦开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为双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两种。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础上,将特殊的冠状静脉窦导线放置在冠状静脉窦内进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后者将另一根电极放在右房间隔、界X或冠状静脉窦开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将房颤复发率减少到9-16%,而对照组VVI起搏房颤复发率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时,有报道 80%的患者可维持窦性心律。目前认为心房起搏治疗是补偿性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不是一种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颤动(IAD)用一条带有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主动方式固定于心房,另一条带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被动方式固定于冠状静脉窦。心房感知和除颤在右房和冠状窦电极之间进行。一条标准的双极心室电极导线用于心内电图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记录和检测心房内电图和心电图,用以检测房颤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颤器与导线相连植入患者胸前区,方法与普通起搏器一样。有报道IAD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达93.4%,平均每次房颤发作需1-2次电击,电能约为4.6J。因费用问题目前在国内应用尚少。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 该技术为将大头导管送到房室结位置记录到希氏束电位,放电能量30-50W或60-70℃,持续60s,绝大多数患者能1次将房室传导阻断,随后安装DDD起搏器。无论是持续性和阵发性的房颤,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系统均可给患者带来好处:(1)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从27%增加到45%,随访患者心力衰竭发作的机会减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状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药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室结改良术 房室结改良术是通过射频消融方法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征,使房颤时心室率不至过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滞。具体方法相当于消融房室结双径路中的慢径。消融终点是心房起搏文氏点提前到120次/min。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 1994年法国Haissaguerre 医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颤的概念。目前尚无严格定义,一般指房颤由心房内一个或多个固定发生的房早触发或驱动。这种房性早搏70%来自左上肺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其次分别为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房界嵴、右房间隔和冠状窦口附近。在肺静脉内可标侧到高尖的肺静脉电位(PVP),窦律时低钝的心房电位(aP)在前,PVP在后;房早时PVP在前,aP在后。消融时以大头导管标测到较体表P波最为提前的PVP电位,设温度60℃进行消融。目前由于房颤机制及消融方法尚无定论,消融的成功率仅为30%,且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因此只处于探索性阶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论,使用PV环状标测电极标测肺静脉开口处双向传导最早的部位进行消融,从而阻断心房与肺静脉之间的传导通路,使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单次消融成功率达56%(39/70),总成功率达72%(51/70).此外超声球囊导管的诞生很容易将心房与肺静脉间的传导阻断。理论的更新和器具的改进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展现了新的希望。
心梗来临前,身体会发哪些“求救信号”?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但是你知道在心梗来临前有哪些先兆吗?心梗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又有哪些不典型的表现?知道这些有助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错过抢救时间,遗憾终生。
01 什么是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动态变化,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0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哪些“求救信号”
●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
●部分患者出现上腹痛、恶心想吐或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头晕、但不出现胸痛。
●感觉疲乏无力,休息也不能恢复。
●出现先兆症状前有明显诱因:运动过多、体力负荷过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气候变化(如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
03 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射,疼痛常持续20分钟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感、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 全身症状:发热(37.5~38.5℃)、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是由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胃肠道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呃逆等,是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
●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其次是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可出现房颤和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休克:患者表现: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焦虑不安,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尿少,脉搏细速等。
●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2%~48%,主要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体征:心率多较快,也可减慢;S1减弱,奔马律;10%~20%的患者在心肌梗死后2~3日内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尖区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
04 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 不典型症状: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剧烈的急性心肌梗死约占心肌梗死患者20%,一般多见于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有些患者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猝死为首发表现。
●疼痛部位不典型:包括突发性头痛,放射性咽痛、牙痛、下颌痛,放射性腋下、左肩、左前臂痛,突发性下肢痛,放射性颈部和耳垂痛,放射性上腹痛。
通过以上讲解,你掌握了吗?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早诊断和救治,可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欢迎关注何药师健康科普,分享更多健康实用的知识。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患者突发心梗,应该怎么自救?
心肌梗死自救方法:
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的话,患者应该立即卧床,然后由家人及时拨打120,如果有硝酸甘油类药物,心绞痛的病人可以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有阿司匹林,可以服用300mg,并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及时治疗。
心肌梗死病人放支架后能否正常工作?
心肌梗死的概念是冠状动脉突然地闭塞,导致该血管供应的心肌造成了凝固性坏死,要是能及时开通血管,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存活的心肌越多,保留的心功能越好,那么生活质量就越高。
发生心肌梗死以后,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不同而不同。
如果发生心肌梗死,梗死的面积比较大,开通血管、再灌注时间超过了一定时间,比如90分钟以后,甚至六个小时之后,抢救的心肌会比较少。
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后,及时做了支架,但是心功能差,EF值比较低的情况下,预后也会比较差,病人很快就会发生心衰、心律失常,出血的风险。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预后比较差的,放入支架以后对病人的生活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梗死面积比较小、治疗比较及时,那么放入支架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心肌梗死后,形成室壁瘤该怎么办?
如果心肌梗死后形成室壁瘤,那么预后会比较差。
室壁瘤往往在心肌收缩时,造成心肌不能同步,从生理学上来讲,心脏收缩的时候,造成心肌的有效搏同步功能受损,这种病人往往EF值比较低,非常容易伴发心律失常和心室血栓。
在国外,外科手术水平比较高,外科会进行手术切除室壁瘤,然后搭桥、进行冠脉重建手术治疗;在国内,往往在室壁瘤手术切除的经验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只能内科治疗,内科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抗心肌缺血,做支架介入来挽救成活心肌。
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能手术吗?
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需要外科手术。
如果病情比较稳定的话,由外科医生来进行修补手术。但是,急性期死亡率非常高,急性期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或者心脏破裂,要立即请外科干预,但是手术风险非常大。
在国内也有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进行介入封堵成功的病例,但是总体来说,成功率非常低,因为梗死的心肌组织比较脆弱,不像单纯的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周围的组织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