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脑腔梗有什么好办法(什么情况需要吃)

其实临床中经常能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一做体检发现脑子里面有梗死,可能就是腔隙性脑梗死了,腔梗是没有发生症状的隐匿性脑梗死。这种情况通常不会伴有肢体瘫痪,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论是不是应该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这种脑梗死不是像上面所说的那种无症状性脑梗死,而是预防有症状性脑梗死,微小的梗死灶只能说明有...

其实临床中经常能碰到这样的问题,本来挺健康的,没病没灾,但是一做体检发现脑子里面有梗死,这可怎么办?需不需要吃药呢?

这种情况也要分情况讨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脑部问题,可能就是腔隙性脑梗死了,这种脑梗死一般都不被重视,在做颅脑CT或者核磁共振的时候才会发现,平时根本就不显露出来。

可是只要查出这种疾病很多人心里都十分焦虑,是不是该吃药了呢?听说大家都在吃阿司匹林,有没有用呢?

关于这一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靠谱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提到腔梗,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但到底什么是腔梗呢,很多人又说不出来了。

其实腔梗只是一种简称,全称是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脑卒中的一种,不过并没有那么严重。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认为,腔梗是没有发生症状的隐匿性脑梗死。这种情况通常不会伴有肢体瘫痪,也不会伴有一次肢体麻木。

可是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现的呢?其实就是在体检,或者检查颅脑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在颅脑CT或者核磁共振中,看到有直径超过三毫米的梗死病灶,一般就称为腔隙性脑梗死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小于三毫米的,但是我们不叫他是腔梗,而是称之为微梗死。

然而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却发现影像学检查有梗死,这可怎么办呢?

是不是应该吃药了?

对于没有症状的小腔梗,很多医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论是不是应该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但是在用药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争论,用药和不用药代表什么意义?

其实,我们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这种脑梗死不是像上面所说的那种无症状性脑梗死,而是预防有症状性脑梗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卒中的发生。

微小的梗死灶只能说明有潜在的梗死风险,但是如果没有有效控制,那么梗死还会再次发生。下次再发生,会产生多大、多严重的后果可就不一定了。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应该积极预防,应用一些抗凝药物,降低脑梗死的出现几率。

比如房颤患者。曾有研究显示,如果房颤患者没有积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者采取其他抗凝措施,那么在第2年复查颅脑CT的人群中发现,有86.4%已经出现了腔梗。

如果还不干预,那么有20.6%的患者会再次出现新的梗死。

而接受治疗后,梗死发生的可能性下降了9.6%,也就是说应用抗凝药物是有效的。

就这么说来,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梗死进展呢?

这么说也不绝对。

毕竟是药三分毒,使用抗凝药之后,最需要面对的风险就是“出血”。抗凝药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医生往往会评估患者的状态,考虑是不是应该用抗凝药。

而且,出现腔梗之后,说明目前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无论是血压、血糖还是血脂异常,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更应该注意血压、血糖和血脂的防控,要让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抗凝只是一方面,并不是全部治疗。

在诸多专家的讨论后,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除此之外,也建议患者应用可以降低血压的药物,特别是能够减少血压变异的药物,比如钙离子拮抗剂等。

腔隙性脑梗死可不是小问题,如果不重视肯定会酿成大祸。与此同时,腔隙性脑梗死也不是洪水猛兽,并不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结果,大多数都是无症状的,不需要太担心、太焦虑。

至于该不该用阿司匹林,其实在这里只是说了一些适用的指征。到底该不该用,还应该靠医生衡量,对症用药,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头条健康#脑梗##非常病例##哆咔医生超能团#

看人杀鹅10天后,女子全身无力,还发烧?医生:这是罕见的鹦鹉热

弹吉他的袁惟仁脑出血昏迷62天,看看7个小细节防治脑出血

感觉「肩膀痛」,可能是啥问题?医生:3个原因最常见,请看此文

预防颈椎病的小秘诀,一般人不告诉他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