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小学叫实验小学?
实验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会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相比很多传统模式的学校,大多实验学校会在上课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有更多新的尝试和改革。学校和老师都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大多不错。
实验学校设立的本来之意,是为了设立教学改革窗口,负责探索、引领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不少地方设立了实验小学,但实验中学很少。到了恢复高考后的八十年代,国家、社会对教育愈发重视,设立实验学校的地区越来越多,实验中学也开始多了起来。
扩展资料
实验学校可以追溯到大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学校就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学校教育就需要足够的重视,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高水平人才至关重要。
这时候,中国学习苏联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十年一贯”的制度,所谓的十年一贯就是小学五年制,中学五年制,而施行这些制度的正是应时成立的实验学校,不过也有很多实验学校并没有实行这种制度,比如北京,只有两所学校实行这种制度。
但随着之后中苏关系恶化,当时秉持着“敌人赞成的,我们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赞成。”的原则,这种十年一贯的制度就被推翻了。不过实验学校还是保留下来了,之后的许多课程改革、师资改革等等,大部分也都是从实验学校开始看展的。
多数实验学校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大,设备也相对比较完善,很多教学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所以实验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普通的学校要好。
【和平实小侧记】为什么我选择让孩子进入和平实验国小?(上)
ShutterStock 「选择进入实验学校就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请问您为何选择让孩子进入本校就读?」
ShutterStock 「选择进入实验学校就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请问您为何选择让孩子进入本校就读?」
这是台北市和平实验小学「实验教育自我检核表」的第一个问题。和平实小招生简章规定,所有希望入学的家长,都必须填具此「实验教育自我检核表」,并签署「参与实验教育同意书」,方能提出入学申请。
和平实小开办第一年就成为额满学校,由于每年级仅收58人,因此无论学区内入学或大学区抽签,竞争都非常激烈(据说一年级新生的大学区抽签,有300多位学生抢23个名额,中签率仅6%)。
为何公办公营的实验教育学校让家长抢破头?这是赶流行?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身为有幸进入和平实小第一届新生的家长,我很乐意分享选择和平实验国小的理由与想法。
在谈为何选择和平实小前,我想先谈谈为何选择「实验教育」。
单向式的输入与考试导向的传统教育体制
回想求学时光,教室是一排排面向黑板的课桌椅。上课铃响,老师在讲台上写黑板,或在座椅间穿梭念书,学生们则坐在下面,安静听课不准讲话。课程进度按课本进行,我们在上面画重点写笔记,听着听着瞌睡虫就来。下课铃响,休息十分钟,上课铃响,继续回来坐着。一整天都在教室里,老师说、我们听。
回家功课是写不完的作业或测验卷。我们用铅笔练习著一字一句、背公式解数学题、回答选择题。学习方式是纸与笔,测验方式也是纸笔考试,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联考,无论老师或父母都要求考试成绩,求学过程就像一场考试竞赛,成为许多人的梦靥。
学习的目的只为了考上好学校?
虽然讨厌这样的学习模式,但我却是这种体制下的胜出者。虽然不是资优生,国高中也非名校,但成绩都能维持在全班前五名。大学联考是我有生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考试,三年焚膏继晷终于得到甜美的报偿。还记得放榜那天,我跑上屋顶愉快地唱着「Top of the World」,无数苦熬的黑夜终于结束,我证明自己做到了!
然而,嘴里哼著欢欣,心里却感失落。考上最高学府了,然后呢?我站在「世界的顶端」,却不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从小到大,学习的目的只在「考个好成绩」与「考上好学校」。我们都在死背,背课文、背公式、背他人思想、背(早已不用的)大陆铁路名。我们花了大半时间记忆「资讯」,却不解其与生活的连结与真实的意义。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让我对学习失去热情,大学四年几乎都在玩。而应付考试的学习惯性,让我总在考前两星期才临时抱佛脚,反正能过关就好。
花了十八年辛苦读书考试,考上大学任玩四年,毕业后,我又跟着大家继续考研究所、考执照、考公职,继续背着他人见解,在考试路上匍匐前进。很会考试的我,在各场战役中胜出,往别人定义的「成功」迈进。然而,考上好学校、毕业后进入好公司,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究竟为何?
所幸,大学里有两位教授反转我对学习的看法。留美宪法教授,在黑板上写下「怀疑」两字,他用苏格拉底法引导我们思考,我才了解原来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答案;留德教授上课只带一本小法典,他用哲学带我们理解法律,我才发现原来法律并非生硬的法条,而是生活的道理。在这两门课中,我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至于只念教科书的无聊课,我能翘就翘,谁想坐在教室里浪费生命?
后来,我出国留学,对教育的反思更加强烈。
不瞒说,「名校光环」与「专业执照」是我存在感的依据。在台湾,只要说出自己是某校毕业或做甚么职业的,马上能被贴上「优秀」的标签,并被归类到「上层阶级」。这是台湾社会崇尚的价值,更是教育的方向,被拿来当作评断标准,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这样的标准,在欧洲念书时,却被彻底打破了。
身处「Taiwan」「Thailand」傻傻分不清的异国,说自己是T大毕业根本没有意义,「名校光环」第一时间就消失。在崇尚思辩的国家,他们不看重学历多高,也不在乎职业为何,他们在乎的是你有没有自己的意见、能不能说出一番道理、懂不懂得与人争辩、是否能说服他人。记得某次晚餐聚会,外国朋友们为了某个社会议题(是否应该开放外国移民)各自提出想法,大家争的面红耳赤。当所有人轮过一圈,有人转过来问我意见时,我却脑袋空空、坐着傻笑。
从小到大,有谁在乎过我的意见?况且我连议题的背景都不了解,能提出甚么意见?
针对议题思考辩论是这些西方学生的生活惯常,也是他们做学问的基本功,然而过去的我只会背书考试,当有机会踏上国际战场,与这群人摆在同一个天平上,我自知缺乏必要的能力。当天晚上我受了很大的冲击!看着这群西方学生滔滔不绝,他们举出历史事件来佐证、引用各家思想来辩驳,他们都是能独立思考的人!而一个社会是否能进步,难道不是凭著能理性思辨的人民,才能赖以决定的吗?
此外,我也观察到他们对「自己」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自己所爱为何,且几乎每个人都有梦想。我没听过谁的梦想是考上某学校,而是「我想成为手工线装书达人」、「我想研究第三世界的贫穷问题」、「我想成立一间动物庇护所」等。他们的学校,会带孩子到博物馆上课、在公园里自由玩耍,他们鼓励孩子尽情表达意见、勇敢做自己。喜欢念书的就念书,不喜欢念书的还有一百万条路可走,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路上发光发热,谁说一定要会考试才能「成功」?
只重视「考试」的教育体制,只教出「会考试」的学生
从小,我就讨厌台湾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这系统只用「成绩」评断人的价值,更毁了无数孩子的人生。单向输入式的填鸭、考试导向的教学,这样的体制只会教出及筛选出「会考试」的学生。没有人在乎孩子懂不懂生活、会不会思考、能不能找答案、有没有梦想、在长长的人生路上是否能走出自己的意义。
这样的孩子出了学校,可能是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 *** 、对生命毫无感知能力、遇事只会人云亦云、没有人教就无法解决问题。他们会一辈子走着别人指定的道路,而不是活出自己的样子,用生命发光散热。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每个人的幸福,需要选择权与实现可能性。我们的教育体系,却一直在制造只会考试的人,难道这是好事?
为了「考上好学校」,我们遗落太多更重要的事。我常常想:如果当初不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长大,现在的我会是甚么模样?我会不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看到更美、更壮阔的风景?
我多么希望学校给我的,是方法、是思考方式、是真实社会所需的能力、是寻找生命的钥匙。可惜我受的教育做不到,但至少我可以选择不让孩子经历同样过程,因为那将是生命的损失,它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乐趣。
实验教育在于「创新」
所幸,实验教育的产生,让与我有同样想法父母的焦虑,有了出口。
实验教育三法的目的,在于鼓励教育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打破「固有」,其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体制,让学校得采取特定教育理念,在行政、组织、设备、课程、教学、入学方式、学习成就评量、学生事务等事项上,尝试不同方式与可能性。
国小阶段的孩子必须学会进入社会的基本技能,这是无庸置疑的。只不过,教学方式一定只能听讲吗?能力测验一定要用纸笔吗?其实,学习的过程可以活泼有趣,甚至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基本技能的学习绝对重要,但教法可以有一百种,传统教育方式把一切纸笔化,说穿了,就是让孩子习惯纸笔考试,达到「考上好学校」的目的。实验教育下的孩子们仍须习得基本能力,只不过学校教法将更多元、理念更创新,甚至把眼光放得更远,引领孩子发展更多可能性,而非只有「考上好学校」这个选项而已。
看更多和平实小的故事:
我选择让孩子念和平实小的原因(下)
身为家长,我看和平实小的学校环境......
台北市和平实验国小:北市第一所,未演先轰动
和平实验国小:北市第一所,说明会吸引1500名家长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厦门瑞丽花园什么学区
1 厦门瑞丽花园位于思明区
2 根据厦门市教育局的规定,学区划分是按照居住地址所在的街道或社区确定的。
因此,需要知道具体的居住地址才能确定瑞丽花园所属的学区。
3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厦门市教育局学区划分的规定,可以访问厦门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或者咨询当地的教育部门。
香港、澳门、台湾籍学生可以报读中澳实验学校小学吗?
可以的。中澳实验学校小学部有桃李国际部小学,非常匹配港澳台籍学生。桃李国际部小学成立于2003年,是深圳市第一批港班、宝安区第一批国际化示范学校、深圳市优质特色民办学校。它秉承“智慧学校,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全人教育为培养方向,以培育适应终生发展的未来人才为目标,精准实施亮点教育,整合两部优质课程及教育资源,构建基于培育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在培育学生扎实学术功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多元发展。学部有优秀的中教骨干教师及外籍教师的双优师资队伍,使得育人成效能预见,课程落地有保障。感兴趣可以致电中澳招生办“26849966”,转“1”。
第一小学和实验小学区别
第一小学和实验小学区别是指向不同,意思不同等。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第一小学和实验小学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意思不同等,一小是指序列号为第一的小学校,而实验小学是指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小学校二者有关系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