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来历
1、潮州春饼
早在古代,潮州人就有吃春卷的习俗,在古时,春饼又称“春盘”,相传在距今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时,就有春盘问世了。春盘,即在立春日用蔬菜、饼饵、果品、糖果等汇集成盘,馈赠亲友,取其生发迎春之意,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吉祥。
春饼传至近代,又衍变成春卷,与春饼并行,是一种潮州民间著名小吃。不过,饼皮摊得更薄,卷入陷料封口后,再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起来特别香脆可口,不仅立春日吃,一年四季均可吃了。
2、潮汕牛肉丸
在清末及民国初期,有许多乡下农民挑着小担,在潮州府城走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移植过来。但潮汕人并不是简单地将客家牛肉丸照搬过来,而是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如传统乡下捶打牛肉丸,是用菜刀的刀背,这样效果差,且力度不够,影响打出的肉浆质量,潮州人便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双手轮流捶打,左右开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
由于潮汕人制作的牛肉丸比传统农夫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汕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浓郁的牛肉味,特别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个潮汕地区,大受潮汕人的欢迎,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州民间小食。
扩展资料
潮汕牛肉丸特色: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大陆和台湾说法不一样的词有哪些?
一、地名(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意大利——义大利
柬埔寨——高棉
老挝——寮国
马尔代夫——马尔蒂夫
新西兰——纽西兰
悉尼——雪梨
戛纳——坎城
二、食物(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菠萝——凤梨
猕猴桃——奇异果
番石榴——芭乐
章鱼——花枝
吞拿鱼/金枪鱼——鲔鱼
三文鱼——鲑鱼
方便面——快餐面
三、交通(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地铁、轻轨——捷运
公交车——公车
自行车——脚踏车
奔驰——宾士
四、学术(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本科——大学部
研究生——研究所
高考——联考
班主任——班导
班长——班代
挂科——被当掉
多选题——复选题
递推——递回
正态分布——常态分配
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五、电脑、3C相关(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复印——影印
打印机——印表机
网络——网路
软件——软体
程序——程序
属性——内容
视频——视讯
博客——部落格
沙发——头香
7 称谓、人物(前面是大陆说法,后面是台湾说法)
爷爷/外公——阿公
奶奶/外婆——阿么
日本女孩——樱花妹
美女——正妹
铁臂阿童木——原子小金刚
粿条是什么材料做的粿条是什么东西做的
1、粿条是用米粉做的。
2、粿条与河粉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米浆含量更高,米味更重,颜色偏不透明乳白色。粿条通常比河粉厚,宽度比河粉窄,口感顺滑爽口。粿条是广东潮汕有名的地方小吃,这种小吃是用米粉浆薄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的小食半成品。
果乳好味+潮汕话什么意思?
来排排坐
潮汕话开课啦
后面来的童鞋赶紧找位置坐下
大头好亮=好面子
啦朴哩奥=炫耀
吐屎吐血=说话没有根据
鸟叻=八卦
鸟称=牺牲
堵吾兑=受不了
卖莫=不错
激血=生气
激心=伤心
恭过水蚊(恭过只鸭)=头脑混乱
个元两粒=白痴
浪险=厉害
过如(趣味死)=有趣
泰哥拍作咪=破罐破摔
晤大浪事=没什么大不了
萨做是=自以为是
张够有影有迹=装得很像真的
搭正=刚刚
剁鸡=嫖妓
恶性=厉害
依喃=他们
喃=我们
妻姨=不漂亮或者脏
小李=害羞
无变=没办法
后生=年轻
猴玲青兄=慌慌忙忙
司不萨纳=不正常
嘎鲁浪代=关你什么事
喜哈母嚷=很吵
拉玲=撒娇
弄总=全部
安些=这样
安嘎=好像
散蹼母=乱来
嫩=你们
称籽=子弹
剪哩罗=还要很久
象烧=温暖
迈去担=不想去说(其实还想说)
拍寸运=哆嗦
鸡母皮青浮(鸡母皮咋咋叫)=起了鸡皮疙瘩
海是作泥=为什么这样子
只船(姐虾)=现在
无爱甲鲁=不跟你交朋友
堵对=碰到
够挂=整个下午
有影=真实的(或表赞同)
爬三领四=乱说
弦搭晤着咳=牛头不对马嘴
鸡晤食蔗=九不搭八
哼鸡母吓=东西乱丢乱放
臭到滚=指人品不好
叉够腊=坏事远离身
海做照生=为什么这样子
谈早=刚才
迈担无=不要说没有
想担=以为
看想=有企图
无法无着=没办法
缺个=不正常
晤颠对=不正常
希壶=去世
过身=去世
牵课=工作或者能力,本事
筑=工作
肿肚=生气
浪堵=生气
志塞=吃
烧共=一起
做下=一起
专爱=故意
函盖弄欣=全部都兴旺(一种祝愿)
楚略=差不多
鞋晓=知道或晓得
掺多=差不多
袜=我(汕头发音)
平平样=一样
粗堵=还可以
甲浪磅=差不多
叔恶=可怜或恶心
你是不是能够全部边看边念出来
来~
接下来一起看看“天文”类的
日——太阳、日影
月娘——月亮
雨微——毛毛雨
雨仔——小雨
雷公——雷
风台——台风
扫帚星——彗星
出日——日出
落雨——下雨
响雷——打雷
浮风——起风
透风——刮风
拍雾——起雾
落雪——下雪
落霜——下霜
天顶——天上
日猛——太阳光强烈
月光——月亮很亮
天时——天气
天时好——晴天
天光光——天亮了
无日——阴天多云
乌暗天——阴天
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
雨歇——雨停了
雨仔送送——下小雨
沃雨——淋雨
雨淋头倒——形容大雨
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
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
有天文类肯定有地理的啦,来~
接下来一起看看“地理”类的
涂——土、泥
溪仔——小溪
大水——洪水
山顶——山上
山空——山洞
石米——沙砾、碎石
石仔——小石头
石部——石头
石狗卵——鹅卵石
沙母猴——粗沙粒
路仔——小路
参叉路口——十字路口
巷仔——小巷
船头——码头
渡头——渡口
涂下——地上
涂膏糜——烂泥巴
溪底——河床
水弟——水涨、水满
水可——水退
做大水——发大水
涌——浪 、波浪
风涌——风浪
田洋肚——田野
溪水——河水
池涂——塘泥
街路——马路
路铃中——马路中间
乡里——村子
铺路——里路
工商类~
康课——工作
落班——下班
做生理——做生意
店铺——饮食店
铺——商店
头家——老板、经理
等——称
碎纸——零钱
纸字——钱币
剃头铺——理发店
罗离——汽车
脚车——自行车
搭渡——过渡
泵风——打气
退货——批发货物
掠鱼——捕鱼
电毛——烫发
税厝——租房子
木工——木匠
灰匙——瓦刀
补泥——补胎
家私——家具
拍铁——打铁
起厝——盖房子
农业类~
拔桶——打水用的桶
平担——扁担
索——绳子
田料——肥料
早粙——早稻
瓜棚——瓜架
地豆——花生
竹蔗——甘蔗
米萝——簸箕
菜脯——腌制的萝卜干
油麻——芝麻
菜栽——菜苗
沃水——浇水
布田——插秧
落种——播种
拍粟——脱粒
应肥——施肥
挽草——除草
割粙——割稻子
总草——把草捆成小捆
曝粟——晒谷子
收冬——收割季节
袋粪——垃圾
踏车——踏水车
衣着类~
衫裤——衣服
身底衫——贴身衫
褛——大衣
甲仔——马褂
裤橛——裤衩
朗底裤——开裆裤
外衫——外套
内衫——内衣
衫袋——衣兜
裤脚——裤腿
肚腰——肚兜
棉裘——棉袄
水鞋——雨鞋
鞋拖——拖鞋
雨遮——雨伞
动角——手杖
手环——手镯
耳勾——耳环
铰布——买布料
订衫——缝衣服
缀钮——钉扣子
钮——钮扣
颔领——领子
开胸——对襟
你们最爱的饮食类~
豆油——花生油
茶米——茶叶
豆干——豆腐
钣彼——锅巴
买咸——买菜
鸭母捻——汤圆
甜粿——年糕
菜头粿——萝卜糕
粿条——河粉
油炸粿——油条
粽球——粽子
肉圆——肉丸
眠起早顿——早餐
日昼顿——午餐
夜昏顿——晚餐
滚水——开水
食桌——吃酒席
割猪肉——买猪肉
冲茶——沏茶
截菜——切菜
食茶——喝茶
食饭——吃饭
食药——服药
啉(食)酒——喝酒
称呼类~
大人——长辈
奴仔——小孩
仔——儿子
走仔——女儿
新妇——媳妇
仔婿——女婿
父二母仔——一家子
之娘——女人
之娘仔——小姑娘
后生仔——小伙子
老公——曾祖父
老妈——曾祖母
阿公——祖父
阿妈——祖母
阿伯——伯父
阿叔——叔父
阿姆——伯母
阿婶——婶婶
阿姑——姑妈
阿姨——姨妈
阿丈——姑丈、姨丈
阿舅——舅父
阿妗——舅母
阿人——那个人
担家——婆婆
担官——公公
安——丈夫
亩——妻子
安姐——夫妻
丈人——岳父
丈姆——岳母
醒姆——亲家母
同门——连襟
大小姆——妯娌
妻姨——妻子的姐妹
妻舅——妻子的兄弟
耽眉仔——窝囊废
好仔——乖孩子
刺仔——二流子
漏仔——骗子
杀仔——扒手
贼仔——小偷
破家仔——败家子
痴哥鬼——色鬼
薰鬼——烟鬼
哑仔——哑巴
表盲仔——瞎子
乞食——乞丐
学习类~
去读书——上学
偷走书——逃学
上堂——上课
落堂——下课
书册——课本
膏笔——圆球笔
格尺——尺子
笔盒——铅笔铅
泥尔——橡皮擦
粿板——垫板
钢笔水——墨水
上语文——上语文课
宗教类~
食教——信教
拜佛——信奉佛教
拜老爷——拜神
地主爷——土地神
拜老公——祭祖
睇五行——看相
身体和动作类~
头毛——头发
曲毛——卷发
面——脸
鼻空——鼻孔
目眉——眉毛
须——胡子
肩头——肩膀
身顶——身上
身肝头——胸膛
手底——手心
胶只——背
脚仓——屁股
目眯眯——眯着眼睛
嘴阔阔——张大嘴巴
摇头伴耳——摇头晃脑
比脚划手——指手划脚
达头——点头
灰转头——回头
肉脚尖——蹬脚
相拍——打架
相骂——吵架
相好——要好
唔见——丢失
数量类~
个镜——一面镜子
只飞机——一架飞机
只狗——一条狗
门枪——一支枪
支灯——一盏灯
条题——一道题目
尾鱼——一条鱼
粒球——一个球
求葡萄——一串葡萄
领被——一张被子
正十——不到十
十外——十多
到这里,你可以读懂多少?
感叹潮汕话的博大精深!
不要停!继续来跟我一起念~
程度/心情类~
欢喜——高兴
激心——伤心
惊死——怕
艰苦——辛苦
老热——热闹
孬看死——很不好看
有架势——有派头
雅死——漂亮
力落——勤快
活头——灵活
猛——快
四直——整齐
时间时令~
排年——往年
年头——年初
年尾——年底
年脚——春节前夕
月头——月初
月尾——月底
月另中——中旬
细月——小月
今日——今天
吗日——明天
后日——后天
渣日——昨天
眠起早——上午
日昼——中午
渣眠起——昨天上午
下旰——下午
蜀夜——黑夜
日昼后——中午后
今夜——今天晚上
够旰——半天
暝昏——傍晚
暝日——日夜
够日——整天
蜀日——白天
一点钟——一小时
一个字——五分钟
点搭二——一点十分
礼拜日——星期天
鬼日——几天
喜天时——过去
先摆——以前
只陈——现在
此在——现在
等下——一会儿
寡年——几年
着久——多久
五月节——端午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十五——中秋
冬节——冬至
廿九夜——除夕
过年——春节
春天时——春天
热天时——夏天
热毒天时——大热天
秋天时——秋天
凝天时——冬天
靖月——冬天
动物植物类~
鸡安——公鸡
鸡母——母鸡
鸡仔——小鸡
粉鸟——鸽子
毕婆——蝙蝠
小狗——疯狗
胡蝇——苍蝇
狗蚁——蚂蚁
刺毛风虫——毛毛虫
虱母——虱子
蠓——蚊子
草猴——螳螂
钱龙——壁虎
鱼春——鱼卵
带柳丝——小带鱼
鞋底——比目鱼
金龙——黄花鱼
划鼠——塘虱鱼
水生——牡蛎
墨斗——乌贼
沙虾——对虾的一种
蛤婆——癞蛤蟆
水鸡——青蛙
脚鱼——鳖
鱼栽——鱼苗
胡溜——泥鳅
木棉——黄雄树
红花——石榴花
午时花——太阳花
莲花——荷花
林檎——番荔枝
莲果——荔枝
木仔——番石榴
番梨——菠萝
弓蕉——香蕉
红柿——柿子
山东梨——鸭梨
杨桃——五敛子
奶瓜——木瓜
钱葱——荸荠
番葱——洋葱
番葛——甘薯
番茄——西红柿
番瓜——南瓜
吊瓜——黄瓜
秋瓜——丝瓜
角瓜——丝瓜(有棱)
网光——凉薯
荷兰薯——马铃薯
粉豆——长豆角
荷兰豆——豌豆
扁豆——蚕豆
家居类~
厝——房屋
厝顶——屋顶
厝下——瓦片
房内——房间
灶下——厨房
浴房——浴室
门第——门槛
门扇后——门后面
眠床——床
写字床——书桌
饭床——饭桌
椅头——凳子
手布——手帕
面布——毛巾
灶布——洗碗巾
胶刀——剪刀
面盆——脸盆
齿漱——牙刷
口壶——口杯
饼药——肥皂
地缸——痰盂
碗橱——碗柜
箸——筷子
被单——被套
位置类~
只仔——这边
许头——那边
镇中——中间
下脚——下面
喜顶——上面
正手边——右边
倒手边——左边
底边——里面
脚头——旁边
角头——角落
岂是——是不是
地珍时——什么时候
做呢——怎么
只个——这个
喜个——那个
只阵——这时
池个——谁
池块——哪里
喜珍时——那时候
头早——刚才
婚育类~
媒人——媒婆
挈定——定亲
落聘——下聘礼
娶牡——娶妻
新人——新娘
新人爹——新郎
欢喜——贺喜
请人——摆酒席请客
有仔——怀孕
生奴仔——生小孩
月里——坐月子
够月——满月
对岁——一周岁
疾病丧终类~
过身——去逝
棺柴——棺材
睇风水——看风水
过纸——扫墓
做忌——周年祭死者
做公德——为死者超度
落神婆——巫婆
跋杯——卜吉凶
睇日——选择吉日
烧可丝——烧纸钱
做节——过节
拜老公——祭祖
财气死——运气好
人孬——生病
看医生——看病
拆药——抓药
凉水——凉茶
食凉水——喝凉茶
畏凊——发冷
官着——受凉
胶扫——咳嗽
呕——呕吐
流鼻——流鼻涕
哼鼻——擦鼻涕
猪头肥——腮腺炎
梗着——噎着
生目针——长眼疮
独目——独眼
青夜——瞎眼
棉嘴边——烂嘴角
乐毛——脱发
拐脚——瘸子
腰龟——驼背
偏枯——半身不遂
肚痛——肚子痛
漏屎——拉肚子
偷放尿——尿床
生鸡目——长鸡眼
生调——长青春痘
潮汕地区有三条母亲河,分别是韩江、榕江以及练江,而博大精深的潮汕话据说分成八种口音,不同地区口音的潮汕话还是不同的~
用潮汕话在下方留言你最常说的一句话~
来源:潮汕水
ps:有什么爆料、投稿记得要来找大D
欢迎留言评论来互相伤害呀!
主编:大
粿条是什么?
粿条是广东潮汕地区、福建闽南地区、台湾、海南、等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
粿条与河粉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另外闽南、潮汕、海南和台湾地区对于凡是用米粉为主料,面粉、薯粉等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
扩展资料:
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称为“粿”或“粄”的福建、台湾、潮汕、海南基本同根同源,食俗口味也相似。至于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谓“贵刁”,实质也是潮汕话“粿条”的译音。在南洋做粿条生意的,华侨居多,它的制法根本和福建的相同,不过多加上些咖喱粉而已。
这种小食,大概也为当地人士所喜爱,所以粿条也为当地人所熟识。香港餐室又从那里音译过来,名为“贵刁”。有的还郑重其事,加上“秘制”、“马来食品”等等字楼,实在却算不了什么“秘”。而所谓马来食品,不外是粿条的马来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