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扶苏到底什么梗的简单介绍

扶苏应该会顺利继承秦始皇的位置,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扶苏做了哪些事情,秦始皇一直反感扶苏满身儒生气,秦始皇觉得依靠那套满嘴仁义道德是无法治理天下的”于是便让韩非做了扶苏的老师。秦始皇安排韩非做扶苏的老师“这是秦始皇给扶苏做的第一件事情”...

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的扶苏,真的能够扛起秦朝大旗吗?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光看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如无意外,按照正常剧本,扶苏应该会顺利继承秦始皇的位置。

按照秦始皇的设想,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如果把扶苏比作斗地主里面的“地主”,那么秦始皇就是发牌员,给扶苏的套路都安排好了。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扶苏做了哪些事情:

秦始皇一直反感扶苏满身儒生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觉得他“性格太过软弱”。秦国统一六国,依靠的是法家思想,秦始皇觉得依靠那套满嘴仁义道德是无法治理天下的。于是便让韩非做了扶苏的老师。

韩非是谁?就是我们熟知的韩非子,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跟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才能甚至在李斯之上。你想啊,能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这些带“子”的人相提并论的,妥妥的大牛了吧?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后,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甚至说出:“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可见韩非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秦始皇安排韩非做扶苏的老师,是想让扶苏学学法家思想,别满嘴仁义道德,这样将来如何放心把天下交给他管理?

这是秦始皇给扶苏做的第一件事情,如果用斗地主来形容,就是相当于请了一位斗地主高手,教扶苏斗地主的技巧和规则~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按照大多数父母的一贯作风,秦始皇对这个小儿子还是比较宠溺的。所以养成了胡亥喜欢吃喝玩乐的性格,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被父母惯坏了的“败家子”。

但是很明显,胡亥不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所以秦始皇从来也没打算把胡亥当做继承人培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秦始皇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而赵高精通秦国法律。秦始皇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相当于间接提醒胡亥:你不要瞎搞啊,“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哪怕是将来你大哥扶苏即位,你最好也要做个知法懂法的弟弟,别给扶苏添麻烦。

再用斗地主来形容,就是秦始皇这个发牌员警告胡亥这个选手,要按规矩出牌,否则会遭到规则的制裁。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秦直道,解决抗击匈奴的粮草运送问题,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秦始皇之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在自己在世的时候,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扶苏将来即位的风险就小一点。因为六国刚刚覆灭不久,六国的残余贵族还整天想着复国,各种搞暗杀,什么荆轲刺秦、张良刺秦之类的。以秦始皇一贯喜欢“以暴制暴”的作风来看,就是高压统治,所以用繁重的徭役、“焚书坑儒”等手段,试图麻木六国残余贵族的思想,这样再过几十年,天下的思想就会趋于统一,不会再萌生反抗秦国之心。

但是扶苏很不理解秦始皇的手段,并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看了之后大怒,命令扶苏去边疆监督蒙恬筑长城抗击匈奴。

这明明就是秦始皇的一片苦心啊!让扶苏协助蒙恬抗击匈奴,一来可以增进将来他们之间君臣的感情,二来想让扶苏见识下战争的残酷,以此洗掉他那满身迂腐的儒生气,还可以搞点战功顺便镀镀金。

另外,秦始皇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的重要原因,估计也是想看看,有谁会主动跳出来成为扶苏即位的障碍,那么自己便可以出手扫平他。

很可惜,扶苏并不理解父亲的深意,反而倍感委屈。这就好比斗地主,秦始皇发牌给扶苏,一下给他发了一大叠,里面包含了四条A、四条K,扶苏在没看牌之前,就指责秦始皇发牌太过粗暴不公平。

蒙恬蒙毅两兄弟,是秦朝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秦始皇当政的时候,外有蒙恬率领30万大军抗击匈奴,内有蒙毅尽心辅佐朝政大权。蒙恬蒙毅两兄弟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对外军事大权交给蒙恬,对内则经常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侍从秦始皇左右。而且在秦始皇的有意安排下,两兄弟跟扶苏关系非常铁,形成一个“铁三角”。

也就是说,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给扶苏安排好了新一代的重臣接班人--蒙氏兄弟,一文一武,军政大权全部都在扶苏手上捏着。

用斗地主来形容,秦始皇直接把蒙氏兄弟这对王炸发给了扶苏!

好了,精彩的“斗地主”即将开始,扶苏是地主一方,其余两家是李斯、胡亥两个农民。赵高作为发牌员秦始皇的副手,有看牌资格,但是没有参赛资格。

秦始皇这个“发牌员”,觉得把王炸、四条A、四条K都发给了扶苏,胡亥和李斯各拿一对2,哪怕是明牌,闭着眼睛打,这局牌都不可能输。

但是, 历史 的结局,往往就是这么意外。秦始皇在一次巡行天下的时候,半路得了急病,本来临终前留下遗诏让扶苏治丧即位,却被宠臣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发动“沙丘政变”,修改了遗诏,另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赵高和李斯还伪造诏书,命令扶苏自杀。

扶苏看到诏书之后,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但是扶苏根本不听,觉得父亲一直偏心宠爱胡亥,所以迟迟不肯立自己为太子。现在又接到父亲的诏书指责自己不孝,命令自己自杀。在三重暴击之下,心理脆弱的扶苏顶不住了,二话不说拔剑自杀了,连蒙恬劝都劝不住。

这就好比,手握一手王炸、四条A、四条K的扶苏,在赵高说农民手上有四条2,扶苏听了之后深信不疑,觉得这牌没法玩了,于是主动认输!

那么,我们不禁深思,手握一手好牌的扶苏,为何打得稀烂?以他的能力,真的足以扛起秦朝的大旗吗?我们梳理一下扶苏的一生,看看他的性格是怎样的:

1、 在韩非被赵高、李斯设计陷害之后,扶苏口出怨言说将来一定不会放过赵高和李斯,为后来的“沙丘政变”埋下了伏笔。说明扶苏心直口快、不懂隐忍

2、 在未登上太子之位之前,就公然上书指责秦始皇的暴政手段,而且看不懂秦始皇让他做蒙恬监军的深层次含义。说明扶苏这人太过耿直,并且缺乏远见

3、 在接到赵高伪造的诏书命令自己自杀的时候,连局外人蒙恬都觉得大有问题,应先确认后再说。但是扶苏为了愚忠之名,愤然自杀。说明扶苏这人,做事基本不经大脑思考,毫无心机

所以,纵观扶苏一生,除了宽厚和信任别人之外,真的没什么优点。那么,如果扶苏真的当上秦二世,到底能让秦朝的寿命延续多久?

我只能说,以扶苏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做皇帝!如果扶苏即位,臣子个个尽心尽力没有异心,则一切好说,按照秦始皇定好的规矩,实行无为而治即可。但是一旦发生了臣子拥兵自重或者奸臣勾心斗角的话,以扶苏的水平,真的没有掌握到帝王“制衡之术”的精髓,也缺乏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深层次的谋略,很可能在宫廷或者朝堂复杂的斗争中,轮为斗争的牺牲品。

如果再给扶苏一次机会,他应该还是会输掉比赛,只是可能变成了另外的原因罢了。因为他的性格、胆识和谋略,早已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扶苏,扛不起秦朝的大旗!

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秦始皇叫嬴政,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两个比较出名的儿子,一个叫扶苏,一个叫胡亥。一个姓“扶”、一个姓“胡”。其实不是这样的,扶苏和胡亥都姓“赢”。只是没有人直呼他们大名,因为秦朝时,大臣们称呼皇帝的儿子都是在“公子”二字的后面加皇子的名。比如“公子扶苏”、“公子胡亥”、 “公子将闾”。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清朝电视剧,称呼皇子都是在排行后面加个“爷”字。比如:“四爷”、“八爷”、“十三爷”。 后来人们就习惯了这种称呼,把赢扶苏称之为“扶苏”,把赢胡亥称之为“胡亥”。就有了老爸姓赢,一个儿子姓扶、一个儿子姓胡的错觉。

大楚兴,陈胜王什么梗

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谣谶这类谣谶,最早也最出名的,莫过于篝火狐鸣了。当年陈胜起义,使吴广深夜于丛祠旁燃起篝火,做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结果士卒惊恐,次日皆指目陈胜,于是陈胜和吴广振臂一呼,数百人揭竿而起,从此拉开了秦末大起义的序幕。

这句话不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的一种“革命”精神,有鼓励之用,战友们,同志们,努力吧,战斗吧,王候将相不是天生的,干好了大家都有份,陈胜用这种“精神”,给自个儿鼓气,给大家鼓劲。这种鼓励,在当时作用巨大,春秋战国,政出豪门,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没有资格触及政治,王侯将相,靠DNA世袭。秦始皇之世,有重大改变,基层民众凭军功,可以获得“将”、“相”的资格,但想做王、候,还得靠DNA好。

陈胜、吴广不信“邪”,所以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理念,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想在政治上,追求平等的理念,意义非凡。

吴广部下田减竟然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了吴广。田减派一部分人继续围攻荥阳,他自己带兵去迎击章邯,结果战败身死。章邯又派兵攻打陈县,这时陈胜的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兵了,在秦军的进攻面前,只好向东南退却,结果被他的车夫庄贾给暗杀了,这位伟大的农民领袖就这样死在叛徒的手中。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它充分反映了人民反抗残暴的勇气和力量。

其后,各地纷纷反秦,秦朝终于为项羽,刘邦所带领的起义军所灭。又经历了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消灭项羽,建立了汉朝。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 规模虽小但影响深远。

扶苏为什么又叫二苏?

世上最惨男二扶苏

       小说里总爱用转世投胎的梗,这玩意仔细想想真是没什么意思,一个人的成长受环境出生的影响多大,上辈子若出生富贵之家,下辈子只是个贫农能是同一个人吗?一串金项链融了又做了一串金手镯能一样吗?所以扶苏和乔荷根本就是两个人,而乔植却妄图把乔荷的愿望(成其霸业)强加到扶苏身上,真是本文的大大大悲剧。所以扶苏被安排成为乞丐爱上章三失去双眼甚至失去肉身,感知了万物的七情六欲,恨过爱过,乃至最后可以成为另一个乔荷了,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他所愿,所以在最后他才会对奚山又爱又恨,爱奚山君让他认识了世间百态。所以他才会问她是不是自己是不是敏言的转世,因为恨透了他才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虽然最后奚山把假话当真话告白告别,这又真的是对扶苏的爱吗,三百年时间太长又太短,长到足够乔植把她与乔荷的回忆一遍遍印刻在她的血与肉里化为一股信念“若能转世,让我成为你,这次让我好好实现你的愿望”。可是相遇的时间太短,短到三年夫妻根本无法言爱,根本无法了解彼此,因为奚山只是一心想成其兄长的霸业,而扶苏无力反抗。都说真心换真心,奚山说她取了个冷公子三年无法暖他心,可是奚山的真心已经给了那个消失在时间里的哥哥而不是现在的扶苏,所以这样的真爱和虚情假意又有多大区别?而已经入局的扶苏却真的已经爱上奚山了。

      全文最喜欢大概就是青城的故事了,虽然它彻彻底底就是一个假象。但这个假象却是唯一个真心的故事,幻境里的青城(奚山)不顾一切以卑微又尊贵的姿态爱着云琅全心全意。而云琅(扶苏)一开始估计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应付青城。但是真心换真心,他还是爱而不能忍,甚倾之了。这是个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哪怕最后没有在一起。可是回到奚山,奚山君却说她只是把对另一个人的爱投射到青城上,这句话我信,所以奚山是真的爱扶苏吗?

      最后,嫁狐算是婚后恋吧(^_^)。没想到恩人是哥哥,然后感觉作者很喜欢写有病的父母呢。谢侯啊,你做了那么多,甚至看她嫁人,看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看她死,最后死要和她同穴,甚至最后的最后你们都回到最开始的样子,听着她说出的话句句诛心,你却一句都不反驳,你为她做了那么多,爱她那么深,却固执的连一句话不说出真心。讲真,我觉得这样的人,下辈子成泠也不要遇到了吧,当朋友还行,当爱人恐怕得有读心术吧。注孤生呢!

公子扶苏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公子扶苏是怎样死的呢?

扶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懦夫,明知道这是奸贼的计谋,他偏偏还要选择自杀。不是因为他多么孝顺,主要是因为内心的懦弱。

扶苏熟读儒家,却被儒家思想所害。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跟扶苏一样,都是素来拥有贤名的太子,而且一样熟读儒家著作,被人冤枉的时候,还能选择起兵造反。可是扶苏什么都不做,谁也拦不住他自杀。

因为拥有一位霸气的老爹,所以扶苏的性格是完全被压制的。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他永远都只在想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迎合他老爹。当老爹赐死他的诏书传达下来的时候,扶苏想都没想就自杀,其实也是迎合老爹的一种做法。

其实扶苏手里是有兵权的,至少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是可以让扶苏调动的。而且蒙恬坚决支持扶苏,凭借这些人马,不用说造反成功,至少自保是没什么问题的。就算是要自杀,也必须要见到秦始皇以后再说,如此部分青红皂白就选择自杀,这是对大秦帝国的不负责任。

他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大秦帝国的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

难道秦始皇杀掉未来的继承人,不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吗?当年扶苏劝谏秦始皇,希望他不要坑杀儒生,可是秦始皇显然不听,因为这些儒生天天在讲他的坏话,所以就坑杀了四百多个儒生。而且将劝谏的扶苏打发到了上郡,跟着蒙恬一起修长城。

这期间并未听闻秦始皇有废太子的打算,所以可以断定这件事只是秦始皇一时生气所为,不会影响扶苏的太子之位。而且打发他去边疆抵御匈奴,说不定也是一种历练。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会无缘无故地赐死自己的接班人吗?

我觉得这件事的答案应该在李斯身上。李斯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丞相,从很大层面上来说,李斯的话,其实就是秦始皇的话。如果说秦始皇的诏书会让扶苏产生怀疑的话,那么再加上李斯的口信呢?

历史上那么多权力斗争的雏形摆在那里,我们完全可以推演一遍当年扶苏自杀的全过程。

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在路上突然间病死了,赵高立刻找到了李斯,商量该立谁为下一任秦帝国之主。在赵高的一番劝说之下,李斯选择了秦二世胡亥,可是要除掉扶苏和蒙恬,就显得有些困难了,毕竟他们手里有三十万大军。这也是赵高所考虑比较周全的地方,他让李斯下诏书令扶苏自杀,这个时候,李斯家里的亲信,也会随后到达。

他的到达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偷偷告诉扶苏,李斯是站在扶苏这一边的,现在秦始皇大为震怒,就是要赐死太子,但是如果太子愿意搏一把,那么李斯可以做内援。这一计谋实在是太歹毒了,因为这显然就是要逼迫扶苏造反。

只要扶苏起兵造反,那么扶苏就是秦帝国的罪人,毕竟秦始皇表面上还没死,那么接下来赵高就会上演一场,秦始皇被气死的大戏,让秦王朝内部同仇敌忾,消灭扶苏和蒙恬。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扶苏见了李斯家的家臣后,对此事深信不疑,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样是最省事的,也是赵高最想达到的效果。

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自杀,一切都是阴谋者的一场计划。扶苏柔弱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天子,即使成为秦二世也治理不好国家。大秦王朝的命数只有两代,谁让秦始皇纵容赵高当家?家国天下,是非真假,不过是一场阴错阳差。

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自刎的命运呢?

由于秦二世而亡,虽然二世胡亥不是亡国之君,但秦的灭亡和他的昏愦无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历史上一边倒记载着胡亥矫诏继位。

又因为扶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曾上书劝谏,所以把持史书修订话语权的儒生们,包括司马迁在内,又一边倒的赞美扶苏,"仁孝“、“雄才大略”,……扶苏的记载虽不多,但几乎全是赞美之词,这也和扶苏的生命以自杀收场,人们普遍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有关。

实际历史上秦始皇到底有没有遗诏?胡亥及赵高、李斯们到底有没有篡改诏书?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年代久远,这个迷底也许只有待秦始皇陵墓挖掘后,才能解开。

扶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作为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人品暂且不论,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起码政治上悟性不高。第一,生在帝王之家又是长子,从名子上看始皇帝赢政对其寄予厚望,但在秦灭六国统一华夏的过程中少有建树,更不象后来的曹丕、李世民一些有作为的人一样,早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小舰队。

第二他唯一的一次参入政治活动的记载是上书直言"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由历史上一团漆黑,近代人们的认识和评价逐渐公允,在当时秦王朝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统一思想和加强中央集权是十分必要的。

扶苏既然反动"焚书坑儒"自然也就对郡县制不满,也就是说扶苏对秦王朝统一后,这项最大的政治变改意见相左,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秦始皇为后世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遗产,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扶苏的差距。

他的怀旧情绪滋生的厚古薄今和儒生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和其父则南猿北辙,我觉得这是他被排斤出权力中心,发配至偏远边关督军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逼其自杀的诏书是不是胡亥、赵高等假冒秦始皇之名捏造的矫诏先放在一边,扶苏的表现腐迂懦弱,乏善可陈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在自己毫无过失的情况下,其父逼其自杀是一定有其原由的,何况蒙恬掌握着秦帝国三分之一的兵力,他如敢站出来登高一呼,历史将改写,秦朝很可能不会二世而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