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这句词是什么意思?
诗句应为“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意为:抬眼望高空白云,不知它漂泊何处,梦醒后只见皎洁的明月从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出自宋代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原诗:
《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宋代:司马槱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释义:
我的家就在繁华的钱塘江畔,花开花落,任凭岁月流逝。而今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带走了,在这黄昏时节,纱窗外下起了一阵潇潇细雨。
我把犀梳斜插在头上,让头发半垂鬓边,敲响檀板,唱清丽的歌曲。抬眼望高空白云,不知它漂泊何处,梦醒后只见皎洁的明月从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扩展资料:
据张耒《柯山集》载,司马制举中第,调关中第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昼寐,恍惚间见一美妇人,衣裳甚古,人帘执板歌唱此词的上半阕,歌罢而去。司马因续成此曲。此词以优美的意境和音韵,描写钱塘江畔歌妓的生活。
写词人追忆“梦中”情景,实际上是写对远别的情人刻骨的相思。“斜插”句,描写歌女的发式:半圆形的犀角梳子,斜插在鬓云边,仿佛像明月从乌云中半吐出来。句意与毛熙震《浣溪沙》词“象梳欹鬓月生云”同。
女子的装饰,给词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轻轻地敲着檀板按拍,唱一曲幽怨的《黄金缕》。《春渚纪闻》载,梦中女子歌“妾本”五句,司马爱其词,因询曲名,女子答是《黄金缕》。
唐代有流行歌曲《金缕衣》,当时名妓杜秋娘曾经唱过它:“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象征着青春,象征着欢爱。歌曲的主题是劝人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梦中女子唱《黄金缕》,大概也是这个用意。
联系起上片“花落”二语,益见其怨恨之深。情人远别,负却华年,花谢春归,使人满怀幽怨。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全词至此,作一大顿挫。写词人梦醒后的感怀。“行云”,用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示女子的歌妓身份,也写她的行踪漂流不定,难以寻觅。
“南浦”,因用为离别之典。两句写梦回之后,女子的芳踪已杳,只见到明月在南浦上悄悄升起。这里的“梦回”,也意味着前尘如梦,那一段恋爱生活再也不可复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广东话“蒲”是什么意思?
“玩”的意思,多指去夜店,酒吧等地去玩。现在多指夜生活,有疯狂地玩的意思。这是香港、广东话粤语用词。"浦"是一个动词,原本应作"浮",有游荡的意思。 在香港,很多时下的年青男女都喜欢过夜生活、酒吧、派对、夜店等等。"蒲"就是用作形容年青人晚上到此等场地留连消遣。“夜蒲一族”就是指喜欢夜生活的一类人。
浦拼音:pú,注音:ㄆㄨˊ,简体部首:艹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繁体部首:艸部
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6画,五笔86:AIGY,五笔98:AISU,仓颉:TEIB,郑码:EVFB
四角:44127,结构:上下,电码:5543,区位:3849,统一码:84B2
笔顺: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浦口[pǔ kǒu]
小河入江之处。
2、浦月[pǔ yuè]
江河水中之月。
3、浦屿[pǔ yǔ]
水中小岛。
4、盐浦[yán pǔ]
海滨出盐处。
5、浦帆[pǔ fān]
水滨的帆船。
姑浦生寒是什么意思
这是姑父母去世时人们常用的挽幛用语,比喻失去了姑母或姑父的温暖照顾。
姑浦,即姑溪河,是当涂境内的重要河流。传说当年大禹巡治洪水,走遍九洲,至三十而未娶。治水途中与涂山氏女娇相遇于台桑(今当涂境内),大禹与女娇在台桑结婚后,在家仅待了四天,就离家又忙着治水去了,其间三顾家门而不入。
几年后大禹治水至台桑,才得以与女娇相聚。台桑之山曰涂山,古丹阳湖被涂山所围挡,洪水无法流入长江,导致古丹阳湖以东洪涝泛滥。大禹决心将涂山凿开,引古丹阳湖水入长江。大禹治水到了家门口,女娇亲自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那时汛期即将到来,治水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了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入长江,大禹衣宵食旰,吃住都在工地。大禹与女娇约定,在工地上设张鼓,听见鼓声就来送饭,否则勿来。
有一天,化作黑熊的大禹在奋力地开山,凿的山石乱飞,碎石落到鼓上呯呯直响。女娇听到鼓响,就连忙带着食物来到了工地。却看见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在河中浪头跳跃,专注地开凿涂山。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黑熊,女娇大惊失色,慌忙扔下手中的食物,惊恐地奔逃而去。大禹见状,赶紧追了上去,想向妻子解释清楚。他心急如焚,忘了变回人形,边追边喊,可是越是大喊,女娇越不敢停留。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女娇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
大禹见妻子俱化为石,悲痛不已。此时的女娇已经怀有身孕,随即赶来的伯益发现,女娇化作的石头中传来空洞的声音。伯益一直随大禹四处治水,他比大禹和女娇小十多岁,与女娇以姑侄相称。细心的伯益提醒大禹:“姑孰,可索子也。”(姑母孕满,可要儿子。)大禹于是对石头大声喊道:“还我儿子。”说来也怪,石头中间立即裂开一条缝,一个男婴从中而出。大禹给从石缝之中而生的儿子取名“启”,也就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资料参考百度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