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月饼福建人是什么梗

闽南中秋博饼的来历是什么?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

月饼福建人是什么梗,闽南中秋博饼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传说由郑成功发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 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地区,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关于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1660年前后,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

郑的部将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

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漳州有哪些民俗?

漳州民俗文化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凡是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元宵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采。

清明: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机关团体都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墓或烈士纪念碑扫墓、献花圈,或种松树,和举行其他纪念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怀念。

端午: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闽南端午叫“五月节”。这一天,农村里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旁插菖蒲、艾草、焚雄黄酒,或饮雄黄酒,小孩在胸前佩香袋子,驱病祛邪。到了正午,人们要吃卤面,品尝碱粽、肉粽或豆粽。这一天最热闹的是闹龙舟。漳州一带参加竞赛的龙舟船 身长而窄、首尾高高翘起,船头有巨大的龙头雕饰,船身彩绘鳞甲。龙舟上插一枝“头旗”作为竞赛单位的标志。以往龙海县赛龙舟时,都要在江中的浮标上缚几只鸡,让参赛者夺标,现在则改用汗衫、背心等做“标”。

六月半年节:农历六月十五日,闽南农村都要吃“半年圆”。这种圆丸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添上丰盛菜肴,合家进行半年“小围炉”。这“半年节”风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纪明朝中叶,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港口,市镇繁华,倭冠海贼常伺机骚扰,尤其是夏粮收成后,贼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袭击,见人便杀,见物便抢。于是,人们就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提前过个“小年”蒸些小圆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妇在盘蝶上将圆丸叠成小山状,并在顶端放上一颗带壳的龙眼干。这“桂圆”寄托着主人“富贵”、“团圆”的愿望。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闽南农村在节前,大都要买上坪山柚、文旦柚或蜜柚,陈列在厅堂,到这一天才剥开分给全家人吃,以庆团圆。城乡居民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在天井、门口或阳台上赏月、吃月饼。有的农村妇女叫女儿月下拜神,俗叫“请月姑”,祈求匹配良缘。现在这些古风已在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下逐渐消除。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冬至: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旧称祭灶日。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个司灶的“灶君”,是天上派来监视人间的神,每年这一天,灶神都要回到天上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表现,直到正月初四晚才回来。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叫“祭灶”。祭灶时,要用酒糟涂在灶口,让灶神饭饱,以求上天后多讲好话。为了给灶神照明,香灯由傍晚一直供奉到天亮。

除夕:在漳州叫“年冥兜”,家家户户都要“围炉”过年。家庭成员在外地的,只要有可能,都要想方设法回来团聚。如果有人没回来,就要给他留一个位子,放上一件他的也服,并在桌上摆一副酒杯碗筷。围炉时,圆桌中间摆上一个火锅,茶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同时,还讲求寓意,如火锅中滚烫的肉圆、鱼丸,意味着合家团圆;一条完整的大鱼,象征“年年有余”;猪脚芋头,表示来年有奔头;并把中蚶壳放在门后,用这人类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暗示钱财不外流等等。在旧社会,贫家和富家过年有天壤之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这种丰盛的家宴了。“围炉”过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有的还要很秉烛“守岁”,直到天亮。

婚丧习俗:旧社会男女婚嫁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进行,议婚时用红纸写明男女双方年庚八字,由媒人传给双方家长,双方家长按年庚八字求神部卜,然后议定。议婚成功,即行择日定聘。迎亲前一个月,男方通知女家,随带糕饼等礼物,并送去聘金。婚前一日,女方要将妆奁吹吹打打送往男家。娶亲当日,男家准备鼓乐花轿,由媒人带领到女家迎亲。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叫“坐床”。休息片刻后,拜天地,饮合卺酒。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男女婚姻自主,举行新式婚礼,开茶话会,既节约又热闹。但有些地方还保留一些旧的风俗习惯。

丧葬方面:旧社会死者家属要延请僧人或道士做所谓“功德”,超度死者亡魂。开吊出殡之日,亲友披白参加送葬。送葬时排成长队,还要吹哀乐。死后过七日,要做“头七”,请僧人道士念经。必须连续过七个“七”。这自然是很费钱的,所以,即使在旧时,也只有富人才认真弄这些事。现在,漳州办理丧事逐步推行火化,废除土葬和迷信陋俗,用送花圈、挽联对死者表示悼念。对一些知名人士则开追悼会,表彰死者功迹。

福建南安中秋节习俗?

我是南安人,中秋节也就吃月饼,30几年了也没见有什么习俗

有个广东舍友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广东舍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其实我身边的舍友差不多都是广东的,所以最知道有广东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之肯定的,有广东的舍友是一种非常之好的体验,到底怎么好呢?有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

广东人特别爱吃,如果放假回家的话,基本上都会带小吃回来宿舍。

上学或者是出去打工期间,只要是广东人回家,基本上都会带当地的一些小吃下来的,不仅如此,他还会跟舍友们分享。

因为在广东的家庭里面放假回家,家里的人就会特别的热情,给你准备特别多的东西,在广东的话会做一些油兹啊,粽子,还有一些饼干,当然也有水果,因为广东这边天气比较热,家里面挺多人种水果的。

以及腌制品,广东这边有腌黄瓜,酸腌梨子,只要你跟他关系不差,就算平时不怎么说话,他带下来的东西都会分你一份的。

普通话不怎么好,有时候听不懂。

其实我普通话也不好,不过平时如果对方跟我说粤语的话,我也是说白话的,因为我本来就是说白话的😂😂。

总的来说我也是别人家的广东舍友,但如果别人跟我说普通话的话,我也会回普通话的,虽然音有点不标准,但我会努力说的让他清清楚楚。

广东舍友的亲戚或者家人朋友会经常到房间里来。

广东的大人,或者朋友都特别喜欢串门,把自己家里面做的小吃或者是从老家带下来的特色产品到处分发。

就好像我现在这个舍友一样,他老妈就会经常来到我们宿舍,当然也会用保温瓶带一些靓汤过来,虽然我是广东的,但是呢,我并没有遗传到我妈的那一个手艺,平时要吃靓汤的话只能依靠舍友了,哈哈。

所以说有广东的舍友,你平时的零食应该少不了的。

有个广东的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虽然我以前说的挺多的,但这也只是大部分的人,具体还要看个体。

以上就是我对广东舍友的体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哟。

为什么只有两广有大月饼?

据我了解不止两广地区有大月饼,云南福建江西等地区都有,而有大月饼主要是南方地区宗族族祀比较集中,月饼也有祭祀的含义在里面,大月饼象征家人齐聚一堂,月饼切块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吃到同一块月饼更有团圆的意义,在现代而言有家里人口多,月饼重糖重油,大月饼分着吃可以防止食用过度对身体产生负担,还有现在提倡清盘运动,月饼作为甜点不易存放时间过长,即时食用才更品尝它的味道

广府人对潮汕人是什么印象?

广东有三个族群,广府、潮汕、客家。为何地缘相近,民风民俗与方言差距如此之大呢?秦统一前,广东称为百越。那么百越又是从何而来呢?一张图告诉我们,广府与潮汕的差别。

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知道,古代广府与潮汕是两家。那么福建闽南人与潮汕人更为相似,从民风民俗与方言、地缘关系上看更为接近。所以在潮汕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的人与闽南的泉州、厦门、漳州的人更有可能自古为一家。所以广府与潮汕人的关系:是好邻居的关系。他们自古不是一家却如同一家,所以古代的广东与广西,还有少数的云贵地区与越南北部的人统称为百越。

秦亡后,从南越国的版图看,我们更能直观看到,闽南的漳厦泉与广东的潮汕地区是没有分裂的。

由于历史的演化,如今的潮汕人经过融合与同化,它更包含了福建人、江西人、客家人、少量的广府人和一部分土著居民及其它(包括近代与古代中原迁居之人)组成的。

了解了广府与潮汕的区别后,我们就可以说说两地的印象了。珠三角自古一直是富庶之地,而潮汕平原却较为贫瘠与落后。从南越图可以看出,广州番禺自古是南国之都,各方面都比较发达。而潮汕是东南门户,是古代经常流放犯人之地。潮州的韩文公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潮汕人精明、勤奋、能干也是出了名的,自古也出现了许多名人,加上有许多走南闯北的人。所以自古说,有海的地方就有潮人。现代的潮商更加有作为,他们的杰出代表有: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纪凯婷……从汕头的侨批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潮人移居到东南亚、澳洲,甚至有的还跑到欧洲与美国。尤其是泰国的潮人更占据多数,前泰国总理英拉的祖先便是出自潮汕的半山客地区丰顺。潮人历来是以海为生。自郑和下西洋,潮人就开始周游各国了。有一个说法是三个潮汕,本土一潮汕,内地一潮汕,海外一潮汕。近代史,自鸦片战争后,汕头开埠,成为当时继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三大海港。汕头也成了当时有名气的商埠,茶叶、陶瓷、木材都由这里出口,也贩卖人口。当时从这里出去给外国人当劳务之人不叫打工,而是叫“卖猪仔”。还有一种说法,海外的潮人人口比本土还多,有二三千万(无从验证)。而且有许多人在当地的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都取得惊人的成就。例如,陈世贤、林百欣……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谓。汕头经济特区由侨而生,有侨乡之称。所以华侨合作试验区也在汕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