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包含夫妻空中加油什么梗的词条

请告诉我世界十大飞行探险家航空百年的历史写满了无数次的飞行探险:可以说莱特兄弟的成功升空开创了人类的航空时代,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采用动力飞行的探险家。后世的莱特兄弟搞飞机的时候看过这本书。...

请告诉我世界十大飞行探险家

航空百年的历史写满了无数次的飞行探险:第一次滑翔飞行、第一次动力飞行、第一次飞越英吉利海峡……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

本期《科学历程》让我们一同去认识历史上最伟大的飞行探险家。

姜勇:你好,观众朋友,今天我们特别把科学历程的演播室搬到了中国航空波博物馆,您看我身后有一个巨大的飞机模型,这是就是莱特兄弟乘坐的飞行者一号的仿制品,非常难得的是这是除了美洲之外惟一的一架一比一的仿制品,可以说莱特兄弟的成功升空开创了人类的航空时代,在它的前前后后可以说有无数个人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希望突破极限,能够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今天我们特别选出了10位代表,他们可以叫做飞行的探险者。

1、飞行探险第一人——万户

主持人:您看我们把飞行探险第一人的桂冠戴在了万户头上,合适吗?

傅: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采用动力飞行的探险家。

主持人:据我所知万户是坐着一个椅子,椅子上绑满了火箭,手里拎着两个风筝。

傅:思路基本正确,因为他有动力,有升力面,它这个升力面是两个风筝,动力系统是靠火箭作为发动机,推动它前进,然后靠风筝获得升力。而利用这种动力进行飞行的,在明朝的时候无人已经实现了,当时明朝有一种武器叫神火飞鸦,就是做了一个鸟型的炸弹,底下放了几个火箭,火箭推着那个鸟飞行,然后到敌营爆炸了,又带翼,又带动力系统,几乎就可以认为它是现代的飞行器,或者现代导弹的始祖。有了这些东西,万户想到用火焰推动他上天,这个想法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把他认为是中国或者世界上动力飞行第一个探险家。

2、第一次滑翔飞行——李林塔尔

主持人:李林塔尔我们知道他是滑翔机之父。

宋:他们好像也是兄弟俩,李连塔尔兄弟俩,德国人,他是研究鸟类飞行,做的滑翔机,它是没有动力的这种飞行。

傅:他一共做了18架,试飞了2400多次,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当时是靠调整滑翔机的重心求得平衡和控制,这在当时来讲也是比较科学的。

宋:在这方面专门有一些理论研究。

傅:《关于鸟类飞行》这本书。后世的莱特兄弟搞飞机的时候看过这本书,而且把里面的很多东西学到手了,而且做了大量的实验。

主持人:李林塔尔最后的结局好像也是在飞行实验中摔死的。

宋:他已经意识到造飞机比较容易,要飞比较危险比较困难,可以做出一个飞机来,最麻烦的是你得去飞它,而飞行的规律是不知道的,会出什么情况,他的飞机就是重心大概不太合适,失速了,他弟弟在地球上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马上喊注意,结果已经来不及了,结果一下坠落地面,当场重伤,送到医院的途中去世了。

李林塔尔曾说过: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出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人类早期探索飞行的过程中充满了风险,李林塔尔用生命的代价完成了试飞。尽管如此,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梦想仍然吸引着无数的飞行探险家。

3、莱特兄弟

主持人:莱特兄弟可以称为飞行探险家吗?

傅:可以,应该算是。因为他们设计的飞行者一号从它的结构、原理和飞行的情况看,确实是要冒风险的,但是它的风险是不太好飞的,但是它成功了,飞起来了,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飞机。但是现在要想把这架飞机复制了,飞上天,非常难,飞机不安定,不是不能飞,而是非常难飞,得不停的捣鼓,当时他可能没有完全掌握飞机平衡这些理论,但是让飞机升天、上天的这些东西他基本上掌握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驾驶莱特兄弟那架飞机上天是很危险的。

宋:对飞行员来说是一架不好飞的飞机,是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事故的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准备着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试飞,32岁的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 “飞行者1号”开始了人类第一次有动力飞行,这次摇摇晃晃的飞行历时仅12秒,飞行距离36米。

主持人:就是那一次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好像是不值得一提的飞行称为航空史上的开端。

傅:莱特兄弟的飞机是成了,飞起来了,但是当时来讲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他们一直在改,到1905年,他搞出第三架飞机,这个飞机成功了,这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架实用的飞机。就是说它能够起飞、转弯,空中能够灵活地操作控制,就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我就奇怪了,早期的这些飞行者或者是这些探索飞行的人很多是兄弟,李连塔尔兄弟、莱特兄弟。

傅:历史上还有一些很有名的兄弟,比如搞热气球的兄弟俩,世界上第一个载人气球是他们搞的,一战期间也出现过很多兄弟俩一块办飞机厂,卖飞机的,法国的瓦赞兄弟,英国的肖特兄弟,肖特公司到现在还有。

宋:还存在。

主持人:为什么呢?

宋:爱好一致,家族色彩比较浓厚。

主持人:夫妻俩也可以一块干,为什么兄弟特别多?

宋:兄弟多,夫妻俩少。

傅:夫妻俩同时一块有这种爱好的不太容易,早期这是比较冒险的事业。莱特兄弟好像结婚就比较晚,他说如果他们俩都结婚了,可能这个事就黄了。

主持人:到点就赶紧回家吃饭了,没时间干了。

宋:夫人肯定也不让冒险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这的的确确确是一个冒风险的事情,所以彼此要有一种全心的信赖,比如说这个地方是你检查的,我有要你全心的信赖,咱们古话说上阵还得父子兵,打虎还得亲兄弟,所以面对这种风险的事情就得兄弟上,最后还是兄弟成功了。

宋:还有铁哥们儿。

主持人:其实在莱特兄弟之前,最早能飞起来的有好多人了,前面有李林塔尔,滑翔机起来了,还有热气球的,即便带动力的也有好多人起来了,都离开地面了。为什么人类航空非要从莱特兄弟开始算呢?

傅:因为在1903年12月17日之前,人类的各种飞行活动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像热气球这样的,氢气球、热气球、飞艇就是起来了,但是他们不是飞机,飞机的定义就是载人飞机的定义就是比重大于空气。

主持人:气球就不算了。

宋:气球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

傅:带动力的,可操纵的,另外还要在落地点要高于或者是跟起飞点同高。

宋:含义就是说你不能从山顶上坐着一个伞,就着山坡的冲劲,起来一下落到山沟里去了,这个严格的讲有一定的势能,借助势能往下俯冲的劲也不能算。

傅:滑翔机是不带动力的。

宋: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倒是升天的,但是不符合动力飞行。

傅:莱特兄弟用的是内燃机,在当时来讲是最先进的,最新型的一种动力系统,它的功率比较高,重量轻、瓦力大,另外它的飞机是可操纵的,还有好多飞机是不可操纵的,能起来,不可操纵,飞到哪儿是哪儿,这个也不能算。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条条框框好像是为莱特兄弟准备的。

宋:它确实代表了飞机的实用型,你想你做了一个动力飞机,如果这个飞机不可控这个飞机怎么实用,不实用,如果你这个动力不足以推动飞机从一个点飞到另一个点,你老借着山坡飞,往下跑的劲,说明你的动力还不够也不实用,最终的目标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实用的、载人的这样一个飞行器,这个飞行器,莱特兄弟基本实现了。

傅:能够腾空飞行,后来欧洲国家他们搞这些飞行大赛,开始的时候就是你第一个画圆圈的就有奖,说明你这个飞机操纵能力不错,第一个画八字的,从第一个飞行点起飞以后又返回到起飞点的,这个都有奖,为什么?就是要考察你的操纵性,这样实用,飞机不实用,就是能飞出去,但是回不来。

主持人:我想现在大伙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就是说肯定是从莱特这儿开始算,那么莱特兄弟我们也把他作为最有名的飞行探险家载入史册。

傅:对。

4、第一次公开飞行——桑托斯·杜蒙

主持人:莱特兄弟很有名,万户、李连塔尔也比较有名,我们把他列入世界闻名的飞行探险家不过分。杜蒙是谁?从来没听说过。

傅:杜蒙是欧洲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探险家。

主持人:就是因为他是欧洲第一就把他列进来吗?

傅:另外他是第一个当众试飞成功的,他在公园里试飞的。莱特兄弟当时试飞成功的时候能当场目睹的人就是5、6个人,都是他的朋友,杜蒙敢于当众在公园里试飞,而且确实起来了。

主持人:就是说他是最早把飞机让公众知道的人物之一,就是为飞机宣传的人。

傅:他是巴西的一个农场主的儿子,家里很有钱,他18岁就孤身一人来到巴黎,当时巴黎科技很发达,热气球什么的都是从巴黎升空的,他看到那个玩意儿很感兴趣,就上去坐了一下,大开眼界,从那个时候开始狂热地爱上了航空,自己造热气球,自己后来造飞艇,但是老是失败,飞着飞着挂树上了,掉下来了,他不怕失败,有钱,又喜欢这个,接着搞,最后一直搞到飞艇6号,很成功,而且得了一次大奖,当时有一个大老板设置奖是1500法郎还是多少,从航空俱乐部飞到艾菲尔铁塔能够转回来,半小时之内就能得大奖,别人都做不到,他驾着飞艇就做到了,而且这个小子很浪漫,他经常到巴黎这些酒店,而且是驾着飞艇去,落在那儿,巴黎人一看飞艇停在哪个宾馆的前面了,说明杜蒙这个小子在这儿了。传奇人物。

主持人:相当于我们以前骑的驴拴在门口了。

宋:这个驴可忒大了,

傅:后来他开始研究飞机,他搞的第一架飞机跟莱特兄弟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也是鸭式布局的,但是他是筐式结构的,前面是一个框框,他受什么启发呢,欧洲人搞飞机的筐式的比较多,两边还有两个垂直面,机翼也是这样的,而且他设置的这个飞机跟莱特兄弟不一样,莱特兄弟是趴在那儿的,他是站着飞的,结果飞起来了,1906年,比莱特兄弟晚三年,飞起来了……

莱特兄弟的飞行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探险性质的技术实验,杜蒙的公开飞行则向人们传达了另一种信念,飞行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这种思想的种子迅速飞向了全世界,人们开始对飞机以及飞行探险产生示出浓厚的兴趣,人类动力飞行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5、布莱里奥飞越英吉利海峡

主持人:飞越英吉利海峡,现在不是经常有人都游过去了吗,这也算是个探险家吗?

傅:但是当时是比较困难的,当时的飞机飞几十公里非常难做到,因为飞机非常简陋,跨过英吉利海峡是很多当时的飞行冒险家的梦想,但是在布莱里奥之前,也有人试过,结果飞机越飞越低,最后飞到海里去了,掉到海里,捞上来。结果布莱里奥是第一个成功的做到这一点的。他自己设计的这架飞机还挺有特点的,是单翼机,它的操纵复翼放在翼肩上了,对现在的飞机设计还都有参考价值,这个飞机当时搞得比较轻,功率比较大,它从早上凌晨就开始飞,飞着飞着,那天可能还有雾,他准备在英国的丹福尔落地,原计划是这样。结果过了英吉利海峡之后发现迷航了,飞错位置,赶紧找到一个点上落下来了,实现了首次的跨英吉利海峡的飞行,时间是1909年,而1909年在法国还有一场航空比赛,布莱里奥当时也是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世界各国的航空冒险家都聚集在一起,看谁飞的最高,谁飞的最快,谁飞的最远,闭幕后布莱里奥干成这么一件事,引起了世界,就是说英吉利海峡已经不是一个天堑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飞机飞起来之后,人们搞了很多这种竞赛是吧,还有奖金,不断的竞争,到底谁能飞得最远,这是一个飞行非常有趣的时代。

傅:从1906年欧洲第一架飞机上天,到1909年就能实现跨越英吉利海峡,(声音有问题)说明当时欧洲航空技术进步非常快,在欧洲整个大陆各个国家都掀起了一股航空热潮,都在搞,当时最先进的是法国,后来是英国、德国,也都搞成了。

主持人:欧洲这种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跟它有益的竞赛是非常有关系的。

傅:各个国家竞争,美国没有竞争,弄出来之后就是军方买,军方不买就拉倒了……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让第一架动力飞机“飞行者”1号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地面,当飞翔的梦想成真时,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成为探险家们新的目标,本期科学历程我们继续去认识这些追寻梦想的勇士,分享他们的探险历程。

6、林白——孤身飞越大西洋

主持人:如果我们前面提到的布莱里奥名声并不是太响的话,二三十公里,飞越英吉利海峡。那么林白的名声就非常响了,飞越大西洋。

宋:那是上千公里,几千公里了。

傅:林白是世界上第一个孤身飞越大西洋的,但是他并不是第一次飞越大西洋,在1919年的时候,有两个英国人就完成过横跨大西洋的飞行,但是他们找的是条捷径,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横跨大西洋到爱尔兰,他们落地的时候是落在爱尔兰的农村沼泽地里,没有人看到,没有轰动效应,当时他们的航程也比较短,3000多公里,林白不是,林白是从纽约起飞,一直飞到巴黎,一个人,航空行程多少呢?5000多公里,这在技术上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主持人:我看过他的纪录片,他走的时候万人空巷欢送他,那边是万人空巷地迎接她,那是很英雄的形象。

宋:是,就跟今天神舟五号上天的那个劲头一样,因为那个时候飞5000多公里,飞越大西洋那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傅:在这之前都是用轮船连接这两个大洲,现在有飞机了,而且时间很短,几十个小时。

宋:林白飞了多长时间?

傅:飞了33个小时多。

主持人:那么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飞机也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了,原来飞起来都费劲,飞20公里就算奇迹了,现在5000多公里过去了,真正飞机慢慢要走向实用了。

傅:他等于是建了一条很实用的航线,而且是两个大城市之间。

7、飞行女杰——埃尔哈特

主持人:前面题板上提的女同志,好像也有女林白之称是吗?

宋:对,被称为林白女士或者女林白,她叫阿米利亚,这个人也是驾机横越大西洋,她是1928年的时候和另外两个人乘飞机飞越大西洋,四年以后,她又按林白的做法孤身一人飞越大西洋,而且在这个女士飞之前,曾经有好几个飞行员飞这个航线丧过命,她也是胆非常大,这个女士的冒险精神比林白一点儿都不差。

1932年,埃尔哈特成功地单身飞越大西洋,全世界为之瞩目。5年后,她又开始了自己的环球飞行,但是这一次她没能抵达终点……1937年7月2日,埃尔哈特和她的飞机在太平洋上失去踪迹。然而从埃尔哈特开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航空领域,飞行不再只是男性的事业……

8、突破音障——耶格尔

主持人:前面我们提的这些探险者应该都算探险者,因为他们争取让飞机飞得越远也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冒很大的风险,一会儿是飞越这个海峡,一会儿是飞越这个大洋,中间的事情可以说变幻莫测,应该叫做飞行探险。但是速度上突破音障能算是飞行探险吗?(那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只要速度提高到那儿就行了吧?

宋:为了超越音障,有些飞行员机毁人亡,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空气动力学在音速这个附近,空气的特性变化有一个质的变化,就是超音速飞行和亚音速飞行,空气动力有些特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你想从亚音速突破到超音速,这叫突破音障,就像撞到一堵墙一样,突然产生很强大的阻力,飞机在强大的阻力面前甚至会解体,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要突破音障,很多飞行员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要飞得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傅:音障是四十年代飞机界起了这么一个名词,就因为很多飞行员想超过音速,飞行的时候想超过音速,结果都失事了,一些飞机设计师就认为音速是超不过去的,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所以就造了音障这么一个词。

主持人:就是说不是简单的我踩油门,我加速,我使劲飞我就能过音障。

宋:不是不是。

傅:当时好多是螺旋桨飞机,都想超过音障,螺旋桨上要产生机波,机翼上也要产生机波。

宋:机波是一个专用的词,就是飞机在你突破音障之前,你飞机上的某些部位的局部地区的气流速度已经达到音速了,一达到音速,它就在那个地方形成一个密度不同的区域,那个区域一般叫做机波。那是一个专用的词。

傅:机波很薄,但是气流通过机波以后,无论速度、密度、温度都会发生急剧变化,这样的话,对飞机的性能,对飞机的操纵特性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主持人:会出现什么效果呢?比如我加速到头了,马上就可以突破音障了,飞机会狂抖?

傅:阻力突然剧增,操纵失灵。

主持人:操纵也失灵。

宋:就是你本来应该拉杆飞机抬头,推杆飞机低头,你这个时候拉那么大杆,飞机不理你,不动,你怎么操纵他不动,另外会阻力突然增大很大,飞机负荷就大,就震动,(升力也受到影响),都有毛病出来。

傅:操纵特性也变了。

主持人:好多人在这一刻丢了性命,飞机坠落了。

每秒340米的音速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许多试飞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47年,26岁的美国空军上校耶格尔开始了对音速的挑战。

宋:耶格尔是美国空军的一个双料王牌飞行员,他在二战中击落了十几架敌机,后来回美国以后参加了贝尔公司,(当试飞员)。当时贝尔公司有一个工程师给美国政府写信,要研究突破音障的技术,而且根据科学研究是有这个可能的,希望造架试验机,当时美国政府就批准了,批准贝尔公司研制X1试验机,这架飞机专门用于突破音障。但是当时也确实很多人对突破音障没有把握。首飞这架飞机确实是冒着很大风险,而且本身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飞机,它没有起落架,它是挂在B29轰炸机的机翼下,从空中投放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呢,火箭发动机,机头又是尖的。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已经知道用弹头体阻力比较小,它的机翼是梯形翼,就跟F104的机翼差不多,搞这样的试飞确实要冒风险,而耶格尔成功地实现了突破音障的飞行。

1947年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的X1实验机脱离B29轰炸机,在12800米的高空独立飞行,这一天,X-1的最大速度达到了1。015倍音速,航空飞行从此进入超音速时代。

傅:从X1开始,美国接着搞了一系列的X系列的研究机,对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因为以前牺牲过那么多人。

宋:没成功过,都没飞过音速。

主持人:所以那个时候音障就像一道鬼门关一样。

宋:想接近它的人都死掉了,所以对耶格尔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傅:从这以后音障这个词就过时了,不存在音障,对人类来说被突破了。

主持人:就变成马赫了,几马赫,几马赫,就是几个音速。

傅:对。因为机波最早是马赫发现的,他做了很深的研究,后来人们把音速和速度之比定为马赫数。

9、米尔本·阿普特——突破热障

主持人:热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傅:热障实际上就是飞行器在高速飞行的时候跟空气之间有摩擦,速度越高,摩擦产生的热量就越大。

宋:温度增高。

傅:一般的飞机如果是超音速两倍,机头这儿的温度大概是100多摄氏度,也很吓人了。如果到了M数2.5以上音速,到了3倍音速的话,表面温度就达到300多度了,这时候已经超过铝合金的极限值了。飞机就可能出问题。

宋:结构强度丧失掉了,铝合金到300多度的时候变软了,像豆腐块一样的,受力就蠕变就软了,这个很讨厌,这是非常危险的事。

主持人:一软就变形,变形就噼里啪啦掉下来了。

宋:就解体掉了。

主持人:这就是所谓的热障。

傅:一般材料做的飞机就不敢飞那么高的速度,飞那么高的速度肯定要出事。当时怎么解决呢?还是用的不锈钢、钛合金这些材料。

宋:换材料。

1956年9月27日,阿普特·米尔本驾驶实验机X-2,由B-50轰炸机挂载投放试飞。这是X-2的第17次飞行,这一次,它的最大飞行时速达到3.2倍音速,突破了热障,并创造了新的飞行速度纪录。然而不幸却突然降临。

X-2突破热障之后,系统控制突然失灵,坠毁在加州的莫哈韦沙漠上,试飞员阿普特·米尔本殉职。

10、不间断环球飞行——鲁坦兄弟

主持人:自从莱特兄弟上天人们就没有中断过这个梦想,就是能够实现环球飞行,最后是鲁坦兄弟实现了,他们无疑应该算是最有名的飞行探险家?

傅:做环球飞行,人类很早就尝试了,1924年美国人就开了四架飞机做过环球飞行,其中在途中摔掉两架,但有两架基本上绕地球一圈回来了,但是他们的环球飞行是在多次落地加油修整的情况下做到的,其他飞机也考虑过不着陆的环球飞行,这个也是做过的,比如说你采用空中加油的方式,让它始终在空中飞,也能够做到环球飞行,但是这个不被人们现在承认,真正的环球飞行应该是不进行空中加油,不落地,环绕地球一圈。

宋:鲁坦兄弟厉害在哪儿呢,他做的飞机完全是复合材料的飞机,非常轻,它追求飞机的空重非常轻,尽量用那个重量背油,因为你要环球飞行,这一路都得不停烧油,油如果带少了,飞机绝对飞不到一圈就要掉下来,或者必须落地,这一落地你就不是不着陆和不加油的环球飞行了,它加油加到什么程度,它的机翼里都加着油,而且机翼又非常非常长,起飞的时候机翼因为加满了油,耷拉下去了,都快蹭着跑道了,要靠着机翼产生升力以后慢慢往上抬,往上抬最厉害的时候,比座舱还高,都翘起来了,可以想象那个情况有点吓人。

主持人:一旦蹭到地面的话就起火花。

宋:就折断了,或者就炸了。

傅:它已经蹭到地面了,把左翼肩的小翼给蹭掉了。当时还没掉,他为了把这个弄掉,万一你从这边掉下来砸到机器上也不好,他就把飞机倾斜,倾斜以后把这个小机翼给甩掉了,就是一边有小翼,一边没小翼,这种情况下继续飞行。这个飞机最大的特点,重量不到一吨,而载油是3吨多,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架飞机都做不到的,等于是一个飞行油箱,全是油,另外它全部采用的复合材料,机体结构非常轻。另外它的设计上有特点,保证了它的结构能够满足环球飞行的要求,虽然很软,但是整个还是比较结实的,它的机翼展悬比也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就是机翼的翼展和翼悬之比达到了36。

主持人:就是机翼非常细长。

傅:这样升阻比很高,就是升力很大,阻力很小,这样才能满足环球飞行。

宋:飞起来省油,一面多带油,一面还省油,这样就飞够了一圈。

傅:他带着两台发动机,到空中飞行的时候,关掉一台发动机,用一台发动机接着飞。

傅:旅行者号在空中一共是飞了七天,为了能够轮流休息,上去两个人,是设计师伯特·鲁坦的哥哥迪克·鲁坦和他的女朋友杰娜·耶格尔,当时他的女朋友留了一头很漂亮的披肩发,后来为了减轻重量,她剃了一个小男孩的头发,把头发全剪了,说明他们的献身精神确实是非常可贵的。

主持人:这么一个飞机,油比本身还重,一个油库在天上飞,中间碰见风什么的,那翅膀那么细长,万一折断了怎么办,翅膀忽闪着。反正基本是碰见事就有去无回,但是他们还算比较幸运。

傅:他们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就要找一个好天气环球飞行,但是环球飞行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好天气,好像到非洲上空的时候碰见天不好,那时候颠簸得非常厉害,当然在地面上、空中都有给他保障的,包括气象卫星什么的,有人指挥。

1986年12月14日,旅行者号历时9天,飞行四万多公里,实现了首次不间断不空中加油的环球飞行,同时创造了留空时间的世界纪录。

主持人:所以说从莱特他们升空一直到完成环球飞行,人类对远距离的竞逐基本告一个段落了。你下次再去,只能说环绕地球两圈或者三圈,意义就不大了。

傅:实际上环绕地球一圈实用意义不大,半圈就够了,半圈就能到地球任何一个点,飞两万多公里就够了。

千百年来,人们渴望自由飞翔,一些最富探险精神的人用生命的代价让飞行梦想成真,并且不断冲击着飞行的极限。

在人类成功实现动力飞行一百年后的今天,谨向无畏的飞行探险家们致敬!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搞笑是人类主动去寻求快乐,更注重从生活和平常中主动发掘快乐,生活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笑话啦,它就是我们生活的调剂品,让我们每天都拥有好心情,以下是关于夫妻吵架搞笑段子。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1

1、结婚时你可以不购置任何东西,但有一样必须要自己花钱买。

这个东西就是床,万一小两口吵架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这张床是我买的,你给老娘滚下去。”

2、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谈到儿子问题时。男:“儿子归我,因为我是父亲。”女:“儿子归我,因为是我生的。”男:“没有我,你可以生吗?”女想了想:“你只是提供一粒精子而已,等儿子长大了,我叫他把精子还回给你就行了。”男:……

3、刚刚看到有说一吵架就被四川老公骂滚回江苏去的,说个我的吧,格机格机格机格机,独在异乡为异客,我女朋友每次跟我回家我都不会跟她吵架,就是害怕她有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还被人欺负的感觉……

好吧,我承认不管在什麽地方我都不敢跟她吵架……

惹不起啊……

4、和老婆在电话中吵架,吵的特厉害,就在这时听到有个短信提示音,看了下是招行的工资到账提醒,立马对着电话狂吼:“妈的,大爷今天发工资了,不回家了,回去见你就来气,【你】他妈在家给老子好好反省。”

挂了电话觉得自己无比威风,突然感觉哪里不对,我操,我忘了工资卡还在她那呢,老婆你听我说,刚那个不是我!

不说了回去看能不能进门。

5、两夫妻吵架,妻子:我下辈子一定要找一白马王子,丈颍河惺焙蛱粕财锇茁砟兀

6、一天,我们夫妻俩吵架,吵得可凶了。

这时孩子跑了过来说:“停!”

我心里感到很安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给大人劝架了!

谁知这熊孩子手往空中一挥,又喊了一声:“开始!加油加油加油!”

7、早上起床,听到5楼有吵架声。

上去一看原来是5楼王先生和隔壁李老板在打架。

李老板明显占下风,大家都在拉王先生,只见王先生拿着菜刀指着李老板骂到:“最看不惯这种大清早打孩子的人。”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2

1、一天,我们夫妻俩吵架,吵得可凶了。

2、和女朋友吵架了,她哭着回卧室了。

3、我和老婆曾经为报纸上报道的一个中了1000W彩票的人该如何花钱而吵架。

4、妻子正在对丈夫大声数落:“我现在终于认识你了,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你张口闭口总是我的妻子,我的油画,我的工资,我的我的……好象家里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你的。你记住,你如果不改掉这个坏毛病我就跟你离婚……喂,你在立柜里乱翻什么?!“我在找我们的裤子”。丈夫回答。

5、一次和LG争论什么是瓜子脸什么是圆脸。他说【范】冰冰是圆脸,赵薇是瓜子脸,我觉得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吧,可他就固执地这么认为。把我气得倒仰,最后愤愤地摔了一个杯子,恶毒地诅咒了他!

6、一二货同事和她老公吵架。

7、今天老公出差回来,我突然春心荡漾!于是羞羞问道:老公回来了打算怎么折磨我呀?

8、今天早上上班,小于一进办公室就成了焦点――脸上一道儿一道儿的。

9、早上起床,听到5楼有吵架声。

10、莫特·沙尔非常同情“足球寡妇”。有一次,一位妇女问他怎么才能将她丈夫的注意力从电视上转到她身上,他回答:“穿透明的衣服。” “要是这样也不奏效呢?”她问。 “那你在背上贴个号码!”沙尔回答。

11、说个爸妈的,爸爸是个脾气超级好的人。

12、家有二货老婆,吵架一生气就不说话,我就更生气了!

13、从前有个叫大雄的,他在病危之际,把老婆叫到床边,告诫她说:“我死后,你可千万不要随便偷人,否则,你每偷一个人,我在地下就会打一个滚的'!”说罢,大雄就一命呜呼了…!

14、昨天跟老公吵架,我这个人一吵架就爱叨叨,一直重复。

15、我认识的一对情侣在一天之内,先是因为毛利兰和灰原哀吵架,然后因为桔梗和戈薇吵架,最后因为雪代巴和神谷熏吵架,吵得一个星期没说话。

16、夜晚,一对夫妇躺在床上。丈夫温柔的拍妻子的肩膀并开始摩擦妻子的手臂,妻子转过身说:亲爱的,对不起,我明天要去看妇科医生,我想保持清洁。丈夫遭到拒绝,无奈的转过身去准备睡觉了。可过了几分钟,丈夫又转过来开始温柔的拍妻子的肩膀,这次他凑到妻子耳边轻轻的问:明天你也要去看牙医吗?

17、有个长沙朋友,找了个台湾女朋友,每次都因为【台】湾问题吵到狗血淋头。

夫妻吵架搞笑段子3

1、一对夫妇吵架了,丈夫吃完晚饭就到卧室休息了。妻子走到床前,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 孩他妈,——早上七点叫我起床。——孩他爸。"

第二天早上,丈夫醒来,却发现快八点了——抬头看到桌子上多出了一张纸,拿了过来,上面写着:" 孩他爸,——起床,七点了。——孩他妈 "。

2、两个女人在交流。A:" 我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夫妻吵架,无论如何,睡觉前都要和好。"

B:" 好规定,做到了吗?"

A:" 做到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三天都没睡觉…… "

3、夫妻吵架后,丈夫骂道:" 你该记住,无论什么时候,男人的思考都是对的,判断准确无误,而女人却是恰恰相反!"

" 是呀,你选我做妻子是绝对正确的,而我选你做丈夫是大错特错的!"

4、在车站的月台上,一对夫妻正在互相埋怨。丈夫望着已经开出的次车对妻子说:" 都怪你!要不是你一个劲地磨蹭,我们满可以坐上这趟火车。"

" 都怪你!" 妻子回敬道," 要不是你一个劲地催命,我们满可以不用花好多时间等下趟火车。"

5、一天深夜,有一对夫妻在吵架 ......

夫:好了,别再闹了,三更半夜会吵到邻居。

妻(强辩):一夜五更,半夜明明是两更半,为何说三更?

争执了一会儿,夫认为妻无理取闹,怒掴妻一耳光!

妻大喊:救命啊,三更半夜打死人了!

夫:早说三更半夜何必挨打。

什么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用一个一年的案例告诉你

·前言·

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能做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的。然而当个案需要到心理治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我的这篇小分享,权当是一个思考的引子吧!我估计文章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有可能会引发很多的争议,此时此刻感到紧张甚至胃部收紧。

·个案的来源·

我的个案是在一个抑郁症病友微信群里“勾搭”回来的。有人问到抑郁症的治疗该如何进行?当然是要去医院诊断、吃药啦!然后ABC的各种步骤了。然后我们又讨论到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疗效(我甚是推崇的一种疗法),中医中药的作用如何等等。在这样的讨论中,我赢得了一位患者伴侣的关注,他向我咨询心理治疗流派的选择,询问推荐合适的中医。我推荐了一个我比较信任的中医给这位丈夫,但是他们并没有马上去看这个中医,反而选择先来见见我。

·首次会谈·

病人是被带着过来的,当我试图和她建立关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她一脸的不屑,我被蔑视了。病人蔑视的理由是:跟医生说了很多很多遍自己的事情了,都没有什么帮助,再问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同意她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选择不再叙述她的情况。马上我转向丈夫这边来了解情况。先生的表达比较平实,几乎感觉不到情绪的起伏,这反而激发了患者的情绪,我未来的来访者开始启动了她的怒火,不指名地告诉我,她的病都是因为被某个亲人“害”的,而她和这害她的人的关系却不肯说出来。我们的第一次会谈很快就花了100分钟了,然后我在白板上用图形整理了一下这个抑郁症患者的故事,我画出了一个系统的画面表达我对她的理解。这个时候她笑了起来,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我很厉害。快结束的时候她说她从来没有从这么大的画面里理解过自己的生活。第一次会谈,最终从被不屑的开始转向了被称赞的结束。

·治疗的历程·

【探索方向】A

我的这个病人已经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有过自杀的行为,家庭成员的之间的关系基本隔断,有接受过医院里面的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但是心理治疗中途就脱落了。因为个案觉得一旦被医生催促去进入社会,她就会觉得治疗没有价值,她抗拒行为上的改变。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会意识到这就是“阻抗”了。那么这个个案的治疗方向和改变动力在哪里呢?于是我开始和个案讨论她的理想和生活蓝图,两次的治疗时间里我们讨论了她自己和家庭里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期待,邀请先生一起来通往未来。病人有着自己备受保护和宠爱的幸福生活模式,带着家庭作业来往于家庭和治疗室之间。

不过这“鸡血期”很快就消失了,个案开始在治疗室里变得越来越被动,爱争辩,或者只回答问题不投入了,我和她开始讨论治疗的动力问题,她说她不想再过来了,只是丈夫很信任我这个心理咨询师,然后她就必须配合,不想让先生不开心。我大概听懂了她的意思,于是我跟她说“好的,你可以选择以后不再来了,我们把这次的费用结算完,我们的治疗关系就可以结束了。”于是这个治疗就这样结束。

当她交完费用,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窗外面的阳光非常舒服,我邀请她搬张椅子跟我在阳台上晒一晒太阳,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人生。到了第二个星期,病人又开始预约我们的治疗了。

【稳定治疗】B

服用精神科的药物让我的个案长期有肠胃反应,便秘得难受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火和别人争吵。我们讨论过她能否用中药来缓解这些副作用的的时候,她告诉我其实她也在医院里开中药来调理,那个医院就是给她开抗抑郁症药物的,那是一家有中西医结合在一起的医院。经过了三次的讨论和讲解,我建议她换一个中医,总算被采纳了。后来我的个案很开心地告诉我,她长期痛苦的便秘问题总算可以有效缓解了。当然,后来还有很多生理症状需要继续治疗,我都建议她去找那个中医来商量怎么处理,还有就是她的颈椎问题引发的各种不舒服,我也推荐了好的按摩师给她,她利用中医师和按摩师来帮助自己减少各种身体的不适感。我估计她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为各种治疗的经济负担要在3000元以上。

【心理治疗】C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错,那么为何我的这个病人没有从之前的治疗里康复起来呢?这是我要思考和面对的技术问题。在50多次的咨询室时间里其实我们讨论了太多太多的议题了,远远超过了这个最初的疑问。

病人有自己生长的力量,只是需要我们帮助他移除障碍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在治疗室讨论各种议题,都是在帮助她去减少康复路上的疑虑和退却。我们讨论过一旦康复后她会遇到怎么样的风险,她和先生之间的角色和关系会被如何“破坏”掉。有时候待在病里面也会有好处的,继发的利益可能是受到照顾和被爱。一旦康复,这些“被照顾”和“被爱”的福利会被取消吗?婚姻里的关系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用了8次的治疗时间来讨论她能否选择的问题。去承认自己可以选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如果我们是可以选择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去面对自己选择之后必须直面和承担的结果。这8场存在主义治疗最后是以彼此的退让而结束的。在很久的后来我们回顾了这段治疗,个案说她当时是非常的愤怒,非常抗拒我的这套理论:人是可以选择的。我当然也感受到了她的抗拒,所以慢慢转向其他议题了,不过这样反而让她慢慢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治疗室里有各种议题要讨论,他们夫妻间的性和谐、她和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和成长影响、她如何被外地人“侮辱”了、她怎么理解自己的聪明和努力的关系、愤怒的表达和控制、与兄弟姐妹们的竞争、婆媳关系的怨恨、丈夫的心理规律、怎么跟别人有话题来沟通……

在经过了将近30次的治疗之后,个案内心个各种烦恼和困惑都被梳理了一遍,治疗几乎是每周一次,遇到节假日就会推迟,有段时间则是两三周一次。

慢慢的,治疗室变成了她的“空中加油机”,几乎每次治疗结束之后她都会有情绪更加稳定的体验,而且稳定的时间越来越长。当然也有情绪很崩溃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利用手机短信来维持支持性的治疗。这是一场没有“正规设置”的治疗。

·接纳与挑战·

心理咨询的哲学争论里有一对矛盾:接纳与挑战。一个人如果没有被接纳,你将无法让他有效挑战自己;如果一个人只被接纳而没被挑战,那么他也无法在接纳里成长。如果说前面近40次的治疗更多的治疗力量来自于接纳的话,那么后面的治疗则更多的是挑战。心理治疗有时候需要领悟先于行动,有时候则需要依靠行为改变体验。无论多么深的洞察,多么细致的梳理和被理解,依然需要在生活行为上有所改变,有新的尝试才能稳定治疗结果。于是我和她讨论怎么开始做家务,如何开始进入社会进入职场,讨论运动和生活时间安排,一次次推动她有行为上的改变。我们的治疗关系从温暖的被理解变成了一个“生命教练”,变成了一次次的鼓励和反馈。这段时间我的病人有抱怨,有撒娇,有抗拒,也有执行和尝试。不管她如何地艰辛,我都是表示情感上的理解,现实上的推动。持续地保持“温柔的坚定”其实是一个具有权威感的父母所必修的功课。她说她多么希望我是她的爸爸……

在最后的这段治疗时间里,我越来越“强硬”地邀请她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责任。她减少去找中医的次数了,药量也在逐步的减少,社会活动增加了,对于过去的怨恨基本不讨论了,更多讨论如何面对职场的人际关系。而她的先生虽然在整个治疗期间只出现过3次,却对我们的治疗表示满意,因为他不那么需要独自去面对妻子狂风暴雨式的情绪变化了。我们没有去讨论这些是药物治疗引起的,或者是心理治疗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一个陪伴和清理的过程,是一个人心智再生长的过程。

·治疗的结束·

治疗的结束一样充满着张力。因为觉得心理治疗的效果基本达到了,而且丈夫的经济资源需要调整,所以他们需要逐步把心理治疗停下来。本来约好的结束会谈突然被她自己取消了。按照个案的说法是,如果以后都没有办法再见面了,那么也就不要再见面了。对于一个由母亲去世引发的抑郁症,分离的功课要怎么做下去呢?

6年都没有上班的她,现在开始上班工作了,这是在治疗结束后两个多月后发来的信息。

故事到这里,完了吗?欢迎在评论中猜测剧情的发展……

·心理治疗的必要性讨论·

抑郁症不治疗会随着时间自己痊愈吗?是否吃了精神科医生的药,坚持服药就可以安心等待直到痊愈呢?有大量的研究支持的心理疗法是否就是治疗效果的保障呢?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我都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在我处理的这个个案里,患者是有寄养史,成长过程的心理创伤一个接一个,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而且个案无法表达情感,情绪无法获得理解,往往会让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变得非常单一脆弱。她的家人无法理解她的言行,也不能给予心理上的安抚,使得病人的精神内耗非常巨大,其实最需要的是全面的抑郁康复管理和稳定的支持。没有个案先生的坚韧和长期支持,我很难想象这个个案会好起来,但是她的配偶其实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惶恐,一样需要有人支持。抑郁症患者的家人需要心理教育,心理支持,还有就是各种行为的改变,这些应该都可以在心理咨询中获得资源和利益的。但是在中国,现实是抑郁症的接受治疗的比率是相当的低,接受心理治疗的比率就更加低,整个社会的心理治疗力量严重匮乏。我要感谢我的个案和她的先生,信任和坚持了这个心理治疗疗程。虽有各种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在努力让一个人活得更加美好。

文:陈文峰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注:本文经过个案当事人同意后发表;

文章首发于微信号“广州知己心理”(ID:xinliaidg)。

我想具体了解一下百慕大三角之迷?

百慕大三角的专区:

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案踪了。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事件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绑架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事件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嫂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3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度过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

这天,哥伦布仁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

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6度。船失控了,任随风浪推打。

哥伦布是幸运的,经过几天几夜曲颠筋,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结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哥伦布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谈到这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双桅船“玛丽亚·采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号穿过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度4分,西经73度。”但这是“玛林·凯思”号传给世界的最后讯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失踪了。

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亲眼看到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渐渐吞没,他们奋不顾身地从海上救起了“拉达荷马”号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后,“莱克斯”号的水手却惊讶地发现,“拉达荷马”竟然漂浮在海上。这并不是幻觉,因为“莱克斯”号上的水手,连同被他们救起的“拉达荷马”号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达荷马”号纵帆船。

一艘已经沉没了的船,怎么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们无从解释。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3.究竟谁在这里作怪

既然这里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事件,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踪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前往找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这说明这绝非海底生物,同时庞大的体积又说明,它又非水中的鱼类。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但谁也无法说清这奇异的物体和奇异的光芒从何而来。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一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奇怪的是这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1972年9月,美国籍货轮“恶梦”号航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了。水手们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本是向北行驶,但无论如何他们也纠正不了航向。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进这个物体。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这个黑色物体和前面说到的水下的那个黑色物体有无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为同一物体?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说:这是耐人寻味的。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飞机掠过百慕大三角海域,飞机上的几值朋友正在吃饭,突然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当时罗盘指针偏转了几十度,他们加速逃离这个可怕的航区。返航后他们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么能发出嗓音呢?

一位老飞行员说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间飞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发现机翼两侧光芒闪闪,他以为是机舱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这么强烈,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连仪表也看不清楚,而飞机亮得像个透明的玻璃物体。他抬起头,觉得天空亮得连星星都看不见了。他赶紧关闭自动操纵杆,改用手操纵着飞机飞行。几分钟后,亮光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从何发射而来?老飞行员答不上来,相信你也答不出来。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4.科学家们的种种解释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的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佣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

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

(l)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

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1943年,一位名叫袭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架起两台磁力发生机,输以十几倍的磁力,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试验一开始,怪事就出现了。船体周围立刻涌起绿色的烟雾,船和人都消失了。试验结束后,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有的人却因此而神经失常。事后,袭萨博士却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试验出现的情况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他没有留下任何论述,以致连试验的本身也成了一个谜。

(2)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欢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4)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般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何况,除了飞机和船只无端失踪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呢!

请问大家最近几年来有什么感人的事情啊!!!

你好

如果要最近的事例的话,不妨参考一下国庆阅兵

大阅兵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里举几个例子吧

一、

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表演空中加油的精彩一幕让人难忘。主角来自广空航空兵某团,这也是该团继10年前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庆典之后第二次亮相国庆阅兵。昨天下午,参阅官兵返回广东某机场,受到了所在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

记者3日专程赶到广东某机场,第一时间采访了参阅官兵。天安门上空短短的10秒钟表演,他们整整训练了8个月!

阅兵当天没有真的在空中加油

据介绍,一般的空中加油都分五个步骤完成,首先是起飞后加油机与受油机在空中汇合,接着进行编队飞行,完成对接,开始加油,最后两机脱离各自飞行。事实上,阅兵当天,加油机与受油机并没有真的在空中进行加油,只是保持两机的预对接状态飞过天安门,因为一般加油的作业空间高度都在几千米以上,而国庆阅兵时飞行高度较低,所以采取预对接模式飞行展示。

此次阅兵空中第四梯队为加受油机梯队,由三个不同机型的三支部队组成,用空中梯队加油机梯队长机机长刘殿君的话说,“这就要求各机型要像夫妻一样,了解相互的脾气、性格、技术水平以及操纵特点”。

如何保持2米距离?机翼上划标志线定位

空中加油是一项对机型和飞行员素质要求很高的技术,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掌握。据悉,10年前的那次阅兵,广空航空兵某团掌握空中加受油技术的只有几个人,经过几百架次编队、对接、加油等训练课目,该团所有飞行员全部完成空中加受油训练,受油成功率达到100%。

对于加受油梯队,空军规定的队形标准很高:受油机在以500公里/小时的编队飞行中,与加油锥套距离间隔必须保持在2米,其操控难度可想而知。“加受油梯队的特点是队形小、编队难、机型性能差异大,尤其是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间距小,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加受油梯队受油长机、广空航空兵某师参谋长乔军常常告诫参阅官兵,对0.01米、0.01秒要十分较真。

在易受气流干扰的低空,加受油机之间如何保持2米距离?原来,在推算出飞机加油机后的最佳关系位置后,官兵们将对应的标志线划在加油机翼上,供飞行员在加入编队时进行判断及定位。

空中如何整齐编队?采取“钓鱼集合”

多种机型组成的混合编队,来自不同师团、各自驻训机场相隔数百公里,飞机如何在空中整齐编队呢?据介绍,空中组队方式一般有“钓鱼”、“拦截”、“会合”集中。乔军所在的梯队采取的是“钓鱼集合”,“大飞机顺着小飞机机场的跑道飞过来,小飞机顺着跑道停着,等大飞机飞到正上方时,小飞机就起飞追赶,追上后集合好,就像大飞机钓着小飞机飞上天空,调整好队形就飞向天安门了。”乔军告诉记者,阅兵当天他所驾驶的战机是10点46分起飞,11点12分12秒通过天安门上空,做到了“米秒不差”。

天安门上空短短的10秒钟受阅展演,官兵们整整训练了8个月!平时乔军训练结束下机舱都是沿着梯子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那一天正式受阅后,是大伙把他从机舱里拉了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能驾机从天安门上空受阅飞过的虽然只是两名飞行员,展演时间也就10秒钟左右,但包括预备飞行员、指挥部、地勤人员却有120人之多,训练了长达8个月的时间!也正因为此,乔军坦言:“有压力,因为我不是代表个人受阅;而荣誉也应该是归属我们整个团队。”

■对话

受油长机驾驶员、广空航空兵

某师参谋长乔军:

那一刻全神贯注

想着要开好飞机

记者:飞过天安门那一刻,有想过偷偷往下瞄一眼天安门吗?

乔军:那一刻倒没想那么多,就是全神贯注想着要开好飞机,保持队形,因为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这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检阅。

记者:那天一开始天气好像并不太好,对起飞有影响吗?

乔军:那天一大早确实是在下小雨,水汽很大,能见度大概在1千米左右。不过我们平时就在有限能见度、低云、雨中着陆等超气象条件训练上下工夫,所以还是很有信心的。后来天气慢慢好转了,起飞的时候非常顺利,心里也就踏实了。

记者:对自己这次参阅执行任务感到满意吗?

乔军:我后来是通过重播看阅兵的,看到我们的队形还保持得不错。那时候空中气流挺大,你们在电视上应该能看到加油锥套在抖动,那就是受到空中气流和低空地面扰流的影响,飞机有些颠簸。不过我们还是克服了困难,整个队形还是十分协调。

二、

“天安门前,两个华表之间96米,要走128步。”徐忠燕和她所在的女民兵方阵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只有1分多钟。尽管国庆盛典已过半个月,滁州“燕子”说起自己200多天的阅兵村生活,仍然激动不已。

“燕子”归来 爸妈不敢认

“这还是我家小燕吗?”前天上午,刚踏进家门的徐忠燕被母亲一把抱住,“原来白净的姑娘被晒成了黑炭头.......”徐妈妈在向记者形容见到女儿第一眼的时候,言语中尽是心疼和不舍。“以前也听小燕说过阅兵村里苦,但亲眼见到心里还是难过。”徐妈妈说,“光是靴子就磨破六七双,一天要换6套衣服。”听电视里说,阅兵村的学员一天至少要淌两公斤的汗,徐妈妈直喊“揪心”。

阅兵结束 姐妹抱头哭

“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我只想着走好每一步,根本不敢往天安门城楼上望一眼。”徐忠燕说,接受检阅的1分多钟,她心无旁骛,思想高度集中,而走过天安门后,姐妹们终于没能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抱在一起大声痛哭。“训练中有太多辛苦,就在那一刻全部结束了,所以大家都很激动。”虽然阅兵结束后在阅兵村里多呆了几天,但徐忠燕还是怀念起那条长长的跑道。前天,一家人团聚在饭桌前观看燕子在阅兵村训练录像,“放到那些姑娘受不了哭的时候,我们家燕子也跟着哭。”采访中,徐妈妈一直端着女儿在阅兵村拿到的奖状。“证书、手表、照片、书画、相册......光是阅兵纪念品,就驮回一大箱。”徐爸爸高兴地说:“这些东西哪是钱能买到的?”

再走正步 乡亲齐鼓掌

昨天,徐忠燕又换上了阅兵时的红礼服和白靴子,来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新河小学,重踢了一次正步。矫健挺拔、纹丝不动、落地有声的表演,让徐忠燕在孩子们心中着实成了“偶像”。大家围拢在燕子身边,听她讲述阅兵纪念册《青春无悔》中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徐忠燕是我们村的骄傲,更是我们滁州人民的骄傲。”学校老师和周围乡亲得知徐忠燕载誉归来,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训练时我的任务是走好每一步。”回到家里的徐忠燕很有感慨,“现在我的任务是好好陪陪父母。”

三、

日记本放在赵婧的床头,封皮上写着“阅兵日记”四个字,她忍不住又一次地翻起它,这几乎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回到太原6天了,可赵婧说她一点也不想住在家里,她想回阅兵村,回到过去10个月她已经熟悉的生活中。

赵婧,1991年生,山西太原人,现在北京松下电器公司实习,是国庆大阅兵中女民兵方队中惟一的太原女孩。

10月11日,记者在她家见面的时候,赵婧特意换上了阅兵当天的服装,玫红色的呢料小礼服,银灰色的长靴。眼前的赵婧瘦瘦高高的,短发头、娃娃脸,只是脸上的笑容要比18岁的年纪要成熟许多。

这份成熟的前提是成长,背后的故事就记录在日记里,却是一本日记装也装不下的。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大晴天(距离阅兵还有101天)

好久没有写日记了,我决定从今天把这习惯捡起来,记录我不平凡的18岁。今天出奇得热,感觉太阳快要把我烤熟了。这两天我们出操后就开始练军姿,有的时候要站一个多小时,太厉害了!好佩服自己啊!爸爸不让我骄傲,对!

背后故事:赵婧的当兵生活其实早在2008年12月就开始了。太重技校毕业后,赵婧在北京的松下电器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公司接到了武装部招聘女民兵方队的通知,她和公司的另外四个女孩就报了名,没想到,体检、面试都非常顺利,从小向往当兵的梦想伴随着12月25日圣诞节的一纸录取通知就实现了。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阴

妈妈,这个星期是我从未有过的累。真的好累!我的腿又有些吃不消了,右腿的大腿面肌肉又开始疼了,我却不敢给你们打电话,怕你们问我情况怎样了。我不想你们担心,可真的好想在你们面前撒个娇。

背后故事:12月的北京格外冷,可一群17至29岁的女孩子即将从这里开始她们的受阅生活。训练从每天5点半就开始了,踢正步、拔军姿是赵婧她们的第一课,天好冷啊,可不能动的,每天的训练时间都在8到11个小时,有的时候忍不住站在队伍里眼泪就落了下来。

009年9月20日星期天阴转晴(距离阅兵还有10天)

烦人劲的!上午练了两小时就收操了,估计以后就训练4个小时了(以前8小时以上)。美啊!那个美劲,哈哈!最后十天的我需要加油,更加努力。

背后故事:那一次,赵婧差一点就要放弃了。肌肉严重拉伤、脚也磨起了泡,她想打报告退出了,最后还是两个姐姐给了她鼓励:“坚持这么久了,就两圈也不坚持了么?”在特别苦的时候,友谊比任何时候都珍贵。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阴雨(距离阅兵还有1天)

明天就要阅兵了,我的十个月终于到头了……心里还有些不习惯呢。在中队点名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失落,差点哭了吧,看她们有的就哭了。今天下午我还上电视了呢,中央电视台来拍受阅部队的准备情况,那个擦枪的特写镜头就是我。婧,加油!

背后故事:早在2009年3月,各方队进驻沙河阅兵村。相比之前的训练,这里的生活一点不轻松,只不过赵婧说大家都适应了许多。打雪仗、排节目、出黑板报……把她们训练之余的生活填得满满的。最让赵婧难忘的是明星们来阅兵村里慰问,她最喜欢的羽·泉也来了,那天赵婧喊的声音很高,可惜没要上签名。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大晴天

10月1日来了,我苦苦练了十个月的汗水终于在今天展现了。今天我早早就醒来了,三点半,也许是兴奋吧。准备、洗漱、换衣服、化妆……开始走了,只听见高跟鞋发出统一的哒哒声,听了好激动呢,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背后故事:10月2日,阅兵结束的第二天,赵婧她们依然早早地起了床跑操。谁也说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些天寒地冻训练的痛苦好像从来没有过,那些骄阳暴晒脸上破皮的经历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直到10月5日,她们从阅兵村离开,抱头痛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得到了什么。

四、

领队张晓菲和赵娜曾是奥迪、奔驰车模,受阅后想成为真正军人

10月1日上午,在两名领队的带领下,女民兵方队气质高雅,受阅动作干净利落,分毫不差地走过受阅区。飒爽的英姿、整齐的步伐,女民兵方队受到了大众的热情追捧。领队张晓菲、赵娜更是被众多网友称为“徒步方队最美女队员”。

曾是奥运颁奖礼仪小姐

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阅兵视频中,“女子方队”点击率名列前5位,“女兵最强”、“魅力兵中花”、“红衣女兵截图”等为名的贴吧频繁出现在天涯、猫扑等论坛。

“领队的赵娜和张晓菲还是大四的学生,山东人,身高1.78米,以前担任过名牌轿车的车模!”网友“映山红”爆料称,女民兵方队的领队是中华女子学院的,专业是广告模特与形象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开始搜索相关线索,发现身为党员的赵娜曾经是奥迪、奔驰两系名车的平面模特,张晓菲曾是北京奥运会“鸟巢”主会场颁奖礼仪小姐和波司登、欧莱雅等名牌的出镜模特。

“面条”猫步变踢腿如风

“呵呵,谢谢大家的封号,可能参加阅兵的女生少,我们就幸运地赶上了。”前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张晓菲时,她还在阅兵村,等待完成后续工作回家。

说起几个月的训练生活,张晓菲感慨良多,“我和赵娜之前学的是模特,所以手和身体都比较软。但是阅兵却要求身体如松,踢腿如风,刚练的时候大家都戏称我们是‘面条’。”

为了成为合格的女兵,两人就腿绑沙袋狂练体能。“当时别人做20个俯卧撑,我们就做50个;别人跑5圈,我们就跑10圈,反正就翻倍地做。”张晓菲说,当她俩被大家喊为“非洲黑妞”的时候,训练成绩开始逐步提升,最后顺利被选为了领队。

受阅后想成为真正军人

“这下晒那么黑,以后出镜难看了,还有谁找你们走台哦?”看过“非洲黑妞”模样的老师和亲人纷纷表示出担心。“不会,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而且‘黑人’走秀也很火的。”

张晓菲表示,通过阅兵让自己成熟了不少,如果有机会也考虑加入真正的军人行列。“不管回去是否继续从事模特行业,天安门前128个正步,都将成为我一生的珍贵记忆。”

据华西都市报

揭秘》》》

女兵方队阅兵背后的故事

吃黄连素防上厕所 裙子绑身上防掉落

国庆60周年阅兵结束了,黄炜的感受让人很意外,“没有合练时兴奋”。她站在三军女兵方队第三排第16位。

生理周期提前调整

“训练每天都是在重复动作,对我来说太辛苦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黄炜说。

不光训练辛苦,阅兵的前期准备也很精细。女兵存在生理周期的问题。如果周期正好在国庆节,对女兵体力影响非常大。为此,女兵方队的队医在一个月前就统计女兵生理周期日期,用药物调整避开10月1日。

“女兵的服装也有特别的设计。”黄炜说,女兵阅兵穿的裙子,都是侧边挂钩的,很担心正步走时会掉。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裙子上又缝了纽扣。就这样还不放心,女兵想办法用带子把裙子捆在身上。

化妆用了20多分钟

10月1日凌晨4时,黄炜和战友们起床。阅兵村里来了专业化妆师给她们化妆,每个人化了20多分钟。

化了妆、换好衣服,女兵服用了黄连素。“这是很重要的药,能预防肠道感染。”黄炜说,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有些人紧张的时候,会不停地想去厕所大便。这种药能减缓肠道蠕动,让人不会在阅兵时想排便。

量脚订做900双马靴

女兵和女民兵穿的漂亮马靴吸引了人们的眼光。

去年,山东某集团被定为将军鞋、校尉鞋、国庆阅兵女兵和女民兵马靴等唯一研发单位。为保证质量和舒适性,该集团决定为每个女兵和女民兵“量脚订做”。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方队共900名女兵和女民兵,腿肚子和脚脖子周长、脚宽和脚背高矮,竟然没有两个尺寸完全一样的。而且,训练初期、训练中间肿胀、训练后期肌肉结实后,女兵们脚的尺寸都不同。为此,他们先后多次派人到阅兵村测量。

据华商报、羊城晚报

关注》》》

国庆大典引爆网上爱国激情

网民高呼“我骄傲”

首都北京盛大的庆典活动不仅点燃了天安门广场数以十万计军民的激情,也让广大网民胸中的爱国激情来了一次大爆发。新闻跟帖和各大论坛成了他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渠道。

在诸多新闻留言中,网民们最常用的就是那句因春节晚会上一个小品而走红网络的热词——“我骄傲”。“别看咱个子不高,可看着子弟兵们雄壮的军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有一种瞬间高大起来了的感觉,我骄傲!。”网民“雷林”的留言幽默中透出了国人的自信。网民“草原之子”说:“从小被教育人不可有傲气,但定要有傲骨。看了今天的大阅兵,我明白了什么是中国人的傲骨,什么是中国的脊梁!”而网民“龙城”的留言说出了很多网民的心声:“做为中国人,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骄傲!”据中新社

记者手记》》》

威武的战士 可爱的兵

在天安门受阅时,他们代表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训练场下,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兵、普通的年轻人。

阅兵结束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沙河阅兵村。按照安排,阅兵结束后受阅官兵们回到阅兵村第一件事是休息。可官兵们一回去,就利用休息时间拍照、聊天……合影的动作从挺拔的军姿变成了各种“夸张”的造型,如伸舌头、做飞翔的姿势等。

之前探访阅兵村时,官兵们大多表情严肃。受阅结束后,战士们黝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们主动和背着相机的记者打招呼。“我们也是普通人,肯定紧张啦,齐步走时腿就有点发抖,还好即时调整过来了”,受阅战士石胜利说。

听说记者在找湖北老乡,战士何傲主动“请缨”,不到5分钟,拉来了六七个。徒步方队第三方阵23岁的战士王超老家在湖北黄冈。阅兵前4天,他打电话让家人在电视上看自己的飒爽英姿。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后,王超回到驻地观看电视转播录像,却没有找到自己的身影。他正在发愁:“电视上没看到自己,打电话和家里说什么呢?”

在阅兵村,一位战士拉着身穿迷彩服的记者说,“我怎么感觉没走够,真想再踢两下正步。”拉了半天家常后,他才得知记者并非他的战友。这位小战士红着脸说:“我把你当成老班长了,阅兵前有一肚子话想说,现在是把想说的都说了。”

五、

在北京北郊的沙河阅兵村,14个徒步方队、数1千名战士在这里顶列日、战沙尘,刻苦训练。走进沙河阅兵村,你会看到地上有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那是一个个可爱的战士用脚踏出来的线条;你会听到铿锵有力的歌声,那是战士发自内心的呐喊。训练给他们年轻的脸上留下的是层次分明的“阅兵脸”、黑白相间的“斑马背”,每个人都瘦下了10多斤。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个训练的极限,也创造了一个个阅兵的之最……

走在最前的军旗手

旗手朱振华:前阅兵军旗手女婿再挚大旗 保体形减肥30斤

提起本次国庆阅兵旗手朱振华,阅兵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35周年阅兵式军旗手,有“天下第一兵”之称的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的女婿。这样的身份,给朱振华既提供了经验,又给了不少压力。

从决心参加阅兵的第一刻起,朱振华面前就充满了挑战。作为三军仪仗队总教练、二中队中队长,他还兼任了排面教练员的工作。为了保证掌旗动作稳定,他把水壶灌满水挂在旗枪上,开始是一个,后来挂到两个、三个,直到动作完全定型;每到刮风,别人都往休息区、往宿舍跑,他却迎风举旗,以训练稳定性。“岳父告诉他的经验,叫顺风不快、逆风不慢。对我很有帮助”

为了使动作更加稳健、优雅,作为旗手保持体形是重要一环。入村伊始,朱振华就按照标准身材下限进行减肥。“动作提上去,体重降下来”成了他的目标。他让家人把减肥茶寄到村里,坚持每顿饭量减半。三军仪仗队伙食好,最爱吃的红烧猪蹄、辣子鸡块等美味,对他都成了最大“折磨”。一天几十公里的训练量下来,实在饿急了,他就到炊事班找来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大吃一顿。到6月底,1.87米的他,成功将体重减了近30斤,降到了160斤。实现了身体线条流畅、队列动作优美,次次考核、合练都受到首长表扬。谈到这段经历时,他总是喜滋滋地说:“总算给队里争下了面子,也给自己有了一个交待。为了阅兵大典就是再降20斤,也值得。”

集中强训阶段开始后,细心的战士们发现二中队长改用勺子吃饭,而且还横着抓。开始大家都当个玩笑来开,后来才从通信员嘴里得知,朱振华每天几百次的甩旗动作,甩得他背部肌肉痉挛,收操后要两个人帮忙才能把训练服从身上脱下来,晚上睡觉只能趴着。握旗杆握得签中队要事日志时,连笔都抓不住,更别说用筷子了。就是凭关这股子敢和自己较劲的不服输的劲头,4个月下来,这个32岁的河南汉子,硬是甩破了一面训练用军旗,高强度的钛合金旗杆也被他两手握的变了型。

全体受阅官兵学历最高者

女博士唐甜:“走路”不比考博容易

女博士踢正步走过天安门,唐甜将是第一个。

重庆姑娘唐甜是三军女兵方队一中队队员,流行病学与统计学专业博士生。1983年5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全体受阅官兵中最高学历的人。

对于这位26岁的姑娘来说,“走路”的难度堪比考博。“刚来的那些日子,我用尽全力、发疯似地做动作,还是拖了全排的后腿。”头不正、腰不挺、眼神不好、手形不对……“没想到单一项军姿的要求就如此多!浑身关节像散了架一样,好累好累啊……”爱哭的唐甜常常一边训练一边悄悄抹泪。

虽然她是三军女兵方队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的一名队员,可她谦虚好学又不服输,主动向年龄小、队列好的队友请教。队友们也乐于将自己的训练心得体会与“博士姐姐”交流。唐甜十分有心,休息时间查阅了大量《运动创伤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等与队列训练有关的书籍,结合队列训练中人体骨骼、肌肉的运动特点,帮队友们预防训练伤。

唐甜说:“阅兵一次,收获终身。阅兵训练,给我的人生补上了一课。为了奉献国庆阅兵的精彩盛典,展示三军女兵方队的英姿飒爽,我与队友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六、

故事的主人公是28岁的储俊和27岁的丁亚琴,如果不是储俊参加国庆阅兵,他俩早已经结婚了。为了不影响储俊训练,每次和他通电话,丁亚琴都尽量以平静的口气,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训练,一定会在心里把你深深思念!我们都是你的‘男朋友’,我们骄傲地举起右手,向伟大而善良的你敬礼!祝你早日康复!”这是来自北京阅兵村的一封特殊的“集体情书”。这封“集体情书”背后的故事,已经在阅兵村被广为传颂。

故事的主人公是28岁的储俊和27岁的丁亚琴,如果不是储俊参加国庆阅兵,他俩早已经结婚了。储俊是驻无锡某部一名二级士官,丁亚琴大学毕业后在无锡创业,去年底两人订婚。恰巧此时,选拔参加今年国庆阅兵的工作展开,经过层层选拔,储俊有幸成为国庆首都阅兵方队中的一员。这一消息,让两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然而参加阅兵,对于储俊来说,意味着得推迟结婚。“我希望你能全身心参加国庆阅兵,我会为你感到骄傲。”丁亚琴的这句话,消除了储俊的顾虑。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7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临到丁亚琴身上。在过马路时,她被一辆工程车刮倒,车轮从她左腿上碾过,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急救室,丁亚琴流着眼泪请求医生:“求求你,不要给我截肢,我还年轻,我还没有结婚呢!”连续4次手术,丁亚琴痛苦异常,她多么渴望未婚夫能陪伴在身边啊!

记者9月27日在病房里看到了丁亚琴,娇小的她骨子里却透出一股刚强。“我的腿终于保住了,以后我还要争取站起来。”小丁脸上泛着坚毅的微笑。

为了不影响储俊训练,每次和他通电话,丁亚琴都尽量以平静的口气,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可是,她的声音不再那么清脆、甜美,虚弱中透着忧伤。每当储俊关切地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总是借口搪塞,要不说自己感冒了,要不就说肠胃炎又犯了。一次,病房外的嘈杂声传到电话那头,还是引起了储俊的怀疑:“你到底在哪啊?”“我在婚纱店呢,人太多了呗。”然后,匆匆挂了电话。“我做梦都想听到储俊的声音,但我怕我控制不住哭出来,所以只能忍痛挂断电话。”丁亚琴说。

9月15日,千里之外的储俊还是通过别人获知了事情的真相,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泪水奔涌而出。他特意委托电视台录制了一段视频带给未婚妻,对着镜头,他饱含深情地说:“你的付出,我心里很清楚。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同一阅兵方队的战友们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决定给两人送上最浪漫的祝福。于是,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封“集体情书”。

希望喜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