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伊朗喊中国人为秦王是什么梗

但他之后的五位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及唐玄宗)均承袭了这样的国际尊号”却是由唐朝时的周边诸国共同阙请而来、绝非出自唐朝皇帝们的一厢情愿“唐朝初立国时国力确实堪忧”隋炀帝通西域的努力一时间也尽化泡影。唐太宗李世民却以兵行险着的奇招打开了一个契机。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太宗初即位、根基未稳之机长驱直入。唐太宗却不知哪来的胆气、竟...

伊朗喊中国人为秦王是什么梗,大唐天可汗的国际含金量有多高?

我国古代帝王通称“万岁”,哪怕仅当过一天皇帝、称号上他都曾“万万岁”过。然而“万岁”仅是古代礼制上对皇帝的敬贺称谓,若论其实际含金量,则是远远不及我国历史上曾存在过的另种一帝王尊号,那就是“天可汗”、即“天下共主”之意。

“天可汗”虽始于唐太宗李世民,但他之后的五位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及唐玄宗)均承袭了这样的国际尊号,故而唐朝的那段历史也是世界史上最为耀眼的一个篇章。

当代美国总统都不好意思公然说自己是“天下共主”吧?即便厚颜如特朗普、他也做不到让周边八方都对其俯首称臣;相比之下,这“天可汗”却是由唐朝时的周边诸国共同阙请而来、绝非出自唐朝皇帝们的一厢情愿。

两晋到隋末期间,我国历史上虽有过“晋隋”两个大一统王朝,但一个四散五裂、一个持续时间太短,在当时的国际上并未无法形成巨大影响力。实际上,那时候的整个亚洲大陆缺的是一个能主持秩序的大国,因而诸夷及各国首领都渴望能有一位“天下共主”来结束这样的纷乱。

唐朝初立国时国力确实堪忧,隋炀帝通西域的努力一时间也尽化泡影。对于这样的被动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却以兵行险着的奇招打开了一个契机,大唐后来的“国际化”均始于他的这一神来之举。

贞观元年(627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太宗初即位、根基未稳之机长驱直入,十万兵马直抵长安城的渭水之滨。如果那时候的唐太宗效仿汉武帝跟对方“硬扛”,充其量就再度开启一段“犯强唐者,虽远必诛“的征战历史罢;不过,唐太宗却不知哪来的胆气、竟率寥寥六骑直奔灞桥阵前跟颉利可汗面谈。依仗身后唐军的整齐仪容,唐太宗以君临天下的气势慑服了颉利可汗,二人最后还歃血为盟、缔结了永不互犯的盟约。

唐太宗心里自然清楚,此举仅是危机下的一种权宜之策,而突厥人的承诺也难有长期保障。趁着短短的一段休战空档,唐太宗很快便完成了备战部署,借对方的一次背信弃义之机兵发西域,最终大破东突厥并俘虏了颉利可汗。

这之后,唐太宗摒弃了众大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争议、对突厥族人采取了非常宽仁的政策,此举也奠下了唐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威信。历史上的“灵州会盟”,正是唐太宗晋身“天可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灵州会盟”纪念石雕

在随后数年间,唐太宗对西域的政策一直是安抚与征伐并举。贞观四年(630年),先是有“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唐会要》卷一百),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唐太宗的“天可汗”尊号已随漠北的众都督府名扬八方。

初开始时,唐太宗还咨询众大臣说:“我身为大唐天子,行可汗事恰当不?”如果说贞观四年时唐太宗的“天可汗”还仅仅是西域少数民族的共同首领,到贞观末期时、他实际上已成了突厥、薛延陀、吐蕃及西域众多国家的“天下共主”,为圣历三年(武则天时期)“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靺鞨、并为人番”奠下了先决条件,史书里称:“统制四夷,自此始也”。

四夷阙请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与周边诸国的史诗式“蜜月往事”

《唐会要》里的藩属国名单多达29个,包括今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尼泊尔(泥婆罗)、日本等许多国家。出于友好臣服,诸国共同议定“诸蕃渠帅有死亡者,必下诏册立其后嗣焉”,这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君主故去后、必须由唐朝下诏册立,其后嗣君主才算获得正式承认。那时期的印度分为五个国家,因而这样的册立频率在“五天竺”中也显得尤为明显。

隋炀帝通西域时一直未能与天竺取得联系,唐玄奘西域归来后,天竺王尸罗逸多“吾闻中国有圣王出,作秦王破阵乐”、第一个便遣使朝贡。后因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天竺国大乱,唐使王玄策与蒋师仁率领泥婆罗骑兵平定内乱并俘虏了叛王,自此,天竺诸国均视大唐为共主。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东西南北中”五天竺的国王并来朝贡,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中天竺国王还被唐玄宗赐名李承恩、授游击将军,俨然成了唐朝的亲王!

唐玄奘在先、王玄策在后,天竺国与唐朝终成友好联邦

自证圣元年(695年)开始,入朝的诸国开始领取大唐的俸禄,并有粮料等“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较大国家就赐六个月粮食;尸利佛誓(苏门答腊)、诃陵(印尼)、真腊(柬埔寨)等国则赐五个月……这里所说的“月粮”其实是王室专用,即便遭遇自然灾害,相关国家的王室在粮食用度上也能有一定保障。

唐玄宗曾向鸿胪寺卿王忠嗣询问诸蕃诸国的远近距离,王忠嗣说:“臣谨按西域图,陀拔思单国(塔巴里斯坦,里海沿岸国家)、在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如此洋洒洒地说了一大轮后,估计唐玄宗已彻底晕菜了;因为这当中涉及的距离确实好远好远,难怪武则天将西域图以外更遥远的地区都定为“绝域”!

自唐太宗被尊“天可汗”后,随着周边诸国日益增加地入朝为藩,长安城实际上已成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区域中心。当时还没有什么北美南美、整个欧洲社会尚处于较落后的割据状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史诗式往事是否让人甚为神往呢?

在那百多年间,唐朝与周边诸国的关系也非常友好、国与国之间曾堪比一段段“蜜月往事”。

与当时的中亚诸国相比,辽阔无比的唐帝国成了“天下共主”的首选

“天可汗”如何怀化天下、展示共主之尊?

当然,这样的“天下共主”也是不好当的,“天可汗”们必须合理、公正地平衡各方关系,以实现藩属周边的安宁太平。唐朝皇帝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怀化天下”、各国君主均有唐朝授予的钦定官衔;跟这个国家敌对、就等于跟唐朝开战。

总章元年(唐高宗年号)时,婆罗门卢伽逸多(天竺国王)被授怀化大将军;咸亨中,波斯国王卑路斯被拜右武卫将军。唐德宗时候,“怀化大将军”已成为唐朝常置的正三品之职。此外,还有归德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中侯、归德中侯等许多职衔,它们所对应的“李思正、李思义、李思礼“等名字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异国君长。

唐朝画卷中的诸国使臣

兄弟间尚有矛盾,何况遥远的不同国家之间?唐开元八年(720年),南天竺国在朝贡时就向唐玄宗奏请:“吐蕃和大食老是一东一西骚扰我国,请陛下钦准我们以战象兵马讨伐!”反正不用自己出兵,唐玄宗自然同意了此奏请,同时给南天竺的这支军队命名为“怀德军”。如此一来,吐蕃和大食对唐朝的这支“怀德军”就不得不有所忌惮了;当时的许多“国际矛盾”正是这样被平抑,靠的就是“天可汗”怀化天下的威信。

被授唐朝官职、意味着周边诸国均被纳入了同一政治体系当中,在唐朝有需要的时候,这些国家也不能“光拿钱不办事”的。比如大食国,初入唐为番时尚有点桀骜不驯,毕竟人家曾击败过波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正式臣服唐朝后,大食国就在安史之乱后帮唐朝平复过中亚诸国的叛乱、唐代宗时还令其国王阿蒲恭为帅、让他带领军队帮唐朝收复过藩属辖下的两处都城。

这里需补充一下的是,唐代宗虽非当时的“天可汗”,不过大唐威望尚在,各国对这个世界级霸主一直都是不敢肆意妄为的。

打着唐朝旗号的异国军队

时移世易,“天可汗”终成千秋仰止式的帝王传奇

“天可汗”的出现有其历史成因,但天下分分合合终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大势,在此起彼落的政治角逐当中,“天可汗”辖下的唐帝国联盟走向分崩离析也符合历史规律。

随着唐朝的衰退、宋朝的退居中原一隅,到了宋明时期,欧洲已全面进入崛起阶段,中亚大陆上的均衡态势终被彻底打破。尽管后来的明朝也是巨大的大一统国家,但时移世易、周边诸国也不再是当年言听计从的小弟,故而连交趾(越南)从中央政权分离出去这样的大事,明宣宗朱瞻基都采取了退避忍让的策略。

在整个明朝当中,仅明成祖曾在表面上实现了“万国来朝”,那却是打肿脸充出来的,他也不再可能成为“天可汗”那样的天下共主。

不过,昔日“天可汗”的荣光依旧存留在明朝士人的心里。明朝大儒陈献章因在心学概念上掀起过巨大波澜,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陈献章去世后,他的学生湛若水想起昔日中原思想文化“天下大同”的盛况,于是挥笔写下了“千秋仰止”四个大字、借此昭示陈献章在思想文化上的伟大贡献。

后世的乾隆皇帝显然非常渴望能达到“千秋仰止”的高度,可惜“天可汗”已成历史,当时的世界状况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注定,“天可汗”已成为一种无以复刻的传奇、只能作为后世帝王心目中“千秋仰止”式的存在。

当代中国重辟“海上丝绸之路”,其实正为了将过去“汉武帝辟西域、唐太宗被尊天可汗、明成祖下西洋”等辉煌过去重新打包起来,这一千多年间的交好历史、也为我国实现周边双赢的局面提供了

东汉汉明帝派谁出使大秦?

甘英。大秦是当时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班超讨平焉耆,扫清了北匈奴的势力,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恢复了畅通。有远见、有抱负的班超并没有停止不前,为了扩大汉朝的影响力,发展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97年,他派甘英出使大秦。如果班超不是六十六岁高龄,他应该会和甘英一起出使的。

《后汉书·西域传》是这样记载甘英出使情况的:“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大秦是西方大国,繁荣富庶,对中国的丝绸十分喜爱,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但中国的丝绸不能直接到达大秦,中间要经过安息,安息商人从中赚取暴利,汉朝和大秦都会吃亏。班超派甘英探寻一条直接到达大秦的道路,这自然损害了安息的利益。所以,当甘英到达海边时,安息人故意夸大其词,说海上的风险很大,会有生命危险,为的是吓退甘英等人。从结果看,安息人的目的是达到了。出于同样的目的,安息也曾破坏罗马使者去中国,历史记载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应该说,甘英出使大秦是一次和平、友好的外交活动,虽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前世汉使皆自乌弋以还,莫有至条支者也”,甘英这次出使,则到达了条支,从而把张骞的出使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此外,甘英所经过的阿蛮国、斯宾国等都是此前汉朝没有接触过的,沿途的所见所闻也是汉朝人所不知的。甘英回来后,讲述了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及历史地理,丰富了汉朝对西方国家的认识,进一步开阔了汉朝人的眼界。

历史上有哪些正史里记载的恐怖事件?

这个有很多的。

天启大爆炸:网上传的很神,什么爆炸的时候人们身不着寸缕,而实际应该是王恭厂储备的大量火药不小心引起的爆炸,死了很多很多人,举国振动,人们在户外赤身裸体应该是强烈地震,人们有裸睡的习惯,来不及穿衣服而跑出户外的行为,古代都是木制结构房屋,只一两层或多几层,没现在的动不动几十层楼的高楼大厦。

通古斯大爆炸:能量相当于1500吨TNT炸药,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一千倍,催毁了2153平方公里以内的6000多万棵树,科学家怀疑是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引起爆炸所致。这事发生在1908年6月30日黎明,检测出有核物质辐物质,这事大家的猜测很多,什么慧星撞地球,反物质,陨石坠落说,飞船说,飞蝶说,黑洞说,可是让人感觉神秘的是没一种得到证实。

太平洋百慕大三角洲沉船事件:只要说到它,就让人想到外星文明,飞谍,地球入口,从这里进入地球内部世界,地球内部存在过文明世界,神秘莫测。难道这里真的存在人类不知道,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据传说这里在一万年前存在过亚特兰蒂斯文明,很多大型岛屿,后来沉入了海底,下面有人工制造的大型金字塔。

1840年,“罗莎里号”从这经过失去联络,后来搜寻发现,船上货物完好,船舱里苹果,番茄等食物新鲜完好,没有任何损失,人却一个都没有,全失踪了,人究竟去那里了?发生了什么?

1945年12月5日,某J空军编队为完成任务从这经过,仪表失灵,全部失踪,后来军方搜寻的飞机也同样失踪,玛雅文明也有记载,“亚特兰蒂斯”文明正是在这片海域。

马航MH370飞机失踪事件:至今众说纷纭,各种猜测,可能是坠海了,什么都没有找到,现代科技这么发达,就是找不到蛛丝马迹,这些猜测都没有得到证实,可飞机上的人消失的无影无踪,家属们内心对亲人的伤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深体会。

真的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只写这些。

关于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古代历史上,元朝算是一个妖兽王朝,近百年的统治,虽然现在很少人谈到元朝的历史,但元朝还是有不少有趣的冷知识!

1、元朝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奴隶社会。

元的统治者实行领主分封制和公奴制,这些都是典型的奴隶社会特征。元朝有大量駈口,极其普遍的存在,在开设的人市上,可以任意买卖駈口。在元朝,一个中等官员就可能有上百个駈口,忽必烈的宠臣阿荷马,甚至有七千多个駈口。元律规定,駈口与钱务一般,没有人身自由,既要向什长交租,也要向政府内付,主人可以随意买卖或馈赠,主人杀死无罪駈口,杖八十七,两人打杀他人駈口,杖一百七十七,杀一个駈口与私宰牛马的刑罚几乎相等。

2、帖木儿遍地走,伯言多如狗。

元朝作为一个统治了华夏大帝九十多年的朝代,历史上却不太有存在感,很大一部分的锅要由这些记不住的名字来背。据清朝的魏源统计,元朝时期有一百二十四个叫帖木儿,八十个布花,八个买祝,二十三个伯颜,而且很多名人的名字都和他的腿一样长,还时不时冒出些带有动物的名字,这些人先天就没有当网红的命。伯颜在蒙语中是富裕的意思。元朝比较著名的伯颜有三位,最后一位伯颜是元末的大权臣,身兼38个职务,头衔长达二百四十六个字。在元朝的汉人中,以张、王、刘、李、赵五个姓氏人员最多,伯颜甚至建议元顺帝杀光这五大姓的人,元顺帝却一反顺从的常态,强烈反对。

3、绿帽子的来历。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及其亲属男子必须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于冷色系,这就成了绿帽子的来历。

4、我杀人放火屠城,但我愿倾国修律,保护幼女。元朝律法中规定,诸强奸人女童者处死,虽和同强。这里“和”就是经女童本人同意,“强”就是未经女童同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论女童本人是否同意,侵犯女童者一律处死。15岁以下的未成年男性与幼女合奸,也按强奸罪论处,但免去死刑,改为杖责一百七十七,幼女无罪。从元代开始,通过律法把奸淫幼女罪和一般强奸罪分开和一律处死,对奸淫幼女罪从重处罚的规定是立法的一大进步。

5 、元朝的杖刑不是整数,而是以七结尾,比如仗九十七、四十七等。听着别扭吧?其实是忽必烈入主中原后规定的,原因是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就剩下了七。

6 、元朝并不是中国史上武功最强的朝代。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武力值堪称古代之罪,但元灭南宋后却迅速腐化堕落,其腐化堕落的程度与速度比满清的八旗子弟有过之而无不及。忽必烈对日本、安南、爪哇的讨伐,皆力不从心,死时很窝火。忽必烈之后汉化程度更高,武力值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元至正十二年,脱脱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耳带着30万兵马攻打刘福通,结果看到老刘声势浩大,于是驻扎沙河前线,按兵不动,一天晚上,突然炸营了,套马的汉子也先帖木儿果然弓马娴熟,二话不说就要跑路,手下人一看,赶紧拦着老板,你这一走,我们这30万性命就交代在这里了,也仙帖木儿竟大骂道,哼,老子的命难道不算命,结果全军溃散,菌子山脊西尽归刘福通所有。

7、倭寇之祸,最早是从元朝开始的。许多人大概都以为倭祸始于明朝,其实,倭寇从元武宗时就开始活动了。公元1308年,倭寇在庆元城郭抄掠居民,而元朝廷却对倭寇的入侵表现得无能为力。公元1309年7月,枢密院陈岩却连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想不到当年气吞山河的蒙古帝国、远征日本的元朝,在统一中国不到三十年间反而被小小的倭寇欺压到头上来了,而到了元末的时候,倭寇更是越发猖獗,面对倭寇的侵扰,此时的元朝廷竟然无耻到派人嘉尚倭寇,以求安抚。

8 、最早闭关锁国的其实是元朝,不是清朝。原始刑法治理中,对擅自出海的处罚规定是,违者各杖一百七,船物没关,元朝在公元1292年、1303年、1311年、1320年实行过四次海禁,后来由于南宋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实际元朝已经失去对沿海的控制能力,所以之后再无力实行海禁。

9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纸币作为官方法定唯一货币的朝代。元世祖于公元1260年便印发中统交钞和中统元宝宝钞。原政府下令变更钞法,却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10、书院之设莫盛于元。元朝创建了两万四千多所各级官学,使全国平均每两千六百人,就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创造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

11 、对宗教推广不遗余力。元朝皇室极力推广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多宗教并行的同时,元朝皇室对儒家文化也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元朝有个官职叫做切里玛赤,也就是翻译官。忽必烈有天问孔子是什么人?陈夏回答,孔子是老天爷的切里玛赤!忽必烈很是高兴。元武宗很想因循汉治,重儒尊道,他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且加号大成治圣文宣王,对全国遵行儒教者,予以优胜。

12、皇帝轮流坐。元中期频繁更换皇帝,1320年,元仁宗去世,到1333年,这十三年间,元朝朝廷动荡不安,先后换了八个皇帝,直到元顺帝坐稳江山。然而,他恰好是元朝最后一任皇帝。由于这些皇帝在位都很短,诏令全由权臣下诏或颁布,宫廷纷争连续不断。

13、元亡于天灾。元朝的灭亡,另一个重大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九十多年的统治历史中水灾次数高达一千八百七十次,算是历代王朝中最倒霉的了。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水患,想改回旧水道,动用民夫十五万人,士兵两万人,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民众极大的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打出复宋,其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辅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

公元637年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

公元637年即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十一年;丁酉年(鸡年);高昌延寿十四年;唐贞观十一年;新罗仁平四年。

该年发生的大事有:

太宗自选刺史

贞观十一年(六三七)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太宗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姚思廉卒

姚思廉是唐初的史学家。隋时,曾任代王侑侍读。唐建立后,为秦王文学馆学士。姚思廉撰《梁书》五十六卷,是纪传体的南朝梁代史,其父姚察在隋时曾撰有旧稿,贞观三年(六二九),姚思廉奉命修史后,即根据其父的旧稿补充整理,经七年而成。当时魏征任梁陈齐周隋五史监修官,故《五帝纪》后有魏征撰的论赞。本书是现存梁史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绪、陶弘景传保存了当时哲学思想、目录学、医药学方面的史料。《陈书》为三十六卷,为纪传体的南朝陈代史。成书于贞观十年(六三六),姚思廉也是续其父在隋时的旧稿而成。本书《本纪》和《皇后传》后也有魏征的论赞。二书都无表无志。梁、陈二朝的制度合在《隋书》的有关“志”中。

房玄龄等定律令

房玄龄等受诏定律令。玄龄等定祖孙与兄弟连坐都配役,并确定律条五百,定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削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刑为徒的有七十一条,而削繁为简、变重为轻的条目不可胜数,定令一千五百九十多条。删除武德以来的敕格,保留七百条,并确定刑具枷、杻、钳、剿、杖、笞的长短、宽窄。到贞观十一年(六三七)正月实行。

房玄龄、魏征定新礼

太宗令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制订出《新礼》一百三十八篇,其中《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分为一百卷。于贞观十一年(六三七)三月颁行天下。

太宗以武氏为才人

太宗闻故荆州都督武士擭女貌美,于贞观十一年(六三七)十一月,召入后宫,立为才人(女官名)。武氏时年十四,即来日之武则天。

鲜卑是不是能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各个朝代?

当然不能理解成一个民族的各个朝代,他们都是不同的民族。先说匈奴,匈奴人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主要活跃在战国至汉代,魏晋南北朝时候也还有点存在感。

匈奴人据说也是中原华夏族的后裔,只不过被流放到了塞外的河西之地,后来逐渐繁衍生息,他们是非常典型的游牧民族,一开始由于生产力实在太过于低下,因此有许多非常野蛮的习俗和伦理观,比如说规定部落里面上了年纪的老人统统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哥哥死了,弟弟要去娶嫂子,父亲死了,儿子要去娶母亲。

匈奴人由于是游牧,必然要侵袭中原,结果因为他们实在太落后了,几次侵袭中原自己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来自东北方向的东胡趁机袭击了他们,并逼迫他们称臣纳贡。

这种局面持续时间很久,期间中原地区迎来了第一次大一统,大一统的秦王朝出兵匈奴,打得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不敢弯弓而报怨”。

但是由于秦王朝崩溃得很快,给一直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匈奴人提供了极大的物资支援和生产力大飞跃,匈奴人自此之后迅速腾飞,且因缘际会之下还诞生了个冒顿单于,一举干掉了之前骑在脖子上撒野的东胡,并且此后压着新兴的大汉政权一顿暴打,就连大汉高祖刘邦本人,都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不得不制定屈辱的和亲政策。

匈奴人的巅峰很快就结束了,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开始对外用兵,打得匈奴人落花流水,汉武帝晚年稍微停了对外用兵,匈奴人侥幸得以苟延残喘,可是等到汉宣帝继位之后,对匈奴的打击就更加可怕,匈奴一下子被汉宣帝玩到爆炸——成为南北匈奴。此后北匈奴日渐衰微,内附的南匈奴则在魏晋南北朝时稍微冒了个尖,随后也是湮灭无闻,匈奴人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

下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鲜卑,鲜卑人是填补匈奴消失后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填补了匈奴实力大损之后留下来的大量草场,在东汉末年成为新的朝廷边境大患,但是后来由于东汉末年边境的军阀强势对鲜卑作战,加上后来的曹魏的对外政策得当,鲜卑在整个东汉至三国时期问题都是可控的,但是到了西晋建立之后,鲜卑人为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西晋建立初期就几次三番把晋军杀得大败,后来在五胡乱华期间扮演重要角色,在北方建立了好些个鲜卑政权,后世的隋唐皇室都具有鲜卑血统。

南北朝时代的鲜卑人逐渐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当初鲜卑人的老家草原因为鲜卑人走了而留下的空白很快引来了新的草原霸主“柔然”,《木兰辞》里面的“可汗大点兵”就是典型的北魏鲜卑人准备出征北方边境为患的柔然族人。

到了隋唐之际,北方的突厥人兴起,唐朝李世民刚刚继位后不久甚至出现了突厥兵临长安的可怕景象,幸而李世民雄才大略,以退为进安抚完了突厥人,解决当前危机之后,大力发展再之后对突厥人进行了残酷进攻和打击,突厥不可避免的衰落之后,契丹人在武周时代迅速崛起(填补突厥空白),但终唐一朝契丹人一直在发展,受到的打击相对很小,所以一旦中原大乱之后,契丹居然一度入主中原(辽太宗),甚至像模像样的改国号为“辽”。

最后因为开封民众的竭力反抗,契丹退回老家,并在此之后因为得到汉奸石敬瑭给的燕云十四州,成为了之后的中原王朝大宋的噩梦。

大宋和大辽都被崛起于东北的女真人干掉了,女真人建立了金朝,而蒙古人则是在金朝衰落后,一举干翻了金朝。

所以,这些个民族都是完全不同的民族,绝不是一个民族建立的不同政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