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的写意与工笔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
写意和工笔的区别主要是画法不同,写意俗称“粗笔”,是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而工笔也称“细笔”,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凸出线条美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画讲究意境,以潇洒的笔触绘出,寥寥数笔,便能将复杂的物件绘画出。而工笔画是以精确、细致的笔触绘画。连人物的头发、雀鸟的羽毛也要画出,非常详细,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可以说画风上是对立的。
工笔,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的画法,可以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
历史上工笔是画坛正统画法,大部分的画家都是善于工笔画。不过到了明清写意迅速的发展开来,逐渐统领了画坛,它们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新闻变笔、细笔、粗笔、衬笔
变笔,指善于变化和善于变换的笔法。 ‘文如看山不喜平’。任何文章,都是讲求变化的,呆板的、一成不变的作品,是讨人嫌的。
细笔:描写细致
粗笔: 大致概括,写清要素。
衬笔,衬托之笔也。写某事物,不直写某事物,而从该事物的衬托面多下笔墨,反而使该事物更加突出,更加感人,更加易于被人接受
粗文细沈是什么意思
文指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其性情温和儒雅,尤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早期粗笔山水,源于沈阳,吴镇。
沈指沈周,明代画家,画风雄强刚健、粗犷张扬。早期细笔山水,师从杜琼。
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沈”之说,指文的粗笔,沈的细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更受藏家钟爱。
这才是完美答案对吗,对就快点赞,知识学无止境。
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工笔细描
工笔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如:这是一幅很出色的工笔画。与“工笔”相对的是“写意”,俗称“粗笔”,也是中国画技法名。它是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工笔细描法是指文学作品中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运用工笔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着意刻画,入微地再现事物特征。这种工笔细描法,一般较多地运用比喻,象征,反复,排比等多种手法融入于诗歌之中。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对刘兰芝的外貌妆扮的精细描绘,充分表现刘兰芝的美,并出离开焦家前的悲伤。
又如:“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楹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也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充分表现出济南雪后冬天之美。
再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环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书法学习中的 粗画要提笔,细画要压笔 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防止过了。粗画提笔可以保证用劲恰到好处,细画压笔可以保证用劲不会过轻。就像起笔欲右先左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