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老子等了你六年是什么梗

李大爷得重病走之前,我走前留给你妈一个存折,三个儿女抱着李大爷的遗照痛哭,大儿子就把李大妈赶紧接到了自己家,大儿子怕老母亲冻坏了,李大妈和儿子在看电视,大儿子高兴地把袋子往桌子上一放,看着丈夫给婆婆买了这样一件贵衣服:大儿子赶紧把媳妇拉进屋里,媳妇用手指头点着大儿子的头说,我在冷静家里钱都没了。大儿子拨下媳妇的手说,他说让老妈走四方才...

老子等了你六年是什么梗,儿女又不愿意管?

李大爷得重病走之前,把三个儿女叫到床前说:“我说不行就不行了,我走前留给你妈一个存折,里面有20万,是我这些年的积蓄,你妈都不知道。这是给她留的生活费。至于咋分配,看你妈的意愿。”李大爷走了之后,三个儿女争着伺候李大妈,可李大妈去世后,三个儿女抱着李大爷的遗照痛哭:“爸呀,你可把我们仨害苦了。”

李大爷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是个小包工头,二儿子开着手机专卖店,两个儿子不说是大富大贵,小康生活是没问题。至于女儿家,女婿是个菜贩子,生活也不差。

三家本来平时对老两口那是不管不问,可大姨夫一去世,三家争着抢着伺候李大妈,于是三家约定,一家一个月,多一天都不行,少一天没问题。

李大妈就这样,被三个“孝顺”的孩子轮班伺候。

大儿子为了让老妈在冬天保暖,一掷千金为老妈买貂,惹来媳妇眼红。

李大爷是冬天去世的,丧事办完,大儿子就把李大妈赶紧接到了自己家。那年冬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的冷,大儿子怕老母亲冻坏了,还买了电暖气,晚上睡觉前把电褥子打开,就想让老妈暖暖和和地过个冬。

有一天晚上,李大妈和儿子在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放一则广告,上面几个上了年纪的大妈身穿着厚重暖和的貂,不停地摆着pose,嘴里还一直在说:“多亏了孩子买了貂,不然今年这么冷的天真不知道怎么过。”

李大妈嘴里就嘟囔着:“这衣服一定穿着很暖和。”大儿子听了这句话,心里顿时就有了计较。

没过几日,大儿子回来,手里提着一个高档的袋子,他一进屋子就大声喊:“妈,你快出来。”李大妈听到喊声,赶紧从屋里出来,大儿子高兴地把袋子往桌子上一放,说:“妈,你来试试这貂,看看穿着大小合适不。”

李大妈都没反应过来,貂就被大儿子穿到身上了。看着大小合身的衣服,李大妈眼角湿了,大儿子高兴地笑了。

大儿媳从外面回来,看着丈夫给婆婆买了这样一件贵衣服,气的脸色都变了,眼见她要发火,大儿子赶紧把媳妇拉进屋里,说:“冷静、冷静,这个关键时候,你千万要沉住气。”媳妇用手指头点着大儿子的头说:“我冷静啥我冷静,我在冷静家里钱都没了。”

大儿子拨下媳妇的手说:“你还知道钱啊,你忘了爸走的时候,给妈留了20万块,如果我们对妈不好,到时候妈不给我们分,那不是便宜了那俩小的?20万能买多少貂,你算过没有,咱们不亏,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钱而放弃大钱。”

就这样,李大妈在大儿子舒心地过了一个月。

二儿子为了把大哥比下去,特意带老妈去看了天安门,他说让老妈走四方才能让老妈开心。

转眼就到了二儿子接李大妈的时间,二儿子早早地就把老母亲接来了。他恨不得李大妈一直住自己家。

此时已经过完年,开春了,天气也暖和了,貂也该退场了。

二儿子给媳妇说:“我一天到晚看到这件貂就心烦,你说大哥安的是啥心?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不知道他故意讨好老妈,想让老妈把钱都给他。”

媳妇接着说:“你说的没错,大哥越是这样费尽心思,那咱们就一定要比大哥做得好才行。大哥想用一件貂就把老妈收买了,简直是做梦,咱们一定要想个更好的办法才行。”

俩人在店里正说着,就收到一张旅游的传单,俩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相视一笑,二儿子说:“看来,咱俩想到一起了。”媳妇拿着手中的传单说:“对,大哥不是买貂吗?咱们就带老妈去旅游,心情好了比啥都好,到时候还能少了咱们的?”

二儿子拍着柜台说:“是的,要去就去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让老妈一想到这个地方,就能想到咱俩,就这样,去北京,带老妈看天安门。”

于是,夫妻俩紧锣密鼓地开始订票、订酒店,还订了机票去北京,就这样,李大妈人生中第一次坐了飞机。

二儿子陪李大妈去北京玩,媳妇留守家中看店,临走前,媳妇还专门给李大妈1000,她说:“妈,我要看店就不能陪你去北京了,这1000你拿着,老二是个大老粗,别去了有时候他忘记给你买东西啥的,你自己有钱就自己买,要是不够就问老二要。”

到了北京之后,二儿子按提前制定好的路线,第二天一大早就带李大妈去看了升国旗,别说这升旗,电视上看是一回事,可现场看是另一回事,看的李大妈激动的直流泪。

随后几天,二儿子又带李大妈游了颐和园、故宫,用二儿子的话来说就是,这都是当年皇帝老子待过的地方,如今让老妈也感受感受。接着又带李大妈去吃了北京的烤鸭,逛了胡同。

李大妈多年都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还是李大爷去世的时候,因为在省城住院,李大妈才去的那里,其他什么地方都没去过。

如今,二儿子带李大妈游了北京,李大妈回家逢人就要炫耀一番,这下子左邻右舍都知道李大妈的二儿子带她去北京城了,附近的大爷大妈们羡慕坏了。

这些话也传到了大儿子和小女儿的耳中,大儿子恨的压根直痒痒,他恨不得把老二打一顿,自己买个貂,你就带老妈去北京,那我这貂钱白出了吗?

二儿子可不管这些,他正沉浸在美梦当中,他知道这次带老妈去旅游赌对了,老妈果真心情好极了。

转眼间,就到了小女儿接李大妈的时间,小女儿早就想好怎么照顾李大妈了,大哥二哥花钱这招可不行,她得攻心。

小女儿接到李大妈后,不给老妈买貂,也不带老妈旅游,她说这些都不是真正对老妈好,她知道该怎样对老妈好。

果然,女儿还是懂老妈的心,她三不五时地带李大妈去逛逛菜市场。本来人老了,就念旧,想和老人聊天拉家常,菜市场是个绝佳的好出去,在这里面能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息。

每次逛菜市场,女儿总要看李大妈摸了什么菜,或者是问了什么菜价钱,只要李大妈在意过的每一种菜,第二天绝对会出现在饭桌上。

原来小女儿早就和老公商量好了,小女儿说:“我大哥二哥都是用钱来讨老妈欢心,这种欢心能保持几天?咱家就是菜贩子,啥新鲜好吃的蔬菜水果弄不到?老妈吃好了就心情好,比啥都重要,花那些个冤枉钱干啥,这不是你顺手的事吗?”

就连老公都不由得伸出大拇指夸赞她这主意出的好,还有比这种既不花钱又能讨老人欢心的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于是小女儿一改往日模样,早上吃过饭就带老妈去逛有烟火气息的菜市场,还带老妈去公园和大妈们聊天,还别说,老妈和这群大妈很快就打成了一片,说着说着就说到儿女身上了。

李大妈就说:“我去年冬天在大儿子家住,冬天太冷,儿子怕我冻着,赶紧给我买了貂。开春到了二儿子家,他怕我寂寞,赶紧带我去逛了北京。如今在小女儿家住,小女儿怕我吃不好心情不好,天天变着花样儿给我做饭。”另一个大妈就说:“还是你好福气啊,有三个孝顺的孩子,现在是千金易得,孝顺难求啊。”旁边几个大妈都在附和,纷纷对大妈说的话表示赞同。

小女儿在一旁听的喜滋滋地,回去就告诉老公,此方法极为可行,这攻心才是上策,像大哥二哥,只会用钱砸,太肤浅。

就这样,李大妈在三个儿女的孝敬下,过了个舒心的晚年,五年后,她也撒手人寰,追随老伴去了。

三个儿女合力办完李大妈的后事,按李大妈的生前遗言顺利找到存折,当他们看完和存折一起存放的信后,纷纷哭倒在地。

既然生前对李大妈极为孝敬,那去世后也不能潦草结束。三个儿女第一次合力办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大妈的丧事。

办完后,三人迫不及待地去李大妈生前留言的地方找存折。当他们找到后,发现存折是在一个信封里面装着,里面居然还藏着一封信,打开一看这是李大爷的笔迹。

三人觉得事有蹊跷,赶紧看了内容,看完后,三人抱着李大爷的照片痛哭:“爸呀,你把我们害苦了。”

原来李大爷早就把三个儿女的秉性脾气摸透了,知道他们是见钱眼开的主,自己得了重病即将离世,留下老伴一人他不放心。他就让做生意的堂弟把20万打到自己新开的折子上,然后钱让堂弟从卡上取掉,折子上不走流水,仍然是20万显示,这件事李大妈从头到尾就是个局外人,李大爷根本没让李大妈知道。

至于李大妈为什么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事,那是因为她一辈子都听李大爷的话,李大爷也从没骗过她,所以这次她仍然深信不疑。

所三个儿女以为李大妈有20万,争相照顾,李大妈也有了个安详的晚年。只是三个儿女抱着李大爷照片痛哭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自己是因为钱才去照顾老母亲的?有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结语:

不管怎样,李大爷虽然骗了儿女,可是他是事出有因,为了让老伴能过好,只得出此下策。其实问题: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这件事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我认为想要老年生活有保障,得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儿女身上。要知道钱出去容易回来难,尤其是年老以后,挣钱是越来越难,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拿出来,比啥都强。

第二、要转换心态,觉得有儿女养活就非得住儿女家,其实自己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养老院也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工作忙,很难抽出很多时间照顾老人,住到养老院,有专业人士照顾,“远香近臭”,彼此远离,会让摩擦更少,每一次见面都会是美好的回忆。

您觉得人老了,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度过余生?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的预言家?

西汉时期有个叫做许负的女相师,因为学习易学而精通相术,给很多王公贵族相面都十分灵验,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赏识,被他封为鸣雌亭侯,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被封为列侯的女子之一。

许负一生传奇,还没出生就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赐,怎么回事呢?

前221年,秦国大将王翦啸,消灭齐国,俘虏了齐王建,至此六国全部被消灭。秦始皇得知消息后大喜,于是下令全国各地官员,寻找神异祥瑞之事物,以庆祝消灭六国这不世之功。

各地官员闻风而动,临兆郡郡守就发现了十二个身高五丈,脚长六尺的巨人,他们从穿着戎狄服饰,突然出现在中原地区。秦始皇听说之后很高兴,认为这是好兆头,所以下令仿造那十二个人的模样制作了十二座金人,以作纪念。

不久之后,河内郡郡守也上报说,温县县令许望的夫人生下一个女儿,手里竟然拿着一块有文王八卦图的玉,很神奇。更为神奇的是,此女一百天的时候就可以说话,这是绝世罕见的。秦始皇听说此事后也很高兴,于是赏赐了许望黄金百镒(计量单位),让他好好抚养女儿。

因为许望已经有三个儿子了,所以他就想要个女儿,他曾去求送子娘娘,结果还真就应验了。此事居然惊动了秦始皇,还得到了黄金赏赐,许望为此十分高兴,对秦始皇感激涕零,便为女儿取名莫负,意思是不要辜负秦始皇的恩德。

然而,神奇的事情还在后头,尚在襁褓之中的许负,她的哭声和笑声,居然可以预言人的吉凶!

许望的妻子生了一个神异的女儿,还得到了秦始皇的御赐,这件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好奇,所以他们纷纷跑到许负家,想要见一下许负。所以,许望家门口每天都是车水马龙,里面甚至不乏达官显贵。

时间一长,许望就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许负在看见陌生人的时候,不是开心地笑就是大声地哭,很是奇怪。

不过许望后来却发现,那些见到许负笑的人,后来都有好运,不是发财就是升官;而那些见到许负哭的人,后来就都走了厄运,要么生了病,要么遭受家庭变故,甚至有人还丢了性命!

时间一长,许负的这种用苦笑来预言人吉凶的本事,就传播开来,有些人因为胆小就不敢再去见许负了,于是许望家门口的人就逐渐变少了。

许负年少成名,预言秦朝将要覆灭。

许负有此天赋,许望自然对她十分重视,于是在她四岁的时候就请了一位学富五车的老师教她,许负竟然过目不忘,很快就被可以轻松地背诵《周易》,《连山》和《归藏》等书,而且她对这些书的理解深刻,她说的一些东西,很多连老师都不知道。

许负的老师逐渐觉得自己的学识已经无法教授许负了,于是就辞职了。许望接连又找了好几个老师,但都无法教授许负,他们纷纷表示,许负的才学远在他们之上。要知道那时候许负不多只有几岁,这简直太神奇了。

后来,许望又带着许负去找黄石公,拜黄石公为师。黄石公这人可不简单,他与鬼谷子齐名,在收了许负做徒弟之后几年,他还将《太公兵法》和《黄石攻略》传给张良,让张良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

在黄石公的教导下,许负对相术有了深刻的钻研,再加上她自己学的周易学,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系统。许负后来在推演中发现,秦朝恐怕不长久,于是将自己的名字许莫负改为许负。

那时候许负年纪不到十岁,但是她跟着黄石公只学习了很短时间,黄石公就觉得她已经学有所成了,于是就让她回家去了。

有一天,许负看到自己的哥哥在与他的朋友在一起玩,许负打量了那个朋友一番,于是对他说,你快回家去,你母亲突然染上了重病,现在去看医生,或许还有救。

那个朋友将信将疑地跑回家,果然发现母亲病重,于是及时带她去看医生,后来还真就治好了。

这件事在温县很快就传播开来,大家便都知道了许负善于相术,还把叫做活神仙。久而久之,连外地人都知道了许负,于是都跑去找她相面。秦始皇在听说了许负的事情之后也很好奇,于是派人去请许负到咸阳去给他相面。

许负得知郡里的官员即将来请她,于是就假装生病,卧床不起。郡里的官员看到许负快要病死了,于是就走了。许负的父亲问她为什么不接受邀请,她却说,秦朝的气数就要尽了,没必要再去了。

许望对秦始皇很有感情,见许负说这话,就骂她大逆不道,还不准她再给别人相面。许负也不反驳,只是坦然接受。

没过多久,秦始皇就病死于沙丘,赵高,李斯和胡亥合谋杀死扶苏,后来胡亥又登基当了皇帝。不过胡亥和赵高残杀忠良,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就爆发了,他们还建立了张楚政权,而且全国各地的农民也纷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政权顿时陷入到大厦将倾的局面。

许望这才明白了许负说的话是是对的,于是就问她该怎么办。许负说,应该坚决与暴秦决裂,但是现在朝廷的兵力还很强盛,不应立马亮出旗帜。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广纳贤良人士,并私下招兵买马,静观时局变化。

许望和他的三个儿子对许负的分析表示赞同,于是开始暗中策划,很快就将实力发展壮大了,而秦朝也已经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许负对大汉天子的神奇预言。

秦二世二年,刘邦率兵攻打咸阳,他在途经温县的时候,刘邦听说许望招兵买马有反秦的意图,于是就想拉拢他。后来,刘邦又听说许望的女儿许负是相面大师,于是更加想去许望家看看。

一天,刘邦带着陈平,周勃,曹参和萧何乔装打扮之后就往温县县城赶,但是最后却发现县城的大门已经关闭了。

刚好那时候许负就在城门楼上,他看到刘邦等五人之后,大为惊奇,因为她觉得这五个人都是奇人,领头的那一个有帝王之气,其他人也都有当宰相的资质。

许负不敢怠慢,于是将五人引入城中见许望,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父亲。许望自然相信许负的判断,于是就跪在刘邦面前,还准备将县令的大印交给刘邦。

刘邦见许望如此,也很惶恐,便问许望为何如此。许望边说,是我的女儿许负判断秦朝即将灭亡,我们必须另投明主。当她见到你们之后,通过看面相,觉得你日后会必定是九五之尊,并且你的四个随从也都是人中龙凤,以后不是大将军就是宰相,所以我才决定投靠你。

刘邦十分高兴,便欣然接受了许望的投诚,并将大印还给他,让他继续担任县令,只是向他要了一千士卒之后就走了。

其实,刘邦那时候并不相信许负的预言,因为他那时候实力并不强,起码在面对项羽的时候,他可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所以刘邦只是将许负的话看成是一种奉承,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过几年,刘邦就攻克了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不过两人很快就陷入到了楚汉相争的局面。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一件事,魏王豹的岳母,也就是薄姬的母亲魏媪把许负请到了魏王宫,让她诶薄姬相面。

许负在见到薄姬之后,说她是大富大贵的面相,她的儿子以后必定是天子。我们知道薄姬后来嫁给了刘邦,并生下了儿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不过魏王豹那时候以后薄姬将会为自己生下儿子,并且还能做天子,所以野心就开始急剧膨胀,于是反叛刘邦与项羽结盟,不过很快就被韩信击败,他本人也被杀死,而薄姬则被刘邦得到。

前202年,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他也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皇帝。刘邦想起了许负当初的预言,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于是就召见了她,并封她为鸣雌亭侯,此时她也不过十九岁而已。

刘邦称帝之后,薄姬也进入宫中,但是她并不得宠。有一次,许负在与刘邦谈话中说薄姬将会生下一个富贵的儿子,刘邦深信不疑,于是临幸了薄姬,薄姬后来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刘恒。

不过刘邦在位期间,刘恒并不突出,所以他最终被封为代王,并在刘邦死后与母亲薄姬一起到代国就国。代国是一个边国,十分贫瘠,而且时常遭受匈奴的袭击,所以并不是一个好的封国。

不过也正是因为刘恒的不显山流水,所以他逃脱了吕后的清洗。

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等人发动政变,消灭了吕氏一族,刘恒作为刘邦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再加上薄姬做人十分低调,不太可能发展成强大的外戚势力,所以刘恒得以被大臣们推举为新的皇帝。

再后来,许负又预言了周亚夫的下场,再次准确无误。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他原本只是个河内使,看起来不显山不漏水,但是许负在见到他之后却对他说,你三年内必定封侯,封侯之后八年必定是出将入相,但是你的寿命不会长久,位极人臣后就连就会饿死。

周亚夫听许负这么说,有些不信,所以他就说,我的哥哥周胜之已经继承了我父亲的爵位了,即使他不在了,爵位的继承人也应该是他的儿子,轮不到我。我既然无法成为侯爵,那就不会出将入相了,况且我有财富,也谈不上饿死吧?

许负说,我看你嘴角有横纹,这就是饿死的面相啊。周亚夫自然是不信的,而且还有些生气。

不到三年,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爵位,汉文帝没有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反而让周亚夫继承爵位,封为条侯。这虽然不合理,但是确实就这么发生了。

再后来,周亚夫因为帮助汉文帝平定八王之乱,被封为丞相;但是又过了不到九年,周亚夫的儿子因为私自囤积御用品和军用品被治罪,周亚夫受到牵连,因为性格孤傲觉得受了委屈,所以绝食而死。

许负的话再次灵验,这让汉文帝都觉得十分神奇,于是对她越来越尊重,在她五十岁的时候还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但是她也借此机会向汉文帝请辞,回到自己的老家相夫教子,八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对于你现在的工作岗位?

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前生今世

我目前的部门(人才发展中心)在古代叫吏部,目前的岗位(人力资源总监)在古代叫吏部尚书哦,您呢?

吏部属中国古代官署,简单说就是负责人事的部门,其性质和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部差不多。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尚书常侍曹为吏曹,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隋唐时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一称大宰,冢宰),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书(部长)、其次是侍郎(副部长),再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长官称为郎中(司长),副长官为员外郎。明清时的四司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的责任内阁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

吏部四司的职能如下:

1、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其实也相当于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之事(相当于招聘);

2、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相当于员工关系和职业发展);

3、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其实都是档案管理);

4、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事务(也就是官吏的绩效考核)。

历代官吏的薪酬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古代薪酬跟现在人力资源的工作无多大关系,反正都是“老板”皇帝说了算,再者除了海瑞等清官之外,有几个官吏靠俸禄的?古今人力资源职能的一个差别还在培训上,古代官员的培训工作在礼部进行。礼部下设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其中科举自然是礼部的最大业务。

其实,古代的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人力资源经理。很多朋友可能会问,古代吏部尚书不就是个部长嘛,上面还有大学士(相当于现在企业的经营班子高管)和宰相(相当于总经理,老板自然是董事长)。可是古代的吏部权力非常大,它最大的权力在于:文选和考功,也就是招聘官吏(文选清吏五品以下)和绩效考核(京察、大计)。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无人敢惹,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有鉴于此,明代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大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古代的招聘官文选司,文选清吏司是明清时期吏部下设的机构。掌考文职官之品级与其选补升调之事,以及月选之政令。司之下分设有:求贤科:承办双月官员注册,进士、举人截取,拣选举人,并恩、拔、副、岁、优贡生就职、就教,考取御史、誊录,考补中书并管八旗各省道府以下各官注册、验看、分发、引见等事项。(关键点:一双月&京官为主)。

开设科:承办单月应补官员注册、验看、分发、引见。并各省题补、升调、实授、试俸、添设裁汰官缺。各省督抚奏请兼衔,并管各省候补、官员注册、销册、知照官员过班。并选拔人员分赴各省委用,服满应补人员选补各缺。(关键点:单月&地方官吏为主)

升调科:承办各项议叙,各官添铸更换印信,各官恩诏加级,颁发奏奖捐生执照。

册库:存储京外各员履历官册,承办大学士以下京堂开列请简各衙门题补各缺,京外各官升转诸事之入册、销册。

题稿房:承办满洲大学士以下翰詹等官升补,查核考试中书、御史。

笔帖式科:承办京外各衙门笔帖式及各旗印务笔帖式照咨补放、铨选笔帖式各缺。

此外,还有缺科、典吏科、凭科、都书科、派办处、投供处、大捐处、单双月议选处、绅处、缮折处、收发处等机构。

介绍完文选清吏司,我们的关键核心在于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储备干部(举人)的培养,一般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就可以做官,当然是候补。这支储备干部队伍很庞大,人口基数众多,梯队优势明显。

第二,第二,求贤科和开设科分单双月执行选拔任务,互相有所监控和比较。而且单双月的选拔,平摊了任务量,不至于出现集中一个科室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毕竟管理全国那么多的候补官吏(储备干部)实在是很烦的事情。

第三,补缺的职位其实都是五品以下(按照企业级别来说,就是科室主管级别的干部,中层以下),而求贤科管中央部委,开设科管地方部门,这样差异化明显。

事实上文选司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举人,具有一定学历(乡试筛选)、有一定社会地位(比如见了官不必下跪,可以不服徭役)的人,最关键的是文选司还可以收取报名费(捐官)。换到现代人资管理中,这就是储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当然我们现在是不允许收钱的。

绩效考核还看考功司

京察:京察是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明代规定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四格”为:守(操守态度面指标)、政(政绩量化考核指标)、才(才能指标)、年(年资、经验等指标)。每格按其成绩列为称职(合格)、勤职(良好)、供职(优异)三等。列一等者记名,得有升任外官的优先权。其实这和我们原来的“德能勤绩”是一个道理,只是现代加入考勤作为一个替换年资的指标,熬资历的说法从这里就能看出。

“八法”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犯此法者,分别给以提问(就是警告)、革职或降级调用的处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八法”后来去掉贪、酷,改为“六法”。

大计 :大计是考核外官的制度。规定三年举行一次,每逢寅、巳、申、亥年,由县、州、府、道、藩、臬等层层考察所属官员,申报督、抚审核其事状后,造册送吏部覆核。对于才、守均优者称为易“卓异”,经引见(即朝见皇帝)后得加一级回任候升。劣者劾以八法(后改为六法)。其处分与京官同。不入举劾者称为平等(这个比较有趣,也就是说,外任官员只要未被中央检举,就能混过去,所谓的山高皇帝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企业的绩效考核中,京察是针对集团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而大计则是针对各个子公司的各级干部(比如江苏巡抚不就是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嘛)。京察的优点在于,给京官们一个外放的机会,到地方去锻炼锻炼,然后再从大计中获得优异成绩回京提拔。两者结合的结果是:京官其实收入不高,靠地方官吏供养;而地方官吏又需要中央有人事关系。彼此互换岗位,有利于人才流动。此外,干部长期坐机关,一来关系会狭窄,无事生非;二来,消磨意志,不利于成长。而长期在地方,又容易养成山高皇帝远,自作土皇帝的“大不敬”可能。

一般来说,京官不容易出成绩,外官不容易套近乎。京官总也可能见到上头,起码能混个脸熟;外官也很实惠,只要肯干活会做人,业绩很快就突出。京官里面最麻烦的就是言官蜒御史们(专业骂人者),这个和企业的部分稽查监督岗位相近,所以在组织系统内部也有制约:你言官不是老是抓辫子,搞稽查嘛,那么到京察时候,就好好考你,尤其如果采取满意度调查时候,越是骂人的人越可能被打差分(前提是要匿名调查)。这样也就避免了一支独秀的问题。

无论京察还是大计,对干部的考核是分阶段的。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一次的考核兼顾到一种情况——做事多的人往往会在短期考核(就是一年期)吃亏,尤其是困难的事务。当涉及到比较大的项目时,一年往往不足以出成绩。假设今年有了亏空问题,有三年考核期的话,可以努把“空”追回,盈利好的,则以丰补歉。这不同于普通员工的尽职考核,不能为了及时性而采取短期行为。可见老祖宗也是深知“代理风险”是如何防范的。

历史上有哪些接近事实的离奇事件?

在杨虎城诞辰120周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瀚第二次写信给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要求为杨虎城平反。

杨虎城是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毛泽在也曾评价他“以身殉国,不亦伟乎”。那么,对于这么一个英雄人物,他的孙子杨瀚为何要写信给马英九,想要为他平反呢?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里贫困,在12岁的时候,杨虎城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饭馆给人做拉风箱烧火的杂活,以此来维持生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杨虎城参加陕西民军向字营与清军作战。

等到袁世凯当上总统,开始裁减民军后,当了两年兵的杨虎城退伍回乡。期间,他曾打死了一个收债的恶霸,不得不落草上山。而后,在他的经营下,逐渐拉起了一支有六七条枪,百十号人的队伍。

在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竖立护法大旗,杨虎城率众参加了护法战争,担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而当时靖国军的统帅是于右任。在护法战争中,杨虎城率领6000余人在关山东北和陈树藩所部血战6昼夜,打破了北洋军的进攻。

到了1920年,在北洋军的分化手段下,靖国军分崩离析,于右任被迫离开三原。而杨虎城不接受改编,到武功重建靖国军司令部,被于右任任命为第三路军司令。而后,杨虎城又在法门寺截获甘军陆洪涛部的33马车军械,实力大增。

1927年初,杨虎城应冯玉祥之邀,担任国民军联军第10路军司令,于是改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10路军军长。到了1930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决议。也因此,杨虎城开始了主政陕西的征程。

杨虎城并非是蒋介石的嫡系,而蒋介石之所以提议让杨虎城主政陕西,主要是因为蒋介石所部在当时缺乏北方的社会基础;而且陕西一带的地域文化较为深厚,排外程度较为严重,他麾下的杜聿明和关麟征等人资历太浅;同时,杨虎城又是冯玉祥的“叛将”,用他来对付西北的北洋政府和冯玉祥所部,无疑是最好的。

而杨虎城也知道蒋介石的心思,所以到了陕西后,在不危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他和蒋介石在政治上表面保持一致,以服从合作为主,但实际上又是另外的一套。因此,为了积蓄对付蒋介石的力量,杨虎城有需要借助其他的外力,而共产党无疑是他最好的合作对象。

1936年12月,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东北军和第17路军行动时,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兵谏,也就是西安事变。同时,他们还以8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以此了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战线。

1937年,杨虎城被撤职留任,而后又被迫出国考察。但其间,杨虎城一直宣传抗日主张,而在七七事变之后,他也曾多次通电蒋介石,请求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但都被蒋介石给拒绝了。而在同年11月,他在南昌被囚禁,而后又关押到湘川等地。

在1949年9月6日,在蒋介石的暗中指使下,毛人凤派遣杨进兴、王少山、林永昌,以及熊祥等4名特务,在重庆戴公祠用匕首杀死了杨虎城、杨拯中、杨拯贵、宋绮云、徐林侠,以及小萝卜头宋振中等8人,而后这些人还用硝镪水毁尸灭迹。

但是,对于杨虎城的死,国民党对外宣传却是在内战后期,杨虎城死于流匪,而且刻意地隐瞒了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过程。

所以,杨虎城的孙子杨瀚之所以写信给马英九,并要求为杨虎城平反,就是因为他要求国民党要尊重历史事实,正确的看待西安事变,在法治人权的原则下,对当年蒋介石不经过军法审判,而用残暴手法杀死杨虎城及其家人,秘书的罪行进行道歉及平反。

国家颁发30年教龄荣誉证书有什么意义?

01:30年教龄荣誉证书,是发给乡村教师的,这是对扎根乡村30年的教师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广大乡村教师的一种精神鼓励。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代代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乡村教育这个岗位上,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自己美好的人生。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贫穷的乡村,培养了一代代人才,为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乡村经济的振兴,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人生就浓缩在这张红色的证书上,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对他们精神的肯定。

这张荣誉证书,说明了国家对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广大乡村教师的重视,它将鼓励现在的青年乡村教师努力工作,沿着老教师走过的道路,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继续向前迈进,继续为乡村基础教育服务。

02:现在,都有哪些乡村教师手里拥有30年教龄荣誉证书?

2016年,国家开始颁发具有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荣誉证书。截止2014年12月以前退休的乡村教师则不颁发这种证书,还有,在乡村教育工作30年的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也不颁发这张荣誉证书。只有2014年12月以后退休的教师,和现在依然在岗位上的具有30年教龄的教师颁发30年教龄的荣誉证书。没有颁发这张证书的退休教师以及具有30年教龄而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同样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出国力,流过汗,虽然他们没有这张荣誉证书,但他们依然值得尊敬,依然值得赞扬。

03:这张证书只是对在乡村工作3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的褒扬。能不能给具有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带来经济利益?目前来看,还不能。

在网上,有许多人就提,这张证书和5万块钱相比,你选择什么?确实这张证书论经济价值不值5万元,如果仅仅选择金钱,那肯定选择5万块钱。乡村教师穷了一辈子,现在能获得这张证书的大多都是转正的民办教师。大家都知道,80年代90年代民办教师的工资有多低?低到什么程度?凡是干过民办教师的都知道,学校的火不敢搭,每天两元钱的菜金工资都不够。大多民办教师们都抽烟,抽的什么烟大家都知道,一两毛钱的劣质烟,就这样也抽不起,更不敢凑酒局,喝酒在那时对民办教师来说是一种奢侈。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随着对乡村教育的支持,乡村教师的工资一天比一天高,尽管工资高了,也只是能满足正常的生活开支,满足温饱。如果说现在的乡村教师富裕了,那真是给乡村教师开了一个玩笑。可以,他们宁肯抛弃这张荣誉证书,你要选择5万块钱。

但是,这张证书本身就是一个荣誉证书,只是给从教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的荣誉,如果现在你想从它的身上得到什么?几乎和做梦差不多。

04:这张荣誉证书,在经济上没有价值,在老教师晋级的时候有没有作用呢?从目前来看,还看不到。

国家对具有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开辟了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条件的具有30年以上教龄的乡村教师,不受条件限制,都可以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其实并不矛盾。符合条件怎么解释?很简单,就是符合所有晋升高级的条件,指的是主要是县级以上的荣誉证书,有优质课证书,论文证书,还有相应的课题等等,总而言之,晋升的条件是和青年教师一样的。这些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直接晋升高级教师,不受其他条件限制。这个其他条件就是指标限制,直进直聘。这一点年轻人比不了,这就是绿色通道。

但是就符合条件这一点,让许多老教师望而却步,他们就是因为不符合上述的条件,才进不了中小学高级教师。那么,符合条件中的荣誉证书,30年教龄的荣誉证书算不算呢?肯定不算。所以,乡村教师30年教龄荣誉证书论其实际作用,还抵不上县级的荣誉证书。

这张荣誉证书,在以后的老教师晋级中起不起作用,谁也不敢肯定,也许以后会起作用的,这只是以后。

乡村教师30年教龄荣誉证书存在肯定有它的意义,最起码它是对老教师的一种安慰。看到这张荣誉证书,就想到时光真快,眨眼之间,我们在乡村已经工作了30年了,老了,也该退休了。仔细端详这张证书,在这张证书的背后,也许能看出自己在教育上所行走的脚印,自己走的路,轨迹清晰,却也弯弯曲曲。

在火车上发生很多有趣的事?

1.坐火车去西安,途径华山站,车上人不多了,一个哥们儿就躺着硬座上睡觉,我和朋友在吃东西,过几分钟他自己睡掉地上了,没动一下继续睡,半小时后他忽然醒了,发现自己在地上,站起来东望西望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接着睡,又睡了一会儿又掉下去了,这下醒了,然后就不睡了!

2.坐火车回家!一哥们看查票的来了,起身就跑!结果被几个查票的追了三节车箱才追上!列车员问:“票呢”?他慢悠悠的从口袋里拿出了车票!列车员说:“有票你跑什么”?他说:“我愿意跑,你管的着吗?我也没让你追我呀!”

3.有次坐火车准备回家,结果不小心在火车上睡着了。。。我很着急,于是对乘务员说:“姐,我坐过了站怎么办?”结果她对我说:“小伙子别着急,来,跟我来,先跟我把票补一下!”

4.记得有次坐火车,火车上挺无聊的,就拿着手机看小说,也不知道在哪个站停着,然后突然有两个妹子,其中一个拍了我的肩膀!说我坐着她的位置,当时我就懵了!我下意识的拿出票看了看没有啊,难道车厢错了,抬头看了看也没有啊,心里想,卧槽我的不会是假票吧?这时列车员过来,叫她俩拿出票来看一下,然后就看好,列车员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她们,说你们来早了,这是后天的火车票!瞬间那俩妹子蒙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