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骂许知远了?
文 | 一拾七
编辑 | 嘈坊
2021年2月,为了挽回持续走低的收视率,《吐槽大会第五季》别出心裁,请到这样一名颇具争议的嘉宾。
他是一位亏损书店的老板,他是一个在网上被 万人嘲 的“反叛者”,同时,他也是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的制片人。
他留着长发,爱穿拖鞋,从外表看毫无攻击性,甚至还有点油腻邋遢。
但他刚登场,张嘴就是一顿对职业脱口秀演员的 “降维打击” ,还差点 “砸了” 这款网红综艺的场子。
他就是许知远,外形逐渐“高晓松”化的中年男子。
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许知远第一次干这种事了。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许知远几乎跟 大半个中国的网民,“对着干”了大半辈子 。
那么他是恃才傲物,是叛逆成性,还是为了利益哗众取宠?他的脱口秀,又凭什么能一边承受着万人抨击,一边又被无数人捧上神坛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许知远的故事。
01
许知远,江苏人。
1976年,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六塘村。他的父亲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母亲则是全职太太。
他小时候的生活不算太平。1983年,我国决定裁军百万,已经完成全部使命的铁道兵自然首当其冲。许知远也就是在这一年,跟随父亲远离家乡,搬到了北京。
不过许父的军装是脱了,但他心中极强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 可没卸下,为了祖国,他甘愿做一块砖,国家需要他去哪,他就往哪搬。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知远在接下来的 六年里,足足换了五所小学 。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到了许知远这,极度 有纪律守秩序 的许父,却成了他最好的“反面教材”。
他才不想成为父亲那样,一辈子都 循规蹈矩 的人。
叛逆的种子,从这一刻起深埋心中,也为许知远之后充满争议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02
1995年,许知远19岁。在高考放榜的前一天晚上,他失眠了。
而他失眠的原因,还要从这两个男人讲起。
那就是 朱自清的徒孙孔庆东, 和以 反传统、反权威 的激烈姿态,登上台湾文坛的大作家 李敖 。
众所周知,我国首都有两所世界超一流大学, 北大和清华 。不过,这两所大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超高的教学质量和享誉全球的盛名。
那是什么呢?
当然是这两校学子,百年如一日的 “暗暗较劲” 。他们总是变着法儿的想把对方比下去,证明自己才是帝都第一。
而作为 朱自清 的学生 王瑶, 的学生 钱理群, 的学生 孔庆东 ,他自然是一位 究极“北吹” 。
在孔庆东眼里,自己以及自己老师和师祖的母校北大,那 空气都比清华甜,月亮都比清华圆,反正方方面面都比清华强!
“清华爆炸了无所谓,但要是北大爆炸了,人类 历史 那都得倒退50年!”
所以作为孔庆东学生的许知远,自然而然地便对北大心驰神往,他甚至对自己说。
这辈子要考不上北大,那就是白活了!
而李敖呢?极具反叛意识的李敖,是许知远的精神偶像。许知远从16岁第一次读到李敖的 《十三年和十三月》 时,就一直对这个远在宝岛的大作家 “寤寐思服” 。
但他想,人家凭什么见他呢?
于是,为了能跟理想和偶像更近一步,许知远便把考上北大,当成了他前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有惊无险地,本来估分要比北大分数线低几分的许知远,踩着分数线,被北大微电子专业录取。
美梦成真的他欣喜若狂,还难忍激动地,骑着自行车把北大溜了个遍!
可这时候的许知远还不知道, 人生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03
1996年,刚上了两学期课的许知远,突然觉得 这个大学真是没法念了!
在他的印象中,只要来了北大,那等同于跨越了近百年的时间线,回到了那个滚烫的五四年代,跟无数有激情、有梦想、有深度的先辈 隔空对话。
可现在呢?充满商业气息的微电子专业,简直让一腔热血的许知远窒息。
他开始远离自己的专业,不断去听文科的课,他郁闷的心情,直到自己的高中老师孔庆东回北大继续深造,才有所好转。
在孔庆东的小房间里,许知远认识了不少牛人。而新世界的大门一旦开启,便一发不可收拾。
许知远觉得天天在学校混,实在没意义,他得出去看看才行。就这样1999年,许知远蓄起了长发,提交了休学一年的申请,随后目的地——桂林。
大概年轻的灵魂总是迷茫。
无所事事的许知远在桂林逛了一圈,又回到了校园里。这次他更无聊了,无聊到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 看女生洗澡!
最后无聊过了头的许知远,办起了校园杂志——《微光》。从这个杂志的名称我们也可以发现,他的目标,他的渴望一直很明确,只是暂时找不到前进的路了而已。
只可惜,这个杂志还没办上几期,就发生了两件,让许知远备受打击的大事。
04
1999年末的一天,学校的书记找许知远谈话,勒令他赶紧把“ 批评校园日益世俗化” 的杂志《微光》给停了。
还是在这一年,许知远看到了 香港中文大学 办的杂志,他一下就惊呆了!
人家那才叫杂志啊,从排版到印刷都非常成熟!
相较之下,自己办的那叫什么玩意儿?许知远瞬间沮丧起来,他意识到,中国大学的整个的学生生活水平是多么的低劣!
理所当然的,许知远开始渴望变革,他渴望有什么东西,有什么人,能来叫醒 “沉睡的” 年轻人们。
如果没有呢?如果没有,那他就自己来!
200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畅销了近20年。
2002年,许知远首次走出国门,开启了一段让他回味终生的 思维激撞 之旅。
他在美国采访了整整15位顶尖的经济领域大咖,比如已经94岁高龄的经济学家 加尔布雷斯 ,又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希勒 。
跟这种时代先驱、行业巨鳄的对话让许知远受益匪浅。同时,他也犯下了,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 自负 。
通俗地来说,就是许知远 “飘了、傲了、狂了、觉得自己简直没谁了、看谁都觉得谁不行了!”
2003年那会儿,许知远在报社上班(经济观察报)。报社开年会的时候,社长邀请他上台去给优秀员工颁奖。
结果许知远倒好,他上了台,直接指责社长道:
我拒绝颁奖。你这个奖,根本就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冲突颁的,并不是能者居之。再这么下去,报社早晚倒闭!
他说完这句话,便头也不回的走了,独留在台上凌乱的社长,以及一众完全傻掉的员工。
后来,许知远的父亲听说了自家儿子干得“混账事”,忍不住打电话训他:
“你不要太肆无忌惮了!”
可这时候的许知远哪里听得进去呢?
似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的话是圣旨,可等他们到了一定年龄,父母的话就成了废纸。
不过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许知远很快就尝到了过度自负,所带来的苦果。
05
2005年,许知远开了一家名为“单向空间”的书店,只卖他自己喜欢的书。
他幻想着,自己以后能过上理想生活。
不过结果嘛,喜忧参半。
喜得是,真的有不少跟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到这家书店,但烦心事儿也随之而来。
看他这里有噱头、有话题、有热度,2006年前后,有好几家资本过来跟许知远谈合作,给他恼得不行。
紧接着2007年~2008年,许知远干脆离开北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游历。可能在国内转了转又觉得没意思。
2009年~2012年,许知远再度出国,开启了一场名为 “逃离浮躁” 的异国之旅。而他过度自负所招致的“恶果”,也正是在这期间,悄然来至。
2010年,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许知远上了热搜 。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是许知远心里不服气,他连夜炮制了一篇文章—— 《庸众的胜利》 。并在文章中大肆批判韩寒的文章浅显而直白,喜欢他文章的人,也是浅显又直白,可怜可悲可叹!
他这一番操作下来,可给韩寒的粉丝们得罪了个遍。
同时他总是故作深沉的样子,也早有网友看他不爽了,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 “深沉 装” ,再加上许知远长相也不讨喜,理所当然的,许知远几乎被全网炮轰。
但这时候许知远还不甚在意,反正谁骂他,他就骂回去。
他嘴上说着“逃离浮躁”,可实际上呢?他似乎一直处于“浮躁中心”,这又当又立的行为,大概就是他当年被万人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那时的他,当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只是悠悠地感慨了三句话。
又或许,当他觉得真的自己有错的那天, 他也就不叫“许知远”了。
06
2013年,许知远上了一档综艺《我的父亲母亲》。
不过这期节目的视频,很快就被屏蔽掉了。
至于原因,在2014年的那一期《新周书房》,或许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 许知远实在太敢说了。
似乎这世界上,只有他脑海里没收录的词,就没有他不敢说的话。
但人嘛,总是会成长的,而属于许知远的契机,很快就来了。
那就是2015年的《十三邀》。
2015年,许知远的俩朋友张帆和于威突发奇想,打算做一档采访节目,他们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洋洋洒洒拟了13个名单。
这13个人横亘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通俗来说就是“十三不靠”,节目《十三邀》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这回,许知远破天荒地心里有点打鼓,不知道自己做主持人能不能行,他的俩朋友张帆和于威一个劲儿的给他打包票: 怕啥呢,大不了上去挨骂!
结果呢?结果就是许知远, 真的挨骂了 。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许多人靠着骂别人吐槽别人火,而许知远,他是活活被广大网友骂火的!
他在《十三邀第二季》的时候,采访马东。让马东的粉丝,批了个痛快。
他采访李诞,不仅李诞怼他:活得沉重。就连网友也跟着起哄: 人间不值得。
要问大家为什么这样针对他,难道只是因为他喜欢故作深沉,只是因为他太傲吗?
还真不是。
要怪只能怪他在《十三邀第一季》采访女神俞飞鸿的时候,视频被人挑着有争议的点,掐头去尾传上了网。
再加上他刚做主持的时候没什么经验,那期《十三邀》简直堪称“人间炼狱”,大型尬聊现场,全国观众看完人人喜提一套房——用脚指头在地上扣的。
许知远本来就自带点文人才子的傲气,再加上有心人这么一运作,你说他的风评,还能好了吗?
不过他风评差是差了点,但他有才华,那也是真的。《十三邀》洋洋洒洒从2015年,一路顶着非议和谩骂,竟然出到了2020年,整整五季之久。
在一众综艺里,这个成绩实属长寿。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打磨,许知远的成长,大家也是肉眼可见的。他还是曾经那个有棱有角的他,但也不再那么锋利,不再胸中只有“愤怒”,只有对这个时代不公的抱怨。
理所当然的,这次他又火了。
07
2021年2月,许知远来到了《吐槽大会第五季》的现场,也为这个摇摇欲坠的节目,带来了无限生机。
这位不再“愤怒”的反抗者,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告诉了所有人,什么才叫真正的“吐槽”。
他先是吐槽李诞,报了当年那“一箭之仇”。
接着张大大和金星,也不能幸免于难。
他吐槽的话也很有意思,从亚里士多德到鲁迅,再从川端康成到《雪国》。
许知远的言辞之辛辣思维之广泛,让无数网友为之咋舌,忍不住,就为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按照许知远的性格,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肯定,他哪怕不表露得太过明显,最起码也要好好开心一番。
但这次,他出了奇的“淡定”,只是“事了拂衣去”。
他是真的想通了,还是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了,我们不得而知。但也许在这一瞬间,他回忆起了2012年的台北。
08
2012年,许知远曾有幸,跟自己粉了二十年的精神偶像李敖在台北相会。
可这次跨越了二十年的聚首,最后留给许知远的,只有无尽的尴尬。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李敖早就不是曾经那个李敖,许知远,也不是曾经那个许知远。他们的人生曾经毫无交集,如今也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可谈。
那天,俩人在一起吃了个冰淇淋,就匆匆别过了。望着李敖离去的背影,许知远总觉得,他的心里似乎是少了点什么。
那感觉就像,我们二十岁时,能买得起十二岁时渴望的玩具。但我们已经永远遗失了,十二岁时的那份心情。
不过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许就是学会跟自己和解。
李诞曾说许知远没有活明白,但现在,他大概是真的“悟了”。
他还是锋利的,但不再是尖锐的,他开始学会理解和包容,同时,也没放弃自己的批判和辛辣。只是他的很多话,都只说给“懂得人”听了。
或许,从某个角度来说:
这世上所有人,都是“许知远”,又或许我们自己,也是“许知远”。
当灵魂互相激撞,契合了,那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没对上,那就落花流水,随它去也。
光阴似箭,人生不过寥寥几十载,活出自我,活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潇洒,才算没白来一趟,这繁华三千。
“另类”偶像——李诞
“人间不值得”
第一次听见这一句话,感觉“惊为天人”!
殊不知,这一句带着如此沉重深刻的哲学气息的话竟然出自一个娱乐明星之口,甚至他还是是一个玩喜剧的。
他就是李诞。
曾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脱口秀演员,一个小眼睛,其貌不扬的大男孩。
我们乍听之下,一个人,得经受生活多大的苦难,得忍辱负重前行多少时日,得对人生有多么得绝望,才能说出“人间不值得”这样深刻的话!
可我们反观李诞,观众眼里看到的他总是夸夸其谈,插科打诨,甚至游戏人间!我经常会偶尔恍惚,他是怎么从这个弱肉强食,纷繁复杂的娱乐圈脱颖而出的?
但事实是,他是最火爆的综艺节目的策划人,他是另一档同样火爆的综艺节目的导师,很多明星大咖见到他都称之为“诞总”,甚至从来都是俊男靓女主场的婚纱旅拍品牌都找他代言。更不用说,频繁受邀成为各大节目的座上宾了。
细思之后发现,李诞虽然爆火到堪称现象级,但和所有主流价值观似乎都没什么必然的联系。英雄主义?绝对没有;上进?看不出来;励志?也没发现;至于颜值?不说也罢。
可,究竟是为什么呢?前几天,关于救猫还是救画的那场辩论里似乎给出了答案!
所有看过“奇葩说”那期节目的人大概都知道,那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各大辩论高手齐齐出招,个个“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李诞本被认为是那场比赛里的“食物链最底端”。可最后,惊艳到众人的却刚好是他!
“名画最好的归宿就是烧了”
“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
“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烧没了的微笑”
这是李诞在讨论艺术品价值时提出的观点。
这样的论点绝对不是一个正经的辩手能想得到并且说出来的。所以,满堂的喝彩是属于他的!
那所有人的喝彩和欢呼都是送给李诞所提出的论点内容的吗?应该并不是。这些欢呼纯属是给他个人的,是他个人魅力引发的,是源于对他敢于以调侃笑谈的方式说出这些话的钦佩,也是源于对他拥有这番标新立异的思维的崇拜。
比赛里,辩论大神黄执中苦心构建的“遥远的哭声”的论点,被李诞谈笑间击碎落地。而这,也不是因为李诞的论点更站得住脚,而是不管他的内容还是他的表达方式,都更接地气,更能引发普罗大众内心更深层的共鸣。
忽而间,又想起李诞在另一个节目里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我就希望自己活在浅薄里,活得流于表面”。
此刻,我懂了!
他爆红,就是因为他浅薄,就是因为他洒脱!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把光鲜亮丽,人五人六的形象往外展示,把所有的空虚愤恨潦倒留给自己。可李诞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台上调侃他自己深夜买醉的囧态。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善意和博爱。可李诞可以毫无保留地坦诚自己是自私的。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在外人面前把自己伪装的严谨幽默有礼。可李诞可以在任何一个场所随意地展示自己最舒服的姿态。
他就是“洒脱”的代言人!而我们成为不了他,所以选择喜欢他。他就像可以随时为我们大众发声一样,去肆意驳斥那些高阶的思维,去调侃那些权威的论断,去点破一些羞耻和无奈。
有人说,李诞和韩寒一样。他们是时代“推荐”给大众的。
韩寒的时代,年轻人大多愤青,不愿服从,不愿被安排,社会法制和文明传统,不允许他们像古惑仔那样肆意妄为。韩寒的横空出世,就像给了他们出口。原来是可以反抗权威的,原来出格出跳的思想并没有被不允许的那么彻底。所以,浪潮席卷。
可后来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人都是韩寒,韩寒的成功不可复制。浪潮逐渐褪去,人们回归理性。可理性和压力存在太久,是很压抑的。
所以,现如今这个时代,年轻人大多憋屈。李诞的出现,像一根疏散这些憋屈的管道。正直而又洒脱。他说“这个世界的维系,就是靠我们这样自私的人,我们自私地活着,又不去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
追求自由,又保留了善意。我们不用去反抗,对抗,左右他人,我们也可以赋予自己自由。
何其深入人心啊!
可是我们清楚,李诞和韩寒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成为不了他们,他们都是有底子,有深度,有学识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特有的成功之道!可李诞和韩寒又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让自己有深度的灵魂刻意浅薄了。他也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我们大可不必把他当做榜样,因为我们不可能活成他那样!
所以,李诞只能成为一个的偶像。他是一个“另类”的偶像,不羁,却又幽默风趣,不帅,但才华横溢!
李诞是否真如网上所说的那么有才华,大家对他有什么评价呢?
凡是李诞的作品,基本上都采纳“金句即爆梗”的套路。李诞的作品既包括上述的这些节目,也包括他写的书。李诞早前是一个的签约作家。一个是韩寒旗下的内容平台。李诞的文风很韩寒。这一点可以在《冷场》和《笑场》里得到验证。不一样的是,李诞喜欢总结和造金句。不一定。我认为还是第一点,基于用户洞察之上对生活真相的总结。这种总结最大的优势是让受众读懂你,让受众跟你产生共鸣。韩寒不屑于与受众共鸣,但李诞不行,他靠这个吃饭。
有人说李诞没有系统思想,太碎片化。殊不知,这个时代就是个碎片化的时代。内容越碎片化,反而越符合年轻人“快闪”的内容消费模式。熊猫集团的申晨是营销行业比较知名的分享人。在谈到内容时,他总结到,如今段子满天飞,段子手遍天下,绝大数人都喜欢好玩、有趣的内容,未来企业的传播 定是段子化的。我同意他的说法。但,不是所有的段子都适合用于传播企业形象;像李诞这种可以晚起共鸣、饱含人生哲学的金句,企业市场部可以在内容库里储备一些。
有了强大的人设护体,接着便是投其所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是了解用户,这门功夫叫作“用户洞察”用户洞察是奥美的看家本领。前奥美文案李诞深谙其道。用户洞察的主要方法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主要目的是了解行为背后的思想。从受众的行为到真实的人性,中间环节是理解。理解行为以及理解行为背后的思想,内容创作者的差距就是在这个环节拉开的。
李诞师从奥美林桂枝,林桂枝曾是中国营销行业top1的内容选手。她的笔下,每一个字都能直击人心。李诞从奥美出走后,第一份工作是为《80后脱口秀》写文案。相声演员王自健在讲李诞的故事时,有时候甚至会把自己感动。这就是内容里的人心的力量。李诞走到台前,他的思路未变,但是找笑点前他会先找痛点。痛点从哪儿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来。他很清楚,他的痛点是现场大部分青年的共同痛点,他通过演绎,让人们带着笑直面这些痛点难怪有李诞的粉丝说,每次看李诞的脱口秀,听的是他的故事,但总觉得是在说我自己。
李诞很懒李诞最红的时候既不是在吐槽大会,也不是在脱口秀。而是因为在向往的生活中躺了一天,没用、懒,原来生活中的李诞是这样的啊。是的,我就是这样的。我不爱干活儿。活儿如果不干,就没有活儿了啊。他甚至拿起电话,给媳妇儿撒娇我待腻了啊,他们总让我干活儿。谁知道节目播出后大火。很多人路转粉,爱上了又懒又丧的李诞。李诞用自黑的方法,让受众解除心防,获得同情,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诞的懒是很真诚的他坦诚,他有过改变世界的梦想,后来,他发现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有没有李诞,似乎没关系。那么好吧,那就按着世界的规则来好了。万物皆为刍狗,这是丧的本源。李诞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丧是丧到骨子里的,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已经懒了。李诞懒得真诚,懒得露骨,可信度高。
痛点也好,笑点也好,是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如何用一个盘聚拢起来,李诞采用的是关键词策略。关键词策略在《吐槽大会》的内容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李诞是《吐槽大会》的主笔之一。不论是主咖和副咖,在写吐槽内容之前,他们会优先确定一个关键词。例如王岳伦,关键词是吃软饭。大家在吐槽王岳伦时,全部聚焦在这一点上,从嘴老到嘴小基本上都吐槽了个遍。李诞的一句王岳伦没有中年危机。,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至今都是吐槽大会上的经典。最后到王岳伦自我吐槽时,就显得很自然,行云流水了。反而为他赢得了同情分。
让我从内容的角度来谈谈李诞。 笑果文化首席内容官。 小果是一家内容创作公司。 人是这项业务的核心要素。 小果的池子跑了,绯闻不断。李诞一人撑起世界,让《脱口秀》第三季红火起来。 李诞个人实力很强,主要是内容创作。《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开场,李诞就以“我小看”的名义吐槽脱口秀和小果公司。 脱口秀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病毒期间,公司旅游取消了,我以为是这样,显然,我低估了。 短短几分钟的吐槽,李诞就直接上了热搜。 很少有人否认李诞的知足能力。 有人说李诞是天生的小丑; 有人说李诞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概括世界事务的能力; 有人说,李诞的噱头翻译符合当下的内容潮流。 这些都是李诞的内容,只是角度不同。今天我们也来说说,我们主要讲讲李诞的创作套路。
李诞成不了神,他不想成,还不如尽量回避,回避成就或者算是成就了一些一流的成就。 这可能不是常识。 但李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聪明的人想要做好一件事,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就像李诞说的嘴巴秀一样,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 做好是一回事,达到顶峰是另一回事。 特别是当一个人想成为一名作家时。 或者是一个艺术家,聪明一点帮助都没有。 他需要的是磨砺,永恒的孤独,面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以及甘愿穷一辈子。
不断的思考,痛苦,然后是启蒙,然后是新的痛苦。 聪明的人会提前看到这一点,并阻止自己这样做。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聪明的人太擅长寻找更舒适的道路。 所以李诞说他从来没有做过梦想,因为梦想开始就放弃了。 我们面对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无论多么肤浅,真的不值得我们年轻时深夜流下的泪水,不值得我们追问,甚至不值得认真生活。 所以,最好是快乐,保持距离,在没有出生的情况下与自己快乐。
韩寒李诞共同代言利郎,你觉得违和吗?
在11月18日,知名服饰品牌利郎正式官宣,作家韩寒成为其品牌全新代言人,利郎之前的代言人是老戏骨陈道明,他的广告语曾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如今韩寒将成为利郎品牌的第二位代言人。利郎的品牌推荐官则是知名脱口秀演员李诞,看起来与韩寒有点不相搭配,但其实也并没有多少违和感,两人都非常有才华,独立、思索、时代文化和娱乐精神、态度等特点在他们俩身上都有所体现,而且富有正能量,两人特性交融反而会给利郎这个品牌带来不少想象空间,让这个精致有特色的国货品牌受到更多关注。利郎在选择品牌代言人上还是显得比较谨慎保守的,并没有选择流量或者爆红的年轻明星来为其代言,不跟风逐流,显得很有自我特色,选择属于真正贴合品牌的代言人更加重要,也看出来他们的自信。利郎这么多年来,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服饰品牌,在营销上并没有过多的布局,而是稳步推进发展,依靠品质立足长远,已经成为如今比较受到信赖的一个国货男装优质品牌。之前在品牌发展初期,利郎选择了陈道明这样的戏骨作为品牌代言人,利用当时其较大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展开了长达15年的合作,取得较好的商业拓展。而如今,经济消费升级,市场竞争出现变革,利郎多年来的营销策略遇到不少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未来发展。利郎如今提出了“新商务”战略,欲拓宽品牌的营销和发展,创新变革提升竞争力。从传统的商务休闲到新商务,选择新的代言人和品牌推荐官,代表着利郎要向前迈进和突破,新理念,新征程,更换代言人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韩寒作为当代一个很有思索精神又奋斗向上的作家、赛车手及导演,坚持自我,踏实稳重,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奋斗精神值得赞赏。虽然韩寒没有很多年轻明星那样炙手可热充满流量,但是其时代代表性很强,气质非凡,也不乏众多关注,手机品牌OPPO在年初就曾邀其成为代言人,如今他又成为利郎代言人,引起了不少关注。李诞作为演员、编剧,幽默有才华,充满“搞笑”魔力般,有自我特色,很有亲和力,也是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颇有影响力。韩寒与李诞都算是很有自我个性,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吸引力,两个人与利郎的合作,其实很有可能会激起不少消费者的共鸣理念,有助于利郎的品牌理念得到更多新商务人士的认可。
纵横《四海》,惟余初心
本评论剧透程度:不高 。
韩寒的片子,通常同时具备以下 元素 :小镇、汽车或摩托车、大哥脑子不好使却想征服全世界,女主角有主见而一往情深,一帮小镇青年至死是少年,几个吹牛逼的不是骗子就是怂人,一组父子,一组恋人。偷抢拐骗,通常不被认为是主流,但其实生活中就还满常见的,在县城、小镇甚至是横行状态。而城市更多元,平时看到的装逼这一面的人比较多,城市产品丰富,丰俭由人,能给人大体的体面生活,屌丝就更隐蔽。
哦对了,还有一箩筐的笑话和金句,和一个悲剧的内核。这么一堆元素却组出来千变万化的片子。不仅过审,还常能赶上贺岁片的档期,也是神奇。
比如这个片子里有几句对话:
明天我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想把它做好。
做好了又怎样?
做好了就会像没做一样。
所以感觉这个片子票房不一定会好。因为好的片子其实就会像不好的片子一样。
片名 《四海》,一般跟纵横四海,四海为家,四海升平等意向联系在一起。重庆话说一个人“四海”,是会交朋友的意思,是妥妥的社牛。片子里阿耀和欢颂到大城市躲债、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朋友,心里除了还债,就只有对方,外人看来其实相当孤独。后来欢颂不在了,阿耀回到海岛生活,就好像回到了原点。“四海”名不副实,却大有深意。更像是经历过人生风浪,更能欣赏宁静生活的意思。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谐音梗 。常看脱口秀的都知道,在李诞那里谐音梗是要扣钱的。韩寒这里却百无禁忌。《四海》的谐音梗有吴仁腾(无人疼)、吴仁耀(无人要),吴仁腾跟吴仁耀说以后生了女儿还要起名叫:吴仁爱。Showta哥原来是广州小蛮腰的维保人员,“修塔”哥。
能让人联想起来的都是 致敬 。阿耀飞跃珠江致敬柯受良飞跃黄河。Showta哥一身白衣在台阶上转过身,背后是烟火,手里端着红酒,脸上是自以为很帅的笑容,致敬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大湾区的哥哥陈小春一身专业赛服出现,致敬《头文字D》和《古惑仔》。阿耀临睡前枕头边的一本《麦琪的礼物》,他和欢歌都在默默地做让对方喜悦的事却不让对方知道,在命运的拨弄下出演了悲剧却至死无悔,致敬的就是《麦琪的礼物》咯。
《四海》里讲到 禁摩 ,可以看作向《后会无期》致敬。《后会无期》里阿良曾经说过,他特别喜欢摩托车,同学都到了城市,他没有去,在老家开了间摩托车维修铺子。问他是因为留恋吗。他说:因为城市里禁摩。我身在80、90年代制造业兴起,靠摩帮蜚声中外的重庆,在想什么时候连重庆都禁了,那摩托车行业就真的差不多夕阳西下了。
选女主角 的偏好。迄今还没有可以号称”寒女郎“的御用女主角出现,韩寒整合资源的能力惊人,总是能从不同的类型片中踅摸到女主角,其中不乏别的导演的御用,比如刘浩存是“谋女郎”出身,之前赵丽颖曾是于妈的御用。韩寒偏好的女主,姿色在小家碧玉之上,穿着有寒门感,是荆钗布裙不掩天香国色的设定。表情娴静不需要太丰富,所以演女主的演员通常会被骂没什么表情。此外通常脑子好使但不怎么使,导致性格呈现出跟能干程度不太相称的蠢萌状态,对男主角一往而情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了影院,木果问我这个片子是不是想告诉我们: 喝了酒不要去海里游泳,摩托车不熟练不要开车上路,不要危险驾驶,以及不要借高利贷 ?
唔,联想起在影院对多处危险动作代入感都很强,跟陈小春赛车和飞跃珠江,有多处让人紧张得几乎喘不过来气,一瞬间我突然明白过来《四海》上春节档原来大有深意。 普法和安全警示教育 呀~再合适不过了。
许多人觉得呀飙摩托车的片子,千万莫把我家娃带坏了。其实不然,把娃拉去看,看完他就没那么躁了。
“第四堵墙和时间的界限”是什么梗儿
出自西方戏剧。意思是演戏的舞台是另一个世界,他和观众是分离的。因为舞台是三面布景,而面向观众那个面是空的,演员应该把他当做是“第四堵墙”,沉浸在自己的表演当中。
而“打破第四堵墙”的意思是演员演戏的时候经常跳戏,总是看镜头,会给观众造成“他知道我正在看他”的感觉,从而使观众不能沉浸在电影的节奏中。现在这句话一般用来嘲讽演员演技不好。
而电影中也有对“打破第四堵墙”的特别运用,或是表现出喜剧效果,或是惊悚效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