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超越时空的圣人是什么梗

那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存在过至善的圣人?至于说圣人至善至美”他们是不会承认其他宗教、其他地域的圣人的。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圣人。那么我只能说圣人永远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最近阿娇的新电影《京城81号2》上映中,在目前比较颓败的国产电影中还算表现亮眼,一部分无良网友不停的在弹幕中刷陈冠希的名字。小情侣之间干些男男女女的事情其实很正常...

超越时空的圣人是什么梗,那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存在过至善的圣人?

说圣人至善至美也罢,说人无完人也好,都是“有人”说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大家都这么认为。况且这两个“有人”也不一定是同一部分人。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祥的情况:前面那个“有人”和后面那个“有人”在谈论“圣人”的标准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是鸡同鸭讲。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世间究竟有没有“圣人”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单纯就“圣人”这个词来说,他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文圣”、“武圣”、“诗圣”、“医圣”等等。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圣人”。推而广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圣人”。

至于说圣人至善至美,其实在不同的时空下,至善至美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万事无绝对。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古代以劝守寡的妇人终身不二嫁为善,今人以鼓励其大胆追求幸福为善;唐朝女子以体形微胖为美,今人以身材苗条为美。所以说,善和美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有人说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可以称为圣人。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都认同这个说法吗?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认为世上只有一个圣人,那就是他们的真主安拉。信奉基督教的人也只认他们的上帝耶稣为圣人。他们是不会承认其他宗教、其他地域的圣人的。

所以说圣人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产物,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圣人。

如果你非要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圣人,全人类都公认的圣人,那么我只能说圣人永远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喜欢向别人伤口撒盐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阿娇直播网友直刷陈冠希名字,伤心往事不要再提!

最近阿娇的新电影《京城81号2》上映中,上映效果还不错!

在目前比较颓败的国产电影中还算表现亮眼。

然而,作为主演之一的阿娇也是为了宣传电影,感谢粉丝,还专门进行了一场半个小时的直播。

但是让人尴尬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部分无良网友不停的在弹幕中刷陈冠希的名字。

阿娇看到后,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来回应!

全程表情尴尬,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屏幕。

其实,就我个人觉得:

这件事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阿娇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大家也没有必要再次重新揭起阿娇伤疤。

何况,当时阿娇是陈冠希的正牌女朋友。

而张柏芝只是他的性伴侣。

没有必要这么辱骂阿娇!

她也没有犯什么错,小情侣之间干些男男女女的事情其实很正常!

反观当下娱乐圈!

其实比阿娇过份的所谓"女孩"多了去了。

滥交、多次流产、脚踏几只船的,才更恶劣,更恶心,更恶毒。时光倒流!

如果当年一切都没有曝光,陈冠希、阿娇他们依然还是我们眼中光鲜亮丽的大明星。

最后我想说:

其实每个人的私生活都略带肮脏,只是我们都把肮脏的一面掩饰起来了。

他们只是不小心被曝光了,不要总是抓着别人的过去不放手,这是很不道德的!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犯一些错误!

当事人已经诚信忏悔!

何况当时的他们还处于正常的拍拖关系!

并没有毛病!

没有必要一直在说!

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

我是历史小学徒,下面,我尝试着从青楼的概念,不同时代青楼的发展和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开放程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青楼文化背后的士大夫观念和社会经济土壤。

一、青楼概念的历史溯源

“青楼”一词原是“青漆粉饰之楼”,指的是门阀贵族高达的楼宇和居所,与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娼妓无关。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青楼一词,出现在魏晋曹植的诗词作品中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直到唐代,“青楼”才开始与娼妓相关联,如李白《楼船观妓》中的“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及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到了宋、元之后,“青楼”一词与现代的意义所差无几,成为烟花女子聚集所的代名词,与其意义相近的,还有平康、行院、北里、章台等等。

二、不同朝代青楼的发展略论

青楼一词出现虽然在魏晋时期,但与青楼现代意义接近的娼妓出现的时期更为久远。古代广义的青楼女子是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人,狭义的娼妓是唐代以后才出现,泛指出卖肉体或才艺换取金钱的人。

早在夏商时期,在古人谴责夏桀荒淫误国的话语中,可以推断夏商时期已经兴起嗜好歌舞声色的风气,在天子、诸侯等贵族中圈养女乐,是青楼文化的雏形。进行春秋战国,齐国著名宰相管仲开始首创官办妓院,容纳了700名娼妓,此时的娼妓,除了通过美色和技艺娱人,还担负着人际交往和外交活动的作用,经常用来接待贵宾及庆典活动。

到了汉代,由于奴隶制度的影响,家妓开始盛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鼎盛状态,上层贵族官僚甚至把家妓的数量作为地位的象征。“宠臣群下,亦从风而靡;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致有争夺,如恐不及,莫为禁令。”女妓身份卑微,只是其主人财富的附属品,主人可以对她们进行任意的买卖与杀戮。西晋权臣石崇就曾在一场宴会上,因客人不肯饮酒,一连杀害了十几个家妓。

宋代与唐代的青楼体制一脉相承,将娼妓分为官妓、营妓、市妓三类,其中官妓隶籍于教坊,市妓属州郡管辖。青楼的数量与规模较前均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营模式也更加丰富,拓展到杂剧俗乐、说唱、演出等。由于唐宋时期较为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甚至出现了像李师师、薛涛、鱼玄机、李冶这样具有才学的女妓诗人。

进入明代,朱元璋建国后,甚至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并亲笔题词劝嫖,吸引富商消费以增加国家收入,但大多富商在家养私妓,而朝廷官员反而利用公款到里面吃喝玩乐。朱元璋一怒一下撤销了官办妓院,官办不受重视,私营妓院开始繁荣。

明时“淮河以北的济宁、临清等地,繁华丰阜,无异江南,临清最盛”。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就记载了临清的妓业之繁盛:“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进入清代,清初还保留着前代的官妓,但到清中叶乾嘉时期,古老的官妓制度被消灭,私妓也受到法律禁止。但青楼发展由明转暗,私妓不断蔓延发展。清代文人就经常流连于花街柳巷,比如《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等人。

三、古代的社会开放程度

小学徒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开放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也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总体来说,社会文化仍是较为自由开放的。当时青年男女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结伴前往山间河畔出游。春秋时期的治游之风在诸侯各国都非常行,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固定幽会地点,比如燕国的祖泽、宋国的桑林和楚国的云梦,《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对爱情有着直接的描写,如《关雌》《漆消》、《野有死庸》等篇。

第二阶段是汉朝至宋朝。西汉以来,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作为大一统王国的统治思想的地位逐步确立巩固下来。封建礼法规定结婚需经过“纳采”、“问名”等“六礼”。春秋时期的冶游定情成为不受认可的婚姻形式。孟子曾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传统的儒家,虽然偏向保守节制,但并不否定人伦之道,甚至在一些正式的公开场合,也可以自由大方地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如东汉时儒家大会公开讨论形成的经典著作《白虎通》,就有文章写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谍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谍渎”之事即夫妻之事,也就是要对男子进行启蒙教育。

第三阶段是元朝至清朝。南宋末年,程朱理学在儒家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作为官方统治思想确立下来,从元朝至明清,都一直作为统治思想持续巩固。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主宰,要求对君忠,对父孝,对友义,对夫贞,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守节,死了丈夫也不能改嫁。

《宋史》中对为守节而死的女性大加赞扬“项氏,吉州吉水人。居永昌里,适同里孙氏。宣和七年,为里胥所逮,至中途欲侵凌之,项引刀自刺而死。郡以闻,诏赠孺人,旌表其庐。”

正是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明朝清朝的官办妓院远不如前代兴盛,至清朝中期甚至还以法律形式禁止了私妓,虽然效果不彰,但也显示了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宽容程度。

小结

由此可见,青楼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包容程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在汉代以前较为开放的环境中,青楼文化仍处于萌芽阶段,娼妓的定位也主要停留在女乐等广义概念上。而在明清时期,虽然受程朱理学影响,社会开放程度远不如前,官方对青楼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大,私妓等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古代青楼的发展,并不能反映各时期的社会开放程度。

四、青楼文化发展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观念

(一)反映了不同时期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在青楼文化中,士妓交流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古代青楼文化的不同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唐代,科举开始打破门阀的限制,给了读书人阶级跃升的机会,文人和青楼娼妓的相遇,往往是文人在状元及第前的苦闷时期,文士中举时便是士妓交游结束之时,作品中往往透露出文人群体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优越感。比如《游仙窟》、《李娃传》、《柳氏传》、《洛中举子》、《钱塘秀》等都是唐代表现青楼士妓交游的文化作品。

南宋后期理学兴旺,文人士子的心灵无法得到自由的释放,反映在青楼文化中,就是对大量恪守儒家伦理道德的妓女形象的塑造。如义倡、张赛赛、李师师等,借此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以求在理学束缚的高压下将狎妓行为合理化。

明代由于文化极权的实施,皇帝、贵族与宦官长期处于权利的中心,士大夫群体的地位大不如前,加上明中叶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士大夫的优越感渐渐丧失。同时,在以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的支撑下,很多失意文人往往选择在青楼中纵情声色,以暂时排解心中的郁闷。同样的,在清代中央集权制强化,大兴文字狱,落魄士子将青楼和女妓当作情感依托。由此讥讽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二)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

宋代和明代虽然是程朱理学主导的时期,但青楼规模却远胜前朝,这与当时经济状况的发展密不可分。北宋时期,市坊格局被打破,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了交子的纸币贸易形式,取消夜禁并出现了“夜市”,孕育出市民阶层这一新的群体。与女妓群体接触不再是达官贵人的特权,城市的大街小巷、瓦舍等娱乐场所都成为女妓兴起的平台。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东部沿海开始萌芽,加上政权腐朽伴生的管制放松,城市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物资充盈,商品繁荣,物欲的膨胀使社会奢侈之风日盛。

“嘉靖以来,浮华渐盛,竞相夸诩”,“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刃骄吝,互尚荒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明代私妓的兴盛,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至清代,虽然正式禁止了娼妓行业,但此时西方国家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商品经济与外来文化在悄然冲击着中国社会,也正因此,此时的女妓改变了过去佳人爱才子的传统,更加沾染上腐朽的金钱气息。

小结

青楼现象的兴衰,并不能直接反映古代社会特定时期所倡导的主流思想和开放程度,但其在青楼文化和行业的发展,却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从对青楼女子的形象可以折射出特定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从官妓、私妓等不同类别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沈巍走红?

沈巍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下信息来源于当事人的视频集合和媒体采访信息整理。真实性请自行辨认。

沈巍在上海市某区某地地铁口附近捡垃圾流浪,他是固定场所的。因为居无定所,所以有好心人让他住在没装修的1楼档口里,这个好心人其实是这个档口的房东。这个地点也是后来沈巍流浪大师事件爆红,各路网红直播和传媒公司争相云集的地点。

最早的契机是一个到上海出差的网友,“烘培大师”,这个网友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属于社会中产阶级。他在一天晚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这个流浪汉就是沈巍。可能觉得好奇。然后和他聊了几句,发现他读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国学的那些书 ,而且说话逻辑清晰,话语也有几分透彻。也许觉得这个乞丐不简单,也许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其中缘由现在我无法推测,因为我毕竟不是当事人。他把这些谈话的过程录了下来,然后一段一段传到了抖音上。时间点在2018年12月左右到2019年1月份左右,具体时间点我不太确定。因为流浪大师事件爆发是在2019年3月初,大家可以去估算。

因为有人看到了这些抖音,所以有些人就怀着各种心思,猎奇者,好奇者,佩服者,可怜者就都去找他聊天,于是就拍了很多视频在抖音上流传。

这时候传播范围和速度还是很有限的。

可是在3月份处,被全国各地的直播网红们和传媒公司们看中了这里面的商业价值,所以大量的网红和传媒公司来到了上海。直播,拍视频,作秀,出现了什么“孙悟空”、“马云”、“师娘”等形形色色的各路“妖魔鬼怪”,也出现了大量的“复旦高材生”“妻女车祸而亡悲痛捡垃圾流浪”“流浪大师”“国学大师”等流言满天飞。这些网红们各地云集,开始几十人,慢慢几百人,在一个星期内,天天聚集在“流浪大师”栖息地之外的人,绝对有上千人左右。这是整个“流浪大师”事件最高潮的部分。

这一个星期,是沈巍事件传播范围和速度最井喷的时间点。

以上就是沈巍事件的来龙去脉。至于在事件开始时,大量媒体的渲染和流言横飞,那是个别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添油加醋而已。

所以说到伯乐,我觉得这件事情的伯乐应该是最开始拍视频的那位外地网友。

请网友自行理性判断。谢谢!

天尊和帝尊的区别?

天尊、大天尊和帝尊,其实是先天圣人的级别分类。在书中有一些非常厉害的神仙,他们叫做先天圣人,拥有刀枪不入的金刚不坏之身,并且斩三尸成圣,能穿越时空,甚至能开天辟地。

晋升成为先天圣人的神仙,他们才有资格被称为尊者,实力从低到高,分别是天尊、大天尊和帝尊。

有哪些好听的轻音乐可以分享?

跟大家推荐一些好听的小提琴轻音乐

1、《沉思》

作者:儒勒·马思涅(Jules Massenet),法国作曲家,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马思涅的音乐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他创作的《沉思》历来被作为最为优美的小提琴曲之一,其婉转抒情的曲调也成为了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

《沉思》是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马思涅的歌剧《泰伊思》中的一段插曲。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发生在公元四世纪埃及的宗教故事,整剧以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为背景叙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圣僧拯救女幽灵泰伊思的故事。他冒险进城将沉迷于纸醉金迷生活中的金粉女泰伊思带出。苦苦劝告她离开花红酒绿的交际圈,归依宗教。

泰伊思终于被打动,决定入修道院当修女。但圣僧却被泰伊思的青春美丽所打动,爱上了泰伊思。圣僧倍受折磨,他逃离了修道院游走四方。但最终他摆脱不了对泰伊思的思念回到了泰伊思身旁。此时泰伊思已病入膏荒入弥留之际。圣僧匍匐在爱情脚下,圣人成了罪人,罪人的灵魂却升入了天堂...

2、《爱的礼赞》

作者: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英国作曲家,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他喜爱色彩变化,他所创造的风格和音乐语言极为个性化,赢得了“埃尔加式”的美称,他一生忠心耿耿地为提高英国的音乐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为爵士并获功绩勋章。此外,还获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坎脱勃及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24年被聘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爱的礼赞》是埃尔加在1888年写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恋人的绵绵情话。

在柔美的曲调中,既有一丝丝哀怨的情调,也有洋溢着甜蜜幸福的味道,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乐曲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音乐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让人一听倾情。

3、《圣母颂》

作者:古诺(Gounod Charles),法国作曲家。古诺早年热心宗教,第一部作品即《三声部弥撒曲》。1855年所作《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是对宗教音乐的一次改革。使他名垂后世的是1859年创作的《浮士德》。除12部歌剧外 ,他还作有3部交响曲及声乐曲等,其中《教皇进行曲》被采用为梵蒂冈国歌,而他最流行的作品是《圣母颂》。

《圣母颂》是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创作,该曲使用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作为伴奏部分。全曲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

4、《流浪者之歌》

作者:巴勃罗·德·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5、《恰空舞曲》

作者: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这支《恰空舞曲》中,巴赫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以及复调主体间以单音旋律的音响对比的写法,在以单音曲调见长的小提琴上,奇迹般地再现了管风琴的宏伟音响,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交响画面。舞曲的主题宽广庄严,略含悲怆色彩,可以说是无伴奏小提琴曲的精品。

6、《四季》

作者: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除作有大量小提琴协奏曲外,还有管弦乐重奏曲等作品,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从形式上看,该旋律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7、《24首小提琴随想曲》

作者:尼可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该曲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的曲调活泼而轻快。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上的难度,历来都被公认是对每个小提琴家的严峻考验。

8、《纪念曲》

作者: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Frantisek Drdla),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一生中写了许多小提琴曲、室内乐和轻歌剧等作品,其作曲风格融合了他的故乡波希米亚的民族旋律与当时浪漫主义音乐的性质,而这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征。其中《回忆》、《小夜曲》等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为他的代表作。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便记载在电车票上。

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能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9、《魔鬼的颤音》

作者:塔蒂尼(Tartini)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他创作了14O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其中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 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魔鬼的颤音》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这首曲子不长,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极具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

10、《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

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再给大家分享一些小提琴的曲子

80首经典小提琴曲

01_f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02_g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03_g弦上的咏叹调(巴哈)

04_阿城的姑娘(比才)

05_埃斯特里塔(庞塞)

06_爱的礼赞(古诺)

07_爱的喜悦(克斯勒)

08_爱的忧伤(克斯勒)

09_爱情故事

11_爱是忧郁

12_安达露西亚浪漫曲(萨拉萨蒂)

13_伴我吉他

14_北国之春

15_沉思曲(马斯奈)

16_春之歌(门德尔松)

17_当我们年青

18_第40号交响曲(莫扎特)

19_电话诉衷情

20_多少柔情多少泪

21_华尔兹舞曲(柴可夫斯基)

22_黄昏之恋

23_吉卜塞人随想曲(克斯勒)

24_寂静之声 25_嘉禾舞曲(古塞克)

26_降b大调回旋曲(莫扎特)

27_金婚式(马瑞)

28_卡农(巴赫布尔)

29_卡萨布兰卡

30_浪漫曲(鲁宾斯坦)

31_浪漫曲(舒曼)

32_乐与之时(舒伯特)

33_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

34_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

35_绿草如茵的家园

36_马塞诸塞

37_漂亮的罗丝玛莉(克斯勒)

38_梦幻曲(舒曼)

39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40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41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42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43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44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45_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

46_陪我度过漫漫长夜

47_平安夜

48_破晓时分

49_轻声倾诉

50_情感

51_人鬼情未了

52_日瓦格医生

53_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54_圣母颂(古诺)

55_说你说我

56_泰绮丝冥想曲(马斯奈)

57_田纳西华尔兹

58_往日情怀

59_吻别

60_无词歌(柴可夫斯基)

61_无言的歌(门德尔松)

62_乡村路带我回家

63_小步舞曲(贝多芬)

64_小步舞曲(莫扎特)

65_小夜曲(德里格)

66_小夜曲(海顿)

67_小夜曲(克斯勒 )

68_小夜曲(莫扎特)

69_小夜曲(舒伯特)

70_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71_熊蜂疾飞(沙可夫)

72_摇篮曲(福瑞)

73_一往情深

74_忧郁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75_幽默曲(德沃夏克)

76_友谊地久天长

77_月光曲(德彪西)

78_月亮河

79_棕发少女(德彪西)

80_昨日重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