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相认是什么意思啊是什么梗,什么样的关系才叫亲戚?
中国人向来讲究祖先崇拜!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回乡祭拜祖先,即便是平时,也有四月五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等节日祭奠祖先,足见祖先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随着祖先而来的旁系血脉,因为跟先辈的血缘关系,这些人也就成为了我们的亲戚。
戚: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看,亲戚,就是有婚姻联成而形成的关系,这方面中国人是很讲究的,应该说从前真的很讲究,现在的人们对这些东西多半是一知半解,不甚了然。但是了解一些也未尝不可,或许少有益处。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六亲不认。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句话,是成语,也是一句口头语,比如哪位亲戚或者晚辈对你不尊敬了,或者照顾不周,你回头就会来一句:他妈的六亲不认!说这话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这句话具体是啥意思,六亲是指哪六亲,那么我告诉你,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也许,你骂人家的时候,你还不在六亲之列,显然你是骂错了!
当然,严格来说,除了上面那六种亲缘关系你不在六亲之列,那么时代发展到现在,对六亲的要求早已不那么严谨,现在的六亲,也就是泛指亲属亲戚之类!
那么三亲六故又是指哪三亲哪六故呢?
三亲既是宗亲外亲妻亲。在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基础,将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三大类。
宗亲则是全部亲属体系的中心,男性子嗣是这一体系的筋骨,它的范围从直系看,由己身上推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向下推至子、孙、曾孙、玄孙,上下共九代;从旁系看,从己身推至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从祖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这样以己身为中心,上下为九、左右为九形成的宗亲,称为九族宗亲。
外亲则是与女性相关的亲属,广义的外亲包括母亲方面的亲属和本宗女系亲属的子女以及妻子的本宗亲属。妻亲,就是妻子一族。
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
古代还有诛九族一说,那么是哪九族呢?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更狠的还有诛十族,就是明成祖诛杀方孝孺一案,居然把朋友学生也算做一族凑数,看来,古代交友不慎是要掉脑袋的。
当代的人们经不那么讲究了,亲情已经淡漠到极点,由于计划生育,所谓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仅仅出现在五六十岁的人当中。严格来说,姨家属于外亲,是不那么亲的,算不算亲戚呢!外亲也算亲吧。但是,毕竟差一层。
不是有句老话吗?姑舅亲才是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话还是有道理的,直系血脉下来是割舍不断的,而姨娘亲就差一些了,直系血脉在人家那边,怎么说也是差一层。
比方说,有的老人深有体会,外孙子你怎么去疼他,人家也是见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亲。这是有骨血关联的,任谁都是没有办法!而老人自己呢?你当姑娘的对老人再好,人家想到的也是自己的儿子,把财产首先要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而不会想到闺女或者外孙子!
这种血缘关系雷打不动!
亲戚关系也就这些种,是不是豁然开朗,一目了然了。当今社会,亲情淡漠,亲戚之间还是走一走为好。姨夫,姨之夫,不是很远的亲戚,当然更要走动了!尤其过年的时候,你还差那三百五百的吗?做晚辈的,不要跟长辈斤斤计较,显得自己不大气!
习俗的礼数和情分该看中哪个?
习俗的礼数和情分该看中哪个?哪个重要?
一、根据问题描述进行分析有如下两点:
1、去年8月,你们商定10月结婚。原定彩礼钱18万,10万结婚那天带到婆家。结果真正去娘家谈彩礼时,娘家人要了3.8万订婚钱,娘家妈和姑说结婚娘家回多少礼钱是娘家心意,愿给多少是多少。为此,你老公生气了,你从中沟通说直接给娘家8万元,不用回礼钱了。你妈没有意见,你姑立马翻脸了,认为你不孝,认为男方瞧不起女方,还有就是你未婚先孕让男方不重视你,让你不要肚子里的孩子。
从这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去年8月你们因未婚先孕决定10月结婚,虽然仓促了一点,但还是计划了18万彩礼钱,同时计划结婚那天让娘家带10万到婆家。这说明你和老公筹划结婚时既考虑了习俗的礼数,也考虑了娘家的情分。当同娘家商量彩礼钱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关于让娘家结婚那天带给婆家10万的数目,娘家认为应由娘家自己决定。这当然是从习俗的礼数考虑问题的。你沟通的直接给娘家8万,不要娘家回礼到婆家了,显然只考虑了情分没有顾及到习俗的礼数。你妈同意主要照顾的也是情分,你姑肯定不愿意了,因为她更看重的是习俗的礼数,为的是给娘家人争取颜面。
2、你们(主要是你与老公)计划这个“六一节”待满月客的事。你们想接娘家人,你妈电话里说从结婚到现在都没有认门,让你们现在回娘家认门再接娘家客喝满月酒。你认为没有回娘家认门是因为你怀孕生孩子再加之疫情等客观原因造成,并非你不懂习俗的礼数,所以你不想请娘家人的满月客,认为没这个情分的走再多的礼性习俗也就那样。
从请满月客的事上,我们再次发现你更重视情分,却容易忽略习俗的礼数。而你妈更多的是从习俗的礼数上考虑问题的。因为她知道,你们结婚后没有回门,肯定会得罪娘家亲戚的。这时候,你请娘家人的满月客是会很尴尬的。
二、我对问题的回答:习俗的礼数和情分该看中哪个?哪个重要?
汉语词汇礼数[lǐ shù]可解释为:礼节;礼貌的等级。而情分指人与人相处的感情。也作“情份”。
习俗的礼数和情分不仅含义不同,侧重也不同:礼数侧重形式情分侧重内容,礼数侧重公众认可的统一标准情分侧重的是个人内心的表达;礼数侧重大家情分侧重个人,礼数侧重社会性情分侧重个体感受。
但二者又密切联系,礼数表达的内容是情分,情分表达的符合大众心理就是礼数。
题主的案例中,无论是彩礼问题还是请满月客问题,产生矛盾的原因就是你在处理问题中更偏重情分一些,而你姑你妈等娘家人都偏重习俗的礼数一些。至于谁对谁错,其实是不存在标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至于该看中哪个?
我觉得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应该看重情分,讲究礼数。本案例中应该婆家和娘家都事前坐下来认真沟通协商一致,彩礼问题和请满月客问题都以情分为基础,兼顾习俗的礼数问题,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各方,既考虑当前也考虑长远,把两个问题都处理到洽到好处。
为什么感觉亲戚都希望你没有钱?
亲戚就是那些和你有血缘关系又见不得你好的人,还不如陌生人。记得小时候我家里特别穷,我姑妈和她儿女经常当我面说我妈妈坏话,骂我妈妈,我当时可能六七岁吧年纪太小,不知道说什么,心里难受得厉害,只能躲起来偷偷哭。
可爸爸总对我说,姑妈是他最亲的妹妹,对我们最好的人,我心里说不是。爸爸对姑妈和她的儿子女儿是真的好啊,总是有求必应。所以潜移默化下,我心里也是渴望姑妈他们的亲情的。
姑妈有三个儿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我妈妈说你奶奶三个孙子孙女都这么大了,到你出来的时候她早不稀罕了,后来才发现,原来除了不稀罕我,她们还嫌弃我妈妈是农村的,她们看不起农村人。
过儿童节,爸爸带我回奶奶家吃饭,姑妈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就回了娘家,所以奶奶家就成了姑妈家。到了以后我叫了人,姑妈又是一张臭脸瞪了我一下,就跟爸爸说话去了,我这辈子就没见她好脸。
大人们聊天,我就去隔壁找邻居家婷婷玩儿,姑妈家和她们家关系很好,我们年纪也差不多,所以我每次来都和她一起玩,进门我就看见她抱着一个比她还大的洋娃娃在沙发上玩儿,那是我当时见过女孩子玩的最高级的洋娃娃了,真的好大一只啊,我可羡慕了。
玩了一会儿她告诉我,这是我姑妈送她的儿童节礼物,我难受了一下,心里却安慰着自己,可能要过一会儿姑妈奶奶她们才会把我的礼物拿出来吧,这样想着也没啥心思跟她玩儿了。
回到奶奶家,乖巧的坐在大人边儿上听他们聊天,心里一直盼着那个玩具,谁知等到吃完晚饭爸爸说我们要走了,姑妈和奶奶也没拿出那个高级的,邻居家婷婷都能拥有我姑妈送的,我巴巴等了一天也没能盼到的,那个洋娃娃……
还有一次,大人们在外面聊天,我进到里屋,看见桌子上有一瓶大可乐,我觉得好新鲜啊,从来没喝过的,就忍不住拿起来喝了一口,谁知奶奶进来看到了,恶狠狠把我骂了一顿,说这是你表哥表姐的东西你喝什么!小时候也不懂,就觉得委屈,喝了一口汽水也能被骂哭,我就不是她孙女吗?这是奶奶家,姑妈回来住就成了姑妈家,我和爸爸回来就成外人了吗?
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大表姐和二表姐那个时候就十七八岁了可能还更大一点,那个时候的人工作的早,她俩已经在上班了,她们穿的衣服可好看了,我好羡慕,表姐就问我,你喜欢吗?我说喜欢,结果她理了一堆她淘汰的不要的,全是我不喜欢的衣服送给我。
还有一次,二姐头上的蝴蝶夹子我觉得好漂亮啊,忍不住问二姐这个夹子能给我吗?她说这是同学借给她带的,下次问问同学能不能送给她,然后再给我。后来过了好久我又去她们家,玩儿的时候在一个装杂物的铁盒子里,一眼发现了那个已经坏掉的蝴蝶夹……,那次以后我再也没开口问她们要过任何东西,我也渐渐长大了,明白了很多事情……
本来奶奶去世后房子应该两个子女平分,可是我的姑妈,却提前私自带奶奶把房子过户到她名下了,那也就是在以前,要是搁现在!儿女不到齐,法律都不能同意她改名字!
我长大了跟爸爸说这些事,爸爸就不吭声叫我别提了,爸爸是个老好人,我们全家就这么被他妹妹家欺负了半辈子。
后来我们家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我们买了新房子,姑妈她们还不高兴了,经常说一些冷嘲热讽的话,后来,爸爸也渐渐不爱上她们家了……
搬家那天还是请了她们,她的三个儿女都成了家,她们一家六七口人提着一套,对!就是一套碗来恭贺我们乔迁之喜。爸爸的朋友,还有我妈妈家的亲戚,我们的邻居,全是给我们封的大红包,她们一家几口就坐我们客厅沙发,看着人来人往的给我们塞红包,啪啪打着她们的脸,我心里那个痛快
这种亲戚就是我小时候的恶梦,见不得你过得比她好,你穷她们就开心。现在已经不来往了,再也不用看她那张臭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