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避战是什么梗

当时他打的是太平军、捻军、金丹道,(左一叶志超)1、叶志超在朝鲜牙山的败仗与逃跑1894年6月3日,叶志超率军驻扎在汉城60多公里外的牙山,叶志超的海上援兵与后勤路线被日本海军掐断。叶志超和聂士成认为牙山无险可守,日本少将大岛义昌率领4000人的混成旅团进攻牙山。叶志超的兵力少于日军兵力,日军报告清军伤亡500人,叶志超在牙山打了败仗...

避战是什么梗,甲午战争中为何要弃城而逃?

叶志超早年是李鸿章淮军中的一员猛将。当时他打的是太平军、捻军、金丹道,一个比一个装备差。捻军是一群流寇,有火枪无大炮。热河的金丹道是一群造反的义和团之类的狂热农民,用的多是镰刀锄头,最多把锄头拉直磨出刃来就是武器。

淮军只要买到洋枪洋炮,只要不打仗一触即溃,就能灭了捻军、金丹道。

甲午战争爆发时,叶志超年近60,锐气不复当年。他看到日本近代化的军队战力,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叶志超几度推脱不想去朝鲜,但李鸿章要赶鸭子上架。

叶志超就是皇朝末年从勇将变庸将的典型。

(左一叶志超)

1、叶志超在朝鲜牙山的败仗与逃跑

1894年6月3日,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000余人入兵朝鲜,镇压东学党。

日本以此为借口,派出了400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和8000多人的混成旅团,侵占仁川到汉城一带的要地,日本军舰已控制仁川港。

7月14日,叶志超率军驻扎在汉城60多公里外的牙山,等待援兵。

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

清朝派出部分北洋舰队护送“爱仁”、“飞鲸”、“高升”三艘运兵船到牙山,增援叶志超。“爱仁”、“飞鲸”顺利到达牙山,使牙山总兵力达到3500人。

“高升”号清军950人,被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拦截并击沉。

形势紧迫,叶志超的海上援兵与后勤路线被日本海军掐断。

叶志超和聂士成认为牙山无险可守,于是分兵驻守附近的公州和成欢驿。

同一天,日本少将大岛义昌率领4000人的混成旅团进攻牙山。

因高升号被击沉,船上清兵大多殉难,叶志超的兵力少于日军兵力,武器落后,士气低落。

7月28日,聂士成虽然英勇抵抗,但不敌优势日军,和叶志超放弃牙山,绕道汉城东部,北撤平壤。

牙山之战,日军伤亡87人,日军报告清军伤亡500人,叶志超说伤亡200人。

叶志超在牙山打了败仗和北撤平壤,本来是兵家之常事,无可厚非。此时叶志超的兵力和火力均占弱势,海路不通,陆路无援,如果不北撤就会被日军全歼。

但叶志超谎报战功,说毙伤日寇2000人,误导清朝决策层轻视日军。(不过清朝末期,将领大都谎报战功)

2、牙山之败暴露出清军的极多问题

主要是清朝的战略中枢一开始和战不定,特别是李鸿章一心想通过列强调停,避战求和,贻误战机。

(李鸿章)

在六月份没有在朝鲜部署足够的兵力,使叶志超成为了一支孤军。

清军的核心淮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很先进,但作战思想还停留在中世纪,士气更是在皇朝末年的状态。

因为清朝战和不定,所以叶志超没有在牙山附近来得及修建坚固工事。

在成欢,清朝在数日内匆忙筑成堡垒工事,墙壁上端很薄,甚至不能阻挡日军步枪子弹。

清军没有预备队,不善于利用掩护物射击,因为军官看不到自己的士兵,士兵就会溃散。

清军射击时不瞄准,乱无目标地疯狂射击,不太长时间就把弹药耗尽。

清朝陆军不太重视炮兵,火炮少,炮兵素质差,也不是不瞄准乱放炮。

一旦转入白刃战,所有的清军都因恐惧而溃逃。

3、平壤之战

早在8月初,叶志超的牙山残军撤回平壤,清军的四路援军到达平壤,总兵力达1.5万人。

其中有卫汝贵的盛字军12营,马玉昆的毅字军5营,左宝贵的奉军3营等。

李鸿章仍然任命叶志超担任平壤大军的统帅,引发各路将领不满。

9月13日,日军包围平壤。

左宝贵守卫城北的玄武门,被日军攻占城北山顶。15日玄武门陷落,左宝贵牺牲。

(左宝贵)

叶志超打出白旗准备缴械弃城,趁着夜里的暴雨,一万多清军窜出平壤城,狂奔北逃。

日军在城北各个隘口阻击,数千清军被打死打伤。

9月24日,清军全部溃败回鸭绿江以北。

日军在平壤所缴获的战利品有:

各类大小口径炮35门,步骑连发枪550支,后膛单发枪及其他枪610支,炮弹792发,子弹56万发,行军帐篷1092顶,军用锅354口,各种粗细杂粮4700石,大车156辆,乘马及驮马250匹,金砖43公斤,金锭540公斤,以及火药、信管、纸币和其他物资无数。

清军在平壤的火炮远弱于日军。

清军只有十六门火炮是当时欧美军队师属炮兵的制式火炮,主要是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其他的多是二磅小炮。

日本第九混成旅团就装备七十五毫米炮十六门,朔宁支队的六门,元山支队的十八门,第五师团主力的十八门,日军共有七十五毫米炮五十八门,是清军的三倍以上。

叶志超在平壤是打不过日军,但要安排一个合理的撤退计划,而不是一路夺命狂奔。

叶志超将平壤弃城而逃,狂奔五百里,逃回清朝境内,将所有的辎重粮草全部抛弃,溃兵饥饿难耐,沿路抢劫朝鲜农民。

叶志超被判斩监候,是咎由自取。

但李鸿章和光绪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叶志超之死

《清史稿》的叶志超传记载:

事闻,夺志超职,鸿章请留营效力,弗许。次年,械送京师,下刑部鞫实,定斩监候。二十六年,赦归,岁余卒。

某百科也说叶志超从监狱里放出来,安度晚年而死。

但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军机处录副奏折的一个记录,叶志超其实是病死在刑部大牢里面了。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强迫光绪跟她一起逃亡陕西,北京城里一片大乱。刑部监狱的狱卒们也都撒丫子跑了。

刑部大牢里的犯人,看到无人看管,都一个个溜达出来了。

和叶志超一同关押的原直隶候补道龚照玙也溜达出来了。龚照玙在甲午战争中丢了旅顺船坞,跟叶志超一起被判斩监候。

龚照玙由投案自首,慈禧太后做个顺水人情,一并把刑部大牢里的官犯都赦免了。

《清史稿》没有仔细考据,想当然以为叶志超也被一同赦免了。

但赦免的名单里并没有叶志超。

因为叶志超在一年前病死在刑部大牢里。

刑部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奏,叶志超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1899年1月28日)病死于刑部大牢:

兹据司狱呈报,叶志超于本年十二月十六日患病,医治未痊,于十七日病故。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

甲午战争期间,南洋水师曾先后两次拒绝北上增援,大部分学者认为南洋水师拒绝北上支援,本质上是“拖延不办”,蓄意不施以援手,坐看北洋海军覆灭。总而言之,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不闻不问,袖手旁观的做法百余年来一直被诟病不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洋水师在国难之际置身事外的呢?

首先,南洋水师真的很弱。

1875年5月30日,清廷下谕,让李鸿章办北洋海防,让沈葆桢搞南洋海防。而到了1891年刘坤一出任南洋大臣后,在当年六月考察南洋海防,得出的结论是,南洋江防有把握,至于海防,还是算了吧。

当时南洋江防做得还行,从江宁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长江一线,都安设巨炮,驻扎重兵。但海防的形势却十分严峻,缺乏资金的南洋水师,舰只老旧且不足。只有寰泰、镜清、开济三舰还算做工坚固,驾驶没有毛病,但大概也只能用来保民,比这三艘次一等的是南瑞、南琛,至于威靖、测海已经改成了运输船,登瀛洲则改成了练兵船。

刘坤一给南洋水师下的结论是:“以南洋今日海防水师,人人知不足恃 ,而 度 支 已 形 竭蹶。”他给出的解决办法就一个,那就是给钱!

在他考察两个月之后,奕劻被任命为总理海军军务,同时派定安、刘坤一办海军事务。刘坤一得以晋身海军权力决策核心,于是他趁机对清廷施加影响,想要加强南洋海防。

在当时,南洋海防之弱,已经是全国皆知,山东巡抚张曜就曾上奏,南洋水师势单力薄,无法应战,每年还要花钱,还不如裁了算了。

张曜的建议引起了清廷的重视,要求海军衙门斟酌,后来是奕劻认为虽然南洋水师兵力薄弱哦,但至少还算是一支有一定实力的舰队,尚能守土,如果一旦舍弃,就会“防守无资”了。

南洋水师虽然避免了被裁撤的命运,但依然是搞不起来,经费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保持现状的钱都不够,更何况是发展了。光绪十七年四月的时候,清廷因为户部存银不足,下令各地督抚停止购买军备。这个时候,南洋防费只能由海军衙门核发,但每年拨款少得可怜,基本不能满足所需,处于入不敷支的状态,别说添置新舰,就是购买常规军火都无能为力。

刘坤一对南洋水师的情况是相当悲观的,过了一年后,他在致李鸿章的信中,表明了对南洋水师的悲观态度,对购置铁甲巨舰已经不抱期望。他想要添置入致远、靖远这样的快船,一直给朝廷提议,可直到战争爆发,也没钱买。

战争爆发后,前线的已在警告,引起了刘坤一的重视,他调派郭宝昌率南洋水师扼守长江门户僵硬、伤害,同时加强长江沿线的警备。整个战争期间,弱鸡的南洋水师只能以防守为主,因为“本未成军,仅此数轮,或系木壳,或仅钢板,只能依附炮台守口之用,......是各轮未能出巡大洋,实为船力所限。”

南洋水师的舰船连长江口都不敢出去,可见是多么的弱鸡了。

李鸿章当时也十分轻视南洋水师,认为战争的关键系于北洋,日军的目标也是北洋,跟你南洋没什么关系,他给南洋水师统帅郭宝昌的信中就曾这样说:“倭人方以全力注韩,似尚无暇扰及其他,......现在水陆各军职须严顾口门,不令冲突,.....至于越境助剿之举,则北洋各舰当在前敌,不至征及南洋也。”

你看,李鸿章从没有想过这场战争跟南洋水师有什么关系。丰岛海战后,李鸿章请示总署,要求购买快船加强北洋海军,对南洋水师只字不提,清廷批准所求,由海军衙门跟户部拨出200万两给北洋水师。

等到黄海海战,清廷完全丧失制海权之后,也没有想到南洋水师,面对日军可能随时发动大规模登陆战的局面,制定的计划是在山海关一带加强陆军防务,力求在日军登陆时与之作战,而不指望在海上与其决战。

然而,到了九月初一的时候,已经放弃了海上决战的策略后,清廷却以北洋各船修理需要时间,要求南洋暂调南瑞、开济、寰泰三船迅速北上助剿,但又要求三船联动,不能远离避免被敌人截击。

这道命令十分矛盾,既然要求南洋舰船北上接敌,但却又要求他们小心翼翼避开敌人,所以从这里看,清廷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南洋水师身上,发布这道命令另有深意。

朝廷以及李鸿章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南洋出船去威海卫协防,或者更直接点来说,日军舰船靠近威海时,配合李鸿章虚张声势的疑兵之计,换言之,南洋水师北上,不过是李鸿章障眼法里的一个配角,权宜之计,而非制敌。

而就在清廷下令南洋派船北上的同一天,赫德接到密报,称:“倭兵三队,每队三万来华,......已于昨日开行,日内南北洋恐有战事。”

如此一来,实力有限的南洋水师便陷入了两难的矛盾局面:到底是北上配合北洋疑兵之计,还是为可能爆发的南洋战事做好准备?

倘若牺牲南洋防务,去配合北洋疑兵之计,导致东南门户大开,于整个战局又有何好处?而且,南洋水师的舰船还存在一个极大的问题,脱离了炮台的掩护,一旦遇到敌舰,几乎没有招架的能力。

定远、镇远这样的铁甲舰都干不过日军,南洋水师这三艘能拿得出手的木质机轮对局势又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李鸿章掉南洋水师的疑兵之计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南洋什么样子,难道日军就不清楚了么?这三艘船北上,难道日军就不攻击威海了?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还是清廷自身备战计划。

所以,南洋水师未能赴援,不过是使李鸿章的戏码减少了一点,于大局并无任何实质性影响。

至于第二次是在旅顺陆战失利的情况下,中枢却要求海军救援旅顺,实际上战争进行到了这个程度,海军已经成为了辅助角色,并不起主要作用,当时李鸿章就指示丁汝昌,如果日军水路来攻,海军舰船只能驶出口,依傍炮台外,互相夹击,等于是放弃了海军主动出击,而只能消极防御了。

北洋尚且如此,又怎么能指望南洋呢?

后来清廷要求北洋海军运兵赴旅顺,却被李鸿章给拒绝了,他只愿意在旅顺外海实行游击策略。这等于是完全放弃了以海军救援旅顺的策略。

张之洞甚至旅顺形式危及,权衡之后,决定放手一搏,同意派南洋水师北上赴援,但前提条件是北洋必须派出得力人才负责指挥。在张之洞看来,南洋水师不仅装备陈劣,最关键的是缺乏指挥人才,所以希望北洋能排林国祥等能战之将南下统带,这已经等于是把南洋指挥权拱手相让了。然而,丁汝昌对此并不买账,坚决要求南洋水师先行北上。

北洋不肯派将,张之洞又向广东求援,请派敢战的指挥人才,但最终还没有求得,只能以南洋无将拒绝了北上。

虽然张之洞最终派南洋水师北上,但不能说南洋水师就对北洋战事漠然视之。

在得知李鸿章放弃以海军救援旅顺的策略后,张之洞表示反对,称“旅顺围困,岂有不救之理。”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进攻方案:

倭船游弋 ,似非大队 。 尊(北洋水师)处现有铁舰快船六号 ,除平远外 , 尚有好船 五只 , 若与汉纳根熟商 , 密订出师之期,不准丝毫漏泄 ,出其不意 ,迅速驰援 ,五舰居先 ,快船运兵 ,械船随后 ,若遇敌船较少 ,攻之可胜;若其不利,退至威海 ,依炮台以自固 ,尽此心力一救,再看如何 ,庶几无憾。 不然,旅顺船坞既失 ,虽有船亦不能再战矣 ”

然而这个计划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了,李鸿章在旅顺被围期间,始终坚拒以海军解围,拥有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的北洋尚且无法救援旅顺,更何况全是木壳机轮的南洋水师!

李鸿章头脑从来都十分清晰,敌人的强大,北洋尚不是敌手,所以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想过让南洋水师参战,也只有第一次想了一出调南洋水师三船北上的“疑兵之计”,目的也不阻敌,而是防御,试图迷惑敌人不攻威海而已。

法国为什么会在二战中一败涂地呢?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世界级战争。作为如此高级别的战争,它有着太多太多的过程和事件值得我们去探究揭秘。就比如题主提的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总结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该问题可以具体理解为法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欧洲头号军事强国,为何会败得如此迅速、难看。而对于法国惨败的原因,我认为它不只是军事上的失败那么简单,而是外交、政治、军事三方面的全面失败。

外交——巴黎和会忘形,一战祸根深种

△巴黎凡尔赛宫

·1、野心满满的分赃大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德意志帝国(后简称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以英、法、美为主的协约国大获全胜。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本质上服务于政治。“一战”本就是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不满于现有的世界格局,为了争夺更多利益所发动的侵略性战争。只不过德国不幸战败了,目的没达成反而陷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窘境。英法等协约国自然也不会跟德国客气,它们势必要趁着这个机会攫取尽可能多的利益。而作为对“一战”的最终总结兼分赃大会,巴黎和会便如期召开了。巴黎和会,顾名思义,指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这次会议共有27个国家参加,但是实际的操纵者只有三家——美、英、法。

·2、快意恩仇的法国

由于法国要报普法战争中的血海深仇,所以在商讨对德条约时,法国提出的方案最是严苛,充满了极端的报复情绪。具体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1)象征性地惩罚德国军国主义,包括但不限于处死德国皇帝,以瓦解德国的战前政治格局;

(2)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普法战争时期法国割让给德国的土地),建立茵非军事区作为两国的缓冲地带;

(3)德国要对法国在战争中的所有损失进行赔偿;

(4)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如此一来,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丧失)

(5)同时要将德军裁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为止;

△巴黎和会

相对于法国的严苛,英国的方案比法国的稍微宽松一些,而美国的方案比英法的更为宽松。之所以三家意见不一致,简单说是因为法国要报仇,英国要平衡欧洲大陆各国实力,美国则要掣肘欧洲以伺机成为世界霸主。由此可见,政治本就没有真正的善意,本质上都是利益使然。但是从表面上看,法国做得是最过分的,它成功地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仇视。

·3、难以接受的“掠夺条约”

虽然,最终的对德条约方案不可能只按照法国的意见来,但是由于法国的分量较重,经过一番争论角逐,最终形成的条约——《凡尔赛和约》——还是相当严苛的。《凡尔赛和约》一出台就受到了德国人民的强烈抵制和谴责。因为这个和约使德国丧失了约八分之一的领土,约十分之一的人口,规定了诸多严格的限制,比如解散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役制,限制军队数量等。这些还不算,最夸张的是其中要求的战争赔款。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公布的数字,德国的战争赔款总额为113亿英磅,且需要以黄金支付。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就连协约国内部都有很多人看不下去了。列宁将该合约形象地称为“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所以德国民众方面,是深感屈辱、群情汹汹、同仇敌忾。德国上下的仇恨心和凝聚力都空前高涨,美国总统威尔逊事前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一战后德国被瓜分的领土

·小结

外交策略上,法国被仇恨情绪蒙蔽,一味坚持极端的战后对德方案,没有站在长远稳定的高度去考虑问题,最终使得《凡尔赛和约》彻底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仇视心理,所谓哀兵必胜,这为日后德国再次发动战争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政治——绥靖政策误事,掩耳盗铃荒唐

·1、意外的绥靖态度

在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初阶段,其用兵规模和战争烈度都是较小的。一方面,希特勒虽然是一个激进的人,但是他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必须逐步积累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希特勒也是在测试英法等“一战”协约国的反应,所谓看看风向,再决定下一步走向哪里。结果德国在武力攻占奥地利后,英法不但没有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进行强烈的反应,反而搞起了绥靖政策,让欧洲各国大失所望,也让希特勒看出了英法的软弱,信心倍增。紧接着,德国得寸进尺地图谋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为了避免战争,居然又一次妥协,通过《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卖”给了德国。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彻底令西方各国士气低落,消极情绪滋生,而希特勒则是信心膨胀,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慕尼黑协定

·2、高高挂起,好像事不关己

第二年,德军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其军事工业实力因此得到了显著增强,提升了德国的战争潜力。接连不费功夫地连得两国,这一结果远超希特勒和德国高层的预期。因而,野心难抑的德国接下来便开始准备进攻波兰。这个时候,英法绥靖政府也知道德国的野心实在太大了,不是牺牲几个小国就能了事的,于是开始挑动苏德开战,试图“祸水东引”。可惜苏联看穿了英法的目的,直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这个坑给填平了。之后,德军正式攻入波兰的领土时,英法不得不向德宣战。只是这个时候,英法的宣战仅停留在口头上,军事方面依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坐视波兰沦陷。

·3、隔岸观火后的唇亡齿寒

波兰被攻陷后,德国已成气候并且士气如虹,是时候和法国算一算旧账了。宿命难逃,德法大战爆发。原本法国作为欧洲头号军事强国,被视为对抗德国的中流砥柱。可结果态度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的法国只支撑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军横扫,被迫投降。法国尝到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苦果,终是因为没有及时扑灭战火于萌芽,而烧到了自己。

·小结

在政治方面,法国对于德国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行为始终奉行息事宁人、消极避战的荒唐对策。不但加速了欧洲陷入法西斯战火的进程,而且也最终害得自己在短时期内被德军灭国。

军事——料敌不足预判失误,战备落后战术陈旧

·1、法军预判失误,德军成功实施“声东击西”

虽说法国已经在外交和政治上双重失误,但是如果能在军事上打回来,也不失为头号强国的霸气。可惜,在军事上法国依旧是完败了。

△二战德法大战军事图

如上图所示,德军的军事作战计划十分巧妙,共分为A、B、C三个集团军:

(1)A集团军以古德里安的装甲军为主力,实施“闪电突破”战法,快速通过阿登山区,直插法国腹心;

(2)B集团军负责绕开马奇诺防线,大举进攻荷兰、比利时,目的是让法军误以德军的主攻方向在北部,从而将英法联军的主力吸引到北部洼地地区,为A集团军从中路实施“闪电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3)C集团军负责从正面佯攻马奇诺防线,以牵制住驻守在马奇诺防线中的法军,让守军不能果断回援。

事实上,法军如预料中的一样,被德军的表演欺骗了。马奇诺防线的弱点正是北部的低洼地区,英法联军相信德军的主攻方向正在于此。可是谁曾想到,德军创新地使用“闪电突破”的打法,硬是靠着航空兵加装甲部队,仅用两天时间就突破了原本难以逾越的阿登山区,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德军在中路完成突破后,马奇诺防线就成了彻底的笑话,毫无用处。不仅如此,A集团军不但可以包抄英法联军主力,与B集团军一起聚歼之,还可以向南横扫法国腹地,直逼巴黎。

△马奇诺防线

·2、联军惨败大撤退,德军趁势灭法国

在A、B集团军的合围下,北部的英法联军差点被全歼,好在发生了奇迹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30多万联军作为日后反攻的主力。接下来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了,A、B集团军一路南下,突破了法国布置在巴黎北边的“魏刚防线”,占领巴黎。然后,B集团军绕到马奇诺防线后方与C集团军夹击其中的守军。至此,法国完败被灭。

·3、法军的思想守旧与德军的创新求变

从德法大战中,我们不光看到了法军的预判失误,更看到了双方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

·德军:重视坦克的运用,德军名将古德里安首创“闪击战”,集中优势装甲部队,对法军实施迅速的大纵深突破,使得法军不及反应就已经陷入了死地;重视制空权的争夺,大力发展空军,运用航空兵与地面装甲部队的配合,完成快速突破,使法军“猝死”。

·法军:思维仍停留在“一战”时的水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坦克只是辅助且配置过于分散;没有像德国那样重视空军建设,无法有力地争取到制空权,导致战略上极其被动;太依赖马奇诺防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全军盲目乐观,战法过于死板。

△德军闪击战法

·小结

从战后的数据来看,法军具有兵力优势,坦克的数量也不比德国少。德军的优势就在于创新的军事思想上——制空权和闪击战。那么,在军事方面,法国惨败的原因就在于战略预判失误和军事思想落后上。

结语

综上所述,欧洲军事霸主法国会被德国在六个星期里迅速击败,总结说来是由外交上的严苛、政治上的绥靖、军事上的失误和落后所导致的。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吸取到有用的经验教训,希望当年的惨剧不复再来。

有人说刘国梁的往死里打?

得意忘形,水谷隼一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否则在里约奥运会上他就不会得意忘形,自大的去挑衅刘国梁,要知道惹怒这个不懂球的胖子下场将是极其悲惨的。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刘国梁为什么会这样说。

在里约奥运会男团的决赛上,中国男乒乓遇上了日本男乒。比赛开局后,马龙轻松帮助中国男乒拿到了开门红,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许昕竟然在第二局输给了日本球员水谷隼。战胜许昕后,水谷隼开始得意忘形起来,他上演了摔拍子庆祝,更是疯狂的跑到了刘国梁的面前振臂怒吼挑衅中国男乒和刘国梁。

这一刻,不懂球的胖子没有了憨态可掬的笑容,他的脸色阴沉,刘国梁把男团的球员叫到身边,简单的一句话:往死里打,别让他活。不懂球的胖子都发火了,这些世界冠军不努力,估摸着回去后就要加入国乒世界冠军买菜的队伍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张继伟等球员势如破竹,轻松的击败了日本男乒,毫无悬念的获得了冠军。

当然这还不是刘国梁全部的报复。在赛后,水谷隼接受采访的时候,刘国梁也上演了调皮的一幕。他来到了水谷隼的背后,充当人肉背景墙,而此时的张继科将一块块奖牌挂到了刘国梁的脖子上,瞅瞅,啥叫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塌炕,不懂球的胖子完美的诠释了这句俗语。

而且这还不是对水谷隼最大的打击,对于这位日本运动员来说,最为不幸的是,“往死里打,别让他活”这句话可不是针对这场比赛,而是呵呵水谷隼一辈子的存在。此后,但凡国乒球员甭管谁遇到水谷隼,都是往死里打,不准打11:0啥的,不存在,这也一度打的水谷隼减少了参赛,毕竟见一次被打跪一次,这事谁顶得住。

所以,做人还是要低调一点,我们不打你们11:0,是因为我们需要“养狼计划”,否则我们将更多被国际乒联针对,而不是我们没有实力打残你们,当然,如果像水谷隼这样硬把脸送上来的,不打肿都对不起他。

怎么看待全民贺岁杯决赛上QM战队的表现?

这里是我不玩游戏是游戏玩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吐槽

全民的战队一直是被热议的话题。

很多网游更是不买账:锤别人开挂很强势,自己遇到问题就来洗白

小组赛开挂:

之前小组赛上QM选手AK47 20发子弹,机秒瞬间带走4人,逢开镜就必有人。于是乎,热度起来了部分队伍开始退赛抗议,直指QM开挂。还有牛逼的队伍NW直接在比赛中用子弹摆出了“挂壁”两个字(李秀琴的秀)。全民的小智,帝师也是在直播间发声,梁子就是这么结下了。

线下决赛

因为之间的开挂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所以全民不得不把决赛办成了线下比赛,比赛一共五局,第一局QM吃鸡,然后依次是:EDG,MK,LGD,MQ。这也是前五名的战队。备受关注的4AM发挥不尽人意只排在13位

下图是排名:

4AM的发挥

刚和国外FPS强队较量完后的4AM,很受观众期待,但是发挥的却不尽人意,韦神也道出了事情真相,因为刚回国还没适应延迟的影响,也是说出心声:什么时候可以打上没延迟困扰的比赛

QM真的开挂吗

因为比赛是线下赛的原因,决赛里没有任何一支职业队伍能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一个系列赛下来。QM是赢家,无论从热度还是实力上,圈了不少粉。队员个人技术有时候真的打破了常规认知,不得不服,虽然小组赛的时候无法证实,也不能取证。但是从决赛来看QM还是一直强竞争力的队伍。虽然比赛被延迟困扰,但大多只是在人多打群架的时候,决赛圈还是很激烈精彩的。

国内线下吃鸡赛事还不是很成熟,比赛中运气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也不能就盖棺定论谁强,期待网络环境的成熟,期待吃鸡赛事的正规,也期待后续的比赛里4AM有更好的发挥,希望所有职业战队迈向世界的赛场,因为:

中国的队伍就是牛批。

这里是我不玩游戏是游戏玩我,喜欢的兄弟支持一下点个关注,我们把酒倒满!

怎么解读北仑站14人名单?

与江门站比,北仑站名单几乎变化,这说明郎导的阵容再磨合,要为世联赛总决赛和世界杯、奥预赛做最后的准备。

先来看看北仑站中国女排14人名单(见图片):从这个名单上来看,除了自由人位置有变化,江门站轮休的小可爱王梦洁回归,倪非凡新进来,而老将林莉则轮休去了。

全主力出战有何意?

1、再磨合阵容。在之前的瑞士精英赛、世联赛巴西站,女排派二线阵容去的,结果成绩不好,被人质疑。到了国内赛站,郎导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来磨合主力阵容。从女排表现来看,抽风的一传依然是个梗,在大赛来临之前,将阵容磨合到位才是最主要的。

2、练兵不在此时。看到有朋友说了,郎导太保守,应该上替补,来练兵,否则让“北京小分队”寒心。说的真好,替年轻队员着想了,主力队员若没有磨合好,到了大赛打出不佳的战绩,到时候包揽郎导在内的女排团队会被唾沫喷的找不到北,信不?

3、年轻人需练待机。说不给年轻人机会,错了,瑞士赛、巴西站比赛,是年轻人去打的吧,结果呢?成绩可以说是不堪忍睹吧!年轻队员实力还有有所欠缺,需要再练练,这次把北京分队弄到北仑,就是要跟一线队学习,看真正的比赛。年轻队员要随时做好准备,像倪非凡,不就进入大名单了嘛!

中国女排的比赛安排和队员选择,郎导自由盘算。其实,当中国队主教练挺难的,用主力队员吧,被质疑不给年轻队员机会;用年轻队员吧,打不出好成绩,这个团队又会被质疑。郎导,真不容易,几乎在质疑中带领女排去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