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骂街哥是什么梗,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罗伯特b维德什么梗?
- 2、形容人骂街很厉害的梗
- 3、郭德纲的相声里有这么一个段子:牛跟那骂街呢别人都说这句话经典,可我也不是很清楚 有人能给我解释一下
- 4、相声中有哪些经典的谐音梗?
- 5、上海现史诗级骂街是什么梗?“港驴”是什么意思
- 6、网上经常骂街的那些人 都是一些什么心态啊???
罗伯特b维德什么梗?
罗伯特b维德是个视频结尾梗。
Robert B. Weide是一名美国导演,因导演喜剧剧集《抑制热情》(Curb Your Enthusiasm)而出名。
但那些沙雕视频并不是他导演的,也和他毫无关系。“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其实是一个梗。它的核心是把《抑制热情》的片尾演职员表接在其他视频后面,就会让视频变得搞笑。
《抑制热情》:
由创作了《宋飞正传》的喜剧明星Larry David主演,剧中充满了巧合和误会,表现了强烈的宿命论思想,Larry之前的一个无心的行为往往会在结尾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他的厨师朋友买彩票,因没有中大奖而大发雷霆,不由自主的在大庭广众下大骂脏话,使得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此时Larry挺身而出也开始大声骂街,想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没想到其他顾客以为这是一种接力游戏,开始脏话接龙,最后所有人骂成一团,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Larry David则无辜的站在中央,感受着这微妙的气氛,镜头逐渐推向他懵逼的脸庞,伴随着俏皮的主题曲响起,画面黑屏,出现“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
形容人骂街很厉害的梗
表示人的骂人骂得很凶,很生气的样子的词语:
怒发冲冠
暴跳如雷
雷霆万钧
火冒三丈
怒气冲冲
面红耳赤
火冒三丈、七窍生烟、怒发冲冠
暴跳如雷、 咬牙切齿、 气急败坏
怒目相视、 横眉怒目、 勃然大悟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郭德纲的相声里有这么一个段子:牛跟那骂街呢别人都说这句话经典,可我也不是很清楚 有人能给我解释一下
解释:
外国牛排(趴),只有几成熟(还生着呐),一刀扎大动脉上,血刺一脸,吃完牛排(趴),牛还活着,跟那骂街呢。
意思是吃完牛排,牛还活着,牛当然跟那骂街。
牛排:
牛排,或称牛扒,是片状的牛肉,是西餐中常见的食物之一。牛排的烹调方法以煎和烤制为主。
欧洲中世纪时,猪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则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尊贵的牛肉被他们搭配上了当时也是享有尊贵身份的胡椒粉及香辛料一起烹调,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相声中有哪些经典的谐音梗?
谐音梗其实是相声中最常用的一种搞笑技巧,通过同样的读音下,导出两个以上的词汇,让观众产生误读从而产生笑果。
谐音梗创作虽然简单,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创作捷径,甚至不需要创作直接现挂,也能临时丢几个谐音梗出来。早年香港台湾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不备稿直接上阵,在嘉宾的对话里面就能抓出几个谐音包袱来。
所以对于系统的舞台表演,尤其是有提前备稿创作的前提下,比如相声跟主题脱口秀,谐音梗应该尽量少用,比如李诞就禁止员工使用谐音梗,当然除了王建国这种刺头儿,敢在公开场合用谐音梗挑战李总。但建国的谐音梗是相对比较高级的,首先是有剧情有表演,最重要的是他使用频率很低,偶尔当奇招使出,能够起到炸场子的效果。
而相声舞台上的谐音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笑果等级也是依次递增,越是大师级别,越能够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
第一类、挠痒痒类
这一类谐音梗属于划水型谐音梗,一般用来垫话用的,包袱也非常浅显(术语叫皮薄),甚至可以说是无聊,在开场时候给观众定定神还行,但如果用来作为底包袱,那就跟骗钱一样了。
类似的包袱,比如岳云鹏的“你爸爸是大财主(菜猪)”,“孙越,这是我师叔(猪)”等,孟鹤堂常用的“周九(狗)良”,还有郭德纲徒弟们早年间最爱用的“纲(肛)门弟子”等。
这种碎包袱一笔带过是最好的处理,切忌在上面停留太久,或者制造留白让观众叫好,那样只会制造舞台事故。比如张云雷之前出事的包袱,“丁丁”“济济”等,不但粗鄙,还刻意停留让观众反应,这就是典型的功夫不到家,或者对幽默理解过于肤浅的结果。
除此之外,郭德纲近些年也爱用一些很低级的谐音梗作为底包袱,比如郭德纲吃牛肉面的时候,嫂子推门进来,把郭德纲的面摔地上了,嫂子立刻向郭德纲道歉:
没事,我赔(陪)你一碗(晚)就是~
这个包袱不但肤浅低级,而且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包袱浮在了包袱皮外边。也就是说观众理论上应该从“赔你一碗(面)”,稍微反应一下再过度到“陪你一晚(睡觉)”。但因为郭德纲前面大段铺垫自己跟嫂子各种眉来眼去勾勾搭搭,所以当抖出这个底包袱的时候,大部分人直接就跳到“陪你一晚(睡觉)”了,反而要于谦把观众往回拉,量一句“什么玩意儿,是赔你一碗面!”
本来是先吃皮再吃馅儿的包袱,结果变成了先吃肉馅再回去吃皮,加上包袱本身就很低级,所以这个段子每次观众反响都很弱,但老郭偏偏很爱用,可见近几年他的创作热情也低到了冰点。
第二类、剧情推进类
剧情推进类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型段子,有垫话有人物塑造,还有故事推进,中间夹杂一些谐音包袱,跟剧情结合的也天衣无缝,不是那种强行挠痒痒的下三路。
比如郭德纲的经典段子《我要幸福》,跟她女朋友交往,女朋友叫“爽”,所以每次郭德纲都到楼下叫她“爽啊~~~爽~”,后来两人分手,女朋友说她已经死了,所以郭德纲就喊“爽死了~~”
这个包袱其实也有点性暗示,但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分渲染,再加上跟剧情结合的非常紧密,把一个潦倒失意的人物形象也刻画的非常生动,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再到感情受挫,逐步递进,如此植入一个打擦边球的段子,观众照样会捧腹,这也是早年间郭德纲大红的原因,就算是这种包袱也做了非常高明的处理。
另外还有一个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的相声,就是常宝霆白全福的《别扭话》,就是一段有不少谐音梗的相声,后来还拍成了相声MV,故事情节是一个人心情不好,一整天都遇到糟心事情,周围人其实都正常讲话,但在一个特定情绪下,这些日常语言都变成了骂街一样的段子:
骑自行车去换煤气罐,街坊小伙子看见过来问候我:常大爷,你又没气啦~
饭店点个溜肥肠,厨子端出来忘了是我点的,大声嚷嚷:这是谁的肠子!谁的肠子!
有个小伙子过来找座,看我快吃完了,扭头招呼朋友:哥儿几个快来诶,这老头快完了!
回家躺着生闷气,我外甥把我闹钟修好了,给我送过来,在门口嚷嚷:舅舅,我给你送钟(终)来了!
街坊大妈听了很生气,过来训斥我外甥,你舅舅睡觉呢,怎么能这么喊,你应该说:舅舅,你安息吧!
这里面“舅舅,我给您送钟(终)来了”就是谐音梗,其他都是歧义词,但这个谐音梗在连续的歧义词夹杂中,起到了递进和衔接的作用,主人公出门就被人问候没气了,后来饭店又有人说他完了,回到家刚躺下,外甥又来送钟。整个剧情非常顺畅,笑果不断,是把谐音梗笑果发挥到极致的范本。
第三类、方言误读类
这一类谐音梗算是跟相声基本功结合的最多,而且也最显示演员基本功。比较经典的就是侯宝林大师《戏曲与方言》中也用过,上海人管“理发”叫“打头”,其实这是发音导致的误解,上海人是念dang(一声) tou(二声),而且是洗头的意思。侯宝林大师通过塑造角色对话,理发师跟侯宝林对“打头”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在对话中产生矛盾制造笑料,这都是谐音梗最正确的使用方式。
当然,这种谐音梗需要铺垫比较多,而且一般都会先把底包袱刨了,比如侯宝林就是先说“理发”叫“打头”,观众也大概知道笑点是这个。假如没有这种铺垫,对于不懂这种方言的外地人来说,可能听了就会一头雾水。比如老郭以前讲过一个天津方言的谐音梗,说警察抓到一个行为诡异的人询问,对方回答“我搞瞎八”,这个包袱于谦当时没有翻,在最后郭德纲把底都说出来“我搞瞎八(刚下班)”的时候,于谦强调了一句“还敢搞瞎八”,但由始至终老郭都没解释什么是“搞瞎巴”。当时我只知道这里的包袱是“刚下班”的一个同音不同意的词,后来上网才知道是“搞瞎巴”指天津话“乱搞男女关系”。而于谦当时没有翻包袱多半是不知道怎么翻比较合适,或者就是老生常谈的郭德纲跟他从不对词儿,这个包袱可能北京人于谦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就滑过去了。
所以对于这种方言谐音梗虽然比较高级,但也要考虑听者的感受,提前把底包袱刨了效果会更好。
上海现史诗级骂街是什么梗?“港驴”是什么意思
凌晨在自家小区门口与一辆沪A黑牌的领事馆车辆相遇。因道路狭窄,两辆车头对头都过不去。黑牌车上下来一名女子开始骂人。随后事态逐渐升级,一名路人大叔将女子拖出车外,而女子的外国男友也下车来,女子连骂数次"港驴""钢笔洋子。
网上经常骂街的那些人 都是一些什么心态啊???
就是像我一样在现实中对社会不满可无能为力只好在虚拟世界拼命发泄的无用之人啦。。。哎,可别骂我
关于骂街哥是什么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