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三铳是什么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1、明代的三眼铳真是这样射击的吗
- 2、民间礼炮——三眼铳
- 3、南方祭祀拜神用三眼铳原因?
- 4、赵士桢为何将创制的单管火绳枪取名为三长铳?
- 5、三眼铳这东西真的假的?同时期西洋诸国也没听说有这般利器。
- 6、三统说是指什么?
明代的三眼铳真是这样射击的吗
三眼铳,明代最常见火器之一,现在南方一些地区喜庆节日还能看到。
或三铳连发,或三铳齐发。击发时间靠射手依据经验调节引信长度而定,射程数十步,可透重甲。发射时烟雾弥漫,声若惊雷。威慑力很强。但射程和威力一般不如鸟铳。
一般为明军骑兵采用,一轮发射后马上不及装填药子。此时骑兵可利用其头部沉重的特点,将其作为钉锤使用,砸击对手。
民间礼炮——三眼铳
小时候觉得农村婚礼很神圣,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婚礼都要放三眼铳,总觉得三眼铳很神圣,就像现在迎接外宾放的礼炮一样。现在想起来总让我联想到《穆桂英挂帅》里“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唱词。
三眼铳是一件既感到害怕又想近前摸一摸的东西。过去村里人结婚办喜事必须要放三眼铳。可大人们总不让到跟前去,说小孩子会被震聋耳朵。
三眼铳就是焊接在一起的三根铁管(那时没有电气焊,可能是铸造的),底部各有一个小孔放火药引信,在铁管里装上自制的黑火药。然后依次点燃火引信,嗵——嗵——嗵——,三声低沉的炮声方圆几里之外都能听得到,三眼铳是拿在手里放的,放铳的人都用棉花堵住耳朵。所以我总觉得放三眼铳的人是很勇敢的人。村子里放三眼铳的人就两个人,谁家有事也是请他们。
农村的结婚一般都选择在冬季清晨四五点,天还很黑。我一直不明白选择良辰吉日为什么要这么早?大人们说是为了抢东门,谁最早进入东门,谁就大吉大利。其实村东街口根本就没有门。
大人们要去帮忙,孩子们一般要等到迎亲队伍快回来时才去。但我都是跟大人一起去,因为那三声炮响把我的魂儿都勾去了。
娶亲的人家早早准备些酒菜,放三眼铳的人来了,都要试试炮,嗵——嗵——嗵——,三声炮响打破清晨的寂静,低沉而悠远,每一响间隔的时间很长。实际上是告诉接亲的人们过来吃饺子了。
迎亲的队伍出发了,放三眼铳的人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辆拉火药的车,装火药的木盒子上面上面盖着棉被子。这辆车上有一两个人专门管理火药。和前面放三眼铳的人及后面迎新的车辆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一路上要放多少火药?一出发就开始,遇到路口拐弯儿要放。路边有坟地也要放。据说可以冲掉邪气。一直到了新娘子家里,新娘子梳洗打扮的时候,炮声就停了。一般都要多磨蹭一会儿新娘子才肯出来,据说是磨掉婆婆的性子。过了门儿不受气。其实时辰都是事先定好的。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管事的会催促放三眼铳的人说:“催一催吧。”
嗵嗵嗵,这时的三声炮是急促而连贯的。三声炮响的节奏快慢取决于火药引信的燃烧速度。这大概就是放铳人的技巧所在吧。
进村前三声炮告诉人们迎亲的队伍回来了。巨大的声波顺着街道传遍整个村子。一直到新娘下车,炮声不断。满街都是硝烟味儿。新娘子进了门,放三眼铳人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从耳朵里掏出棉花球。把被炮火熏黑的手脸洗干净开始入席喝酒。
我上中学以前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也就一直以为结婚就是这个样子。到了中学和同学们说起结婚的事,有的同学们很惊讶:“放三眼铳?我们都没见过。”
我说:“你们那里结婚放什么?”
他们说:“什么都不放,结婚队伍前面是吹鼓手吹唢呐。”
我们这里办白事才请戏班子搭台唱戏,送殡时吹唢呐。这呜呜咽咽的唢呐声怎么能和喜事联系起来呢?
而且他们也没有听过抢东门一说,大姑娘出嫁,都是等太阳出来以后,光明正大地嫁出去。只有寡妇再嫁,是见不得人的事,才在太阳出来以前。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方圆百里的小县,风俗差异竟如此之大。将来走出这县城会是什么样子?
南方祭祀拜神用三眼铳原因?
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三眼铳是某位神灵的武器,所以就有这一习俗了
赵士桢为何将创制的单管火绳枪取名为三长铳?
三长铳是赵士桢取三铳之长而创制的一种单管火绳枪:即取欧洲火绳枪的轻便而增加其威力,取噜密铳之快捷而加之以巧,取日本鸟铳铳床之便而加之以稳,故取名为三长铳。
三眼铳这东西真的假的?同时期西洋诸国也没听说有这般利器。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帽,使用时将火帽朝石头等发射台敲击,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被遗忘。但是三眼铳在民间却留存至今,百姓使用只装火药不装铸铁球的三眼铳当做驱魔吓驱除邪物的工具,类似鞭炮的作用。现在在中国南方一些客家地区,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铳和这类活动。
三统说是指什么?
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董仲舒认为,每个相继的朝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就起居饮食和制度的具体形式作一些改变,自成一统,以应天命。1年12个月之中,有3个月可以作为岁首(正月),即子月(现时农历十一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和寅月(农历正月)。一个朝代以某月为岁首(正朔),就要确定相应的朝服、车马仪仗等的颜色。夏代以寅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于是夏朝的朝服、车马仪仗等都尚黑,是黑统。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因而商朝尚白,是白统。周朝以子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于是周朝一切尚赤,是赤统。这就是“三统”。董仲舒认为三统循环是天意的显示,每个朝代的新统治者受天命为王,都必须按照在三统中循环的位置,相应地确定和改变正朔、服色等等。否则就是“不显不明”,违背天志。董仲舒强调,“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认为正朔、服色随朝代的改变可作必要的改变,但作为社会的根本大“道”,诸如三纲五常,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关于三铳是什么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