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黑油儿紫光园什么梗的简单介绍

4、皇宫大门有什么讲究门的结构1.门色"朱门酒肉臭,第宅大门自然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官署不漆朱红,恩准可以漆上朱红色,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随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遐迩传名,这宅院黑漆大门,门楼最具装饰趣味,宅院的黑漆大门被...

今天给各位分享黑油儿紫光园什么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门的结构

1.门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酒肉臭,有注者释为酒肉的气味;而众多读者宁愿理解为朱门之内,酒池肉林,食之不尽,腐烂发臭。这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白居易《伤宅》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字相连延。……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钱。"这可移做"朱门酒肉臭"五字的诠释。当了十年的大官,第宅大门自然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开在坊里门内,而是开门直冲大街;门色也不凡——漆成朱红。

封建时代,宫殿朱门。朱门是等级的标志。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

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标志,个好随便使用的。由此,朱户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是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韩诗外传》讲:

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铁钺,九锡(禾巨),谓之九锡。

"九锡"之物,所以要等待天子赐给,倒不一定是因为诸侯或大臣的资财少,置办不起。比如,那排在第六的朱户,只要天子有此礼遇,恩准可以漆上朱红色,也就是"赐"了。受此礼遇者完全有能力自己操办,来壮自家的门户。朱户的赐予,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

汉代何沐注《公羊传》,说到"礼有九锡",将朱户排在第四位。

至于黄色之门,也很高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指宰相。朱红与明黄,依后世之制而言,"人主宜黄,人臣宜朱",清代《茶香室丛抄》讲到这一情况,所谓"古今异宜,不可一概"。

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对于大门的漆色,也有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

旧时,黑色大门很普遍,这是非官宦人家的门色。随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遐迩传名,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规模气势确是不凡。这宅院黑漆大门,因为它是民居。济南旧城民居四合院,门楼最具装饰趣味,当地居民称为"门楼子"。其色调,深灰的瓦顶,灰白的台阶,大门漆黑色。门上红底对联,于这黑、灰之中亮着艳色。

在东北一些地方,宅院的黑漆大门被称为"黑大门"。别看其黑一片,虽未描绘图案,却如同贴了五彩门神画——-那是"黑煞神"的象征。民间将"黑大门"说成是"黑煞神",并传说"黑煞神'当门,邪气难侵入。门色成了门神。

南北朝时鲍照《芜城赋》"藻扃黼帐",黼帐即绣帐,藻扃是彩绘的门户。这彩绘,或许是绘花草,也许绘的是龙是凤。

与彩绘门户的华丽形成巨大反差,是白板扉。唐代王维《田家》诗:"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南宋戴复古《夜宿田家》诗:"夜扣田家白板扉"。门不施漆,原木色,"白板扉"比起朱门彩扃,自然逊色寒酸,它是农家简朴生活的写照。《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李瓶儿何家托梦",西门庆"从造釜巷所过,中间果见双扇白板门"。看来城里也有"白板扉"。

2.门簪

古代仕女梳头打扮,青丝高髻,发上还往往要簪鲜花,簪金钗。

古人打扮宅院的门脸,也用"簪"——大门上槛突凸的门簪。门簪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略似妇女头上的发簪,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以至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美观,并无结构功用。

门簪有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门簪的图案以四季花卉为多见,四枚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字样。只两枚门簪时,则雕"吉祥"等字样。

汉代已出现门簪。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门簪的数目,在中国营造学社已经调查的辽、宋遗物中,均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师培,与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为四具,足证金代的门簪数目已与明、清同。唯其时位于两侧者,虽正方形,可中央两具,或作菱形,或作圆形,未能划一,也许是一种过渡时代的作风。"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只两枚。后来,人们再重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力四枚的本身,已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纯粹为了做样子的门簪,便只计装饰,不较其它了。

3.兽面衔环辟不祥:铺首

门扇上安装拉手,便于开门关门。金属门外可充此用,且是一种装饰。叩环有声,是在敲门上铸有一对门环(图18)。

主要具有实用价值的门环,又往往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即铺首——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汉书·哀帝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者。汉成帝时的一首童谣,说到铜色青青的铺首:"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歌谣影射皇后赵飞燕的得宠。作为和下场,写《汉书》的班固说:"'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以宫殿木门上的铜铺首,隐言赵飞燕将被立为皇后。颜师古释:"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三字"仓琅根",形、色兼备,尤以"根"字用法绝佳。这三三字被后世传为铺首的异名。

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铺首以威严斥诸视觉。在这一门饰形式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是当门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说:"门户铺首,以钢为兽面御环著于门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义。"

铺首兽头,大约是由螺形演变而来。其发明权,古人记在建筑业的祖师鲁班名下。这似乎是一种因循惯例的做法,不难理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罗列了两种说法:

《后汉书·礼仪志》曰: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百家书》曰:公输般见水蠡,谓之曰:"开汝头,见汝形。"蠡造出头,般以足画之,蠡遂隐闭其户,终不可开。因效之,设于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二说不同。《通俗文》曰:门扇饰,谓之铺首也。

"商人水德"而选螺饰门户,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说为旗帜。鲁班画蠡,创制铺首的故事,迟于商,而至周,晚了一个时代,却更多几分大众情趣。蠡,即螺。两说虽相异,但异途同归,不仅都取法螺狮,而且均看重螺的谨其闭塞、闭藏周密,着眼点也是相同的。

元代人的作品中,又出了"户列八椒图"的描写。王实甫《西厢记》剧末"沽美酒"唱词:"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驷马车、八椒图,形容显贵。白仁甫《墙头马上》:"你封为三品官,列着八椒图。"同一用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李肿《日闻录》广罗有关铺首的材料,却未及椒图。

椒图何谓?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讲"古诸器物异名",举出十四种,如"囗囗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碑","螭吻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兽吻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等等。其中说到椒图:

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口,故立于门上,今呼"鼓了"非也。……词曲有"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之句,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义,亦有出也。

关于铺首来历的故事,说它如螺似蠡而好闭;陆容所说的椒图,正具有这些特点。"椒图其形似螺蛳",事情到此并未完结。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将龙生九子的传说写进书里,椒图由"形似螺狮"而变成了龙子。杨慎写道: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囗囗、鸱吻之类也。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词曲"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亦有出也,见《寂国杂记》。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闭户。《后汉书·礼仪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门户。则椒图之似螺形,信矣。

世上本无龙,龙的神话由人创作。创造出龙,且又编造龙神话的枝枝蔓蔓,于是有"鲤鱼跳",有"生九子"。关于龙生九子,两说并存: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囗囗、蚩吻为一组名单,另一组是宪章、饕餮、蟋蜴、(虫蛮)(虫全)、螭虎、金猊、椒图、(虫刀)多、鳌鱼。后一个系列里包括椒图。

椒图的形象也是兽首街环(图19)。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狮,性好闭,故立于门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蛳,到椒图"形似螺狮",形式未变,变化的只是源出。螺为水族,归于龙的家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成了龙子,就唤它椒图。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则像是陈年老酒,窖了几下年,即所谓"性好闭"——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铺首兽头的威形厉志,那戒奋与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酿酒初始时的香醇。人们可以这样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样子,其实只不过躲进"螺壳"成一统,"守御"慎闭塞而已。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干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

附带说明,龙生九子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其原型当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故事有关: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囗,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龙生十子,其中有一个名叫"九隆"。这传说,早见于《风俗通》和《华阳国志》。哀牢夷即今云南省哀牢山地区彝族。

十子、九隆,后来传为龙生九子。《中国道教》1995年第2期刊载王丽珠文章说,这在哀牢山彝族的民俗信仰中也能找到佐证。对于道教所奉斗姆星神,道藏《北斗本命经》说:"昔在龙汉,有一国三名周御,有王妃号紫光夫人。生莲九色,化为九子。其二长子化为大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为七星。圣母紫光人人尊号北斗九真圣德皇后。"哀牢山地区彝族民间,将哀牢的九隆传说与斗姆九子传说糅合在一起,把斗姆演变成自己的祖光神,认为产子十人的沙壹,就是生九子的斗姆。《后汉书》中龙生十子,如何变成龙生儿子的传说,彝族的民俗信仰便是注解。

仍来说铺首。铺首造型之精美,明清皇宫大门所饰用者可称代表。这枚铺首(图20),呈长圆形,兽首下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形若衔环,饰以飞龙戏珠图案,叫做"仰月千年铞",只具装饰效能,而无门环功用。这一层之下,有飞龙饰纹衬托"仰月千年铞"。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

铺首别名金铺、金鲁。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囗以而似钟音。"描写叩响门环的情形,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画面加音响。唐代诗人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写处于静态的铺首。

与兽面铺首相类,是门钱。门钹状似钹,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普通民宅门上的这种门钹,样式简洁,却不乏装饰美,有的还带着吉祥符号,如外沿圈以如意纹(图21),或镂出蝙蝠图形。

4.门钉

北京故宫的宫门,两种门饰很醒目,除了铺首,冉就是金光闪闪的门钉了。门钉纵横皆成行,圆圆的,挺大体量的凸起,与那厚重的门扇正相称,足以壮观瞻。门钉本是出自木板门的工艺需要,但是到后来,门钉的装饰性意义似乎更为重要了。并且,其美化门面的形式,接受了中华文化多方面的给予。

门钉数量,便有讲究。《燕都》杂志曾刊殷文硕单口相声《漫话燕京》:

连大门上的门钉全分等级。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在古代呀,"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天",所以,皇宫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哎,唯独东华门的门钉少一排,是八九七十二个。为什么呢?那时候,文武百官上朝都走东华门,这门是给文武官员准备的,所以少九个门钉,剩七十二个啦。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到咱们老百姓家,一个不个!不信?您考察呀,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磨砖对缝影壁,朱漆广亮大门,那门上一个门钉没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哎,就从这留下的!

"白丁"云云,逗乐而已。门钉数目体现着等级观念,是不错的。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宫门饰九九八十一颗钉,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

清宫门钉均横九纵九数目,唯独东华门例外,来了个八九七十二颗。这自然引人注意,生出诸多解释。相声中说因为官员由此门进出,所以少了九颗。也有人推测,工匠失误,钉做大了,只好装八路钉。这推测很难站住脚,东华门是紫禁城重要的门,此其一;再者,给皇家做活儿,当儿戏能成?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有种解释说,清代帝后灵柩自东华门出,生为阳,死为阴,门钉用偶数,偶数属阴。另有解释,沈阳故宫大清门为三十二颗钉,偶数;东华门向东,门钉如此取数,是一种有意的呼应,体现了清王朝对其发祥之地的怀念。

关于门钉数目,北魏杨囗之《洛阳伽蓝记》记永宁寺佛塔"四面,面有在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十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依此算来,每扇门上门钉五行,每行即为九颗钉。

然而,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专家刘敦侦1936年在河南少林寺发现,金元时代古塔"门钉的数目,无论纵横双方,均极自由,无清代仅用奇数的习惯"。例如,金代正隆二年(115年)西堂老师塔,门为双扇,每扇排列门钉上下四行,每行四钉,两扇共计三十一二钉。年代更早,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殿门,门背面有多处唐代题记。这板门后面用五道福,每道福在门扇前面钉一行门钉,每行十一个钉。这反映了门钉的结构功用,也说明讲究门钉数目是后来的事。

白丁白丁,大门无门钉,虽是说笑话,却并非凭空诌出。蒲松龄《聊斋·娇娜》描写狐仙幻化的宅子,只几个字:"金沤浮钉,宛然世家"。这里,将门钉与世家相对应,反映了一种社会存在,是虚构的小说里写实的笔墨。

门钉,古代俗称"浮沤钉"。其来源,同鲁班发明铺首的传说搅在一起。传说鲁班模仿蠡之善闭,创制铺首。门钉也仿螺狮,请读宋代程大昌《演繁录》:

今门上排立而突起者,公输般所饰之台也。《义训》:"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钅区,钅区音欧,今俗谓之浮沤钉也。"

"排立而突起者",当指门钉。浮沤,水面的气泡;"浮沤钉"这一俗称,该是概括了门订造型的称谓——装饰在门扇上,如浮于水面的泡。《聊斋·爱奴》有"沤钉兽环,宛然世家"的句子,当是门钉、铺首并举。这就是说,蒲松龄所言"沤钉"系指门钉,而不是铺首。

门钉被纳入民俗活动,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说:"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结伴而游的妇女们,走叫"走百病",过桥说是"度厄"。病、厄全抛,再试一试运气,去摸城门门钉,一摸而中,欢声笑语,该是富有情趣的场面。

门钉在民俗活动中获得神秘意味,摸一摸,有病者去病,无子者得子。请看明代万历年间《长安客话》"金铜钉"条:

京都元夕,游人火树沿路竞发,而妇女多集玄武门抹金铺。俚俗以为抹则却病产子。彭季囗试礼闱时,与客亦在游中。客曰:"此景象何所似?"彭曰:"放的是银花合,抹的是金铜钉。"乃苏味道"火树银花合"、崔融咏张昌宗"今同丁令成"句也。

"金铜钉"、"今同了……"的文学游戏,借助谐音。这谐音方式,至少那个"钉",甚至那"金"那"铜"的谐音,都可以用来解释摸门钉的风俗。美国学者W·爱伯哈德《中国符号词——隐藏在中国人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一书注意到这一点:

将钉子锤进东西内,既是一种加固的方法,也是一种辟邪之法。从前,在中国人的大门上,常常可以看到以钉子钉着美杜莎式的恶魔头,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疾病,或者是为了促进早日生子。这大约是因为"钉"与人丁的"丁"同音的缘故。

这位美国学者同时谈到门钉和铺首,说的是"钉"之音的民俗意义。

摸城门钉的风俗,隐含着生殖崇拜的遗风。明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正月十五前后摸钉儿,妇女们"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城门门钉的造型和体量,容易使人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因此,摸钉儿总是要手暗暗地摸、心暗暗地喜。《帝京景物略》录有一首《元宵曲》:

姨儿妗子此间谁,问着前门佯不知。

笼手触门心暗喜,郎边不说得钉儿。

摸门钉风俗又不局限于北方。1930年《嘉定县续志》记:

中秋,比户竞焚香斗,并陈瓜果、月饼祀于中庭。妇女踏月摸丁东。摸丁东者,夜至孔庙门上扪其圆木,谓可宜男。此风于光绪中叶后已渐不行。

20年代福建《兴化莆田县志》,正月十六夜"有过桥、摸钉之俗。……暗摸城门钉,谓之'吉兆'"。

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这么一摸,又被磨出信仰民俗的光华来。这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光华,它汇入中国门文化的熠熠光华之中。

5.狱门狴犴

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二,讲狱门画兽头,引述两种说法。其一,陆容《菽园杂记》:"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另一,李东阳《怀麓堂集》:"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而与李东阳同时的杨慎《升庵集》义说:"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龙生九子不成龙,古人的传说留下两套名单,宪章和狴犴分别属于其中一个系列。相比之下,狴犴的名气更大一些。

狴犴的形象似狮头又似虎头(图22),这一图案通常被装饰在狱门上方。明天启年间刊印《明珠记》有"闻赦"图,保留了明代监狱的情景。监狱的外门和二道门均为券门,狱门上方都为巨大的狴犴图形(图23),那情形让人想起虎头牢。山西洪洞县现存我国年代最久的监狱,就是虎头牢门,尽管那已不是明代原物;"低头出了虎头牢",京剧舞台上苏三这样唱。

龙生九子之说,明代时才编排出名单,且是互有出入的两组。而被列入九子的那些名目,有的在汉代文献中就已见记载,狴犴即是资历较早的一个。汉扬雄《法言·吾子》:"狸秆使人多礼乎?"狸秆指牢狱。

"狴"既是兽名,又指监狱,如《孔子家语·始诛》"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论者,夫子同狴执之",是说把父子俩关在同一牢狱。"犴"也是兽名,又指监牢,如《荀子·宥坐》"狱犴不治,不可以刑",犴即是狱。"狴""犴"复合为词,并没成为两种动物的混体,而是再无歧义地专指牢狱。直到后来出现了龙生九子之说,狴犴又被用作龙子之名。

牢门上的狴犴,大约同画虎驱邪的风俗有关。门扇画虎之俗,汉代盛行于皇宫和民间。门上画虎辟邪,目的是借助虎的威慑力。可以设想,对牢狱这特殊的处所,人们更希望施加威慑力量,狱门画虎是可能的。以后民居改为门扇上画门神,保平安;狱门仍画虎,并且追求狰狞效果,以期起到镇慑作用。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没有人想到要特别给它取个名字。待到"龙生九子",需它归入其间,花名册上便写"狴犴"。

明代胡侍《真珠船》言:"狴犴好讼,今狱门上兽吞口,是其遗像。"将狴犴同香口等同起来。吞口是我国西南一些地方民间至今仍在流行的门上饰物,人家挂吞口于门楣,用来辟邪。民间挂吞口的风俗,本书关于门神的一章将谈及。这里要说的是,在明代人眼里,牢门上的狴犴同人家门楣上的吞口有着联系,这是一条线索。借这条线,将门上画虎、门楣挂吞口、狱门狴犴等串起来,会帮助我们认识狴犴的来历。

6.门前市招

市招,义称幌子、招牌、招幌。这是店家高悬于门前的广告招徕。

酒旗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门前广告,先秦已见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悬帜甚高。"悬帜说的即是酒旗,或叫酒帘。这种酒家门前的广告,同诗词歌赋、骚人墨客联系最多,也就较多地体现了门前市招的文化韵味。

"竹锁桥边卖酒家",宋代的画家作命题画,平庸者尽费笔墨画酒馆,唯有一高手只画酒帘出竹丛,帘上书"酒"字。

这令人想起元代欧阳玄诗中的意趣。他的《为所性侄题不景》:"浦口归帆落,沙头行客回。林间酒旗出,快着一篙来。"酒家门前的酒幌,召唤来归舟人,快*岸,去喝酒。

《水浒传》描写打虎的武松,望见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饮;轮到醉打蒋门神,武松见蒋门神开的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河阳风月",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小说在叙事写人的同时,勾勒出"飘飘酒筛舞金风"的场景。清代孔尚任《红桥》诗:"酒施时摇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酒筛即酒旗。

此外,"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揽客的妙语;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应,不妨写上句"太白遗风",或写"李白回言此处高"(图24)。《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八载,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诗作是两句咏酒旗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当地有位当垆老媪,常酿美酒。有举子出主意,让老媪"市布为一酒帘",由善书者将王逵那两句诗题写在酒帘上,并设法在王逵出行时使他看到酒帘。王逵问时,老媪说:"来饮酒者常诵这两句,说是酒望子诗。"王逵听了大喜,赏钱五千作酒本。酒帘佳话一段,在酒旗上写咏酒旗诗。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别称,远远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饭馆有"欢门"之饰。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妨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市招的多姿多彩。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讲商业的广行招徕,引用众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门外挂的物件,如绒线铺外挂有花拷工,香销外挂鱼骨。富商巨贾,财大气粗,争奇斗胜,北京"正阳门(外)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饰粉,或以斑竹镶之;又或镂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象,以为标识;酒肆则横匾连楹,其余悬锡盏,缀以流苏"。可见当年店铺门脸前竞斗奢华、比赛气派的繁荣景象。

清代时市招更加发达。清人《浪迹续谈》讲棉花店门前幌子的故事:"闽本有定风珠,相传康熙间周栎园先生为闽藩时,出门日恰值大风,南门大街两旁招牌幌子无不摇动,惟一棉花店前,所挂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动,先生目而异之,不计价买归,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屡试之风中,不小摇动……"这个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清代福州的这条南门大街上,两旁店家挂满了幌子,风动幌摇,形成景观。二、棉花店挂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换的,由此有蜘蛛做窝棉球、腹藏定风珠云云。徐河《清稗类钞》记常见的幌子:

商店悬牌于门以为标识广招徕者曰市招,俗称招牌,大抵专用字,有参以满、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绘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绘形,直揭其物于门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识字也。如卖酒者悬酒一壶,卖炭者悬炭一支,而面店则悬纸条,鱼店则悬木鱼,俗所谓幌子者是也。

市招悬以物件,直观,又照顾到不识字者。锡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级以红布条,这是锡器店;石刻特大蜡烛并灯台,这是蜡烛店。天津著名的"风筝魏",店门前悬木制的糊以天蓝布的沙燕。鞋店市招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着平步青云的祝福(图25)。大津民俗博物馆陈列的商家招幌,酱园悬一束腰葫芦形木板,上写"陈醋"字样;烟草铺悬木牌,上面竖写"烟魁"两个正楷大字。清代《旧京琐记》卷儿:"旧日都门市肆亦留心广告之术,……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某扇铺之檐际悬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于商业买卖。清代扬州的书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见李斗《扬州画肪录》卷九。《西游记》第八十四回描写,孙悟空见"正当中一家子方灯笼上,写着'安歇往来商贾'六字,下面又写着'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开饭店的。"旅店门前悬挂的灯笼,在夜色里广告招徕。虽见诸神魔小说,但这一细节当是取自现实生活。

进入皇宫的大门叫什么?

1.门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酒肉臭,有注者释为酒肉的气味;而众多读者宁愿理解为朱门之内,酒池肉林,食之不尽,腐烂发臭。这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白居易《伤宅》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字相连延。……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钱。"这可移做"朱门酒肉臭"五字的诠释。当了十年的大官,第宅大门自然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开在坊里门内,而是开门直冲大街;门色也不凡——漆成朱红。

封建时代,宫殿朱门。朱门是等级的标志。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

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标志,个好随便使用的。由此,朱户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是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韩诗外传》讲:

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铁钺,九锡(禾巨),谓之九锡。

"九锡"之物,所以要等待天子赐给,倒不一定是因为诸侯或大臣的资财少,置办不起。比如,那排在第六的朱户,只要天子有此礼遇,恩准可以漆上朱红色,也就是"赐"了。受此礼遇者完全有能力自己操办,来壮自家的门户。朱户的赐予,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

汉代何沐注《公羊传》,说到"礼有九锡",将朱户排在第四位。

至于黄色之门,也很高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指宰相。朱红与明黄,依后世之制而言,"人主宜黄,人臣宜朱",清代《茶香室丛抄》讲到这一情况,所谓"古今异宜,不可一概"。

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对于大门的漆色,也有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

旧时,黑色大门很普遍,这是非官宦人家的门色。随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遐迩传名,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规模气势确是不凡。这宅院黑漆大门,因为它是民居。济南旧城民居四合院,门楼最具装饰趣味,当地居民称为"门楼子"。其色调,深灰的瓦顶,灰白的台阶,大门漆黑色。门上红底对联,于这黑、灰之中亮着艳色。

在东北一些地方,宅院的黑漆大门被称为"黑大门"。别看其黑一片,虽未描绘图案,却如同贴了五彩门神画——-那是"黑煞神"的象征。民间将"黑大门"说成是"黑煞神",并传说"黑煞神'当门,邪气难侵入。门色成了门神。

南北朝时鲍照《芜城赋》"藻扃黼帐",黼帐即绣帐,藻扃是彩绘的门户。这彩绘,或许是绘花草,也许绘的是龙是凤。

与彩绘门户的华丽形成巨大反差,是白板扉。唐代王维《田家》诗:"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南宋戴复古《夜宿田家》诗:"夜扣田家白板扉"。门不施漆,原木色,"白板扉"比起朱门彩扃,自然逊色寒酸,它是农家简朴生活的写照。《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李瓶儿何家托梦",西门庆"从造釜巷所过,中间果见双扇白板门"。看来城里也有"白板扉"。

2.门簪

古代仕女梳头打扮,青丝高髻,发上还往往要簪鲜花,簪金钗。

古人打扮宅院的门脸,也用"簪"——大门上槛突凸的门簪。门簪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略似妇女头上的发簪,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以至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美观,并无结构功用。

门簪有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门簪的图案以四季花卉为多见,四枚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字样。只两枚门簪时,则雕"吉祥"等字样。

汉代已出现门簪。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门簪的数目,在中国营造学社已经调查的辽、宋遗物中,均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师培,与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为四具,足证金代的门簪数目已与明、清同。唯其时位于两侧者,虽正方形,可中央两具,或作菱形,或作圆形,未能划一,也许是一种过渡时代的作风。"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只两枚。后来,人们再重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力四枚的本身,已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纯粹为了做样子的门簪,便只计装饰,不较其它了。

3.兽面衔环辟不祥:铺首

门扇上安装拉手,便于开门关门。金属门外可充此用,且是一种装饰。叩环有声,是在敲门上铸有一对门环(图18)。

主要具有实用价值的门环,又往往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即铺首——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汉书·哀帝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者。汉成帝时的一首童谣,说到铜色青青的铺首:"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歌谣影射皇后赵飞燕的得宠。作为和下场,写《汉书》的班固说:"'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以宫殿木门上的铜铺首,隐言赵飞燕将被立为皇后。颜师古释:"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三字"仓琅根",形、色兼备,尤以"根"字用法绝佳。这三三字被后世传为铺首的异名。

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铺首以威严斥诸视觉。在这一门饰形式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是当门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说:"门户铺首,以钢为兽面御环著于门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义。"

铺首兽头,大约是由螺形演变而来。其发明权,古人记在建筑业的祖师鲁班名下。这似乎是一种因循惯例的做法,不难理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罗列了两种说法:

《后汉书·礼仪志》曰: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百家书》曰:公输般见水蠡,谓之曰:"开汝头,见汝形。"蠡造出头,般以足画之,蠡遂隐闭其户,终不可开。因效之,设于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二说不同。《通俗文》曰:门扇饰,谓之铺首也。

"商人水德"而选螺饰门户,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说为旗帜。鲁班画蠡,创制铺首的故事,迟于商,而至周,晚了一个时代,却更多几分大众情趣。蠡,即螺。两说虽相异,但异途同归,不仅都取法螺狮,而且均看重螺的谨其闭塞、闭藏周密,着眼点也是相同的。

元代人的作品中,又出了"户列八椒图"的描写。王实甫《西厢记》剧末"沽美酒"唱词:"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驷马车、八椒图,形容显贵。白仁甫《墙头马上》:"你封为三品官,列着八椒图。"同一用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李肿《日闻录》广罗有关铺首的材料,却未及椒图。

椒图何谓?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讲"古诸器物异名",举出十四种,如"囗囗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碑","螭吻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兽吻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等等。其中说到椒图:

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口,故立于门上,今呼"鼓了"非也。……词曲有"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之句,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义,亦有出也。

关于铺首来历的故事,说它如螺似蠡而好闭;陆容所说的椒图,正具有这些特点。"椒图其形似螺蛳",事情到此并未完结。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将龙生九子的传说写进书里,椒图由"形似螺狮"而变成了龙子。杨慎写道: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囗囗、鸱吻之类也。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词曲"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亦有出也,见《寂国杂记》。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闭户。《后汉书·礼仪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门户。则椒图之似螺形,信矣。

世上本无龙,龙的神话由人创作。创造出龙,且又编造龙神话的枝枝蔓蔓,于是有"鲤鱼跳",有"生九子"。关于龙生九子,两说并存: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囗囗、蚩吻为一组名单,另一组是宪章、饕餮、蟋蜴、(虫蛮)(虫全)、螭虎、金猊、椒图、(虫刀)多、鳌鱼。后一个系列里包括椒图。

椒图的形象也是兽首街环(图19)。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狮,性好闭,故立于门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蛳,到椒图"形似螺狮",形式未变,变化的只是源出。螺为水族,归于龙的家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成了龙子,就唤它椒图。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则像是陈年老酒,窖了几下年,即所谓"性好闭"——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铺首兽头的威形厉志,那戒奋与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酿酒初始时的香醇。人们可以这样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样子,其实只不过躲进"螺壳"成一统,"守御"慎闭塞而已。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干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

附带说明,龙生九子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其原型当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故事有关: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囗,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龙生十子,其中有一个名叫"九隆"。这传说,早见于《风俗通》和《华阳国志》。哀牢夷即今云南省哀牢山地区彝族。

十子、九隆,后来传为龙生九子。《中国道教》1995年第2期刊载王丽珠文章说,这在哀牢山彝族的民俗信仰中也能找到佐证。对于道教所奉斗姆星神,道藏《北斗本命经》说:"昔在龙汉,有一国三名周御,有王妃号紫光夫人。生莲九色,化为九子。其二长子化为大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为七星。圣母紫光人人尊号北斗九真圣德皇后。"哀牢山地区彝族民间,将哀牢的九隆传说与斗姆九子传说糅合在一起,把斗姆演变成自己的祖光神,认为产子十人的沙壹,就是生九子的斗姆。《后汉书》中龙生十子,如何变成龙生儿子的传说,彝族的民俗信仰便是注解。

仍来说铺首。铺首造型之精美,明清皇宫大门所饰用者可称代表。这枚铺首(图20),呈长圆形,兽首下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形若衔环,饰以飞龙戏珠图案,叫做"仰月千年铞",只具装饰效能,而无门环功用。这一层之下,有飞龙饰纹衬托"仰月千年铞"。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

铺首别名金铺、金鲁。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囗以而似钟音。"描写叩响门环的情形,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画面加音响。唐代诗人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写处于静态的铺首。

与兽面铺首相类,是门钱。门钹状似钹,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普通民宅门上的这种门钹,样式简洁,却不乏装饰美,有的还带着吉祥符号,如外沿圈以如意纹(图21),或镂出蝙蝠图形。

4.门钉

北京故宫的宫门,两种门饰很醒目,除了铺首,冉就是金光闪闪的门钉了。门钉纵横皆成行,圆圆的,挺大体量的凸起,与那厚重的门扇正相称,足以壮观瞻。门钉本是出自木板门的工艺需要,但是到后来,门钉的装饰性意义似乎更为重要了。并且,其美化门面的形式,接受了中华文化多方面的给予。

门钉数量,便有讲究。《燕都》杂志曾刊殷文硕单口相声《漫话燕京》:

连大门上的门钉全分等级。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在古代呀,"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天",所以,皇宫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哎,唯独东华门的门钉少一排,是八九七十二个。为什么呢?那时候,文武百官上朝都走东华门,这门是给文武官员准备的,所以少九个门钉,剩七十二个啦。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到咱们老百姓家,一个不个!不信?您考察呀,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磨砖对缝影壁,朱漆广亮大门,那门上一个门钉没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哎,就从这留下的!

"白丁"云云,逗乐而已。门钉数目体现着等级观念,是不错的。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宫门饰九九八十一颗钉,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

清宫门钉均横九纵九数目,唯独东华门例外,来了个八九七十二颗。这自然引人注意,生出诸多解释。相声中说因为官员由此门进出,所以少了九颗。也有人推测,工匠失误,钉做大了,只好装八路钉。这推测很难站住脚,东华门是紫禁城重要的门,此其一;再者,给皇家做活儿,当儿戏能成?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有种解释说,清代帝后灵柩自东华门出,生为阳,死为阴,门钉用偶数,偶数属阴。另有解释,沈阳故宫大清门为三十二颗钉,偶数;东华门向东,门钉如此取数,是一种有意的呼应,体现了清王朝对其发祥之地的怀念。

关于门钉数目,北魏杨囗之《洛阳伽蓝记》记永宁寺佛塔"四面,面有在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十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依此算来,每扇门上门钉五行,每行即为九颗钉。

然而,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专家刘敦侦1936年在河南少林寺发现,金元时代古塔"门钉的数目,无论纵横双方,均极自由,无清代仅用奇数的习惯"。例如,金代正隆二年(115年)西堂老师塔,门为双扇,每扇排列门钉上下四行,每行四钉,两扇共计三十一二钉。年代更早,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殿门,门背面有多处唐代题记。这板门后面用五道福,每道福在门扇前面钉一行门钉,每行十一个钉。这反映了门钉的结构功用,也说明讲究门钉数目是后来的事。

白丁白丁,大门无门钉,虽是说笑话,却并非凭空诌出。蒲松龄《聊斋·娇娜》描写狐仙幻化的宅子,只几个字:"金沤浮钉,宛然世家"。这里,将门钉与世家相对应,反映了一种社会存在,是虚构的小说里写实的笔墨。

门钉,古代俗称"浮沤钉"。其来源,同鲁班发明铺首的传说搅在一起。传说鲁班模仿蠡之善闭,创制铺首。门钉也仿螺狮,请读宋代程大昌《演繁录》:

今门上排立而突起者,公输般所饰之台也。《义训》:"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钅区,钅区音欧,今俗谓之浮沤钉也。"

"排立而突起者",当指门钉。浮沤,水面的气泡;"浮沤钉"这一俗称,该是概括了门订造型的称谓——装饰在门扇上,如浮于水面的泡。《聊斋·爱奴》有"沤钉兽环,宛然世家"的句子,当是门钉、铺首并举。这就是说,蒲松龄所言"沤钉"系指门钉,而不是铺首。

门钉被纳入民俗活动,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说:"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结伴而游的妇女们,走叫"走百病",过桥说是"度厄"。病、厄全抛,再试一试运气,去摸城门门钉,一摸而中,欢声笑语,该是富有情趣的场面。

门钉在民俗活动中获得神秘意味,摸一摸,有病者去病,无子者得子。请看明代万历年间《长安客话》"金铜钉"条:

京都元夕,游人火树沿路竞发,而妇女多集玄武门抹金铺。俚俗以为抹则却病产子。彭季囗试礼闱时,与客亦在游中。客曰:"此景象何所似?"彭曰:"放的是银花合,抹的是金铜钉。"乃苏味道"火树银花合"、崔融咏张昌宗"今同丁令成"句也。

"金铜钉"、"今同了……"的文学游戏,借助谐音。这谐音方式,至少那个"钉",甚至那"金"那"铜"的谐音,都可以用来解释摸门钉的风俗。美国学者W·爱伯哈德《中国符号词——隐藏在中国人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一书注意到这一点:

将钉子锤进东西内,既是一种加固的方法,也是一种辟邪之法。从前,在中国人的大门上,常常可以看到以钉子钉着美杜莎式的恶魔头,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疾病,或者是为了促进早日生子。这大约是因为"钉"与人丁的"丁"同音的缘故。

这位美国学者同时谈到门钉和铺首,说的是"钉"之音的民俗意义。

摸城门钉的风俗,隐含着生殖崇拜的遗风。明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正月十五前后摸钉儿,妇女们"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城门门钉的造型和体量,容易使人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因此,摸钉儿总是要手暗暗地摸、心暗暗地喜。《帝京景物略》录有一首《元宵曲》:

姨儿妗子此间谁,问着前门佯不知。

笼手触门心暗喜,郎边不说得钉儿。

摸门钉风俗又不局限于北方。1930年《嘉定县续志》记:

中秋,比户竞焚香斗,并陈瓜果、月饼祀于中庭。妇女踏月摸丁东。摸丁东者,夜至孔庙门上扪其圆木,谓可宜男。此风于光绪中叶后已渐不行。

20年代福建《兴化莆田县志》,正月十六夜"有过桥、摸钉之俗。……暗摸城门钉,谓之'吉兆'"。

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这么一摸,又被磨出信仰民俗的光华来。这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光华,它汇入中国门文化的熠熠光华之中。

5.狱门狴犴

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二,讲狱门画兽头,引述两种说法。其一,陆容《菽园杂记》:"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另一,李东阳《怀麓堂集》:"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而与李东阳同时的杨慎《升庵集》义说:"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龙生九子不成龙,古人的传说留下两套名单,宪章和狴犴分别属于其中一个系列。相比之下,狴犴的名气更大一些。

狴犴的形象似狮头又似虎头(图22),这一图案通常被装饰在狱门上方。明天启年间刊印《明珠记》有"闻赦"图,保留了明代监狱的情景。监狱的外门和二道门均为券门,狱门上方都为巨大的狴犴图形(图23),那情形让人想起虎头牢。山西洪洞县现存我国年代最久的监狱,就是虎头牢门,尽管那已不是明代原物;"低头出了虎头牢",京剧舞台上苏三这样唱。

龙生九子之说,明代时才编排出名单,且是互有出入的两组。而被列入九子的那些名目,有的在汉代文献中就已见记载,狴犴即是资历较早的一个。汉扬雄《法言·吾子》:"狸秆使人多礼乎?"狸秆指牢狱。

"狴"既是兽名,又指监狱,如《孔子家语·始诛》"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论者,夫子同狴执之",是说把父子俩关在同一牢狱。"犴"也是兽名,又指监牢,如《荀子·宥坐》"狱犴不治,不可以刑",犴即是狱。"狴""犴"复合为词,并没成为两种动物的混体,而是再无歧义地专指牢狱。直到后来出现了龙生九子之说,狴犴又被用作龙子之名。

牢门上的狴犴,大约同画虎驱邪的风俗有关。门扇画虎之俗,汉代盛行于皇宫和民间。门上画虎辟邪,目的是借助虎的威慑力。可以设想,对牢狱这特殊的处所,人们更希望施加威慑力量,狱门画虎是可能的。以后民居改为门扇上画门神,保平安;狱门仍画虎,并且追求狰狞效果,以期起到镇慑作用。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没有人想到要特别给它取个名字。待到"龙生九子",需它归入其间,花名册上便写"狴犴"。

明代胡侍《真珠船》言:"狴犴好讼,今狱门上兽吞口,是其遗像。"将狴犴同香口等同起来。吞口是我国西南一些地方民间至今仍在流行的门上饰物,人家挂吞口于门楣,用来辟邪。民间挂吞口的风俗,本书关于门神的一章将谈及。这里要说的是,在明代人眼里,牢门上的狴犴同人家门楣上的吞口有着联系,这是一条线索。借这条线,将门上画虎、门楣挂吞口、狱门狴犴等串起来,会帮助我们认识狴犴的来历。

6.门前市招

市招,义称幌子、招牌、招幌。这是店家高悬于门前的广告招徕。

酒旗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门前广告,先秦已见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悬帜甚高。"悬帜说的即是酒旗,或叫酒帘。这种酒家门前的广告,同诗词歌赋、骚人墨客联系最多,也就较多地体现了门前市招的文化韵味。

"竹锁桥边卖酒家",宋代的画家作命题画,平庸者尽费笔墨画酒馆,唯有一高手只画酒帘出竹丛,帘上书"酒"字。

这令人想起元代欧阳玄诗中的意趣。他的《为所性侄题不景》:"浦口归帆落,沙头行客回。林间酒旗出,快着一篙来。"酒家门前的酒幌,召唤来归舟人,快*岸,去喝酒。

《水浒传》描写打虎的武松,望见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饮;轮到醉打蒋门神,武松见蒋门神开的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河阳风月",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小说在叙事写人的同时,勾勒出"飘飘酒筛舞金风"的场景。清代孔尚任《红桥》诗:"酒施时摇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酒筛即酒旗。

此外,"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揽客的妙语;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应,不妨写上句"太白遗风",或写"李白回言此处高"(图24)。《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八载,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诗作是两句咏酒旗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当地有位当垆老媪,常酿美酒。有举子出主意,让老媪"市布为一酒帘",由善书者将王逵那两句诗题写在酒帘上,并设法在王逵出行时使他看到酒帘。王逵问时,老媪说:"来饮酒者常诵这两句,说是酒望子诗。"王逵听了大喜,赏钱五千作酒本。酒帘佳话一段,在酒旗上写咏酒旗诗。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别称,远远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饭馆有"欢门"之饰。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妨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市招的多姿多彩。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讲商业的广行招徕,引用众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门外挂的物件,如绒线铺外挂有花拷工,香销外挂鱼骨。富商巨贾,财大气粗,争奇斗胜,北京"正阳门(外)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饰粉,或以斑竹镶之;又或镂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象,以为标识;酒肆则横匾连楹,其余悬锡盏,缀以流苏"。可见当年店铺门脸前竞斗奢华、比赛气派的繁荣景象。

清代时市招更加发达。清人《浪迹续谈》讲棉花店门前幌子的故事:"闽本有定风珠,相传康熙间周栎园先生为闽藩时,出门日恰值大风,南门大街两旁招牌幌子无不摇动,惟一棉花店前,所挂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动,先生目而异之,不计价买归,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屡试之风中,不小摇动……"这个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清代福州的这条南门大街上,两旁店家挂满了幌子,风动幌摇,形成景观。二、棉花店挂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换的,由此有蜘蛛做窝棉球、腹藏定风珠云云。徐河《清稗类钞》记常见的幌子:

商店悬牌于门以为标识广招徕者曰市招,俗称招牌,大抵专用字,有参以满、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绘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绘形,直揭其物于门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识字也。如卖酒者悬酒一壶,卖炭者悬炭一支,而面店则悬纸条,鱼店则悬木鱼,俗所谓幌子者是也。

市招悬以物件,直观,又照顾到不识字者。锡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级以红布条,这是锡器店;石刻特大蜡烛并灯台,这是蜡烛店。天津著名的"风筝魏",店门前悬木制的糊以天蓝布的沙燕。鞋店市招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着平步青云的祝福(图25)。大津民俗博物馆陈列的商家招幌,酱园悬一束腰葫芦形木板,上写"陈醋"字样;烟草铺悬木牌,上面竖写"烟魁"两个正楷大字。清代《旧京琐记》卷儿:"旧日都门市肆亦留心广告之术,……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某扇铺之檐际悬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于商业买卖。清代扬州的书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见李斗《扬州画肪录》卷九。《西游记》第八十四回描写,孙悟空见"正当中一家子方灯笼上,写着'安歇往来商贾'六字,下面又写着'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开饭店的。"旅店门前悬挂的灯笼,在夜色里广告招徕。虽见诸神魔小说,但这一细节当是取自现实生活。

长年积累,锅边的黑油块儿怎么处理?

可以将两勺白醋与200毫升温水混合,然后用海绵及丝瓜瓤蘸取这种"热醋水"清洗不锈钢锅中,即可使之光亮如新。也可以用500毫升热水与30克小苏打混合,一样可以用丝瓜瓤蘸取后,轻松去不锈钢锅中油污。如果不锈钢锅中油垢比较顽固,可以直接将小苏打撒在不锈钢锅里,然后用布擦拭。用抹布蘸取腌菜用的粗盐,可以很容易地将不锈钢锅中及玻璃灶台上的油污'揉搓'下来,但过后一定要记得把盐分擦干净,否则不锈钢锅中会发黑。

把一整块百洁布在啤酒中浸泡一会儿,然后擦拭有顽渍的不锈钢锅,不锈钢锅即可光亮如新。用土豆皮的内表皮擦拭不锈钢锅上因沾染油污,然后再用热水清洗一遍,你会看到特别亮丽的灶台。这是因为,土豆皮中的淀粉正是去油除渍的'得力干将'。你也可以用萝卜头尾、黄瓜碎段蘸一点洗洁精搓洗不锈钢锅的油污处,再用抹布蘸清水擦洗两遍,效果也很好 .

皇宫大门有什么讲究

1.门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酒肉臭,有注者释为酒肉的气味;而众多读者宁愿理解为朱门之内,酒池肉林,食之不尽,腐烂发臭。这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白居易《伤宅》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字相连延。……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钱。"这可移做"朱门酒肉臭"五字的诠释。当了十年的大官,第宅大门自然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开在坊里门内,而是开门直冲大街;门色也不凡——漆成朱红。

封建时代,宫殿朱门。朱门是等级的标志。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

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标志,个好随便使用的。由此,朱户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是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韩诗外传》讲:

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铁钺,九锡(禾巨),谓之九锡。

"九锡"之物,所以要等待天子赐给,倒不一定是因为诸侯或大臣的资财少,置办不起。比如,那排在第六的朱户,只要天子有此礼遇,恩准可以漆上朱红色,也就是"赐"了。受此礼遇者完全有能力自己操办,来壮自家的门户。朱户的赐予,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

汉代何沐注《公羊传》,说到"礼有九锡",将朱户排在第四位。

至于黄色之门,也很高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指宰相。朱红与明黄,依后世之制而言,"人主宜黄,人臣宜朱",清代《茶香室丛抄》讲到这一情况,所谓"古今异宜,不可一概"。

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对于大门的漆色,也有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

旧时,黑色大门很普遍,这是非官宦人家的门色。随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遐迩传名,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规模气势确是不凡。这宅院黑漆大门,因为它是民居。济南旧城民居四合院,门楼最具装饰趣味,当地居民称为"门楼子"。其色调,深灰的瓦顶,灰白的台阶,大门漆黑色。门上红底对联,于这黑、灰之中亮着艳色。

在东北一些地方,宅院的黑漆大门被称为"黑大门"。别看其黑一片,虽未描绘图案,却如同贴了五彩门神画——-那是"黑煞神"的象征。民间将"黑大门"说成是"黑煞神",并传说"黑煞神'当门,邪气难侵入。门色成了门神。

南北朝时鲍照《芜城赋》"藻扃黼帐",黼帐即绣帐,藻扃是彩绘的门户。这彩绘,或许是绘花草,也许绘的是龙是凤。

与彩绘门户的华丽形成巨大反差,是白板扉。唐代王维《田家》诗:"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南宋戴复古《夜宿田家》诗:"夜扣田家白板扉"。门不施漆,原木色,"白板扉"比起朱门彩扃,自然逊色寒酸,它是农家简朴生活的写照。《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李瓶儿何家托梦",西门庆"从造釜巷所过,中间果见双扇白板门"。看来城里也有"白板扉"。

2.门簪

古代仕女梳头打扮,青丝高髻,发上还往往要簪鲜花,簪金钗。

古人打扮宅院的门脸,也用"簪"——大门上槛突凸的门簪。门簪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略似妇女头上的发簪,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以至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美观,并无结构功用。

门簪有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门簪的图案以四季花卉为多见,四枚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字样。只两枚门簪时,则雕"吉祥"等字样。

汉代已出现门簪。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门簪的数目,在中国营造学社已经调查的辽、宋遗物中,均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师培,与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为四具,足证金代的门簪数目已与明、清同。唯其时位于两侧者,虽正方形,可中央两具,或作菱形,或作圆形,未能划一,也许是一种过渡时代的作风。"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只两枚。后来,人们再重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力四枚的本身,已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纯粹为了做样子的门簪,便只计装饰,不较其它了。

3.兽面衔环辟不祥:铺首

门扇上安装拉手,便于开门关门。金属门外可充此用,且是一种装饰。叩环有声,是在敲门上铸有一对门环(图18)。

主要具有实用价值的门环,又往往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即铺首——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汉书·哀帝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者。汉成帝时的一首童谣,说到铜色青青的铺首:"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歌谣影射皇后赵飞燕的得宠。作为和下场,写《汉书》的班固说:"'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以宫殿木门上的铜铺首,隐言赵飞燕将被立为皇后。颜师古释:"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三字"仓琅根",形、色兼备,尤以"根"字用法绝佳。这三三字被后世传为铺首的异名。

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铺首以威严斥诸视觉。在这一门饰形式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是当门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说:"门户铺首,以钢为兽面御环著于门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义。"

铺首兽头,大约是由螺形演变而来。其发明权,古人记在建筑业的祖师鲁班名下。这似乎是一种因循惯例的做法,不难理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罗列了两种说法:

《后汉书·礼仪志》曰: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百家书》曰:公输般见水蠡,谓之曰:"开汝头,见汝形。"蠡造出头,般以足画之,蠡遂隐闭其户,终不可开。因效之,设于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二说不同。《通俗文》曰:门扇饰,谓之铺首也。

"商人水德"而选螺饰门户,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说为旗帜。鲁班画蠡,创制铺首的故事,迟于商,而至周,晚了一个时代,却更多几分大众情趣。蠡,即螺。两说虽相异,但异途同归,不仅都取法螺狮,而且均看重螺的谨其闭塞、闭藏周密,着眼点也是相同的。

元代人的作品中,又出了"户列八椒图"的描写。王实甫《西厢记》剧末"沽美酒"唱词:"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驷马车、八椒图,形容显贵。白仁甫《墙头马上》:"你封为三品官,列着八椒图。"同一用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李肿《日闻录》广罗有关铺首的材料,却未及椒图。

椒图何谓?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讲"古诸器物异名",举出十四种,如"囗囗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碑","螭吻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兽吻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等等。其中说到椒图:

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口,故立于门上,今呼"鼓了"非也。……词曲有"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之句,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义,亦有出也。

关于铺首来历的故事,说它如螺似蠡而好闭;陆容所说的椒图,正具有这些特点。"椒图其形似螺蛳",事情到此并未完结。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将龙生九子的传说写进书里,椒图由"形似螺狮"而变成了龙子。杨慎写道: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囗囗、鸱吻之类也。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词曲"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人皆不能晓。今观椒图之名,亦有出也,见《寂国杂记》。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闭户。《后汉书·礼仪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门户。则椒图之似螺形,信矣。

世上本无龙,龙的神话由人创作。创造出龙,且又编造龙神话的枝枝蔓蔓,于是有"鲤鱼跳",有"生九子"。关于龙生九子,两说并存: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囗囗、蚩吻为一组名单,另一组是宪章、饕餮、蟋蜴、(虫蛮)(虫全)、螭虎、金猊、椒图、(虫刀)多、鳌鱼。后一个系列里包括椒图。

椒图的形象也是兽首街环(图19)。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狮,性好闭,故立于门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蛳,到椒图"形似螺狮",形式未变,变化的只是源出。螺为水族,归于龙的家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成了龙子,就唤它椒图。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则像是陈年老酒,窖了几下年,即所谓"性好闭"——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铺首兽头的威形厉志,那戒奋与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酿酒初始时的香醇。人们可以这样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样子,其实只不过躲进"螺壳"成一统,"守御"慎闭塞而已。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干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

附带说明,龙生九子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其原型当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故事有关: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囗,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龙生十子,其中有一个名叫"九隆"。这传说,早见于《风俗通》和《华阳国志》。哀牢夷即今云南省哀牢山地区彝族。

十子、九隆,后来传为龙生九子。《中国道教》1995年第2期刊载王丽珠文章说,这在哀牢山彝族的民俗信仰中也能找到佐证。对于道教所奉斗姆星神,道藏《北斗本命经》说:"昔在龙汉,有一国三名周御,有王妃号紫光夫人。生莲九色,化为九子。其二长子化为大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为七星。圣母紫光人人尊号北斗九真圣德皇后。"哀牢山地区彝族民间,将哀牢的九隆传说与斗姆九子传说糅合在一起,把斗姆演变成自己的祖光神,认为产子十人的沙壹,就是生九子的斗姆。《后汉书》中龙生十子,如何变成龙生儿子的传说,彝族的民俗信仰便是注解。

仍来说铺首。铺首造型之精美,明清皇宫大门所饰用者可称代表。这枚铺首(图20),呈长圆形,兽首下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形若衔环,饰以飞龙戏珠图案,叫做"仰月千年铞",只具装饰效能,而无门环功用。这一层之下,有飞龙饰纹衬托"仰月千年铞"。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

铺首别名金铺、金鲁。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囗以而似钟音。"描写叩响门环的情形,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画面加音响。唐代诗人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写处于静态的铺首。

与兽面铺首相类,是门钱。门钹状似钹,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普通民宅门上的这种门钹,样式简洁,却不乏装饰美,有的还带着吉祥符号,如外沿圈以如意纹(图21),或镂出蝙蝠图形。

4.门钉

北京故宫的宫门,两种门饰很醒目,除了铺首,冉就是金光闪闪的门钉了。门钉纵横皆成行,圆圆的,挺大体量的凸起,与那厚重的门扇正相称,足以壮观瞻。门钉本是出自木板门的工艺需要,但是到后来,门钉的装饰性意义似乎更为重要了。并且,其美化门面的形式,接受了中华文化多方面的给予。

门钉数量,便有讲究。《燕都》杂志曾刊殷文硕单口相声《漫话燕京》:

连大门上的门钉全分等级。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在古代呀,"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天",所以,皇宫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哎,唯独东华门的门钉少一排,是八九七十二个。为什么呢?那时候,文武百官上朝都走东华门,这门是给文武官员准备的,所以少九个门钉,剩七十二个啦。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到咱们老百姓家,一个不个!不信?您考察呀,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磨砖对缝影壁,朱漆广亮大门,那门上一个门钉没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哎,就从这留下的!

"白丁"云云,逗乐而已。门钉数目体现着等级观念,是不错的。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宫门饰九九八十一颗钉,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

清宫门钉均横九纵九数目,唯独东华门例外,来了个八九七十二颗。这自然引人注意,生出诸多解释。相声中说因为官员由此门进出,所以少了九颗。也有人推测,工匠失误,钉做大了,只好装八路钉。这推测很难站住脚,东华门是紫禁城重要的门,此其一;再者,给皇家做活儿,当儿戏能成?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有种解释说,清代帝后灵柩自东华门出,生为阳,死为阴,门钉用偶数,偶数属阴。另有解释,沈阳故宫大清门为三十二颗钉,偶数;东华门向东,门钉如此取数,是一种有意的呼应,体现了清王朝对其发祥之地的怀念。

关于门钉数目,北魏杨囗之《洛阳伽蓝记》记永宁寺佛塔"四面,面有在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十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依此算来,每扇门上门钉五行,每行即为九颗钉。

然而,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专家刘敦侦1936年在河南少林寺发现,金元时代古塔"门钉的数目,无论纵横双方,均极自由,无清代仅用奇数的习惯"。例如,金代正隆二年(115年)西堂老师塔,门为双扇,每扇排列门钉上下四行,每行四钉,两扇共计三十一二钉。年代更早,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殿门,门背面有多处唐代题记。这板门后面用五道福,每道福在门扇前面钉一行门钉,每行十一个钉。这反映了门钉的结构功用,也说明讲究门钉数目是后来的事。

白丁白丁,大门无门钉,虽是说笑话,却并非凭空诌出。蒲松龄《聊斋·娇娜》描写狐仙幻化的宅子,只几个字:"金沤浮钉,宛然世家"。这里,将门钉与世家相对应,反映了一种社会存在,是虚构的小说里写实的笔墨。

门钉,古代俗称"浮沤钉"。其来源,同鲁班发明铺首的传说搅在一起。传说鲁班模仿蠡之善闭,创制铺首。门钉也仿螺狮,请读宋代程大昌《演繁录》:

今门上排立而突起者,公输般所饰之台也。《义训》:"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钅区,钅区音欧,今俗谓之浮沤钉也。"

"排立而突起者",当指门钉。浮沤,水面的气泡;"浮沤钉"这一俗称,该是概括了门订造型的称谓——装饰在门扇上,如浮于水面的泡。《聊斋·爱奴》有"沤钉兽环,宛然世家"的句子,当是门钉、铺首并举。这就是说,蒲松龄所言"沤钉"系指门钉,而不是铺首。

门钉被纳入民俗活动,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说:"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结伴而游的妇女们,走叫"走百病",过桥说是"度厄"。病、厄全抛,再试一试运气,去摸城门门钉,一摸而中,欢声笑语,该是富有情趣的场面。

门钉在民俗活动中获得神秘意味,摸一摸,有病者去病,无子者得子。请看明代万历年间《长安客话》"金铜钉"条:

京都元夕,游人火树沿路竞发,而妇女多集玄武门抹金铺。俚俗以为抹则却病产子。彭季囗试礼闱时,与客亦在游中。客曰:"此景象何所似?"彭曰:"放的是银花合,抹的是金铜钉。"乃苏味道"火树银花合"、崔融咏张昌宗"今同丁令成"句也。

"金铜钉"、"今同了……"的文学游戏,借助谐音。这谐音方式,至少那个"钉",甚至那"金"那"铜"的谐音,都可以用来解释摸门钉的风俗。美国学者W·爱伯哈德《中国符号词——隐藏在中国人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一书注意到这一点:

将钉子锤进东西内,既是一种加固的方法,也是一种辟邪之法。从前,在中国人的大门上,常常可以看到以钉子钉着美杜莎式的恶魔头,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疾病,或者是为了促进早日生子。这大约是因为"钉"与人丁的"丁"同音的缘故。

这位美国学者同时谈到门钉和铺首,说的是"钉"之音的民俗意义。

摸城门钉的风俗,隐含着生殖崇拜的遗风。明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正月十五前后摸钉儿,妇女们"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城门门钉的造型和体量,容易使人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因此,摸钉儿总是要手暗暗地摸、心暗暗地喜。《帝京景物略》录有一首《元宵曲》:

姨儿妗子此间谁,问着前门佯不知。

笼手触门心暗喜,郎边不说得钉儿。

摸门钉风俗又不局限于北方。1930年《嘉定县续志》记:

中秋,比户竞焚香斗,并陈瓜果、月饼祀于中庭。妇女踏月摸丁东。摸丁东者,夜至孔庙门上扪其圆木,谓可宜男。此风于光绪中叶后已渐不行。

20年代福建《兴化莆田县志》,正月十六夜"有过桥、摸钉之俗。……暗摸城门钉,谓之'吉兆'"。

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这么一摸,又被磨出信仰民俗的光华来。这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光华,它汇入中国门文化的熠熠光华之中。

5.狱门狴犴

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二,讲狱门画兽头,引述两种说法。其一,陆容《菽园杂记》:"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另一,李东阳《怀麓堂集》:"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而与李东阳同时的杨慎《升庵集》义说:"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龙生九子不成龙,古人的传说留下两套名单,宪章和狴犴分别属于其中一个系列。相比之下,狴犴的名气更大一些。

狴犴的形象似狮头又似虎头(图22),这一图案通常被装饰在狱门上方。明天启年间刊印《明珠记》有"闻赦"图,保留了明代监狱的情景。监狱的外门和二道门均为券门,狱门上方都为巨大的狴犴图形(图23),那情形让人想起虎头牢。山西洪洞县现存我国年代最久的监狱,就是虎头牢门,尽管那已不是明代原物;"低头出了虎头牢",京剧舞台上苏三这样唱。

龙生九子之说,明代时才编排出名单,且是互有出入的两组。而被列入九子的那些名目,有的在汉代文献中就已见记载,狴犴即是资历较早的一个。汉扬雄《法言·吾子》:"狸秆使人多礼乎?"狸秆指牢狱。

"狴"既是兽名,又指监狱,如《孔子家语·始诛》"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论者,夫子同狴执之",是说把父子俩关在同一牢狱。"犴"也是兽名,又指监牢,如《荀子·宥坐》"狱犴不治,不可以刑",犴即是狱。"狴""犴"复合为词,并没成为两种动物的混体,而是再无歧义地专指牢狱。直到后来出现了龙生九子之说,狴犴又被用作龙子之名。

牢门上的狴犴,大约同画虎驱邪的风俗有关。门扇画虎之俗,汉代盛行于皇宫和民间。门上画虎辟邪,目的是借助虎的威慑力。可以设想,对牢狱这特殊的处所,人们更希望施加威慑力量,狱门画虎是可能的。以后民居改为门扇上画门神,保平安;狱门仍画虎,并且追求狰狞效果,以期起到镇慑作用。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没有人想到要特别给它取个名字。待到"龙生九子",需它归入其间,花名册上便写"狴犴"。

明代胡侍《真珠船》言:"狴犴好讼,今狱门上兽吞口,是其遗像。"将狴犴同香口等同起来。吞口是我国西南一些地方民间至今仍在流行的门上饰物,人家挂吞口于门楣,用来辟邪。民间挂吞口的风俗,本书关于门神的一章将谈及。这里要说的是,在明代人眼里,牢门上的狴犴同人家门楣上的吞口有着联系,这是一条线索。借这条线,将门上画虎、门楣挂吞口、狱门狴犴等串起来,会帮助我们认识狴犴的来历。

6.门前市招

市招,义称幌子、招牌、招幌。这是店家高悬于门前的广告招徕。

酒旗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门前广告,先秦已见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悬帜甚高。"悬帜说的即是酒旗,或叫酒帘。这种酒家门前的广告,同诗词歌赋、骚人墨客联系最多,也就较多地体现了门前市招的文化韵味。

"竹锁桥边卖酒家",宋代的画家作命题画,平庸者尽费笔墨画酒馆,唯有一高手只画酒帘出竹丛,帘上书"酒"字。

这令人想起元代欧阳玄诗中的意趣。他的《为所性侄题不景》:"浦口归帆落,沙头行客回。林间酒旗出,快着一篙来。"酒家门前的酒幌,召唤来归舟人,快*岸,去喝酒。

《水浒传》描写打虎的武松,望见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饮;轮到醉打蒋门神,武松见蒋门神开的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河阳风月",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小说在叙事写人的同时,勾勒出"飘飘酒筛舞金风"的场景。清代孔尚任《红桥》诗:"酒施时摇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酒筛即酒旗。

此外,"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揽客的妙语;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应,不妨写上句"太白遗风",或写"李白回言此处高"(图24)。《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八载,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诗作是两句咏酒旗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当地有位当垆老媪,常酿美酒。有举子出主意,让老媪"市布为一酒帘",由善书者将王逵那两句诗题写在酒帘上,并设法在王逵出行时使他看到酒帘。王逵问时,老媪说:"来饮酒者常诵这两句,说是酒望子诗。"王逵听了大喜,赏钱五千作酒本。酒帘佳话一段,在酒旗上写咏酒旗诗。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别称,远远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饭馆有"欢门"之饰。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妨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市招的多姿多彩。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讲商业的广行招徕,引用众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门外挂的物件,如绒线铺外挂有花拷工,香销外挂鱼骨。富商巨贾,财大气粗,争奇斗胜,北京"正阳门(外)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饰粉,或以斑竹镶之;又或镂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象,以为标识;酒肆则横匾连楹,其余悬锡盏,缀以流苏"。可见当年店铺门脸前竞斗奢华、比赛气派的繁荣景象。

清代时市招更加发达。清人《浪迹续谈》讲棉花店门前幌子的故事:"闽本有定风珠,相传康熙间周栎园先生为闽藩时,出门日恰值大风,南门大街两旁招牌幌子无不摇动,惟一棉花店前,所挂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动,先生目而异之,不计价买归,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屡试之风中,不小摇动……"这个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清代福州的这条南门大街上,两旁店家挂满了幌子,风动幌摇,形成景观。二、棉花店挂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换的,由此有蜘蛛做窝棉球、腹藏定风珠云云。徐河《清稗类钞》记常见的幌子:

商店悬牌于门以为标识广招徕者曰市招,俗称招牌,大抵专用字,有参以满、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绘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绘形,直揭其物于门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识字也。如卖酒者悬酒一壶,卖炭者悬炭一支,而面店则悬纸条,鱼店则悬木鱼,俗所谓幌子者是也。

市招悬以物件,直观,又照顾到不识字者。锡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级以红布条,这是锡器店;石刻特大蜡烛并灯台,这是蜡烛店。天津著名的"风筝魏",店门前悬木制的糊以天蓝布的沙燕。鞋店市招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着平步青云的祝福(图25)。大津民俗博物馆陈列的商家招幌,酱园悬一束腰葫芦形木板,上写"陈醋"字样;烟草铺悬木牌,上面竖写"烟魁"两个正楷大字。清代《旧京琐记》卷儿:"旧日都门市肆亦留心广告之术,……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某扇铺之檐际悬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于商业买卖。清代扬州的书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见李斗《扬州画肪录》卷九。《西游记》第八十四回描写,孙悟空见"正当中一家子方灯笼上,写着'安歇往来商贾'六字,下面又写着'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开饭店的。"旅店门前悬挂的灯笼,在夜色里广告招徕。虽见诸神魔小说,但这一细节当是取自现实生活。

关于黑油儿紫光园什么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