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心梗是什么原因,猝死有什么征兆?
这是我亲身经历,去年冬天我差一点猝死在公司。
当时为了赶工作,连续加班了八天。每天都是半夜两三点才回宿舍睡觉,第二一大早八点多,又要回来干活。有一天晚上回家已经是半夜3点半了,回家收拾完,准备蹲个厕所就睡觉。
起身有点猛,一下心口生疼,就像是脸上被打了一拳。很明显感到心跳慢下来了变得很沉重,虽然还在张着嘴呼吸,却似乎吸收不到氧气,我使劲深吸了几下还是觉得闷得不行。我靠在墙上歇了有一分钟也没缓过来,当时就觉得要出事了,只能强撑着推开门出去(想着死也不能死在厕所里,对象就在卧室睡着,出去了就能听见动静来救我)。
出去之后试着走了两步,腿软的就动不了,我张嘴拼命叫我对象名字,却发不出声音。就停在客厅,想着歇一会儿再动,后面急了,猛一抬脚,眼睛一黑,就晕过去了。
也不知在地上趴了多久,慢慢地又醒来了,对象还是睡的猪一样,没有听见客厅一点响声。我还是感觉呼吸很弱,很急,但是胸口没有前面那么闷了。四肢还是无力,试了试站不起来,我就一点一点慢慢挪到了沙发旁,靠着沙发把双脚伸直摊开,渐渐地呼吸和知觉恢复了。
在沙发上靠着歇了有半个小时,我试着慢慢站起来,接了一杯水喝了,才觉得又活过来了。后来胸闷还反复出现过几次,在公司座椅上起猛了,从厕所起身,心脏突然也变慢过几次,沉闷,沉重,虚弱的感觉一起涌上来。
慢慢地我总结一个规律,也不知道正不正确,方法很简单;如果突然起身感到胸口沉闷,呼吸困难,要慢慢蹲下,找地方靠着,用手臂靠着。千万千万别强行站起来,这个时候除了自己没人能救你。我那天晚上能活下来,还应该庆幸,对象没有起来强拉着我站起来。
那段时间忙完后,我去了医院排了心电图,做了CT,医生跟我说了很多,最重要地是千万千万不要熬夜!
在这里,我也以我的自身经历提醒那些经常熬夜的朋友,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请千万留意。
1.经常胸闷
近期反复出现胸闷或胸闷加重,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缓解的症状大多可能是冠心病的前兆,需要随时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2.频繁心慌
大多数心慌是心率加快引起的自我感受,不定期的心率加快一般是快速性心率失常导致的。若室性心率失常频繁发作要警惕室颤的发生。
3.不明原因的晕厥
猝死的重要前兆是晕厥,大多数晕厥都是因为心跳骤停或减缓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晕厥通常经过几秒时间后便能自行恢复,发生之后应查明原因。
4.不明原因的疲乏
如果在没有进行激烈运动、或睡眠充足,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出现较长时间的疲乏,并伴有胸闷、水肿等症状,需要警惕心肌病、心肌炎的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能使人感到疲乏、胸闷等,急性重症心肌炎可能引发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5.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出现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的情况要警惕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之一。虽然有些早期脑卒中只是表现出轻微的症状,但是别忽视。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身边出现了猝死者,也不要惊慌,黄金救援时间有4分钟。
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快速拨打急救电话之后,采用标准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施救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躺放置,解开患者衣服,在患者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重叠两只手掌跟并伸直肘关节,上身前倾,垂直用力,有节奏的按压30次。按压深度是成年人5~6厘米,按压次数为每分钟100-120下,按压中断时间控制在10秒内。手抬起时,不能给患者的胸壁施加任何压力。
2、人工呼吸:
解开患者衣服后,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用左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下压;右手放在下颌处,上抬。下颌与耳部的连线与地面垂直。随后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口对口的方法快速吹入气体2次,可看见患者的胸部或者腹部有微微起伏。
然后用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循环反复一直等到救护车的到来。如果在这之前找到了ADE(自动体外除颤器),则先使用ADE。
生命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猝死的发生,为了你自己,更为了那些爱我们,我们爱着的家人、朋友。
若再投诉医生半天竟看75个患者?
我敢说,百分之90%的医务工作者,是反对他们的子女学医的。
普通大学本科4年,22岁就可以出来工作。作为一名医学生,本科4年(有的5年),读硕士2年(当然有的不读),出来到大医院规培两年,然后住院总2年(这几年的工作时间,基本上就是驻扎在医院了,不要谈家庭了),这期间的收入只能说养活自己。然后你才能挤身一名普通的小医生,此时你已经26岁了。
然后你是临床一线,有处理不完的病人,查不完的房,考不完的试,写不完的病例,参加不完的培训。你的职称要从执业医师到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如果一路顺利的话就差不多15年,而且这期间你还要去进修。总之,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与自己过不去,与生活过不去,特别是疫情的这几年,医务工作者还承担着额外的防疫任务。
我们所看到能坐门诊的医生一般都是主治医生及以上,这些人在科室一般都是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要看门诊,还要处理住院病人。(专门坐门诊的医生一般都是专家级别,会跟着很多徒弟)。门诊看病就会有医患矛盾。如果我们每个病人都看半个小时的话,一上午最多看8个病人,那么将会造成更多的人看不了病,看病难的问题。
如果我们几分钟看病人,我们一上午就会看几十号病人,这时病人就会埋怨,我排队一上午,就只有5分钟,医生认真看没有?
我相信,每一位有医德的医生,他对不同病情的病人看病时间是不一致的,如果你分分钟就结束了,我们应该恭喜你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医生沉思并且让你做更详细的检查,那么你可能就会有一点点问题。
所以,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职业,大家不要神化他,也不要按照神的标准来要求他,在医院里,最不愿意患者死亡的肯定是医生护士,他们一定会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挽救每一位患者。
当然,每个系统都会有“耗子屎”,也会有医德败坏的医生,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那个别的人而否定那一类。希望医患能多一点理解,我国家的医疗系统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心绞痛的症状是怎样的?
很多疾病都有疼痛症状,它们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天差地别,结合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性质等条件,很多疾病其实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估,而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往往会因为体力活动、过激情绪、饱食寒冷所诱发,发作时会有憋闷压榨感,是钝痛而非针刺刀割性锐痛,症状会在休息后有所缓解,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可心绞痛在临床上分型较多,上面形容的是最常见的稳定性心绞痛,又称“劳力性心绞痛”,还有少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与运动没有直接联系,在休息状态时也可能出现,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有一类比较危险的可能,患者常在休息和熟睡中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口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需要警惕急性心梗。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可以放射的疼痛,患者很难精准形容自身疼痛部位,只能大概只出一片区域,比如说牙、下颌、颈肩、左臂等处。
心绞痛持续时间普遍不长,除了少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外,很少会超过12分钟,当患者感觉症状持续过长(超过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时,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这时候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得到诊疗急救。
不是所有胸痛,都叫心绞痛!受限于医疗常识,很多患者都对胸痛一知半解,出现胸痛就喜欢自称心绞痛,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胸痛只是一种症状,即使不考虑上述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可能性也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带状疱疹:如果出现在胸前,就会引起胸痛出现,多为灼痛、刺痛。
脊柱疾病;颈椎、胸椎病变压迫刺激神经,同样可能会因为心肌供血受阻而出现胸痛,二者相关性较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促进诱发,患者症状与体位变化有所联系。
神经官能症:情绪因素导致的神经紊乱,病情持续时间较短,可在自我调节后有所缓解或消失。
肋间神经痛:胸椎间盘退变突出、韧带增厚或骨化导致的神经通道狭窄变形,会使肋间神经炎症出现痛感,往往是一过性的刺痛或灼痛,多在深呼吸、咳嗦时出现或加重。
心绞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是心肌梗死来临前重要的“警示牌”,切不可放松警惕,应该慎重对其进行诊疗,不误诊、不误治。
希望我的科普能帮助到您!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私信告诉我!心梗选什么方式治疗效果好?
心梗支架和用药保守治疗哪个好,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通常选用保守治疗;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比较危急,就需要及时进行心梗支架手术治疗。但支架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心脏的其他位置的血管,或放支架的位置,还有可能再堵塞,导致心梗复发。所以,即使做了支架,还是要服用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是临床常用的防治心梗的药物,它可以保护了血管内皮,调节血脂,抗凝,预防斑块形成,还能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除此之外,还要配合应用临床常用的他汀类和阿司匹林等药物。
心里非常害怕死亡?
不用害怕死亡了,科学证实人死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方式可以延续,太高兴了!
到了70岁非常的害怕死亡,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国的平均寿命也就是77岁左右,如果按照平均寿命来说,也只有短短七年左右的时间了,因此,内心感到惶恐不安,也是很正常的表现
我们的平均寿命,虽然跟世界第一的国家比起来相差甚远,但是跟过去比起来,已经提高了很多了,所以是值得欣慰的,不过每个人都会害怕死亡,这也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且是必须经历的
那当我们害怕死亡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小故事,有一位老者知道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然后拉住一位年轻人的手说:“我非常的害怕死亡,真的是太害怕了,但是我知道,不管怎么害怕都没有用了,这个难关是渡不过去了,但是我真的不想死啊!我真的还没有活够,还想再活下去”
听了这样的对话,简直让人非常的难受,一方面是可怜老人,另外一方面,也害怕将来的自己也会像老者一样,因为从别人的身上,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年龄到了70岁,那么,距离死亡也就越来越近了,即便如此,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有些时候,甚至要感到欣慰才对,而且科学已经证实了,人虽然死了,但是身体里的一种成分,还会继续延续下去的,看完或许你就不用那么害怕了
下面就来讲一讲,应该用哪些方法,来缓解对死亡的恐惧,要不然每天睡醒了,整个人又会陷进去,活得非常痛苦
1、想想跟古人和不幸的人比起来已经很幸福了虽然70岁已经是老年人了,说句不好听的,可能只有十年不到的期限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古人了,因为古代没有多少人能够活过70岁
古人作为我们的祖先,他们同样会生病,同样会害怕死亡,但是你知道吗?古代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三四十岁,哪怕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很少有人活过70岁的,活到80岁的更是少之又少,乾隆都算做高寿的了,有一些皇帝30来岁就驾崩了,有的甚至只活到了19岁,比如同治皇帝
秦始皇也非常的害怕死亡,所以还派人寻找长生不老药,想方设法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是也只活了49岁,距离70岁还差很远呢,如今的你不用寻找长生不老药,就超越了秦始皇,所以要感到欣慰才对
古代的皇帝更是非常的惧怕死亡,但是很多三四十岁就驾崩了,虽然他们坐拥天下,但总有失去一切的一天,而且跟现代人比起来,命还很短,我们的祖先同样害怕死亡,但也不得不面对,所以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勇敢一点,而且你的寿命已经比他们多活了一半,说不定还有十多年的时间,因此应该觉得幸运才对
还有哪怕是在当代,也有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要么就是遭遇了意外,要么就是遭遇了疾病的折磨,所以能活到70岁,也算是超越很多人了,比起那些不幸的人来说,自己也幸福很多了,因此你要跟他们对比一下,这样的话,或许就没有那么恐惧了
2、建立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还有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来,彻底的转移注意力,如果是大妈的话,可以学着人家去跳广场舞,如果是大爷,可以给人们下下象棋打打牌,如果是会乐器的话就更好了,吹拉弹唱能让人彻底的陶醉在其中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闲下来,也不要长时间的独处,还可以出去旅游,当你的视野开阔了,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这点不单单适用于老年人,年轻人同样如此!
也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在锻炼的时候,整个人会感觉到非常的快乐,如果跑不动了,就可以到公园里面跟着一些老头老太太,打打太极拳,或者做八段锦
人类是非常害怕死亡的,主要是知道死了就一无所有了,能够理解死亡带来的后果
所以,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就一直想方设法的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死亡不仅仅是要离开亲人,更可怕的是,无休无止的无知无绝,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任何的感觉了,再也不可能感受这个世界了,所以想想都觉得可怕,虽然说死亡跟睡觉差不多,但是人们根本不会害怕睡觉,因为他知道第二天还会醒,但是死亡就彻底的不会醒了
3、科学研究表明,死后体内的一种物质还会再延续人死了之后再也不会醒过来了,但是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死后,我们体内的一种物质还是会再延续的,会一直在宇宙中飘荡,那就是人们非常熟知的原子,世间的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
原子的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不过在物理状态下还可以分割,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它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化学上称之为元素,现在已知的元素就有118种
人类死亡之后,在送去火葬场的时候,经过火化,原子就会迅速的飞到空中,然后四处飘荡,再一次构成其他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可能是植物、动物或者人类,你的原子被其他的动植物吸收了,就会随着他一起延续下去,从而在大自然中一直的循环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死后的世界,我们体内的基本微粒还是在延续的,也许有的人会问,那我们知不知道呢?可以肯定的回答——不知道,因为原子是没有意识的,不过我们可以把它当成自己的延续,而且原子可以存在几亿年甚至永久,这样想或许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会存在许多的鬼神传说呢?比如说死后会通往地府,还可以轮回转世,这都是人们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方式,因为人类从古至今特别的恐惧死亡,所以就会想象出这些死后的世界,来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4、彻底的接受、理解死亡一个人死了就是死了,根本不存在什么阴曹地府、轮回转世,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我们还要应该彻底的接受、正视和理解死亡
世界上的一切动植物都会有面临死亡的一天,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虽然我们特别的留恋人间,但你想一想,地球已经诞生46亿年了,在你出生之前,还不是一样过来了,等到死了之后,也只是恢复到了你出生之前的状态而已,就好像彻底睡着了,不会醒来也不会做梦
要想理解生命和死亡的真谛,就需要超高的智慧,一些参透生命真谛的人,就不会惧怕死亡,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智慧,因此,很多人在年老的时候就开始修道参悟了
人类尚且到还不能理解死亡的真谛,动物就更没有那个能力了,因为它们没有超高的智慧,同样会恐惧死亡,猪牛羊,在被宰杀的时候,都会撕心裂肺的吼叫,牛甚至还会流眼泪,这可能是他们的天性,生命的天性就是害怕消亡
写在最后很多时候,恐惧也不是消极的,跟死亡对应的就是活着,我们人类只有会恐惧死亡了,才会拼命的抗争,遭遇死亡的时候才能懂得保护自己,如果一种生物都不害怕死亡,就会彻头彻尾的变成一个愣头青,随时可能被其他动物吃掉
死亡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非常的折磨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老师要让同学们上台演讲,快要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特别的紧张和害怕,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了
你认为最怕哪三种病?
人到50岁以上,最怕得病,不需要有三种病,只要有一种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足以丧失了后半生的幸福!